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解剖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2.50 MB
- 文档页数:40
【直观、精品】内镜-颅底解剖学习解剖的最大的价值在于理解解剖关系,这有助于让医生能够在脑内构建立体的图像,能让医生在手术时“看见”还未被显露的结构,保护重要的血管、神经,比如颈内动脉和视神经。
本系列聚焦内镜下的解剖,旨在通过解剖过程展示重要的解剖标志。
一、蝶窦与鞍区蝶窦内有重要的解剖结构,也是内镜颅底手术开始的部位。
通过蝶窦可以到达鞍上、鞍旁及斜坡区域,是处理垂体瘤、视神经卡压的常规手术路径。
标准的鼻中隔粘膜瓣能覆盖鞍底的缺失,但是在扩大鼻蝶入路时也需要扩大的粘膜瓣以覆盖上至前颅底,下至斜坡的缺失。
相关手术视频,,直接到文末观看。
以下用图片展示解剖标志:1-下鼻甲;2-中鼻甲;3-蝶窦开口4-后鼻孔;5-蝶嘴2-中鼻甲;6-嗅沟2-中鼻甲(被推向中间);7-半月裂孔;8-钩突;9-筛泡切除中鼻甲可以看到上鼻甲2-中鼻甲10-上鼻甲翻起一侧鼻中隔粘膜瓣(1),可以在同侧看到血管粘膜瓣的蒂内有鼻后动脉(2)1-鼻中隔粘膜瓣(鼻中隔已切除);2-鼻后动脉粘膜瓣上缘至少留1cm的距离以保护嗅觉黏膜,粘膜瓣做好后放于鼻咽部,不影响下步手术操作显露蝶窦:切除鼻中隔后部(3)显露蝶嘴(4)3-鼻中隔后部;4-蝶嘴打开蝶窦及蝶窦内气房,进一步向各个方向扩大蝶窦显露,进一步切除鼻中隔板后缘向两侧扩大显露,可以看下如下结构:5-蝶骨平台;6-视神管隆起;7-外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8-床突旁颈内动脉;9- 内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10-鞍底;11-斜坡隐窝;12-斜坡旁颈内动脉;13-蝶窦分割(与颈内动脉管关系密切)显露垂体:磨除蝶窦分割(13)及鞍底骨质(10),继续磨除蝶嘴的下部骨质可以获得更多的操作空间。
4-蝶嘴;8-颈内动脉;10-鞍底;14-海绵窦磨除鞍底骨质显露鞍底硬膜,继续向两侧扩大显露范围到海绵窦内侧壁,术中需要辨认是否有中床突,去除时要小心,当中床突旁为环形时(包绕ICA),是不能完全磨除的,如果强行撕咬会有撕裂ICA的风险。
【收藏】详注颅脑CT解剖1颅底层面眦耳线层面•颅前窝底部:眼眶,眼球,筛窦,蝶窦,前床突等。
•颅中窝:前界---蝶骨;后界---颞骨岩部(岩骨);内缘---海绵窦及垂体窝;外缘---颞骨,窝内为颞叶,其内侧为海马回。
•颅后窝:前缘---岩骨;后缘---枕骨;鞍背后方---脑桥前池,向两侧延伸为脑桥小脑角池。
•第四脑室:位于颅后窝中线上,后面紧邻小脑蚓部,其两侧为小脑扁桃体。
•延髓、脑桥:位于第四脑室前。
2鞍上池层面•颅前窝:颞叶。
•鞍上池:在垂体窝上方,位于两侧颅中窝之间,前界为颞叶直回,侧方位颞叶海马,呈五角星形或六角星形。
其前角连于纵裂池,两外侧角连于外侧裂池,两后外侧角延续于环池,第六个角位于后缘中间,是角间池。
鞍上池边缘为大脑动脉环,池内前部常可见“v”字型视交叉。
•颅后窝:四脑室或四叠体池。
3第三脑室下部层面显示侧脑室前角的下部:•前方---额叶;外侧---尾状核头部;后方中线处---第三脑室,其两侧连接丘脑。
颅后窝:•“Y”字形或“V”字形的小脑幕,幕下结构在内侧(小脑上蚓部),幕上结构在外侧(枕叶)。
四叠体池:•位于小脑蚓部前方。
4第三脑室上部层面•基底核、丘脑。
•内囊前脚(前肢);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
•内囊膝部和后脚(后肢):位于豆状核(由外侧的壳核和内侧的苍白球组成)及丘脑之间。
•壳核的外侧:外囊、屏状核、最外囊、岛叶(脑岛)。
•四叠体池:两侧枕叶之间,池内有松果体,向前与第三脑室连接。
基底节(基底核):•埋藏在两侧大脑半球深部的灰质核团,是组成锥体外系的主要结构。
基底节区:概念不清。
可能包括:基底节、黑质、红核、及其周围白质区域。
•内囊:位于丘脑、尾状核、豆状核之间的白质区,是由上、下行的传导束密集而成。
分为三部分:前肢、膝部、后肢。
膝部由皮质脑干束;后肢有皮质脊髓束、丘脑皮质束、听辐射和视辐射。
•外囊:是位于屏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的白质带,主要由岛叶发出的皮质被盖纤维组成5侧脑室体部层面由额、颞、枕叶构成,两侧侧脑室体部之间为透明隔,外侧为尾状核和体部。
颅骨基底解剖
颅骨基底是指位于颅腔底部的一部分,也被称为颅底。
它由多个颅骨骨块组成,包括蝶骨、筛骨、腭骨、上颌骨、下颌骨、蝶窦等。
颅骨基底区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解剖区域,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结构。
下面是一些颅骨基底区域的重要解剖结构:
1. 筛板:位于于鼻腔和颅底之间,是筛骨的中央部分。
它具有许多小孔(筛窦孔),使神经和血管通过。
2. 筛窦:位于筛板下方的一组空腔,通过这些空腔运行着支配面部和眼睛的三叉神经分支。
3. 颅底孔:位于颅骨基底上的一些小孔,通过这些小孔神经和血管进入或离开颅腔。
例如,视神经孔和脑底动脉孔。
4. 外耳道:位于颅骨基底的侧面,是连接外耳和中耳的通道。
5. 突起和凹陷:颅骨基底区域还包含一些突起和凹陷,如嗅神经沟、垂体窝等。
准确的颅骨基底解剖涉及许多细节和结构,对于神经外科医生、解剖学家和放射科医生等专业人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它的理解和研究对于诊断和治疗涉及颅底结构的疾病和损伤至关重要。
颅底颈椎解剖一、颅底结构颅底结构复杂,包括前颅底、中颅底和后颅底。
前颅底主要由额骨、筛骨、蝶骨等组成,其中筛骨的筛孔是嗅神经和视神经的通道。
中颅底包括枕骨、颞骨和下颌骨,其中下颌骨是可动的,它通过韧带与周围的骨骼相连。
后颅底主要由枕骨、颞骨和岩骨组成,其中岩骨是构成内耳的重要骨骼。
二、颈椎结构颈椎是人体脊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支撑头部、保护脊髓和神经根的作用。
颈椎由7块颈椎骨组成,它们之间通过关节和韧带相连。
颈椎的前方是椎间盘,它可以缓冲压力,保护脊柱。
颈椎的侧方有椎动脉和椎静脉,它们分别供应脑部和脊髓的血液。
三、肌肉结构颈部有许多肌肉,包括浅层肌肉和深层肌肉。
浅层肌肉包括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上束,其中胸锁乳突肌位于颈侧,斜方肌上束位于颈后。
这些肌肉的主要功能是控制颈部的运动和姿势。
深层肌肉包括斜角肌、提肩胛肌、小菱形肌、头夹肌、颈夹肌等,这些肌肉按功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上颈部的肌肉,如头夹肌和颈夹肌,它们可以控制头部的运动和姿势;另一类是下颈部的肌肉,如斜角肌和提肩胛肌,它们可以控制胸廓和肩胛骨的运动。
四、神经支配颈部有许多神经,其中最重要的神经是颈神经根。
颈神经根从脊髓发出,通过颈椎的椎间孔离开颈椎,支配颈部的肌肉和皮肤。
颈神经根的分布范围很广,从枕部到肩部都有分布。
除了颈神经根外,颈部还有许多其他神经,如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等。
五、血管结构颈部有许多血管,包括颈动脉和颈静脉。
颈动脉是供应脑部血液的主要血管之一,它从心脏出发,通过颈部向上延伸至脑部。
颈静脉是回收脑部血液的主要血管之一,它将脑部的血液回收到心脏。
此外,颈部还有许多分支血管供应脊髓、肌肉和皮肤等组织。
六、淋巴系统颈部有一个重要的淋巴系统,它包括淋巴结和淋巴管。
淋巴结是淋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过滤淋巴液中的细菌和病毒等有害物质。
淋巴管是输送淋巴液的管道,它们可以将淋巴液回收到血液中。
七、骨连接颈部有许多骨骼连接,包括颈椎、胸椎、腰椎和骶椎之间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