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精神发育迟滞
- 格式:ppt
- 大小:377.00 KB
- 文档页数:25
精神病学习题集-儿童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一、目的及要求1.掌握心理发育障碍的定义。
2.掌握精神发育迟滞的定义、等级的划分标准及诊断治疗原则。
3.掌握儿童孤独症的定义及其典型临床表现。
4.了解精神发育迟滞的病因。
5.了解精神发育迟滞的鉴别诊断及其预后。
6.了解儿童孤独症的鉴别要点。
7.了解孤独症的治疗方法。
二、各节应掌握和了解的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1.掌握心理发育障碍的定义。
2.了解CCMD-3中心理发育障碍所包括的内容3.了解广泛性发育障碍和特定性发育障碍(语言和言语发育障碍、学校技能发育障碍、运动技能发育障碍)的定义及各自的特点。
第二节精神发育迟滞1.掌握精神发育迟滞的定义。
2.掌握轻、中、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的等级划分原则和各自的临床表现。
3.掌握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
4.了解精神发育迟滞的病因和预后。
5.了解精神发育迟滞与暂时性发育迟缓、特定性发育障碍的鉴别诊断。
第三节儿童孤独症1.掌握儿童孤独症的定义。
2.掌握儿童孤独症的典型临床表现。
3.了解儿童孤独症与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等的鉴别要点。
4.了解儿童孤独症的病程和预后特点。
5.了解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方法。
三、练习题【选择题】(一)A型题1.心理发育障碍是指儿童的哪一个正常发展过程受阻A.心理B.智力C.注意及记忆D.人际交往E.智力和人际交往2.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中伴有精神症状的占A.10%~20% B.21%~40% C.41%~60%D.61%~70% E.71%~85%3.当前对孤独症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A.教育和训练B.认知心理治疗C.药物治疗D.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E.行为治疗4.关于精神发育迟滞不正确的描述是A.智力发育低下B.社会适应困难C.起病与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有关D.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E.起病于大脑发育成熟以后5.关于孤独症的病因哪项不对A.遗传因素B.围产期因素C.免疫系统异常D.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系统异常E.教育方法不当6.下列有关心理发育障碍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般起病于学龄期B.多呈发作性病程C.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成熟过程密切相关D.早期药物治疗疗效显著E.预后一般较好(二)B型题A.在学龄早期阅读、拼写和计算等能力的获得和发展异常B.正常语言获得方式的紊乱C.视觉空间—运动技能发育迟缓D.非器质性因素引起的运动技能发育迟缓E.由于神经或言语机制异常、感觉受损或其它原因所致的语言障碍1.特定性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是指2.特定性学校技能发育障碍是指3.特定性运动技能发育障碍是指A.智商在50~69之间B.智商在35~49之间C.智商在20~34之间D.智商在70~90之间E.智商在91~100之间4.边缘智力是指5.轻度精神发育迟滞的智商范围是指6.中度精神发育迟滞的智商范围是指7.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的智商范围是指A.3岁以下B.3~6岁C.6~9岁D.9~12岁 E.13-14岁8.轻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心理年龄约为9.中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心理年龄约为10.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心理年龄约为A.饮食治疗B.卡马西平或氟哌啶醇治疗C.哌醋甲酯或苯异妥因治疗D.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E.阿普唑伦治疗11.对伴有明显精神运动性兴奋、攻击、冲动、自残、自伤行为的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可以使用12.对6岁以上有明显活动过多及注意缺陷者可以使用13.对病因明确的苯丙酮尿症患儿可以在早期进行A.无明显的语言和智能障碍B.起病后各种能力迅速倒退C.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突出D.存在幻觉、妄想E.存在明显的活动过多及注意缺陷14.Heller综合征不同于典型孤独征的特点是15.Asperger综合征不同于孤独症的特点是16.Rett综合征不同于孤独症的特点是(三)X型题1.下列属于CCMD-3心理发育障碍的有A.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B.学校技能发育障碍C.运动技能发育障碍D.混合性特定性发育障碍E.广泛性发育障碍2.关于广泛性发育障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起病于婴幼儿时期B.心理发育广泛受损C.大部分患者预后不佳D.多合并有精神发育迟滞E.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困难、兴趣范围局限、活动内容刻板重复3.下列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的有A.Asperger综合征B.Rett综合征C.Heller综合征D.儿童孤独征E.Klinefelter综合征4.下列关于精神发育迟滞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患病率约为4.1% B.起病于18岁以前C.遗传因素起决定性作用D.可伴有注意缺陷、冲动行为等精神症状E.可同时存在相应躯体疾病的症状和体征5.常见的导致精神发育迟滞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包括A.唐氏综合征B.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C.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D.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E.克汀氏病6.下列关于轻度精神发育迟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心理年龄约为9~12岁B.无明显的语言障碍C.可以勉强完成小学学业D.可以从事简单的非技术性工作E.生活自理困难7.下列关于中度精神发育迟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心理年龄约为6~9岁B.词汇贫乏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C.可进行个位数加减法计算D.不能适应普通小学就读E.在帮助下可以自理简单生活8.下列关于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心理年龄约为3~6岁B.不能进行有效的言语交流C.个人生活需要人照料D.常有显著的运动损害或其他相关缺陷E.常合并较严重的脑部损害9.一般来讲,确立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不需要进行A.全面的病史资料收集B.细致的精神检查C.仔细的躯体检查D.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E.详尽的实验室检查10.确立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需要以下要点A.18岁前出现智力低下B.18岁前出现社会适应困难C.韦氏智力测验智商低于70 D.不能进行有效的言语交流E.生活自理困难11.精神发育迟滞的治疗原则是A.教育训练为主B.药物治疗为主C.教育训练为辅D.药物治疗为辅E.心理治疗为主12.下列关于孤独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混合性特定性发育障碍B.患病率约为3~4人/万C.起病于婴幼儿期D.男性中多见E.部分患者合并有癫痫发作13.下列关于孤独症典型症状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语言发育障碍B.人际交往障碍C.兴趣范围狭窄D.行为方式刻板E.感知觉异常14.下列关于孤独症智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半以上的患者有智能障碍B.有特征性的智力损害模式C.操作智商一般较言语智商差D.患者的机械记忆、空间视觉能力一般发育差E.患者的抽象概括、理解能力发育较差15.下列关于孤独症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一般在3岁前缓慢起病B.部分患者起病前的发育速度较同龄儿童缓慢C.部分患者起病后有发育退行现象D.症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缓解E.长期预后不良16.下列因素中与孤独症预后不良有关的是A.幼儿期刻板行为突出的女性B.伴有自伤行为C.操作智商高D.有癫痫发作E.5岁时语言发育状况好【简答题】一、什么是心理发育障碍?CCMD-3将心理发育障碍分为哪些类型?答:由于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儿童在出生后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以及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正常发展过程受阻,就是所谓的心理发育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诊疗常规试行一、精神发育迟滞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 精神发育迟滞二 诊断依据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十版》 世界卫生组织委托中华人民共与国卫生部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诊断要点 】发育成熟 岁 前起病 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与不同程度得社会适应能力欠缺。
注意与儿童精神分裂症、儿童孤独症得鉴别。
排除因视、听障碍或儿童多动症所造成得适应及学习困难。
有些儿童因患慢性躯体疾病、营养不良或学习条件欠缺可表现出暂时性得精神发育延缓 不要误诊为精神发育迟滞。
根据智商 水平分为四级轻度精神发育迟滞 ~中度精神发育迟滞 ~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 为边缘智力。
病因学诊断根据病史、智力测验结果及躯体检查线索 尽可能利用现有辅助检查条件做出精神发育迟滞得病因学诊断。
如 怀疑遗传因素或染色体异常所致精神发育迟滞者可做染色体检查及核型分析 怀疑苯酮尿症需化验血清与尿中苯丙氨酸浓度 怀疑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及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可查血、尿性激素浓度 怀疑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者需进行甲状腺功能得有关检查 先天性颅脑畸型可做头部 线平片及 检查。
这些检查不仅有助于明确诊断 更就是病因治疗得直接依据。
三 治疗方案得选择根据《精神发育迟滞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进行系统得病史采集、精神检查、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 制定治疗策略精神发育迟滞得药物治疗一般遵循病因治疗结合特殊教育训练得原则 以促进或改善脑细胞功能得药物作为基础性治疗 视不同得临床相分别选用多种氨基酸、脑复康、 氨酪酸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与康复治疗四 标准住院日为49-56天五 进入路径标准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精神发育迟滞 疾病编码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诊断 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 可以进入路径。
六 住院后得检查项目必需得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甲状腺功能 、 等 、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乙肝、丙肝胸片、心电图、脑电地形图韦氏智力测查。
强制性思维:患者体验到强制性地涌现大量无现实意义的联想。
假性痴呆:临床上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可产生一种类似痴呆的表现,而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
反射性幻听:外界的任何声音都能刺激的患者发生幻听的现象。
原发性妄想是突然产生的,内容与当时处境和思路无法联系的,十分明显而坚定不移的妄想体验。
恶性综合征是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最严重副反应,临床上较少见。
临床特征是:意识波动、肌肉强直、高热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
戒断状态: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心理生理症候群,其机理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
心理治疗:是一种以助人为目的的专业性人际互动过程。
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精神分裂症: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
锥体外系反应:锥体外系是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肌肉的协调运动与平衡。
这种调节功能有赖于其调节中枢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和乙酰胆碱的动态平衡,当多巴胺减少或乙酰胆碱相对增多时,则可出现胆碱能神经亢进的症状,出现肌张力增高、面容呆板、动作迟缓、肌肉震颤、流涎等帕金森综合征样症状;急性肌张力障碍,出现强迫性张口、伸舌、斜颈、呼吸运动障碍及吞咽困难;静坐不能,出现坐立不安、反复徘徊;迟发性运动障碍,出现口——舌——颊三联征,如吸吮、舔舌、咀嚼等,这就是锥体外系反应。
物质依赖(依赖):是指长期滥用某种物质后,产生一种心理上与躯体上的强烈而不能克制寻觅该种物质的状态,冀以体验重复使用该物质的心理快感,同时避免戒断的躯体不适。
前者称为心理依赖,后者称为躯体依赖。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3)精神病学名词解释大全42.躁狂发作: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激惹为主。
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等。
43.强迫症: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一类神经症。
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体验到观念和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的意愿,需极力抵抗,但无法控制;病人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
病程迁延者可表现仪式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44.躯体形式障碍: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
病人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即使有时患者确实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但不能解释症状的性质、程度或病人的痛苦与先占观念。
包括躯体化障碍(somatizationdisorder)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疑病障碍、(hypochondriasis)、躯体形式的自主功能紊乱、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等多种形式。
45.神经性厌食:指有意节制饮食,导致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的一种进食障碍。
青少年女性多见。
46.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andhyperactivedisorder,ADHD)一般发生于儿童时期(多在3岁左右),与同龄儿童相比,表现为明显的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及活动过度或冲动为特点的一组综合征,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
47.偏执性精神障碍:一组以妄想为突出临床特征的'精神病性障碍。
妄想常具有系统化的倾向,个别可伴有幻觉但历时短暂而不突出。
病程演进较慢,一般不会出现人格衰退和智能缺损,并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
48.双相障碍: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