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教案模板

初三化学教案模板

初三化学教案模板
初三化学教案模板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路:

酸和碱是化学中常用的两类物质,同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本课将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对酸和碱的初步认识,从其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如何确定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认识酸碱指示剂,探讨在生活中检验酸碱的方法,学习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其检验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从而使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二、教案

课题酸碱指示剂的探究授课人学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

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和方法:

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所学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认识酸碱指示剂能使酸碱溶液反应,可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难点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仪器、药品1、师准备:食醋、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

液、酚酞溶液;滴管、试管、试管架、研钵、纱布;、紫卷心菜

2、学生准备:2-3种花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很多同学都曾吃过桔子和皮蛋,有谁知道:为什么桔子、柠檬等水果吃起来是酸酸的味道,皮蛋吃起来时却有一股涩味?聆听后回答:因为

水果中有各种果

酸;皮蛋中含有

碱。

从生活中己有的知识和经验

出发,引入新课

〔过渡〕酸和碱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其实酸和碱不仅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也是化

学中常见的两类重要物质。在生活中可以通过品尝辩别一些物质,而化学试剂是不允许品尝的。我们怎么确定物质是酸还是碱?〔提出问题〕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在不借助实验室中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

使之变成红色?学生演示:向试管

中吹气。紫色石蕊

溶液变成红色

创设情境,回顾已学的知识,

引入课题

〔问题研究〕是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

〔设问〕除了碳酸,我们熟悉的食醋、盐酸、石灰水等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演示实验〕在试管内分别滴入食醋、盐酸、

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

现象,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资料: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 〔讨论〕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信息,试分析这4种物质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碱溶液? 2.你认为紫色石蕊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后回答:

1、 醋和盐酸是酸溶液,

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是碱溶液

2、紫色石蕊可用于检验

酸或碱的溶液 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

〔讲述〕像石蕊溶液这样能跟酸或碱溶液起作

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试剂,称做酸碱指示剂。实验室常用的酸碱指示剂除了石蕊溶液外还有

酚酞。

〔演示实验〕在试管内分别加入食醋、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再滴加2-3滴酚酞试

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小结〕无色酚酞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

变红色 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使学生认识酸碱指

示剂,知道其用途

〔活动与探究〕自制酸碱指示剂

1. 将带来的几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1)

浸泡 2. 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得到酸碱指示剂。

3. 试验指示剂在食醋、盐酸、氢氧化钠、氢氧

化钙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学生用带来的各种

花瓣或果实,提取汁

液,制取酸碱指示剂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

作能力

〔交流与讨论〕交流实验结果,比较所制得的指示剂在酸或碱溶液中颜色变化效果是否较好?你

认为这些汁液有什么用途?

〔讲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化学。

学生思考后回答

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知识

〔联想与应用〕色彩绚丽的花朵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万紫千红的花”? 〔阅读资料〕万紫千红的花 学生讨论,阅读资料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生活之中处处有化

学”。 〔反思与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体会或想法?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

内容后回答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

结能力和语言表达

能力 〔小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探

学生聆听

激发学生在今后的

究活动,认识了酸碱指示剂,知道如何确定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并学会了在生活如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还要不断地积极进行探

索和研究。学习中要勇于地探索和研究

〔课外探究〕课外收集一些花卉、水果和蔬菜,

提取其汁液,作为酸碱指示剂,用其检验家中的白醋、果汁、石灰水、肥皂水、清洁剂液、自来

水等物质的酸碱性。学生课后完成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

趣,锻炼学生实验操

作能力

〔板书设计〕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酸碱指示剂的探究

1、碱指示剂跟酸或碱的溶液作用显示不同的颜色。

2、石蕊和酚酞溶液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

无色酚酞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3、酸碱指示剂能用来检验酸或碱的溶液。

4、从植物的花瓣或果实中可制得酸碱指示剂

反思:本节内容主要是探究活动课,顾学生的小组活动探究视为学生主体参与的15分钟部分。本节主要问题是在学生自主探究前,分析、演示实验的具体操作,以免影响整体的实验质量。

课题 1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

教学目标

①了解酸的通性及原理,能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②通过对酸和碱性物质的梳理,学习归纳方法;感悟对比、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③体会化学与人类有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同时提高实验过程中的“规则意识”。

重点和难点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

讲:展示稀盐酸、稀硫酸、浓盐酸、浓硫酸,并进行讲解分析

练:1.纯净的盐酸是______________颜色的液体,有______________气味。工业品浓盐酸常因含有杂质而带______________色,浓盐酸在空气里会生成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______________气体跟空气里的______________接触,形成盐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2.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在锥形瓶中盛浓硫酸,在分液漏斗中装水。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让水滴入锥形瓶。

(1)你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2)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3)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是怎样的?

报与提:课堂当堂完成并交流完善

活动二:认识酸的三点化学性质

探究一:写出盐酸、硫酸、硝酸电离方程式,找出其共同点

探究二:写铁、镁、锌、铝分别跟盐酸和硫酸反应的方程式

探究三:(小组实验)生锈铁钉、氧化铜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小组实验完及时交流实验成果,分享实验心得

交流:归纳酸有哪些化学性质

小结:①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遇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②酸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以前的金属反应,越靠前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

③酸能与一些金属氧化物反应。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除锈。

练:

1.指示剂是能跟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溶液作用而显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常用的指示剂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_________,在自然界中有些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也可以指示酸碱。

2.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片刻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一段时间后,又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一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色的铜丝表面变成______________色;然后将它浸入稀硫酸里并微热,铜丝表面变成______________色,反应后的溶液呈______________色;再将铜丝取出用水冲洗后,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铜丝表面覆盖了一层______________色物质,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报与提:课堂当堂完成并交流完善

课堂小测:

1.酸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本质的原因是( )

A.酸都含有酸根

B.酸都能与指示剂作用

C.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H+

D.酸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

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浓盐酸的挥发性

B.浓硫酸的腐蚀性

C.浓硫酸的吸水性

D.碳酸的不稳定性

3.当碱液溅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 )

A.醋酸

B.稀盐酸

C.硼酸

D.3%~5%的NaHCO3溶液

4.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 )

A.变红色

B.变蓝色

C.变无色

D.不变色

5.盐酸或稀硫酸常用作金属表面的清洁剂是利用了它们化学性质中的( )

A.能与所有物质反应

B.能与金属反应

C.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D.能与紫色石蕊试液反应

板书设计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二、几种常见的酸

1.浓盐酸:强挥发性

浓硫酸

(1)吸水性

(2)强腐蚀性

(3)稀释操作

(4)不慎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后的处理方法

2.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2)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3)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

常见的酸和碱(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用途。认

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归纳间相似的化学性质及其原因。

2、过程和方法:通过设计实验、再讨论等方法探究无现象的化学反应的实质变化。初步学

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教学难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的综合运用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实验准备

药品:氢氧化钠固体、20%氢氧化钠溶液、生石灰固体、澄清的石灰水、盐酸、硫酸、水、乙醇、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洗净的鸡爪

器材:导线、灯泡、烧杯、试管、软塑料瓶、表面皿、滴管、点滴板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碱的组成:碱=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接触过的碱: KOH、 NaOH、Ba(OH)2等

[提出]HCl、H2SO4、HNO3→H+→酸性

碱组成→OH-~碱性?

[新课教学] 第四节常见的碱碱的通性

(一)常见的碱

活动一:

1.NaOH名称:氢氧化钠俗名:苛性钠烧碱火碱

[讲述]氢氧化钠有强的腐蚀性,不可直接用手摸,万一溅在皮肤或衣服上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教师演示]

①观察刚取出的氢氧化钠固体的颜色、状态、表面情况,放置片刻表面状态的变化。

②将玻璃片上的氢氧化钠用镊子移入试管中,加入约2毫升水,用手触摸试管底部,注意温度有什么变化?(倒出约1/3稀释为半试管备用)。

①将一片树叶放入上述浓NaOH溶液中,观察热的浓碱液的强腐蚀性。

②用玻璃棒沾取稀NaOH溶液抹在手指上,捻一捻,是否有滑腻感?然后立即用水冲洗手

指。

实验完毕,由学生讨论,归纳出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①白色固体;②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③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④水溶液有涩味,有滑腻感;⑤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强调指出:氢氧化钠又叫苛性钠、火碱、烧碱的原因和氢氧化钠为什么可用作干燥剂?

[阅读课本55页]了解氢氧化钠的用途:

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在生活中用于出油污,做清洁剂。

2.Ca(OH)2名称: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或消石灰

[教师演示]用生石灰制熟石灰

CaO+H2O=Ca(OH)2

(生石灰)(熟石灰)

启发学生写出实验现象,产物的颜色,状态,写在反应式旁边的括号里。(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

①把所得粉末加入蒸馏水,并搅拌,使悬浊液静置为澄清溶液,倒出上层清液做下列实验。

[提出问题]Ca(OH)2溶于水吗?怎样证明溶还是不溶,如果Ca(OH)2溶于水,它的水溶液是否与NaOH具有相同的性质?

阅读课本了解Ca(OH)2 的用途:建筑上用于涂抹墙壁,改良酸性土壤。

活动二:

1、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①与指示剂(石蕊、酚酞)的反应

NaOH+石蕊→使紫色石蕊变蓝 Ca(OH)2+石蕊→使紫色石蕊变蓝

NaOH+酚酞→使无色酚酞变红 Ca(OH)2+酚酞→使无色酚酞变红

②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参照学案进行课堂讨论和试验探究

2NaOH+CO2=Na2CO3+H2O ( NaOH放在空气中时间长了会变质.)

Ca(OH)2+CO2=CaCO3↓+H2O

(用于检验CO2,或用 CO2检验 Ca(OH)2)

活动三:

教师演示第56页的实验10-8得出:

不能导电的是乙醇、水;

能导电的的是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氢氧化钙溶液,因为他们能电离出离子。

像盐酸、硫酸这样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称为酸;

向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这样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碱。

由于它们在组成和结构上相似,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课堂练习:

1.某校环保小组监测到一个造纸厂仍向淮河排放无色碱性污水,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两个实验来证明: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石灰浆抹墙后,墙壁发硬

B.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为红色

C.用苛性钠干燥O2、N2等

D.用生石灰制熟石灰

3.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白色固体,易潮解

B.有强腐蚀性,俗称苛性钠

C.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D.它能与CO发生化学反应

4.“××雪饼”的包装袋内常放入一小包干燥剂,干燥剂袋上的部分文字见右下图,请仔细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这包干燥剂的主要成分吸水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2)“请勿食用”是因为干燥剂吸收水后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误食入口,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常见的碱碱的通性

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化学式NaOH Ca(OH)2

俗称苛性钠烧碱火碱熟石灰或消石灰

物理性质①白色固体;②能吸收空气中的

水分而潮解;③极易溶于

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④水

溶液有涩味,有滑腻感

白色块状固体、微溶于水

用途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

印染等工业,在生活中用于出油

污,做清洁剂。建筑上用于涂抹墙壁,改良酸性土壤。

化学性质1、使紫色石蕊变蓝,使无色酚

酞变红

2、2NaOH+CO2=Na2CO3+H2O 1、使紫色石蕊变蓝使无色酚酞变红,

2、Ca(OH)2+CO2=CaCO3↓+H2O

教学反思: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第1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1)了解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能够初步运用中和反应来解释生活中一些实例。

(2)巩固刚学习的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促进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思维的能力。通过与之前学习内容的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广泛地运用于生活;感受到实验是化学探究中经常使用地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点: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规律

三、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原理理解,盐的定义,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常见酸和碱的化学式书写

书写HCl、H2SO4等化学式

对酸和碱之间的反应进行铺垫

2、

简单回顾酸和碱分别能和哪些类别的物质进行反应。书写相应的化学式,连线。

列举出酸和碱与指示剂、金属、金属氧化物等类别物质反应。

3、

那酸和碱之间能不能发生反应呢?

提出猜测,(多数认为可以)

4、

实验:往氢氧化铜中滴加稀硫酸。提问有没有反应,根据什么判断。

观察到蓝色固体消失,认为反应确实发生了。

如果发生反应,根据前面学习的反应规律判断产生什么物质,请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交换成分,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实验: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盐酸

观察到无明显变化,部分同学可能会认为反应没有发生;

探寻酸和碱反应是否为普遍规律

追问认为反应发生的同学,如何证明反应发生了

思考加入稀盐酸对溶液的影响,部分预习了的同学会讲出加入一些酚酞。

6、

实验: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震荡摇匀;再往其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并不断震荡。

观察:溶液由红色突然变为无色填写:一体化p56[活动1-1]

理解教材中演示实验设计的目的和意图

反应有没有发生,产生什么物质?

实验:倒出少量溶液于蒸发皿内加热

观察到蒸发皿内产生了少量白色固体

滴到玻璃片上学生观察不太明显。天气潮湿,自然蒸发耗时较长。

分析白色固体的成分,是否氢氧化钠?稀盐酸?如果不是又是什么?

分析判断,填写[活动1-2]

评价往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方案。

[活动1-4]

7、

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并请三位同学上讲台板演

填写P57[练习1-1]

书写几个酸和碱反应的方程式

8、

找寻反应相似之初,比较五个反应的方程式,比较另一产物(除开水)组成的共同之处。

填写P57[练习1-2]

引出“盐”的定义,并和之前学习的物质分类概念相整合。

写出几个盐的化学式,让学生读出其中的“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并让学生自己再模仿写出一些盐的化学式

讲解中和反应的定义

9、

阅读课文P60,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填写P57[练习2-1、2、3、4]

10、

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归纳到酸和碱的性质中。

布置作业:复习并归纳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11.课堂小测:

1.下图是身边一些物质的pH,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胃酸过多的病人不宜多吃柠檬

B.食用的酱油显酸性

C.西瓜属于碱性食品

D.橘子的酸性比牛奶强

2.下图中的四个图像分别代表对应的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分别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与高锰酸钾,反应过程中生成氧气的质量变化

B.向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过量烧碱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变化

C.向盛有10g氧化钠固体的烧杯中加水配成100g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D.将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稀释至10%,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变化

3.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H2SO4与反应有关的变化关系用下图表示,其中错误的是()

4.下表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射入一种叫蚁酸(具有酸的性质)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瘙痒甚至疼痛。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物质食醋牙膏食盐水肥皂水火碱液

pH 3 9 7 10 12

A.牙膏或肥皂水

B.食盐水

C.火碱液

D.食醋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定温度下,NaCl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B.铜和氯化银反应生成银和氯化铜

C.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D.酸跟碱作用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6.下面是某学生的一些实验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12.05gNaCl固体

B.用量筒量取5.28mL稀硫酸

C.用pH试纸测得某种稀氢氧化钠溶液的pH为8.8

D.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至约占酒精灯容积的1/2处

7.往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完全中和时为止,溶液的pH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8.某学生在研究工业废水的利用中,把一瓶含氢氧化钠的废水的pH值调至小于7,所采取的下列方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往废水中滴加石蕊,再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稀释至无色

B.往废水中滴加石蕊和盐酸,至溶液显紫色

C.往废水中滴加石蕊和盐酸,至溶液显红色

D.往废水中滴加石蕊和盐酸,至溶液显蓝色

9.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葡萄汁3.5~4.5;苹果汁2.9~3.3;牛奶6.3~6.6;鸡蛋清7.6~8.0。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葡萄汁

B.苹果汁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C.鸡蛋清为碱性食品

D.牛奶比苹果汁的酸性强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从而认识物质溶液的酸碱度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寻找身边物质测其pH,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2.通过测定一些液体的pH,学会区分身边一些物质的酸碱性强弱

3.通过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实验的探究,知道一些劣质洗发液对头发的损伤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以及“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的探究,

加深对中和反应理解的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学难点:

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盐酸是酸性物质。如果我现在由于生产实际的需要,要用到酸性很弱的盐酸溶液,那么我们怎样来知道盐酸溶液的酸性强弱呢?

阅读:组织学生阅读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

归纳:

溶液的酸碱度用pH表示,范围为0—14

①酸性溶液pH<7,pH越小酸性越强

②中性溶液pH=7

③碱性溶液pH>7,pH越大碱性越强

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用pH试纸

举例:pH试纸的使用、方法,并同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值。

引导:提出实验要求,指导完成探究报告

注意点:

①平时我们接触到的物质那些是酸性的,那些是碱性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如何?

②肥皂、洗衣粉可以直接用手使用,厕所清洁剂能否也用手直接洗,为什么?指导阅读教材P63页,了解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①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控制在一定pH范围内

②农作物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

③测定雨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④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指导学生进行教材P63页的活动与探究,

(上课之前让各小组把准备好的头发放到不同pH的溶液中,但至少要留一根,便于比较。)

观察浸泡在不同pH溶液中的头发,与剩余的头发进行比较,让部分学生上讲台演示。

组织学生讨论:

1.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有什么影响?对你选择洗发液有什么启示?

2.把课前准备内容按小组交流每位同学发一张pH试纸(分成两半,注意保管),每小组一张比色卡,回家实验:

1. 测量你家使用的洗发香波的pH。

2. 测量你家使用的护发素的pH。

(各小组整理好数据,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小论文。)

课堂小练:

1.欣江同学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测出了从家中带来的某些物质的pH:

物质醋肥皂水食盐水牙膏

pH 3 10 7 9

(1)上述物质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蜂的蜂毒是酸性的,若你被马蜂蜇了,宜用上述物质中的__________涂在皮肤上,理由是__________。

2.洗涤有油污的物品,Na2CO3溶液要比水的去油污效果好。用pH试纸测定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请回答:

(1)用pH试纸测溶液pH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

(2)发现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强弱和溶液的浓度及温度有关,采用以下四个实验步骤来研究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强弱和溶液温度、浓度变化的关系。请简要写出第二、三的实验步骤(不必写实验所涉及的仪器)

第一步:分别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10%、15%、20%的Na2CO3溶液;

第二步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

第四步:根据实验现象,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3.根据200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南京市公布的2001年环境质量公报,与2000年相比,南京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上升6.9%,全市酸雨总发生频率为30.8%,比上一年升高7.5个百分点,全市降雨平均酸性略强于上一年。

(1)二氧化硫主要来自__________。

(2)测定雨水的酸碱度可以采用__________试纸。

(3)下列控制酸雨的措施合理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

a.使用脱硫煤

b.加高工厂的烟囱

c.用废碱液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

4.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的功能,其化学性质与硫相似。硒的元素符号为Se,相对原子质量为79,对应的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2SeO4。

(1)这种酸应读作__________。

(2)H2SeO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

(3)H2SeO4中Se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5.烧水的铝壶中常结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用适量的稀盐酸可以除去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若盐酸的用量过多,会损坏铝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6.分别用一种试剂将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除去。(括号中是混入的杂质)物质需加入的试剂有关化学方程式

①HNO3(H2SO4)

②Cu粉(Zn粉)

③AgNO3(Ag2CO3)

④NaCl(Na2CO3)

7.某同学在参加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考察了学校附近一家化工厂在“零点行动”前后的污水处理情况(“零点行动”是国家为保护太湖流域水资源所采取的专项行动)。该同学在考察过程中收集到了如下资料:

①该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主要成分是盐酸,提取未经处理的污水水样,用pH试纸测得pH=3;

②处理污水步骤之一是:污水进入中和池进行中和处理,所用的材料是较经济的石灰水;

③提取经过处理后可排放的水样,测得pH在7.0左右。

根据上述提供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的这种考察属于__________调查(填“直接”或“间接”)。

(2)要测出污水的酸碱度,若不用pH试纸,可选用下列__________方法。

A.酚酞指示剂检验

B.中和滴定

C.紫色石蕊指示剂检验

(3)经计算得知pH=3污水中,盐酸的质量分数为0.00365%假设中和池中有1.0×106kg 污水[污水中其他物质均不与Ca(OH)2反应],至少需多少千克Ca(OH)2才能完全中和?

初三化学教案第四章新汇总

动 讲授新课四.水污染及其危害和防治 1.水体污染源 a.工业“废水、废渣、废气”任意排放; b.生活污水未经处理任意排放, c.农业上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 2.水污染的危害: a.直接饮用被污染的水或食用被污染水域中养殖 的生物,会使人中毒、治病或死亡; b.被污染的水用来灌溉,会影响人类的生态环境; c.水体污染加剧了相关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危机。 3.水污染的防治 (1)加强水质监测; (2)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工业三废的综 合处理和利用; (3)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4)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洗涤时改用无磷洗涤剂, 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5)严禁向江河湖海排污;加强船舶航行的管理。 节水徽记 阅读 阅读 3分钟 5分钟 2001年3月22日(世界水日)新千年起用的“国家 节水标志”,同时也是节水型节水器具的标识

活动 导入 新课 [设疑引入]自然界的水能直接饮用吗?阅读3分钟 讲授新课一.水的净化方法 1.沉淀法:加入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有吸附 性,使悬浮物沉降下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2.过滤法(用沙层或活性炭过滤):将溶于水的物质与 不溶于水的物质分开,即除去水中难溶性的杂质。 注意:活性炭除了可以滤去其中的不溶性杂质,还可 以吸附掉一些可溶性杂质,除去臭味、色素等,活性 炭吸附杂质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胶凝、过滤、曝气(空气氧化)、 杀菌(通入氯气、臭氧、二氧化氯)。 [阅读]课本107页“自来水生产过程” 注意:曝气、杀菌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经过净化的水只是干净的水,不是纯水。 二.水的纯化方法---蒸馏 1.蒸发操作: a.仪器:蒸发皿、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 b.玻璃棒的作用: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 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就停止加热) 2.蒸馏操作:在蒸馏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硬水, 垫上石棉网用酒精灯加热,即可得到蒸馏水。 说明:沸石或碎瓷片的加入是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垫 石棉网的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蒸馏后得到的水是 纯水。 蒸馏是净化水程度最高的方法。 说明:河水、自来水、矿泉水不是纯水,蒸馏水是纯 水。 讨论 交流 观察 活动 阅读 观察 活动 3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上册全套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理念 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和氧气,酸等 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b5E2RGbCAP 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为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特意让学生补做铝片、铜片与氧气反应的实验,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应金属的活泼程度;如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属不活泼。教材的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一一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学以致用,“做中学,学中会”。plEanqFDPw 为节省时间,在做金属与酸的反应时把全班学生分为两部分,一半做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一半做金属 与稀硫酸反应。DXDiTa9E3d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 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RTCrpUDGiT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 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5PCzVD7HxA 过程与方法: (1)体验和学习利用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运用控制实验条件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2)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对实验事实进行筛选、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方法的建构。 四、执教者自我分析:本人对新课标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恰当的处理教材,正确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对象,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知识结构的过程。 五、教学方法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套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套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课题3 水的净化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课题2 元素 课题3 离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 6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拓展性课题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附Ⅰ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取用规则附录Ⅲ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后记 元素周期表

九年级下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题2 溶解度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题2 化学肥料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寄语同学们 附录Ⅰ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 附录Ⅱ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九年级化学教案 上册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材分析: 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猝然客人类似学习,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引导大家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们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化学学科和现代科技成果,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思路: 教材创设了一些情景,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了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要仔细地阅读认真的品味,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中考分析: 本课题重点引入了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这是学习化学必须弄清楚的最基本知识,并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是中考必考的重点。中考热点为化学研究的对象、作用及发展史。

初三化学优质课教案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详案) 备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知道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过程方法 1、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通过实验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3、通过实验的实际操作,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难点】通过学习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与操作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相关知识,那么实验室用哪些药品可以制取氧气呢(用氯酸钾或过氧化氢或高锰酸钾),今天就由老师带领大家继续探究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检验氧气的性质。 【板书】实验活动1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投影:学习目标) 【提问】同学们看老师桌面上高锰酸钾这一种药品,请大家观察其状态及颜色,直接加热它能否得到氧气呢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实验,我们用事实来说话。(请一位同学手持试管夹,把一匙的高锰酸钾放进试管内,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再把带火星的木条放进试管内)。同学们观察,木条复燃了,说明加热高锰酸钾可以制取氧气。(投影出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 【提问】刚才我们制取到了氧气,如果要把制得的氧气收集起来还需要什么(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请同学们观察并回答,投影上的这套装置中仪器的名称 【提问】上述收集气体用什么方法(排水集气法)为什么可以用它来收集氧气(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讲解】选择好了药品及装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 45-P 46 ,讨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学生看书思考、讨论,教师准备演示) 【教师活动】点击投影出示七个步骤(学生齐读“查、装、定、点、收、离、熄) 【提问并演示】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个别答)(因时间原因装置气密性已经在课前检查过,此处略)如何组装仪器(从下到上,从左到右)如何装入固体药品注意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注意试管口还要放什么给药品加热前得先干嘛呢(预热)排水法收集什么时候知道集满满了的氧气正放还是倒放 【教师活动】收集好两瓶气体了,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请同学们先听好接下来的实验注意事项。我们要接着做的是氧气的性质的检验,先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木炭,在空气中烧得红热,再慢慢放入集气瓶中,注意不能把玻璃片全部拿开,完了再往里面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另一个实验是先把铁丝盘成螺旋状,在下面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胜利学校教学设计(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7年秋第一学期定稿 学科:化学; 任课班级:九年级; 任课教师:陈兴洪; 2017年9 月 1 日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四、教学活动:

五、板书设计:

2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五、教学活动:

九年级化学下册《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目标】 1.了解有机物的概念,能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及其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通过塑料性质的探究及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实验,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1.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认识有机合成材料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种类和用途以及塑料对环境的影响,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的一类物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提出问题]什么是有机化合物?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102探究。 [学生活动] 讨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提出问题]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3 [归纳总结]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通常称它们为有机高分子,用有机高分子制成的材料称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它又分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合成材料的用途很广,下面一起来研究:有机合成材料 [板书]三大有机合成材料 1、塑料 [学生实验] 探究塑料的一些性质:聚乙烯为例 【归纳总结】按受热时的表现,塑料可以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加热后又可以熔化

的塑料称为热塑性塑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的塑料称为热固性塑料。 【应用】根据刚才的实验和生活经验,讨论下列问题: ①雨衣 ②根据你到书店或超市买东西的生活经验,谈谈用于包装的塑料袋是如何封口的?它们是热塑性塑料还是热固性塑料? ③手电筒的外壳 ④炒菜用的锅的手柄是热塑性塑料还是热固性塑料? 2、合成纤维 [提出问题]买衣服时,怎样知道面料的种类呢?穿不同布料的服装时,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学生收集衣服标签,通过查看标签,了解纤维的种类,并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 [学生实验]:燃烧棉花、纯羊毛线与涤纶、锦纶 [得到结论]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的区别 3、合成橡胶 【图片投影】橡胶树→天然橡胶 【介绍】介绍合成橡胶的优点。 【引导交流】引导学生交流合成橡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幻灯片展示]塑料垃圾对大自然的污染。 [提出问题]什么叫“白色污染”?废弃塑料带来的污染叫“白色污染” [学生讨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 [得到结论]防止“白色污染”的措施 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总结6篇

《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总结(一):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二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本人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在教学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我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本学期已完成了第一章至第七章以及实验部分的资料,期末复习工作也顺利进行。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复习,并做好补缺补漏工作。无论是教师的编写提纲,还是课堂上的精讲多炼,处处都体现了师生的默契配合。一个学期来,我在教学方面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此刻总结如下: 一、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课前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明白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②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计算题的教学外,其余的课程我都利用了多媒体教学。 ③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多参考别人的教案,习题等。 2、组织好课堂教学。 ①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持续相对较好的注意力。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作业。 3、课后做好辅导工作。 用心利用自修的时间辅导学生。 二、用心参与教研活动 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在教学交流方面,我们用心参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有计划地对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验教材的学习,了解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特点。用心主动的参与教改,并及时总结教学经验。 三、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既注意了概念的科学性,又注意概念构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个性注意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了。并在教学中尽可能通俗易懂,透过

初中化学教案大全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初中化学教案大全 初中化学教案大全 第一章空气.氧 第一节空气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初步了解有关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主要用途。 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对空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 2.介绍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以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用品 水槽、钟罩、燃烧匙、酒精灯、红磷。 教学过程 …提问?①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电灯发光(物理变化)爆炸(举例说明,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②判断下列例子哪个是描述性质?哪个是表述变化的? …讲解?通常镁燃烧,酒精燃烧都是在空气中进行的。 …提问?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板书?第一节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和用途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提问?①实验现象

②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钟罩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简介人类对氧气的认识过程。 …板书? 二、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雾 ②石油化工排放的烟雾 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造成污染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①工业三废的回收与处理 ②提高汽油、柴油质量 …讲解?1.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造成撐率倚в 对自然界的影响。 2.臭氧摽斩磾的形成──对自然界的影响等。 [作业] 略 第一节空气教案(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方法 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摽床坏接臵 蛔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仪器、药品 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的合金的资料。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 一、物理性质 1、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特性: 二、性质决定用途 三、合金 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课后反思: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初中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老师,你将以水为主题,根据各自学科特点,跟同学们说些什么? 学生:语文老师说,水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洗净了别人,洗脏了自己。” 学生:英语老师说,Water。 学生:数学老师说,通过水可以计算出不规则容器的容积。 学生:物理老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学生:政治老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走进同意条河水”。 教师:你们猜一猜,作为化学老师的我,又会说些什么呢?

初三化学教案设计上册全套

标准 空气第一章 1 空气1§-【教学目的】.介绍科学家怎样进行科学研究发现空气成分,使学生了解发现空气成分的科1 学家。2.掌握空气的主要成分以及防治空气污染的重要意义。3.初步了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教学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教学难点】空气的主要成分【教学用具】水槽、钟罩、燃烧匙、红磷、酒精灯、火柴、橡皮塞【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过程】我们每天都在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是地球上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所以人们长期把空空气的氛围中生活,它是既看不到踪影也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气看做是一种单一的物质,空气究竟是哪些物质组成的呢?演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现象:随着大量白烟的产生,钟罩水面逐渐上升,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钟体积。1/5罩水面上升了约所以,体积气体是空气中的氧气,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1结论:被消耗了/5 5。/在空气中氧气约占体积的1 一、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代表文案. 标准 .制得氧气,瑞典化学家舍勒,英国化学家普得斯特里。1 .发现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法国化学家拉瓦锡。2十九世纪末,经过许多科学家研究发现,空气中除了氧气、氮气外,还含有氦、氖、氩、氪、氙等惰性气体。: 二、空气的成分及质量分数三、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止使空气受使一些有害气体和烟尘进入空气,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废气的排放,到污染。公大气污染从早期的英国伦敦的烟雾型发展到新型的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 害事件连绵不断。污染的空气给人类和自然都造成很大的危害。是防治和控制大气污染,为人类生活提

供清洁的的空气,随着今天工业的发展,关系到保护和改善人们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排放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大类,从世界围来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这些气体主二氧化氮等。在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要来自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小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还含有少量的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以及其他气体和杂质。预习第二节容2 【布置作业】P10 1- 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一课时)-§ 1 【教学目的】文案. 标准 1.了解氧气的性质,掌握化合反应的概念。2.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3.初步让学生接触元素符号【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瓶氧气、燃烧匙、火柴【教学用具】木炭、硫、细铁丝、石灰水、3 【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教学过程】问: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物质?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沸点、硬度等,我们每天都生活%的氧气,请学生观察所收集的氧气,回答氧气的物20在空气中,空气中有近理性质?P11页第一、二自然段,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然后请学生阅读课文O)的物理性质:一、氧气(2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态,固态时呈淡蓝色。讨论:鱼类为什么能在水中生活?它们不需要氧气吗?在水中只能溶而是不易溶于水,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氧气不是完全不溶于水,解有少量氧气,水中溶解的氧气可以供鱼类生存。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前一节我们学习了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的固体。)与氧气的反应C1.碳(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观文案.

人教版 初三化学教案 上册全套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 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叫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变化; 实验3、4有一个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时生成了其它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除了生成其它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叫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 小结: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本质区别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免费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任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其中九(3)班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而九(4)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介绍了盐和化肥,并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等内容进行总结。重点是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和条件及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运用。

初三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范文《燃烧和缓慢氧化》教案 知识目标: 1、会判断燃烧和缓慢氧化。 2、能说出燃烧的条件并能说明常用灭火方法的原理。 3、能说明爆炸和自燃的原因。 技能目标: 1、提高观察、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高分析、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3、提高用实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分析提高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2、学会用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看问题。 教学重点: 知道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教学方法: 自学、讲述、实验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演示实验:白磷的自燃。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准备回答: 1、什么是燃烧? 2、燃烧的条件?如何用实验验证? 3、灭火原理?常见方法? 4、爆炸原理?利?害?举例说明。 5、缓慢氧化?利?害?举例说明。 6、什么叫自燃?原因?观察实验 看书 1、激发学生的好 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自学能力 二、总结: 1、燃烧的概念: 板书: 燃烧:可燃物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和灭火 问题:图1-8实验的目的? 提示: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温度和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结合日常生活常识谈谈对燃烧条件的认识。 结合日常生活常识谈谈你曾见过的灭火方法。 板书: 燃烧条件: (1)、温度达到着火点 (2)、有充足的氧气。学生讨论:1、通过对实验目 的的讨论教会学 生一种科学实验 方法 2、培养学生理论 联系实际的习惯

灭火条件? 3、爆炸 危害和好处?举例:生活中常见 的爆炸 教育学生用辩证 的方法看问题 4、缓慢氧化有何意义?举例: 铁生锈---不利 垃圾腐烂---有利 教育学生用辩证 的方法看问题 5、自燃 演示实验:白磷在空气中自燃 解释原因 如何防止自然火灾? 举例: 三、作业: 1、作业本第二节 2、自然科学同步第二节 初中化学教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教案 知识目标: 1、记住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及实验室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认识制氧气所需仪器的名称及知道这些仪器的连接和使用方法。 3、知道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并能说明原理。 4、能复述催化剂的概念并说出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5、会判别哪些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6、了解工业制氧气的方法。 技能目标: 1、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提高对实验的观察、比较能力。 2、通过对催化剂概念的学习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有无催化剂的对比实验学到自然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对比法) 情感目标: 1、通过有无催化剂的对比实验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对化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安排学生看书并思考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的文字 表达式。 2、催化剂的概念。 3、分解反应的概念 4、实验装置及连接顺序(从下到上, 从右) 5、如何收集氧气? 6、如何检验氧气? 7、实验操作步骤? 8、氧气的工业制法? 看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初中化学教案(下册)资料

初中化学教案(下册) 第八单元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⑵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⑶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⑷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⑴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实物性质的讨论入手,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并学会区分金属和非金属。 ⑵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金属制品材料选择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形成以下认识: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⑶通过实验比较黄铜片和紫铜片、焊锡和锡及铅的多种性质,认识加入其他金属可以改良金属特性,以及合金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⑵在了解金属性质的基础上,了解材料选择要考虑的问题:如价格、资源、是否美观、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金属制品、金属制品的图片、铁架台、铁片、酒精灯、焊锡、铅、火柴等。 学生用具:大小形状相同的铁、铜,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合金的资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一金属材料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有颜色和光泽,常温下为固态(汞除外); 不同金属的密度、硬度不同。 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熔点较高; 二、合金 1、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 2、合金与组成它们的金属性质比较(存在差异,体现优异)。 3、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4、新型金属材料 钛和钛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

初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三篇

初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三篇 篇一: 本学期的化学教学按计划顺利完成,以实际出发,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向前提高及格率,为了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结了几条经验: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中考最关键的要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把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进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学校虽然还没有实验化学新课程标准,但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5、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要好的课堂效果。 6、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探究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