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组《卜算子·兰》诗词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曹组的诗词全集第一首:《青玉案·碧山锦树明秋霁》碧山锦树明秋霁。
路转陡,疑无地。
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
凤楼远、回头谩凝睇。
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第二首:《点绛唇·云透斜阳》云透斜阳,半楼红影明窗户。
暮山无数。
归雁愁还去。
十里平芜,花远重重树。
空凝伫。
故人何处。
可惜春将暮。
第三首:《卜算子·兰》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
尚有寻芳侣。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第四首:《蓦山溪·梅》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
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
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
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
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第五首:《忆少年·年时酒伴》年时酒伴,年时去处,年时春色。
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
念过眼、光阴难再得。
想前欢、尽成陈迹。
登临恨无语,把阑干暗拍。
第六首:《竹间见梅》霜雪俱怜节操奇,碧鲜红润两相宜。
渭滨初种谩千亩,陇上寄来惟一枝。
第七首:《鸳鸯》苹洲花屿接江湖,头白成双得自如。
春院有时描一对,日长沙尽绣工夫。
第八首:《赏心亭》白鹭洲边芦叶黄,石头城下水茫茫。
江山不管事兴废,今古坐令人感伤。
第九首:《夜归曲》饥乌哑哑啼暮寒,回风急雪飘朱阑。
琐窗绣阁艳红兽,画幕金泥摇彩鸾。
第十首:《点绛唇·一片南云》一片南云,定知来做巫山雨。
歌声才度。
只向风中住。
恼乱襄王,无限牵情处。
长天暮。
又还飞去。
目断阳台路。
兰花诗词名句解析兰花的诗句千古名句1、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2、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3、夏浅春深蕙作花,一茎几蕊乱横斜。
4、虽然不及幽兰品,百亩齐栽愿亦奢。
描写兰花的优美古诗句。
5、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
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
6、何来尔室香,四壁即空谷。
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独。
7、兰花不是花,是我眼中人。
难将湘管笔,写出此花神。
8、兰香不是香,是我口中气。
描写兰花的优美古诗句。
难将湘管笔,写出唇滋味。
9、许多含蓄意,不肯露春情。
待过清明后,精华入夏清。
10、一片空山石,数茎幽谷草。
写寄风尘人,莫忘林泉好。
11、幽谷出幽兰,秋来花畹畹。
与我共幽期,空山欲归远。
12、沅澧多所思,远道我心痗。
纸窗招香魂,貌之不敢佩。
13、云壑固聿曼,幽芬清且修。
凉风动夙夜,佳人惠然求。
14、荆棘以慰其根,风露以畅其神。
素心不形喜怒,众草亦沾余春。
15、淋漓如此写芳菲,只少盆栽与石围。
记得春风散幽谷,蕙花如草趁樵归。
16、雨过深林笔砚凉,女兰开处却无郎。
柔笺骈穗多纤态,不数金陵马四娘。
17、冰根碧叶杂荒芜,晓露近晖缀宝珠。
笑靥半含还半吐,素心皎皎濯醍醐。
18、迷离萧艾露风寒,千古英雄泪不干。
搁笔沉吟谈往事,横琴未必调猗兰。
19、青楼人去笔床空,往事西州说谢公。
犹有秦淮芳草色,轻纨匀染夕阳红。
20、问天莫笑总无知,也惜幽兰鬓渐丝。
当户已愁锄欲尽,入山又恐负芳时。
21、丐得骚人笔下妍,玉池清照影骈娟。
一从弱质辞空谷,冶叶倡条尽可怜。
22、溉夫画松松支离,板桥画兰兰离披。
兰离披,兰有香,松枝拂之松风长。
23、根已离尘何可诗,以诗相赠寂寥之。
大千香过有谁并,消受临池洒墨时。
24、秋兰一百八十箭,送与焦山石屋开。
()晓月敲门传简贴,烟帆昨夜过江来。
25、春雨春风写妙颜,幽情逸韵落人间。
而今究竟无知己,打破乌盆更入山。
26、山顶兰花早早开,山腰小箭尚含胎。
画工立意教停蓄,何苦东风好作媒。
27、写得芝兰满幅春,傍添几笔乱荆榛。
和兰花有关的古诗1. 李白《古风·孤兰生幽园》:“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2. 苏轼《题杨次公春兰》:“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3. 朱熹《兰涧》:“光风浮碧涧,兰杜日猗猗。
竟岁无人采,含薰祇自知。
”4. 刘克庄《咏兰》:“萧艾荣枯各有时,深藏芳洁欲奚为。
世间鼻孔无凭托,且伴幽窗读楚辞。
”5. 陈允平《清平乐·凤城春浅》:“凤城春浅。
寒压花梢颤。
有约不来梁上燕。
十二绣帘空卷。
去年共倚秋千。
今年独倚阑干。
误了海棠时候,不成直待花残。
(独倚一作:独上) ”6. 郑燮《高山幽兰》:“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7. 唐珙《墨兰》:“瑶阶梦结翠宜男,误堕仙人紫玉簪。
鹤帐有春留不得,碧云扶影下湘南。
”8. 陈毅《幽兰》:“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
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9. 曹组《卜算子·兰》:“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
尚有寻芳侣。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10. 吴嘉纪《三月三日绝句》:“船头昨夜雨如丝,沃我盆中兰蕙枝。
繁蕊争开修禊日,游人正是到家时。
”11. 文徵明《咏玉兰》:“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
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遣霓裳试羽衣。
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
玉环飞燕原相敌,笑比江梅不恨肥。
”12. 董其昌《画兰》:“绿叶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
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
”13. 李鳝《水墨兰蕙》:“夏浅春深蕙作花,一茎几蕊乱横斜。
虽然不及幽兰品,百亩齐栽愿亦奢。
”14. 张羽《咏兰花》:“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15. 马治《清平乐题碧梧苍石图珊瑚网名书题跋卷八》:“楚天云断。
人隔潇湘岸。
往事悠悠江水漫。
卜算子原文及赏析优秀7篇《卜算子》原文及赏析篇一卜算子·五月八日夜凤叶梦得〔宋代〕新月挂林梢,暗水鸣枯沼。
时见疏星落画檐,几点流萤小。
归意已无多,故作连环绕。
欲寄新声问采菱,水阔烟波渺。
译文弯弯的新月挂在林梢,潜流的沟水在枯上中鸣响,不时望见稀疏的星星闪落在画檐上,原来是几点飞萤小巧的身影。
思归的乡情已不如往日那般深重,却依旧缠绕在心中。
新谱写了歌曲想请歌女来唱,却空对着烟郑浩渺的宽阔水面。
注释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凤凰亭:又名薰莱亭,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三界线新城路。
暗水:潜流的沟水。
枯沼:这里指即将干涸的池上。
画檐:有画饰的屋檐。
唐代郑嵎《津阳门》诗:“象牀尘凝罨飒被,画檐虫网颇梨碑。
”唐代李渥《秋日登越王楼献于中丞》诗:“画檐先弄朝阳色,朱槛低临众木秋。
”连环绕:连接成串的玉连环,常指难以解开的忧愁。
这里指连续往返的样子。
新声:新谱的曲子。
采菱:采菱之人,代指歌女。
水阔:宽阔的水面。
赏析该词是宋代词人叶梦得所作的一首咏怀词,与用“新月”与“暗水”对比,用“疏星”与“流二”对比,描写了眼前所见所闻的自然现象,构思极为巧妙。
坐在凤凰亭里,四周一片寂静。
仰视天空,见一弯新月慢慢升起,象高挂树梢;侧耳细听,即将干涸的弯曲的池塘,还有涓涓的流水声在暗中发出枯竭前的悲鸣。
再纵目四望:稀疏的明星不时从画檐前落下;却有几点流二在暗处闪闪发光,自由自在地随意到处飘动。
这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由于是“常见”,便很少有人注意它,更没有人把它集中起来描绘、观察、思考。
“新月”是在成长、向上的,不会变成弯曲的“枯沼”,“疏星”是大而明、高而洁的,可是它落下的时候,它的亮光还不如暗处闪闪发光的二火虫。
这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却饱含着人生哲理。
“归意已无多,故作连环绕。
”叶梦得祖籍苏州晚年闲居吴兴,据《湖州府志》载:“叶元辅居乌程,至梦得已四世。
”乌程,即吴兴也。
叶梦得居吴兴已“四世”,当然是第二故乡,他的“归意无多”这是原因之一。
《卜算子》诗词鉴赏(精选18篇)《卜算子》诗词鉴赏篇1《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宋代: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译文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尾底。
日日夜夜想你,却不能见你,你和我啊...同饮一江绿水,两情相爱相知。
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苦恨,什么时候消止。
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译文二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下游。
天天想念你却见不到你,共同喝着长江的水。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样,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互相思念的心意。
注释1.选自《姑溪词》,作者李之仪。
2. 已:完结,停止3.休:停止4.定:此处为衬字。
5.思:想念,思念《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赏析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此词以长江起兴。
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
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
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
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
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
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
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
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
兰开的打油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兰开的打油诗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兰花开花的诗句一、懊恨幽兰强主见,开花不与我商议。
鼻端触着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
《画兰》明李日华(简介:李日华,明代戏曲、散曲作家。
字实甫,江苏吴县人。
生卒年及生平事迹无考。
约生活于正德、嘉靖前后,以剧作《南西厢记》著名。
)二、彼羡南陔子,其谁粉署郎。
渥丹承露彩,绀绿泛风光。
屡结骚人佩,时飘郑国香。
何须寻九畹,十步即芳香。
《兰》宋丁谓(简介:丁谓,字谓之,后更字公言,江苏长洲县(今苏州)人。
)三、楚芳有幽姿,采采倏盈把。
馨香满襟袖,欲寄同心者。
道远不行求,余怀为谁写。
佩服林下游,自爱逸而野。
《采兰吟》宋-释文珦(简介:释文珦,字叔向,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
)四、楚泽多兰人未辩,尽以芳香为比拟。
萧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声袭衣美。
《兰》宋梅尧臣(简介: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闻名现实主义诗人。
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
)五、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芳香。
《芳兰》唐李世民六、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题杨次公春兰》宋苏轼七、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
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
《写兰》明景翩翩(简介:景翩翩,原名遥,一说双文,字三昧,一作惊鸿,明末建昌曲妓。
)八、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折枝兰》清郑板桥(简介:郑板桥,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
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
“扬州八怪”之一。
)九、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
《着色兰》明张羽(简介:张羽,元末明初文人。
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
《卜算子·兰》原文、翻译及赏析《卜算子·兰》此为咏空谷幽兰之词。
全词咏幽兰,多以淡墨渲染,结句稍加勾勒,托花言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卜算子·兰》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卜算子·兰宋代:曹组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
尚有寻芳侣。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卜算子·兰》译文春天的傍晚,山中的松竹和翠萝笼罩在阵阵寒气之中;幽静的小路边,兰花独自开放,没人欣赏,它能向谁诉说它怨恨呢?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可以共语,但在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特意来闻兰花的香味时,花并不香;只有在不经意中,才能闻到花的芳香。
《卜算子·兰》注释见《阳春白雪》卷四。
又见辛弃疾《稼轩词》丁集,而文字稍异。
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荀子·宥坐》:“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淮南子·说山训》:“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
”梅花虽亦高品,它尚有寻芳的伴侣,反衬兰花的寂寞。
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之三:“巡檐索共梅花笑。
”这两句形容梅花香味,极工,亦补足上文“非以无人而不芳”意。
《卜算子·兰》赏析此为咏空谷幽兰之词。
全词咏幽兰,多以淡墨渲染,结句稍加勾勒,托花言志。
上片起首一句写兰花幽处深谷,与松竹翠萝为伴,先从境地之清幽着笔。
句意化用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空谷”、“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等语,借人喻花,不即不离。
“迟日江山暮”,紧承上句,从时间着笔,和煦的春日黄昏,幽兰的倩影更见得淡雅清绝。
迟日,指和煦的春日。
《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幽兰于春天吐芳,故以“迟日”暗点节候。
此句用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但易“丽”为“暮”,即化艳阳明丽之景为苍茫淡远之意,令人想见空山暮霭中的幽兰情韵。
1、《咏牡丹》—宋·陈与义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2、《早梅》—唐·柳宗元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3、紫薇花—唐·杜牧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4、《白莲》唐·陆龟蒙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5、《红梅》—宋·王十朋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6、《题榴花》—唐·韩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7、《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8、《咏菊》—唐·白居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9、《如梦令》—宋·严蕊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0、《卜算子·兰》—宋·曹组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11、《古风》—唐·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12、《感遇》—唐·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13、《题郑所南兰》—元·倪瓒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14、《折枝兰》—清·郑燮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15、《种兰》—宋·苏辙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曹元宠词20首曹元宠:名曹组,元宠为其字,北宋后期词作家,生卒年不详。
曹元宠最经典的20首宋词,朴实生动,清新简白。
01《卜算子·兰》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
尚有寻芳侣。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02《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
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
人静,人静。
风动一庭花影。
03《蓦山溪·梅》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
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
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
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
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04《点绛唇·云透斜阳》云透斜阳,半楼红影明窗户。
暮山无数。
归雁愁还去。
十里平芜,花远重重树。
空凝伫。
故人何处。
可惜春将暮。
05《青玉案·碧山锦树明秋霁》碧山锦树明秋霁。
路转陡,疑无地。
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
凤楼远、回头谩凝睇。
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06《忆少年·年时酒伴》年时酒伴,年时去处,年时春色。
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
念过眼、光阴难再得。
想前欢、尽成陈迹。
登临恨无语,把阑干暗拍。
07《声声慢》重檐飞峻,丽采横空,繁华壮观都城。
云母屏开八面,人在青冥。
凭阑瑞烟深处,望皇居、遥识蓬瀛。
回环阁道,五花相斗,压尽旗亭。
歌酒长春不夜,金翠照罗绮,笑语盈盈。
陆海人山辐輳,万国欢声。
登临四时总好,况花朝、月白风清。
丰年乐,岁熙熙、且醉太平。
08《青玉案》田园有计归须早。
在家纵贫亦好。
南来北去何日了。
光阴送尽,可怜青鬓,暗逐流年老。
寂寥孤馆残灯照。
乡思惊时梦初觉。
落月苍苍关河晓。
一声鸡唱,马嘶人起,又上长安道。
09《醉花阴》九陌寒轻春尚早。
灯火都门道。
月下步莲人,薄薄香罗,峭窄春衫小。
梅妆浅淡风蛾袅。
随路听嬉笑。
无限面皮儿,虽则不同,各是一般好。
《卜算子》原文赏析《卜算子》原文赏析《卜算子》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展现了不肯攀高结贵的品格。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苏轼的《卜算子》原文赏析,欢迎阅读!《卜算子》原文赏析篇1《卜算子》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翻译: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
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卜算子》原文赏析篇一:苏轼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他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
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这是一个非常孤寂的夜晚。
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
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没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
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
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下阕,更是把鸿与人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卜算子·兰
宋代: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
尚有寻芳侣。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译文
春天的傍晚,山中的松竹和翠萝笼罩在阵阵寒气之中;幽静的小路边,兰花独自开放,没人欣赏,它能向谁诉说它怨恨呢?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可以共语,但在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特意来闻兰花的香味时,花并不香;只有在不经意中,才能闻到花的芳香。
注释
见《阳春白雪》卷四。
又见辛弃疾《稼轩词》丁集,而文字稍异。
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荀子·宥坐》:“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淮南子·说山训》:“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
”
梅花虽亦高品,它尚有寻芳的伴侣,反衬兰花的寂寞。
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之三:“巡檐索共梅花笑。
”
这两句形容梅花香味,极工,亦补足上文“非以无人而不芳”意。
赏析
此为咏空谷幽兰之词。
全词咏幽兰,多以淡墨渲染,结句稍加勾勒,托花言志。
上片起首一句写兰花幽处深谷,与松竹翠萝为伴,先从境地之清幽着笔。
句意化用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空谷”、“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等语,借人喻花,不即不离。
“迟日江山暮”,紧承上句,从时间着笔,和煦的春日黄昏,幽兰的倩影更见得淡雅清绝。
迟日,指和煦的春日。
《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幽兰于春天吐芳,故以“迟日”暗点节候。
此句用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但易“丽”为“暮”,即化艳阳明丽之景为苍茫淡远之意,令人想见空山暮霭中的幽兰情韵。
这两句均点化老杜诗意,而浑然天成,语如己出,分别从时地两方面为空谷幽兰烘染出一种特定的氛围。
三、四两句首一“芳”字,先为兰花淡描一笔,然而“幽径无人”,兰花的芳馨无人领略,其芳心幽恨之欲诉无由亦可想而知。
这两句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意味,也透露出知音难觅的惆怅。
这里是作者借花寓意,抒写志节坚芳而寂寞无闻的才人怀抱。
过片“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说的是既然无人欣赏芳馨,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堪共语了,但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与梅花共语,是抒其高洁之怀。
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喻坚贞高洁的节操。
此词开头写“松竹翠萝寒”,已拈出松、竹,这里又写与梅花共语,正以“岁寒三友”来映衬幽兰坚芳之操。
然而作者又复寄意于人间的“寻芳侣”,这也是古代士人夫知识分子渴望得到甄拔而见用于时的心声。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无心处”,是全词的警句,写出幽兰之所以为幽兰的特色,其幽香可以为人无心领略,却不可有意强求。
此词既写出了幽兰淡远清旷的风韵,又以象征,拟人和暗喻手法寄托作者对
隐士节操的崇仰,流露出词人向往出世、归隐的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