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才培养的市场取向模式
- 格式:pdf
- 大小:133.58 KB
- 文档页数:2
高职院校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摘要:由于市场营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如何更好的培养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高职营销人才模式一、高职院校营销人才就业市场的不适应性目前国内就业市场上,营销类人才一直都位于各类企业需求量的前列。
因此,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无论是理工类还是文史类,大多开设有市场营销专业或相关课程。
但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很难满足企业的实际要求,与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要求之间有明显差距。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仅仅能够生产优质的产品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产品销售出去,满足顾客的需要,企业才能顺利实现利润目标。
而企业的营销人才正是完成此项任务的主导力量,营销部门为企业直接创造利润,提供发展的动力,这与其他部门,如财务、生产等不同,它们更多通过内部管理降低费用或成本来间接的创造利润。
二、高职院校营销课程教学的现状(一)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在目前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上,大部分时间是教师讲解、分析基本理论,学生多数情况下被动地接受,即使有相关的案例分析,由于案例的选择、教师水平等因素,也很难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同时,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受到观念影响或资金方面的不足,多媒体教学应用的远远不够。
这里的多媒体不仅仅是有个投影仪或电脑就可以认为是完善的多媒体教学。
面对着单调、被动的教学模式,高职学生无疑对这些市场营销理论提不起兴趣,无法达到应由的教学效果。
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发展变化非常迅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如何接受外部环境的新的信息和资源,更好的把其应用到高职营销教学当中是个新课题。
(二)教学环境与条件不佳任何教学模式的改进与推广都需要的良好环境想配合。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很多学校没有专用的市场营销课程实验室。
作者简介孙良堃,(),男,在读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5R 项目、中华医药太极奖学金。
改革论坛市场导向下的高等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孙良堃1 张 �1 王一涛1 张忠元2(1.澳门大学,澳门特别行政区 999078 2.成都中医药大学) 关 键 词:市场导向;高等药学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出台,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开始了跨越式的发展历程。
据国家教育部1999-2006年教育统计显示[1]:我国高等医药院校在校人数由1999年的30万人急速上升到2006年的96万人,7年间增长达3.2倍。
但是,药学高等教育随着扩招而出现一些问题,如何改变这个现状以及又快又好的发展已成为医药行业关心的话题。
笔者将从药学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综述国内外药学教育的方式,进而提出市场导向下的面向企业的校企“渐进式”型合作机制。
一、存在的问题首先,由于扩招造成的就业压力巨大已是不争的事实。
各种调查和统计均显示自扩招以来就业市场趋于饱和,(包括药学在内的)各专业毕业生实际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甚至部分未扩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同样面临困难,见表1。
表1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药学专业2003-2006年就业及去向统计表[2]统计项目2003届2004届2005届2006届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毕业生总人数180100%196100%208100%190100%录取研究生5430%7437.76%9043.27%7237.89%出国留学21.10%10.51%31.40%31.58%待就业11%42%188.70%2513.16%实际就业12368.72%11759.69%9746.63%9047.37%各企业/总人数8848.89%6633.67%9143.75%6936.32%各企业/实际就业人数8871.54%6656.41%9193.81%6976.67% 注:“实际就业”人数此处不将“录取研究生”、“出国留学”视为就业,因此认为是毕业生总人数—录取研究生人数—出国留学人数。
高等教育学1.高等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2.《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其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高等教育一般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三种类型。
4.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大学教师和大学生,这里的大学教师也包括大学校长、高校教育管理人员。
5.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具有学术性、专业性的特点。
大学的教学要有专门性、高深性的特点。
6.作为大学教师,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学术性水平,是否能够联系学科前沿,能否关注相关学科的发展。
7.大学教师的教学过程具有创新性的特点。
8.大学教师的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是一体的、互动的。
9.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社会的联系要比中小学密切得多。
10.要在教会学生做事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理解、学会思考,为学生的未来生活打好基础。
11.青年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1)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身体发展基本接近于成人水平。
(2)大学生的思维具有了更大的组织性、深刻性、独立性、创造性。
(3)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内容更加丰富。
(4)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呈现多样化。
(5)大学生的意志力更为持久、稳固。
12.大学生作为一种青年群体,形成了自己的亚文化。
作为青年亚文化,它具有反主流文化的特征。
13.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应该始于清末,至今应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14.民国时期,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召开第一次年会,把高等教育专门列为第二组,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研讨会。
15.1953年起,高教部出版了《高等教育通讯》16.1957年,厦门大学教育学教研室编写了一本《高等学校教育学讲义》。
17.1978年5月,我国的第一个专门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这标志着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从而开始了高等教育研究由非制度化向制度化的转变。
从“订单教育”到“T ”型模式:高职院校解决毕业生就业的根本出路◆谭镜星 张世英 王福鑫 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就教育这个行业来说,就业首先是包括高职院校学生在内的大学毕业生的目标诉求,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回报家庭、回报社会的根本途径。
同时,就业也是学生家长的价值取向,是家庭投资子女教育的最终目的。
不仅如此,毕业生就业同时也成了教育者的价值取向。
教育体制的改革,特别是扩大招生规模,打破统招统分体制,学生自主择业等几项重大措施的实施,将竞争机制引入高等教育,形成了高校之间的竞争态势。
高校之间的竞争,表面看来是生源的竞争,但归根到底是毕业生就业率的竞争。
因此,毕业生就业不仅是学生的心事,更是学校的大事。
它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要素。
周济部长指出:“毕业生就业是`一把手工程'”。
并要求“各省市的教育厅长和分管副厅长以及高职院校党委书记和院校长要亲自挂帅,要把毕业生就业作为关系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
” 一、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 毕业生就业在学校的发展中举足轻重,因而引起了各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各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给予极大关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值得注意的是,各高校在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所作的努力中,已不仅仅是停留在召开人才供需见面会、推荐毕业生、“外引内联”等外在层次的工作上,而是深入到人才培养模式等内在层次中,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进行深刻反思,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了大胆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希冀从源头上解决就业问题,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
在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各高职院校包括一些高等专科学校,打破过去那种一哄而上、盲目跟从的做法,基本上都能做到因校甚至因专业“制宜”,从实际出发,探索建立一种适宜于本校或本专业的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例如,全国示范高专承德石油高等工程专科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经过反复地探索和实践,创建了“一主线、两体系、三循环、多方向”的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