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独秀
- 格式:docx
- 大小:15.26 KB
- 文档页数:3
评陈独秀陈独秀(1879-1942),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对陈独秀先生,我觉得应从功与过两个方面来评价。
首先是功绩方面。
对于陈独秀的历史地位,已有很多著作进行了论述。
总的来说,我认为他主要有以下几大贡献:一.在辛亥革命之前陈独秀组建岳王会,借岳飞精忠报国抗击金人的精神,宣传鼓动革命,后来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牺牲的烈士大多是出自岳王会可见,陈独秀领导的岳王会对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起了多大的作用二.新文化运动是陈独秀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他以《新青年》为战斗堡垒培养出一代以改造黑暗中国为己任的新人;他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率先向传统封建思想的堡垒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他发动文学革命,把思想解放运动引向更加广阔的领域;他锐意改革北大文科,为青年学生开辟了思想自由的新天地。
众所周知,20世纪中国有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40年代的延安整风运动,70至80年代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影响最早而且时间最长的当然是第一次,即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如果没有这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就没有後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後两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扬,与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三.被毛泽东成为“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的陈独秀,通过《新青年》,以科学和民主的思想惊醒了长期束缚在封建桎梏中的一代青年,于是在1919年5月4日这天掀起了思想解放热潮,这个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它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除了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亦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四.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
陈独秀为何信共产主义【他从“新文化运动”统帅,到中国共产党“开山鼻祖”,到头号“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再到中国“托洛茨基派”首领,大起大落。
创办《新青年》时,他决心“不谈政治”,希望以“思想和文化的启蒙”为使命,从改造国民性入手,把国民改造成有“独立自主人格,自由平等权利”的新青年。
他高举“德先生”与“赛先生”两面大旗,呼吁:“国人而俗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这以后,他回归到“不隶属于任何党派”的独立思想者。
在生平最后一次开创政治局面的尝试受挫后,他退回书斋,对政治理论进行新的探索和反思,重新评估他曾信奉过、追随过、批判过的“理论和人物”。
这些思考总结成他“最后的政治意见”。
最后,他远离了马克思主义,摒弃了托洛茨基主义的核心——“无产阶级专政”理论,退回到五四时期他所高举的“民主”和“人权”。
纵观陈独秀的一生,随着世界政治大势和国内政局动荡变幻,他反清、反袁、反军阀、批孔、批党、批“国际”,走了一条由改良——民主革命——启蒙——马列主义革命——呼唤议会民主的政治道路。
为他生前死后中国的落后,改良,革命,倒退,停滞,再革命,倒退,改革的历史进程,画上一个个问号。
】创办《新青年》时期的还没有相信马克思主义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
——鲁迅,《且介亭杂文:忆刘半农君》从“救亡”思想出发,这位“康党”、“乱党”的组织者和宣传家开始“转向”,走向文化启蒙运动。
关于为何办《新青年》,陈独秀认为:当时的中国人“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他还提出20年不谈政治,要在此时间里造成巩固共和的“国民总意”。
陈独秀身边聚集起了一批有着新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撰稿人:李大钊、胡适、吴稚晖、马君武、苏曼殊、鲁迅、周作人、钱玄同、蔡元培、傅斯年,以及笔名“二十八画生”的毛泽东。
历史学论文-试论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代表们摘要:在大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尚处于幼年阶段,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陈独秀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和共产国际代表们在许多问题上的决策往往都受到共产国际权威的指导和制约。
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既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它向中国派去的顾问代表们是其政策方针的直接执行者。
因此,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内居领导地位是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他错误路线的形成、执行,与共产国际代表们在华的活动有很大的关系。
关键词:陈独秀;共产国际;共产国际代表;大革命后期;鲍罗廷;罗易大革命后期,中国的革命形势处于异常紧急的状况下,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为挽救革命而努力奋斗。
随着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共产国际的影响也日益加强,它派往中国的顾问代表们也发挥了各自的作用。
对于中国革命,他们既有一定的贡献,也犯了许多错误,同时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之所以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也与这些顾问代表们有一定的关系。
本文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试图从具体主张做法和内在原因两个方面剖析探讨一下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代表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对大革命失败应负的责任。
一、具体的主张和做法(一)在武装斗争的策略方面,共产国际代表草率盲目的自信及陈独秀退让被动的服从导致了重大失误的出现。
理论上,陈独秀对革命军队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是有认识的。
他在1926年11月25日发表的《革命与成功》一文中就认为:“被革命的统治阶级都有强大的武力,革命的被统治阶级如果没有武力,当然不会成功。
”[1](P304)但在实际工作中,陈独秀不但放弃对革命武装的领导,而且反对共产党掌握军队,突出强调国民党正规军的作用。
这种矛盾状况,也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政策有关。
共产国际从一开始就在行动上只武装援助国民党力量,而不发展共产党独立的武装力量。
对国民党,除帮助建立黄埔军校和在国民革命军八个军中皆派有军事顾问外,又于1926年援助枪械,分四批运到广州。
中国历史人物—陈独秀陈独秀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家和民族灾难沉重的年代,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他的一生是跌宕起伏,领导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等重要的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曾当过总书记;但也受过多次牢狱之灾,......1937年7月,陈独秀经受过8年的监狱生活后,作为政治犯被释放出狱。
几十年过去了,陈独秀关于民主思想的见解有的被证明是错误的,但有的是正确的,应以一个公平的心态去评价陈独秀。
我的家乡是安庆市,作为陈独秀先生的老乡我深感自豪也深为其思想、博学、人格、个性、理性、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真知灼见与正确预见所折服。
人如其名,“独秀”即独特而优秀的品质和才华是我中华最值得自豪的人物。
以他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在宣扬民主、自由、张扬个性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地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扬弃不能不说是他的独特而优秀之处,对于今天的知识分子来说也是值得吸收的精神财富。
我一直尊敬和欣赏陈独秀的才气、智慧和人格,他是当今中国政坛与思想界无人可比的人才,但他的真实思想与行为却被世人所忽视或者说误解了,而那些荒谬的观点却在中国风靡一时,不能不说是中国人的悲哀啊!他不愧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其学识渊博,懂日、英、法三国文字,工宋诗,善写隶书,对旧学很有功底,新学造诣尤深,思想锐利,通晓中西文明,是民主自由和科学的倡导者,他的政治预言已被现实证实(比如苏联的大清洗、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东欧巨变而解体等)是正确的,而且对于现在的中国正走向民主与自由历史趋势同样有现实意义。
我想毛泽东的“实事求是”的思想也许就是陈独秀提倡科学精神的延续吧,毛泽东一直很尊敬与欣赏他的前辈兼老师陈独秀先生,但遗憾地是他没有继承和发扬陈独秀的民主与自由的普世真理而是走向了民主与自由的反面独裁(专制),也没有陈独秀的学识渊博和高尚人格,进而酿成了后来的“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悲剧,也为后来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带来了专制这个消极影响,如果毛泽东很好贯彻了陈独秀的民主自由与科学那今日之中国也不会出现国共两党两岸对立,也不会出现众多的官僚与贪官,经济发展也会比现在发达多了,至少在经济上中国起步会早五六十年时间,如果从陈独秀提倡民主自由科学起一直执行和贯彻它那么这种政治思想经过八九十年(1915-2004年)的发展早已深入民心了。
关于陈独秀,360百科是这样说的,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字仲甫。
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15年9月15日,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曾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中共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等。
1922年11月5日,中共代表参加共产国际大会,陈独秀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改组,陈独秀停职。
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被捕。
1942年5月27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享年63岁。
这个简短的百科中,大家已经能够认识到陈独秀的贡献,我们把陈独秀的贡献做一简单概括。
一、陈独秀的历史贡献陈独秀的历史贡献至少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第一,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
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了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而且仍然是中国在努力实现的目标。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注意是上海)创办《青年》杂志,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刊号问世。
在创刊号上,陈独秀发表了创刊词《敬告青年》,首次举起了民主和科学的大旗。
为了区别于上海青年,从第二卷开始,将《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
不久,陈独秀应北大校长蔡元培的邀请,就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
陈独秀曾犹豫地说:“因为要办《新青年》,每月出一期,上海那边恐怕走不开。
”“没关系,你正好可以把杂志带到学校里办。
”蔡元培说,“北大还要聘请一大批名流学者任教,正可以帮你编杂志。
”陈独秀随即将《新青年》编辑部迁往北京。
之后,如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刘半农、沈尹默等一大批知名学者纷纷加入《新青年》的阵营,为其撰稿并参与编辑工作。
这样,以北京大学为中心,以《新青年》为阵地,一个崭新的文化阵营在中国出现了。
中国名人故事之陈独秀(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中国名人故事之陈独秀中国名人故事之陈独秀(精选6篇)故事不需要有过多的心理活动描写、大段的对话和繁复细腻的景物描写、人物形象的刻画,作者不应该在故事中对人物或事件大加评论。
陈独秀的青年观论析摘要:陈独秀的青年观是陈独秀对于青年和青年问题的总的观点和看法。
陈独秀的青年观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风云变幻、救亡图存的时代。
他大声向青年疾呼要做新青年,号召青年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积极作用。
他的青年观对当今青年的发展仍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他倡导的追求民主和科学的理念,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依旧是当今青年行为的向导。
关键词:陈独秀;新青年;青年观陈独秀的青年观是陈独秀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而形成的关于青年和青年问题的观点和看法。
他密切关注着我国青年的现状,认识青年的特点,把握青年运动的规律,提出了培养教育青年以及推动青年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并以自己独具远见的思想和才华创办了《新青年》,吸引了一代青年并对其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陈独秀青年观形成的国内外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各国经过工业革命的洗礼,国力大大增强。
新兴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都出现了空前的活跃,这样的国际环境对陈独秀以及我国青年思想的启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国内方面,我国从鸦片战争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广大人民生活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
在中国风云变幻、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环境下,陈独秀产生了强烈的救国救民意识,以满腔的热情投入中国革命的洪流中,在革命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到青年所特有的革命热情,在领导青年运动的过程中总结了青年运动的初步经验,形成了丰富的青年思想。
二、陈独秀青年观的主要内容首先,青年是人生最宝贵时期,是人类社会“新鲜活泼”之群体。
在陈独秀的青年思想中不乏对青年的赞美和对青年存在价值的高度评价。
他在《敬告青年》中,用最生动的比喻来赞美朝气蓬勃的青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不仅如此,他还从进化论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青年对于整个社会的价值,指出青年对于社会就像是人身上新鲜活泼的细胞,“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陈独秀在狱中与妻子行房遭嘲讽陈独秀几个妻子
导语:陈独秀晚年和小他29岁的上海女工潘兰珍结婚,据《陈独秀狎妓风波》一文中说,陈独秀表弟濮清泉曾回忆,陈独秀坐牢时,在大庭广众之下,不顾
陈独秀晚年和小他29岁的上海女工潘兰珍结婚,据《陈独秀狎妓风波》一文中说,陈独秀表弟濮清泉曾回忆,陈独秀坐牢时,在大庭广众之下,不顾众目睽睽,还在狱中与前来探视的潘兰珍宽衣解带大行房事,典狱长为此请濮清泉派人传话让陈独秀“自爱”。
陈独秀,上世纪20年代中国大革命时期崭露头脚、独领风骚的风云人物。
然而,在他63年的跌宕起伏,坎坷多变、颇富传奇的人生旅程中,不仅其右倾的政治立场被广为指责,而且其不堪的私生活也饱受诟病。
历史上,陈独秀有许多辉煌至极的名片,如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中共早期最高领导人。
他还被毛泽东封为“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
但是,据有关资料记载,1919年5月4日这一天,陈独秀并无积极表现,而且可能没有出现在天安门广场。
当时,他正陷入人生中一次事业的低谷,社会媒体关于他“因争风抓伤某妓下部”的舆论也正流行。
胡适甚至认为,北大在3月26日开夜会决定弃保陈独秀,是促成他思想左倾并创建共产党的主因。
据陈独秀《实庵自传》中说,自己的叛逆性格似乎与生俱来,以至于祖父在自己小时候就曾被斥责“将来长大成人,必定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凶恶强盗,真是家门不幸”。
政治和女人是他一生的最爱。
他早年娶将门之后高晓岚为妻,但是,两人性格天差地别,共同语言不多,陈独秀后来与高晓岚的妹妹高君曼同居,最后与高晓岚恩断情绝,两
生活常识分享。
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与陈独秀的责任关键词:陈独秀,第二次北伐,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大革命失败,大革命时期,右倾机会主义1925年至1927年中国大革命的失败,使跻身于新民主革命时间不长的中国共产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和创伤。
陈独秀作为党的第一任最高领导人,不管其所奉行的路线政策是自觉主动的还是被迫违心的,都逃脱不了应承担的领导责任,他因此被戴上‚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离开了连任五届中共最高领导岗位。
由于种种原因,‚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这个政治结论无人问津,延续至今已有70余年。
近几年来,随着苏联历史档案的解密,学者们发现过去所能见到的有关大革命的历史资料,并不是一个完全客观的、真实的全景画面,进而意识到在总结陈独秀右倾错误教训的同时,不能不深究共产国际对大革命失败的责任。
一个不愉快的开局建党初始,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关系一度比较紧张。
因为马林是按照共产国际的集中领导体制来指导中共工作的,经常指手划脚,所以陈独秀对马林的装腔作势态度很反感,他说:‚苏俄党是苏俄党,中国党是中国党,各有各的国情、风尚。
我们犯不着去做共产国际的支部‛。
可是,中共二大还是加入了共产国际,成为国际的一个支部,党的经费主要靠国际的资助。
这样一来,中共必须向共产国际定期交送工作计划和预算,领导机关的会议也要有马林参加。
其实,陈独秀不同意这样做,不愿意有这种监护关系,他曾对包惠僧说:‚革命是我们自己的事,有人帮助固然好,没有人帮助我们还是要干,靠别人拿钱来革命是要不得的。
‛这表明陈独秀是一个有独立自主精神的人。
马林来华不久,即向中国共产党提议,改变过去对国民党的排斥态度,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
起初,中共党内自上而下一致表示反对这一主张,1922年4月6日陈独秀致信共产国际东方部远东局局长维经斯基,申述了‚共产党与国民党革命之宗旨及所据之基础不同‛;‚国民党联美国、联张作霖段祺瑞等政策和共产主义太不相容‛;‚广东北京上海长沙武昌各区同志对于国民党一事,均已开会议决绝对不赞成,在事实上亦已无加入之可能‛等六项反对的理由。
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期末论文题目:陈独秀的最后民主见解******年级:2013级思政二班学号:**********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12月论文提要陈独秀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家和民族灾难沉重的年代,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他的一生是跌宕起伏,领导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等重要的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曾当选过总书记;但也受过多次牢狱之灾,……1937年7月,陈独秀在经受过8年的监狱生活后,作为政治犯被释放出狱。
我的论文就是讲述陈独秀晚年的主要思想和我对其思想的认识与评价。
我对他的晚年民主思想是采取总分的模式,分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系统阐述陈独秀的晚年民主思想,就是从总体角度来看;接下来是分别从两个理论观点阐述,第二部分是关于他的新“二次革命”论的形成;第三部分就是关于他对于苏联经验和斯大林主义的批判思想;几十年过去了,陈独秀关于民主思想的见解有得被证明是错误的,但有的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应以一个公平的心态去评析陈独秀。
陈独秀的最后民主见解徐梦园摘要:陈独秀,一个中国现代史上有过辉煌有过末落的人物。
因为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后期,成为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主要代表人物,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1929年11月,他被开除了党籍。
以后他又和托洛茨基派结合,并被选为中国托派的中央委员。
1932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处了13年徒刑。
1937年七月,抗日战争的爆发,他被释放出狱。
在晚年的时候,他的民主思想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个是新“二次革命”论的形成;一个是反对苏联经验和斯大林;关键词:陈独秀晚年民主思想新“二次革命”论苏联经验反对法西斯陈独秀,一个中国现代史上有过辉煌有过末落的人物,一生崎岖坎坷,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时期有重大的历史功绩,在中国传播马列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当中,曾做出过重要贡献。
但是他却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思想上及其思想活动上有着严重的缺陷,因此,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后期,成为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主要代表人物,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2014年第11期 (总第101期) 理 论 观 察
Theoretic Observation No.11,2014
Serial No.101
浅论陈独秀“新青年精神" 冯 笑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西安710119) [摘要]陈独秀,作为五四运动的领袖,是时代转型的代表人物;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 是当时思想界堪称独一无二的思想领袖;作为中共早期领导人,是党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作为 社会工作者,在思想学术界影响最大的就是他于1915年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陈独秀的“新青年精神”不仅滋养了二十世纪青年的茁壮成长.对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引领功能依 然强大。 [关键词]陈独秀;新青年;知识分子 [中图分类号]K8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4)11—0038—02
一、
陈独秀与新青年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救亡图存”的中心议题激发了无 数仁人志士为此不懈努力。然而鲜有成果。面对帝国主义瓜 分和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下国难当头、民心涣散的国情,陈独 秀提出通过办杂志的办法启发民智进而提高全民思想素 质。在“要救亡首先要启蒙”思想指导下.开始了他的办报生 涯,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他于1915年创办的《青年杂志》, 后改名《新青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在中国社会掀 起了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启蒙运动。他将新文化运 动的重心定位在青年群体,同时给出新青年何以成为新青 年的标准并对新青年殷切寄语。 (一)新旧青年之区剐 “新青年”是相对“旧青年”而言,“新青年”的提出实则 是对“旧青年”的摒弃和否定。陈独秀在《新青年》一文中明 确提出新旧青年划分标准:“自年龄言之,新旧青年固无以 异;然生理上,心理上,新青年与旧青年,固有绝对之鸿沟, 是不可不指其大别,以促吾青年之警觉,慎勿以年龄在青年 时代,遂妄自以取得青年之资格也。” 此标准旨在提醒青 年一代必须有别于旧式青年。否则挂青年之名,无青年之 实.只能继续停留在散发着陈腐气息的旧青年之列。 (二)新青年六条标准 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一卷第一期发刊词《敬告青年》里 为新青年的“新”定出了六条标准:(1)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2)进步的而非保守的;(3)进取的而非退隐的;(4)世界的 而非锁国的;(5)实利的而非虚文的;(6)科学的而非想象 的。陈独秀顺应民主和科学的时代潮流、立足社会实践,亟 盼青年一代在新时代标准前勇敢地做出抉择,投入到轰轰 烈烈的社会革命中,充当社会改造的主力军。 (三)陈独秀对新青年寄望 1.谈新青年于社会之作用 陈独秀如是谈青年之于社会:“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 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 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 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 及时间之生命。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 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 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② 2.对新青年的“两点忠告”:第一当明人生归宿问题。第 二当明人生幸福问题 “人之生也.求幸福而避痛苦,乃当然之天则。” 陈独秀 从人性的角度阐释了人追求幸福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 利,是人趋利避害的天性使然。所以追求幸福当无可指责。 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人的“幸福观”是否正确,对人生归宿、 价值、目标定位是否科学。 人生幸福五观。陈独秀关于青年幸福问题,提炼了五种 观念:“一日毕生幸福悉于青年时代造其因;二曰幸福内容 以强健之身体、正当之职业称实之名誉为最要,而发财不与 焉;三日不以个人幸福损害国家社会;四日自身幸福,应以 自力造之。不可依赖他人;五日不以现在暂时之幸福,易将 来永久之痛苦。”@引导新青年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幸福观。 做官发财与幸福的关系。“充满吾人之神经,填塞吾人 之骨髓.……皆各有‘做官发财’四大字。做官以张其威,发 财以逞其欲。一若做官发财为人生唯一之目的。”④.陈独
姓名:汪承勇班级:市场营销本科班学号:110106302
论陈独秀
——人物简介及分析
陈独秀是与孙中山、毛泽东具有同等重要历史地位的杰出人物!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现在对于他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他的历史地位逐渐得到了恢复。
但是,对他的评价仍然分歧很大,他的历史地位还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
对于陈独秀的历史地位,已经有很多论著进行了论述,但还是肯定得不够。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陈独秀至少有六大历史贡献、两大杰出成就,并为我们做出一个杰出的表率。
其六大历史贡献是:
第一,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
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了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
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教育、引导了整整一代人。
第二,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思想指导者。
五四运动能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生那么大的影响,与他的活动、指导、影响是分不开的。
在高度评价五四运动历史功绩的同时,不能忘记陈独秀在其中的巨大历史功劳。
第三,他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
他传播马克思主义虽然没有李大钊早,但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其重要作用是任何别的报刊不能替代的。
第四,他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
现在说,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说法不准确。
如果没有陈独秀,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的成立。
仅仅这一条,他就可以名垂千古,光照千秋。
第五,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
现在我们说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这是不科学的,毛泽东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而不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从中共“一大”到"五大"的领导集体,才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陈独秀才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这一代领导集体,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党的"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党的"四大"提出了民主革命总路线的基本思想,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党的队伍也从50多人迅速发展到6万多人,为后来的革命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其功劳是不容抹杀的。
第六,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他晚年的民主思想,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对民主政治的最深刻的思索,至今很少有人能够超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其两大杰出成就是:
第一,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政论家。
他的政论文章汪洋恣肆、尖锐犀利。
《敬告青年》等很多篇章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少有的、杰出的代表作,至今仍给人很多启发。
第二,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大专家、大学者。
他晚年进行的文字学研究,是极其重要的学术成果。
如果不是后来转向政治斗争,他无疑会成为中国
近现代历史上最杰出的大专家、大学者之一。
所谓一个表率,是说他一生一心为公,光明磊落,丝毫不搞阴谋诡计,不以权谋私,即使在艰苦困顿的晚年,他不接受敌人的馈赠,表现出一个革命者的刚强骨气和高尚人格。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一生毫不妥协,坚决地揭露和批判旧制度、旧思想、旧文化和社会种种弊病,代表了社会良心,为后人做出了杰出的表率。
以上这几个方面,要做到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容易的,但陈独秀兼而有之。
毫无疑问,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革命家、政治家和杰出的编辑出版家、大学者,是20世纪与孙中山、毛泽东等具有同等重要历史地位的中国最杰出的伟大人物之一。
如果说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位杰出人物,那么陈独秀就是20世纪中国的第二位杰出人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我相信他的历史地位会越来越高,最终会成为20世纪中国历史上能够千古留名的少数人之一。
当然,陈独秀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也存在缺陷和不足,犯过错误。
他之所以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也是因为他犯过严重错误。
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袖有几个没有犯过严重错误呢?就拿功劳最大的毛泽东来说,同样也犯过严重的错误,他的错误甚至比陈独秀的错误更为严重。
拿陈独秀和毛泽东相比,他们的功劳同样伟大:一个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一个创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举起了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一个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在有些方面超过了陈独秀,如新民主主义理论、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哲学思想等,但有的方面则远远不如陈独秀,如对民主、科学等远远不如陈独秀那样重视。
因此,如果拿同一个标准来衡量陈独秀、毛泽东两个人,就可以看出他们同样都是伟大的历史人物,都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应该给予同等的历史地位,不能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对于陈独秀所犯的错误应该怎么办呢?很多学者已经指出,他的错误主要来自共产国际,他不过是一个替罪羊而已。
在当时的条件下,谁都不能不犯这样的错误,而且他对共产国际的一些主张还进行了抵制,如他从一开始就反对党内合作,因为党内合作这样的方式最后必然导致激烈的冲突。
当国共发生磨擦后,他又主张退出国民党,改为党外合作。
如果中国共产党当时按照他的主张退出国民党,就不会有后来的"清党"和惨败。
现在,戴在陈独秀头上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帽子已经被摘掉,中共中央批准的权威党史改成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好像比原来的错误减轻了一点。
但我认为,所谓"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帽子,也不符合历史实际,因为这是斯大林和共产国际为推卸责任而硬扣到陈独秀头上的。
说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就给人造成陈独秀搞机会主义、搞投机的印象。
其实,陈独秀是一个毫无心计、光明磊落的人,根本没有搞什么机会主义,没有进行投机。
他的错误,不过是执行了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其实质是教条主义(我认为应是被迫执行的教条主义. )。
而且有的所谓错误,还应该进行深入的分析,例如现在仍然指责的陈独秀对当时工农运动过火行为的批评,我认为陈独秀就是正确的。
因为在统一战线的条件下,不能不照顾到联合者的利益。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也是反对过火行为,极力维护统一战线的。
为什么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的政策充分肯定,高度评价,对陈独秀则横加指责,彻底否定呢?对于历史的评价,应该坚持一个标准,而不能实行两个标准。
陈独秀之所以会犯错误,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本质上是一个书生、学者,而
不是一个善于搞政治的人,缺乏搞政治的经验和手段。
搞政治,什么手段都可以采取,甚至无所不用其极,是一点书生气都要不得的。
对于那种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像陈独秀这样的书生、学者是应付不了的,往往会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他和瞿秋白一样,都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都是一个悲剧。
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误会。
总之,陈独秀的历史功绩是不能抹杀的,他的错误是被夸大或者是被利用的,历史上给对他的评价是不公正的,他理应可以与孙中山、毛泽东一样得到历史应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