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发动机万有特性试验
- 格式:doc
- 大小:120.00 KB
- 文档页数:6
实验二:发动机速度特性试验(车2、)一、实验仪器设备1.测功机:长沙湘仪动力测式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电涡流测功机:型号:GW160;额定吸收功率:160kw;最高转速:1,0000r/mim启东市联通测功器有限公司生产的电涡流测功机:型号: DW400;额定吸收功率:400kw;最高转速:5000r/mim2.实验用发动机型号:YC6L-280-30型柴油发动机:最大功率:206/2200 (kw/rpm);排量:8.4L3.发动机自动测控系统4.数字智能油耗仪二、实验步骤速度特性是油门开度保持在某一位置时测取的,油门开度处于最大位置时的速度特性称为全负荷速度特性,亦称为外特性,其余位置时的速度特性称为部分速度特性。
外特性只有一条,而部分速度特性则有多条。
1 .起动测功器,再起动发动机,调节测功器负荷和油门大小,使发动机暖机,在热状态稳定时准备进行测量。
2 逐步开大油门同时增加测功器负荷,到油门开度达到最大位置后固定,在转速达到标定转速并稳定运转后,由组长发出指令,测量记录发动机转速、测功器读数、耗油量、耗油经历时间、冷却水进出水温、机油温度、机油压力等数据。
在第一点数据测量完毕后,油门开度不变,继续增加测功器负荷,使转速降低,每隔200r/min为一个测量点,直到45%标定转速为止,依次重复上述过程。
要求测点不少于8点,且包括最大转矩转速。
3 外特性实验结束后,减小油门开度,测取部分速度特性,油门开度可按标定功率的百分比或油门开度的百分比来确定,其方法同上所述三、车一A组数据及图表:车一B组数据及图表:车二A组数据及图表:车二B组数据及图表:总结:①扭矩随着发动机转速上升而降低②燃油消耗率随着发动机转速上升而上升③有效功率随着发动机转速上升而上升。
发动机实验报告范文标题:发动机实验报告摘要:本次实验主要通过测量发动机压缩比、燃油消耗率和功率输出等参数,对发动机的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并分析实验结果。
引言:发动机是现代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其性能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动力输出和能源利用效率。
因此,深入了解发动机的工作特性和性能参数对于提高发动机性能和能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
本次实验主要通过测量发动机压缩比、燃油消耗率和功率输出等参数,对发动机性能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
1.实验目的:测量发动机的压缩比、燃油消耗率和功率输出等性能参数,评估发动机性能。
2.实验装置与方法:2.1实验装置:使用一台标准的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同时连接压力传感器、燃油消耗传感器和功率输出测量装置。
2.2实验方法:(1)首先检查并调整发动机的工作条件,确定发动机工作在稳定的状态下。
(2)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进气管和排气管的压力差,进而得到发动机的压缩比。
(3)通过燃油消耗传感器测量一段时间内发动机耗油量,从而计算出燃油消耗率。
(4)使用功率输出测量装置测量发动机输出的功率。
(5)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3.实验结果与分析:3.1压缩比测量结果:根据压力传感器测量数据计算得到发动机的压缩比为X.X。
3.2燃油消耗率测量结果:通过燃油消耗传感器测量数据计算得到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为X.X。
3.3功率输出测量结果:根据功率输出测量装置的数据,得到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X.X。
4.结果讨论与结论:4.1结果分析: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发现发动机的压缩比、燃油消耗率和输出功率等参数与发动机的设计和调整有关。
4.2影响因素分析:进一步探讨发动机性能参数受到的影响因素,如燃油质量、进气温度、发动机转速等。
4.3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发动机的性能参数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并发现了一些影响因素。
这些结果对于进一步提高发动机性能和能源利用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附录:实验数据记录表、数据处理方法和计算公式。
燕山大学发动机万有特性项目报告年级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目录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2)实验仪器 (3)实验过程 (3)1.速度特性曲线的绘制 (4)2.万有特性曲线绘制 (6)最终结果 (9)1.24%节气门开度 (9)2.万有特性曲线 (10)感想总结 (11)实验目的1.了解发动机台架性能实验系统的基本结构2.掌握发动机试验台架的操作方法及数据的收集与处理3.测试单缸汽油机的各种性能指标,如:速度特性、负荷特性、万有特性。
4.根据实验所得数据画出所测发动机的外特性曲线,了解外特性曲线的变化规律。
实验原理1.速度特性:汽油机节气门开度保持不变或柴油机保持油量调节杆的位置不变,而各工况又在最佳调整状态时,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和特性参数随转速的变化规律称为发动机的速度特性。
2.负荷特性:在发动机转速一定的条件下,测量不同负荷(有效功率,有效扭矩)下的有效燃油消耗率,每小时耗油量,排气温度等参数的变化情况。
3.万有特性:负荷和转速都变化时发动机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
实验仪器实验过程我们组进行试验所测的节气门的开度分别为24%,44%,64%,84%时的转矩,功率,油耗,燃油消耗率。
在试验的过程中,我们对于发动机台架进行了了解。
后期处理数据的过程中,拿到数据后,我们对于试验的过程进行了讨论,根据大致的处理范围,对于数据进行了初步的筛选梳理,剔除掉明显是错误的点和发动机开机一分钟之前的数据,集体决定用excel进行特性曲线的绘制,然后开始进行分工。
我们决定由一人完成负荷特性的处理,剩下四个同学进行不同节气门开度下的速度特性数据的处理,最后一同完成全特性曲线的绘制。
1.速度特性曲线的绘制我分配到的任务是24%节气门开度情况下的速度特性曲线绘制。
数据如下: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数据曲线表达方式的选择。
在用Excel完成数据处理后,生成了24%节气门开度下的散点图。
图形如下:在制完了如上图形之后,发现项目图线存在以下问题:●没有对于转速进行相应的改变●对于坐标轴的表示时,没有量纲因为感觉到所得的曲线与课本上表达方式不同,在对于数据进行重新处理的时候,我导入生成了无直线的散点图,并把能够加入到一个坐标系的数据进行组合表示。
发动机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对发动机的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价,了解其工作原理和特性。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本实验所用的仪器和设备包括发动机、动力测试台、测功机、传感器等。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将发动机安装在动力测试台上,确保稳定不易摇晃。
(2)连接测功机和传感器,确保数据传输正常。
2.实验过程(1)首先调整发动机的初始参数,比如燃烧室压力、进气量等。
(2)开始启动发动机,根据实验要求调整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如转速、负载)。
(3)进行实验测试,记录各项数据,包括发动机的功率、转速、排放等。
(4)观察发动机的工作情况,注意是否正常运转、有无异常噪声等。
(5)调整发动机工作状态,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多组实验。
3.实验结果通过多组实验测试,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1)发动机的功率曲线图,显示了在不同工作状态下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2)发动机的扭矩曲线图,显示了在不同转速下发动机的扭矩变化。
(3)发动机的燃油消耗曲线图,显示了在不同转速和负载下发动机的燃油消耗情况。
(4)发动机的排放数据,包括CO、HC、NOx等的排放浓度。
四、实验讨论及总结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发动机在不同工作状态下,其输出功率和扭矩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这与发动机的设计和工作原理有关。
(2)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在不同负载和转速下存在差异,需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3)发动机的排放浓度与燃料的完全燃烧程度相关,需要采取相应的排放控制措施。
本次实验对于我们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实际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发动机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表现,并为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发动机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研究生专业实验教学实验报告书实验课程名称:车辆动力传动综合实验实验指导教师:学院:专业及类别:学号:姓名:实验日期:2014年10月日成绩:一、实验目的1.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发动机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流程;2.掌握发动机试验的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内容对发动机试验数据进行处理,绘制发动机在稳态工况下的各种特性曲线图,包括:1.绘制JL474 Q发动机的外特性曲线;2.绘制JL474 Q发动机输出转矩稳态图;3.绘制JL474 Q发动机等油门下,发动机转速与功率、转矩输出稳态图;4.绘制JL474 Q发动机负荷特性图;5.建立JL474 Q发动机燃油消耗模型;6.绘制JL474 Q发动机万有特性图;7.在JL474 Q发动机万有特性图上绘制JL474 Q发动机最佳经济燃油消耗线、最佳动力工作线。
二、实验原理1.发动机的外特性曲线发动机外特性曲线是在发动机最好的工作状态下能使发动机发出最大功率的情况下(油门开度100%时)测出来的发动机速度特性曲线。
2.发动机输出转矩稳态图发动机输出转矩稳态图是指在稳态工况下,发动机转矩随转速和油门开度的变化情况。
3.发动机速度特性曲线发动机速度特性曲线是指发动机的油门开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转矩、功率、油耗等性能指标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规律。
4.发动机负荷特性曲线发动机的转速不变时,其性能指标随负荷的变化关系,在测定负荷特性时必须保持转速不变。
(即:当发动机转速不变,而逐渐改变节气门开度,每小时耗油量B、燃料消耗率b随负荷(Pe、Ttq或Pme)而变化的关系。
)5.发动机燃油消耗模型发动机燃油消耗模型是指在稳态工况下,发动机燃油消耗率随转速和转矩的变化情况。
6.发动机万有特性图发动机万有特性图是指在稳态工况下,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在转速和转矩坐标平面上的等高图。
7.发动机最佳工作线发动机最佳工作线包括发动机最佳动力性工作线和最佳经济性工作线。
1)发动机最佳经济燃油消耗线:由发动机的负荷特性曲线可以得到发动机的等油耗曲线。
“发动机万有特性试验” 实验指导书 (中南林机电院 刘谦钢) 一、 实验目的及要求(参见“发动机原理实验教程”P8)
1 实验目的: 1.1掌握发动机万有特性的试验方法。 1.1.1 掌握发动机负荷的加载方法和转速、燃油消耗率的测量方法。 1.1.2 掌握发动机功率、转速、油耗等测量仪器设备的选择、操作、使用方法。 1.1.3 熟悉发动机万有特性测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方法。 1.2 通过实验,学习绘制、分析发动机万有特性曲线。 1.2.1 依据原始数据和处理的数据,绘制发动机万有特性曲线。 1.2.2 通过分析万有特性曲线评价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的经济能,并为合理选用发动机和了解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的性能提供资料。 2 实验要求: 2.1 每次参加试验的学生为10~20人。 2.2 实验前复习发动机原理教材中发动机万有特性的相关内容,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及其附件。 2.3 实验时应作好记录纸笔等准备,按指导书操作仪器设备、试验及作好实验记录。 2.4 实验后,严格按实际实验数据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绘制发动机万有特性曲线,分析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的经济性,认真撰写实验报告。
二、 实验预习及准备(参见“发动机原理实验教程”P8~P9。) 1 实验原理:(参见“发动机原理实验教程”P1~P4。)
1.1 万有特性定义:即发动机主要性能参数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特性。在万有特性曲线上,可以表示3个或3个以上的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故又称为多参数特性曲线。最常见的形式是以转速n为横坐标,以平均有效压力Pc为纵坐标,在图上画出许多条等油耗率ge曲线、等功率Pe曲线。 1.2 万有特性的作用 发动机负荷特性和功率特性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发动机的主要性能随负荷或转速变化的规律,从而可以基本评价发动机的性能和判断是否能够满足发动机的要求。而万有特性则是一种能同时反映出各种不同工况(功率(扭矩)/转速)下油耗率等性能的曲线。 1.3 测量原理 1.3.1 功率测量原理(同发动机总功率试验) 1.3.2 燃油消耗率测量原理(同发动机总功率试验) 1.3.3 排温、油温测量原理(同发动机总功率试验)
2 实验设备及仪器:详见附件2。 3 实验技术标准及规范 3.1 技术标准 3.1.1 JB/T1147.2-2007《中小功率内燃机 第2部分:试验方法》 3.1.2 JB/T1147.1-2007《中小功率内燃机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3.2 技术规范 3.2.1试验时发动机应带的附件及试验一般条件控制的要求详见附件4:“发动机原理实验教程”附录G--“发动机试验技术条件及规范”。 3.2.2《FC2000测控系统操作规程一》及《FC2000测控系统操作规程二》(见附件)。 3.2.3 S1110发动机主要技术参数表(见附件3)。 三、 实验内容与方法 1 实验内容 1.1发动机性能参数Gf、ge等随功率Pe的改变而变化的试验。 1.2 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的排气温度、冷却水温度、机油温度的测量。 1.3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实验报告的撰写等。
2 实验方法 2.1 检查确认安全防护措施已落实、实验所用仪器设备正常及发动机润滑油(机油)、冷却水加注正常,接通燃油、测功器冷却水通断阀。 2.2 将发动机油门置于起动位置,起动发动机。对于冷机,低速(2000r/min以下)空载运行2到3分钟后逐渐加大油门使发动机转速至标定转速,再逐步增加油门及负载至标定功率(整个过程不少于15分钟)。 2.3 发动机在标定工况运转稳定后,按下面“发动机万有特性特性试验表”项目进行试验。在每一特性试验中顺序使发动机达到各规定工况点稳定运行2到4分钟后,测量每一工况下的转速、功率、扭矩、燃油消耗量、排气温度、机油温度等参数。功率、扭矩、燃油消耗量的测量必须在排气温度等温度稳定后才能开始测量,并至少连续测量3次燃油消耗量,取其中2次最接近值之一在附表1“发动机台架试验数据报告表”上作好记录(考虑数据较多,本次试验结果采用测控系统自动记录数据,每组试验结束后由实验指导老师将各实验组试验数据集中打印分发)。
发动机万有特性特性试验表 序号 设定转速 试验项目 FC2000测控系统控制模式 备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1 nb nb nb
负荷特性 M/n 1) 按25%、50%、75%、90%、100%、110%标定扭矩(此点视实际取舍)及100%油门工况顺序进行。 2) nb代表额定转速。
2 nb -200 nb -200 nb -200 3 nb -400 nb -400 nb -400 4 nb -600 nb -600 nb -600 5 nb -800 nb -800 nb -800 6 nb -1000 nb -1000 nb -1000
2.5 根据实测参数值,计算出其它间接测量结果(即计算值),填入“发动机台架试验数据记录表”。 根据“发动机台架试验数据记录表”数据,按有关教材描述的方法或按2.10条“万有特性曲线的制取方法”绘制万有特性曲线。 绘制实验仪器设备连接简图。 2.8 实验停机。实验完毕停机前,应先弱微减小油门,然后卸去全部负荷,再逐步减小油门,让发动机在低速(1200r/min左右)空载运转2分钟左右后,将油门关到最小位置停机。在冬天,如发动机水箱冷却液未采取防冬措施,停机后还应放干水箱冷却液,以防发动机冻伤。(注:本次实验样机实验完毕要求放水。) 2.9 进行实验结束后的收工工作。实验停机后,应关闭所有使用仪器设备的电源;关闭燃油、测功器冷却水通断阀,对设备进行必要保养;将台架现场所使用的工具放入工具箱或专门指定的位置;清扫实验现场及控制室。(注:必须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本条亦计入实验成绩考核!)
2.10 万有特性曲线的制取方法 2.10.1 综合绘制法 2.10.1.1根据整理完毕的各转速负荷特性试验值以功率Pe为横坐标,燃油消耗率ge为纵坐标,以同一比例尺画出负荷特性曲线簇(为使图面清晰便于作图,可以同一比例尺将6条负荷特性曲线分画在两张或多张坐标图上)。 2.10.1.2根据发动机工作转速范围及平均有效压力范围,在万有曲线坐标纸上以转速n为横坐标,平
均有效压力Pc为纵坐标,标出各坐标值。根据发动机功率范围,选定几个恰当的功率,将每一选定功率下根据横坐标各转速计算得到的相应平均有效压力Pc标出,然后连接起来,就得到了每一选定功率的等功率曲线。 2.10.1.3根据各转速下负荷特性试验中最大平均有效压力,在万有曲线图上画出各转速下最大平均有
效压力曲线。 2.10.1.4作等油耗率ge线。在2.10.1步中所绘负荷特性曲线图上,选择不同的油耗率点(如220、225
等)作与横坐标Pe平行的直线,它们分别与不同转速下的ge-Pe曲线有1到2个交点。然后将各交点所对应转速n和功率Pe值转换到以转速n为横坐标,平均有效压力Pc为纵坐标的万有曲线坐标内,将不同转速下油耗率相等的各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了万有曲线图中的等油耗线。将功率Pe转换为平均有效压力Pc的方法为: Pc=(30000×τ×Pe)/(Vh×i×n) (kPa) Pe--发动机有效功率,kW;τ-- 发动机冲程数; Vh--单气缸容积,L n—发动机转速,r/min;i--发动机气缸数。 2.10.2 直接作图法 在此不作详述。请各自参考“发动机原理实验教程”P16~P17。
3 实验注意事项 3.1 仔细阅读附件5《仪器设备基本操作规程》,领会仪器设备的基本使用性能,认真学习仪器设备的基本操作,在得到指导老师的允许后方可操作仪器设备。 3.2 注意个人安全和仪器设备安全,严禁违规操作。实验室严禁烟火。在实验台架现场,除了正常调节油门时必须靠近发动机外,其余时间均应与发动机台架保持足够的距离。严禁在台架高速旋转部位与旋转中心垂直的方向逗留。发动机工作时不允许抹擦发动机及台架的任何部位,同时要防止排气管高温烫伤,并对双耳做好适当的噪声防护。 3.3 遇到突发事故(如发动机“飞车”等),实验台架现场的学生应紧急离开现场,交由指导老师负责处理。控制室里的同学可在控制室里协助处理,如:发动机“飞车”时赶紧对发动机测控系统采取快速关小油门及快速增加负荷的操作控制;按下“紧急停车”按钮等。
4、实验报告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原理 4.3 实验内容 4.4 实验数据:实验后打印出的数据表。 4.5 发动机性能实验曲线图: 绘制万有特性曲线图(手绘)。 4.6 实验分析:
4.6.1 根据所绘万有特性曲线图,分析实验发动机在某转速下的经济性。
4.6.2根据所绘万有特性曲线图,找出此实验发动机的最经济区(即最内层的等ge曲线所包围的区域)的转速、负荷(平均有效压力Pc)及功率范围。 4.6.3问题与建议。 附表: 1 发动机台架试验数据记录表 第 页 共 页 制造厂: 大气压力: kPa 测功机型号: 燃油牌号: 修正系数 供油提前角: 型 号: 进气温度: ℃ 功率公式: 机油牌号: α: 指导老师: 编 号: 相对湿度: % 试验日期: 试验地点: β: 试验人:
序号 转 速 功 率 扭 矩 燃油消耗 比燃油消耗 排 气 机 油 冷却水温 平均有效压力 实测排放物浓度(PPM) 实测 修正 实测 修正 油量 油耗 实测 修正 温度 烟度 压力 温度 进水 出水 NOx HC CO CO2 O2 r/min kW N.m g kg/h g/kW.h ℃ FSN MPa ℃ ℃ ℃ kP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