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资源环境效应与响应的实证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461.52 KB
- 文档页数:6
FDI影响新疆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内溢出,产业间溢出产业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不仅为新疆带来了经济建设所需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也促进了新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从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向看,绝大多数外商直接投资投到了新疆的资源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了新疆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新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此,本文打算利用协整理论,根据新疆1985-2008年间的数据,进行数量分析,以期准确说明FDI对新疆产业结构优化的贡献度,从而为新疆进一步扩大开放和招商引资提供决策参考。
一、文献综述外商直接投资作为一国利用外资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带来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GaborHunya在对罗马尼亚制造业的FDI研究后发现产业内溢出,外资公司频繁投资的行业与出口行业相一致,外资投资的进入并未改变罗马尼亚的外贸结构,与此相反,其保存和强化了罗马尼亚的传统优势产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1]YusafH.Akbar和J.BardBride在以匈牙利银行业为例研究了外资公司投资意图,FDI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之后指出,以市场为导向的FDI有利于转轨经济国家产业结构的合理发展,而以资源为导向的FDI不利于东道国企业技术的进步和国民福利的增长,因此东道国对外商直接投资要有所选择。
[2]江小涓指出在近年来我国生产能力和资金都过剩的情况下,内资之所以不能替代外资的原因就在于FDI 对东道国经济能起到改善资产质量、促进技术进步、提升产业结构、带动配套产业等作用。
[3]宋泓、柴瑜经过实证研究后提出,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入降低了中国工业结构的总体效应,加大了中国产业结构的总体效应,使工业结构效益大幅下降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张帆等对FDI在中国工业部门的结构分析后认为,外资公司的投资不同于港澳台的投资,前者主要投向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总体上有助于中国经济结构向具有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方向转化。
新疆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产业经i斋也是浙江省经济差异的重要来源.通过重点扶持低洼地区,提升该地区产业层次,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使其形成发达县f市)所具有的产业集群形态,从而加快实现经济低洼经济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最终降低省内县(市)之间的经济差异,促进全省经济上一个新台阶.丽水市,衢州市以及温州市应当积极抓住海西经济区的开发机遇,主动融人海西建设中.例如温州南部的苍南县与福建地区语言互通,气候较为相似,抓住海西建设中与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优势,引进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人才等.从而优势互补互利双赢.3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浙江省正稳步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并向工业化后期转变.政府应切实改善海,陆,空交通运输和解决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工业化"先行官"问题,破除工业化的"瓶颈",为浙江省工业化的发展及城市化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积极致力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环境;制定有效的政策,如对低洼经济地区的优惠政策扶持等,从而为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政策环境.例如,在衢州,丽水等地融入海西建设的过程中,就农业方面浙江省应尽早出台地区对台优惠政策,对台商创业中遇到的诸如投资基础设施方面给予适当补贴,从而推动外资(港澳台)进驻低洼地区,最终推动地区的发展.参考文献:l1]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421I71胡良民苗长虹乔家君: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时空格局研究lIIl地理科学进展,2002,21(3):268—274f3]彭宝玉,覃成林,阎艳: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分析U】.经济地理,2007,27(3):409—412【4l李小建乔家君:2()世纪9()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地理,2001,58(2):136—144f51郑炎成鲁德银: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地区差异的解释力分析【l】l财经研究,2004,30(7):121—129I6J6张小军李植斌: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地区差异及对策UJ.经济论坛,20()8(12):21—23I7I黄飞飞张小林余华崔开俊:基于空间自相关的江苏省县域经济实力空间差异研究【1l_人文地理,2()(】9,24(2):84—89. 18l周慧秋李友华等:黑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选择uJ_农业经济问题,2000,(2):49—51[9】刘伟东: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8):125—129f10l彭宝玉覃成林:河南县域经济实力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Il_地域研究与开发,2()()7,26(1):45—50f11】黄源湘: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与分析U1.安徽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7,31(2):147—153『12l刘明皓汪红群: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测评与区域开发模式构想一以重庆市为例生产力研究,2009(3):87—90.Il3】杜强贾丽艳:SPSS}~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IM1.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9:271新疆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一阿依古丽?赛杜力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摘要]新疆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区,促进新疆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变成为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农业结构不合理,低效率,农业劳动力素质低等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新疆农民还处在贫困状态.本文通过分析新疆农业结构的实际情况,出现问题,并且围绕着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关键词]农业结构优化跨越式发展农业发展一,新疆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1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地位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新疆三次产业的发展总体水平不断的提高.各产业的产值比重也按着经济发展的规律在变化,新疆农业产值比重总体来讲是符合经济发展进程的,符合工业化进程的规律,即农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1978年新疆第一产业产值在新疆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是35.8%,2009年为17.8%,下降了18个百分点.三十年来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地位不断地变化,比如1980年到1990年之间农业在三次产业中占首要地位,三次产业的顺序是~二三,改革开放刚开始的这个阶段,新疆工业和服务业还没有发达,所以农业对新疆生产总值中的地位高;1991年到1995年和2003年到现在位置的产业结构顺序是二三一,2008年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达到495%;1995年到2003年的产业结构顺序是三二一.新疆产业结构的这种发展形式与新疆九十年代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是分不开的,特别是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带动餐饮住宿的发展,对外贸易带动仓储运输的发展为新疆第三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出现新疆的第三产业发展受到影响,产业顺序就变动.2农业内部产值结构农业内部各部门在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不平衡,但各部门历年的产值发展趋势大体上不变.201O年新疆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种植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占绝对优势地位,产值超过其他三部门的两倍,其产值历年就在70%左右徘徊,波动幅度不大,这意味着,新疆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林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大多年份不足2%,发展缓慢;标志着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保持相对稳定,但所占的份额还小.一般经济比较发达,农业结构良好的一些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一般超过50%,但是新疆畜牧业历年都徘徊在25%左右,2002年达到28.20%,从此又开始下降,2006年降到21.40%.这不仅远远小于发达国家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又与有利发展新疆畜牧业的资源环境不对称.渔业产值比重历年基本维持《商场现代化》2011年1月(中旬刊)总第635期产业经i嚣在0.6%一0.8%.是因为新疆是一个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干旱地区, 水资源的分配不合理,主要来源是山雪融化而形成河流,新疆缺乏养渔咸水与场所.3.新疆各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新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各地区农业内部各部门的差异很大.2009年新疆农林牧渔业的总产值最多的地区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产值为266,793'fZ,元.其次是喀什地区,产值为23987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最少的地区是克拉玛依.产值为7.2234亿元;种植业产值最多的地区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产值为1543950亿元.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的种植业产值也超过1O0亿元以上,产值最少的地区是克拉玛依,产值为2.3150亿元;林业产值最多的地区是喀什,产值为201745亿元,最少的地区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H2920万元;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牧业产值最多,产值为1O1.3766"~Z,元,晶吉回族自治州占第二位,产值是85.2977亿元.牧业产值最少的地区是克拉玛依,产值为2.2653亿元;渔业产值各地区比较少,其中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昌吉回族自治州的产值超过一亿元,其他地区均未过亿元,产值最少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渔业产值仅为188万元. 由于新疆各地区的土地面积,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所以表现为各地区在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总体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很大,这正是新疆各区域差异性的最直接表现.二,新疆农业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1.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不协调.就业形势严峻2009年新疆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是49:15:36,这就意味着新疆劳动力的大约一半集中于第一产业,在农村劳动人1:3中存在潜在失业的危险.由于乡镇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和卫生事业水平低,信息业,金融保险等产业不适和我国农村第一,二产业发展的要求.农村剩余劳动力丰富,农村工业发展与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不协调.随着农业的发展.生产率的逐步提高,会有更多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中脱离出来,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容量有限,需要第三产业容纳大量劳动力.而周边城市第三产业的就业信息无法有效传递到乡镇,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闲置,就业形式严峻.2.农产品品种结构难以协调农业产业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体,配置协调的农产品结构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农业生产对自然资源具有较大的依赖性,且各地的自然经济条件呈现多样性.如何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经济资源,而又不失为市场所需,这不能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社会化服务落后各级政府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所进行的宏观引导和调控尚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直接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产前,产《商场现代化》2011年1月(中旬刊)总第635期中,产后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不仅数量少,规模小,而且服务手段落后,服务内容欠丰富等等.从而造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呈现出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特征.由于农民文化素质低,信息来源渠道窄,所收集信息的时效性差.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时农民大多依据过去的经验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不能对农产品未来供求总量,供求结构以及价格变动等进行有效的判断和把握,从而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果的农产品供给往往与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存在偏差,增产不增收的现象经常发生.三,优化新疆农业结构的建议1加强乡镇企业发展和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大深化镇,村集体企业产权的改革,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拓展外向型农业,链接"公司+基地+农户""种养+加工+储运+销售"等若干生产单元和生产环节,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搞好农村小城镇的规划,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同时彻底摒弃传统的城乡隔离政策和城市倾斜政策,建立城乡开放统一的大市场,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缓解农村就业压力.2_j虽化市场导向下的政府指导,完善落实有关支农政策深入分析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可以发现,农业的弱质性以及农民的弱势地位必然要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在政府指导下进行得到政府的更多支持和引导.各级地方政府应坚持资源比较优势原则,制定出切合本地区发展状况的农业结构调整规划,指导,弓l导区域内农业结构调整,建设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生产格局.制定农村和农业发展规划,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户自发和自愿地进行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切实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业科技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3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由于新疆各地区的土地面积,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等因素之间的差异较大.所以新疆农业系统存在着区域性特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同区域特色和发挥地方比较优势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特色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促进区域分工与专业化,降低农业产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在新疆,结合"一退三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大力发展草食性畜牧业参考文献:【1I吉晋慧:《关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思考》U1中国商界,2009.3【2J王荣花徐健:《山西农业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动态分析》D1山西农业大学.2OO533新疆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一2O10》fM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9。
新疆产业转型与生态环境效应分析安梅梅;龚新蜀【摘要】产业转型对于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于新疆这样一个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产业转型存在多重复杂性的区域,产业转型对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分析了新疆产业结构演变以及不同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不同产业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计算了1978年以后新疆产业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
认为新疆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转型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落实和实施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产业政策。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cause of the weak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omplex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in Xinjiang, w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fluenc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ystem.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evolution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eeo -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industrial devel- opment in Xinjiang. By using IIISNE we get the eeo - environment effect of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fter 1978 in Xinjiang.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eco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an arduous task, and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and urgent to carry on the long -termed effective industrial policies.【期刊名称】《新疆财经》【年(卷),期】2011(000)004【总页数】6页(P61-66)【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转型;生态环境效应;新疆【作者】安梅梅;龚新蜀【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随着科技进步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全球不同区域都在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制定相应的产业转型战略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
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研究一、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研究1. 新疆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与问题分析2. 新疆农业产业优化升级的对策与建议3. 新疆农业产业的政策支持与落实情况分析4. 新疆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5. 新疆农业产业转型过程中应注意的风险与挑战二、相关案例分析1. 乌鲁木齐市农村产业结构优化案例分析2. 喀什农村产业转型发展案例分析3. 石河子市农业产业协作联盟建设案例分析4. 克拉玛依市种植业转型发展案例分析5. 昆玉市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案例分析一、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研究1. 新疆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新疆农业产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其中以绿色、有机、生态种植业和养殖加工业发展较快,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新疆农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单一依赖养殖业和传统灌溉农业,种植业和现代化农业发展缓慢。
其次,新疆农业产业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亟待提高,大多数农民生产采用传统方式,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够。
再者,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土地、水、肥料等资源浪费严重,存在一些重大环境问题和“三农”问题。
最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有待加强,高科技含量产品和新品种不够多。
2. 新疆农业产业优化升级的对策与建议针对上述问题,应立足新疆实际,谋划优化升级的发展道路。
首先,调整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比例,逐步推进新型农业生产模式。
其次,加强技术培训和帮扶,推广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质量,树立品牌。
再者,推进资源集约利用,建设节水农业、节肥农业和生态种植业。
最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农业现代化产业基础和体系建设。
3. 新疆农业产业的政策支持与落实情况分析新疆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如财政资金补助、科技创新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等,但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政策不够明确和具体,执行难度大。
其次,政策实施缺乏与农民需求和落实的紧密联系,调动的积极性不够。
再者,政策效果的监测和评估体系不健全。
产业结构变动与新疆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本文运用基于V AR模型的动态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新疆1978-2010年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实证表明:新疆产业结构变动和实际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短期内,就业结构对新疆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长期内,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V AR 协整关系新疆现代经济增长的模式本质上是以产业结构的升级为增长核心的,而产业结构的变动多伴随着就业结构的变动。
库兹涅茨(1949)提出,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度量必须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衡量,而一个经济的产业结构又是由其生产方式所决定的。
为此,1957年,库兹涅茨用50个国家的经验数据进行比较后发现,制造业部门的增加将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
因此,有必要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研究和分析经济增长。
韩廷春(2000)指出,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后实现了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经济的总量增长和结构的演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
经济结构的变动及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
实证表明:结构变动带来的资源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
刘伟,张辉(2008)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从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实证度量了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将其与技术进步的贡献相比较。
实证研究表明,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中,虽然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一度十分显著,但是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不断降低的趋势,逐渐让位于技术进步,即产业结构变迁所体现的市场化的力量将逐步让位于技术进步的力量。
新疆属于欠发达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新疆在经济上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其产业结构也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并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但产业结构与新疆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未来如何处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这关系到新疆经济可否持续快速增长。
2024年新疆投资环境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新疆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经济区域,其投资环境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吸引外资的能力。
本文将对新疆投资环境进行市场分析,评估其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
2. 新疆投资环境概述新疆地处中亚经济带战略要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
新疆是中国最大的综合经济实力较强的省份之一,拥有广阔的市场和潜在的投资机会。
近年来,新疆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尤其是能源、交通和农业领域。
3. 新疆投资环境优势3.1 地理位置优势新疆位于中国西部,毗邻中亚各国,是连接中国和中亚的重要门户。
这个地理位置为新疆带来了丰富的贸易和投资机会,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商品流通中心。
3.2 丰富的自然资源新疆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和矿产资源等。
这些资源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
3.3 政府支持新疆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提供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优惠条件,鼓励外资和本地资本共同投资。
政府还积极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
4. 新疆投资环境挑战4.1 区域安全因素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新疆地区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这可能对投资者产生一定的顾虑。
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投资者的安全,并提供一个稳定的投资环境。
4.2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尽管新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不完善的交通、能源和通信设施等问题,限制了新疆的投资吸引力。
5. 建议与展望5.1 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新疆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交通、能源和通信设施的发展水平。
这将有助于提升新疆的投资吸引力,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5.2 提升投资环境的透明度和稳定性新疆政府应加强法治建设,确保投资环境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保护投资者的权益,提高投资者的信心。
5.3 拓宽投资领域和市场新疆政府应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
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疆农村经济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新疆居住着47个民族,共计2010.35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263.5万人,约占总人口的62??85%,要加快农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提高农牧民收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必由之路。
一、新疆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伴随着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新疆农业三十多年来保持了全面快速的发展势头,农业总产值高速增长,1978―2010年农业总产值由19.1亿元增加到1846.18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56.8%。
表明经过近三十年的调整,新疆农业实现了稳定持续增长。
1980―2008年以来,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也呈显著增长态势。
由于新疆的农业产业占主导地位,尤其是以棉花、油菜等经济作物种植业为主。
同时牧业产值在新疆也占很大的比重。
农业和牧业是新疆农业产业结构中的重点产业,这既与自然气候有关,也与生活习惯有关。
但随着人们生活消费结构的改变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其他产业对农产品的需求也愈来愈显著,渔业、林业发展速度增大,使得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影响新疆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制约因素1.环境制约日益严重新疆是我国典型干旱区,降水稀少。
新疆极端干旱区和干旱区的面积占全新疆总面积的65.5%(其中极端干旱区占28.8%,干旱区占36.7%),如果将半干旱区计算在内,其面积占全新疆总面积的88.7%。
新疆是中国多种自然灾害群生的典型地区,沙尘、大风、干旱、洪水、雪灾、寒流、霜冻等自然灾害频发,近十年新疆农业平均受灾率虽低于全国,但成灾率却高达6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3个百分点。
自然灾害的频发给我区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制约了新疆生态型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2.水资源的约束新疆属于大陆性温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2008年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总量的2.9%,是我国最为干旱缺水的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