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种鸡场鸡白痢的净化及其综合防控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206.10 KB
- 文档页数:4
蛋鸡白痢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蛋鸡白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是蛋鸡养殖中的常见疾病之一。
白痢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口、经呼吸道和经皮肤感染传播。
此外,蛋鸡加强营养不当和环境卫生条件不佳也是白痢流行的重要原因。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蛋鸡白痢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一、流行病学蛋鸡白痢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气温较低、湿度较大的时候更容易流行。
一旦出现患病情况,很容易在禽群中传播,导致全鸡舍或者某些鸡群发生疫情。
另外,白痢患者粪便、食水、饲料等都会被病原体污染,而这些都是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因此,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和饮用水卫生非常重要。
二、临床症状蛋鸡白痢的临床症状通常分为轻症和重症两种:轻症:轻症的蛋鸡表现为腹泻、拉稀和食欲不振等症状。
蛋鸡膜下出血时,粪便中会有大量的血液和黏液,有时还会出现黑便,肛门周围还会有血液和粪便的残渣。
重症:白痢的重症症状主要表现在腹泻的严重程度上。
蛋鸡会出现稀水样便和粪液成团的现象,有时会有黄色的脓血交杂。
蛋鸡也会出现呼吸困难、羽毛质量下降、体温升高等症状。
三、防控措施对于蛋鸡白痢的防控措施,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饲养管理。
饲养的环境要保持清洁卫生,生产过程中要注意科学喂养,以增强蛋鸡的抗病能力。
此外,给蛋鸡提供干燥的饮用水和饲料,避免因为饮水和饲料过湿而导致白痢的发生。
2. 做好病原体防控。
一旦出现疫情,要隔离已经感染的蛋鸡,严格做好消毒和防疫工作。
对禽舍、饮用水、饲料等进行彻底的消毒和清洁处理,有效杜绝病原体的传播。
3. 科学用药。
在指导下,利用消炎药和防止腹泻的药物等对病鸡进行适时的处理,对于腹泻严重的蛋鸡,要及时补充营养,促进其恢复。
4. 做好预防工作。
养殖蛋鸡前的预防和隔离工作非常重要。
通过对蛋鸡的筛选和免疫注射,可以预防蛋鸡白痢的发生。
此外,也可以采用多种预防性抗生素,多向蛋鸡体内注射多种补充营养物质,提高其抗病能力。
总之,蛋鸡白痢是一种严重危害蛋鸡健康的疾病。
浅谈鸡白痢的防治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在各种年龄均可发生的一种传染病。
有的表现为急性败血性经过,有的则以慢性感染为主。
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国,在我国传染相当严重,是严重影响雏鸡成活率的主要疾病之一。
许多发达国家通过立法控制本病,可见其重视程度和本病的危害程度。
一、流行病学病是鸡的一种卵传性疾病,种鸡场如被本菌所污染,种鸡中就有一定比例的病鸡或带菌鸡,这些鸡所产的种蛋同样有一定比例是带菌的,在孵化过程中可造成胚胎死亡,孵出的雏鸡有弱雏、病雏。
同时该病在同群鸡中又可以互相感染传播,给养鸡业造成很大损失。
12月至次年4月为流行期,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鸡的年龄有关,雏鸡群在4日龄就开始死亡,2~3周龄以内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近年来发现鸡白痢对青年鸡的危害越来越大,常造成大批死亡。
成年鸡感染后呈慢发型隐性型经过,且感染常局限于卵巢、输卵管和睾丸。
成年蛋鸡群在流行期间表现为产蛋率下降和死亡增加。
月死亡率是正常死亡率的2~3倍。
产蛋可下降5~30%。
如在开产早期发病,在产蛋率上升到70%左右即开始下降,一般降到60.--65%,有的甚至可以降到50%,大部分停产鸡不再恢复产蛋。
与此同时,种鸡孵化率也出现大幅度下降,从发病前的88.31%下降到64.93%。
本病既有垂直传播,也有水平传播,垂直传播是最普遍的方式。
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
各种年龄,不同品种的鸡都可感染,但以褐羽产褐壳蛋的鸡种易感性最高,白羽产白壳蛋的鸡种抵抗力稍强,但不注意本病的防治同样造成较大损失。
二、临床症状雏鸡感染后潜伏期4~5天,带菌孵出的雏鸡出壳后不久就表现虚弱、昏睡进而死亡。
出壳后感染的雏鸡多在几天后才出现症状,2—3周龄发病和死亡达到高峰。
最急性者无特殊症状而突然死亡。
一般表现精神不振、缩头闭目、两翼下垂、挤作一团。
病雏鸡腹泻,排出白色浆糊状粪便。
肛门周围的绒毛常被粪便污染并和粪便粘着在一起,干结后封住肛门。
蛋鸡白痢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蛋鸡白痢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口腔和消化道传播,对蛋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量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对蛋鸡白痢的防控至关重要。
下面将针对蛋鸡白痢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流行病学蛋鸡白痢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的疾病,尤其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更易发生。
沙门氏菌在鸡舍中常常通过饮水、饲料、鸡粪等途径传播,尤其是在鸡舍环境不清洁卫生、饮用水源不洁净、饲料不适宜等情况下更易发生疫情。
二、临床症状1. 精神萎靡患病的蛋鸡精神萎靡,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活动量明显减少。
2. 呕吐和腹泻蛋鸡白痢的典型症状是呕吐和腹泻。
呕吐后的鸡食欲降低,同时伴有大量的腹泻,粪便呈水样,呈绿色或黄绿色。
3. 羽毛不整患病的蛋鸡常常羽毛不整,毛色暗淡无光,甚至出现毛发掉落的现象。
4. 体温升高蛋鸡白痢患病后体温通常会升高,达到40℃以上。
三、防控措施为了有效防控蛋鸡白痢的传播,应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 加强饮水和饲料的卫生管理饮水和饲料是蛋鸡白痢的重要传播途径,因此必须保证饮水和饲料的卫生。
饮用水应该经常更换,水桶要保持清洁,并加入消毒剂。
饲料的保管和运输也应该保持清洁卫生。
2. 做好环境卫生清理工作蛋鸡白痢几乎都生长于饲养环境不清洁的鸡舍中,因此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非常重要。
鸡舍应该定期进行清理,清洗地面和墙壁,并使用消毒剂喷洒鸡舍表面和地面。
3. 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在蛋鸡养殖中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防疫制度。
定期对蛋鸡进行疫苗免疫和体检,隔离和及时治疗疑似病例,及时清除鸡粪池和养鸡场周围的废物等。
4. 饲料营养均衡蛋鸡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能提高蛋鸡的整体免疫力,减少蛋鸡患病的概率。
5. 定期科学养殖饲养健康、活泼的蛋鸡也是防控蛋鸡白痢的重要措施。
养殖过程中要定期对蛋鸡进行科学养护和管理,做到饲养密度适宜,保持充足和清洁的饮水和饲料。
同时,也要注意蛋鸡养殖的环境温度、湿度等,使之处于一个合适的环境中。
摘要:蛋鸡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支柱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疫病防控压力。
其中以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禽白血病、鸡白痢等4 种禽病对蛋鸡群威胁较大,实施净化有利于降低损失,提高蛋鸡产业质量。
文章对上述4 种疫病的净化要求、净化步骤、样品采集、检测方法、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蛋鸡场疾病防治与净化提供借鉴。
我国蛋鸡产业是畜牧业的支柱产业,2021 年在产蛋鸡约10.5 亿只,鸡蛋年产量超过2600 万t,自1985 年以来一直居世界第一。
近年来,蛋鸡产业逐步进入转型升级关键期,已基本实现良种化、规模化,但仍面临疫病防控严峻挑战。
我国禽类H5N1、H5N2、H5N6、H5N8 和H7N9 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时有发生,低致病性禽流感流行广泛,某些省份H9N2 亚型检出率达到17.14%。
ClassⅠ类和ClassⅡ类的新城疫强弱毒株交织流行,其中基因Ⅶ型新城疫强毒株正在引起世界新城疫第4 次大流行。
禽白血病在产蛋前期发病率较高,A、B、J 亚群禽白血病在鸡群中常见,某些地方特色蛋鸡配套系亲本群存在A、B、J 亚群禽白血病混合感染。
禽白血病还可以垂直传播,部分黄羽种公鸡群血浆和精液J 亚群病毒分离阳性率分别高达8.12%和5.17%。
食源性人畜共患沙门氏菌通过输卵管污染鸡蛋已成为引起人食物中毒导致死亡的重要病原,一些蛋鸡场存在肠炎、鼠伤寒、鸡白痢等3 种沙门氏菌不同程度的感染。
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禽白血病、鸡白痢等四种禽病对蛋鸡危害巨大,实施净化非常重要。
该文对以上4 种禽病的净化技术进行综述,为蛋鸡产业疫病防治与净化提供参考。
1净化要求2021 年5 月1 日实施的新版《动物防疫法》提出将动物疫病净化消灭列入动物防疫的方针,明确了动物疫病净化的法律地位。
2021 年10 月,农业农村部出台《关于推进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意见》,明确在全国范围内优先深入推进高致病性禽流感、禽白血病、禽沙门氏菌等家禽疫病净化工作。
动物生产 552020.8雌蛾造卵数较少,卵粒偏大。
一般情况下,留根单母、单母和双母单蛾收茧在100粒左右,保护育饲养时单蛾收茧在120~150粒,若上年秋季适度干旱时,单蛾收茧在110粒左右;按重量计量,辽宁的丹东、鞍山投种的各种级产量一般在1万粒左右,利用床育、套把育和室内合成袋悬挂育的产量一般在12000~15000粒,在山东、河北和辽宁的庄河、海城、盖州、大石桥、瓦房店等地产量一般在12000粒左右。
1.2 根据窝茧蚕数估算 进入窝茧园蚕数基本上可确定预订种茧数,留根单母、单母和双母由于蚕数相对较少和各项指标调查时的客观需要,可采用手数法计算窝茧时的蚕数,并逐区记载。
而原种和普通种通常是按筐数估算蚕数的,一般现在使用的二号塑料筐盛蚕数在1000~1200头,估算产茧数在700~850粒。
1.3 根据样茧调查估算样茧调查估算是春蚕产量估算的最后时期,如果这时的估算结果和窝茧时的估算结果出现较大差异时,采取应急调节措施还是有准备时间的。
样茧的估算时间是在营茧达到30%~50%进行,首先在柞园中按照“S”路线或“井”字型路线,在每墩柞树上随机摘取种茧100粒,在柞树的上、中、下部位摘茧力求均等。
然后按照“手感—声传”法进行选摇,对于难以确认的可用利刀剖开确认。
最终按照公式进行估算,即,A=(B×C)×P,其中A为种茧数,B为蚕数,C为蚕损耗率,P为种茧率。
蚕损耗率包括鸟、虫、兽、高温致死和病死蚕总数占进入窝茧园的蚕头数的百分比。
种茧率是种茧数占薄茧、蛆茧、畸形茧、同宫茧、阴阳茧、鼠啮茧、鸟啄茧和病死茧数总和的百分比。
2 秋蚕种茧产量估算秋种茧的产量估算是按照单蛾结茧率进行估算的。
留根单母、单母是按照收茧粒数估算产量,双母是按单蛾收茧重量(公斤)估算产量的。
2.1 根据春种茧产地估算春种茧产地不同单蛾产卵量就不同,辽东地区、辽北地区和吉林地区春蚕茧产卵量要高于辽南、河北和山东地区20%以上,秋蚕期相同投种量就会出现20%的产量差异。
种鸡场鸡白痢沙门氏菌净化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种鸡场鸡白痢沙门氏菌净化程序、鸡白痢沙门氏菌阴性鸡群维持以及净化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行政范围内种鸡场鸡白痢沙门氏菌净化技术指导。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789.4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T 13091 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测定GB/T 5750.2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与保存NY 5027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T 2838 禽沙门氏菌病诊断技术NY/T 536 鸡伤寒和鸡白痢诊断技术DB 51/T 1286 规模化鸡场消毒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以2-3周龄雏鸡下痢和败血症为特征的传染病。
初期病鸡仅表现食欲减少,继而不食;腹泻,排白色稀浆样粪便,有糊堵肛门现象;严重者因呼吸困难或急性败血症而死亡。
3.2净化为达到消灭和清除传染源的目的,在某一限定地区或养殖场内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4 种鸡场鸡白痢沙门氏菌净化程序4.1 总体原则4.1.1 持续开展鸡白痢沙门氏菌病原学检测、抗体检测,淘汰带菌鸡或鸡群。
4.1.2 强化本场引种和投入品的检测,避免外来病原传入风险。
4.1.3 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建立完善的防疫和生产管理等制度,对饮水、空气、饲料、粪便、鼠、苍蝇等进行鸡白痢沙门氏菌检测,构建持续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
4.2 转群、开产前鸡白痢沙门氏菌抗体检测种鸡场从无白痢鸡场引种后,在90-120日龄,采用NY/T 536全血平板凝集试验检测沙门氏菌抗体,祖代鸡100%进行检测。
父母代公鸡100%全检,父母代母鸡的检测比例如下:养殖规模≥30万只按3 %比例抽检,10万只≤养殖规模<30万只,按4 %比例抽检,10万只及以下养殖规模,按5 %比例进行抽检。
鸡白痢的危害与鸡群的检疫净化措施-畜牧渔业论文鸡白痢的危害与鸡群的检疫净化措施赵清(黑龙江省庆安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152400)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是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目前鸡白痢的发生日益严重,其致死率达10%~60%,特别在育雏阶段危害更严重。
1 鸡白痢的危害本病是一种极其常见的传染病,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其排泄物是重要的传播媒介,同时也可通过鸡蛋垂直传播。
①雏鸡:病死鸡脱水,眼睛下陷,脚趾干枯,肝肿大、充血,较大雏鸡的肝脏可见许多黄白色小坏死点。
卵黄吸收不良,呈黄绿色液化,或未吸收的卵黄干枯呈棕黄色奶酪样。
有灰褐色肝样变肺炎,肺内有黄白色大小不等到的坏死灶(白痢结节)。
盲肠膨大,肠内有奶酪样凝结物。
病程较长时,在心肌、肌胃、肠管等到部位可见隆起的白色白痢结节。
②育成鸡:肝脏显著肿大,质脆易碎,被膜下散在或密布出血点或灰白色坏死灶。
心脏可见肿瘤样黄白色白痢结节,严重时可见心脏变形。
白痢结节也可见于肌胃和肠管。
脾脏肿大,质脆易碎。
③成年鸡:无症状感染鸡剖检时肉眼可见病变:病鸡一般表现卵巢炎,可见卵泡萎缩、变形、变色,呈三角形、梨形、不规则形,呈黄绿色、灰色、黄灰色、灰黑色等异常色彩,有的卵泡内容物呈水样、油状或干酪样。
由于卵巢的变化与输卵管炎的影响,常形成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阻塞,输卵管膨大。
内有凝卵样物。
病公鸡睾丸发炎、萎缩变硬、变小。
2 鸡白痢的检疫根据动物检疫学的研究及对白痢杆菌阳性鸡血清抗体消长规律的检测,蛋用种鸡和肉用种鸡的首次最适检疫时间分别是135~150日龄和140—150日龄,即在转群前。
种鸡的首次检疫时间在135~150日龄是比较合适的。
然而,仅靠一次检疫不能完全把处于非活动状态的带菌鸡彻底检出,还必须进行第二次检疫。
根据对鸡白痢杆菌阳性鸡的血清抗体监测,得知361~395日龄的阳性鸡血清抗体趋于平衡状态,抗体波动不大,同时正是产蛋高峰过后,机体抵抗力下降,此时进行第二次检疫,可把部分血清抗体阴转阳的鸡及时淘汰,进一步提高种鸡的净化质量。
控制和净化鸡白痢杆菌病的技术措施鸡门痢杆菌病是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鸡的一种极其常见的传染病,其特征是急性下痢,排白色糊状稀粪,脱水,呈败血症经过;成鸡多为慢性或隐性经过,一般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本病是严重危害雏鸡存活的重要疾病,鸡群一旦发病,常给养鸡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现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将控制和消灭鸡白痢杆菌病的技术措施作一阐述,希望对养鸡业户有所帮助。
1 做好定期检疫及淘汰阳性鸡工作鸡白痢就是由带菌母鸡产出带菌蛋,孵出病雏,病雏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饲料、饮水、土壤、垫草,健雏采食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等经消化道传染,从而使本病在鸡群中代代相传。
所以,在种鸡群中要定期进行鸡白痢检疫(鸡白痢全血平板凝集反应诊断),及时淘汰阳性鸡,以实现鸡群净化。
种鸡群在120日龄时进行第1次检疫,连续检疫3次,每次间隔1个月,检疫出的阳性种鸡坚决淘汰。
对已感染的种鸡群,要求每3个月检疫1次,连续4次检疫不出阳性鸡时,才能定为健康种鸡群。
但以后每隔半年仍需检疫1次,如检疫出有1只阳性种鸡,应进行细菌学检查,若经细菌学检查,检出有阳性种鸡的,则为病鸡群。
之后仍必须按上述步骤与方法重新进行严格的检疫和处理。
通过定期检疫并及时淘汰阳性鸡,可消除鸡群内的带菌鸡与慢性患鸡,建立和培育无白痢病的种群鸡。
这是控制和净化鸡白痢的重要措施之一,须认真细致做好。
2 做好种蛋的消毒工作孵化用的种蛋必须来自鸡白痢凝集试验阴性的母鸡和公鸡。
种蛋入孵前应先做好蛋壳消毒(可用甲醛熏蒸消毒法),同时,对孵化机、蛋盘、出雏盘等孵化用具进行甲醛熏蒸消毒。
种蛋消毒后应立即上孵或放入无菌的房间及容器中,以防重复污染。
每次孵化出雏完毕后,必须将蛋盘、出雏盘及水盘等冲洗干净晾干后,放入孵化机内进行甲醛熏蒸消毒,以备下次孵化之用。
3 做好育雏舍及周围环境的消毒工作进雏前育雏舍的消毒,首先应将舍内的墙壁、地面、育雏棚、饲料槽、饮水器和饲养工具等清扫、冲洗干净,然后用3%的氢氧化钠溶液、0.5%的威力灭溶液和0.5%的菌毒杀净溶液交替喷雾消毒2~3次。
鸡白痢防治方法 白痢病是白痢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疾病,火鸡、珍珠鸡、贵妃鸡等都可发生感染,其中1-3周龄的雏鸡发病率高,会产生高致死率,因此大家要注意雏鸡白痢的症状与防治措施: 预防和治疗鸡白痢,就用东方肠康。 1 临床特征 病雏常聚堆,翅膀下垂,精神委靡,不食、嗜睡、排白色稀便,并污染肛门周围的绒毛,常在干结后封住肛门,影响排便,病雏排便时发出尖叫,腹部膨胀变大。个别病雏关节肿大,有的呼吸困难。带菌种蛋孵出的雏,大部分在7日内死亡。孵出后感染的雏鸡,通常在2~3周内死亡。 2 预防 预防鸡白痢的关键在于及时清除和淘汰鸡群中的带菌鸡,尤其对种鸡场更应严格,进而建立和培育出无鸡白痢的种鸡群,这样对雏鸡白痢的预防和控制极为有利。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2.1 生产种蛋的母鸡应定时检疫,应做到每3个月检疫1次,阳性鸡及时淘汰。 2.2 种蛋必须来自无鸡白痢鸡群,并经福尔马林熏蒸后孵化。 2.3 孵化器、育雏室及用具在使用前应用福尔马林熏蒸。 2.4 在育雏时发现病雏应及时隔离治疗,病情严重者扑杀销毁。 2.5 育雏室的湿度、温度要稳定,雏群不应过大或过分拥挤,育雏室、食槽、饮水器应保持清洁干净。 2.6 应用抗生素、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呋喃类药物,均有预防鸡白痢的作用。 3 中西医治疗 3.1 以上2.6所述几类药物均可用于鸡白痢的治疗药物,目前市售的有饮水剂或拌料混饲剂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2 大蒜捣烂,适量拌食喂饲,或捣烂加水10~20倍,每只鸡每次用0.5毫升,每日3次,连喂3日。 3.3 马齿苋适量,熬汤拌料喂服或饮醋水(500毫升醋加1500毫升水)。 3.4 1%~5%甘草水,自由饮服或1毫升灌服。 4 小结 4.1 西药治疗比较适宜规模养鸡场及规模饲养户,小规模养殖户应用则成本相对较高,并且用量不好掌握,尤其是呋喃类药物用量过大易导致中毒,不利于农村一家一户小规模养殖户的发展。相对而言,中药及土偏方有成本低,易于收集使用,毒副作用相对较小,效果也相对较为明显的特点。 4.2 大蒜是清热类药,生大蒜对革兰氏阴性、革兰氏阳性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细菌性痢疾等有较好的治疗和抑制作用。 4.3 马齿苋是清热类药,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多种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食醋对消化道致病菌有一定的杀灭和抑制作用。 4.4 甘草是补益类药物,有解毒、抗炎和抗变态反应作用,对动物实验性溃疡有抑制作用,并可缓解胃肠痉挛。
2011年第33卷第15期ChinaPoultryVol.33,No.15.2011经验交流
蛋种鸡场鸡白痢的净化及其综合防控措施*
张贺楠,周宝贵,张妹,陈晓娇(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1206)
收稿日期:2011-07-15*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Z101105053710011)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本病既可水平传播,又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染,是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各品种鸡对该病均有易感性,给禽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在我国大型蛋种鸡场对此病进行了严格的检疫、净化,鸡白痢净化工作不仅要采取严密的净化措施,还要从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入手,执行综合防控。1流行病学鸡白痢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不同品种、日龄和性别的鸡对本病均有易感性,但以2~3周龄雏鸡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有时在部分地区和鸡场呈流行性暴发。随着日龄的增加,鸡对本病的抵抗力增强,如4周龄后的鸡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不同品种和性别的鸡之间,以及不同饲养模式下的鸡对本病的敏感性均有差异。一般来说,轻型鸡尤其是来航鸡的易感性较重型鸡(如伊莎褐)低,白羽鸡较红羽鸡低,公鸡较母鸡低,笼养鸡较平养的鸡群低。鸡白痢是典型的经蛋垂直传播疾病之一,亦可通过多种途径水平传播。消化道感染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饲料、饮水等被污染后,都将使本病的发病率大幅度提高。种鸡场如被本菌所污染,种鸡中就有一定比例的病鸡或带菌鸡,而且成年种鸡感染后,该菌常局限于卵巢和输卵管等处,这些鸡会产出一定比例的带菌蛋,在孵化过程中造成胚胎死亡,孵出弱雏、病雏。除此以外,本病也能通过血液、交配、断喙、性别鉴别传播,而雏群拥挤,环境卫生条件恶劣,育雏室的温度不适宜,通风不良都是诱发本病和增加死亡率的因素。2临床症状感染鸡群日龄不同,临床症状表现也有显著差异。2.1鸡胚阶段
蛋内感染者多在孵化过程中可出现死胚或不能出壳的弱雏,孵出的病弱雏表现为嗜睡、衰弱、腹部膨大、食欲丧失,绝大部分在1~2d死亡,见不到明显症状。2.2雏鸡阶段
出壳后感染的雏鸡,常呈无症状急性死亡。潜伏期为4~5d,7~10日龄发病日渐增多,至2~3周龄达到高峰,死亡率常可达40%~70%。病程稍长者表现为精神沉郁、低头缩颈、绒毛松乱、怕冷扎堆、翅膀下垂、闭眼嗜睡、食欲下降甚至废绝。发病初期排含泡沫稀便,后转为一种白色似石灰糊状稀粪,沾污肛门周围,有的因粪便干燥封住肛门而影响排便,并时常发出尖锐的叫声。个别病雏会出现呼吸困难、伸颈张口,有时可见眼盲或关节肿大,跛行等症状。3周龄以上的发病鸡较少死亡,主要表现为拉白色粪便,耐过后多发育不良,成为带菌者。2.3成年鸡阶段
育成鸡感染,尽管死亡率不高,但每天都有鸡只死亡,数量不定。全群鸡只食欲、精神尚可,但鸡群中不断出现精神、食欲差和下痢的鸡只,常突然死亡,且病程较长,可拖延20~30d,死亡率达10%~20%。成年鸡感染后一般呈慢性经过,无任何症状或仅出现轻微症状。发病鸡精神不振,冠髯苍白,食欲减退,但渴欲增加,有时出现下痢症状。有些因卵巢或输卵管受到侵害而导致卵黄性腹膜炎,出现“垂腹”现象,当鸡群中白痢鸡所占比例较大时,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死淘率增加。3鸡白痢检测方法
目前规模化蛋种鸡场最常选用的是平板凝集
53--经验交流2011年第33卷第15期ChinaPoultryVol.33,No.15.2011试验。3.1全血平板凝集试验其操作方法为用微量移液器吸取30μL鸡白痢抗原,滴在洁净的普通玻璃板或陶瓷板上,用注射器针头刺破被检鸡只翅膀内侧的静脉血管,每只鸡更换1个针头,用微量移液器吸取30μL流出的血液,与抗原充分混合,随即涂展成直径为1.5~2.0cm的圆形混合液,摇晃玻板,并随时观察凝集反应。3.2血清平板凝集试验首先采集待检鸡只全血样本,将血样置于塑料离心管内,并记录对应鸡只编号,待血清自然析出后,吸取血清,进行血清平板凝集试验。3.3结果判断检测前,需进行抗原对照试验,取30μL抗原,与等体积标准强阳性血清、弱阳性血清、阴性血清按等体积混合,在2~3分钟内,强阳性血清出现100%凝集(++++);弱阳性血清出现50%(++);阴性血清不凝集(-),方可进行检测。抗原与待检样品混合后2~3min,判定结果,有50%(++)以上凝集为阳性,不发生凝集为阴性。3.4注意事项全血平板凝集试验,操作简便、反应速度快,可在现场进行,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最为广泛。但由于受鸡舍内环境、光线、温度等条件影响,致使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假阳性比例。此外,该方法灵敏度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检测到抗体滴度较高的带菌鸡,因此常存在漏检现象。而血清中抗体含量较高,因此血清平板凝集较全血平板凝集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检出阳性率高。但操作相对复杂,且需要对待检鸡只进行编号,因此,该方法适用于核心鸡群净化检疫。检测用抗原应置于2~8℃冷暗处保存,回复到室温后方可检测,使用过程中要保持抗原处于悬浮液状态,检测需在20~30℃的环境中进行。抗原与待检血清或全血需等体积混合,反应时间控制在2~3min内,不得任意延长或缩短。待检血清或全血不应有细菌污染。玻板必须光滑、洗净,否则影响试验结果。4净化程序通过检测淘汰阳性鸡只是净化工作的核心,因此,科学、严格的检测程序是实现净化的重要保障。根据白痢沙门菌阳性鸡血清抗体消长规律,种鸡的首次最适检疫时间为120~140日龄,即开产前。此时种鸡处于性成熟阶段,血检时反应速度快,检出率高,并且在生产种蛋前进行检测,对确保种蛋无白痢沙门菌感染十分重要。然而,根据鸡白痢的血清学特点,仅靠一次检疫是远远达不到净化效果的,必须通过两次,甚至多次检测将处于不同感染时期的带菌鸡彻底检出并淘汰。4.1曾祖代鸡群净化程序
在产蛋率达10%、继代前2次检疫。采用血清平板凝集试验的方法,在鸡群产蛋率达10%时首次普检。如果有阳性鸡检出,则在1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普检,直至无阳性鸡检出;如果无阳性鸡检出,则以后每月公鸡普检,母鸡每季度抽检一次,每次抽检5%~10%,超标时普检。继代前进行第二次普检。每次检出的阳性鸡必须立即淘汰,并对环境、笼具等彻底消毒。4.2祖代鸡群净化程序
鸡群产蛋率达10%时普检。如果鸡群阳性率超标,每月普检一次,直至达标后停止普检;如果首次检测时阳性率不超标,以后每月公鸡普检,母鸡每季度抽检一次,每次抽检5%~10%,超标时普检。每次检出的阳性鸡必须立即淘汰,并对环境、笼具等彻底消毒。4.3父母代鸡群净化程序
鸡群产蛋率达10%时普检。如果鸡群阳性率超标,35周龄第二次普检。如果首次检测时阳性率低于以上标准,以后每月公鸡普检,母鸡每季度抽检一次,每次抽检5%~10%,超标时普检。每次检出的阳性鸡必须立即淘汰,并对环境、笼具等彻底消毒。5做好生物安全,切断水平传播
鸡白痢传播途径复杂,饲养管理不善,环境卫生恶劣,鸡舍温度偏低或波动过大,空气潮湿以及其它病原体感染,都会加剧本病的暴发,增加死亡率。因此,需要做好生物安全措施,进一步巩固净化成果,将水平传播的可能降到最低。5.1隔离防控
隔离是阻断病原通过各种途径侵入鸡群的最有效措施,按照作用的不同,分为横向隔离和纵向隔离。横向隔离主要阻断公司与外界,不同养殖场之间和同一养殖场不同防疫区之间的水平传播。纵向隔离主要指同一防疫区内不同批次鸡群之间
54--2011年第33卷第15期ChinaPoultryVol.33,No.15.2011经验交流
的隔离措施。5.1.1场址选择原则及防疫等级区划分场址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干燥平坦、排水良好和向阳背风地方。防止场区受到周围环境污染或污染周围环境,选址时应远离村庄、居民区、家禽屠宰场、兽医站和集贸市场。从防疫的角度,场址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物,如利用原有林带树木、山岭、河谷等作为天然屏障。在场区内根据不同区域(或范围)能否与鸡群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几率或距离把场区分为三级防疫区。即一级为鸡舍,能与鸡群直接接触;二级为生产区(鸡舍除外),与鸡群间接接触,离鸡群较近;三级为生活区,与鸡群间接接触,距离较远。5.1.2人员管理原种场实施封场管理,祖代场实施半封闭式管理;免疫由本场人员进行;非场区工作人员不准进入生产区;从疫区回来的人员须隔离、洗澡、更衣、换鞋后方可回场;外来人员进入场区须经负责领导批准,进入一、二级场区需隔离48h以上,三级场区需经彻底消毒后方可进入。5.1.3设施隔离不同级别场区、不同栋舍用具不得交叉使用或循环使用。5.1.4操作隔离饲养和技术人员要定栋。场长、兽医、维修人员因工作需要对不同栋鸡只进行操作时,需按照从小日龄鸡群到大日龄鸡群、从健康鸡群到患病鸡群的顺序。5.1.5种源选择入孵种蛋应来自无白痢鸡群,引进的种鸡应单独隔离观察、饲养30d,证明确实是健康种鸡时,才能引进本场,进场饲养后还应做好定期检疫工作。5.1.6纵向隔离育雏场、成年鸡场都应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育雏期间育雏人员不得走出场区,外来人员一律不允许进入育雏场区,直到转群。种蛋鸡场确保同一场内日龄接近,统一进鸡,统一淘汰,然后对场区与栋舍进行彻底清扫、冲洗、消毒,并空场不少于20d后再进新鸡,在进鸡前对舍内外进行微生物采样化验,做到微生物达标。将厂区内的野草、垃圾和上批鸡饲养期间的遗留物必须彻底清理干净,追求每养一批鸡的场区都是新厂区。5.2消毒防疫入孵种蛋应来自无白痢鸡群,入孵前做好种蛋、孵化厅、孵化器及用具的消毒工作。种鸡场要加强环境治理,保持舍内外清洁、卫生,做好空舍与带鸡消毒工作,保证饲料、饮水的安全、卫生,无沙门菌污染等。5.2.1种蛋消毒
种蛋收集时应及时挑出粪蛋、血蛋、破壳蛋等,污蛋要及时处理干净,收集好的种蛋及时熏蒸消毒;不能及时入孵的种蛋要储存在环境适宜、干净卫生的种蛋库中,并定期对种蛋库熏蒸消毒;种蛋入孵前进行第二次熏蒸消毒。注意做好蛋托、蛋箱、运输车的消毒工作。5.2.2孵化场消毒
保证以下环节的清洁、卫生与消毒:蛋库→孵化厅→孵化器→孵化盘→出雏室→出雏器→出雏、免疫人员→注射器械→运雏车。对蛋库、孵化厅里的所有仪器、用具做好清洗、消毒工作;严格做好种蛋的熏蒸工作。5.2.3饲料、饮水消毒
采购的饲料原料必须符合微生物检测指标。不将动物性蛋白饲料,如鱼粉、肉骨粉、羽毛粉、血球粉等做为饲料原料,避免饲料受潮变质,避免病原微生物污染饲料。5.2.4舍内、外环境消毒
确保粪便干燥,并及时清理粪便,采取各种措施避免粪便对场区的污染。生产区内道路净道与污道严格分开,严禁人员、车辆串道行驶。鸡舍内外每日清扫,每天彻底消毒。老鼠、猫、狗及各种家畜可携带沙门菌,场区内禁止饲养各种宠物及家畜,要定期灭鼠;苍蝇、鸡螨与小粉虫可为环境中的沙门菌提供生存条件,应定期对其控制;野鸟可携带沙门菌,采取各种措施防止野鸟进入鸡舍。6做好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