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哌酮合成工艺的改进
- 格式:pdf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80
头孢噻肟钠合成及工艺流程设计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引言头孢噻肟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菌药物,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
合成头孢噻肟钠的工艺流程设计在保证高产率和优良品质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环保、安全和经济性等因素。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头孢噻肟钠合成及工艺流程设计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主体特色1:采用改进的催化剂头孢噻肟钠的合成中关键的一步是进行头孢类药物的母体化合物噻唑酮的环化反应。
传统的工艺中,常使用恶嗪作为催化剂。
然而,恶嗪存在毒性,对环境和人身健康有潜在风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研究者采用了改进的催化剂,如有机碱和有机金属化合物。
这些催化剂不仅具有较高的效率和选择性,而且更环保安全。
此外,研究表明,改进的催化剂在头孢噻肟钠合成中还可以提高产率和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特色2:新型溶剂的应用在头孢噻肟钠的合成中,溶剂的选择对产率和品质有重要影响。
传统工艺中,常使用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醇等。
然而,这些有机溶剂不仅对环境有污染,而且还存在易燃、爆炸等安全隐患。
因此,寻找一种替代溶剂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采用新型溶剂,如超临界流体和离子液体进行头孢噻肟钠的合成。
这些新型溶剂具有低毒性、无挥发性和高溶解性能等优点,对环境友好,且能够提高合成效率和产品品质。
特色3:优化反应条件在头孢噻肟钠的合成中,反应条件的优化对产率、选择性和反应速率具有重要影响。
传统工艺中,反应温度和时间较高,反应物用量大,反应过程复杂。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研究者通过合适的温度、压力、溶液浓度等参数的优化,实现了显著的改进。
例如,采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进行反应,不仅可以提高产率和选择性,还能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此外,适当调整溶液浓度和pH值等条件,可以进一步提高合成的效果。
创新之处创新1:绿色化合成头孢噻肟钠合成中的特色之一是绿色化合成的应用。
绿色化合成是指在合成过程中,尽量减少或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为了实现绿色化合成,研究者改进了催化剂、溶剂和反应条件等方面的技术,并开发了环保的废水处理方法。
中 国 药 科 大 学 学 报Jou rnal of Ch ina Pharm aceu tical U n iversity 1997,28(5):264~266头孢哌酮合成工艺的改进徐云根 吉 民 华维一(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研究室,南京210009) 摘 要 以72A CA 为起始原料,经与12甲基四氮唑252硫醇缩合,再与D 2(2)222(42乙基22,32二氧代212哌嗪酰胺)222(42羟基2苯基)2醋酸缩合得头孢哌酮。
方法A 和方法B 的总收率分别为38.2%和34.2%。
关键词 头孢哌酮;抗生素;合成;72A CA 头孢哌酮(cefop erazone ,1)为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抗菌谱广,为抗绿脓杆菌的一线药物。
国内从1985年开始生产原料,临床需求逐年上升。
但由于产品质量等问题,其针剂所用的原料,主要依赖进口[1]。
因此研究其合成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综合文献报道[2~6],头孢哌酮的合成方法大致有:混合酸酐法、酰氯方法、硫酯法和72氨基取代基分步缩合法。
考虑到原材料的来源、成本及收率等因素,本文选择酰氯法进行研究,并对文献方法,特别是后处理方法作了较大的改进。
由72A CA 合成 ,文献[7]用三氟化硼2乙醚络合物为缩合剂,收率82%,但产物 呈浅黄色,质量较差,用其合成 时,粗品精制困难。
本文改用浓H 2SO 4为缩合剂,收率虽为65%,但 为白色晶体,质量较好,用其合成 时,精制比较容易。
由化合物 经 再与化合物 合成 ,参考文献[3,4]方法,对粗品进行酸2碱处理,所得的 为浅黄白色固体,熔距10℃以上;本文改用乙腈2水(3∶1,V V )混合溶剂于40~45℃进行重结晶,得到的 为白色晶体,经理化测试,质量优于中国药典95版的标准。
462实验部分熔点用b型管测定,温度计未校正,红外光谱仪为PER K I N2ELM ER983;比旋度由PE2241M C旋光仪测定。
关于头孢呋辛钠合成工艺优化对策解析头孢呋辛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的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合成工艺的优化对策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头孢呋辛钠合成工艺的优化对策进行解析。
一、头孢呋辛钠合成工艺概述头孢呋辛钠合成工艺是通过开环化合物头孢菌素C与呋辛烯经一系列反应合成而成。
合成工艺包括头孢菌素C的结构改造、呋辛烯的合成及改造、头孢菌素C与呋辛烯的环化反应、以及后续的酰化、酰胺化等步骤。
二、头孢呋辛钠合成工艺的优化对策1. 原料优化:优选高纯度的原料有助于提高合成效率和产物质量。
选用优质原料和改进原料配方,可降低杂质含量,减少副反应的产生,提高头孢呋辛钠产率。
2. 反应条件调控:反应条件的优化对于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温度、压力、反应物浓度和催化剂用量等反应条件进行精确控制,可提高合成反应的效率和产物纯度。
3. 催化剂的优化选择:催化剂对合成反应的效率和产物质量有重要影响。
优化选择合适的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可增强催化作用,提高头孢呋辛钠合成过程的效率。
4. 反应中间体合成与转化:通过优化反应中间体的合成和转化过程,可提高产物的收率和纯度。
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和合成路径,有效控制反应的副产物生成。
5. 产品分离与纯化:产品的高效分离和纯化是确保合成工艺的核心环节。
采用合适的分离技术和纯化方法,如结晶、溶剂萃取、薄层色谱等,可去除杂质,提高头孢呋辛钠产物的纯度和稳定性。
6. 废物处理与资源回收:合成工艺中产生的废物和副产物的处理与回收是提高工艺可持续性的重要环节。
采用环保的废物处理技术和资源回收技术,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节约资源成本。
三、头孢呋辛钠合成工艺优化的意义头孢呋辛钠合成工艺的优化对策,一方面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头孢呋辛钠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优化工艺还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确保产品的安全有效应用。
头孢呋辛钠的合成工艺优化对策还有助于扩大产量规模,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医疗领域对抗菌药物的供应。
头孢哌酮酸合成新方法
韩新正;高得瀛;李文杰;李宏德
【期刊名称】《广东化工》
【年(卷),期】2015(42)21
【摘要】以7-ACT(7-氨基头孢三嗪)1、HO-EPCP(D-2-(4-乙基-2.3-二氧代-1-哌嗪酰胺)-2-(4-羟基-苯基)-醋酸)3为原料,以易于回收的二氯甲烷为溶剂,经过7-氨基头孢三嗪硅烷化、D-2-(4-乙基-2.3-二氧代-1-哌嗪酰胺2-4-羟基-苯基)-醋酸酰氯化、缩合反应得头孢哌酮酸5.摩尔收率达到90%.
【总页数】2页(P58,55)
【作者】韩新正;高得瀛;李文杰;李宏德
【作者单位】河南康达制药有限公司,河南周口466200;河南康达制药有限公司,河南周口466200;河南康达制药有限公司,河南周口466200;河南康达制药有限公司,河南周口466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
【相关文献】
1.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头孢哌酮/舒巴坦+替硝唑随机对照治疗产褥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 [J], 李莉
2.国产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进口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胆道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J], 静艳;邱萍;王桂良;文萍;颜志婷
3.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钠的合成工艺研究 [J], 金石;黄金花;徐泽龙;郭云波;文
毅
4.HPLC法同时测定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剂中头孢哌酮钠和舒巴坦钠含量 [J], 刘守琼;汪健;姚迅;邓斌
5.头孢哌酮酸度、比旋度与溶解性关系的实验观察 [J], 张大莲[1];娄小娥[2]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钠的合成工艺研究
金石;黄金花;徐泽龙;郭云波;文毅
【期刊名称】《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年(卷),期】2004(014)003
【摘要】目的设计新的头孢哌酮钠的合成路线.方法头孢哌酮钠的三位合成采用三氟化硼工艺,反应中采用绿色环保溶剂碳酸二甲酯,使生产成本降低,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结果与结论以7-ACA计,经3步主反应制备得到头孢哌酮钠,总收率为
55.08%,在合成中间体7-ACT盐酸盐时,使用污染少、易回收的碳酸二甲酯作为反
应溶剂,符合环保、安全生产要求,且未见相关报道.其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得以确证.
【总页数】3页(P158-160)
【作者】金石;黄金花;徐泽龙;郭云波;文毅
【作者单位】哈药集团制药总厂,黑龙江,哈尔滨,150086;哈药集团制药总厂,黑龙江,哈尔滨,150086;哈药集团制药总厂,黑龙江,哈尔滨,150086;哈药集团制药总厂,黑龙江,哈尔滨,150086;辽宁省药品检验所,辽宁,沈阳,110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14
【相关文献】
1.载体催化法合成第三代头孢菌素母核7-ANCA [J], 贾爱琼;赵经伟;汪令;张晓
2.头孢哌酮钠溶媒法合成研究 [J], 宋迎;苏玉清;许彦
3.2-乙基己酸亚锡催化合成丙交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J], 李自力;王宏雁;张玉军
4.合成氨生产合成工段工艺研究 [J], 李长新
5.合成氨生产工艺及KBR合成氨工艺研究 [J], 崔俊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头孢—搜狗百科抗菌谱与头孢噻肟近似,对⾰兰阴性菌有中度的抗菌作⽤。
对⾰兰阳性菌的作⽤强,主要敏感菌有⾦黄⾊葡萄球菌、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嗜⾎杆菌属、奈瑟菌属、⼤肠杆菌、肺炎克雷⽩杆菌、沙雷杆菌、各型变形杆菌、枸橼酸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梭状芽胞杆菌等。
绿脓杆菌、肠杆菌属对本品也敏感。
产酶⾦黄⾊葡萄球菌、耐氨苄青霉素的流感嗜⾎杆菌、耐第⼀代头孢菌素和庆⼤霉素的⼀些⾰兰阴性菌常可对本品敏感。
头孢功能:临床主要应⽤于敏感菌所致的肺炎、⽀⽓管炎、腹膜炎、胸膜炎,以及⽪肤和软组织、尿路、胆道⾻及关节、五官、⾯等部位的感染,还⽤于败⾎症和脑膜炎。
注意事项:过敏者禁⽤,青少年、⼉童使⽤本品,偶可致胆结⽯,但停药后可消失。
药名:头孢氨苄cephalexin(先锋霉素Ⅳ、头孢⼒新、苯⽢头孢霉素、克相福⼒克斯)功能:本品抗菌谱与先锋霉素Ⅰ相似,其特点是⼝服后易于吸收,在胃液中稳定,并由于本品⼏乎⽆变化的从尿中排出,故尤宜⼝服⽤于尿道感染,以及痈疖、脓肿蜂窝组织炎、创⾯感染等。
注意事项:对青霉素过敏者慎⽤。
药名:头孢孟多Cefamandole(头胞羟苄唑、头胞羟唑)作⽤机理:为⼀⼴谱⾼效的抗菌素,兼有第⼀代和第三代头抱菌素的⼀些优点,对⼤多数⾰兰⽒阳性菌的抗菌作⽤优于第三代头抱菌素,⽽对⾰兰⽒阴性杆菌的抗菌作⽤较第⼀代头抱菌素为强。
功能:临床⽤于除绿脓杆菌外的敏感菌引起的胆道、呼吸道、⾻、⼼内膜、腹腔及软组织等的感染。
注意事项:对头抱菌素过敏者禁⽤。
对青霉素过敏者慎⽤。
在抗⽣素市场中,头孢类抗⽣素占据着较⼤的份额,⽽其相关中间体也连带着表现出可观的市场潜⼒。
⽬前,头孢类抗⽣素中销量最⼤的品种有头孢曲松钠、头孢唑啉钠、头孢噻肟、头孢三嗪、头孢哌酮和头孢呋⾟(酯)等,相应的中间体包括7-ACA、7-ADCA、GCLE、氨噻肟酸、AE-活性酯、三嗪环、四氮唑⼄酸、甲巯四氮唑、HO-EPCP、甲氧胺盐酸盐、呋喃胺盐(SIMA)以及氯磺酸异氰酸酯等。
抗生素头孢哌酮的合成工艺改进魏文珑;常宏宏;李俊波;延秀银;王志忠【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年(卷),期】2009(34)1【摘要】固体光气与D(-)-α-(4-乙基-2,3-双氧代哌嗪-1-甲酰胺基)对羟基苯乙酸反应制得D(-)-α-(4-乙基-2,3-双氧代哌嗪-1-甲酰胺基)对羟基苯乙酰氯,结构经1H-NMR、IR确证;采用新型催化剂三氟化硼乙腈络合物催化7-ACA与1-甲基-5-巯基四氮唑反应制得7-氨基-3-[5-(1-甲基-1,2,3,4-四氮唑基)硫甲基]-△-3-头孢-4-羧酸盐酸盐后,再与D(-)-α-(4-乙基-2,3-双氧代哌嗪-1-甲酰胺基)对羟基苯乙酰氯进行反应制得头孢哌酮,产物结构与文献报道一致.反应总收率为58.30%.【总页数】3页(P34-36)【作者】魏文珑;常宏宏;李俊波;延秀银;王志忠【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太原,030024;长治医学院药学系,长治,046000;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太原,03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1+1【相关文献】1.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钠的合成工艺研究 [J], 金石;黄金花;徐泽龙;郭云波;文毅2.头孢哌酮钠结晶工艺改进 [J], 魏瑞萍;胡昌勤;侯秉章;薛晶3.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J], 张樱4.磷霉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及分别联合其他抗生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活性对比研究 [J], 贾宇驰; 吴晓妹; 张利娟; 祁伟5.头孢哌酮等七种常用头孢类抗生素在犬胆汁中药代动力学测定 [J], 孙桂华;赵树进;黄小让;徐本发;詹纯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头孢克肟中间体合成工艺的改进研究摘要:本文重点就头孢克肟的中间体合成工艺的改进和完善进行了研究,实践发现,此工艺较传统合成工艺不仅收效得到了有效提高,而且大大简化了工艺操作过程。
关键词:头孢克肟中间体合成技术工艺改进随着头孢类药物的不断发展,有关此类药物的研发已经成为我国医药领域的发展重点。
本文先就中间体合成工艺中常用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就头孢克肟传统中间体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和研究。
一、中间体合成工艺中常用方法分析1.溶剂法溶剂法的优点是操作简易、反应剂利用充分、废液产生量低、消耗定额低,且温度稳定。
2.熔融反应熔融反应的优点在于处理过程简便,配比合理,过程产生的三废少,对环境十分有利。
3.催化反应一个良好的催化剂,不仅能加快反应的速度,还能减少生产原材料的浪费,使反应更充分,因此,筛选出合适的催化剂是石油化工生产应当重视的重要环节。
4.电解合成通过电解合成进行生产,可以大大降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
因此,应当充分的利用电解合成。
5.外场反应科技前进的动力很好的推动化学反应技术,运用超声、激光、微波、核辐射以及超高压等高科技可以为化学反应提供力场。
6.生化技术用生物化工的方法可以将乙烯制成环氧乙烷、丙烯制成环氧丙烷、淀粉制成酒精,还可以利用煤制备出甲烷,不对称合成食品添加剂、医药与香料。
此外,还有一些生物制品,例如生物农药、石油蛋白以及生物肥料等。
二、头孢克肟的中间体及其合成工艺作为头孢克肟合成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侧链,2-(2-氨基-4-噻唑基)-2-(Z)-叔丁氧羰基甲氧亚胺基乙酸活性硫酯的合成对于头孢克肟的生产而言十分关键。
对于次中间体而言,其合成方法很多,多数均是将乙酰乙酸丙烯酯等作为原料,使其同对硝基苄溴发生水解反应而实现的。
对于这类合成工艺来说,有些由于原料较难进行制备,或需要使用价格较为昂贵的钯盐,因此,均无法很好地适合工业的大规模生产。
本文结合多种文献资料,对各种合成工艺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最终选择了乙酰乙酸甲酯作为合成原料,经过溴化反应得4-溴乙酰乙酸甲酯(1),经亚硝化反应得4-溴-2-羟亚胺基乙酰乙酸甲酯(2),经环合反应得2-(2-氨基-4-噻唑基)-2-(Z)-羟亚胺基乙酸甲酯(3),经醚化反应得2-(2-氨基-4-噻唑基)-2-(Z)-叔丁氧羰基甲氧亚胺基乙酸甲酯(4),经水解反应得2-(2-氨基-4-噻唑基)-2-(Z)-叔丁氧羰基甲氧亚胺基乙酸(5),最后经过硫酯化反应得2-(2-氨基-4-噻唑基)-2-(Z)-叔丁氧羰基甲氧亚胺基乙酸-2-苯并噻唑硫酯(6),这六步实现了头孢克肟中间体合成工艺的改进,实践表明,此合成工艺没有特殊反应,且容易进行操作,所获得的产品质量也相对较好。
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钠的合成工艺研究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钠的合成工艺研究第14卷第3期2021年6月总59期中国药物化学杂志ChineseJournalofMedicinalChemistryVol114 No13 p.158Jun12021文章编号:1005-0108(2021)03-0158-03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钠的合成工艺研究金石1,黄金花1,徐泽龙1,郭云波1,文毅2(11哈药集团制药总厂,黑龙江哈尔滨150086;21辽宁省药品检验所,辽宁沈阳110023)摘要:目的设计新的头孢哌酮钠的合成路线。
方法头孢哌酮钠的三位合成采用三氟化硼工艺,反应中采用绿色环保溶剂碳酸二甲酯,使生产成本降低,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结果与结论以72ACA计,经3步主反应制备得到头孢哌酮钠,总收率为55108%,在合成中间体72ACT盐酸盐时,使用污染少、易回收的碳酸二甲酯作为反应溶剂,符合环保、安全生产要求,且未见相关报道。
其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得以确证。
关键词:药物化学;制备;化学合成;头孢哌酮钠中图分类号:R914 文献标识码:A 头孢哌酮钠(cefoperazonesodium)是日本富山化学工业公司研制开发的第三代头孢菌素[1],1981年上市。
它对包括绿脓杆菌在内的革兰阴性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菌、拟杆菌属也有抗菌活性,对β2内酰胺酶耐受性强,诱导产生β2内酰胺酶的能力极低,不易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它对呼吸道、胆道、妇产科、外科等各种感染症状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其稳定性较高,水溶液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2]。
孢霉烷酸盐酸盐(72ACT・HCl)(Ⅰ)的合成、头孢哌酮)的合成等3步酸(Ⅲ)的合成以及头孢哌酮钠(Ⅳ反应。
72ACT・HCl的制备文献方法主要有弱碱催化法[3,4]、三氟化硼催化法[5]、浓硫酸催化法[6]和三甲基硅碘催化法[7]。
本研究在参照文献的基础上,采用收率较高的三氟化硼法进行Ⅰ的合成,并采用环保的碳酸二甲酯(DMC)作为反应溶剂[8]。
101BIOTECHWORLD 生物技术世界作为国家基本药物类型,头孢哌酮钠属于内酰胺类抗生素,同第三代头孢菌素相比,其具有更好的抗菌谱广且抗菌作用强、抗菌疗效好且毒性低、过敏反应少等众多优势,在其上市以来就得到了较多的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应用成果。
但是从当前国内的头孢哌酮钠生产状况来看,不仅其生产成本较高,并且在产品质量、晶型以及色级和溶解度等方面,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水平较低。
从本质上来说,是由于生产工艺落后造成的,本文就主要对其发展现状和制备工艺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后期的头孢哌酮钠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1 头孢哌酮钠的结晶的发展现状头孢哌酮钠为一种白色、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但是具有一定的引湿性,并且在碱介质中相对不稳定,其分子式为C25H26N9O 8S2。
是当前第三代头孢菌类药物的代表,头孢哌酮钠主要是通过对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抑制作用来实现其强大的抗菌功能,是当前国我批准的22种临床引用的头孢类抗生素制剂之一。
头孢哌酮钠最早是在1981年由日本富士山公司进行开发,并于1982年由Pfizer公司在美国成功上市。
国内对于头孢哌酮钠的研制是由上海第三制药厂和太原制药厂研制成功的,并在1985年9月通过鉴定。
但是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用于头孢哌酮钠研制的各项生产原料和产片主要是依赖进口,随着我国科研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通过自产原料头孢哌酮酸,已经逐步实现了头孢哌酮钠的自主研制,可以用来进行头孢哌酮钠针剂的生产,产量及质量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是当前国内从事头孢哌酮钠生产的企业生产能力相对较低且生产工艺相对落后,造成了头孢哌酮钠生产的生产成本偏高、产品质量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质量较差,这也是当前国内头孢哌酮钠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2 头孢哌酮钠制备的主要工艺方法头孢哌酮钠本质上是单钠盐,主要通过头孢哌酮酸和钠的碱性化合物反应而制取的,当前用于头孢哌酮钠制备的主要工艺方法有冻干法、溶析结晶法和反应结晶法三种。
影响头孢哌酮钠质量的因素分析头孢哌酮钠产品质量与制备工艺有着密切的关系。
冻干法生产出来的产品稳定性差,降解快;溶析结晶法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冻干法生产出来的产品相比,质量更稳定,存放周期也长。
一般冻干法生产的原料制成制剂后的三个月内会出现逐步降解的现象,而用溶析结晶法生产的原料制成制剂一年内含量仍然较稳定,这对药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头孢哌酮钠制备工艺本身非常的复杂,除了制备方法、操作条件、成盐剂种类、pH值等一些因素会影响其质量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如反应起始时的溶剂配比、结晶时的搅拌速度、洗涤条件及干燥条件等,都会影响其质量,而溶析剂用量的多少则影响产品的收率,因此要寻找好的制备工艺,需要从多方面考虑。
溶析结晶法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生产出的头孢哌酮钠质量高,但也存在问题,如产品的粒度及粒度分布情况,产品的粒度小,难于分析,最终也要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因此,今后的研究要考虑怎样增大粒度的问题。
Griffith早年提出了“加晶种的控制结晶”的理论,赵倩等也提出在结晶过程中加入晶种,因而可以考虑采取加晶种的方法。
另外在晶体电镜照片中可以看到,头孢哌酮钠晶体聚结情况非常严重。
通常的聚结体中夹带一些杂质,影响产品的质量。
所以还应考虑如何减小聚结。
根据文献报道,可在结晶过程中引入超声波,通过超声波在溶液中产生的空化作用,减小晶体的聚结程度,提高产品的质量。
我国头孢哌酮钠仍处于发展阶段,其质量和成本是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因此找出一项能使产品质量好、收率高的制备工艺是很关键的。
溶析结晶法能生产质量好(晶形好、含量高、稳定)的头孢哌酮钠晶体产品,但目前国内只有几家合资厂能够掌握生产技术,不少厂家还在使用冻干法生产,因此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头孢哌酮钠的制备技术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此外,头孢哌酮酸质量是影响头孢哌酮钠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头孢哌酮酸的质量取决于其生产原料7-ACA和合成方法。
我国从1985年开始生产头孢哌酮酸,目前国产的7-ACA约占总量的50%以上。
头孢哌酮合成工艺的改进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头孢哌酮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抗生素,广泛用于临床医疗领域。
头孢哌酮的制剂种类多,且价格相对较高。
因此,头孢哌酮合成工艺的改进会对制剂成本和临床治疗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目前,头孢哌酮的制备工艺存在一些问题,如反应过程较复杂,催化剂的稳定性差,生产附加物排放等。
因此,对头孢哌酮合成工艺的改进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意在改进头孢哌酮的合成工艺,提高反应效率,降低成本,减少生产废物的排放。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反应条件:根据反应机理及反应条件对头孢哌酮的合成过程进行优化,减少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
2. 优化催化剂:通过对不同催化剂的对比研究,优选最适合头孢哌酮合成反应的催化剂。
3. 研究工艺流程:根据头孢哌酮合成反应的特点,设计优化反应流程,减少中间体反应的消耗和浪费。
三、研究方法1. 理论分析法:通过对头孢哌酮的化学结构、反应机理等进行理论分析,为实验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2. 方案设计法:根据头孢哌酮制备的过程,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3. 实验方法:利用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如红外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等,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和分析。
四、研究预期结果通过改进头孢哌酮的合成工艺,本研究预期取得以下结果:1. 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 优选适合头孢哌酮合成反应的催化剂,减少反应废物的排放。
3. 设计出合理的反应流程,提高头孢哌酮的制备效率。
通过本研究的成果,可以为头孢哌酮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促进头孢哌酮在临床医疗中的更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