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母猪的管理与保健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母猪饲养管理手册第一章:母猪饲养环境管理一、饲养场地选择选择平整、干燥、通风和光照充足的场地,避免在低洼或易积水的地方饲养母猪,保证母猪的生长环境。
二、饲养圈舍建设1. 圈舍应具备防寒保暖、防风防雨、排水和通风良好的条件。
2. 圈舍内部要保持整洁,定期进行卫生消毒,防止疾病的传播。
3. 圈舍应根据母猪的生长阶段,设置合适的饲养空间和设施,保证母猪的舒适和安全。
第二章:母猪饲养饲料管理一、饲料配制根据母猪生长的不同阶段,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保证母猪的营养需求。
二、饲料投喂1. 定时定量投喂,避免过量或者不足造成浪费或者营养不良。
2. 注意饲料的新鲜度和卫生状况,避免给母猪带来细菌污染和消化问题。
第三章:母猪饲养健康管理一、定期体检1. 定期对母猪进行体温、体重、粪便等生理指标的检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对母猪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预防猪瘟、猪霍乱等常见疾病。
二、疾病防控1. 做好病死猪的处理和消毒工作,避免疾病的扩散。
2. 对发病的母猪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确保疾病不影响整个饲养群体。
第四章:母猪繁殖管理一、选种选配选择优良的种猪进行配种,并控制母猪的配种次数和时间,保证繁殖的效果和母猪的身体健康。
二、妊娠期管理1. 对妊娠期的母猪进行科学的饲养,保证母猪和胎儿的健康。
2. 在母猪分娩前,准备好分娩间和产后护理的设施和工具,确保母猪的安全和顺利产下健康的仔猪。
第五章:母猪保健管理一、日常护理1. 定期为母猪清洗和梳理毛发,保证母猪的卫生和舒适。
2. 关注母猪的心理状态,避免母猪受到惊吓或者疲劳,确保母猪的身心健康。
二、饲养记录对母猪的饲养情况、健康状况、生长状况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为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以上饲养管理手册,可以有效提高母猪的饲养效益,并确保母猪的健康和生长。
养殖母猪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母猪养殖管理,提高繁殖效率,保障猪场生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类养猪场(户)养殖母猪的生产管理活动。
第三条养殖母猪应遵循科学喂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确保母猪及胎儿的健康。
第二章选种与繁殖第四条选择优良品种,根据市场需求和本场条件,引进具有良好繁殖性能和抗病能力的母猪。
第五条母猪繁殖计划应根据本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控制繁殖周期,提高繁殖效率。
第六条做好配种工作,确保公猪和母猪的营养、健康状态,提高受胎率。
第七条加强妊娠期管理,保证母猪营养需求,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胎儿正常发育。
第八条做好分娩期管理,确保母猪及胎儿的安全,提高存活率。
第三章喂养与管理第九条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保证母猪营养均衡,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
第十条饲料应新鲜、干净、无霉变,储存条件应适宜,防止饲料浪费和污染。
第十一条喂养应定时、定量、定质,确保母猪食欲旺盛,生长状况良好。
第十二条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防止疫病传播。
第十三条做好猪舍通风换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提高母猪舒适度。
第四章预防保健第十四条建立完善的免疫程序,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提高母猪免疫力。
第十五条定期进行驱虫、灭鼠等工作,防止寄生虫和鼠害对猪场的影响。
第十六条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疫病发生,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第十七条定期对母猪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确保母猪健康。
第五章环境保护第十八条做好猪场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废弃物处理和排放标准。
第十九条加强猪场绿化,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污染。
第二十条推广低碳、环保、高效的养殖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第六章人员管理第二十一条加强猪场工作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
第二十二条制定猪场工作人员作息制度,保证充足的工作时间和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二十三条建立猪场考核制度,激发工作人员积极性,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如何养好母猪,并且给母猪做好病毒净化和母猪保健自繁自养已经是被大家广为认可的养猪方式,母猪是屠宰场的生财之本,养好了母猪,母猪的产仔数量多,成活率高,那么猪场的效益也一定绝不差。
当前很多养殖户喂养母猪的办法都是疾病发生了就像热锅上的蚂蚁,迫不及待的的要给母猪治疗,但是这个时候一般或多或少的都要给养殖场造成了损失,比如治疗不完善,时间拖得久等因素,可能就已经造成了小猪拉稀腹泻甚至死亡,那么到底如何野莓母猪,并且给母猪做好病毒净化和母猪保健来防患于未然呢?如何养好母猪,并且给母猪扎实推进做好病毒纠偏和母猪保健?首先就是适合自己猪场环境的疫苗保健方案。
母猪每隔4-6个月---口蹄疫灭活疫苗初产母猪配种前:猪细小寄生虫灭活疫曲;猪瘟弱毒活疫苗;蓝耳弱毒活疫苗;猪伪错位狂犬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经产母猪配种前:猪瘟弱毒活疫苗;蓝耳弱毒活疫苗;产前4-6周: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大肠杆菌双价生物化学疫苗疫苗(根据当地情况和猪场具体情况决定);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消化不良二联疫苗(根据当地情况和猪场具体情况决定);备注:1、种母猪70日龄后前免疫程序同育肥猪。
2、乙型脑炎流行或受威胁地区:每年3-5月份(蚊虫、蝇出现前1-2月),注射乙型脑炎疫苗一次、间隔一个月再免疫一次,免疫2次即可;3、猪瘟弱毒疫苗建议使用(细胞苗)脾淋疫苗;其次就是饲养管理和社会治安仔猪哺乳期是比较难饲喂的,如果母猪的奶水好,没有发生什么传染病的话那么就好养了,但是一旦发生疾病就很容易造成死亡,一般哺乳期的仔猪疾病都是因为母猪保健没做好造成的,其次就是卫生环境,环境差,仔猪容易被苏恰瓦县的环境诱发疾病的发生,环境不好,天气一旦变化也造成仔猪的拉稀腹泻,因此环境卫生一定要全面落实!再次就是保健母猪病毒净化和母猪护理母猪长年是一个繁殖生产长期状态,甚至有的母猪流产等问题,如果不做好保健,会给母猪本身造成很大的伤害,可以参考人的流产。
俗话说病从口入,无论给母猪用的什么样的饲料,最后会有肉眼看不到的毒素留在母猪体内,毒素长期积累,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就爆发疾病,这个时候再去用药,肯定是困难的,所以母猪保健方案就要从保肝护肾补气养血,排除病毒和毒素来做,也就是母猪饲喂过程中添加都易抗+护母宝拌料2000斤,每个月用10天,长此以往,母猪的体质才能得到有力有效的改善!母猪保健首选母猪病毒净化和母猪保健好处如下:1、可有效促进母猪正常发情,提高受胎率;2、缩短母猪产程,减少产后炎症;3、提高仔猪初生重、断奶重,削减仔猪黄白痢;4、提升母猪自身免疫系统,净化病毒,减少仔猪急性腹泻,以及伪狂犬等病5、解决母猪眼屎泪斑,清除体内毒素,延长母猪使用年限。
母猪保健的措施及注意事项作者:张广伦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20年第02期摘要:母猪作为猪场的核心和基础,是每个猪场饲养管理的重点,做好母猪保健工作是提高母猪产仔数、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的关键,并且科学合理的保健还可以延长母猪的使用年限。
母猪保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配种阶段、分娩前阶段和分娩后阶段,要做好各阶段的保健工作,掌握好母猪保健的措施和程序,并要注意母猪保健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母猪;保健;配种;分娩;消毒;免疫;保健程序;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 S82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20)02-0042-021;保健措施母猪保健可分为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不同,保健措施也不同,现介绍母猪三个阶段的保健工作。
1.1;配种期的保健配种期的母猪主要是针对后备母猪,首先要科学选育后备母猪,做好后备母猪的选留工作,对于患病、发育不良的母猪要禁止留为种用。
在饲喂时要使用专用的后备母猪饲料来饲喂,不可使用育肥期饲料,因后备母猪的培育重点与育肥猪不同,后备母猪的饲喂主要是促进性成熟,因此在饲料中可以适当的添加有机硒、生育酚等成分的添加剂。
要注意后备母猪不能过早配种,否则会影响其生长发育,甚至会影响到终身的繁殖性能。
要控制好后备母猪的体况,避免过肥或者过瘦,饲料营养要均衡。
对于经产母猪来说,在保健时要注意实施短期优饲,促进母猪发情排卵,注意饲料的质量,严禁饲喂发生霉变的饲料,以免母猪出现繁殖障碍疾病。
另外,经产母猪在断奶后易由于哺乳期营养不足而出现体重损失过多的现象,这时易导致母猪断奶后发情异常,因此对于经产母猪可以在正常饲养管理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些功能性的营养添加剂促进母猪的发情排卵。
1.2;分娩前的保健母猪在分娩前的饲养管理重点是要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做好保胎工作,因此要采取合理的饲喂,除此之外还要对各种应激反应加以重视,尤其是高温热应激。
在高温条件下母猪易发生便秘,并且食欲下降,引起母猪分娩无力,出现难产,从而使死胎的数量增加,还会导致母猪产程延长,易形成子宫炎症,影响母猪使用年限。
猪场母猪每月保健方案介绍母猪是猪场肉猪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猪场生产效益。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母猪保健方案对提高猪场母猪的生产性能和产仔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猪场母猪的每月保健方案,以保证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月龄1-3个月1.母猪的饲养环境要保持清洁卫生,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彻底清洁,并确保饮水设施和饲料盆的干净。
2.疫苗接种:在2个月龄时为母猪注射口蹄疫疫苗,以防止口蹄疫的传播。
3.定期进行体内和体外驱虫,以预防寄生虫的侵袭。
4.饲料要保证营养均衡,每日喂食3-4次,每次饲喂量要适量,确保母猪的正常生长发育。
月龄4-6个月1.增加母猪的饲养空间,以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促进其运动能力的发展。
2.疫苗接种:在5个月龄时为母猪注射猪瘟和伪狂犬疫苗,以防止猪瘟和伪狂犬的传播。
3.定期进行体内和体外驱虫,以预防寄生虫的侵袭。
4.饲料要保证营养均衡,每日喂食3次,每次饲喂量要适量,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和钙质,以促进母猪的正常发情和生殖功能。
月龄7-12个月1.检查母猪的体重和体况评分,并根据需要进行饲养管理的调整。
2.疫苗接种:在9个月龄时为母猪注射猪瘟和伪狂犬疫苗,以防止猪瘟和伪狂犬的传播。
3.定期进行体内和体外驱虫,以预防寄生虫的侵袭。
4.饲料要保证营养均衡,每日喂食3次,每次饲喂量要适量,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和钙质,以促进母猪的正常发情和生殖功能。
月龄12个月以上1.母猪的饲养环境要保持清洁卫生,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彻底清洁,并确保饮水设施和饲料盆的干净。
2.疫苗接种:每年为母猪注射一次口蹄疫和猪瘟疫苗,以防止口蹄疫和猪瘟的传播。
3.定期进行体内和体外驱虫,以预防寄生虫的侵袭。
4.饲料要保证营养均衡,每日喂食3次,每次饲喂量要适量,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和钙质,以维持母猪的身体健康和生殖功能。
总结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母猪保健方案,我们可以有效地保证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在不同月龄阶段,我们需要做好疫苗接种、驱虫、饲养环境的清洁和饲料的营养供给工作,以确保母猪的良好健康状态和正常繁殖能力。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是繁殖母猪饲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环节,该阶段饲养工作十分重要,一方面要为母猪提供足够促进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同时也需要保证母猪具有适度的膘情,为正常分娩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还需要注重做好保胎工作,防止母猪在妊娠过程出现流产,减少胚胎早期流产死亡的几率。
因此母猪在妊娠阶段养殖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仔猪的成活率以及母猪的泌乳性能。
作为饲养管理人员,就应该对母猪妊娠阶段的生育特点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并结合母猪在不同妊娠阶段的实际需求,做到科学营养搭配科学管理,营造一个有利于繁殖母猪生长发育的环境,确保母猪能够健康生产,为促进养殖规模扩大奠定坚实基础。
1明确妊娠母猪的营养需求总体来讲,母猪在整个妊娠阶段的营养需求要显著高于空怀阶段,母猪妊娠前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主要用于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和身体膘情,特别是初产母猪主要是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用在胚胎生长发育方面的营养物质相对较少[1]。
母猪在妊娠阶段对蛋白质的需求不像未妊娠母猪那么高,这主要是因为母猪机体在一定范围内有着较强的蛋白质缓冲调节能力,因此在妊娠期间日粮蛋白质可以降低到12%,而且蛋白质的需求与能量的需求处于平衡发展状态。
但在妊娠阶段母猪对日粮当中的钙、磷、锌、碘等矿物质元素以及VA 、VD 和VE 的需求量相对较高,特别是进入妊娠后期之后,上述几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呈现逐渐增加的态势,一旦供给不足将会造成母猪妊娠过程受到影响,分娩时间延长,死胎率显著升高,出现骨骼疾病。
2明确最佳的饲养方式2.1妊娠前期的饲养方式母猪妊娠前期是指配种成功到妊娠30d 这个阶段,这个时期是母猪受胎的关键阶段,主要以保胎为主,不宜向妊娠母猪提供营养物质过高的饲料,实行限制思维方式,主要以空怀阶段的饲料配方为主,每天的采食量不能够超过2kg ,日粮的营养水平一般粗蛋白控制在40%~15%。
母猪的饲养管理方法种母猪的管理好坏直接关系着母猪的淘汰率和产仔数。
所以抓好种母猪的饲养管理应该是每个猪场应该多下功夫的地方。
下面店铺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母猪的管理技术吧。
母猪饲养管理要点一、优良母猪的体形标志俗话说,“母猪喂成八分膘,容易怀胎产仔高。
”即母猪应保持不肥不瘦,七八成膘的繁殖体况。
二、喂养母猪的原则母猪的消化功能强,吸收功能也强,特别是在怀孕期和哺乳期。
因此,不要太多精料,适当增加含粗纤维多的饲料,如青饲料、麦鼓等,又能防便秘。
对体瘦的母猪,要尽快恢复膘情。
过胖的母猪易使脂肪浸润卵巢,影响卵子成熟和正常发情,故要减料和多运动。
精料严重不足,以劣质青粗料饲养母猪的办法应杜绝。
否则,母猪会过度消瘦,引起内分泌失调,卵泡不能正常发育,故发情也不正常或根本不发情。
母猪对钙的不足极为敏感。
缺钙会造成母猪受胎率低、产仔数少、缺乳和产后瘫痪。
三、母猪管理(1)充足的阳光,适量的运动,新鲜的空气,对母猪保持良好的繁殖体况,正常发情、排卵、体质锻炼,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配种前加强放牧,使母猪采食牧草,接触阳光、土壤、新鲜空气,能促进母猪发情。
对长期圈养的母猪应设有运动场。
四、母猪的发情与配种(1)母猪初配年龄与体重:在正常情况下,地方品种小母猪可在7月龄左右,体重60-70千克以上开始配种。
国外品种8-10月龄,体重90-120千克开始配种。
我国新培育的品种和杂种猪初配年龄和体重在两者之间。
母猪初配过早、过晚对身体都有影响。
过早配种,不但影响延长自我发育,还会降低排卵数和产仔数。
而过晚配种,既增加了空怀时间,加大饲养费用,还会影响母猪产后泌乳量。
(2)母猪初配的具体时间:母猪的初情期即指母猪开始出现发情现象的时期。
因身体还没发育成熟,还不能配种。
本地猪可在第二次发情时配,外来猪种在第三次发情期配为好。
(3)提高受胎率的措施:母猪发情只是第一步,关键是促使母猪排卵和多排卵,只发情不排卵达不到受胎的目的。
母猪保健的措施及注意事项母猪是畜牧业中的重要生产动物,母猪的健康和繁殖能力直接影响着养殖业的收益。
因此,进行母猪保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着重介绍几个母猪保健的措施及注意事项。
一、饲养环境要干净卫生猪舍的卫生环境对母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都有直接影响。
在饲养母猪时,要保持猪舍的卫生干净,定期清理猪舍内部的粪便和杂物,定期进行猪舍的消毒工作,杜绝卫生死角的产生。
同时,猪舍应该有足够的空气流通,避免空气过于潮湿和尘土过多。
二、饲料营养要均衡母猪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效益都直接受到饲料的质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因此,在饲养母猪时要保证饲料的营养成分完备、均衡。
母猪应该按照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配备适合的饲料。
三、保持母猪的良好精神状态母猪的精神状态对其生长、繁殖都有重要影响。
在饲养母猪时,要避免不必要的情绪波动,保持母猪的良好精神状态。
猪舍中应该避免过度噪音、过度活跃等情况的出现,以维持母猪的平和状态。
四、定期进行疫苗接种猪是容易患病的动物,大规模饲养时疾病容易蔓延。
因此,对母猪进行疫苗接种是非常必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龄阶段的母猪需要接种不同的疫苗,在疫苗接种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
五、引进新品种时注意繁殖性能为了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有时候需要引进新品种的母猪。
在引进新品种母猪时,需要认真选择良好的生产母猪。
同时也要注意检测新品种母猪的健康状况及其用于繁殖的适宜性。
六、定期进行母猪产前检查为了保证母猪的顺利生产,提高小猪的出生率、成活率,定期对母猪进行产前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产前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毛病,防止发生不必要的损失。
同时,产前检查也能够帮助饲养者了解母猪的身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和饲养工作。
综上所述,母猪保健工作涵盖了许多方面,要想提高母猪的健康状况和繁殖效益,必须对母猪的饲养环境、饲料营养、精神状态、疫苗接种、新品种引进和产前检查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保健。
同时,饲养者还应该定期请兽医给母猪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提高母猪的健康水平。
怀孕母猪的管理与保健
妊娠母猪管理目标:通过健康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环境控制等管理措施,减少胚胎早期死亡数;坚持常规检查及时查出空怀母猪;通过营养调节使母猪群膘情符合标准;提高母猪配种分娩率、产仔数;初生仔猪健壮均匀度。
1、母猪妊娠早期(0~28天)管理
母猪妊娠早期管理主要目的是防止母猪妊娠早期胚胎死亡、提高胚胎的成活率。
对妊娠0~7天的母猪,采取限饲高能量饲料或减少饲喂量,有利于减少母猪体内肾上腺素分泌、提高体内孕酮水平并使母猪进入妊娠状态。
反之,会增加体增热和降低体内孕酮水平,使受孕母猪性行为延长,推迟进入妊娠状态,对刚形成的结合子保护力下降,受精卵死亡率升高。
妊娠母猪早期胚胎死亡率高达80%,其中妊娠9~13天的囊胚期和18~24天的胚胎着床期为2个死亡高峰期,约占胚胎死亡数的50%。
造成此阶段损失的原因,除先天性的遗传缺陷和泌乳期过多的体组织损失外,应激、营养、健康、环境、卫生等管理方面不到位,很小的逆境状态都会导致胚胎早期死亡率升高。
因此,母猪妊娠早期的饲养管理应得到与哺乳期相同的重视。
不良的环境卫生条件极易引起母猪妊娠早期胚胎死亡。
保持干净干燥的卫生条件、定期对栏舍进行清洗消毒等,是确保母猪健康的基本工作,也是母猪妊娠全程所必须做好的基础性工作。
热应激会引起妊娠母猪的健康状况不佳、采食量不够,并干扰妊娠母猪生殖激素的正常分泌。
高温是造成妊娠母猪早期胚胎和后期胎儿死亡的重要因素,妊娠母猪机体散热功能减退,物理调节不能维持热应激平衡,体内蓄热,导致体温升高,同时使生殖道温度升高,不利于受精卵的附植和发育。
因此,要采取及时有效地降温措施,创造猪舍内适宜环境温度(18℃~22℃),减轻夏季热应激的影响。
消除或减少应激源,保持猪舍内安静,提高妊娠早期胚胎成活率。
避免过冷或过热、环境突变、移动、惊吓、超大剂量疫苗免疫、极度限饲、饮水不够、栏舍卫生肮脏且长期潮湿、氨浓度超标、公猪频繁刺激、环境噪声大、饲养人员频繁调换、密度过大等应激源的产生。
2、母猪妊娠中期(29~90天)管理。
母猪妊娠中期管理的重点是恢复和控制膘体一致。
通过饲喂量的调节,把妊娠中期母猪群膘体调整为标准体况。
其他饲养管理同母猪妊娠早期管理的内容。
3、母猪妊娠后期(91~110天)管理
母猪妊娠后期管理的重点是防止妊娠后期母猪热应激,确保妊娠后期母猪食欲旺盛、体质健康,防止便秘;满足母猪妊娠后期胎儿营养需要,确保仔猪初生重达标。
母猪妊娠后期营养管理:胎儿70%以上的增重要依靠母猪妊娠后期的营养供给,仔猪初生重和均匀度也取决于这一时期的营养保证,同时也影响哺乳母猪的生长性能及下一胎的产仔数。
母猪妊娠后期营养管理,要根据各猪场的设备设施条件、母猪妊娠后期的膘体情况、不同季节气温情况、经产母猪与初产母猪的营养差异性等因素,确定母猪妊娠后期的投料标准,以免胎儿过大造成难产,或胎儿过少影响仔猪生产成绩。
确保妊娠后期母猪食欲旺盛、体质健康和防止便秘意义重大。
可在妊娠后期母猪饲料中添加轻泻剂、活性酸、离子平衡剂,改善妊娠后期母猪的饲料结构,增加粗纤维、水溶性纤维和添加青绿多汁饲料等解决产前产后的便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