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

(二)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历史上,孟子第一个提出了要“与民同乐”,就是要求统治者在享乐的时候不要忘了天下的百姓,也要使他们得到快乐。这表明,孟子

A.背离孔子思想

B.具有民本思想

C.主张以德治民

D.宣扬人性本善

2.据载,汉武帝时著名酷吏张汤、杜周等人之子皆以通经知名于世,形象文质彬彬,与父辈大异。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儒学地位的提升

B.官学教育的发展

C.社会经济的繁荣

D.法家思想的衰落

3.古代一思想家认为,人难免受物欲的蒙蔽,受到蒙蔽后的心就不灵,理也就不明了,这样就必须通过师友讲学来恢复心的本然。下列与该思想家这一观点相符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知行合一

C.进学则在致知

D.心即是理

4.顾炎武针对晚明社会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外患日急的状况,决心涉猎群书,探求一些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学问,作为自己改造社会拯救国家的根据。这说明,顾炎武

A.积极从事政治变革

B.大力解决民生问题

C.具有经世致用思想

D.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5.“善”是苏格拉底追求的道德理想,也是他全部哲学的最高范畴,以善为目的构成了他的道德哲学体系。苏格拉底推崇“善”的背景是

A.城邦制度蓬勃发展

B.民众道德水准高涨

C.智者学派思想兴盛

D.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6.意大利人乔托(1266-1337年)的壁画《哀悼基督》(图1)虽以宗教题材为主,却力求表现

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从而传述了新的时代精神。这里的“时代精神”是

A.神秘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自由主义

7.任何思想家都是他们所处的时代的产儿,作为近代西方分权思想的集大成者的孟德斯鸠也不例外。孟德斯鸠分权思想提出的背景主要是

A.封建专制的强化

B.自然科学的进步

C.天主教会的衰落

D.资本主义的明芽

8.东汉时期,随着社会生产进步的发展,自然科学有了显著的进步。下列可以说明的是

A.《九章算术》的成书

B.《授时历》的编订

C.《齐民要术》的出现

D.《本草纲目》的问世

9.有明一代,小说不但地位和价值得到确认,而且得到文人士大夫的热衷和青睐。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市民数量的增加

C.专制集权的强化

D.文人学士的推崇

10.有学者指出,该画作反映了画家高度精纯的绘画功力和出色的艺术成就,为后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该画作是

11.伽利略不仅纠正了统治欧洲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更创立了研究自然科学的新方法。这里的“方法”是指

A.直接观察

B.科学实验

C.数学表达

D.推理假说

12.有学者指出,《物种起源》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是最伟大、最辉煌的划时代的里程碑,对人类历史有着极大的影响。《物种起源》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A.推动了近代科学的诞生

B.实现了人类认识的飞跃

C.揭示了社会发展的真相

D.消除了宗教神学的影响

13.从19世纪60年代起,出现了一系列的电气发明,如发电机电动机。随后,电灯、电话、电焊、电钻、电车、电报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说明当时

A.蒸汽动力的消失

B.工业城市的出现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电力应用的广泛

14.1839年,林则徐根据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主持编译出《四洲志》,系统介绍了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情、风俗。这表明当时中国

A.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B.学习西方成为共识

C.开始了解世界形势

D.遭到列强武力侵略

15.据梁启超在《西学书目表》中统计,到1895年,共翻译西学书籍354种,其中大部分是科学技术书籍,也有少量史地、政法类书籍。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甲午战争的冲击

C.维新思想的发展

D.民主革命的兴起

16.孙中山的某一方案内容大体为“核定天下地价”及“涨价归公”,着眼点在于把因“社会进步发达”而形成的地价增殖收归国有,以免为土地所有者攫取,致成垄断。该方案体现的是其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

17.新文化运动中,倡导者们对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的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发动了猛烈的攻击。这一斗争直接源于

A.尊孔复古逆流掀起

B.西方民主科学传入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8.有人指出,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第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为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点亮了指示灯。该人评价的是

A.《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C.《新民主主义论》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有学者指出。他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形成了新的科学体系、回答了时代的挑战。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新阶段”是指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

表1为中国“两弹一星”战略大事记、可以说明当时我国

A.社会秩序趋于稳定

B.经济建设成就凸显

C.国防能力不断加强

D.航天事业飞速发展

21.毛泽东指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据此可知,毛泽东认为实行“双百方针”

A.利于遏制官僚主义力量增长

B.益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C.能纠正思想领域中不正之风

D.可消除艺术和学术间的分歧

22.

表2为中国高校数量变代表。推动这一变化的因素是

A.高考制度的恢复

B.“211工程”实施

C.“希望工程”启动

D.“科教兴国”实行

23.西方某一文学艺术流派偏重于描绘客观现实生活的精确的图画,而不是直接抒发自己的主观理想和情感。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A.《哈姆雷特》

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

D.《西风颂》

24.《世界美术史》在评价某一画派时说:“对他们来说,风景之美不在于名山大川、而在于阳光照射下普通场景的色彩变幻,“这一画派

A.强调捕捉“瞬间印象”

B.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C.重视内心“自我感受”

D.追求画面严整和谐

25.有人指出,物理学、化学、数学、机械制造等,堪称影视的“助产婆”。这说明,影视的产生

A.根源于商品经济的繁荣

B.推动了现代科技的发展

C.是科技与艺术综合结果

D.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战国时荀子认为自然界的日月星辰、四时寒暑、阴阳万物等都有自己的规律,指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但如果“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第一次从理论上把人与神、自然与社会区分开来,是对天命论的有力批判。他还强调人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材料二普罗泰格拉认为,人与动物不同,人类拥有技术和智慧,并凭借其智慧发明了音节、语言和概念,创造了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不仅如此,人类还拥有政治智慧和品德,以便结成城邦、社会。同时,人人都有参与一切公共政治与社会事务的权利。这是一种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人的力量与价值的张扬,人作为主角开始登上社会历史的舞台,并迅速占据中心位置。

——摘编自龚桂明《人的主体地位的首次确立——普罗泰格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阐

释》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产生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荀子与普罗泰格拉思想的主要相同之处,并说明其意义。(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摘编自任玉凤《古代中西科学家状况比较研究》材料二 17世纪初之后,近代科技中心由意大利转移到英国这个新教国家,英国思想家培根在《伟大的复兴》中重点论述了知识的价值,提倡科学实验,倡导自然科学研究,在英国乃至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皇家学会等学术活动中心的批准成立体现了英国政府对科学技术的重视,表明对科学的追求已经上升为一种政府承认与政府意志。17世纪,以牛顿、波义耳和哈维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的出现确立了理性主义在英国的地位。

——摘编自谌章明《英国启蒙运动的思想特征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世纪以后英国科学技术相对于中国的有利发展条件。(6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在大革命失败以后,以及南昌起义后的一系列挫折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清楚地认识到,在农民占人民绝大多数的中国,要想摆脱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红军的有生力量,要想解决中国的革命问题,实现中国的独立和民主,必须要依靠农民,必须要深入广大农村地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摘编白褚晓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哲学思考》材料二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在中华大地的提出和实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历史飞跃。这一理论的成功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并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生动写照。

——摘编自毛奎《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创立的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创立的意义。(6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8世纪在欧洲居主导地位的大国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因此习惯上用法文philosophe(意谓哲学家)指称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旨在通过普及对宇宙的新的科学解释,并采用公正的“科学方法”来解决当时各种问题的社会改革宣传家。由于他们力图争取大众改变信仰,改变他们认为已过时的制度,因此抛弃了各种不易理解或深奥的表达方式,代之以他们引以为豪的明晰的表达方式,有时他们甚至用故事、戏剧的方式而不是用论文来表达他们的思想。

——摘编自[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西方文明史II》材料二浪漫主义的产生是当时时代的必然产物……浪漫主义产生并风行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欧洲。其时正值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在政治上反抗封建主义的统治,在文学艺术上反对古典主义的束缚。为适应这样的需要,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浪漫主义是对于启蒙时代以来的贵族和专制政治文化的颠覆,以艺术和文学反抗对于自然的人为理性化。

——摘编自刘洪《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德拉克洛瓦绘画风格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浪漫主义是“当时时代的必然产物”。(6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