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饮用天然矿泉水成因类型及成矿模式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5
湖北省大冶市宋家湾金矿矿体特征及成矿模式发布时间:2021-09-06T15:22:10.20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2期4月作者:许杨李连支袁雄余志远[导读] 宋家湾金矿位于湖北省大冶市境内,矿体赋存于二叠系栖霞组第二段许杨李连支袁雄余志远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地质调查院武汉 430080摘要:宋家湾金矿位于湖北省大冶市境内,矿体赋存于二叠系栖霞组第二段和第三段灰岩地层中,受近东西向褶皱和NWW向断裂构造控制,成矿母岩为燕山晚期石英闪长岩,矿床原生金主要形成于岩浆期后热液,沿断裂及次生裂隙充填,后期受表生成矿作用改造,使金矿进一步富集,形成小而富的金矿体。
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喜山期关键词:金矿;燕山晚期;热液充填宋家湾金矿位于扬子陆块区(Ⅰ级)下扬子陆块(Ⅱ级)鄂东南褶冲带(Ⅲ级)大冶台地裂谷带(Ⅳ级)内。
区内地层发育齐全,构造复杂,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发育,与岩浆作用有关的铜、铁、金、钨钼矿产资源丰富。
1、矿床地质特征(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中统茅口组和栖霞组碳酸盐岩地层,其中栖霞组地层为矿体主要成矿围岩,该地层可分为三段,岩性从上到下依次为:含泥钙质条带状灰岩、含燧石结核灰岩、含泥、炭质灰岩。
(2)岩浆岩矿区侵入岩为燕山晚期石英闪长岩,在岩体与碳酸岩接触带上发育规模较小的石榴石矽卡岩,岩体内部普查发育钠长石化、绢云母化、硅化和碳酸盐化,部分段见多条构造破碎蚀变带。
(3)构造矿区位于鹿耳山背斜南翼,断裂构造及次生裂隙发育,走向以近EW向和NWW向为主。
其中以F2断裂构造规模最大,呈近EW向,长1.3km。
该断裂经历三期活动,前期偕同褶皱变形过程,形成韧性剪切带及糜棱岩,中期以水平扭动为主,形成复式碎裂岩,后期活动表现为张性,断裂内见大量构造角砾岩。
该断裂两侧次级断裂构造发育,走向为近EW向、NWW向、NNE向,规模较小,断面平直,倾角较陡,兼具控岩和控矿特征。
(4)矿化蚀变矿区矿化蚀变强烈,主要围岩蚀变有:矽卡岩化、碳酸盐化、硅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等,金属矿化有:黄铁矿化、方铅矿化、闪锌矿化、磁铁矿化及褐铁矿化等。
闽东地区寻找偏硅酸型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潜力分析梁飞达【摘要】在以往调查中,闽东地区多处存在偏硅酸型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源地.通过收集闽东地区的气候、地层岩性、构造、水文地质资料,结合已有矿泉水水源地勘查成果,对闽东地区形成偏硅酸型矿泉水的成因形成一定的认识.论文以闽东地区峤里山、宁德某矿区等地的地下水为例展开分析,得出地下水在深部循环中,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与岩石中长石等矿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硅酸,并分解形成偏硅酸进入地下水中,并富集到一定的浓度形成偏硅酸矿泉水.第四系地层寻找偏硅酸型矿泉水难度大,火山岩和花岗岩均能形成偏硅酸型矿泉水,但在花岗岩地区形成偏硅酸型矿泉水条件较火山岩地区好.地下矿泉水类型主要以构造裂隙水为主.【期刊名称】《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41)004【总页数】7页(P41-47)【关键词】偏硅酸;饮用天然矿泉水;闽东;花岗岩;构造裂隙水【作者】梁飞达【作者单位】福建省第四地质大队,福建宁德35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5饮用天然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钻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区域内未受污染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染的地下水;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周期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1]。
至2004年统计,福建省经省或原地矿部全国储委评审鉴定和储量审批的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源地允许开采资源量(B级或C级)28 990 m3/d[2]。
福建省饮用天然矿泉水主要以偏硅酸型为主,还有1处为锶型、1处为锶碳酸复合型矿泉水[3],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锂、硒、溴、碘、锌等类型矿泉水。
而在闽东地区,已经开发利用、停产和目前正在调查的饮用矿泉水类型均为偏硅酸型矿泉水。
本文对闽东地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系统研究,结合在闽东寻找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成功实例,认为火山岩和花岗岩均能形成偏硅酸型矿泉水,但在花岗岩地区形成偏硅酸型矿泉水条件较火山岩地区好,第四系地层寻找偏硅酸型矿泉水难度大。
矿泉水标签调研报告第一章矿泉水市场调查第一节矿泉水定义我国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规定:饮用天然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泉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和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份、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
"国标"还确定了达到矿泉水标准的界限指标,如锂、锶、锌、溴化物、碘化物,偏硅酸、硒、游离二氧化碳以及溶解性总固体。
其中必须有一项(或一项以上)指标符合上述成份,即可称为天然矿泉水。
"其要求含量分别为(单位:mg/L):锂、锌、碘化物均≥0.2,硒≥0.01,溴化物≥1.0,偏硅酸≥25,游离二氧化碳≥250和溶解性总固体≥1000。
市场上大部分矿泉水属于锶(Sr)型和偏硅酸型。
第二节矿泉水概述一、按化学成分分类1.碳酸矿泉水,二氧化碳气体大于1000毫克/升。
2.重碳酸盐矿泉水,矿化度大于1000毫克/。
重碳酸钙型矿泉水、重碳酸镁型矿泉水、重碳酸钠型矿泉水以及它们的混合型。
3.硅矿泉水,偏硅酸含量大于30毫克/升。
4.锶矿泉水,锶含量大于0.4毫克/升。
5.钡矿泉水,钡含量大于5毫克/升。
6.铁矿泉水,铁含量大于10毫克/升。
7.氡矿泉水,氡含量大于129.5Bq/升。
按矿泉水特征组分达到国家标准的主要类型分为九大类:①偏硅酸矿泉水;②锶矿泉水;③锌矿泉水;④锂矿泉水;⑤硒矿泉水;⑥溴矿泉水;⑦碘矿泉水;⑧碳酸矿泉水;⑨盐类矿泉水。
二、按矿化度分类命名矿化度是单位体积中所含离子、分子及化合物的总量。
矿化度<500mg/l为低矿化度,500-1500mg/l为中矿化度,>1500mg/l为高矿化度。
矿化度<1000mg/l为淡矿泉水,>1000mg/l为盐类矿泉水。
三、按矿泉水的酸碱性分类酸碱度称pH值,是水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即pH=-1g[H+],是酸碱性的一种代表值。
可分为以下三类四、按阴阳离子分类命名以阴离子为主分类,以阳离子划分亚类,阴阳离子毫克当量>25%才参与命名。
五大连池天然露头矿泉分布及水质类型分析曾颖;李博【摘要】五大连池矿泉水是世界珍稀资源.在介绍五大连池天然矿泉水地质背景及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对五大连池地区60个天然露头泉眼水质展开全面的调查分析,确定其水质类型.研究数据表明,五大连池天然露头矿泉水源地数量多,水质优良,矿泉类型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期刊名称】《能源与环境》【年(卷),期】2012(000)005【总页数】2页(P100,104)【关键词】五大连池;天然露头矿泉;矿泉类型;开发前景【作者】曾颖;李博【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科学院火山与矿泉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黑龙江省科学院火山与矿泉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53五大连池风景区暨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中国黑龙江省的中北部,地处小兴安岭山地向松嫩平原的转换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26°00'~126°26'北纬48°34'~48°48'。
地球在长达46亿年的复杂演化过程中,为人类提供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物质资源。
五大连池矿泉水是世界珍稀资源,是蜚声中外的世界名泉,享有“神泉”、“圣水”的美誉,和法国的维希矿泉、俄罗斯北高加索矿泉并称为“世界三大冷泉”。
在民间已有上千年的医用、饮疗和洗疗历史,对康复疗养和人类的健康长寿具有神奇的功效。
1 矿泉水的地质背景及形成机理五大连池火山区自早更新世以来,火山频频喷发,形成了面积达800多km2玄武岩台地。
1720~1721年,老黑山与火烧山喷发,其溢流的石龙熔岩堵塞白河故道,形成了5个近南北分布,相互连通的火山堰塞湖,名日:五大连池。
五大连池矿水是熔岩破碎带裂隙系统中的地下水和地表湖水接触时,发生物理一化学作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硫化物和氡等气体以及其它有益元素,在封闭的水文地质条件下,溶解于地下水中而形成的。
2 矿泉水类型、分类及开发现状五大连池火山区矿水的类型可分为以下4种:重碳酸盐型矿水以及其它混合类型矿水,阳离子以镁、钙、钾、钠为主;含气类矿水,如碳酸矿水:放射性矿水,主要含微量放射性元素氡;含特殊成分类矿水,如铁质水、硅质水、钡质水等。
汉阴县矿泉水分布规律及形成机制研究
王道明;雷倩;王朋;代韦熜;吴宝鹏
【期刊名称】《黑龙江环境通报》
【年(卷),期】2024(37)3
【摘要】为研究区内矿泉水分布规律,采集了100件简分析及微量元素分析样品、45件矿泉水全分析样品,采集样品为泉水、井水。
全县发现37处矿泉(井)水点,研究区矿泉水点多沿断裂分布,多出露于深(储水、导水)断裂带。
地层岩性是形成矿泉水的基础条件,同类型矿泉水点多分布于同一地层或相似地层。
富硒矿泉水多分布于寒武系地层区,富锶型多分布于花岗岩类或新生界古近系石泉组砂砾岩地层区,偏硅酸则主要分布于新生界古近系石泉组砂砾岩中。
【总页数】3页(P16-18)
【作者】王道明;雷倩;王朋;代韦熜;吴宝鹏
【作者单位】中陕核工业集团二一四大队有限公司;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1.4
【相关文献】
1.克山县天然矿泉水分布与形成机制分析
2.黑龙江省冷硅锶质矿泉水赋存规律和形成机制
3.黑龙江省冷硅锶质矿泉水赋存规律和形成机制的探讨
4.承德市矿泉水资源分布规律及其形成的地球化学条件
5.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化学特征及锶型矿泉水分布规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北省大悟县大坡顶金矿水文地质条件和充水因素分析杨潇;马春燕【摘要】从自然地理地质条件、含水层组划分、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地下水补径排特征等4个方面对大坡顶金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型,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矿床主要充水因素为弱富水的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层,地表水对矿床开采无影响,地形条件有利于自然排水.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期刊名称】《资源环境与工程》【年(卷),期】2015(029)006【总页数】4页(P849-852)【关键词】水文地质条件;充水因素;涌水量预测;大坡顶金矿【作者】杨潇;马春燕【作者单位】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湖北襄阳441002;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湖北襄阳44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湖北省大悟县大坡顶金矿是近年来在大磊山穹窿构造中部发现的新矿床,与白云金矿床共同构成大磊山金矿田,是迄今在古老的大别变质地体内部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金矿床[1]。
白云金矿床发现时间较早,开采至今资源濒临枯竭。
地处大磊山穹窿中心的大坡顶金矿成矿地质条件更为有利,是大磊山金矿田极具价值的远景区。
查明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和充水因素,对矿山采取有效防水、治水措施从而实现安全、经济地开采具有重要意义[2]。
1 自然地理概况和地质条件1.1 自然地理概况矿区位于大别山中段南坡,属大悟县阳平镇管辖。
山脉走向大体可分为北西西向和北北东向,最高海拔为矿区内大坡顶西侧山,标高626.20 m;最低侵蚀基准面为矿区外围西侧涂家冲附近的九条沟,标高65.80 m。
最大相对高差为560.4 m,一般为200~300 m,属低山—丘陵地貌特征。
地形总体上表现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3]。
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表1)。
1.2 地质条件本区位于秦岭褶皱系桐柏—大别中间隆起桐柏山复背斜大磊山穹窿的核部及其东翼,穹窿内部为大别山变质杂岩(Pt1db),外部为红安群(Pt2H),两者之间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4]。
矿泉水形成和分布的条件
Г.В.Купиков;А.В.Жевлаков;陈福
【期刊名称】《地质地球化学》
【年(卷),期】1992()4
【摘要】本文分别按五种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古老地台区、年青地台区、古褶皱带、年轻褶皱带和现代火山活动区,从各区承压水系的特点、矿泉区赋存层位的岩相岩性特征、有机质含量,或生物作用、氧化程度、构造岩浆-发育情况以及变质作用等方面探讨了矿泉水的成因类型、形成机理和分布特征。
【总页数】6页(P1-5)
【关键词】矿泉水;形成;分布
【作者】Г.В.Купиков;А.В.Жевлаков;陈福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1.5
【相关文献】
1.克山县天然矿泉水分布与形成机制分析 [J], 张洪志;吕欣
2.陕西关中地区饮用天然矿泉水分布特征、形成条件及开发利用 [J], 史凤岐;肖平新
3.沁水盆地三叠系矿泉水的地质分布及形成条件 [J], 周永昌;史天恩
4.承德市矿泉水资源分布规律及其形成的地球化学条件 [J], 苏宏建;杨瑞;多晓松;
赵婧;孙志辉;赵红瑞
5.景洪市矿泉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J], 肖敏; 李保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北省荆襄磷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湖北省荆襄磷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湖北省荆襄磷矿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涉及湖北省覆盖上千万年历史的成矿流程。
该地区特有的荆襄磷矿有其独特的地质背景和极致的成矿条件。
它的存在和发展受到来自全球和当地的巨大自然力量的共同作用,以及当地居民的智慧和勤奋。
湖北省荆襄磷矿以辉磷矿、磷石矿及少量砷锑矿为主,矿质主要为花岗岩及半熔岩侵入体,具有花岗岩结构小菱角化等特征,受到超基性岩浆活动的影响,高压变质的充斥型尖锐斜锋型花岗岩已形成,脉石成为磷矿的重要成矿架构。
湖北省荆襄磷矿的成矿规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湖北省荆襄磷矿的成矿条件;二是湖北省荆襄磷矿的成矿机制。
其中,湖北省荆襄磷矿有较好的地质结构条件,具备肯定的磷矿成矿条件,并有强大的火山活动,这是湖北省荆襄磷矿成矿的基础。
如火山对地壳破坏和补充、火山性流体的可能输送等均有助于荆襄磷矿的成矿;当火山活动产生合适的热液场景时,荆襄地区火山体内的稀土元素及磷元素会随火山性流体移动沉积,形成了磷矿石。
此外,湖北省荆襄磷矿也受到天文环境变化的影响,其中气候及气候转变对当地成矿活动也有重要影响,如受到气候的影响,可能会对荆襄磷矿的生长和析出有重大影响。
马尔康松岗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与矿泉水成因摘要:为研究马尔康松岗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与矿泉水的成因,加快该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进程。
通过对马尔康松岗地区进行地下水采样,并采用离子比例系数分析法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区内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水,pH在7.79~8.10之间,呈弱碱性,地下水水质良好;区域内矿泉水属重碳酸钙型含锶矿泉水,与区内下伏含大量长石和方解石的中生界三叠系侏倭组(T3zh)变质砂岩和板岩地层有关。
关键词:松岗地区;水化学特征;矿泉水;成因分析Analysis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 and the Origin of Mineral Water in the Songgang Area of MaerkangHu Long-kui1、Liu Guo2*(1.Sichuan Dingjuf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Chengdu 610100;2.Sichuan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cademy Sci-tech Consulting Co.,ltd,Chengdu 610041)[Abstract] To study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 and the genesis of mineral water in the Songgang area of Maerkang, and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from resource advantages to economic advantages. Groundwater sampling was conducted, and the ion ratio coefficient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for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emical type of groundwater is HCO3-Ca, and pH between 7.79 and 8.10, showing weak alkalinity, The groundwater quality is good; The mineral water in the area belongs to the heavy calciumcarbonate type strontium bearing mineral water, which is related tothe T3zh Stratum, which contain a large amount of feldspar and calcite.[Key words] Songgang area;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Mineral water; Cause analysis近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日渐上升,对富含有益身体健康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及其水质纯净优良的饮用天然矿泉水需求量不断的增加。
湖北省矿产资源概况及现状一、矿产资源背景湖北省地跨扬子地块和秦岭-大别山造山带两大地质构造单元,具备较为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
境内出露太古代至新生代各地质时代的岩石地层单位167个,不同岩石类型的岩浆岩侵入体千余个,高级、中级、低级和超高压-高压变质岩150多种,它们赋存着较丰富的矿产资源。
根据全国及湖北省成矿区划分成果,我省重点成矿区域有“四区、十片”。
鄂北区:为武当山—大别山成矿带分布区,包括鄂西北、鄂中北、鄂东北三个重点片。
分布有铁、钒、金红石、铜、铅、锌、银、金、稀土、萤石、磷、绿松石、重晶石及各类建筑石材、饰面石材等矿产。
鄂西区:为湘西—鄂西成矿带省域部分,包括神农架—宜昌北部、鄂西南二个重点片。
区内分布有金、银、铁、锰、钒、磷、煤、石墨、硫铁矿、菊花石、硒、耐火粘土等矿产,近年来陆续发现了以神农架冰洞山为代表的铅锌矿。
鄂中南区:为两湖断拗成矿区省域部分,包括荆门—当阳、天门—潜江、云梦—应城三个重点片。
区内主要分布有石油、岩盐、卤水、芒硝、石膏等矿产。
鄂东南区: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江南地轴东段成矿带的省域部分,包括大冶—阳新、咸宁二个重点片。
区内分布有铜、铁、金、银、钨、锡、钼、钒、铅、锌、铌、钽、铍、煤和建材非金属等矿产。
二、矿产资源特点(一)矿产资源种类多,总量较丰富,资源禀赋居全国中游截至2009年底,湖北省已发现149个矿种、188个亚矿种,分别占全国已发现171个矿种和237个亚矿种数的87.13%和79.32%。
全省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共计92种(锡矿为2009年新增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亚矿种105个(化工用白云岩为2009年新增查明资源储量的白云岩亚矿种)。
还有57种矿产(亚矿种83个)虽已被发现,并且有的已被开采利用,但均属尚未查明资源储量或未开展正规地质勘查工作的矿产(表1)。
已查明资源储量矿产种类构成见图1。
表1 湖北省矿产种类一览表已查明资源储量矿产构成图2009年底,湖北省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居全国中游。
湖北省郧西县响水洞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摘要:响水洞金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 赋矿地层为南华系耀岭河组(Nh1-2y)一套变细碧~角斑岩建造,矿体产出严格受地层岩性的控制, 通过地质勘查, 矿床中发现了1个具有工业价值的金矿体,矿床达小型规摸, 该类型金矿找矿标志明显, 含矿层较稳定, 矿体厚度和品位变化不大, 沿矿体走向和倾向尚未圈出边界, 若沿矿体走向和倾向延伸处进一步控制, 可进一步提高矿体规模。
关键词:响水洞;金矿;地质特征;成因;1.区域地质背景1.1地层响水洞金矿位于秦岭褶皱系南秦岭印支褶皱带武当隆起西缘,属南秦岭~大别山地层区十堰~随州地层分区两郧小区,出露地层为新元古界南华系~古生界寒武系。
在空间分布位置上,自矿区中部分别向北东、向南西地层由老到新。
1.2构造响水洞矿区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东段南缘[4],隶属武当隆起两郧复背斜娘娘山向斜北西翼,其主体构造形迹展布方向呈北西向。
区内经历多期变形变质作用、岩浆活动的强烈改造,地质构造十分复杂。
不同时期、不同规模、不同方向的构造特别发育。
褶皱构造可分为三期,第一期(加里东—海西期)褶皱以层理为变形面,卷入地层为武当岩群—奥陶纪,褶皱轴走向北东,为A型褶皱,由于受后期构造的叠加和破坏而保存不完整,多为露头尺度的顺层掩卧褶皱;第二期(印支期)褶皱是以层理、片理、糜棱面理或综合面理为形变面的构造,多为同斜倒转紧闭褶皱;第三期(燕山晚期—喜山期)仅在局部可见,轴向北西—北北西,规模较小,呈反多字形斜列。
断裂构造发育[2],可分为四期,主要表现为顺层剪切断层和北西、北东向及东西向脆性断层。
第一期为始于晋宁期[4],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海西期近南北向伸展机制下的多层次顺层滑脱断裂[8](韧性—韧脆性顺层固态流变序列),主要发育于元古界武当岩群与南华系耀岭河组、耀岭河组与下震旦统之间;第二期为挤压体制下与区域褶皱相伴生的近东西向逆冲或逆掩断裂[6]及北西、北东向交叉共轭断裂,形成于印支—燕山期;第三期为燕山晚期形成的近南北向拉张断裂;第四期为喜山期近南北向挤压兼左行扭动的压扭性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