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词解释整理资料

名词解释整理资料

名词解释整理资料
名词解释整理资料

一、考古学家

安特生

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

1921年发掘北京周口店龙骨石遗址,发现了北京猿人牙齿化石;同年又发掘了河南渑池县仰韶村遗址,提出了“仰韶文化”的命名,并首次将考古地层学引入我国。

1925年出版了《甘肃考古记》,将甘肃史前文化分为六期(齐家、仰韶、马厂、辛店、寺洼、沙井),其中将前三期归入新石器、铜石并用时代,后三期归入早期青铜时代。尽管这一分期被以后考古工作证实并不准确,但却开中国史前考古分期研究之先河。安特生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进行的考古工作,对于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建立和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发展,都是有开创之功的。中国近代田野考古学是从安特生开始的。安特生在《中华远古文化》一文中,将仰韶文化彩陶和中亚安诺和特里波列文化彩陶进行了比较,发现两种文化类型彩陶纹饰非常相近,提出了“中国文化西来说”。

李济:

字济之,湖北省钟祥县人。中国现代考古学家。生于清光绪年间,1979年卒于台湾省。李济曾在哈佛大学学习人类学专业。归国后开始从事田野考古。1926年发掘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自行主持的考古发掘。领导的安阳殷墟等重要考古工作。李济在学术上的主要成就,是以殷墟发掘资料为中心,进行专题和综合研究,其中花费精力最大的是对殷墟陶器和青铜器的系统研究。著有《殷墟器物甲编:陶器》上辑。在与他人合著的《古器物研究专刊》第1~5本中,对殷墟发掘所获170件青铜容器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其他论著中文的有《西阴村史前遗存》、《李济考古学论文集》等,英文的有《中国民族的起源》、《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安阳》等

梁思永

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

1930年,从美国哈佛大学专攻考古学并获得硕士学位后归国,同年秋,先后主持和参加发掘了黑龙江昂昂溪细石器文化遗址、山东章丘城子崖和殷墟的发掘。1931年,梁思永先后主持了安阳后岗遗址的两发掘。与以前发掘的最重要的区别是,发掘与遗物统计均依土质土色区分的文化层为单位进行,并依据遗物的特征,将各文化层合并为3个大的文化层,即上层的小屯文化(商文化)、中层的龙山文化和下层的仰韶文化层,这就是中国考古学史上著名的“三叠层”。这一发现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从地层上确定了仰韶、龙山和商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更重要的是标志着以前水平层位发掘法的结束和以文化层为单位发掘法的开始。从而奠定了中国科学的考古地层学基础,使中国的田野考古发掘有了突破性进展而走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中国考古地层学方法的成熟。

夏鼐

中国现代考古学奠基人之一。

曾主持发掘了河南辉县商代遗址,第一次发现了早于殷墟的商文化遗址。还主次参与了北京明定陵、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工作。1935年参加了安阳殷墟的发掘。1945年通过甘肃阳洼湾齐家文化墓葬的发掘,第一次从地层学上确认仰韶文化的年代早于齐家文化,从而纠正了原来安特生关于甘肃远古文化分期“六期说”的错误判断。

夏鼐先生把考古学的历史划分为:萌芽期、形成期、成熟期、发展期和继续发展期等几个阶段,基本概括出了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点。

二、旧石器考古

下川文化

中国华北地区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是一种以细石器和石叶石器为特色的旧石器文化。分布在山西沁水中条山的下川盆地一带。1973年后多次进行发掘,获得数以千计的石制品。下川石器中一小部分用砂岩、石英岩打制,尺寸较大。主要是以燧石为原料、用先进的间接打击法和压制法生产的细石核、细石叶、石叶及用石叶加工的工具。细石核包括锥状、半锥状、柱状和楔状的。石叶工具,有边刮器、光状器、钻具、箭头、雕刻器、锯齿刃器和琢背小刀等。因用压制法加工,石器形状规整,制作精美,达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据测定,下川文化的年代大约距今2.4万~1.6万年。还发现了石磨盘、石磨棒等。

汉源富林遗址

中国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富林文化。发现与四川省汉源县富林镇。遗址位于大渡河和流沙河汇合的第二阶地上。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

发现的石制品大多为石片和石核,石器较少,此外还发现大量碎石屑和不成型的废石片,由此可知该遗址为一处石器制造场。其石制品的特点是细小。富林文化与中国被放弃去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某些遗存,如山西的峙峪文化,内蒙古的萨拉乌苏遗址、河南的小南海文化等地的石器有相似处,富林文化可溯源于北京人文化。

北京猿人及其文化

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属直立人。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堆积中。年代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北京人头骨的最宽处在左右耳孔稍上,头盖骨低平,眉脊粗壮,面部较短,没有下颏(ke),牙齿比猿类弱小,头部的原始性质和爪哇人相似,又具有现代蒙古人种的特质。北京人的文化遗物包括石制品、骨角器、用火遗迹。石器以石片石器为主,石核石器较少,且多为小型。洞穴堆积中有许多破碎的兽骨。还发现成堆的灰烬,说明他们已经能很好的管理火。北京人穴居,从事狩猎和采集。

自从北京人头盖骨发现以后,特别是石器和用火遗迹的的发现,直立人的存在才得以肯定,从而基本上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三、新时期考古

马家窑文化

中国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因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以陇西平原为中心,东起陇东山地,洗到河西走廊和青海东北部,北达甘肃北部和宁夏南部,南抵甘南山地和四川北部。目前一般认为,它是仰韶文化的晚期地方性分支。上承仰韶文化的庙底沟类型,下接齐家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年~前2050年。

马家窑文化一般分为马家窑、半山和马厂3个类型,分别代表三个发展时期。根据发掘的人类化石,可以推断马家窑文化的居民当时戎,羌族系的祖先。生活以经营原始的旱地农业为主,种植栗和黍。原始手工业有石器制造、木作、纺织和陶器等。房屋遗迹平面呈方形、圆形和分间三类。当时流行公共墓地,盛行土

坑墓,出土的随葬品存在的数量和质量上的差别,从而体现出的贫富分化情况,充分反映了原始社会逐渐走向解体的过程。

西阴村遗址:

西阴村遗址位于中国北部的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尉郭乡西阴村的西北部,遗址西北隔鸣条岗近涑水河,东南隔青龙河依中条山,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1926年由考古学家李济主持发掘,它是中国考古学者主持发掘的第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也是中国人首次独立主持的田野考古工作。遗址内发现有窖穴、灰坑等多处遗迹,并出土有大量陶片。新中国成立后,于1959~1963年再次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察。1994年进行了第二次发掘。为新石器时代仰韶庙底沟类型文化、西王村三期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三里桥类型文化和商代二里冈文化,庙底沟类型文化和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最为丰富。

龙山文化

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因1928年首先在山东省章丘县(原历城县)龙山镇城子崖发现而命名。距今约4350~3950年。

龙山文化由大汶口文化文化发展而来,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生产工具以使其为主,骨、角、蚌器仅占少数,石器绝大多数为磨制。冶铜业在龙山文化时期已经出现。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葬式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有极少数的屈肢葬、俯身葬,无二次葬。

仰韶文化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最早发掘的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前3000年。前身是老官台、李家村、磁山、裴李岗诸文化,在中原地区发展为庙底沟二期文化。

仰韶文化的居民在河谷阶地上营建聚落,聚落以向心布局为典型形态。仰韶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家畜饲养,兼营采集、渔猎,还进行多种手工业的生产活动。表现仰韶文化特征的陶器,以手制泥沙红陶为主,泥质陶上习见绘彩,有几何图案、植物和动画花纹,拍印粗、细绳纹。石器大量经过磨制,但打制石器仍占有相当比例。葬制有二次多人合葬、女性厚葬等,都反映了以女性为中心;同一墓地内有分片的墓区;儿童瓮棺不入公共墓地。

仰韶文化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制繁荣至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

北辛文化:

北辛文化得名于山东省滕州市北辛遗址的发掘。主要分布于泰山南北两侧及汶河、泗河流域,年代在公元前5500-4200年之间。典型的遗址除北辛遗址外,还有泰安大汶口遗址的下文化层、兖州王因遗址的下文化层等。北辛文化遗存的主要特点如下:房子多为带门道的椭圆形和圆形半地穴式,室内灶面与居住面持平。墓葬以长方形土坑竖穴墓为主,流行单人仰身直肢葬,晚期有少量二次葬和两个人以上的合葬墓,流行生前拔除侧门齿的风俗。随葬品普遍较为贫乏,无明显差异。打制石器占较大比例,磨制石器及骨角器总体来说不发达。陶器有泥质和夹沙两类,主要为泥条盘筑和泥片贴塑,器表以素面为主,有一些篦线纹和刻划纹,晚期出现了红衣陶和单彩陶。陶器造型多三足器和平底器,包括鼎、釜、盆、三足钵等。

卡若文化

中国西南地区澜沧江上游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得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城东南的卡若村遗址的挖掘。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2100年。

卡若文化早期房屋以半地穴式或地面营建的草拌泥墙建筑为代表,平面呈圆形,方形或者长方形。晚期房屋以半地穴式石墙建筑为代表,平面呈方形或者长方形。大型打制石器、细石器与磨制石器共存,以打制石器为主。出土有镶嵌石叶的骨刀梗、骨针、骨锥、骨饰等。陶器多数夹砂,早起红陶较多,晚期黑陶较多。还发现有炭化栗和猪牛羊等家畜骨骼,以及多种兽骨、鸟骨。

这是在西藏高原进行的第一次考古发掘,对研究西藏地区的原始文化与相邻地区的关系等有重要的意义。

朱封大墓:

中国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山东龙山文化墓地。位于山东临朐的西朱封村。1989年后已发掘3座大墓。均有棺椁葬具。三墓随葬品丰富,陶器有鼎、豆罍和蛋壳陶杯,玉器有钺、刀、簪、头(冠)饰,还有绿松石串饰、石镞、骨镞、骨匕等。其中一座墓的墓主,身旁有木边箱,脚下有木脚箱,主要随葬品放置在箱内。三墓的墓主,是当时社会上有特殊地位的显贵人物。

陶寺文化:

以襄汾县陶寺遗址的文化遗存为代表的“陶寺文化”,分布于晋南地区的汾河下游及其支流浍河流域。在该地区现已发现陶寺文化遗址90多处,其中有些遗址的规模很大,遗址面积达100- 300万平方米,其中襄汾县陶寺遗址的面积有300多万平方米。陶寺遗址发现了陶寺文化早期和中期的城址,发掘墓葬1300余墓,发现了大量反映时代信息的遗物和遗迹,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提供了许多重要资料。陶寺文化可分为早、中、晚三期,其早期年代为距今4300-3900年,晚期年代为距今3900-3600年。陶寺文化早期年代早于夏代,晚期年代已进入夏代纪年范围。

丁公陶文:

龙山时代陶文,发现于山东邹平丁公遗址。文字刻在一件泥质磨光灰陶大平底盆底部残片的器内面,计有5行11个字。这些刻文笔画流畅,独立成字,刻写有一定章法,排列也很规则,已经脱离了符号和图画的阶段。全文很可能是一个短句或辞章。文字中除一部分为象形字外,有的可能是会意字,表现了一定的进步性。对丁公龙山文化这件刻字陶文,经考古学界、古文字学界多位专家学者鉴定,得到了比较一致的确认,绝大多数学者对丁公陶文持肯定意见。

琮:

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有“苍璧礼天、黄琮礼地”一说。最早的玉琮见于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距今约5100年。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广东的石峡文化,山西的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现,尤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发达,出土与传世的数量很多。商周时期玉琮数量不多,汉代玉琮已少见。

喇家遗址:

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遗址内分布着许多史前时期与青铜时代的古文化遗址,诸如从庙底沟时期、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到辛店文化等多种类型,其中以齐家文化遗址分布最多最广。遗址中心区外围有一条壕沟,沟宽10米、深3~4米,沟环绕成长方形,长600米、宽200米,其内有成排的半地穴房址。己发掘3座的地面、四壁用白灰抹平,正中一个圆形灶坑,房内有2~14人,曲肢,有的怀中抱小孩。房内还出土陶、石、

玉器及玉器半成品、玉料等。尤其以发掘出非自然性死亡人体遗骸,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唯一一处大型灾难遗址。这座因地震和黄河洪水毁灭的史前遗址,是2002年我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被称为“东方庞贝”。其历史比意大利庞贝古城上溯了2000多年。喇家遗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夏商周考古

二里头文化

中国青铜时代文化。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现而命名。年代约为公元前21世纪到17世纪。二里头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南中西部和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一带。

出土的陶器有做炊器的鼎、折沿深腹罐、侈口圆腹罐等,做食器和容器的深腹瓶、三足盆、平底盆、足、小口领罐、澄滤器和锤缸等等,洒器有盉、觚、爵等。居民以农业经济为主,居址有半地穴式、地面式和窑洞式,还发现有灰坑、窖穴、水井等遗迹。二里头文化的墓葬开了用青铜礼器随葬的先河。二里头文化的遗物,除青铜器外,还有玉器、绿松石饰、象牙器、木漆器等珍品,这些遗物制作精美,反映了二里头文化高超的工艺水平。

周原:

中国周王朝的发祥地和早期都城遗址。在陕西省岐山与扶风两县之间。周人自古公亶父由邠迁徙周原,到文王晚年迁居丰,此处一直是早周都邑。武王灭商后,将周原分封给周、召二公作采邑。直到戎人入侵,周平王东迁洛邑,岐邑毁于战火,终被废弃。已发掘有岐山凤雏和扶风召陈2处。墓葬分布范围很广,已发掘400多座,一般都是中小型土坑竖穴墓,少数为洞室墓,自西汉以来,西周的铜器窖藏已发现多起。

晋侯墓地:

晋侯墓地位于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南的晋侯墓地无疑是二十世纪西周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晋侯墓地的发掘工作开始于1992年,从1992年至2000年,先后做过6次发掘工作。共发掘出九组十九座晋侯及夫人大型墓葬。整个墓地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30米,九组十九座晋侯和夫人墓葬在墓地分三排排列。

晋侯墓地出土文物十分丰富,总数达万件以上。出土的青铜器种类齐全,从其数量和组合看,一改商代重酒之风,呈现重食、重乐的特点。八号墓葬出土的晋侯苏钟,刻铭文355字,完整记载了一段周厉王时期由晋侯苏参与的一次军事事件,弥足珍贵。出土的数目众多的玉器同样也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瑰丽多彩的历史画卷,使人们能够看到3000年前礼制社会的社会风尚、审美观点、工艺技术等等,是一笔十分宝贵的物质文化财富。1992、1993年,晋侯墓地连续两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1994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田野考古成果三等奖。1996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4月2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更是称其为“二十世纪中国考古最重大的发现”。

曲沃晋侯墓地是一处西周早期晋国王侯贵族墓地,其埋葬时代几乎贯穿整个西周时期。现已发现8组17座晋侯及其夫人墓葬、陪葬墓4座、祭祀坑数十座,并探明车马坑5座。出土有大量华丽精美的玉器、青铜礼器等随葬品。随葬的玉器种类繁多,装饰华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西周时期等级最高的玉器。

印纹硬陶:

中国青铜时代至汉代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生产的一种质地坚硬、表面拍印几何图案的日用陶器。原料含铁量较高,烧成温度也比一般陶器高,成型方法主要采用泥条盘筑法,也有轮制成型。印纹硬陶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也有发现,但数量很少,出现时间比白陶为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曾与白陶并存。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距今四千年左右的遗址里,只发现有少量造型简单的器物,至商代器形增多,有罍、罐、尊、釜、碗、杯、豆等。西周是印纹硬陶生产的发展时期,器形增加了瓮、罐、瓿等。战国秦汉时印纹硬陶变化不大,器物主要有瓮、罐、坛、瓿、钵、盂、缸、匏壶等。

成都金沙遗址:

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西郊苏坡乡金沙村。遗址所清理出的珍贵文物多达千余件,包括:金器30余件、玉器和铜器各400余件、石器170件、象牙器40余件,出土象牙总重量近一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陶器出土。从文物时代看,绝大部分约为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少部分为春秋时期。遗址与三星堆有着较为密切的渊源关系。金沙遗址的性质,目前推测有可能属于祭祀遗迹。

巴蜀文化

中国西南地区古代巴、蜀两族先民留下的物质文化。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境内。时代大约从商代后期直至战国晚期。

蜀族的活动范围,以成都为中心,约包括今四川盆地西部以及陕西,滇北一带。蜀文化较为重要的考古发现有新繁县水观音遗址、彭县竹瓦街窖藏、成都羊子山遗址等。其中羊子山清理的一座坛形遗址,是目前所知唯一的先秦礼仪性建筑。

巴族的祖先,最早的发源地在湖北西部的清江流域,以后活动在四川盆地东部,包括陕南、鄂湘西部及黔东北一带。后与蜀同时被秦所灭。巴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船棺葬、扁茎柳叶形剑、圆刃折腰钺、短骹式弓尔矛,以及甑、釜、鍪(mou)配套的铜容器。

巴蜀文化(不仅接受了黄河流域文化的影响,还影响了南部的夜郎、滇以及西部的邛(qiong)笮(zuo)、冉駹等少数民族的文化,)形成了沟通古代黄河流域文化和西南边疆文化的桥梁。

郑州商城

商代早期遗址。坐落在郑州商代遗址中部,即今河南省郑州市区偏东部的郑县旧城及北关一带。年代上限约为公元前1620年前后。1955年由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发现并开始发掘。

城平面呈长方形,城垣周长6960米。城墙采用分段版筑逐段夯筑而成。城墙内外侧发现有夯土结构的护城坡。商城内分布有大面积的商代文化层及房基、水井等遗迹。城外还有同时期的居民区和铸铜、制陶和制骨手工艺作坊遗址遗迹中小型墓地。

郑州商城的发掘,对于研究商代历史和古代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盘龙城

商代中期城市遗址,。位于湖北省黄陂县叶店。年代约为公元前15世纪前后。遗址于1954年发现,1974、1976年进行较大规模发掘。这一发现对于了解商代文化的分布、城市性质、宫殿的形制和建筑技术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古城位于府河北岸高地偏东南部。平面略呈放心。遗迹的分布状况表明,城内仅有宫殿,具有宫城形制,城外侧则是居民区和手工业区,反映这一古城尚属早起城市的形态。

人殉和人牲制度:

人殉是使用活人为死去的贵族从死殉葬,殉葬者多为死者的爱妾、近臣、近亲、婢女等。殉人一般葬在椁室、葬室二层台或墓道之内,有的还有棺椁及随葬青铜器等,应有一定身份地位。凤翔秦公1号大墓共有殉人164人。

人牲是活人作为祭品——牺牲,沙之祭祀祖先或死者的亡灵。人牲的身份多为奴隶和战俘等,一般见于墓道、填土或墓附近的祭祀坑,多身首分离,有首无身或有身无首。在安阳王陵区共发现1400余个祭祀坑,出一部分埋有马、牛、羊等动物外,绝大多数埋有人骨,年龄多在15—35岁之间。

五、战国秦汉考古

侯马晋城

中国春秋时期晋国晚期都城新田遗址。位于山西省侯马市区西北部。年代在公元前585年~前416年。1952年发掘。

该城由6座城址组成,白店、台神、牛村、平望4座城连成一片,其东为呈王古城,东北为马庄古城,在牛村古城及平望古城内均发现有夯土台基,可能是宫殿区。牛村古城南郊有铸铜、制陶、制石器等手工作坊遗址。其中侯马铸铜遗址为研究晋国铸铜工艺提供了重要资料。在浍河以南的上马村还发现了大片东周墓群。在呈王古城南的秦村发现春秋晚期盟誓遗址,出土了侯马盟书,是研究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和盟誓制度的珍贵史料。

中山王墓

战国时期中山国王陵。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城北的灵山下。年代属公元前4世纪末。1974~1978发现了中山国晚期都城灵寿的故址,并发掘两座王陵,对了解中山国的历史和文化有重要的意义。

墓的上部都有夯筑的高大封土,其上再建“享堂”。两墓附近还有陪葬墓和车马坑。墓为带两出墓道的中字形墓,石砌椁室,墓壁抹草泥并用白粉涂饰。随葬品主要发现与椁室两侧的藏器坑,出土有铜礼器、陶礼器、帐构、漆器等。根据陵墓布局和椁室内出土的中山王兆域图铜板对于研究战国时期王陵的形制和规模有重要意义。

云梦秦简:

云梦睡虎地秦简1155枚,这是第一次发现秦简。其中古籍有《编年记》、《语书》、《吏道》、《日书》。更为重要的是秦律。由于秦律在传世文献中极为罕见,这次发现震动了学术界。从墓葬时代分析,这些律文是秦统一之前的法律。云梦龙岗秦简150余枚,出自6号墓,内容是秦律,有《禁苑》、《驰道》、《马牛羊》、《田赢》等。是继睡虎地、四川秦律之后第三次发现秦律,时代系秦末,是秦统一后的律文,但与睡虎地秦律又一脉相承。

曾侯乙墓

战国时期曾国乙的墓葬。位于湖北省随州市西郊擂鼓墩附近。从出土的镈钟鸣可知,曾侯乙下葬的年代为公元前433年或稍后。1978年谭维四主持发掘。

该墓为岩坑竖穴木椁墓,平面多边形,无墓道。椁室与墓坑的形状一致,分为东北中西四个室。主棺至于东室,分内外两层,均为木质。墓主试题有多层丝织物包裹,骨架周围有玉器、骨器、角器和小件金器等随葬品。此外,还有多名殉葬女性。其中发现的青铜器确认了中国掌握失蜡法铸造技术的年代要早到战国早期。

失蜡法:

春秋晚期偏早出现失蜡法铸造技术,将易熔化的黄蜡制成所需器形的蜡模,定型后用细泥浆多次浇淋,并涂上耐火材料使之硬化,制成铸型。烘烤时黄蜡熔化流出,留下泥范型腔,进行浇铸。

中国失蜡铸造技术原理起源于焚失法,焚失法最早见于商代中晚期,这种技术在无范线失蜡法出现之后逐渐消亡。失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做法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熔液,便铸成器物。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失蜡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尊、盘,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失蜡铸件,时代是在公元前五世纪。失蜡法也称“熔模法”,著名产品是《宣德鼎彝谱》。

燕下都:

战国中、晚期燕国都城遗址,位于河北省易县东南。从历年出土兵器的铭文看,该城的繁荣时间主要是在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以后。前222年秦灭燕,下都废弃。1930年以马衡为首的燕下都考古团对老姆台进行了发掘。古城平面呈长方形,位于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城市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城是燕下都的主体,平面略呈方形。宫殿建筑以紧贴在横隔墙中段南侧的武阳台为中心。在武阳台以北,依次有望景台、张公台、老姆台诸夯土台基,是主要的宫殿区。武阳台的东北、东南和西南钻探出3个宫殿建筑群,城内有手工业遗址。有制铁作坊遗址、兵器作坊遗址、骨器作坊遗址、均集中在西北部。居民区有制铁、兵器、铸钱、烧陶作坊遗址。宫殿区内作坊遗址的规模都比居民区内的大。东城的西北隅有两个公室墓区。遗址中出土铁器、陶器以及建筑材料等。

汉武帝茂陵:

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省兴平县策村之南。为西汉诸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葬于后元二年(公元前87)。1961 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茂陵坟丘呈覆斗状,坟丘四周筑夯土垣墙,每面正中各辟一门,门外立夯土筑的双阙。与武帝合葬的李夫人墓在茂陵西北 500 余米处。茂陵东南约1 公里处,有大面积汉代建筑遗址,出土很多有四神图案的空心砖、青玉铺首和饰有谷纹的琉璃壁等。还出土了一枚完整的有12 个篆字的瓦当。茂陵的陵邑在陵园东南,尚有遗迹可寻。陪葬墓在茂陵之东,今尚存12 座,有卫青、霍去病、金

黄肠题凑

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黄肠题凑”一名最初见于《汉书·霍光传》。根据汉代的礼制,黄肠题凑与梓宫、便房、外藏椁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也可使用。墓葬中的“题凑”结构,据文献记载,至迟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但缺乏实物的证据。从已有的汉代考古材料可知:“题凑”在结构上的基本特点,一是层层平铺、叠垒,一般不用榫卯;二是“木头皆内向”,即题凑四壁所垒筑的枋木(或木条)全与同侧椁室壁板呈垂直方向,若从内侧看,四壁都只见枋木的端头,题凑的名称便是由这种特定的方式衍生出来的。“黄肠”则因题凑用的木材都是剥去树皮的柏木枋(椽),以木色淡黄而得名。“黄肠题凑”皆发现于竖穴木椁墓中。例如,长沙象鼻嘴1号墓、北京大葆台1号墓等都使用了黄肠题凑。

定县北庄汉墓(中山简王刘焉):

河北定县北庄汉墓是东汉中山简王刘焉与其王后的合葬墓。坟丘高20米,斜坡墓道长50余米,墓道一侧附耳室,墓室平面呈凸字形,由甬道、横列前室、方形后室和回廊组成。所用石材4000余块。该墓是一座砖室墓,墓室四周以黄肠石做围墙,顶盖石块,沿用题凑的垒法,筑题凑于砖石外侧,形成一圈围绕砖室的石壁。墓中出土两个个体的鎏金铜缕玉衣片,是一座夫妻合葬墓。

买地券

在东汉墓中,有时还随葬购买墓地的契约,一般放置在墓内,使死者对墓地的所有权不被侵犯,称为“买地券”。又称“墓别”、“地券”。东汉时期的地券一般模仿简策的形式,多刻于长条形铅版上,也有极少数刻于玉板或陶柱上。它是一种象征性的证券,是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地契制作而成。券上所刻文字,有时还强调要将墓地范围内所埋葬的其他死者都变成他的奴婢,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土地兼并和广大农民因破产而沦为奴婢的实情。自东汉以后,历代皆有,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所用的材料也不同。

沂南汉画像石墓:

东汉晚期大型画像石墓。位于山东省沂南县北寨村内。1956年出版了《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墓主姓名无考,从墓形及车骑出行画像的导从制度看,应是高级官吏。墓室全部用预制石材筑成,由前、中、后3个主室和4个耳室及 1个东后侧室组成。墓早年被盗,仅存少量残碎陶器和铜镞。画像内容主要有战争、祭祀吊唁、车骑出行、乐舞百戏、宴饮庖厨、历史故事、家居生活等画像。在中室的八角柱上刻有两尊带背光的仙人图像,有的学者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图像之一。该墓画像多采用减地平面线刻,少部分为阴线刻,中室八角柱上的曲拱,则用透雕技法刻成应龙形象。在汉画像石中,沂南画象是具体刻画了当时的豪强大族生活而艺术水平又较高的作品。

汉画像石:

所谓汉画像石,实际上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因此,本质上汉画像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颠峰,而且对汉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它在内容上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在艺术形式上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汉画像石同商周的青铜器、南北朝的石窟艺术、唐诗、宋词一样,各领风骚数百年,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和文化艺术瑰宝。

里耶秦简:

发现于湖南里耶战国末年至西汉城内,出土三万六千多枚秦代简牍。其中,绝大多数为木质,极少数为竹质,均为毛笔墨书。内容涉及邮传、历术、法律、军事等各个方面,是当时的官署档案,为研究秦代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提供了极为难得的文献资料,将极大地丰富对秦代政治经济制度的认识。

居延汉简:

中国汉代居延、肩水两都尉府所辖烽燧遗址出土的简牍。统称居延汉简。遗址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和甘肃省金塔县境内。时代约自西汉武帝末年(公元前1世纪)至东汉中期(公元2世纪初),其中以西汉中晚期及东汉早期简居多。

居延汉简总数约3万枚,为两次发掘采集所获,是迄今已发现简牍中数量最

多的。居延汉简形制繁杂,主要有简、牍、觚、楬、封检等。居延汉简的主要内容包括官、私文书及少量典籍、历谱等。不同性质的遗址出土的简牍,内容不尽相同,如候官遗址出土的简牍,内容比一般烽燧出土的简牍广泛;关卡遗址出土的简牍,内容多与出入通行有关。

居延汉简大多出自掾史之手,系统地反映了汉代边塞的屯戍生活,涉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各个方面,是研究汉史的第一手资料,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银雀山汉墓竹简

《银雀山汉墓竹简》1972年发掘出土于山东临沂银雀山两座汉墓中。简文书体为早期隶书,写于公元前140~前118年(西汉文景时期至武帝初期)。银雀山汉墓竹简共计有完整简、残简4942简,此外还有数千残片。其内容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晏子》、《守法守令十三篇》、《元光元年历谱》等先秦古籍及古佚书。这些古籍均为西汉时手书,是较早的写本。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哲学、古代兵法、历法、古文字学、简册制度和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南越王墓

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mo)的陵墓。位于广州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于1983年6月被发现。

南越王墓是一座大型石室墓,平面呈“早”字,由斜坡墓道、甬道、前室、中室和后室组成。前室两侧有东西耳室,中室两侧有东西侧室。墓中室为主棺室,葬具为一棺一椁(guo),墓主身着丝缕玉衣。后室出土带有“夫人”字样的印章,应为姬妾葬处。前室出土木车构件,殉一人,当为南越王宫廷御车者。出土的随葬品有陶罐、鼎、盒、玉环、壁、璜等。出土的龙钮金印上,阴刻篆书“文帝行玺”,是国内首次出土的汉代帝王金印。

这些出土文物对研究秦汉时期岭南土地开发、生产、文化、贸易、建筑等以及南越国历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

卜千秋墓

河南省洛阳市烧沟村附近的西汉晚期壁画墓。1976年由洛阳市博物馆发掘出土印章,墓主为卜千秋。

卜千秋墓由长方形主室和左右两耳室组成,主室全部由特制的空心砖砌筑,顶部仿券顶做成两坡平脊形式。为夫妇合葬墓。出土有陶制的壶、罐、鼎、仓、井和昭明镜,五铢钱等大量具有西汉晚期特点的随葬品。壁画分布在主室脊顶、门额、后壁上部及隔梁的两面。卜千秋墓画以绘于脊顶的墓主升仙图为主。在狭长的脊顶上,绘着由日、月、伏羲、女娲以及四神、仙禽神兽构成的天上世界,男女墓主则在仙人的引导下,乘仙鸟和龙舟凌云飞升。在门额和后壁上部会有仙禽、怪兽和四神等。风格朴拙传神,反映了当时绘画艺术的特点。

六、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

三体石经(01、06)

【年代】三国(魏)【文物现状】现藏故宫博物院【简介】三体石经,三国(魏),存高38cm,宽32cm。

三国时期魏政权正始二年(241年)的刻石,由当时著名学者蔡邕等人主持刻写,碑文相传是蔡邕所书。今存文11行110字,古篆、小篆与隶书三种书体刻同文。三体石经于史籍中原称“三字石经”,后称“魏石经”或“正始三体石

经”,是以《尚书》、《春秋》、《左传》(未刻全)为内容的石刻。刊刻石经的主要目的是“台省有宗庙太府金墉故事,太学有石经古文先儒典训”,以弘儒训,以重儒教。此外,石经文字有校正文献内容与文字、书体之功用,《魏书·列传术艺》载:“又建《三字石经》于汉碑之西,其文蔚炳,三体复宣。校之《说文》,篆隶大同,而古字少异。”又《列传·游明根刘芳》记:“昔汉世造三字石经于太学,学者文字不正,多往质焉。”碑文刻成后,全国各地学生纷纷前来校拓,对当时文化的保存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块刻石现存文古篆36字,小篆39字,隶书35字,铭文为《尚书·周书·君?#93;》内容。三体石经遗存的文字与其书体至今仍是研究文字与书法的珍贵实物资料。

朱然墓:

朱然墓位于安徽省马鞍山雨山乡(现雨山区),是中国三国时期东吴左大司马、右军师、当阳侯朱然的坟墓。1984 年发掘。为双室砖墓,全长8.7米。墓砖上模印“富且贵,至万世”等篆书吉语及钱文。朱然是东吴名将,曾与潘璋擒杀关羽,又随陆逊打败刘备,死于赤乌十二年(249年)。朱然墓是迄今发掘的吴墓中等级最高的一座,对研究东吴的埋葬制度甚有价值。

永固陵

北魏文成帝皇后冯氏的陵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北的西寺儿梁山(古名方山)南部。始建于孝文帝太和五年(481年),经8年建成。太和十四年(490年)冯氏死,同年入葬,称“永固陵”。

特点是将墓地和佛寺结合起来,这种做法影响到北朝晚期的墓陵。冯氏墓园工程浩大,现存的基地呈长方形的坟丘,高达22.87米。墓室在墓冢中心,由墓道、前室、过道和主室组成。四壁约向外弧凸,向上内收成四角攒尖顶,顶心嵌一雕有莲花图案的白砂石。过道两端各设一石重门,门框上饰有下具龛柱的莲瓣形券面浮雕,两侧龛柱上雕有口衔宝珠的朱雀和手捧花蕾的赤足童子,是北魏石雕的精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湾漳墓:

北齐皇室大墓,在河北磁县湾漳。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甬道、墓室为砖结构。墓室为单室,平面呈方形,四壁作弧状外凸,棺床设在一侧,有的顶呈四角攒尖式。墓道、甬道、墓室壁画均用白灰涂抹,上绘彩色壁画。湾漳村墓墓道壁画保存较好。随葬品有陶俑、陶制禽畜、陶制模型、镇墓兽、陶瓷器、墓志等。

模印拼嵌画像砖墓

墓内壁面用模印画像砖拼嵌成大幅砖画的东晋南朝墓葬。分布于南京市及附近的丹阳县等地。

其做法是将画像按粉本分别模印在多块砖坯(pi)上,入窑烧成砖后,再拼嵌在墓壁上。模印拼嵌画像砖墓是在1块单砖构成一幅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到东晋末南朝初出现了由多达十块到数百块砖构成的大幅画面。

这些砖画是研究东晋南朝绘画艺术、服饰制度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七、隋唐五代考古

开元通宝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仿效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

开元通宝的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直径2.4厘米。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

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代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开元通宝铜质优良,铸工精细,流传下来的实物数量很多,表明唐代货币经济较为发达。

号墓为陵:

号墓为陵,是唐代皇室的一种极为特殊的丧葬制度,始于唐中宗时代。号墓为陵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称陵不称墓;二是指墓葬和随葬品以皇帝等级安排。号墓为陵”强烈地表现出李氏集团在政治上的复辟,它的实施极短,仅有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这两座墓是按此制修建的。“号墓为陵”的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规格相似者有成王李仁墓、章怀太子墓则等,都有前后两室。这些墓葬多长墓道多天井,如懿德太子墓有天井7个、壁龛8个,章怀太子墓有天井4个、壁龛6个。

虞弘墓:

太原隋代虞弘墓是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是我国第一座经过科学发掘、有准确纪年、并有着完整丰富中亚图像资料的墓葬。其汉白玉石椁上雕刻图案中的人物服饰、器皿、乐器、舞蹈内容以及花草树木,均取材于波斯和中亚诸国,有些画面有明显的祆教内容。虞弘墓通高217、通长295、通宽220 厘米,是研究北朝至隋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依据。

秘色瓷:

古代越州名窑进贡朝廷的一种特制瓷器,简称“秘瓷”。"秘色"一词最早出自晚唐诗人陆龟蒙诗篇《秘色越器》。宋、明、清迄今,学者们为“秘色”一词的确切含义争论不已。据宋人说,五代吴越国王钱鏐规定越窑专烧供奉用的瓷器,庶民不得使用,且釉药配方、制作工艺保密。根据“色”字条解释,“色”除了“颜色”一解外,尚可解为“配方”。“秘色”的“秘”意思是“机密”、“保密”,“色”的意思是“药粉配方”、“釉料配方”,故所谓“秘色”即“保密的釉料配方”之意。所以,“秘色瓷”就是釉料配方保密的瓷器。

乾陵:

乾陵(Qian ling)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3公里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649年–683年在位)与武则天(690年–705年在位)的合葬墓。在唐代都城长安(今西安)西北方向约87公里处;是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也是唯一一座女皇陵。该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依山为陵的建造方式。乾陵最著名的就是它气势磅礴的陵园规划,以及地表上大量的唐代石刻。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截至2013年仅开掘了五个陪葬墓,从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

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1987年4月,法门寺地宫被发掘,出土了佛指舍利及一大批唐朝稀世珍宝,包括金银器、琉璃器,以及珍贵“秘色瓷”器,还有锦、绫、罗、纱、绢、绮等各类纺织品。据考证,法门寺始建于北魏时期约公元499年前后,唐朝是法门寺的全盛时期,法门寺地宫是国内迄今发现的佛塔地宫中最大的一个。前室发现了《大唐咸通启送歧阳真身志文碑》和《监送真身使随负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衣物帐碑》,这两通碑不仅是研究法门寺历史,而且是研究唐朝佛教的重要资料。从地宫发掘了四枚佛指骨舍利,地宫出土的佛指舍利,是世界上目前经过考古科学发掘,有文献和碑文证实的释迦牟尼真身舍利,是当今佛教界的最高圣物。地宫中还有25000多枚唐朝货币,其中有13枚玳瑁

币,是世界上至今发现的最为珍贵的古代货币品类。

前蜀王建墓:

五代前蜀主王建墓,称永陵。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据出土哀册,王建死于光天元年(918)六月。冯汉骥主持发掘工作并主持编写了《前蜀王建墓发掘报告》。王建墓陵台呈圆形,夯筑,基部周围垒以条石。陵台之外,有砖基,似为陵垣。正南面第一、三道砖基之间。建包砖夯土墩1对。曾在陵南出土唐-五代风格的文官石像。墓室建于陵台之下,南向,无墓道,以红砂岩砌筑的拱券为骨架,券间铺以石板。券及石板表面施彩。有前、中、后3室,每室装木门,室间有甬道相通。中室中央偏后有须弥座式石棺床,上置棺椁,棺床四周有或舞或奏的伎乐浮雕。据考证,伎乐乐器组合属燕乐,特别是汉化了的龟兹乐系统,但其中杂有清乐系统乐器。棺床两旁列有托棺床的十二神半身石像。后室建石床,上置墓主圆雕石像及谥宝、玉哀册、谥册等法物。该墓早年被盗,仅残存银、铜、漆、玉、石、陶质随葬品30余件,是研究唐、五代有关文物制度的宝贵实物资料。

镇墓俑

包括镇墓兽、十二属神俑、天王俑和武士俑,是唐代陶质明器中的重要门类。天王俑一般成对随葬,多置于墓门两侧,有镇恶驱邪的作用。这种葬俗始于公元6世纪,最初是一对武士俑,到唐代,受佛教护法神形象的影响,武士俑为天王俑所替代。佛塑天王像趋于写实,而随葬镇墓俑则夸张恐怖。

从考古发现的情况考察,最早的镇墓兽见于战国楚墓,在战国中晚期的楚国墓葬中发现的镇墓兽数量就己经达数百件,其制作材料皆为木质,主要随葬在掉室头箱的正中位置,也有个别放于后中室。这些镇墓兽造型独特,整体上具有浓厚的神秘氛围。考古学通常意义上的镇墓兽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中。当时随葬镇墓兽的形式开启了古代镇墓兽随葬制度的先河,及至隋唐,镇墓兽在墓葬中的放置己形成定制:一般一墓内有两件或四件,人面兽身、兽面兽身各有一件或两件,它们与武士俑或天王俑及十二属神俑共同组成唐墓中的“四神十二时”。隋唐镇墓兽的造型大都表现狰狞凶残。

耶律羽之墓:

辽代前期墓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沁旗朝克图山,该墓由墓道、墓门甬道、东西耳室、主室等组成。耶律羽之墓规模宏大,结构精细考究,其内部以琉璃砖作为墓室装饰材料, 在以往发现的辽墓中尚无先例。

大明宫含元殿:

唐代长安城重要宫殿,含元殿位于丹凤门正北龙首原的南沿上,可以由此俯视长安城,重大庆典和朝会多在此举行。现存殿址台基。殿面阔11间,进深4间。殿东、西山墙和北面的后墙皆为版筑夯土墙,殿的东南和西南分别建有翔鸾阁和栖凤阁,两阁都在其北侧设廊道与含元殿连接。殿前向南伸出3条阶梯和斜坡相间的砖石阶道,长78米,当时称为“龙尾道”。殿址中出有大量表面呈黑色光亮的陶瓦,当是殿顶的屋面用瓦,还出有少量的绿琉璃瓦片,可能含元殿的檐口使用了琉璃剪边的作法。在台基四周出土残石柱和螭首石刻残块多件,在翔鸾阁北廊道的西侧出土许多铁甲片及矛头。

华清池:

唐代皇家行宫,位于今陕西临潼县城南骊山西北麓。唐贞观十八年(644)在此建汤泉宫,咸亨二年(671)改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再行扩建,改名华清宫。1982年,在基建施工时偶然发现了唐华清宫御汤建筑遗址,经考古发掘清理,发现了五个汤池遗址。

八、宋元明考古

封泥

封泥,也称为泥封、艺泥。春秋末期出现了印玺,封泥也随之而产生。中国古代的书写工具主要为简牍,在封缄公私信函时,在简牍之外再加以检(即刻有横向小木槽的木片),然后用绳索将检捆缚起来,在槽内捺上湿泥将绳结盖住,再用印章在泥上打出印文。若一份文书的简很多,可把简放在绢囊之内,口上用绳扎住而加检封缄。封发物件,也采用此法。这种钤印有印章的土块称为“封泥”。主要流行于秦、汉、魏、晋时期,唐代以后消失。

悬棺葬

中国古代葬式的一种。即人死后,亲属殓遗体入棺,将木棺悬置于插入悬崖绝壁的木桩上,或置于崖洞中、崖缝内,或半悬于崖外。往往陡峭高危,下临深溪,无从攀登。其俗流行于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悬置越高,表示对死者越是尊敬。悬棺葬具据目前所掌握的科学资料,我国南方各地的悬棺葬具绝大多数为整木刳空而成,按棺木的外形大体上可区分为如下几种:(1)船形棺。这种棺头尾上翘,形状同于现今江河滨海所使用的小木船,主要见于福建武夷山。据实地考察,川东长江三峡地区至今未发现船形棺。(2)圆筒形棺和方形棺。这两种棺木在我国悬棺葬中最为普遍,它们分圆筒形和长方体形,而且绝大多数棺的棺盖,棺身系同一段整木剖开,挖空而成,子母口闭合。迄今为止木板拼合式棺在我国悬棺葬中极为罕见。根据川东长江三峡所见某些残棺板推测,可能有木板拼合式棺。

元大都:

元代都城遗址。在北京旧城的内城及其以北地区。始建于1267年,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大都城的规模已基本定型。元大都平面呈长方形,城墙全部用夯土筑成,皇城位于城南部的中央地区,宫城偏在皇城东部。纵贯宫城中央的南北大路,即是元大都的中轴大路,刻中轴线与明清北京城中轴线相同。此外,元大都考古发现还包括城门、城内街道、城内水系、居住遗址等,为中国古代都城建筑及元代社会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吉州窑:

始烧于唐末,盛于南宋,衰于明。位于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吉安在宋代属于吉州,故名吉州窑。属民窑。吉州窑北宋时主要烧制较为精致的青白瓷,南宋则以白釉和黑釉为最,同时还烧制红绿彩和绿釉瓷。其中白釉又分为仿定窑瓷器和白地黑花釉下彩器。吉州窑瓷器中最为突出的是黑釉瓷器。考古发现有长条斜坡形龙窑和大量瓷器遗存。

龙泉窑址:

中国宋代至明代龙泉窑的代表性窑址。在浙江省龙泉县西南小梅镇东北10里的大窑村一带。西起高际头村,北迄坳头村,在沿溪10里的山坡上,共发现窑址53处。龙泉窑创烧于北宋早期,兴盛于南宋至元初。明代中叶以后,由于各地制瓷业的兴起,龙泉窑逐渐衰落。清代中叶以后停烧,历时七、八百年。属南方青瓷系统,是宋元时期著名窑场之一。

炳灵寺石窑:

中国十六国时期至明代佛教石窟寺。位于甘肃省永靖县西南40公里刘家峡水库的大寺沟西岸。窟群包括上寺、下寺和上、下二寺之间的洞沟三部分,现存窟龛195个,其中以下寺的窟龛数量为最多,编号183个。炳灵寺石窟唐称灵岩寺,。据有关文献和现存实物分析,它开创于十六国时期的西秦,北魏、北周、

隋、唐、宋、西夏、元、明各代都有续凿或修缮,其中以唐代开窟造像最多。明代以后,逐渐萧条和湮没,炳灵寺石窟中的各代造像,除少数为泥塑和石胎泥塑外,绝大部分为石雕,每个窟龛内,除造像外,均绘壁画。现存造像,大小共776尊,其中泥塑和石胎泥塑82尊。壁画残留约900余平方米。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另外两大石窟为: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州山南麓,主要建于北魏兴安二年(453年)到太和十九年(495年)间,是中国第一处由皇室显贵主持开凿的大型石窟。整个窟群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的石窟多以佛塔为主,又称塔洞;中部昙曜五窟是云冈开凿最早,气魄最大的窟群;西部窟群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石窟依山开凿,在武州河北岸东西绵延1公里,主要洞窟达51个(其中保存较好的约20个)(截至2011年),整个窟群共有大小佛尊1100多个,大小佛像51000多尊,最大佛像高达17米,最小佛像仅有几厘米高。最大石窟是第6窟(北魏孝文帝时开凿),由地面到窟顶高达20米。

云冈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而云冈石窟与莫高窟、龙门石窟和重庆大足石刻则是中国境内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四座石窟。于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5月8日,经中国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莫高窟:莫高窟,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余件古代文物,并衍生出了一门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但莫高窟在近代以来受到许多人为的损伤,文物大量流失,其完整性已被严重破坏。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而莫高窟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重庆大足石刻则是中国境内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四座石窟。

克孜尔石窟

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或赫色尔石窟,中国佛教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千米明屋塔格山的悬崖上,南面是木扎特河河谷。

克孜尔石窟是中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约开凿于公元

3世纪,在公元8-9世纪逐渐停建,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克孜尔石窟有4个石窟区,正式编号的石窟有236个,大部分塑像都已被毁,还有81窟存有精美壁画,为古代龟兹国的文化遗存。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克孜尔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因该山形似麦堆而得名。始凿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后又经历代开凿修建,共有洞窟194个。现存历代泥塑、石雕像7200余件,壁画1300余平方米。其中最有价值的洞窟有牛儿堂、万佛堂、天堂沿、123窟、84窟等。

中国佛教石窟大约如于公元三世纪,盛行于5~8世纪,16世纪以后开凿的数量就较少了。现在石窟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古代的西域)、甘肃西部(古代河西地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地区,在南方也有一些零星分布。从规模或艺术成就而论,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堪称中国四大石窟。

大足石刻:大足石刻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著名,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北山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城北1.5公里的北山。北山摩崖造像长约三百多米,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造像最初开凿于晚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至南宋1162年完成,历时250多年。现存雕刻造像四千六百多尊,其中造像264龛窟,阴刻图1幅,经幢8座,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优秀代表。199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

金石学:

中国考古学的前身。它是在尚未进行科学发掘的情况下,以零星出土的古代铜器和石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希图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形成于北宋时期,曾巩的《金石录》(其书不传)最早使用“金石”一词。清代王鸣盛、王昶等人正式提出“金石之学”的命名。宋代以来的金石学著作中,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古代铭刻资料,有的著作还曾记录一些器物的图像,判明它们的名称和用途。近代考古学在中国诞生以后,仍有一些学者对非科学发掘所得的铭刻资料进行整理研究,但这种研究已逐渐演化为考古学的组成部分,因而金石学作为独立的学问已不复存在。

白沙宋墓

北宋末赵大翁及其家属的三座墓葬。位于河南省禹县白沙镇北。1951年12月发掘。

赵大翁墓分前后两室,前室扁方形,后室六角形,中间有过道,砖筑仿木建筑结构。墓门正面是仿木建筑门楼,上砌(qie)斗拱、檐椽和瓦脊。墓内各壁亦砌出柱和斗拱,斗拱为单抄单昂重栱五铺作。前室和过道作宝盖式盝顶藻井,后室作宝盖式截头六瓣攒尖顶。仿木建筑和墓室四周有彩色壁画。甬道两壁绘侍者,前室墓门两侧绘持骨朵护卫。东壁绘有女乐,西壁为墓主夫妇对坐宴饮。后室壁画表现为墓主人内宅生活情景。后室棺床上置迁葬的人骨两具,有元符二年朱书买地砖券(公元1099年),随葬品很少。另两墓位于赵大翁墓北,年代稍

晚。

这种仿木建筑的雕砖壁画墓流行于北宋末年中原和北方地区,白沙宋墓是这类墓葬中保存较好,结构最复杂,内容最丰富的一组。

永乐宫

蒙古元代道教全真派的重要宫观,为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故址在山西省永济县永乐镇。1953年发现,1959年因修建三门峡水库,移至芮城县北郊,按原样重建。最先为吕公祠,金代末年,改祠为覌,后毁于火灾。元世祖中统三年,马真皇后令升观为宫,名大纯阳万寿宫,明清以后改称永乐宫。

永乐宫布局舒朗,中轴线上由南至北分别为山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永乐宫是现存最早的道教宫观之一,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组元代建筑,宫内保存着的壁画艺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陶衣:

把较细的陶土或瓷土,用水调和成泥浆涂在陶胎或瓷胎上,器物表面就留有一层薄薄的色浆。颜色有白、红和灰等。这种色浆,在陶瓷工艺技术上称“陶衣”,也叫“化妆土”、“装饰土”、“护胎釉”。陶衣作用大体有三种:一、美化胎面,起装饰作用;二、避免坯胎大量吸收釉水和烧裂;三、填补坯胎气孔。

辽庆陵:

位于内蒙古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驻地北约十五公里的瓦林乌拉山地狭谷中,当地人称“王坟沟”。四周大山环绕,瓦林乌拉(辽代称庆云山)如一道屏障呈东西向横亘,在山的南坡空兀而起的三个山峰,怪石嶙峋,直插云天。三座皇陵就位于庆云山南坡,由东向西排列着圣宗永庆陵,兴宗永兴陵、道宗永福陵组成的陵园建筑群。这里草木茂盛,环境幽雅,野兽众多,是辽代帝皇游猎地。这三座帝后合葬的陵墓,按三座陵墓位置人们又称为东陵、中陵、西陵,陵园规模宏大。陵寝建造豪华,陵葬器物重多。明末清初,后经军阀和日寇盗掘破坏,陵室残乱不堪,随葬文物几乎被洗劫一空。庆陵哀册,几经周折,方得以完整保存下来,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文学名词解释 整理版教学文稿

1、潜在写作:指17年和文革期间,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利的作家们的创作,包括他们当时不能发表的作品和本无发表预期的日记、书信等。如丰子恺的《缘缘堂续笔》,食指的诗,沈从文的家书等。“潜在写作”的相对概念是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两者一起构成了时代文学的整体。潜在写作(又称为地下写作):为了说明当代文学创作的复杂性,即有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力的作家在哑声的时代里,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的挚爱和创作的热情,他们写作了许多在当时客观环境下不能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一种是作家们自觉的创作,如丰子恺写的《缘缘堂续笔》和食指的诗;另一种是作家们在非常时期不自觉的写作,如日记、书信、读书笔记等。 三突出原则:指的是“文革时期”特定的文学创作原则。根据江青的指示,开始由于会泳在《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一文中提出的,“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来,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来,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来”的三突出创作原则。后来有姚文元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种创作原则是企图严格维护的社会政治等级在文学结构上的体现。 2、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其把揭露与批判的文学承担前溯至五十年代甚至更前,具有较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但理想主义的理性色彩,使反思文学失去了“伤痕文学”刻骨铭心的忏悔与绝望,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揭露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实质。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3.朦胧派:一九八○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朦胧派诗人无疑

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

1、通货膨胀税:政府因向银行透支、增发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降低人们手中货币的购买力。它一般是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执行经济政策的一种工具。 2、财富效应(也称庇古效应或实际余额效应):认为如果人们手中所持有的货币及公债等资产的实际价值增加而导致财富增加,人们更加富裕,就会增加消费支出,因而将进一步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和增加就业。 3、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分子是总产出(即,CDP),分母是资本、劳动和资源的加权平均数。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TFP,也称总和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经济增长是构成生产能力的诸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决定生产能力的各种因素都影响着经济增长;其次,经济增长是整个社会发展过程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因素也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两大类:总投入量(即劳动和资本的要素投入量)以及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即全要素生产率),其他(诸如土地、非正常因素、农业气候、劳动争议、需求强度)可以略而不计。由于全部要素生产率可以全面反映生产效率的变化,体现了技术进步的作用,因此,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常被用以表示技术进步的速度,而且在分析经济增长因素时,也常常用技术进步替换全部要素生产率这一概念。 3、流动性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Keynes trap):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

名词解释整理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见43) 14、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

数据结构复习提纲(整理)

复习提纲 第一章数据结构概述 基本概念与术语(P3) 1.数据结构是一门研究非数值计算程序设计问题中计算机的操作对象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和操作的学科. 2.数据是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数字,字符,图像,声音,以及能够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能被计算机识别的符号的集合 2.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 3.数据对象相同性质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4.数据结构包括三方面内容: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数据的操作. (1)数据的逻辑结构指数据元素之间固有的逻辑关系. (2)数据的存储结构指数据元素及其关系在计算机内的表示 ( 3 ) 数据的操作指在数据逻辑结构上定义的操作算法,如插入,删除等. 5.时间复杂度分析 -------------------------------------------------------------------------------------------------------------------- 1、名词解释:数据结构、二元组 2、根据数据元素之间关系的不同,数据的逻辑结构可以分为 集合、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和图状结构四种类型。 3、常见的数据存储结构一般有四种类型,它们分别是___顺序存储结构_____、___链式存储结构_____、___索引存储结构_____和___散列存储结构_____。 4、以下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为___O(N2)_____。 int i,j,x; for(i=0;i=0)个具有相同性质的数据元素a1,a2,a3……,an组成的有穷序列 //顺序表结构 #define MAXSIZE 100 typedef int DataType; Typedef struct{ DataType items[MAXSIZE]; Int length; }Sqlist,*LinkList; //初始化链表 void InitList(LinkList *L){ (*L)=(LinkList)malloc(sizeof(LNode)); if(!L){ cout<<”初始化失败!”; return;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 名词解释 1930 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组织,【左联】 3 于 月2 日在上海成立,会议选举鲁迅、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郑伯奇、洪灵菲七人为常务 “左联”的委员。创办《前哨》、《世界文化》、《文学导报》、《北斗》、《文学月报》等刊物。 培养革成立,对于团结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和推进革命文学运动,命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青年作家队伍,繁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36 年在共产国际的干预下宣布自动解散。日成立于汉口。由郭沫3 月27 的简称,1938 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文协 若,会”茅盾、丁玲、胡风、夏衍等任理事,周恩来为名誉理事之一,老舍任总务部主任,负责“文“文协”的机

关刊物是抗战期间坚持时间最久的《抗战文协”的日常工作。艺》。“文协”在成立后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提倡抗战文艺的通俗化,要求文艺紧密地与“文协”的成立标志着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抗日斗争相结合。成。月,由特务头子陈立夫、陈果夫兄弟策年6 【民族主义文学】指由1930 划,并纠集一帮政客、帮闲、特务和反动文人,发起的反革命文学运动。其主要成员有潘公展、朱应鹏、范争黄震遐等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委波、王平陵、傅彦长、 国民党御用文人、上海市政府委员、员,、《前锋月刊》等。在《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宣言》中鼓国民党军官等。出版刊物《前锋周报》 。攻击左翼文艺运动导致了吹“文艺的中心意识”,声称“文艺的最高主义,就是民族主义” “新文艺的危机”。妄图以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的混合物来冒充民族意识,以此来抹煞阶级斗争,否定阶级意识,进而否定“左联”提倡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创作“杀人放火”的“屠夫文学”与左翼文学对抗。 【现代诗派】“现代派”因施蛰存在1932 年5 月出版《现代》杂志而得名。施蛰存在《现代·发刊词》中写道:“《现

整理的一些名词解释

庆幸;为意外地得到好的结局而高兴,是一种侥幸的心理。 无所事事:做事。前一“事”为动词;做;后一“事”为名词;事情。形容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 惹人注目:招引(别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某种事物上。 伤脑筋:形容事情难办,费心思。 价值连城: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大事不妙:指遇到坏事,想不到办法 无懈可击: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攻击。形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 莫名其妙:没有谁能说出其中的奥妙来,有称赞意。现在则用以形容事情的稀奇古怪,难以理解。 诚惶诚恐: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无微不至: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无可挑剔:挑不出一点毛病或瑕疵,指非常完美。 仰慕; 敬仰思慕 截然不同:形容两者毫无共同之处;或同一个物在不同的时间不一样 小心翼翼: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颠沛流离: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仓促:做事急急忙忙,时间不充足,侧重指没有准备。 从容:镇定,不慌张。 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非常遥远 杳无音信; 没有一点消息。 潜移默化; 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一贫如洗:形容十分贫穷 无所不用其极:现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出来。 干预:是指过问(别人的事): 胆战心惊:发抖,哆嗦。形容非常害怕。 无可奈何: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不可终日; 形容局势危急或心中极其恐慌不安。 冷嘲热讽:指用尖刻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 不屑一顾; 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言而不信,不知其可: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庆幸:为意外地得到好的结局而高兴,是一种侥幸的心理。 无所事事:做事。前一“事”为动词;做;后一“事”为名词;事情。形容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 惹人注目:招引(别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某种事物上。 伤脑筋:形容事情难办,费心思。 价值连城: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大事不妙:指遇到坏事,想不到办法 无懈可击: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攻击。形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 莫名其妙:没有谁能说出其中的奥妙来,有称赞意。现在则用以形容事情的稀奇古怪,难以理解。 诚惶诚恐: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无微不至: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无可挑剔:挑不出一点毛病或瑕疵,指非常完美。 仰慕; 敬仰思慕 截然不同:形容两者毫无共同之处;或同一个物在不同的时间不一样 小心翼翼: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颠沛流离: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仓促:做事急急忙忙,时间不充足,侧重指没有准备。 从容:镇定,不慌张。 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非常遥远 杳无音信; 没有一点消息。 潜移默化; 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一贫如洗:形容十分贫穷 无所不用其极:现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出来。 干预:是指过问(别人的事): 胆战心惊:发抖,哆嗦。形容非常害怕。 无可奈何: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不可终日; 形容局势危急或心中极其恐慌不安。 冷嘲热讽:指用尖刻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 不屑一顾; 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言而不信,不知其可: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完整版)药剂学名词解释整理版

名词解释 1、药剂学(Pharmaceuticals)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2、药典(Pharmacopoeia)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3、处方药(prescription drug) 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能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可以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介绍,但不得在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广告或者以其他方式进行以公众为对象的广告宣传。 4、非处方药(nonprescription drug) 不需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5、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 6、助溶剂(hydrotropy agent) 多为低分子化合物,与难溶性药物形成可溶性分子络合物、复盐或分子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溶解度。 7、潜溶剂(cosolvent) 系指能形成氢键的混合溶剂。(P23)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的溶解度大,而且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叫做潜溶(cosolvency),这种溶剂称为潜溶剂。 8、酊剂(tincture) 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或浸膏溶解稀释制成,可供内服或外用。(P149) 9、芳香水剂(aromatic waters) 指芳香挥发性药物(多半为挥发油)的饱和或近饱和水溶液。(P147) 10、絮凝(flocculation) 混悬微粒形成絮状聚集体的过程称为絮凝。(P153) 在一定条件下,微粒表面带有同种电荷时粒子间产生排斥力,而且双电层越厚,则排斥力越大,微粒越稳定。如在微粒分散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某种电解质,离子选择性地被吸附于微粒表面,中和微粒表面的电荷,而降低表面带电量及双电层厚度,使微粒贱的斥力下降,颗粒聚集而形成絮状物,但振要后可重新分散均匀。将这种现象叫做絮凝,加入的电解质称絮凝剂。 11、反絮凝(deflocculation)

数据结构复习要点(整理版).docx

第一章数据结构概述 基本概念与术语 1.数据: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在计算机科学中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所处理的符号的总称。 2. 数据元素: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是数据这个集合中的个体,也称之为元素,结点,顶点记录。 (补充:一个数据元素可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数据项是数据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 ) 3.数据对象:数据对象是具有相同性质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有时候也 叫做属性。) 4.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1)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指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的固有逻辑关系,常称为数据结构。 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从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上描述数据与数据的存储无关,是独立于计算机的。 依据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可以把数据的逻辑结构分成以下几种: 1. 集合:数据中的数据元素之间除了“同属于一个集合“的关系以外,没有其他关系。 2. 线性结构: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若结构为非空集合,则除了第一个元素之外,和最后一个元素之外,其他每个元素都只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 3. 树形结构: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若数据为非空集,则除了第一个元素 (根)之外,其它每个数据元素都只有一个直接前驱,以及多个或零个直接后继。 4. 图状结构:结构中的数据元素存在“多对多”的关系。若结构为非空集,折每个数据可有多个(或零个)直接后继。 (2)数据的存储结构:数据元素及其关系在计算机内的表示称为数据的存储结构。想要计算机处理数据,就必须把数据的逻辑结构映射为数据的存储结构。逻辑结构可以映射为以下两种存储结构: 1. 顺序存储结构:把逻辑上相邻的数据元素存储在物理位置也相邻的存储单元中,借助元素在存储器中的相对位置来表示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2. 链式存储结构:借助指针表达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要求逻辑上相邻的数据元素物理位置上也相邻。 5. 时间复杂度分析:1.常量阶: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与问题规模n 无关系T(n)=O(1) 2. 线性阶: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与问题规模 n 成线性关系T(n)=O(n) 3. 平方阶和立方阶:一般为循环的嵌套,循环体最后条件为i++ 时间复杂度的大小比较: O(1)< O(log 2 n)< O(n )< O(n log 2 n)< O(n2)< O(n3)< O(2 n )

英国文学名词解释大全(整理版)

名词解释 1.Epic(史诗)(appeared in the the Anglo-Saxon Period ) It is a narrative of heroic action, often with a principal hero, usually mythical in its content, grand in its style, offering inspiration and ennoblement within a particular culture or national tradition. A long narrative poem telling about the deeds of great hero and reflecting the values of the society from which it originated. Epic is an extended narrative poem in elevated or dignified language, like Homer’s Iliad & Odyssey. It usually celebrates the feats of one or more legendary or traditional heroes. The action is simple, but full of magnificence. Today, some long narrative works, like novels that reveal an age & its people, are also called epic. E.g. Beowulf (the pagan(异教徒),secular(非宗教的) poetry)Iliad 《伊利亚特》,Odyssey《奥德赛》Paradise Lost 《失乐园》,The Divine Comedy《神曲》 2.Romance (传奇)(Anglo-Norman feudal England) ?Romance is any imaginative literature that is set in an idealized world and that deals with heroic adventures and battles between good characters and villains or monsters. ?Originally, the term referred to a medieval (中世纪) tale dealing with the love and adventures of kings, queens, knights, and ladies, and including supernatural happenings. Form:long composition, in verse, in prose Content:description of life and adventures of a noble hero Character:a knight, a man of noble birth, skilled in the use of weapons; often described as riding forth to seek adventures, taking part in tournaments(骑士比武), or fighting for his lord in battles; devoted to the church and the king ?Romance lacks general resemblance to truth or reality. ?It exaggerates the vices of human nature and idealizes the virtues. ?It contains perilous (dangerous) adventures more or less remote from ordinary life. ?It lays emphasis on supreme devotion to a fair lady. ①The Romance Cycles/Groups/Divisions Three Groups ●matters of Britain Adventures of King Arthur and his Knights of the Round Table (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 ●matters of France Emperor Charlemagne and his peers ●matters of Rome Alexander the Great and the attacks of Troy Le Morte D’Arthur (亚瑟王之死) ②Class Nature (阶级性) of the Romance Loyalty to king and lord was the theme of the romances, as loyalty was the corner-stone(the most important part基石)of feudal morality. The romances were composed not for the common but for the noble, of the noble, and by the poets patronized (supported 庇护,保护)by the noble. 3. Alliteration(押头韵): a repeated initial(开头的) consonant(协调,一致) to successive(连续的) words. e.g. 1.To his kin the kindest, keenest for praise. 2.Sing a song of southern singer 4. Understatement(低调陈述)(for ironical humor)

名词解释整理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见43)

数据结构概念名词解释大全复习课程

数据结构概念名词解 释大全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也称节点(node)或记录(record)。 数据对象:是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 数据项:有独立含义的数据最小单位,也称域(field)。 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根据数据元素间关系的基本特性,有四种基本数据结构 集合: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除了“同属于一个集合”的关系外,别无其他关系。 线性结构: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个对一个的关系。 树形结构: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个对多个的关系。 图状结构或网状结结构: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多个对多个的关系。 逻辑结构:抽象反映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算法设计) 物理结构(存储结构):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算法实现) 存储结构分为: 顺序存储结构:借助元素在存储器中的相对位置来表示数据元素间的逻辑关系。 链式存储结构:借助指示元素存储地址的指针表示数据元素间的逻辑关系。 算法: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 算法的五个重要特性: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输入和输出。 算法设计的原则或要求:正确性,可读性,健壮性,效率与低存储量需求。 衡量算法效率的方法:事后统计法和事前分析估算法。 算法执行时间的增长率和 f(n) 的增长率相同,则可记作:T (n) = O(f(n)),称T (n) 为算法的(渐近)时间复杂度 算法运行时间的衡量准则:以基本操作在算法中重复执行的次数。

栈:限定仅在表尾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线性表。入栈:插入元素的操作;出栈:删除栈顶元素的操作。 队列:只能在队首进行删除、队尾进行插入的线性表。允许插入的一端叫队尾,删除的一端叫队头。串:由零个或多个字符组成的有限序列;空串:零个字符的串;长度:串中字符的数目; 空串:零个字符的串;子串:;串中任意个连续的字符组成的子序列;位置:字符在序列中的序号; 相等:串的值相等;空格串:由一个或多个空格组成的串,空格串的长度为串中空格字符的个数。 存储位置:LOC(i ,j)=LOC(0,0)+(b2*i+j)L 结点:包含一个数据元素及若干指向其子树的分支;结点的度: 结点拥有的子树; 树的度:树中所有结点的度的最大值;叶子结点: 度为零的结点;分支结点: 度大于零的结点 树的深度:树中叶子结点所在的最大层次森林:m棵互不相交的树的集合。 二叉树的性质: 性质 1:在二叉树的第 i 层上至多有2i-1 个结点。(i≥1) 性质 2:深度为 k 的二叉树上至多含 2k-1 个结点。(k≥1) 性质 3: 对任何一棵二叉树,若它含有n0 个叶子结点、n2 个度为 2 的结点,则必存在关系式:n0 = n2+1。 性质 4: 具有 n 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 log2n? +1。 满二叉树:指的是深度为k且含有2k-1个结点的二叉树。 完全二叉树:树中所含的n 个结点和满二叉树中编号为1 至n 的结点一一对应。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 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等。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如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等。 2、“样板戏” 又称作“革命现代京剧”。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称谓和现象。产生于六十年代,流行于文革时期。它是对传统京剧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改革,由于江青的参与,样板戏过多地与“阶级斗争”的政治现实相联系,形成“三突出”、“三结合”等一系列模式化的文学观念,给文革期间的创作造成恶劣的影响。习惯上将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八个样板戏”。 3、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刘恒、王安忆等。 4、先锋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马原、莫言、残雪、格非、孙甘露、余华等为代表,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同时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激进的试验。所谓先锋精神,就是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先锋文学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启蒙与人性的怀疑,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使得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成为可能,对以后的文学创作影响较大。 5、纪要:1966年2月,江青得到林彪的支持,并以林彪的名义在上海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会后形成了由江青、张春桥、陈伯达定稿,并由毛泽东审阅修改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纪要》共分十条内容,包括文艺黑线专政论、破除对中外古典文学的迷信、文艺上反对外国修正主义并点名批判了一批文艺作品。纪要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下发全党,给以后的文艺界造成极大的祸害。1979年5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建议撤销1966年2月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的请示》,同意撤销《纪要》。

名词解释整理

名词解释整理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见43) 14、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 15、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 16、强化:是指在刺激-反应联结中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的手段。 17、正强化:通过施加满足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18、负强化:通过撤消某一厌恶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数据结构名词解释整理

Data Structure 2015 hash table散列表:存放记录的数组 topological sort拓扑排序:将一个DAG中所有顶点在不违反前置依赖条件规定的基础上排成线性序列的过程称为拓扑排序(44) worst case 最差情况:从一个n元一维数组中找出一个给定的K,如果数组的最后一个元素是K,运行时间会相当长,因为要检查所有n 个元素,这是算法的最差情况(15) FIFO先进先出:队列元素只能从队尾插入,从队首删除(20)(P82)2014 growth rate增长率:算法的增长率是指当输入的值增长时,算法代价的增长速率(14) priority queue 优先队列:一些按照重要性或优先级来组织的对象成为优先队列(26) external sorting外排序:考虑到有一组记录因数量太大而无法存放到主存中的问题,由于记录必须驻留在外存中,因此这些排序方法称为外排序(32) connected component连通分量:无向图的最大连通子图称为连通分量(40) 2013 stack栈:是限定仅在一端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的线性表(19)

priority queue 优先队列:一些按照重要性或优先级来组织的对象成为优先队列(26) BFS广度优先搜索:在进一步深入访问其他顶点之前,检查起点的所有相邻顶点(42) collision (in hashing)冲突:对于一个散列函数h和两个关键码值k1和k2,如果h(k1) =β= h(k2) ,其中β是表中的一个槽,那么就说k1和k2对于β在散列函数h下有冲(35) Chapter 1 Data Structures and Algorithms type类型:是指一组值的集合 data type数据类型:一个类型和定义在这个类型上的一组操作abstract data type (ADT) 抽象数据类型:指数据结构作为一个软件构件的实现 data structure数据结构:是ADT的实现 problem问题:一个需要完成的任务,即对应一组输入,就有一组相应的输出 function函数:是输入和输出之间的一种映射关系 algorithm算法:是指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或者一个过程algorithm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步骤,它必须把每一次输入转化为正确的输出;一个算法应该由一系列具体步骤组成,下一步应执行的步骤必须明确;一个算法必须由有限步组成;算法必须可以终止。computer program计算机程序:被认为是使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对一个算法的具体实现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参照南大参考书目总结,仅供参考) 《康熙字典》《辞源》《辞海》《古汉语常用字典》《经藉篡诂》《经传释词》《词诠》《 现代汉语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经典释文》《说文解字》《广韵》《中原音韵》《切韵 》直音法反切法 偏义复词本义引申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联绵词古音通假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判断句被动句同义词训诂四书集注说文四家三家诗诗韵韵脚韵例双声叠韵正义传笺十三经注疏集注曰为谓之章句谓之谓言貌犹之言之为言 读为读曰读若读如如字衍文脱文形训声训破读毛诗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檄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句读四六词类活用三十六字母稽古引经 倒置迂回委婉夸饰平水韵黏对拗句拗救流水对借对词调 名词解释。 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 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 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如“有缓急,非有益也。”“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 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5、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 6、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 7、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 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本、末、亦、刃。 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 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 E、转注:说法不一。 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 8、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 9、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狱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乐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覩。

病理学名词解释(整理版)

细胞():经典型何杰金淋巴瘤有特征性的细胞,细胞丰富,略嗜伊红染。核多叶或多核,核仁明显,大而圆。也称为镜影细胞。来自生发中心B细胞,找到它或者何杰金细胞可以诊断为。 不稳定性粥样斑块(): 粥样斑块内纤维组织成分较少,有较多的脂质沉积或具有脂质池,斑块间质内有较多的炎症细胞及泡沫细胞浸润,斑块肩部小血管较多(或出现肉芽组织)并有较明显的吞噬细胞或炎症细胞浸润。这类斑块比较不稳定,有可能在肩部发生破裂。 区域性心肌梗死( ):也称透壁性心肌梗死。梗死的部位与闭塞的冠状动脉支供血区一致,病灶较大,最大直径在2.5以上,累及心室壁全层或未累及全层但已深达室壁2/3,此型心肌梗死多发生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供血区,其中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及室间隔前2/3,约占全部心肌梗死的50%。约25%的心肌梗死发生于右冠状动脉供血区的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后1/3及右心室。此外,见于左心室后壁,相当于左冠状动脉左旋支的供血区域。右心室和心房发生心肌梗死较为少见。透壁性心肌梗死常有相应得一支冠状动脉突起,并 常附加动脉痉挛或血栓形成。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也称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主要由于毒力相对较弱的草绿色链球菌所引起(约占75%),还

有肠球菌、革兰阴性菌、立克次体、真菌等均可引起此病。这些病原体可自感染灶(扁桃体炎、牙周炎、咽喉炎、骨髓炎等)入血,形成菌血症,再随血流侵入瓣膜;也可因拔牙、心导管及心脏手术等医源性操作至细菌入血侵入瓣膜。临床上除有心脏体征外,还有长期发热、点状出血、栓塞病状、脾肿大及进行性贫血等迁延性败血症表现。病程较长,可迁延数月,甚至1年以上。夹层动脉瘤():常发生于血压变化最明显的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等部位。动脉瘤可从动脉内膜的破裂口进入动脉的中膜,使中膜形成假血管腔。 恶性高血压():也称为急进型高血压()。多见于青少年,血压显著升高,常超过230/130,病变进展迅速,可发生高血压脑病或较早出现肾功能衰竭。多为原发性,部分可继发于良性高血压病。其特征性的病变是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和坏死性细动脉炎。主要累及肾、脑和视网膜。肾的入球小动脉最常受累,病变可波及肾小球,使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发生阶段性坏死。大脑常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微梗死和脑出血。 绒毛心():当风湿性心包炎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包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搏动牵拉而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干性心包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