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跳远课件1
- 格式:ppt
- 大小:665.00 KB
- 文档页数:15
三级跳远技巧教学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三级跳远这个超有意思的运动项目。
你说三级跳远像不像我们人生中的一次次跨越呀?每一步都得稳稳当当,还得有冲劲。
先来说说助跑,这可太重要啦!就像汽车要先加油门才能跑得快一样,助跑可得有速度和节奏。
别小看这一段路,得跑顺了,找到那种飞起来的感觉。
跑起来的时候,就想象自己是一阵风,呼呼地往前冲。
要是助跑没跑好,那后面可就难咯。
然后是第一跳,这一跳就像迈过一个小坎儿。
别太用劲,也别太轻了,得恰到好处。
跳出去的时候,感觉自己像只轻快的小鸟,要稳稳地着地。
这一跳要是没把握好,后面两跳可就不好调整啦。
接着第二跳,哎呀呀,这一跳可有点难度呢。
就好像我们在爬山的时候,遇到了一个稍微陡点的坡。
得加把劲,把力量使出来,但又不能太莽撞。
要掌握好节奏和力度,不然就容易摔倒。
最后一跳,哇哦,这可是关键的一跳啊!就如同百米冲刺的最后一刻,得全力以赴。
把全身的力量都集中起来,朝着目标奋力一跃。
想象自己是个超级英雄,要飞起来啦!在三级跳远中,每一跳的衔接也很重要哦。
就像接力比赛一样,一棒接一棒,不能掉链子。
而且落地的时候可得注意姿势,别摔个大跟头。
大家想想,要是咱能把三级跳远跳好了,那得多牛啊!在赛场上风驰电掣的,多威风!所以啊,平时可得多练习,别怕吃苦。
就像那句话说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咱得把这三级跳远当成一个挑战,每次都努力超越自己。
反正我觉得吧,三级跳远是个特别好玩的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锻炼我们的勇气和毅力。
大家都来试试呗,说不定你就是下一个三级跳远高手呢!。
三级跳远技巧教学一、三级跳远的基本构成1. 第一跳(单足跳)•这是三级跳远的起始动作。
运动员站在起跳板上,通常采用有力脚起跳。
起跳时,双脚前后站立,前脚(起跳脚)膝盖弯曲,后脚伸直,身体重心稍向前脚倾斜。
例如,在比赛中,很多运动员会将前脚弯曲至接近90度角,这样可以储存更多的能量。
•原因:这种姿势有助于在起跳时将腿部肌肉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
弯曲的膝盖就像一个压缩的弹簧,在起跳瞬间释放能量,推动身体向前。
2. 第二跳(跨步跳)•第一跳落地后,迅速过渡到第二跳。
这一跳的特点是步幅较大,身体在空中保持平衡。
运动员在空中时,摆动腿要积极前摆,同时起跳腿迅速蹬地后向前提拉,双臂配合摆动。
比如,优秀运动员在跨步跳时,摆动腿的摆动幅度可以达到身体前方1.5米左右。
•原因:较大的步幅和积极的摆动动作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向前冲力,并且为第三跳做好准备。
摆动腿的前摆和起跳腿的提拉动作能够增加身体在空中的飞行距离。
3. 第三跳(跳跃)•这是三级跳远的最后一跳,目的是获得最大的远度。
起跳时,要充分利用第二跳的惯性,再次用力蹬地,同时双臂向上摆动,身体腾空后尽量伸展身体,收腹举腿,争取更远的飞行距离。
在一些大赛中,冠军选手的第三跳能够达到6米以上的距离。
•原因:利用惯性再次起跳可以增加起跳的初速度,双臂向上摆动和身体的伸展能够增加腾空高度和远度,收腹举腿动作有助于在落地前保持身体的平衡并延长飞行距离。
二、助跑技巧1. 助跑的启动•助跑的启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静止启动,即运动员站在助跑道的起点,听到口令后开始助跑;另一种是行进间启动,运动员先以较慢的速度走或慢跑一段距离,然后逐渐加速进入助跑。
一般来说,初学者可以先从静止启动开始练习。
•原因:静止启动相对简单,便于初学者掌握助跑的节奏和速度。
而行进间启动则更适合有一定基础的运动员,它可以利用初始的小速度更自然地过渡到助跑的高速阶段。
2. 助跑的速度控制•助跑速度要逐渐增加,不能一开始就达到最大速度。
授课周次周 1 次授课对象日期人数 26教学内容1.复习三级跳远着地技术。
2.复习单足跳与跨步跳结合技术。
课的任务教学任务:1.讲解示范单足跳、跨步跳、三级跳远落地技术。
2. 通过模仿和完整技术练习,初步掌握单足跳、跨步跳技术。
教育任务:培养学生虚心好学,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
课的重点初步了解三级跳远的比赛规则和技术特点课的难点三级跳远的着地技术部分时间教学内容分量组织教法及要求一开始部分6’1.班长集合整队、检查人数报告教师。
2.师生问好,考勤并做自我介绍。
3.安排见习生并提出要求。
4.简述本次课所学内容及注意事项。
11131.队行如图:XXXXXXXXXXXXXXXXXXXXXXXX2.要求:△(1)整队迅速整齐。
(2)见习生记录所学内容。
二准备部分30’(一)一般性准备活动1.走跑练习方法:脚掌滚动走→提踵大步走→竞走→交叉步跑→慢跑2.双人操(第一套)第一节面对面上肢运动第二节面对面压肩运动第三节体侧运动第四节拉手体转运动第五节下蹲运动第六节踢腿运动第七节全身运动第八节跳跃运动3.游戏:跳蚂蚱方法:游戏者两人一组,面对面站在起跳线后。
右手互相握住对方的左脚踝,左手搭在对方右肩上,组成一只蚂蚱。
游戏开始,两人用侧跳的方法到折返线,再迅速换左手互相握住对方右脚踝,同样方法跳回起跳线,先到者胜。
(二)专门性准备活动1.八角跳2.单腿蹲跳5’800m5’各4x8拍5’10’(一)一般准备活动组织教法1.呈两路纵队绕场跑进,注意保持队形和逐渐加快跑动速度。
2.双人操(1)组织队形如图:………………(2)要求:动作整齐,规范。
3. 游戏:(1)组织:教师讲解示范后同学进行练习。
(2)规则:分为人数均等两组进行接力赛,发令前不得抢跑或踏线;游戏中握脚踝的手不得松开。
(二)专门性活动组织教法1.教法练习1:上体保持正直,双臂协调摆动,踝关节发力,快速变换跳跃方向。
练习2:两脚与肩同宽,前后开立。
第三节三级跳远一、三级跳远的发展与研究概况(一)、三级跳远的发展、研究与技术类型据记载,早在公元前就有三级跳远比赛,当时的三跳跳法都采用同一条腿完成。
19世纪后期由爱尔兰人改为两次单足跳加一次跳跃,进而成为三级跳远技术的雏形。
第一个有记载的成绩是爱尔兰人霍斯莱茵于1794年创造的,当时的成绩是13.26米。
1834年,苏格兰运动员赖登以14.02的成绩首次突破14米。
1882年美国运动员巴鲁兹以15.09米的成绩第一个跳过15米大关。
美国运动员康诺利在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以13.71米的成绩获得金牌。
1908年国际田径联合会经过反复讨论和比较,最后正式确定的三级跳远比赛技术是苏格兰人采用的三级跳远形式,并写入比赛规则中。
从此,世界上正式将三级跳远的技术要求统一起来,各国运动员都用统一的技术进行比赛,这种技术一直使用到现在。
1911年美国运动员丹·艾亥尔尼以15.52米创造了第一个正式的世界纪录。
20世纪30年代,以田岛直人为代表的日本运动员先后连续获得三次奥运会冠军,并于1936年将三级跳远的成绩提高到了16米。
1960年波兰运动员斯密特第一个跳过了17米大关,成绩是17.03米。
1975年巴西运动员奥利维拉跳出了17.89米的世界纪录并保持了10年之久,到1985年才被美国运动员班克斯以17.97米的成绩打破,人类三级跳远的成绩逼近了18米大关。
1995年英国运动员爱德华兹以18.29米的优异成绩成为人类第一个跳过18米大关的运动员,这个世界纪录一直保持至今。
继爱德华兹后的约20年间仅有两人突破了18米大关,分别是哈里森在1996年第26届奥运会上跳出的18.09米的成绩以及特迪·塔姆戈在2013年莫斯科世锦赛上取得的18.04米成绩。
世界女子三级跳远开展的较晚,到80年代后期才逐步在比赛中试设这一比赛项目。
女子三级跳远项目于1990年被国际田联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虽然开展时间不长,但由于受男子项目的影响,成绩提高较快。
跳远、三级跳远裁判工作任务在田赛裁判长领导下,根据规则准确无误地完成跳远、三级跳远的裁判工作。
工作方法(1)学习文件,明确职责与分工。
制定工作细则,检查场地器材,进行现场实习。
(2)赛前50分钟,由主裁判整队进入比赛场,复查和调试场地器材、仪器设备。
管理裁判员和记录员到赛前控制中心进行检录。
(3)赛前30分钟,主裁判接收参赛运动员并向他们通告比赛中的注意事项,令运动员丈量步点。
(4)赛前20—25分钟,组织运动员按比赛顺序进行赛前练习,试跳1—2次。
(5)赛前5分钟,停止练习。
全组人员做正式比赛开始的准备。
(6)赛前30秒,主裁判示意记录员开始通告第一个试跳运动员号码,检查记录员开始显示,同时起跳点裁判员站在助跑道外起跳板后,按比赛开始时间将停赛标志拿离。
时限员看到停赛标志拿离时启动计时器。
比赛开始,风速测量员测定风速。
(7)运动员每次试跳结束,起跳点裁判员仔细观察运动员起跳时在橡皮泥显示板上是否留有痕迹,然后站在助跑道起板后,等待落点裁判判定。
如无犯规,上举白旗,犯规则上举红旗。
落点裁判员见上举白旗,便在运动员身体任何部位着落沙坑距起跳板的最近点插一钢钎,丈量裁判员开始丈量成绩。
丈量裁判员将所测得的准确成绩报给记录员,记录员复述并记录在成绩记录表上,同时在风速栏内记下风速显示牌上的读数。
终端操作员按成绩丈量员所报成绩及风速输入计算机。
检查记录员听到所报成绩要及时在公告牌上显示。
(8)比赛的前三轮结束后,记录员将有效试跳成绩前8名和与第8名成绩相等的运动员号码交主裁判审核,并可再试跳3次,试跳顺序与他们前3次试跳后的排名相反。
跳过两轮后将所有运动员5轮成绩再次进行排序,试跳顺序与他们的排名相反.当比赛人数只有8人或少于8人时,每人均可试跳6次。
(9)主裁判与管理裁判员看到时限员上举黄旗时,及时提醒运动员注意时限,当黄旗落下,主裁判立即令起跳点裁判员上举红旗,同时将停赛标志放在起跳板后的助跑道上,判该运动员该次试跳失败。
立定三级跳远的技术可以分为预备动作、第一跳、第二跳、第三跳以及落地五个环节,每个环节可以单独练习,但每个环节又是紧密联系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影响立定三级跳远的成绩。
1.预备姿势预备姿势根据个人习惯稍有不同,一般情况下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脚尖自然指向前方,两臂自然上举,脚后跟提起,同时深吸一口气,紧接着两臂迅速下摆,全脚掌着地,双腿弯曲,中心下降稍前倾,两臂继续向后摆至体后的最高点,眼睛自然看着前方。
整个预备姿势要做到动作连贯、协调,尽量不要出现第二次,第三次预摆动作,手臂后摆、重心下降过程尽量做到速度快,但要在可控的范围之内,防止动作过快、变形从而影响起跳。
通过预备姿势,肌肉的初长度拉长能够增加肌肉的收缩力量,而且肌肉、肌腱被拉伸,肌肉、肌腱的弹性力量增加,储存了一部分弹性势能,增加了起跳的力量。
预备姿势是立定三级跳的开始,良好的预备姿势能给立定三级跳创造一个好的开始,增加起跳力量和起跳速度。
2.第一跳预备姿势结束以后,两臂迅速前摆,利用手臂加速度的反作用力,双脚前脚掌迅速蹬地,这样双腿获得更大的作用于地面的力量,这样能够产生更大的地面反作用力,利用反作用力身体迅速腾冲出去,腾空时着地腿顺势前摆,另一条腿自然留在后面,着地脚全脚掌着地,这样更有利于积极踏跳。
着地脚的落脚点尽量放在身体重心的正下方,也就是说脚着地的一瞬间,身体重心已经到达落脚点的上方,这样避免着地脚过分前伸,把身体重心留在着地脚的后面,这样一来增加脚着地的阻力,延缓已经创造的速度,影响第二跳、第三跳。
第一跳的主要目的不是追求远度,而是利用第一跳来获得最佳的远度和最快的初速度,第一跳要充分蹬伸,积极主动发力,不能腾空太高要控制身体重心的高度,第一跳不能跳出即高又远的动作,要跳出底、平、快的动作特征,为下面的两跳创造出最佳的条件。
3.第二跳着地脚积极主动下压着地的一刹那,身体重心到达落脚点上方,手臂积极前摆(可以单臂摆动也可以双臂摆动,根据考生的习惯来定),着地脚积极后蹬,接触地面的时间短,充分蹬伸髋、膝、踝,脚之间最后离开地面获得最大的蹬伸力量,保持向前的速度。
预备姿势:预备姿势应该合理放松,这对整个跳远过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合理姿势应该是两脚平行站立脚尖向前与肩同宽或稍宽,双臂上举,重心高起,深吸一口气,然后双臂放松下摆,屈膝半蹲,使大小腿保持适宜角度(125°~140°),上体略前倾,全脚掌着地,双臂摆到后侧最高点,使身体重心投影点落于双脚支撑点之间略前。
第一跳:第一跳是由静止开始,没有较高的初速度。
因此在整个过程中要保持放松节奏,起跳速度要快,蹬离地面时蹬地角度50°~60°较合适,起跳时把力量弱侧腿作为第一跳起跳腿,起跳后注意双脚同时发力,腾空后起跳腿主动有力做提拉,使身体重心投影点向前,落地时大腿发力积极下压,膝踝关节放松,第一跳主要为二、三跳提供较高的初速度,主要保持良好放松的起跳,过高或过远会加重落地时的支撑负担。
第二跳:第一跳起跳结束着地后,身体重心移到脚面正上方稍前时,积极蹬伸踝、膝、髋三关节,同时双臂主动快速前摆,做有力牵引,力量强侧腿屈膝提拉式前摆至大腿接近水平时,髋关节积极前送,保持腾空步姿势向前滑行,起跳时腿的蹬伸要充分有力,蹬离地面角度稍大,腾空比第一步要高,着地时力量强侧腿落地,这一跳尤其注重快速有力的积极扒地式落地动作。
第三跳:从第一、二跳获得较大的初速度,再有意识地将力量强侧腿放在第三跳中,可以承受较大负荷,获取三跳中最快的速度和较高的腾空,该跳的起跳技术同第二跳技术。
在腾空后,空中动作的选择应根据素质能力来选用适宜方式,素质能力一般的学生应该采用“蹲踞式”,这种方法有助于迅速掌握平衡及向前甩腿的动作。
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宜采用“挺身式”腾空方法,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要强调保持腾空的平衡稳定,在完成了保持腾空稳定后,开始准备落地团身动作,在这一过程中强调两臂要同时向后,由后向前绕,脚尖勾起,不要急于落地,尽量延长动作时间,落地时屈膝,髋关节前移,在充分利用腾空抛物线条件下,做到坐在脚的落点上。
一、第一跳(单足跳)三级跳远的第一跳是用有力的腿做起跳腿跳起后经过空中交换腿的动作再用它落地完成单足跳。
第一跳的技术要求:助跑与起跳动作衔接合理、连贯起跳角度不宜过起跳的方向更加向前在保证一定远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
第一跳的正确技术:助跑最后一步时摆动腿积极有力地蹬地起跳腿用全脚掌以积极、自然的动作快速踏上起跳板此时上体保持正直或适当前倾起跳脚着地后及时屈膝、屈踝使上体和髋关节迅速前移同时摆动腿折叠屈膝积极前摆双臂协调配合使整个身体处于蹬伸前的最有利的姿势。
当身体重心移过支撑点垂直上方时起跳腿髋、膝、踝三关节要及时做快速的蹬伸动作。
同时摆动腿和两臂迅速向前上方做大幅度摆动使身体向前上方腾起。
第一跳的起跳角度一般为62°~65°身体重心的腾起角度为15°17°。
第一跳的腾起角度十分重要。
过大的腾起角不仅会导致水平速度过多损湾日失使人体腾空抛物线的轨迹加大还会增加第二跳起跳腿的负荷对后两跳产生不良影响。
起跳结束后人体进入腾空阶段在保持较短暂的“腾空步”后(约三分之一的距离)摆动腿随即自然向下向后摆动起跳腿屈膝前抬大小腿折叠收紧足跟靠近臀部。
接着摆动腿后摆起跳腿积极向前高抬小腿自然下垂完成换步动作。
换步动作结束后起跳腿继续向前上方提起髖部积极前送开始准备着地。
起跳腿的着地以积极主动的“扒地式”完成着地点在身体重心的稍前方。
第一跳的换步动作要同第二跳的起跳动作紧密衔接换步动作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到第二跳的起跳效果和跳跃远度二、第二跳(跨步跳)第二跳的起跳是从第一跳的着地动作开始的。
由于身体从高处落下着地身体重心的落差大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力第一、第二跳起跳又必须由同一条腿来完成动作这就给起跳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所以第二跳也是三跳中距离最短动作难度较大的一跳。
为了避免急剧冲击而造成过分的缓冲掌握好第二跳的蹬摆时机是很重要的。
当第一跳起跳腿着地时要积极下压做好有力的扒地动作着地后腿不O完 MEIZU16 Sthplus部和大小腿后群肌肉都要保持适度紧张使身体重心保O在 Al DUAL CAMERA。
体育知识大讲堂之三级跳远篇三级跳远是由单脚跳、跨步跳和跳跃组成的,从事三级跳远的练习,具有和跳远同样的锻炼价值。
第一步起跳后,须以同足著地,进行第二次起跳;第二步起跳后,则要以另一足著地,然后再作第三次(最后一次)起跳。
除场地外,跳远之所有规则,均适用于三级跳远项目上。
三级跳远是在助跑以后沿直线连续进行三次跳跃的一项运动。
由于这项运动使下肢的负担很大,所以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比其他项目要高一些。
它要求运动员有快速的助跑速度和良好的弹跳力,以及强大的腿部力量。
正式比赛中,三级跳远的规定形式是:单脚跳,起跳腿落地后再起跳的跨步跳,摆动腿落地起跳的跳跃,用双脚落于沙坑。
三级跳远的成绩也是取决于助跑时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和起跳产生的垂直速度,同时还与每一个动作完成的质量,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和三跳的比例有关。
由于从助跑中获得的水平速度在三跳的过程中不断降低,所以如何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而又获得合理的垂直速度,是三级跳远技术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般地说,三级跳远的腾起角度为:单脚跳时16到18度,跨步跳时12到15度,跳跃时16到20度。
三跳的长度比例是单脚跳最长,跨步跳最短,跳跃次长。
三级跳远是田径运动中发展较晚的一个项目。
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三级跳远被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当时的最高成绩是13.71米。
概述三级跳远是由单脚跳、跨步跳和跳跃组成的,三跳顺序是一次单足跳、一次跨步跳和一次跳跃。
单足跳时应用起跳腿落地,跨步跳时用另一条腿(摆动腿)落地,然后完成跳跃动作。
起源与发展三级跳远起源于18世纪中叶的苏格兰和爱尔兰,两者跳法不同。
苏格兰采用单足跳、跨步跳、跳跃,而爱尔兰用的是单足跳、单足跳、跳跃。
现规定必须使用苏格兰跳法。
最早的正式比赛可以追溯到1826年3月17日首次举行的苏格兰地区运动会,比蒂(Andre Beattie)创造了12.95米的第一个纪录。
比赛时,运动员助跑后应连续作3次不同形式的跳跃,第一跳为单足跳,用起跳腿落地;第二跳为跨步跳,用摆动腿落地;第三跳为跳跃,必须用双脚落入沙坑。
三级跳远标准动作
三级跳远的标准动作包括以下步骤:
1. 预备姿势: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两臂前后摆动,前摆时,两腿伸直,后摆时,屈膝降低重心,上体稍前倾,两臂向后摆动。
2. 起跳动作:起跳时,两腿快速屈膝,脚掌迅速着地,同时两臂快速从身后绕过头顶向前摆动。
3. 第一跳(单足跳):用有力腿的脚掌蹬离地面,双臂和双腿快速向前上方(头正对前下方)摆动,身体重心尽量前移。
落地时,用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
4. 第二跳(跨步跳):起跳后,摆动腿屈膝向前摆动至胸前,然后用力蹬伸,完成跨步跳。
同时两臂配合双腿的动作,双臂由前向后上方摆动(注意屈肘)。
5. 第三跳(跳跃):腾空后,双臂从后向前上方(手臂与躯干成90度)摆动,双腿充分蹬伸后,展体收腹举腿,屈膝落地。
请注意,在执行这些步骤时,应避免手臂和腿部的过度紧张和僵硬,同时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介绍:三级跳远是人体经过快速助跑后,由单足跳、跨步跳和跳跃所组成的连续3次向前腾越水平距离的运动项目。
现代三级跳远技术已朝着充分发挥助跑速度,三跳紧密衔接和尽量减少各跳中水平速度的损失,并根据运动员的自身特点确定三跳长度的比例关系和最佳节奏方向发展。
三级跳远不仅是一项竞技项目,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健身手段。
经常练习三级跳远能发展速度、下肢力量、弹跳力、灵敏等身体素质,提高人体支撑器官和内脏器官的功能;培养人们勇敢、顽强、坚毅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1.三级跳远的发展概况三级跳远项目最初起源于爱尔兰,当时的跳法是两次单足跳加一次跳跃的形式,现在这种形式的跳法是19世纪后期从英国发展起来的。
第一个三级跳远成绩是爱尔兰人霍斯莱因于1794年创造的,当时的成绩是13.26米。
美国运动员康诺利在1896年第1届奥运会上以13.71米的成绩获得金牌。
女子三级跳远项目于1990年被国际田联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虽然开展时间不长,但由于受男子项目的影响,成绩提高较快。
三级跳远是一个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技术比较复杂、身体素质与技术高度统一的项目。
由最初的自由式跳法,逐渐发展到高跳型和平跳型技术,现在又出现了速度型技术。
(1)高跳型技术自由式跳法三级跳远项目从最初在爱尔兰出现,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运动员都是用随意跳法,没有形成固定的技术模式。
那时人们对技术和训练方法的研究很少,运动员也很少接受系统的训练,任其自由发展。
运动员所采用的训练方法也五花八门,没有形成固定的体系。
(2)高跳型技术高跳型技术第一跳腾空的抛物线轨迹高而远,从三跳的远度来看,第一跳所占的比例最大。
这类运动员多属于力量型,动作幅度较大,强调高抬大腿积极刨地,这就对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和跳跃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3)平跳型技术平跳型技术第一跳的抛物线轨迹低而平,第一跳和第三跳的比例相差不大。
强调发挥和保持水平速度,注重向前摆腿。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能够较少地损失水平速度,提高三跳中水平速度的利用率来增加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