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危险源辨识表汇编
- 格式:doc
- 大小:230.00 KB
- 文档页数:12
行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概述行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是一种重要的安全管理工具,旨在识别和评估可能存在的行车危险,为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本文将从行车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该主题的重要性和应用。
行车危险源辨识行车危险源辨识是根据实际情况,发现并识别可能构成行车风险的相关因素和因素组合。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行车危险源的例子:1. 道路条件•路面状况:如路面湿滑、坑洼、凸起等。
•路况障碍物:如路面上的杂物、障碍物等。
•道路标志标线:如模糊、损坏或缺失。
2. 交通情况•交通流量:如高峰时段的拥堵、车辆密度大等。
•交通规则遵守情况:如超速、闯红灯等。
•不规范行驶行为:如疲劳驾驶、酒驾、分神驾驶等。
3. 车辆状态•车辆技术状况:如制动系统是否正常、轮胎气压是否适当等。
•车辆装载状态:如超载、不稳定的货物等。
•车辆可见性:如车窗玻璃是否干净、灯光是否正常等。
4. 环境因素•天气状况:如雨雪天气、大风等。
•光照条件:如日落时的盲点、夜间行车等。
•其他环境因素:如工地施工、动物穿越道路等。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已辨识的行车危险源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以确定其对交通安全的风险程度。
通过综合考虑危险影响与发生可能性,可以评估出具体的风险等级。
以下是风险评价的一般步骤:1. 识别风险通过行车危险源辨识,列出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
示例:•风险1:路面破损导致车辆行驶不稳。
•风险2:交通流量过大导致交通拥堵和事故风险增加。
•风险3:车辆制动系统故障导致制动距离增加。
2. 评估风险根据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和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程度,对每个风险进行评估,并确定其风险等级。
示例:•风险1的发生可能性较高,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程度较大,评估为高风险。
•风险2的发生可能性较低,但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程度较大,评估为中风险。
•风险3的发生可能性较低,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程度较小,评估为低风险。
3.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减少或消除风险。
交通运输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交通运输行业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高风险的行业。
交通运输事故的发生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社会治安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成为了必要的工作。
交通运输危险源交通运输危险源是指可能引起交通运输事故或其他安全事件的物理、化学、生物、人为设施及管理因素。
交通运输危险源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车辆安全系数低的机动车。
如超龄、超载、超速、疲劳驾驶、技术状态差等情况。
2.道路交通危险因素。
如道路状况不佳(如路面损坏、公路标志不全)、车辆行驶环境不佳(如夜间、雾天、雪天、雷雨天气)等因素。
3.自然环境因素。
如狂风、暴雨、洪水等极端天气,地震等自然灾害。
4.人为设施的危险性。
如人行道、隧道、涉水桥、铁路桥、高架桥等。
5.管理不严、缺乏监管,管理失误、不力的情况。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后果。
风险评价需要考虑危险源的性质、环境因素和管理措施等。
基本的步骤包括辨识危险源、分析危险源、评估风险、确定控制目标和制定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危险源,避免风险的发生或降低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
在交通运输行业,风险评价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安全控制措施,提高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避免安全生产事故损失。
交通运输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交通运输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是一种常用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
交通运输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危险源名称和类型。
如车辆、道路、人类行为等。
2.危险源的来源。
如技术、环境、管理、人为等因素。
3.危险源的特点。
如危险程度、发生概率等。
4.危险源的后果。
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5.安全控制措施。
如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等。
交通运输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制定交通运输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并根据表格中评估结果,制定适当的安全控制措施。
汽车危险源清单
1. 机械危险源
- 发动机部件:由于高温、运转速度快等特点,可能发生机械伤害。
- 刹车系统:由于涉及到刹车片、刹车盘等机械部件的运转,故存在机械危险。
- 车轮和轮胎:由于车轮和轮胎可能突然破裂或爆炸,如不小心操作,会产生机械危险。
2. 电气危险源
- 蓄电池:电池可能存在漏电、短路等问题,引发电气危险。
- 电机和线路系统:电机和线路系统可能出现短路、过电流等问题,产生电气危险。
3. 化学危险源
- 燃油和润滑油:由于燃油和润滑油具有易燃、易爆等特性,故存在化学危险。
- 冷却液:冷却液可能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如接触皮肤或进入眼睛,会产生化学危险。
4. 火灾危险源
- 电气设备:电气设备可能因电气故障或过载而引发火灾。
- 烟草:吸烟或乱丢烟蒂可能导致火灾。
5. 环境污染危险源
- 尾气排放:汽车尾气排出的废气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 污水排放:汽车可能排放含有油污、废水等污染物的污水。
请注意,以上仅列举了部分汽车危险源,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和多样。
在使用或接触汽车时,请始终注意安全,并按照相关规定和操作指南进行操作。
运营车辆危险源辨识清单123456789101112131415科技成果,是指承担学校及所属单位的任务,或利用学校及其所属单位的名誉、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职务科技成果。
职务科技成果的权属归学校,具体内容泛指创新知识与技术,包括已经产权化的成果(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作品著作权等),和未产权化的创新知识、专有技术、技术秘密、软件、算法及各种新的产品、工程、技术、系统的应用示范等。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第四条科技成果转化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市场规律,遵循自愿、互利、公平、诚实信用的厚则,依照合同的约定,享受利益,承担风险,不得侵害学校合法权益。
16第二章组织与实施第五条学校对科技成果转化实行统一管理。
合同的签订必须是学校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校内研究机构,否则科技成果转化合同的签订均是侵权行为,由行为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六条各学院应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并在领导班子中明确分管本单位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负责人。
第七条学校科学技术处是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归口管理部门,是科技成果的申报登记和认定的管理机构,负责确认成果的权属并报批科技成果转化合同。
第八条学校科技成果可以采用下列方式进行转化:(一)自行投资实施转化;(二)向他人转让;(三)有偿许可他人使用;(四)以该科技成果作为合作条件,与他人共同实施转化;(五)以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折算股份或者出资比例;(六)其它协商确定的方式。
第九条不论以何种方式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都应依法签订合同,明确各方享有的权益和各自承担的责任,并在合同中约定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产生的后续改进技术成果的权属。
第十条对重大科研项目所形成的成果,或拟转让的、作价入股企业的、金额达到100万元的科技成果,应先到科学技术处申请、登记备案,并报请学校校长办公会审核、批准、公示后才能进行。
公共交通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1. 背景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公共交通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以帮助相关部门、机构或个人评估和管理公共交通领域的安全风险。
2. 危险源辨识3. 风险评价采用以下风险评价等级:高、中、低。
交通事故- 风险级别:高- 风险描述:交通事故可能导致车辆损坏、乘客受伤甚至死亡。
- 风险控制措施:加强驾驶员培训,定期检查车辆维护情况,设立交通监控系统。
乘客拥堵- 风险级别:中- 风险描述:乘客拥堵可能导致乘客无法正常乘车,增加窒息、挤压等安全风险。
- 风险控制措施:加强乘客引导,提供站点预警和实时乘车人数信息。
火灾- 风险级别:高- 风险描述:火灾可能导致车辆和乘客严重伤亡,以及扩大的财产损失。
- 风险控制措施:定期进行车辆消防设备检查和演练,强化乘客火灾应急知识教育。
恶劣天气条件- 风险级别:中- 风险描述:恶劣天气条件下,车辆行驶困难,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和乘客滞留。
- 风险控制措施:加强天气监测,及时调整车辆行驶速度和路线。
恶意袭击- 风险级别:高- 风险描述:乘客恶意袭击可能对乘客或车辆造成伤害,对公共秩序和安全造成威胁。
- 风险控制措施:加强安保力量,增加车厢监控设备,健全应急处置机制。
4. 结论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我们对公共交通领域的安全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估。
需要在运营过程中加强对交通事故、火灾和恶意袭击等高风险事件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以确保乘客和车辆的安全。
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和机构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公共交通的安全运营。
不安全因素范围
表9-2
驾驶员生理异常危险源辨识表9-3
驾驶员违规驾驶危险源辨识表9-4
驾驶员操作错误危险源辨识表9-5
其他交通参与者的不安全行为危险源辨识表9-7
驾驶员注意力分散危险源辨识表9-6
车辆本身特点的不安全因素辨识表9-8
技术状况不良因素辨识表9-9
安全装置失效因素辨识表9-10
行李物品、车载货物的不安全因素辨识表9-11
典型道路的不安全因素辨识表9-12
特殊路段的不安全因素辨识表9-13
道路通行条件不良因素辨识表9-14
夜间驾驶环境不安全因素辨识表9-15
自然灾害的危险源辨识表9-17
特殊天气的危险源辨识表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