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国防科技的重大功臣(99坦克三期大改型号总设计师)----毛明

中国国防科技的重大功臣(99坦克三期大改型号总设计师)----毛明

中国国防科技的重大功臣(99坦克三期大改型号总设计

师)----毛明

99三期大改的总设计师毛明演习中的99三期改主战坦克2月8日,央视新闻联播在头条《时代先锋》栏目报道了全国战斗英雄、第三代主战坦克99式总设计师、“兵器工业科技发展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独臂神师”祝榆生老先生的事迹,形容他“独臂总师”铸造传奇;新华社也刊文追忆老先生。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大庆,阅兵式上首次公开露面的99式主战坦克,令世界瞩目。该型坦克早期型号的总设计师就是祝榆生。2014年10月23日,96岁的祝榆生老人因病在北京去世。在祝榆生同志去世之后,有不少网友对我国其他新坦克的设计师们产生了兴趣。如今,“60后”已经扛起了中国坦克设计的大梁,我国坦克的性能也在最近几年实现了新的飞跃。VT-4坦克总师:解决了坦克的“心脏病”在去年8月“中国兵器装甲日”活动上,我国对共4大类19个品种的30多辆各式坦克、装甲车辆进行展示,其中外销主战坦克MBT-3000(VT-4)在当时第一次得到公开展示。VT-4外贸主战坦克的研制始于2009年,由内蒙一机和其他几个单位联合研制,又称MBT-3000,是中国外销的高端地面主战兵器,代表了中国外贸坦克的最高水平。VT-4车长10.1米,宽3.4米,高2.3米,战斗全重52

吨,装备有1300马力的水冷涡轮增压电控柴油发动机,时速68kmph,最大行程500公里,涉水深度4.5米,可跨越2.7米宽的壕沟。之前曾困扰中国坦克外销的“心脏病”——发动机问题——也得到了全面解决。在武器装备方面,VT-4坦克装备125mm滑膛炮可发射脱壳稳定翼穿甲弹、破甲弹、高爆弹,并能发射射程达到5000米的炮射导弹,载弹38发,射速8发/分钟,作为外贸坦克,主炮有一挺7.62mm 共轴机枪,VT-4还搭载有一座12.7mm遥控武器站。火控方面,VT-4坦克装备有猎-歼火控系统,车长与炮长瞄准镜拥有数字成像能力,并且都安装有热成像仪。VT-4装有灭火抑爆装置,并且装备有GL-5型主动防御系统。与世界主流坦克相比,VT-4的优势在于保持同等火力防护水准的同时,更加轻量化,仅有52吨重,比动辄60吨左右的外军坦克在速度上有一定优势,同时价格合理,比国外同级别坦克有较大价格优势,而且售后保障好。这款性能先进的重型外贸坦克的总设计师冯益柏1953年4月生于北京,现任中国兵器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科技发展规划委员会副主任,从事坦克装甲车辆专业领域30余年。据冯益柏介绍说,再此之前,中国和巴基斯坦合作研制的MBT2000坦克采用了乌克兰提供的动力舱,但是近来年,一方面由于乌克兰方面受政局影响,产品质量有一定的下降,另一方面中方的坦克发动机技术经过多年发展获得重大突破,因此VT-4

坦克的动力性能更强。VT-4采用了1200马力发动机和

CF-1000系列综合传动的一体化动力包,整体性能较乌克兰动力包有很大提高。据冯总介绍,VT-4坦克全套系统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发,之前曾困扰中国坦克外销的“心脏病”发动机问题也得到了全面解决。99三期改:“60后”继承了祝榆生的衣钵祝榆生设计的99式主战坦克如今已经成为了我军的重要主战装备,而在去年的“和平使命2014”上合组织联合军事演习中,解放军第38集团军动用了传闻已久的99式三期改主战坦克。在当时的新闻视频中,多台99三期改坦克组成冲击队形,在ZBD-86式步兵战车伴随下进行突击。这也是99式三期改主战坦克列装部队使用后首次在媒体上进行展示。同99式坦克相比,99三期大改坦克虽然在负重轮和部分外形上继续沿用了被99式主战坦克证明成熟可靠且优异的部分设计、部件,但底盘与炮塔已经进行了重新的彻底设计,对内部设备也进行了具有换代性质的升级与更新,动力组更是使用了数十年的最好成果。99三期大改坦克也使我军实现了由机械化坦克向信息化坦克的转型,其综合性能达到美国M1A2SEP等当今世界先进坦克的水平。严格来说,99三期大改甚至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全新的坦克,99二期改也无法升级到99三期大改。这款性能堪称世界顶级的坦克的总设计师是现年52岁的毛明。1962年出生于湖北省的他曾经担任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所长,先后主持过我国

很多坦克装甲车辆的定型与研制工作,很多都已装备部队。在“十一五”规划开始后不久,毛明就被任命为99三期大改坦克的总设计师,他的任务是主持坦克的系统总体设计,并确定人-机任务分配和总体技术方案。在从事研发与管理工作20多年中,毛明累计立功2次,共获得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特等奖、一等奖2项,兵器科技成果特等奖1项、兵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拥有实用新型国家专利2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1部,培养研究生18名。经过20余年的科研与管理工作实践,毛明已经成长为我国兵器行业

科研战线上的领军人物。

----------------------------------------------------------------------------------------------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论坛? ≡超级军事区≡? 陆军版? 毛明简介: 世界领先水平步兵战车和坦克,国际先进水平110 ..

毛明简介: 世界领先水平步兵战车和坦克,国际先进水平1100马力和1500马力自动变速箱

发表于2014-8-18 18:02 游击队员

毛明,男,1983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机械工程系,1986年、1989年在北京理工大学分别获车辆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和工学博士学位。1990年3月起在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从事车辆传动、行走以及整车系统集成的研究、开发和技术管

理工作,历任该所汽车分所副所长、特种车辆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车辆传动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2010年8月始任中国兵器首席专家,是我国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装甲车辆与动力传动技术专业组副组长、国防“973”技术首席,国家国防科工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首届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国际机器与机构学理论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汽车工业奖励基金会终评委员。兼任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咨询审议委员会主任,中央企业青联常委,武汉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毛明研究员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知名的车辆工程专家,他忠诚于祖国国防科技事业,对我国军用车辆发展有着深厚的感情,把军用车辆技术进步与创新发展作为自

己毕生的追求。在多年的科研和管理实践中,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超越,始终保持积极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是新时期我国兵器工业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长期从事军用车辆动力驱动系统、行走系统、整车系统集成等创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主持或参与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装

备工程,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创造出良好的政治、军事、社会和经济效益,为我国军用车辆技术的发展,以及民用车辆的研究、开发与检测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第一副总设

计师,毛明研究员参与主持了我国新一代步兵战车的研制。他负责总体方案和水上推进系统的设计,在充分分析世界各国先进步战车特点的基础上,集成国内先进技术,跨过仿研国外某步兵战车阶段,成功研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一代步战车。他运用现代设计方法,通过优化车体线型、防浪板与车体的相对位置,大幅降低了排水型车辆的水上航行阻力,通过优化“战车—发动机—喷水推进器”的匹配而大幅提高水上航行的推力,从而保证了战车在陆上高机动性的前提下,水上航速大幅提高;攻克直瞄火炮与制导武器融合的难关,大幅提高了战车的作战距离和打击精度;提出战车信息化的总体方案和一系列标准,实现了车内各乘员的信息共享、车际信息的互联互通,奠定了我国军用车辆信息化的技术基础。该车“是当今世界上火力最猛、水陆机动性最好、防护性优良、综合性能最优的战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其研制成功和装备使用,实现了我步兵战车装备的跨越,显著增强了我军的地面突击攻防能力、应急机动能力和两栖突击能力,为我步兵快速泛水、抢滩登陆并直接投入高强度的陆上作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重大贡献奖”,并先后获得国防武器装备研制金奖、国防科学技术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他个人被原国防科工委荣记一等功。2009年,该车作为主要装备参加了60周年国庆阅兵,雄赳赳、气昂昂地通

过天安门,壮国威,扬军威。在战车研制过程中,毛明研究员曾多次亲自深入我国北方最严寒的塔河地区(冬季气温-40℃以下)和南方高温湿热的北海、湛江地区(夏季气温+40℃)以及西藏、新疆等高原、沙漠地区,现场领导试验工作,解决试验中存在的问题。目前该车已批量装备部队,研制成功的底盘和火力系统被其他多种武器装备借用,实现销售收入过百亿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十一五”伊始,国家启动实施高新工程,毛明研究员被任命为我国最新式主战坦克总设计师,主持全系统技术工作,是全系统、全过程技术决策、组织实施的负责人。研制过程中,他根据国情努力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主战坦克研究方向及实现的技术途径,攻克了野战条件下的信息技术、传递1100Kw具备自动换档、无级转向功能的综合传动技术、软杀伤/硬杀伤综合防护技术等难题,并通过优化火力、机动力、防护力的系统匹配,实现机械化与信息化的有效融合,使该坦克成为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陆战之王”。该坦克将极大地提升我陆军尤其是数字化精锐部队的综合

作战效能。作为项目总指挥,毛明研究员主持研发了我国重型履带车辆系列综合传动装置,使传递800Kw和1100Kw具有自动换档、无级转向的综合传动装置技术水平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这对于目前我国尚无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车辆自动变速箱技术领域起到了巨大的技术推动作用。

作为车辆传动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主持了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使实验室成为国内有着重要影响的传动技术研发机构。他带领的车辆混合驱动EMT团队被原国防科工委授予首届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创新团队,他提出的全新的车辆机电混合传动技术方案已进入工程验证阶段,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此外,他还着眼未来,组织开展了我军装甲装备新技术转型的研究工作,并亲自担任地面无人作战平台、混合动力电传动和军用车辆创新设计平台3个项目的技术负责人。2005年,由他发起并作为第一责任人的月球车行走系统研究项目,经过项目团队几年的刻苦攻关,紧紧围绕探测器行走系统亟待解决的7项关键技术开展专题研究,成功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月球车新型行走系统,申报技术专利11项,技术秘密20余项,其主要性能在国际同类技术中处于领先水平。他领导的研发团队通过全国招标成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月面巡视探测器移动分系统的副总设计师单位,是系统的主要参研成员单位之一。从事军用车辆研发工作20多年,毛明研究员累计立功2次,共获得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特等奖、一等奖2项,兵器科技成果特等奖1项、兵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拥有实用新型国家专利2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1部,培养研究生18名。经过20余年的科研与管理工作实践,他已

成长为我国兵器行业科技领域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成为我国兵器行业科研战线上杰出的领军人物。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军事频道> 中国军情《科学中国人》杂志刊登了99A坦克总设计师毛明的专访

内容摘要:目前我军最先进的99式主战坦克,其乘员是3

个人。毛明此前曾经表示,我国未来2名乘员坦克的交流界面会很友好,并排坐着,一个人负责打仗,一个人负责开车。原标题:99A坦克总师提革命性概念新一代坦克乘员减少至2人在我国的99三期大改,以及俄罗斯新型坦克T-14“阿玛塔”亮相之后,外界对于我国下一代坦克将会采用何种构型,展开了多种猜测。近日,《科学中国人》杂志刊登了99A坦克总设计师毛明的专访。文中毛明提出,我国下一代坦克将由3乘员变成2乘员,并全维综合防护能力。毛明还首次提出了2乘员坦克概念和总体方案,已作为新一代坦克重大背景项目的主方案在进行研究。目前我军最先进的99式主战坦克,其乘员是3个人。毛明此前曾经表示,我国未来2名乘员坦克的交流界面会很友好,并排坐着,一个人负责打仗,一个人负责开车。我军新型坦克99三期大改以下为报道全文:他不是军人,却如军人般坚毅果敢;他不是军人,却用一腔热血诠释军人的内涵。他与共和国风雨同行,30年如一日,

以军人般的意志与忠诚,伴随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发展的步伐,在引领装甲战车先进技术的征途中矢志求索。他就是99A主战坦克总设计师————此文献给中国兵器首席

专家、我国新型主战坦克的开拓者毛明及创新团队首席记者刘德英上合组织“和平使命-2014”多国联合军事演习中,解放军99A主战坦克首次震撼亮相。它以一流的机动性能,风驰电掣,一路狂奔……马力和速度都明显超越对手。相比于世界坦克强国的发展,起步晚了30多年的中国坦克,这一回,终于穿越历史的风烟,带给了世界一个无限的惊叹!惊叹过后,该型坦克的总设计师,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篇将他誉为“军工十大国宝级人物”的微信帖子,至今仍在广为传播……当各大媒体都想采访他,全世界似乎都想挖掘有关他

故事的时候,我作为《科学中国人》首席记者,荣幸地走近了他——毛明。上篇青春如焰在他心中,深藏着一片橄榄绿,那是心灵深处最靓丽的色彩。为了这一抹橄榄绿,他发愤学习,从童年到少年,从大学到硕士、博士,他如焰般的生命热力四射,熔去了童年的幼稚,闪耀着青春的勃发……一曲精忠报国的生命壮歌也由此拉开帷幕。——采访手记对毛明来说,成长的岁月犹如一条河,每一朵浪花都装着儿时的往事。1962年出生的他,与同龄人一样,经历了与“文革”共同成长的童年。“那时,母亲常挨斗,我也要跟着去开荒、修水库……”他苦笑着。其实,他母亲仅仅是一位普通农妇,

父亲也只是一名小学教师,只是,在那唯成份论的年代,富农家庭成份的母亲无可逃避地成了屡次运动挨批的对象。大人世界里的血红政治气氛,让幼小的毛明十分恐惧……细心的母亲考虑到这些,便让他初中时留级一年。虽然个小、胆也小,但生性要强的他,一出校门也会强打起精神。当他看到,身穿橄榄绿的解放军叔叔个个英姿飒爽,好生羡慕……“我要能当兵多好哇!”从此,那一抹橄榄绿,给他带来了朦胧美好的向往……毛明是幸运的,他遇上了国家和时代的拐点,以优异成绩考取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武汉大学)工程机械专业,成为79级大学生,命运由此得到改变。行走在葱茏绿色掩映下的校园小道,呼吸着浸满人文气息的校园空气,毛明浑身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和满足。他发奋读起书来,啃英语,背单词,尤其对数学有着与生俱来的天份,不知做了多少微积分习题,也不知翻破、翻黑了多少英语课本……毕业前夕,他报考了素有战车研制“国家队”之美誉的兵器201所军用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准备投身国防科技事业。他以为,201所是部队的,可以实现自己携笔着戎装的军人梦。1983年,他从33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全所6名被录取的研究生之一,可谓百里挑一。但这时他才恍然大悟——从军梦并没能实现。虽有遗憾,但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羽翼的渐丰,他的感悟也在悄然中改变:“兵工人”在战争年代,就是为国家为民族敢于牺牲的代名词,如果只想当军人,那

谁来做武器供给?谁来做技术支持?毛明始终保持着刻苦学习的精神,对工程数学、概率论、复变函数等数学课程,英语、俄语等外语课特别用功,数学成绩总是名列第一,常常考100分,并且每次考试都是第一个早早地交卷,深得数学老师周赐麟先生的赏识。这时,201所的学习、研究氛围也极其浓厚,在行星变速箱、有限元方面的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毛明师从的李连洲导师是位留苏副博士,主要指导毛明从事自动变速箱换挡规律和换挡品质的优化研究。而所里的研究条件却很差,60-70人共享一台计算机,而当时编程又很复杂,耗时多,排机难。好不容易排上机,毛明就如同奔上了赛场,总是熬夜到天亮……但每调通一段程序,那股子高兴劲儿真像喝了蜜糖水一样,甜到了心窝里。毛明的硕士毕业论文,从研究、撰写到答辩都很顺利,他有关换挡规律和换挡品质优化的研究成果,后来一直作为201所这方面研究与设计的基础。硕士毕业,一起入学的5名同学都选择了直接工作,惟有毛明作出了不同选择——考博,继续求学。对学习如饥似渴的他,认为有书读就读,顺其自然,没想太多。1986年3月,毛明考入北京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张相麟教授,研究方向是:运用向量回转法研究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之所以选择这个方向,一方面,跟张相麟教授给他做思想工作有关,也跟上海工业大学的陈志新教授有关,两位教授早年就很熟。陈教授一直研究共轭曲面原理,提出了用向量回

转法来表示转动计算。这种方法很简便,但由于这种表示方法最后还要转化到直角坐标系中,因此向量回转法不能完全被学术界接受。心情郁闷的他,只好不停地在国外杂志上发表论文,在国内编著共轭曲面原理的书,而且特别希望国内有追随者。另一方面,当时机构学的研究很活跃,内容也很复杂,北航张启先教授、北邮的梁崇高教授在这方面均有建树。而毛明的研究特色,主要是将向量回转法应用于空间机构的运动学动力学分析,并考虑运动副的间隙、杆系的变形等,即将有限元的思想精髓、向量回转法的新颖性与复杂的空间机构学结合起来,而且应用于车辆上的悬挂导向机构、万向节传动机构等的分析。春华秋实,天道酬勤。勤奋好学的毛明,换来了努力的成果:以其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为核心,作为原科工委(现总装备部)一个预研项目“机构运动学理论分析与程序实现”的主要内容。后来,该项目获得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他排名第一。这是他从事科研工作获得的首个科技奖,这个奖,也让许多人对青春年少的他刮目相看。1989年,27岁的毛明以出色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这时,国内政治形势不稳,出国潮、下海潮来势汹汹,铺天盖地……手攥着北京理工大学军用车辆工程博士学位证书,毛明也在“欲望的海潮”中几番挣扎与彷徨。他看到,眼下中关村的新产品开发热闹非凡,四通汉字打印机、方正排版系统等相继开发成功……左右彷徨后,他也尝试着下海,去了中关村

的京海公司,帮助搞产品开发。凭着聪明博学,他作为系统开发的主要负责人,很快就开发出两个实用新型专利:汽车示载器、汽车换挡提示器。这是他事业彷徨时期的第一份收获:获得两项实用新型专利。这时,一封长信转到他手中,是博导张相麟教授的亲笔信,他在深情呼唤自己的学子,回到201所效力,将学有所长献身国防事业。导师的语重心长,让他热泪晶莹。这封信,不但唤醒了他心灵深处的那片橄榄绿,更让他想起导师与夫人的动人故事:作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参试者,奉命秘密出征的测试专家王茹芝教授,与丈夫张相麟在大漠深处的罗布泊一棵老榆树下不期而遇……

夫妇俩这才明白,双方保密执行的是同一任务。组织指挥核试验任务的张爱萍将军为此感动,给这棵老榆树起了个名字:“夫妻树”。本着对导师的无限崇敬,毛明不再为外界的虚华浮躁所惑,决定重返201所,为兵工事业奉献才智和青春。

二、青春的青涩成熟的召唤1989年9月,重返201所的毛明,内心还是有种异样的感觉,当年百里挑一考研来的6人,出国的出国,下海的下海,如今只剩下了自己……但有一种预感是清晰的,此行,注定了一生的兵工缘分。毛明分配在传行操研究室操纵组。这时正好原科工委组织开始“传动专项”的立项论证,因他具有行星传动运动学、动力学和换挡规律换挡品质优化研究的功底,被安排参加传动专项。期间,他干得很卖力,也很出色,而且也有幸认识了一批业内专家,

并与之结下深厚友谊。期间,专家毕可炜对传动的热爱,对工作的敬业,给了他很大的教育。遗憾的是,老毕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将自己收集整理的世界各国有关大功率综合传动的资料都给了毛明,这样一种信任,令毛明无比感激。1990年3月,汽车分所成立,毛明被说服去了该所。凭借博士期间的研究基础和首个科技奖,毛明如愿申请到两个项目:一是原科工委的预研项目“共轭弹性动力学的理论研究与程序实现”,二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轭弹性动力学研究”。当时,能拿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批青年基金项目,在大家眼里,是件很了不起的事,由此可见竞争相当激烈。在项目研究中,他学术思想的火花时常闪烁,并将心得提炼成一篇篇论文,相继发表在国内外刊物上。他个人也获得兵工学会颁发的首届“兵工青年科技奖”,这是他人生中第一个科技荣誉。作为所里惟一的博士,毛明不仅以超强的创新能力出众,更以性情活跃出名,像搞舞会、开派对、办球赛、组织英语角等多种活动,他开了201所之先河,组织能力格外出色。由此,在不到两年的半时间里,他先后被提拔为汽车分所副所长、9室(特种车辆研究室)主任。刚到9室,一个喜讯传来,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组织的国际学术交流会发来邀请函,毛明撰写的关于行星变速箱动力学分析的论文被大会录取,邀请他到大会宣读。仿佛一束瑰丽的光芒,照在了他青春的面庞上,他激动万分,决定只身去往美国。这是他第一次出

国,也是他第一次坐飞机。前来接机的两位朋友中,一位正是当年从201所毕业后选择出国,与他同一导师、同一专业的学长。异国相见,分外感慨,而双脚踏上洛杉矶的土地,沿途一幅幅陌生的异域风光,更令毛明应接不暇……为了省钱,他没有住进酒店,而是与学长、朋友挤住在合租的小屋里。次日,便持他们给买的长途汽车票赶往凤凰城。中途休息时,因不了解当地乘车的习惯,还险些误了车。总算是按时到达了凤凰城,他仍舍不得花钱住酒店,舍不得打出租,更舍不得花10美元在酒店吃一顿早餐……这位骨子里流淌着农村孩子血液,为理想奋斗了多年的寒门学子,饿着肚子拉着行李箱,在陌生的大街上走了很多的路。这次国际交流会,让他收获很大,论文也得到大会好评。他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学到了很多先进经验和前沿性的东西。会后,他告别了敬重的学长、美丽的洛杉矶,义无反顾地踏上归途,踏上了一条报效祖国的漫漫征程。1992年4月。毛明率领9室走上了创新之路。在重型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立项时,毛明发现了个问题——所选的551底盘太重,可他们的任务,只是为武器系统进行底盘的适应性改进设计。视野和高度,决定着个性和方向。毛明建议:“我们应该搞个满足武器系统需要的、既轻、又能带出一个基型的底盘!”此想法,引来一片共鸣……但问题来了:立项时没有研制新底盘的任务怎么办?没有研制经费怎么办?时间进度难跟上怎么办?如何才

能将自主研制的轮胎中央充放气、油量传感器等都用上去?面对巨大的挑战,毛明经受着心理上的煎熬,还与大家进行了煮酒论英雄般的彻夜长谈……“这个底盘必须搞出来!从其他项目中挤出经费、挤出时间来!”取得了主管机关的同意后,毛明率领研究室甩开臂膀干开了。终于在有限的时间里,他们自筹经费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重弹车研制出了全新的550通用底盘。1993年,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使命降临了。新一代水陆两栖步兵战车(简称“502工程”)的论证任务,落到了9室。为此,在项目的论证和确定方案的两年中,毛明可谓卧薪尝胆。立项论证提出后,这个项目由谁出任总师很有争议。由于201所以前没有干过履带式步兵战车的总体,主管机关并不倾向把总体单位放到201所,这让毛明心急如焚。方案论证会上,毛明一口气汇报了8个方案,有动力舱前置、后置、发动机纵置、横置,炮塔怎么放、人员通道如何安排等,并非常系统地说明了各种方案的优缺点,提供了各种方案的总布置图。他详细而精彩的汇报,博得在场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称赞,他推荐的总体方案被确定为主方案,并决定让他牵头搞论证和总体设计。从此,毛明的认真与专注在业内出了名。由于总体、总师单位尚不能确定,毛明先牵头负责总体设计,先期启动动力、传动的方案论证与研制。然而,就在工作干得最愉快、最有成就感的时候,他再次被所里召唤——离开研究室,担任201所所长助理。这是1994

年4月。下篇跫音如歌他率领团队披肝沥胆,用铁骨精魂打造出领先世界水平的二代战车、99A主战坦克,极大地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战车总体设计理论;建立了我国军用履带车辆液力机械综合传动装置设计理论与方法,主持研制的系列液力机械综合传动装置,成为我国坦克装甲车辆先进性的典型特征。这些开创性成果,为共和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采访手记一、铸“铁血雄狮”扬中华国威1997年,“502工程”总体、总师单位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由201所承担,这是毛明付出极大心血和周折的结果。总师系统最终成立,研制工作正式步入正轨。毛明担任型号第一副总设计师、水上分系统总设计师,负责总体方案和水上推进系统的设计与研制。然而,整个研制过程充满无比的艰辛。技术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动力传动的扭振匹配、武器系统不打连、整车严重超重、水上航速不高等问题急待解决。他极力推动CAD、CAE的技术应用,特别是在分动箱的开发和整车水动力学的分析设计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分动箱的设计,开辟了兵器工业三维实体设计直接用于制造箱体铸造木模的先河,在相关单位的支持下,一次性浇铸铝合金箱体成功。这是兵器工业第一次打通了设计与制造环节。他在总体组强力推动三维干涉检查,废除了动力舱木模试装配的环节,这是201所第一次在型号研制过程中废除动力舱木模试装配的环节,并获成功。他提出了变形车体的概念,提出

“只要保证车辆航行时纵倾角大于0就能保证车辆航行不失稳(不扎头)的技术结论”,通过建立战车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经过大量试验,发现防浪板形状、尺寸和与车体的相对位置对战车航行阻力和航行安全性的影响规律,突破沿用40余年的“两栖车静浮态必须保证纵倾角大于0”的桎梏,建立了两栖战车水上航行动浮态设计新方法,解决了排水型战车重心靠前时航行失稳的重大技术问题,实现了确保航行安全的前提下航行阻力大幅降低,使战车在发动机功率不增加的前提下水上航速得到很大提升……为实现我国战车水上

航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奠定了技术基础。在形成战车总体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同时,他带领团队将其与CAX软件工具集成,提出了研究构建装甲车辆创新设计平台的总体构想,建立了服务于装甲车辆总体和主要分系统、部件等设计对象知识积累与快速重用的创新设计平台原型系统,同时建立了一套设计知识管理与重用的兵器行业规范。岁月荏苒,流动的时光,从毛明青春的眉间扫过。短短几年里,慧眼识君的老所长,看到了毛明生命里展现出来的光芒。在他退居二线时,毅然把年轻的毛明推上了一个可以大展拳脚的新舞台——201所所长,使他的生命格局变得更为广阔。这是2001年7月,毛明还不满39周岁。这一年,刚上任的毛明卯足了劲,准备为201所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切。他说:“既然我们赶上了国防工业发展的大好时代,就一定要努力实现201所和

坦克装甲车辆技术的大发展!”历经岁月的打磨,“502工程”项目——新一代步兵战车终于自主研制成功。它大大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战车总体设计理论与方法,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大批量装备部队后,获得一片赞誉:“当今世界上火力最猛、水陆机动性最好、防护性优良、综合性能最优的战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其研制成功和装备使用,实现了我步兵战车装备的跨越,显著增强了我军的地面突击能力、应急机动能力和两栖突击能力,为我步兵快速泛水、抢滩登陆并直接投入高强度的陆上作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2006年,该项目获得国防科学技术特等奖;2007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重大贡献奖”;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个人被原国防科工委荣记一等功。2009年10月,新一代战车首次亮相60周年国庆阅兵式,以恢宏、磅礴之势震惊了世界。不久,他主持开发的服务于战车创新设计的知识工程平台,也作为兵器201所工程设计的日常应用系统上线运行,并获得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他排名第一;这项技术还被列入国防科工局“十二五”重大技术推广计划中。毛明在从事军用车辆动力驱动系统、行走系统、整车系统集成等创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上,在主持或参与主持完成多项国家重点装备工程的事业中,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为我国军用车辆技术的发展,以及民用车辆的研究、开发与检测工作,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