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
- 格式:ppt
- 大小:8.10 MB
- 文档页数:15
工程安全事项施工现场的防雷措施工程安全事项:施工现场的防雷措施作为一个建筑工程师或施工人员,我们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雷电天气。
雷电虽然带来的是大自然的美景,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现场的防雷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用的防雷措施,并说明其重要性。
首先,施工现场的防雷措施需要从设计开始就考虑到。
一个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应该包括针对雷电击中的防护手段。
例如,在建筑物的天线、机房、电气线路等关键区域进行设置避雷针或避雷网,这些措施能够帮助将雷电的电流引导到地下,以减少对建筑物的损害。
其次,在施工现场,我们需要进行有关材料和设备的选择。
例如,在电气线路的设计和安装过程中,选用高质量的线缆和绝缘材料,以降低雷击的风险。
此外,施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电气设备,以避免电气事故和雷击造成的意外。
施工现场的人员管理也是防雷措施的重要一环。
工人和管理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了解雷电安全知识和应急措施。
他们应该知道雷电来临时的避难点和紧急疏散路线,以及如何正确地使用避雷器材。
此外,每个施工现场都应配备专门的雷电检测设备,及时监测雷电活动,提前采取安全措施,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
另外,我们也应该注重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因素。
例如,在高高的建筑物周围,特别是在山区或临海地区,雷电活动相对较频繁。
在这些情况下,施工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
如果天气情况不利于施工,应暂停工作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只有在雷电活动结束后,才能继续施工。
工程安全事项:施工现场的防雷措施综上所述,对于施工现场的防雷措施来说,设计、材料和设备的选择、人员管理、周边环境因素都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们能够合理地考虑并采取这些措施,将大大减少雷电活动对施工的不良影响。
同时,这些防雷措施也将为我们提供一个更为安全和稳定的施工环境。
正如我们所知,雷电是一种很强大的自然力量,它的危害不容小觑。
而施工现场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防雷篇)12 建筑物防雷12.1 一般规定12.1.1 本章适用于民用建筑物防雷设计,对于有爆炸及火灾危险的建筑物防雷,应按现行的有关规范执行。
12.1.2 建筑物防雷设计,应认真调查地质、地貌、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措施,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2.1.3 不应采用装有放射性物质的接闪器。
12.1.4 新建工程应在设计阶段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并与有关人员充分协商合作,尽可能利用建筑物金属导体作为防雷装置。
12.1.5 按照本规范装设防雷装置后将会防止或极大地减少雷害损失,但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
12.1.6 年平均雷暴日数,需根据当地气象台(站)的资料确定。
如有困难时,可参照附录D.1的数据选取。
12.1.7 按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建筑物的防雷分为三级。
12.1.8 山地建筑物的防雷,可根据当地雷电活动特点,参照本章有关条文采取防雷措施。
12.2 建筑物的防雷分级12.2.1 一级防雷的建筑物12.2.1.1 具有特别重要用途的建筑物。
如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档案馆、大型博展建筑;特大型、大型铁路旅客站;国际性的航空港、通讯枢纽;国宾馆、大型旅游建筑、国际港口客运站等。
12.2.1.2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12.2.1.3 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物。
12.2.2 二级防雷的建筑物12.2.2.1 重要的或人员密集的大型建筑物。
如部、省级办公楼;省级会堂、博展、体育、交通、通讯、广播等建筑;以及大型商店、影剧院等。
12.2.2.2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12.2.2.3 19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和高度超过50m的其他民用建筑物。
12.2.2.4 省级及以上大型计算中心和装有重要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12.2.3 三级防雷的建筑物12.2.3.1 当年计算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5时(见附录D.2),或通过调查确认需要防雷的建筑物。
4.3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4.3.1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外部防雷的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网、接闪带或接闪杆,也可采用由接闪网、接闪带或接闪杆混合组成的接闪器。
接闪网、接闪带应按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 m×10 m或12 m ×8 m的网格;当建筑物高度超过45 m时,首先应沿屋顶周边敷设接闪带,接闪带应设在外墙外表面或屋檐边垂直面上,也可设在外墙外表面或屋檐边垂直面外。
接闪器之间应互相连接。
4.3.2 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烟囱等物体,应按下列方式保护:1、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管道应符合本规范第4.2.1条2款的规定。
2、排放无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烟囱,1区、21区、2区和22区爆炸危险场所的自然通风管,0区和20区爆炸危险场所的装有阻火器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以及本规范第 4.2.1条3款所规定的管、阀及煤气和天然气放散管等,其防雷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2)除符合本规范第4.5.7条的规定情况外,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接闪器,并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4.3.3专设引下线不应少于2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和内庭院四周均匀对称布置,其间距沿周长计算不宜大于18 m。
当建筑物的跨度较大,无法在跨距中间设引下线,应在跨距两端设引下线并减小其他引下线的间距,专设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 m。
4.3.4外部防雷装置的接地应和防雷电感应、内部防雷装置、电气和电子系统等接地共用接地装置,并应与引入的金属管线做等电位连接。
外部防雷装置的专设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4.3.5利用建筑物的钢筋作为防雷装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物宜利用钢筋混凝土屋顶、梁、柱、基础内的钢筋作为引下线。
第七章通信电缆线路的防护强电影响、雷击、虫鼠啃咬是主要的非人为因素对通信电缆线路的破坏,而且一旦造成破坏往往影响较大。
所以,积极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对于设备和人员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章内容:1.强电的种类及强电对通信电缆线路的影响、危害及防护措施。
2.雷电对各种通信电缆线路造成的危害、途径,以及各种电缆线路设备的防护措施。
3.虫、鼠类对电缆外皮造成损坏的原因、危害及各种防护措施。
本章重点:1.通信电缆线路各种防强电措施。
2.通信电缆线路设备的各种防护措施。
3.防虫、鼠危害的各种措施。
本章难点:●防强电、防雷、防虫鼠的各种防护措施。
7.1 强电对通信线路的影响及防护在人为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各种各样的强电线路。
所谓强电线路主要是指高压输、配电线路,交流电气化铁路的馈电线路及接触网。
强电线路输送的高电压、大电流所产生的电磁场,对邻近的通信线路有强大的电磁感应影响,轻则会产生杂音干扰、条纹干扰、错码、漏码、及误动作等,严重时可能中断通信、危及机线设备与人身安全。
7.1.1 强电线路的种类1.交流高压输电线路交流高压输电线路,指的是频率为50Hz,输送线电压从10KV~50KV的高压输电线路。
目前的大功率输电网,都是三相制,从大功率发电机发出的电源一般通过升压变压器升至100 KV~500KV,送至远距离配电区,通过降压变压器降至35KV、10KV,再通过用户区小功率变压器降至380V。
交流高压输电线路根据其输电方式可分为三相对称中性点绝缘输电线路、三相对称中性点接地输电线路以及两线—大地输电线路。
如图7-1所示。
(1)三相对称中性点绝缘输电线路如图7-1(a)所示,其运行电压一般为10 KV和35KV两种。
(2)三相对称中性点接地输电线路如图7-1(b)所示,其运行电压一般有110 KV、220KV、330 KV、500 KV 等。
上述两种输电方式均为三相对称输电线路,在理想情况下,各相导线中的相电压和相电流振幅相等、频率相同、而相位彼此相差120°,因此没有剩余电压和零序电流出现,不会造成对通信线路的影响。
风力发电机组防雷措施引言:风力发电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形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能源领域。
然而,由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高度和外露设备,其易受雷击的风险较高。
因此,采取合适的防雷措施对于保护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风力发电机组的防雷措施。
一、风力发电机组雷电灾害的危害雷电灾害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打击:雷电直接击中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塔架等部件,造成严重损坏。
2. 感应效应:雷电产生的电磁场会感应在风力发电机组内部的电缆和设备上,导致设备烧毁。
3. 浪涌效应:雷电产生的浪涌电流会通过电缆进入风力发电机组内部,对设备产生瞬态过电压,损坏电子元器件。
4. 地电位效应:雷电击中地面会产生地电位效应,进而通过地线进入风力发电机组系统,对设备造成损害。
二、风力发电机组防雷措施为了减少雷电灾害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影响,需要采取以下防雷措施:1. 雷电监测系统安装雷电监测系统可以及时监测雷电活动,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雷电监测系统可以通过测量电场和磁场强度,以及监测雷电频次和雷暴活动距离等参数,实现对雷电活动的实时监测和预测。
2. 避雷针系统在风力发电机组的塔顶和叶片上安装避雷针系统,可以有效地引导雷电击中。
避雷针系统一般由导线、导线支架和接地装置组成,通过将雷电引导到接地装置上,减少雷电对风力发电机组的直接打击。
3. 接地系统良好的接地系统是防止雷电灾害的重要手段。
风力发电机组的各个部件(包括塔架、叶片、发电机、变压器等)都需要进行接地处理,以保证雷电通过接地系统安全地流入地下。
4. 防雷装置在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气系统中安装合适的防雷装置,可以有效地降低雷电对设备的影响。
常见的防雷装置包括避雷器、浪涌保护器、瞬态电压抑制器等,它们能够吸收或抑制雷电产生的过电压,保护设备免受损坏。
5. 电磁屏蔽风力发电机组的电缆和设备应采用合适的电磁屏蔽措施,减少雷电感应效应对设备的影响。
Protect It! 7-Outlet Surge Protector, 6 ft. (1.83 m) Cord, 1080 Joules, Fax/Modem Protection, RJ11 MODEL NUMBER:SUPER6TELDescriptionSUPER6TEL surge suppressor offers complete AC and phone line surge suppression for comprehensive protection of workstations, desktop PCs, telecom systems and other sensitive electronics. High-grade AC surge suppression shields connected equipment from damage and performance problems due to transient surges. Set of RJ11 telephone line suppression jacks protect dialup and DSL modem lines, fax machines, cordless phones and more. SUPER6TEL offers seven total outlets, six-foot cord with a space-saving right-angle plug and diagnostic LEDs to warn of wiring problems and suppressor damage. Heavy-grade AC suppression rated at 1080 joules shields equipment from surges and line noise. Attractive white suppressor housing with keyhole mounting tabs and three designated transformer plug outlets offers convenient protection of desktop computer equipment and accessories.Features1080 joules AC surge suppression shields equipment from the strongest surges and line noiseq7 AC outlets with room for 3 transformer plugs without blocking outlets covers computers and all peripheralsqPhone line surge suppression protects both dialup and DSL modems, plus fax machines, cordless phones and more (pair of RJ11 jacks, 2 wire, 1 line, includes 6-ft. (1.83 m) phone cable)q6-ft. (1.83 m) cord with space-saving right-angle plugqBuilt-in power switch and 15 amp circuit breaker offers power control and overload protection over all outletsqFail-safe thermal fusing protects against fire and other damage in the event of an extreme, extended overvoltage or surge conditionqDiagnostic LEDs confirm outlet grounding and surge suppression statusqUL1449 3rd Edition Rated (400V all modes), UL1363 (Power Tap), UL497A (Communications), Meets FCC part 68 rules, cUL (Canada)qExceeds IEEE 587 category A & B surge suppression specificationsq$50,000 Ultimate Lifetime connected equipment insurance (U.S., Canada, and Puerto Rico only)q Highlights7 outlets / 6-ft. cordq1080 joule ratingqModem/fax surge protectionqPackage IncludesSUPER6TEL Surge Suppressor q6-ft. (1.83 m) telephone cordqInstruciton manual with warranty informationqSpecificationsProduct Warranty Period (Worldwide)Lifetime limited warrantyConnected Equipment Insurance (U.S., Canada & Puerto Rico)$50,000 <a class="insuranceLink" href="///support/insurance-policy">Ultimate Lifetime Insurance</a> © 2023 Eaton. All Rights Reserved.Eaton is a registered trademark. All other trademarks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避雷针安装规范最新标准避雷针安装规范是确保建筑物和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安全标准的提升,避雷针的安装规范也在不断更新。
以下是最新的避雷针安装规范的主要内容:1. 设计原则:- 避雷针的设计应遵循国家和地方的防雷标准,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吸引并引导雷电至地面。
- 避雷针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高度和使用功能进行合理设计。
2. 材料选择:- 避雷针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通常使用铜、铝或其他金属材料。
- 材料应能够抵抗腐蚀,保证长期使用的稳定性。
3. 安装位置:- 避雷针应安装在建筑物的最高点,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吸引雷电。
- 避雷针的安装位置应避开人员密集区域和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区。
4. 安装高度:- 避雷针的高度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周围环境确定,以确保其能够覆盖整个建筑物。
5. 连接方式:- 避雷针与建筑物的连接应使用焊接或专用的连接件,确保电气连接的可靠性。
- 连接点应进行防腐处理,以延长使用寿命。
6. 接地系统:- 避雷针必须与有效的接地系统相连,接地电阻应符合标准要求。
- 接地系统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性能。
7. 检查与维护:- 安装完成后,应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所有部件符合规范要求。
- 定期对避雷针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8. 安全措施:- 在避雷针安装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
- 避雷针安装完成后,应在显眼位置设置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9. 法规遵守:- 避雷针的安装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10. 记录与文档:- 所有安装过程应有详细的记录,并保存相应的文档,以备日后查询和审计。
通过遵循以上规范,可以确保避雷针的安装既安全又有效,为建筑物和人员提供必要的保护。
2024年防雷安全工作计划范本一、总体目标:本计划的总体目标是确保2024年各单位、各区域的防雷安全工作得到有效推进,实现雷电灾害防范的全面覆盖和有效防护,最大程度地减少雷电灾害对人员和设施财产的影响。
二、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确保人员安全;2.科学规划,系统防护;3.标准建设,强化管理;4.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5.及时响应,高效处理。
三、工作重点:1.防雷设施建设:(1)做好室外设施的安装和维护,确保各类建筑物、电力设施、通信设施等的防雷设施齐全、完好;(2)尽快更新和升级老化或不符合要求的防雷设施,确保其性能可靠;(3)对于新建工程和改造工程,要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防雷设计,并进行验收,确保符合要求和规范。
2.雷电监测预警:(1)建立健全雷电监测系统,提高对雷电活动的监测预警能力;(2)及时收集、分析和发布雷电信息,预警可能出现的雷电灾害,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3)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共享雷电监测数据和预警信息。
3.宣传教育:(1)开展全年防雷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雷电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2)加强对各单位和重点区域的防雷教育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防雷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3)利用各种媒体途径,加大对雷电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
4.应急响应:(1)建立健全防雷应急预案,明确责任、组织和处置流程;(2)加强与应急管理、救援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在雷电灾害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3)建立健全应急演练机制,提高各单位应对雷电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
四、工作措施:1.组织成立2024年防雷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2.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定期评估和调整;3.加强防雷设施的巡查和维护,定期开展防雷设施的性能测试和检测;4.加强对防雷设施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整改;5.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享信息和资源,形成合力;6.加强对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7.加强与社会组织、媒体的合作,利用各种宣传渠道普及防雷知识;8.加强与应急管理、救援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9.组织开展防雷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并定期进行宣传教育效果的评估;10.加强应急演练的组织和实施,总结经验,完善应急预案。
一、填空题1、根据巴申定律,在某一pd值下,击穿电压存在()值。
2、在极不均匀电场中,空气湿度增加,空气间隙击穿电压。
3、流注理论认为,碰撞游离和()是形成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
4、工程实际中,常用棒-板或电极结构研究极不均匀电场下的击穿特性。
5、气体中带电质子的消失有(扩散)、复合、附着效应等几种形式6、沿面放电就是沿着(固体介质)表面气体中发生的放电。
7、越易吸湿的固体,沿面闪络电压就越___小___8、等值盐密法是把绝缘子表面的污秽密度按照其导电性转化为单位面积上__________含量的一种方法9、常规的防污闪措施有:()爬距,加强清扫,采用硅油、地蜡等涂料s 。
10、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标准操作冲击波形成(______)11、调整电场的方法:(改进电极形状)电极曲率半径、改善电极边缘、使电极具有最佳外形12、电介质极化的基本形式有电子式、离子式、偶极子式和(夹层极)。
13、纯净液体介质的击穿理论分为______和_______。
14、波阻抗Z的数值与线路长度_(无关)_。
15、避雷线对导线的屏蔽作用使导线上的感应电压(减小)。
16、无损极化包括电子式极化和(离子)极化。
17、衡量输电线路防雷性能的主要指标是雷击跳闸率和(耐雷水平)。
18、流注理论认为电子的碰撞游离和空间光游离是形成()的主要因素。
19、在大气条件下,空气间隙击穿电压随空气相对密度的增大而__升高______。
20、电介质的电导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
21、固体电介质的击穿形式有电击穿、热击穿和_(电化学击穿)。
22、介质损失角正切tgδ的测量对鉴定绝缘的_(分布性)性缺陷最灵敏。
23、当线路末端开路时,入射波入侵到末端时将发生波的折射和反射,其折射系数等于(________)。
24、国家标准中的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形参数为______.25、提高气体间隙击穿电压的方法总体可分为两大类,其一为改善电场,其二为(利用其他方法削弱气体中的游离过程).26、避雷线对导线的耦合系数越大,则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越(低)_。
课程编号 001903 拟题教研室(或老师)签名教研室主任签名课程名称(含档次)高电压技术专业层次本科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考试方式(开、闭卷)闭卷一、填空(10分)1、在极不均匀电场中,间隙完全被击穿之前,电极附近会发生,产生暗蓝色的晕光。
2、冲击电压分为和。
3、固体电介质的击穿有、和等形式。
4、某110KV电气设备从平原地区移至高原地区,其工频耐压水平将。
5、在线路防雷设计时,110KV输电线路的保护角一般取。
6、是指一年中有雷暴的天数。
7、电压直角波经过串联电容后,波形将发生变化,变成波。
二、选择(10分)1.解释电压较高、距离较长的间隙中的气体放电过程可用()。
A.汤逊理论B.流注理论C.巴申定律D.小桥理论2.若固体电介质被击穿的时间很短、又无明显的温升,可判断是()。
A.电化学击穿B.热击穿C.电击穿D.各类击穿都有3.下列试验中,属于破坏性试验的是()。
A.绝缘电阻试验B.冲击耐压试验C.直流耐压试验D.局部放电试验4.输电线路的波阻抗的大小与线路的长度()。
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不确定5.下列不属于输电线路防雷措施的是()。
A.架设避雷线B.架设耦合地线C.加设浪涌吸收器D.装设自动重合闸三、名词解释(15分)1、自持放电和非自持放电2、介质损失角正切3、吸收比和极化指数4、反击和绕击5、保护角四、简答:(45分)1、简述汤逊理论和流注理论的异同点,并说明各自的适用范围。
2、试解释沿面闪络电压明显低于纯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的原因。
3、固体电介质的电击穿和热击穿有什么区别?4、在测试电气设备的介质损失角正切值时什么时候用正接线,什么时候用反接线;正接线和反接线各有什么特点?5、局部放电是怎样产生的?在电力系统中常用什么方法进行测量,为什么?6、测试电容量较大的被试品的绝缘电阻时如何防止被试品反放电烧坏兆欧表?为什么要对被试品充分放电?7、测量电气设备的介损tgδ能发现什么缺陷?不能发现什么缺陷?在测试时要注意什么?8、输电线路遭受雷击发生跳闸需要满足的两个条件,并解释建弧率的概念。
屋顶光伏电站防雷措施方案1. 引言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日益广泛,屋顶光伏电站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发电方式。
然而,雷击是光伏电站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不仅会导致设备损坏和停产,还可能引发火灾等严重后果。
因此,屋顶光伏电站必须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2. 检测与预警系统首先,屋顶光伏电站应配置雷电检测与预警系统。
该系统可以通过监测和分析雷电活动的电磁波信号,提前预警雷电活动的强度和位置。
一旦检测到雷电活动,预警系统会及时发出警报,以保护光伏电站免受雷击的影响。
3. 避雷针和避雷网其次,屋顶光伏电站应安装避雷针和避雷网。
避雷针可以通过尖端产生电晕效应,对空气进行电离,从而减弱雷电对建筑物的吸引力,降低雷击的概率。
避雷网则可以将雷电引流到地下,防止雷击危害设备。
4. 避雷接地系统除了避雷针和避雷网,屋顶光伏电站还应配置完善的避雷接地系统。
该系统用于将雷电引导到地下,减少雷击对设备的冲击。
避雷接地系统应由足够大的铜制接地极、镀锌钢材和大量的接地体组成,以确保良好的接地效果。
5. 金属外壳和屏蔽层光伏电站的设备及线路应使用金属外壳和屏蔽层进行保护。
金属外壳可以有效地屏蔽电磁波,减少电磁干扰和雷击对设备的影响。
屏蔽层可以阻挡外部的电磁波干扰,保护光伏电站的正常工作。
6. 合理的设备布局在建设屋顶光伏电站时,需要合理规划和布置设备。
避免设备的密集布置以减少雷击的范围和影响区域。
另外,设备间应合理设置间隔和防雷隔离带,以减少雷击传导和蔓延的可能性。
7. 维护与检测为确保屋顶光伏电站的防雷措施有效,还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
这包括检查避雷针和避雷网的完整性,清理避雷网络,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设备和线路,以及测试避雷接地系统的接地效果。
8. 培训与应急预案为了提高工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屋顶光伏电站应组织相关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防雷知识、操作规程、紧急处理措施等。
同时,电站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应对雷击事故的紧急处置措施和救援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