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生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44.40 KB
- 文档页数:3
健康养殖46中国动物保健 | 2019.05作者简介:平作军(1975.8— ),男,辽宁省北票市人,兽医师,研究方向:临床兽医及动物疫病防控动物卫生监督。
益生素的作用机理与应用现状平作军(辽宁省北票市东官营动物卫生监督所 辽宁朝阳 122127)摘要:随着绿色健康养殖的趋势,益生素作为一种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具有无残留、无毒、无污染等诸多优势,现已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中。
本文简要介绍了益生素的作用机理以及在国内外畜禽养殖中的应用现状,为养殖户在使用益生素产品时提供参考。
关键词:益生素;作用机理;应用现状;畜禽养殖益生素具有众多抗生素无可比拟的优势,比如无毒、无副作用、无残留,可以提高动物免疫力等,在畜牧养殖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1 益生素作用机理1.1 提高畜禽免疫力益生素进入畜禽胃肠道后,以孢子形式存在的益生素增殖扩散,将消耗胃肠道内的大量氧气,胃肠道氧气浓度不断降低,从而导致那些依赖氧气生存的细菌因缺氧而死亡,逐渐恢复畜禽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畜禽机体的胃肠道功能,对增强其免疫力具有积极意义。
1.2 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在现代高密度、集约化、规模化形式的畜禽养殖中,因饲养密度过大和舍内温度不稳定等各种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应激因素使畜禽消化道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不断下降,甚至引起畜禽死亡。
因此,选择使用益生菌是解决养殖中出现这些问题的科学合理办法之一。
畜禽摄入益生菌后,可以快速补充消化道中的有益菌群,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改善畜禽机体状况,减少养殖经济损失。
1.3 降低畜禽肠道有害物质益生素进入畜禽肠道代谢以后,会产生杆菌肽、细菌素、乳酸菌素等一些含有抑菌杀菌成分的有益物质,从而减少肠道有害菌群,保障肠道健康。
此外,将益生素作为添加剂添加到畜禽日粮中,可以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增强畜禽胃肠道的酸度,高浓度的酸可以对细菌的生存造成威胁。
同时,益生素还可以减少粪便排泄物中的有害物质,比如:氨、吲哚等。
微生态制剂在改善水产养殖动物免疫力中的应用作者:洪徐鹏段燕君周佳楠初梦琪陈绍坚许丹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22期摘要近年来微生态制剂被广泛用于水产养殖,在改善水质、提高水产动物免疫力、促进生长、减少病害发生等方面均有应用。
微生态制剂高效、环保、无毒副作用,符合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菌、益生元、合生素等在改善水产动物免疫力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并对微生态制剂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应用;水产养殖动物;免疫力;发展中图分类号S96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2-07431-04随着近年来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由于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生态环境的恶化从而导致病害频发,给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同时,需要一种高效、环保、无毒副作用的制剂用于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微生态制剂应运而生。
微生态制剂的概念最早是由Liliy等提出来的,即由某种微生物分泌的能促进另一种生物生长的物质[1],后来早期广泛使用的概念是由Fuler在1987年提出的,即一种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平衡而对动物施加有利影响的活微生物饲料添加剂[2];我国正式提出“微生态制剂”一词是在1990年的《微生态学会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中。
微生态制剂是一种绿色、环保、纯生物制剂,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污染,不产生抗性,对水体不产生二次污染。
严格意义上的微生态制剂包括3个类型:益生菌(Probitics)、益生元(Prebiotics)和合生素(Symbiotics)[3]。
益生菌就是活菌制剂,如光合细菌、芽孢杆菌、蛭弧菌、硝化细菌等;益生元是一类能够选择性地促进机体健康的物质,如免疫寡糖、多糖;合生素是与益生菌与益生元并存的制剂。
微生态制剂中可以与正常微生物结合,显示出共生、栖生、竞争、吞噬等关系,可以改善水体以及动物消化道的微生态平衡,增强动物免疫力,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合成生物学在兽药方面的应用
合成生物学是一种新兴的交叉学科,融合了生物学、化学、物理学、
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旨在构建和设计全新的生物系统。
在
兽药方面,合成生物学已经开始得到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成生物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1. 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构建细胞工厂,生产天然的或改良的生物大分
子以及新药分子。
2. 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对药物代谢通路进行优化,提高药物的代谢效
率和经济效益。
3. 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构建高通量筛选平台,快速筛选出高效的药物
分子,优化药物评价方法。
二、合成生物学在抗生素研究中的应用
1. 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构建高效的抗生素生产菌株,实现产量的大幅
提升。
2. 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进化抗生素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研究抗生素耐
药性及其机制,为抗生素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3. 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设计抗生素新的生物合成途径,实现抗生素的全新设计,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抗生素的疗效和安全性。
三、合成生物学在营养添加剂研究中的应用
1. 合成生物学技术可以用于构建高效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生产菌株,以满足不同动物生长发育和生命过程中对不同营养元素的需求。
2. 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设计和合成全新的营养添加剂,适应肉类、乳制品、蛋类等不同动物生产领域的需求,提高动物生产的繁殖力、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3. 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研究动物营养生理代谢途径,为营养添加剂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综上所述,合成生物学在兽药领域的应用,为动物生产、保健和治疗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国内外饲用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最早研究和应用畜禽微生态制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7年,蒙哈德(Mollgaard)首先发现使用乳酸杆菌饲喂仔猪可有效的增加仔猪的体重并改善仔猪的身体健康。
然而20世纪50、60年代正是抗生素研究、生产和使用的黄金时期,导致微生态制剂研究和开发工作处于低潮,一段时期以来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80年代中期情况才有了根本性的扭转。
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新兴的饲料添加剂,虽然近10年来发展很快,但其使用效果存在着明显的不稳定和不连续性。
这主要由于缺乏对动物正常及病态状态下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和特性的研究,对肠道做生物和寄主之间的互相作用方面的研究更少。
只有更深入的研究肠道微生物菌群在动物生长发育和保健中所起的作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确保新型微生态制剂的高效、安全。
1猪、鸡肠道微生态学的最新研究进展1.1猪、鸡肠道微生物的系统发育和结构组成与所有的脊椎动物一样,仔猪和仔鸡的胚胎处于无菌状态,分娩时由于仔猪受到母体产道、粪便及环境微生物的影响,在出生后的3~4个小时,肠道内开始检出大肠杆菌和链球菌。
兼性厌氧菌作为第一批在仔猪肠道定植的菌株是由于仔猪初生时肠道内环境中高溶解氧。
高氧化还原电位等选择的结果。
动物初生24小时之后,大肠杆菌和链球菌菌数达到108。
48小时仔猪肠道内开始出现可以在微氧环境中生存的乳酸杆菌,72小时专性厌氧菌、拟杆菌开始在肠内定植。
然而以上的描述只是一个理论模式,仔猪体内的菌群发育情况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Muralidhara(1977)的研究报告指出,仔猪出生后4个小时粪便中可以检测出乳酸杆菌,而8个小时之后才检测出大肠杆菌。
Monghan(1992)发现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最初出现在仔猪粪便中的时间各仔猪明显不同,从25个小时开始到出生后7天都有发生。
Katouli(1995,1997)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仔猪的肠道菌来源,发现母猪是仔猪前两周内肠道微生物的主要污染源,然而对大肠杆菌基因型的分析却证明环境因素同样起了很大的作用。
专"#$述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作为仔猪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研究进展许佳,张文府★,罗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321007)摘要: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都属于微生态制剂,能够起到维持宿主微生态平衡,提高机体健康水平,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益生菌和益生元既可以单独添加而发挥效用,也可以将二者组合添加。
合生元就是益生菌与益生元的组合,其既可以发挥益生菌的生理作用,又可发挥益生元的选择性作用,同时又可以发挥二者协同增效作用,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用。
目三者作为潜在可替代抗生素的饲料添加剂已在仔猪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就益生菌、益生元及合生元的概念、分类、作用机理、研究状况以及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做一综述,旨在为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在仔猪生产中的深度发掘及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饲料添加剂;仔猪D0l:10.3969/J.ISSN.1671-6027.2021.01.015猪肉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肉食品,培育健康优质的仔猪是猪肉供应的重要保障。
目前,规模化养猪场通常采用仔猪早期隔离断奶技术,仔猪在21~28日龄后,进行人为的断奶处理,仔猪早断奶能提高母猪的年产胎数,降低母猪直接向仔猪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但是,断奶后仔猪营养来源和生活环境都发生改变,加之仔猪的肠道环境和生理功能发育还不,断奶应激,发生生<目前,制仔猪最普遍和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仔猪饲加生<但是,生的期用来弊端:会使病原菌产生性;能够破坏肠道的正常菌群;抗生在产品,能通传递给人类。
为,多发国法饲加生<2015年91日,我国发4生在食用用的2292,可是我国发,人发优质高效的色饲料添加为生的品。
目前,的品有生生生元,在应用的效果。
本文就其的三个品生生生的概念、分用理在仔猪生产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做一综述。
1益生菌1.1益生菌简介自1899年法国科学家Henry Tissier首次在法国巴斯德 实验室分离出1株生菌“双歧杆今,人对益生菌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专利名称:合生素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丁淑娟,金桃,张海峰,朱江阳,朱端清,刘先意申请号:CN201210580375.0
申请日:20121227
公开号:CN103053806A
公开日:
2013042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合生素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其中,该合生素饲料添加剂包括:1~5重量份,优选2~4重量份,更优选3~4重量份,最优选3.5重量份选自壳寡糖、壳聚糖和海藻寡糖的至少之一;2~10重量份,优选3~9重量份,更优选4~8重量份,最优选5.5重量份选自黄芪多糖、枸杞多糖和山楂黄酮的至少之一;以及100重量份的微生态制剂组合物,该微生态制剂组合物由重量比为1~3:1~3:1~3,优选3:3:3,较优选3:2:2,更优选3:2:1,最优选3:1:1的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组成。
与现有的合生素饲料添加剂相比,本发明的合生素饲料添加剂更易被消化和吸收,且能够显著提高动物免疫力、改善动物健康状况、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料肉比、促进生殖、提高生产性能、改善肉质、改善养殖环境。
申请人: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
地址:518083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北山路146号北山工业区综合楼11F-3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李志东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饲料利用率的深层次解读作者:刘正旭唐彩琰来源:《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9年第11期摘要:猪和肉鸡产业是欧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优化饲料利用率是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ECO-FCE项目就是基于这个目的建立起来的。
关键词:饲料利用率;肠道健康;酶制剂;育种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9)11-0006-03规模化动物养殖体系在满足持续增长的人口营养需求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我们需要确保动物养殖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这意味着要保证动物养殖者有合理的投资收益率,同时确保环保友好及动物福利达标。
由于能源与饲料价格的升高,以及消费者对低价格产品的期待,养殖者的投资收益率遭受持续挑战。
ECO-FCE,即欧盟提出的FP7项目(2013-2017年),该项目运用“生物组学”技术和新型系统生物学技术加深对猪和肉鸡饲料利用率生物机制的理解。
本项目还致力于运用营养和遗传学方法改善饲料利用率和生态足迹。
项目团队汇集了18个相关的合作组织,涉及单胃营养、遗传育种、(宏观)基因组学、统计建模、产品质量、动物生产以及动物健康与福利等专业领域。
本项目的一大主要优势在于它在充分理解现代化养殖生产状况的基础上,结合了当前最前沿的科学技术,这点可以通过深度参与项目的行业合作方体现出来。
本文综述了ECO-FCE项目在关键领域的一些新发现。
1 生命早期的影响运用卵内接种技术移植有益菌,可以改善孵化后雏鸡的肠道稳定和免疫机能。
参与ECO-FCE项目的波兰科学家测试了两种新型合生素(symbiotic)的效果:S1(唾液乳杆菌IBB3154+低聚半乳糖)和S2(植物乳杆菌+棉子糖家族寡糖)。
结果表明,这两种合生素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很小,但在卵内分别使用S1和S2处理,改善了42日龄鸡肠道的微生物区系。
十二指肠和空肠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这两个肠段是鸡营养吸收的主要场所,因此在整个肠道中至关重要。
绿色饲料添加剂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在传统的畜禽养殖生产中,养殖户多通过各种添加剂的应用,来实现畜禽的生产效率。
以往添加剂主要以抗生素、激素以及化学合成药物为主,这些化学物质的使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畜禽的生长,但长期使用极易使病原微生物产生较强的抗药性,引发比较明显的药物残留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对人体健康也会产生极大的威胁。
因此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的研发与应用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在保证家畜生长的同时,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1 绿色饲料添加剂种类1.1 益生素益生素也叫微生态制剂,可通过直接饲喂的方式进入到家畜的体内有效调节家畜的肠道,刺激家畜体内的活性微生物,加快家畜体内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常用益生素主要有芽孢杆菌类以及乳酸杆菌类。
芽孢杆菌类含有较为丰富的蛋白质,对周围环境中有毒物质起到良好的降解作用。
而乳酸杆菌主要是在家畜微生物体内产生一种特殊的抗性,有效阻止家畜体内的大肠杆菌以及沙门氏菌的生长,防止家畜体内恶性细胞出现向外扩散的现象。
目前益生素在国内的使用效果不太稳定,很容易受到各种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不同家畜种类、环境卫生状况等。
要想使益生素能够达到良好的环境效果,必须饲料的转化率,提高益生素免疫机能,提高生产效益,加快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1.2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该添加剂主要以中草药为主,可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调节家畜的机体代谢。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包括抗应激剂、激素样作用剂、抗病原微生物剂以及免疫增效剂等。
抗应激剂具有一定缓和防治效果,比如人参、党参这些中草药的加入,可提高家畜的机体抵抗力,防止出现异常情况。
激素样作用剂一般达到调节的效果。
抗病原微生物剂主要作用是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出现,提升家畜的机体健康情况。
而免疫增效剂是以提高和促进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为主,可增强家畜机体免疫力以及抗病力。
比如党参、穿心莲、水牛角、猪苓等中草药可作为免疫添加剂进行应用。
生产指导LIVESTOCKANDPOULTRYINDUSTRYNo.7,2020白羽肉鸡无抗养殖方案郭玲玲(江苏省如皋市如城街道畜牧兽医站,江苏如皋226500)摘 要:白羽肉鸡由于生理特性原因养殖过程对抗生素依赖性较强,长期使用抗生素带来了致病菌耐药性和肉制品食品安全的问题,为了能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临床有合生素制剂、中兽药、生物制品以及噬菌体等可供选择;建议肉鸡从出壳的开口开始一直到出栏,多使用无抗类的药物进行疾病的提前防控,从而实现无抗养殖的目的。
关键词:白羽肉鸡;无抗;养殖;方案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20.07.020 引言白羽肉鸡由于先天生理特性的影响,养殖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感染性疾病,这些疾病临床多依赖抗生素进行防控,但长期使用抗生素不但会导致病原菌出现耐药性,还对鸡本身的组织器官产生毒副作用,影响生产性能[1]。
替抗物种类1.1 合生素制剂合生素又称合生元,是指益生菌与益生元结合使用的生物制剂,其特点是同时发挥益生菌和益生元的作用,通过促进外源性活菌在动物肠道中定植,改善动物肠道菌群的组成,调节消化道微环境提高免疫能力,从而达到改善宿主健康的目的。
兽医临床常用的益生菌主要有乳酸菌、丁酸梭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益生菌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来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1.2 中兽药中药来源于大自然,属于天然绿色药物,具有营养和药用两种属性,不易产生细菌耐药性,无药物残留,且具有健脾理气,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动物生长发育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等功能。
中药在兽医临床使用多年,为畜禽疾病的防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中药治疗对疾病的辨证施治水平要求较高,而我国当下真正具有临床经验的中兽医专家却少之又少,导致中药临床使用时容易用偏,效果无法充分发挥。
1.3 生物制品生物制品主要包括抗体制剂、转移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抗体制剂具有中和病原的功能,临床使用时有非常确切的治疗效果,但对血清型要求较高,即便是同一种病原,如果血清型不同,则抗体治疗效果就不明显。
生物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李美君;方热军;李运虎
【期刊名称】《中国饲料添加剂》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生物素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越来越被人们关注。
近几十年来对生物素的研究发现,其作为羧化、脱羧和脱氢反应酶系的辅助因子,在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
本文就生物素的理化特性、生物素的最新应用进展、检测方法、动物对生物素的营养需求等作了简要阐述,为广大畜牧生产者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5页(P1-5)
【作者】李美君;方热军;李运虎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长沙4101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7
【相关文献】
1.生物素在动物生产中应用
2.生物素缺乏症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3.生物素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4.生物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益生菌及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产动物肠道微生态调控研究进展温 俊 孙笑非北京都润科技有限公司肠道是水产动物重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培养一个健康的消化道,对水产动物的健康与生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当前,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使用存在着较严重的后果(华卫东等,2000;姚建国等; 2000)。
首先,抗生素在抑制和杀死有害菌的同时也杀死了有益菌。
其次,滥用抗生素会诱发胃肠道细菌产生耐药性,使抗生素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越来越差,加大了抗生素的剂量。
再次,抗生素在养殖产品中的残留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与安全,还会破坏生态环境。
因此,全面禁止使用抗生素将成为水产养殖不可阻挡的趋势。
由于抗生素作用的靶位点是肠道,因此寻找能对水产动物肠道微生态进行高效调控和绿色的抗生素替代品成为当前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点。
1 水产动物消化系统与陆生动物的区别与陆生动物相比,水产动物具有消化器官短、简单、消化酶活性差,食物在肠道停留时间比畜禽短等特点。
消化道与体长之比为,猪为14、鸡10、牛25、羊27、鲢鱼6、草鱼3、鲤鱼2.5和虾0.85。
除了少数肉食性鱼类有胃,鲤科鱼类都无胃。
因此,相对于陆生动物而言,许多水产动物的肠道承担着既消化又吸收的双重功能。
由于水产动物的消化道一直与外界环境相通,没有稳定的内环境,所以,维护水产动物肠道菌群的稳定性显得尤其重要。
收稿日期:2009-07-202 水产动物肠道的结构组成水产动物肠道由肠壁和肠道细菌共同组成。
肠壁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黏膜层及黏液多为消化道菌群的吸附位点(Hansen等,1999; Olafsen,2001)。
水产动物肠道菌群主要由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好氧菌共同组成,可分为3部分:1)最里层紧贴肠壁的专性厌氧菌为肠道优势菌群,与宿主是共生关系,如: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等,具有营养和免疫调节作用;2)中间层的兼性厌氧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与宿主共栖,为肠道非优势菌群,如: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等。
一般情况下,这些细菌在宿主肠道微生态平衡时是无害的,但在特定条件下会具有侵袭性,危害宿主健康,导致发病;3)最外层的好氧菌,多为过路菌,游动于肠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