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引入传统武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第1篇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武术这一具有深厚底蕴的体育运动逐渐走进幼儿园。
武术教研课在幼儿园的开展,不仅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
本文将从武术教研课的意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武术教研课在幼儿园的意义1. 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武术训练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通过武术教研课,幼儿在练习中逐渐培养出坚韧不拔、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
2. 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武术运动涉及多个方面的身体素质,如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
通过武术教研课,幼儿可以在游戏中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3.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幼儿园开展武术教研课,可以让幼儿从小接触和了解武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 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武术讲究“团结协作”,通过武术教研课,幼儿在团队训练中学会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培养团队精神。
二、武术教研课的教学内容1. 武术基本动作武术基本动作包括拳法、掌法、腿法、步法等。
通过学习基本动作,幼儿可以掌握武术的基本技巧。
2. 武术套路武术套路是武术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套路,幼儿可以了解武术的节奏、韵律和美感。
3. 武术器械武术器械包括刀、枪、剑、棍等。
通过学习武术器械,幼儿可以锻炼协调性和灵活性。
4. 武术文化知识武术文化知识包括武术的历史、起源、流派等。
通过学习武术文化知识,幼儿可以增强对武术的认识和热爱。
三、武术教研课的教学方法1. 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将武术动作融入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武术。
例如,在练习拳法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小勇士”的情境,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学习拳法。
3. 合作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强调幼儿在团队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在武术教研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练习,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武术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传统体育项目,越来越受到幼儿教育领域的关注。
本文从幼儿园武术教育的意义、现状分析、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幼儿园武术教育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幼儿园;武术教育;现状分析;教学内容;实施策略一、引言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健身价值。
在幼儿园开展武术教育,不仅有助于幼儿身体机能的协调发展,还能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团队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本文通过对幼儿园武术教育的探讨,旨在为幼儿园武术教育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幼儿园武术教育的意义1. 培养幼儿的身体素质:武术动作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促进幼儿身体的全面发展。
2. 塑造幼儿的意志品质:武术训练需要幼儿克服困难,培养其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3. 传承民族文化:通过武术教育,让幼儿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在武术学习中,幼儿通过不断挑战自我,提升自信心。
三、幼儿园武术教育的现状分析1. 教育资源不足:部分幼儿园缺乏专业的武术教师和教学设施,导致武术教育难以深入开展。
2. 教学内容单一:部分幼儿园武术教学内容过于简单,难以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
3. 教学方法传统:部分幼儿园武术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不高。
四、幼儿园武术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如简化太极拳、武术操等。
2. 教学方法:(1)游戏化教学:将武术动作融入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情景模拟教学:通过模拟武术比赛、表演等形式,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
(3)合作学习: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五、幼儿园武术教育的实施策略1.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武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其能够胜任幼儿武术教学。
2. 完善教学设施:为幼儿园配备必要的武术器材,如武术器械、垫子等。
第1篇一、引言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健身价值。
近年来,幼儿园武术活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幼儿园武术活动的质量,本教研活动旨在探讨幼儿园武术活动的开展策略、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
二、幼儿园武术活动的开展策略1.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武术项目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合他们的武术项目。
例如,小班幼儿可以选择简单的拳术、剑术等,中班幼儿可以尝试更复杂的套路,大班幼儿可以学习一些基本功和拳术。
2. 注重武术活动的趣味性在开展武术活动时,要注重趣味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游戏、故事、音乐等多种形式,将武术动作与幼儿的生活相结合,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武术。
3. 强调武术精神的培养在武术活动中,不仅要注重技能的传授,还要强调武术精神的培养。
通过学习武术,让幼儿树立自强不息、团结协作、勇敢坚强的品质。
4. 注重师资培训提高幼儿园武术活动的质量,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
幼儿园应加强武术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武术素养和教学能力。
三、幼儿园武术活动的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在武术活动中,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武术。
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方式,让幼儿在趣味性的情境中学习武术动作。
2. 游戏教学法将游戏与武术动作相结合,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武术。
例如,设计一些以武术为主题的体育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武术动作。
3. 分层次教学法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
对于武术基础较好的幼儿,可以适当提高教学难度;对于基础较差的幼儿,要降低教学难度,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4. 合作教学法鼓励幼儿在武术活动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动作。
通过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四、幼儿园武术活动的评价体系1. 过程性评价关注幼儿在武术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动作掌握情况、合作能力等方面,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成果性评价定期对幼儿的武术技能进行考核,评价幼儿在武术活动中的进步和成果。
幼儿园功夫梦乡:传统文化武术教案设计与实践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中,传统文化武术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身体素质,更可以传承民族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从教案设计与实践的角度,探讨在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武术教育的意义、教案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并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传统文化武术教育的意义1. 促进身体素质发展传统文化武术教育强调动作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力量,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身体素质发展,提高其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2. 弘扬传统文化价值观传统文化武术教育融入了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如忠孝、礼仪、勇敢等,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和民族情感。
3. 塑造个性品质通过传统文化武术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坚毅、自律、自信等品质,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品格基础。
二、传统文化武术教案设计原则1. 以趣味性为主导在幼儿园教育中,教案设计的首要原则是趣味性。
传统文化武术教育应注重通过游戏、歌唱、故事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其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结合生活实际教案设计应当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使武术教育内容与幼儿日常生活相联系,引导幼儿通过实际动作体验。
3. 强调安全性在教案设计中,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应根据幼儿的芳龄特点和身体条件,设计符合其生理发育的武术动作,保证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安全。
三、传统文化武术教育实施方法1. 观摩武术表演可以邀请专业武术团体或老师进行武术表演,让幼儿观摩学习各种武术动作和技巧,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2. 游戏化教学将传统文化武术教育与游戏化教学相结合,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培养专注力和动手能力。
3. 实战演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幼儿进行基本的武术动作练习和实战演练,通过模拟实战情景,培养幼儿的坚韧和勇敢品格。
个人观点和理解传统文化武术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教育中一种独特的教学内容。
作为一名幼儿武术教师,我深感幼儿武术教育的重要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摸索、总结,现将我的教学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一、武术教育的意义1. 培养幼儿的身体素质武术动作讲究力度、速度、柔韧性和耐力,通过武术训练,可以锻炼幼儿的肌肉、骨骼和关节,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使其拥有健康的体魄。
2. 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武术训练过程中,幼儿需要克服困难、坚持不懈,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使其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更加坚强。
3. 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操武术讲究礼仪、尊师重道,通过学习武术,幼儿可以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学会尊重他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武术比赛和表演需要团队合作,幼儿在参与过程中,可以学会与同伴沟通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心得体会1. 注重幼儿个体差异每个幼儿的身体素质、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都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需求,因材施教。
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幼儿,可以适当增加训练强度;对于性格内向、动作协调性较差的幼儿,要多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2. 创设趣味性教学环境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注重创设趣味性教学环境。
例如,将武术动作与儿歌、游戏相结合,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武术。
3. 强调安全意识武术训练过程中,安全是重中之重。
我在教学中,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教会他们正确的武术动作,避免受伤。
4. 重视示范与指导作为教师,我要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
在教授武术动作时,我要做到动作规范、准确,并给予幼儿详细的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动作。
5. 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让他们在练习中不断摸索,提高自己的武术技能。
6. 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幼儿武术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我要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武术教育实践与体验共享武术教育作为一种全面的体育教育形式,近年来在幼儿园教育领域备受关注。
通过武术教育,幼儿可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培养意志力、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武术教育的实践与体验共享,以及对这一教育形式的个人见解和理解。
1. 实践体验在我所就读的幼儿园,武术教育被视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们通过组织武术课程和活动,引导幼儿学习基本的武术动作、姿势和原理。
在课堂上,幼儿们可以通过模仿老师的示范动作,学习到如何正确地站姿、步法和击打动作。
教师们还会利用游戏和趣味性的活动来增加幼儿们学习武术的兴趣和乐趣。
2. 效果评估通过观察和评估,我发现幼儿园武术教育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幼儿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增强了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武术教育培养了幼儿们的自律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集体练习和表演,他们学会了尊重和帮助他人。
武术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幼儿内心的坚韧和意志力,面对挑战时能够勇敢面对和克服。
3.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幼儿园武术教育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不仅在身体素质上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幼儿们的品格和人格。
通过学习武术,幼儿们能够在身心上得到全面的锻炼,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武术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幼儿们的自信心和自律意识,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4. 结语幼儿园武术教育的实践与体验共享表明,武术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学习武术,幼儿们能够获得全面的身心锻炼,培养健康的人格和品质。
我认为幼儿园应该将武术教育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幼儿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元化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探讨了幼儿园武术教育的实践与体验共享,并共享了个人对这一教育形式的观点和理解。
希望这能为您提供对幼儿园武术教育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幼儿园武术教育,作为一种全面的体育教育形式,已经在幼儿教育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实践。
武术教育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的意志力、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幼儿园传统文化探索:武术教学案例与实践共享】一、引言在当下社会,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备受关注,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更是被提上议事日程。
在这种背景下,武术教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导幼儿了解和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武术教学案例展开探讨,共享我的实践经验和个人观点。
二、幼儿园武术教学案例共享在幼儿园武术教学的实践中,我所在的幼儿园结合了传统文化课程,开设了武术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向幼儿介绍了我国传统武术的起源和基本概念,让他们了解武术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我们以身体律动的方式教授幼儿武术基本功,比如站桩功、基本拳术等,让幼儿在动作中领悟到我国武术内在的力量和美学。
三、传统文化融入实践共享幼儿园武术教学不仅局限于动作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
在实践中,我们将武术与我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例如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幼儿介绍我国古代武术名家的事迹,让幼儿了解武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引导幼儿通过武术动作的模仿,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不仅学会了武术,更懂得尊重他人、团结互助,培养了中华传统国粹的文化素养。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共享武术教学在幼儿园中的实践,不仅仅是一种体育课程,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通过武术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在快乐学习技能的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并通过实践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生活中。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五、总结幼儿园武术教学作为传统文化课程的一部分,无疑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度探索和实践共享。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技能的传授,更要关注传统文化的内涵,引导幼儿通过实践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从而树立正确的文化认知。
我们也要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全面发展幼儿的身心素质。
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体育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武术教育作为体育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可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自律性和团队精神。
在幼儿园开展武术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品德。
以下是我对幼儿园武术教育活动的总结和反思:一、活动背景1.1 武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武术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武术,幼儿可以提高身体协调能力、灵活性和力量,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武术还能锻炼幼儿的意志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危险时能够应对自如。
开展武术教育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活动背景作为幼儿园的一项特色教育活动,武术教育旨在通过专业的指导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幼儿园的实际教育工作中,将武术教育列入教学计划,有利于拓展幼儿的体育教育内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活动内容2.1 活动目标本次武术教育活动的目标是使幼儿了解武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他们的体操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激发他们对武术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2.2 活动安排我们邀请了专业的武术老师来幼儿园进行武术教育活动。
活动内容包括基本的武术动作训练、武术知识普及、武术表演赏析等环节。
通过系统的训练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使幼儿在快乐中学到了武术的基本技巧和知识,同时树立了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
三、活动效果3.1 增强体质通过武术教育活动,幼儿的体质得到了有效的增强。
他们的肌肉协调能力、柔韧性和力量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高,身体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3.2 增强自信心在武术教育活动中,幼儿们通过不断的训练和表演,树立了自信心。
他们在学会各种武术动作和技巧后,能够自如地展示出来,展现出了良好的舞台表现能力和自信心。
第1篇自从担任幼儿武术教师以来,我深感幼儿武术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幼儿时期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武术教学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道德情操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幼儿的武术教学方法,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感悟。
一、激发兴趣,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时期的孩子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
在武术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武术。
以下是我的一些实践方法:1. 创设情境:通过故事、游戏、音乐等形式,将武术动作融入其中,让孩子在情境中感受武术的魅力。
2. 互动教学:鼓励孩子参与课堂讨论,让他们在互动中学习武术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3. 个性化教学: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让他们在成就感中提高学习兴趣。
二、注重基础,循序渐进武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动作、技巧、礼仪等方面。
在幼儿武术教学中,我注重基础训练,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掌握武术技能。
1. 动作训练:从简单的动作开始,逐步提高难度,让孩子在掌握动作的基础上,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2. 技巧训练:通过分解动作、组合动作等方式,让孩子在掌握技巧的同时,提高实战能力。
3. 礼仪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礼仪意识,让他们在武术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在武术教学中,我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1. 个性化指导: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技能。
2. 鼓励表扬:多给予孩子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3. 适时调整:根据孩子的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武术学习中有所收获。
四、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协作能力武术教学不仅仅是技能训练,更是团队精神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互助合作:鼓励孩子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第1篇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并见证了幼儿武术课程的开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武术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以及它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以下是我对幼儿武术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武术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1.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武术动作简单、节奏明快,有助于幼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协调发育。
通过武术练习,幼儿的肌肉、骨骼、关节等得到锻炼,从而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2.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勇气武术教学中,幼儿需要克服恐惧、坚持练习,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
在比赛或表演中,幼儿通过展示自己的武术技艺,增强自信心,敢于面对挑战。
3.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武术强调“礼、义、仁、信”,要求幼儿在练习过程中遵循这些原则。
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4. 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武术训练需要集体配合,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团队中,幼儿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完成训练任务。
5.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武术动作优美、刚柔并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武术教学,幼儿可以感受到武术的韵味,培养审美情趣。
二、幼儿武术课程的教学策略1. 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幼儿学习武术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武术。
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让幼儿了解武术的起源、发展,以及武术的魅力。
2. 注重动作示范,培养幼儿正确的武术姿势教师应注重动作示范,让幼儿直观地学习武术动作。
同时,关注幼儿的动作姿势,及时纠正错误,确保他们养成良好的武术习惯。
3. 适度分组,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幼儿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武术课程中得到锻炼。
4. 注重实践,提高幼儿的实战能力武术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组织武术比赛、表演等活动,让幼儿在实战中提高自己的武术技能。
幼儿园引入传统武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吴贵花
来源:《考试与评价》2016年第06期
【摘要】中国武术博大精深。
在幼儿园教学中引入武术教学可以提高幼儿的身体活动能力,培养他们不怕输、不服输的体育精神,实现以德促武,以武养德的教育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坚持把武术教学贯穿于幼儿一日始终,让中华武术精神薪火相传。
【关键词】幼儿园武术教学心里健康
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而传统的武术教学既可以让幼儿的身体得到长足发展,又可以锻炼和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心理素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引入传统武术既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又促进了幼儿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一、充分利用早操时间,加强武术教学指导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早操时间是对幼儿进行训练的最佳时机,幼儿教师可以在早操体育活动中穿插武术操,不断提升幼儿的运动节奏感和快乐感。
幼儿的骨骼、肌肉还处于初步的发育期,其运动能力相对会比较差,而且很不稳定。
通过武术操的编排,幼儿可以通过“伸展拳脚”达到身体正常发育的目的;与此同时,幼儿在运动过程中的基本认知能力、意志、毅力的发展水平也会相应提高。
早操中,教师要精心挑选适合武术操的音乐,并通过亲身示范带动学生的操练热情。
教师要让幼儿在武术中充分体现武术的精、气、神。
既要稳定幼儿的情绪,又要锻炼他们不怕吃苦,敢于拼搏的精神。
二、尝试武术主题教学,激发幼儿学习情感
根据各年龄段幼儿运动领域的发展目标,各年级组依据主题需要、幼儿发展需要充分整合资源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并将武术课程内容有效融入各主题教学中。
借助日常教研平台,不断开发集体教学活动课程内容,提升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教师逐步做到“会做、做好、会教、教好”等转变。
小班体育活动《功夫熊猫》中,教师创设了一个功夫熊猫营救小动物的游戏情景,它要分别通过跳跳关、爬爬关、走走关方可到达营救地点,到达后要用力冲拳打破“门窗”,方可救出小动物。
这个过程中,教师把幼儿园传统运动课程中的目标(跳、爬、走)与武术技能的目标(冲拳)有效整合,融为一体,相互补充。
幼儿通过练习提升了上下肢力量和协调能力,武术的精、气、神有了很明显的变化;再如:大班看图说话《木兰从军》,题材取自古代经典故事,脱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大班幼儿在理解与讲述故事时存在着一些困难。
教师进行研讨课
时,需要对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水平有一个总体掌握,并且要考虑到多少幼儿了解故事背景,如果幼儿一无所知时该如何引导,是否需要课前铺垫,怎样理解“英勇善战”等词汇。
课程组老师在讨论后,找到了许多妙招。
如:制作“圣旨”,创设故事情境,增强趣味性;引导幼儿观察木兰及家人着装、表情、动作等细微变化,延伸出依依不舍、尊老爱幼等情感。
三、开发武术教学课程,强化学生内心体验
武术不同于其他体育形式,就在于它虽然带有一定的技击性,但同时也处处彰显着武德的高尚,因此,我们老师在传授孩子武术的同时,将武德也作为教育目标之一。
譬如有的教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自行设计的“功夫操”,可以分解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以及结束部分四段式的活动流程,每个部分都有意将武德教育贯穿其中。
当然,如何表现武术动作仅为活动的外在形式,要让孩子真正有所收获,提高能力,积累情感,体验愉悦,完成活动预设的目标才是我们进行武术训练的价值所向。
为了让孩子坚持锻炼,我们可以采取其他形式增强孩子的好奇心。
比如通过各种自制玩具来锻炼孩子的手脚等等,帮助他们完成教育目标。
武术也应如此,发掘出武术本身的魅力,才是幼儿园进行幼儿武术训练所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
幼儿园可以从武术本身的特点出发,加以改进,增强其趣味性,以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从幼儿的实际出发,为幼儿的学习发展创造空间,把老师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转变为幼儿自主学习,把幼儿现阶段的身心发展和终身体育的观点结合起来,建立合理的教学方法,大胆创设多元化的模式。
让孩子通过讨论教学,研究出自己的武术动作;通过合作教学,让孩子和小伙伴一起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创造教学,将已经学会的几个动作通过自由组合,变幻出新的招式,以此满足孩子的新鲜感;通过观摩教学,我们的教师可以从中挖掘出哪些动作能为幼儿所用,通过模仿、创新,将其变成我们的武术动作。
总之,我们会继续在武术课程实践中注重把教育内容按照幼儿的年龄层次进行整合、梳理,使得武术特色的运动教育内容贴近相应年龄幼儿的知识经验水平和生活实际。
同时,采取的活动组织模式、策略以及教师的指导方式都要注重幼儿的发展水平。
激发幼儿对武术特色运动的兴趣,提高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廖玉美张云崖幼儿武术教学探微《搏击·武术科学》2007(3)
[2]张丛学幼儿武术启蒙教育的研究与分析《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14)
[3]李砚东浅谈武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