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分离及培养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1
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前进,对肿瘤治疗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其中,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备受关注。
肿瘤干细胞是指在肿瘤中所存在的一小部分细胞,能够不断分裂增殖,并给予肿瘤再生的可能性。
因此,肿瘤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以及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成为了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话题。
一、肿瘤干细胞的分离方法目前,分离肿瘤干细胞的方法主要包括紫杉醇浸润法、细胞表面标记法、限制稀释法等。
其中,限制稀释法是较为常用的一种。
限制稀释法是将单个肿瘤细胞样本通过连续的稀释、培养与观察,逐渐筛选出肿瘤干细胞。
它通过观察单个细胞的生长、分裂、增殖情况,来得出大量肿瘤细胞当中的干细胞。
虽然这种方法过程复杂、费时费力,但是它能够筛选出更加纯度高的肿瘤干细胞。
二、肿瘤干细胞的培养方法早期肿瘤干细胞的培养,主要采用血清补充的液体培养基进行细胞的培养。
但是在这种培养条件下,肿瘤干细胞很容易分化。
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室采用无血清培养条件进行肿瘤干细胞的培养,以维持肿瘤干细胞的稳定状态。
无血清培养条件下,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培养基,添加多种生长因子与细胞基质,来模拟肿瘤干细胞自身的生长环境。
同时,还需注意对细胞的密度、温度、pH 值、CO2浓度等生理性因素的控制。
三、肿瘤干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治疗应用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肿瘤干细胞作为肿瘤治疗的靶点,开启了新的临床治疗途径。
其次,肿瘤干细胞可以用于评估肿瘤药物的治疗效果,这一评价标准能够更为准确反映药物的实际效果。
此外,肿瘤干细胞还可以用于评估肿瘤的预后情况,帮助医生选择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
总之,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在肿瘤治疗研究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分离肿瘤干细胞、培养肿瘤干细胞以及开展针对肿瘤干细胞的治疗策略,将有助于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原代与继代培养及鉴定刘亭2016.7。
21目录前言 (2)1分离制备PMSC组织的选取 (4)2脐带,胎盘MSC的分离与纯化 (6)2.1胎盘组织的获取,存储与清洗 (6)2-2 脐带,胎盘MSC的分离及纯化方法 (7)3 原代培养和继代培养 (11)3—1培养基 (11)3-2培养密度 (12)3-3培养条件 (13)3—4换液 (13)3—5 传代培养 (13)3—6细胞形态与生长速度 (14)3—7 MSC的冻存与复苏: (14)4细胞表面抗原检测 (14)5生长曲线 (15)6细胞周期 (15)7分化潜能 (15)参考文献 (15)附件1不同实验室从脐带血,脐带和胎盘等各组织中分离MSC的方法.. 16脐带血 (16)脐带 (17)羊膜 (19)绒毛膜 (19)蜕膜层 (20)胎盘 (21)整体灌注法 (22)附件2 背景知识 (22)附件3 PMSC实验所需试剂 (23)前言干细胞(Stem cell,SC)是一种能够自我更新且未分化并可分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品系的细胞。
在一定的条件下,干细胞能够分化成为多种成熟细胞类型。
按照来源和分化潜能不同,干细胞可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和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ASC)两类。
胚胎干细胞来源于早期的胚泡和胚胎内层的细胞群,并且具有向3个胚层细胞分化的能力.但是胚胎干细胞应用时产生的免疫排斥、体内实验中引发肿瘤生成以及所涉及的伦理问题等影响并制约了临床应用。
成体干细胞形成于原肠胚形成后的胎儿和成体组织,早期研究认为,成体干细胞主要分化为其来源组织的细胞类型。
然而,近几年来的很多研究表明,成体干细胞具有能够分化成为除来源以外的其他胚层组织的能力。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又称为基质干细胞,是属于成体干细胞的一种,最早从骨髓中分离而来。
一、实验背景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干细胞研究已成为医学领域的前沿课题。
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作为一种易于获取、增殖能力强、多能性的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旨在探讨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二、实验目的1. 探讨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
2. 研究脂肪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脂肪组织、DMEM/F12培养基、胎牛血清、胰蛋白酶、二甲基亚砜(DMSO)、青霉素、链霉素、抗生素、鼠抗人CD105抗体、鼠抗人CD34抗体、鼠抗人CD29抗体、鼠抗人CD44抗体、鼠抗人CD45抗体等。
2. 实验仪器:超净工作台、倒置显微镜、细胞培养箱、离心机、酶标仪、流式细胞仪等。
四、实验方法1. 脂肪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1)将脂肪组织剪成1mm×1mm×1mm的小块,用DMEM/F12培养基清洗3次,去除多余脂肪。
(2)加入0.25%胰蛋白酶消化脂肪组织,37℃水浴消化30分钟,1000r/min离心5分钟,弃上清。
(3)加入DMEM/F12培养基重悬细胞,吹打均匀,接种于培养瓶中,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
2. 脂肪干细胞的鉴定(1)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脂肪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105、CD34、CD29、CD44、CD45的表达。
(2)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脂肪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105、CD34、CD29、CD44、CD45的表达。
3. 脂肪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1)将脂肪干细胞接种于生物降解支架材料上,构建组织工程化脂肪组织。
(2)将组织工程化脂肪组织植入小鼠皮下,观察其成活情况。
五、实验结果1. 脂肪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成功分离出脂肪干细胞,细胞呈梭形,生长旺盛。
2. 脂肪干细胞的鉴定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脂肪干细胞表达CD105、CD34、CD29、CD44,不表达CD45。
大鼠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1.试剂配制1.1双抗培养基的配制用100万单位链霉素溶解在10ml去离子水中,抽出0.8ml以及用80万单位的青霉素溶解在8ml的去离子水中,抽出0.5ml,分别加入DM EM培养基中,即配成100U/m1青霉素,100U/m1链霉素双抗培养基。
1.2成骨诱导剂的配制地塞米松259溶解于100ml去离子水中,抽出10ul;10gβ一甘油磷酸钠溶解于6ml去离子水中,抽出lml;25g抗坏血酸溶解于100ml去离子水中,抽出100ul,分别加入100ml的培养基中,既配成了含1nmol/L 地塞米松,50ug/m1抗坏血酸,10mmol/Lβ一甘油磷酸钠的成骨诱导剂。
1.3 DMEM培养基的配制取一瓶DM EM溶解于1000ml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后,用7%NAHC03调节其PH值为7.2-7.4。
用滤器过滤,分装在100ml的清洁无菌生理盐水瓶中置4℃冰箱中。
1.4含10%胎牛血清的DM EM完全培养基的配制取10ml胎牛血清溶解于90mLDM EM培养基中,即可配成含10%胎牛血清的DM EM培养基,装在100ml的生理盐水瓶中置4℃冰箱中。
1.5 0.25%胰蛋白酶的配制用精确的天平称250mg胰蛋白酶,并溶解于100ml培养基中,即浓度为0.25%。
用7%NaHC03调节其PH值为7.2-7.4。
用滤器过滤后,分装在100ml的清洁无菌生理盐水瓶中置4℃冰箱中。
1.6 Ⅰ型胶原多克隆抗体配制I型胶原多克隆抗体用去离子水配成1:100工作浓度,置4℃冰箱中备用。
1.7 二氮联苯胺(diminob ℃nzidin ℃DAB)显色剂的配制分别取lml试剂A,50ul试剂B,50ul试剂按A到C加入,即配成lmLDAB显色剂。
在配制成30min内用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1.8 地塞米松(DXM)液的配制地塞米松25g溶解于100ml去离子水中,抽出10ul。
既配成了含1nmol/L地塞米松,使用时根据需要配制成不同浓度。
第三章胚胎干细胞分离培养1981年,Evens等首次发现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在体外具有稳定增殖并维持未分化状态及分化全能性潜能的特性,并成功建立小鼠ESCs系[1]。
由于ESCs独特的生物学特性,ESCs方面的研究迅速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1999年-2000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世界十大科技新闻。
ESCs已成为分子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工程、组织工程等研究的重要工具,在研究细胞分化机制、临床治疗、转基因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将逐渐掌握和利用干细胞,还将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文章综述了ESCs的研究概况、体外分离培养、生物学特性、鉴定方法、影响ESCs分离培养的因素、存在问题以及应用前景等。
1 胚胎干细胞研究概况ESCs的研究最早要追溯到畸胎瘤细胞的发现,但真正意义上的开始却是1981年Evens等首先从延缓着床的胚泡分离培养到小鼠的ESCs,并建立小鼠的ESCs系,之后ESCs研究迅速发展,已在大鼠、仓鼠、猪、牛、水貂、兔、山羊、绵羊、恒河猴和人等多种哺乳动物上建立了类ESCs系[2]。
近几年来,ESCs研究在ESCs来源与培养方法、探索建立和维持ESCs系的条件、定向诱导分化、遗传操作、疾病动物模型的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研究人员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进行胚胎重建,从克隆胚胎中成功得到小鼠、兔和人等多种哺乳动物ESCs[3-5];利用孤雌激活技术建立小鼠和非人灵长类孤雌激活胚胎源的ESCs系[6],这些为ESCs的分离克隆开辟了新的途径。
利用定向诱导分化技术成功将ESCs分化为造血细胞、内皮细胞、肝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神经细胞、胰岛细胞、心肌细胞、成骨细胞,甚至滋养层细胞和生殖细胞等所有3 个胚层的细胞类型[7-13]。
试验表明,人ESCs 能有效治疗心肌梗死、糖尿病、中风等疾病。
国内在ESCs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相关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
一造血干细胞分离(一)小鼠骨髓采集与单个核细胞悬液的制备1 HES(羟乙基淀粉)沉淀法抽取髓液500 m L按4∶1比例加入HES,自然沉降红细胞后,分离上清。
4℃400 g离心10 min得细胞沉淀物,以1 %白蛋白盐水液洗涤细胞2次。
2 percoll液密度梯度离心法①按体积比为(1.5~2)∶1在骨髓液中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
4℃,1 5 00 r / min,离心20 min。
取单个核细胞层,以1%白蛋白盐水液洗涤3次。
②取鼠股骨和胫骨, 在两头关节处切开骨骼, 反复用培养基冲洗骨髓腔, 随后小心地逐滴将细胞悬液加在淋巴细胞分离液上, 2 000 r / min 离心20 min。
吸取离心后相交液面处的白色细胞层即为单个核细胞。
3 Ficoll分离法方法一在15ml分离管中加7.5ml比重为1.017的Ficoll液,缓慢移入等量骨髓细胞悬液,整体平衡后低温离心2000r/min×20min,吸取白细胞层,用RPMI1640液亲清洗后离心2000r/min×10min,取白细胞层加RPMI1640液到10ml制成造血干细胞悬液样本。
方法二取无菌离心管1支,预先添加3mlFicoll(与骨髓细胞悬液体积1:1),用滴管取单细胞悬液3ml,沿离心管壁小心缓慢叠加于分离液面上,注意保持清楚的界面,室温下水平离心2000rpm×20分钟,(后续在冰上进行)用毛细吸管插到云雾层,小心吸取单个核细胞,置入另一短中管中,加入5倍以上体积的磷酸缓冲液PBS,1500rpm×10分钟,L-DMEM 洗涤细胞两次,每次以1000r/min离心10min,去上清液。
(除第一步的室温离心外,其余为低温离心)。
取骨髓细胞悬液的方法是:取出大鼠腿骨将肌肉尽可能剔除,并用PBS缓冲液冲洗干净。
在超净台中腿骨浸泡在PBS缓冲液中5min,之后在两头关节处切开骨骼, 反复用PBS 缓冲液冲洗骨髓腔,从而得到骨髓细胞悬液。
干细胞提取与分离技术的操作方法探讨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能力的一类细胞。
它们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潜力,可以在组织工程、再生医学、药物筛选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而要进行干细胞研究和应用,首先需要从不同来源进行提取和分离。
本文将探讨干细胞提取与分离技术的操作方法。
一、干细胞来源干细胞可以从多种来源提取,主要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1. 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通常来源于早期胚胎。
其提取方法需要从人类或动物胚胎中获取内细胞团,并通过培养和分化来产生干细胞系列。
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和自我更新的能力,但伦理和法律问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2. 成体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存在于成熟组织中,主要包括骨髓干细胞、脂肪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
它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从人体或动物体内提取,并进行培养和扩增。
成体干细胞具有较低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但其来源方便,成熟度高,不涉及伦理问题,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胚胎干细胞的提取与分离技术胚胎干细胞的提取与分离技术是在胚胎试管受精或核移植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
下面将介绍其中两种常见的方法:1. 胚胎细胞团培养法:这是最常用的胚胎干细胞提取方法之一。
首先,从早期胚胎中取出内细胞团,然后在细胞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和扩增。
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内细胞团中的干细胞逐渐分化和增殖,最终形成胚胎干细胞系列。
2. 核移植法:核移植法通过取出早期胚胎或体细胞核,将其注入到无核的胚胎干细胞中,形成合子。
随后,合子会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分裂和扩增,最终产生具有相同基因组的胚胎干细胞。
三、成体干细胞的提取与分离技术与胚胎干细胞相比,成体干细胞提取与分离技术更加便捷和成熟。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成体干细胞提取方法:1. 骨髓提取法:这是提取骨髓干细胞的最常用方法。
首先,从骨髓中采集样本,通常选择在骨盆或其他骨骼丰富的部位进行。
提取后的骨髓样本经过处理,将其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出来。
细胞培养技术中的细胞纯化和分离随着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细胞培养技术也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
在进行细胞培养实验时,不仅需要在培养基中提供适宜的营养条件,还需要考虑如何保证细胞的纯度和分离。
因为如果细胞混合在一起,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影响科学研究成果的准确性。
细胞纯化和分离技术的发展,为细胞培养实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细胞纯化技术所谓细胞纯化,即是指将同一类型的细胞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获得纯种的细胞。
这种技术应用广泛,例如在干细胞研究中,需要将干细胞从其他细胞中纯化出来。
目前常用的细胞纯化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差速离心这种方法的原理是依靠细胞的不同沉降速度,在其它细胞和细胞碎片中分离出要纯化的细胞种类。
比如对于混合的细胞,进行差速离心后,重的细胞如肝细胞等就可以在离心管的底部沉淀下来;而轻的细胞比如造血干/祖细胞则可以在上层沉淀。
这种方法虽然方便快捷,但是由于离心速度的不同,有时会把不同的细胞类型离心到一个位置,分离效果并不理想。
2. 细胞排序技术细胞排序技术是一种可接受的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一种叫做细胞分选仪(FACS)的设备来实现,FACS通过运用激光束可以捕捉到被染色的细胞,然后在细胞上打标签,这样细胞分选仪就能帮助实验人员将目标细胞分选出来。
不仅如此,FACS还可以根据设定的特定标记,为不同细胞类型分类和分选。
但是,这种方法价格昂贵,需要训练技能,限制了它的使用。
二、细胞分离技术与细胞纯化技术不同,细胞分离技术是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细胞种类分离的过程。
这种技术在体外培养单一细胞的物种和组织研究中应用广泛。
1. 磁珠细胞分离技术这种技术广泛应用在制备纯化细胞的过程中。
基本原理是通过对细胞标记来实现磁性分离。
首先,将细胞和磁性珠以特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对此进行特别处理,这样可以使细胞在磁场中受到磁力吸引。
然后,将细胞和磁珠贴附在磁性离心离心机上,以达到将细胞分离的目的。
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是最常见的成体干细胞,其操作流程比较稳定和成熟。
即以BMSC为例,初步阐述成体干细胞具体应用步骤与流程。
(一)骨髓基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的准备工作1.配制DMEM培养液取DMEM培养基10g,NaHC03 2.2g,L-谷氨酰胺300mg,维生素C 37.5mg,青霉素10万单位,链霉素10万单位,加适量三蒸水充分溶解后,调节pH值至7.4,补三蒸水至900m1。
经无菌0.22btm过滤器过滤后,加FBSl00ml,4℃保存。
2.配制胰蛋白酶-EDTA消化液称取胰蛋白酶0.125g,EDTA 0.01 g,适量PBS充分溶解,调pH值至7.4,补三蒸水定容至100ml,0.22um过滤器过滤除菌,分装,4℃保存。
3.配制Percoll分离液Percoll原液与1.5mol/LNaCl以9:1比例稀释。
4.配制成骨诱导培养液DMEMlog/L,p-磷酸甘油钠10nmo/L,地塞米松10nmol/lL-a-磷酸抗坏血酸50btmol/L,L-谷氨酰胺300mg/L,l,25(OH)2-维生素D3 10nmol/L,10%胎牛血清。
5.配制成软骨细胞诱导培养液DMEM 10g/L,地塞米松10 nmol/L,L-α-磷酸维生素C 50 umol/L,L谷氨酰胺300mg/L,TGF-βl 10ng/ml,IGFl00ug/ml,10%胎牛血清。
6.配制成脂肪细胞诱导液DMEM 10g/L,10%FBS,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0.5mmol/m1,地塞米松1mmol/m1,胰岛素10ug/m1,吲哚美辛100mmol/m1。
(二)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1.人骨髓的抽取成年志愿者应无系统性疾病,年龄最好在20~40岁之间。
所用器械预先用肝素润湿,10m1注射器吸人1ml肝素化PBS(1 000U/ml)。
骨髓提供者仰卧位,髂前上棘常规消毒、铺巾,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骨髓穿刺针垂直进入骨髓腔中,缓慢抽取2m1骨髓,立即注入15ml离心管中(如需骨髓量多,必须重新更换穿刺点,防止外周血造成骨髓稀释)。
干细胞提取方法与技巧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为了有效地提取干细胞,研究人员发展了多种提取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干细胞提取方法及其相关技巧。
一、初级培养法初级培养法是一种常见的干细胞提取方法,适用于无需大量提取的情况。
该方法的步骤如下:1. 细胞准备:收集组织样品,将其分解为细胞悬液。
2. 培养基配制:根据所需提取的干细胞类型,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并加入适量的细胞因子。
3. 细胞培养:将细胞悬液加入培养基中并进行培养,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促进干细胞分化与增殖。
4. 细胞分离: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使用悬液中的细胞管控探测器将干细胞从其他细胞中分离出来。
5. 干细胞纯化:将分离出的干细胞用干细胞培养基培养并纯化,去除其他非干细胞杂质。
二、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常用的干细胞提取方法,利用细胞的免疫表型可以从复杂的细胞混合物中识别并分离干细胞。
其步骤如下:1. 细胞样品准备:提取组织样品并制备单细胞悬液。
2. 细胞标记:将单细胞悬液与特定的细胞表面标记物结合,可通过免疫磁珠或荧光标记等方法实现。
3. 流式细胞术分选:使用流式细胞术仪器进行细胞分选,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发射光强度,将目标干细胞从混合物中分选出来。
4. 干细胞的检验与分离纯化:将目标干细胞从其他细胞中纯化出来,根据需要采取不同的分离纯化方法。
三、单细胞测序法单细胞测序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干细胞提取方法,可在单个细胞层面进行分析,帮助揭示不同类型干细胞的功能和特性。
其具体步骤如下:1. 单细胞捕获:通过微流控装置将单个细胞捕获和固定在特定位置。
2. 细胞裂解:采用细胞裂解酶对细胞进行裂解,释放出细胞内的RNA和DNA。
3. RNA/DNA扩增:使用逆转录酶和DNA聚合酶对捕获的RNA和DNA进行逆转录和扩增。
4. 测序准备:将扩增的RNA/DNA片段进行文库建立准备,包括文库构建、PCR扩增等步骤。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分离与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分离与鉴定材料试剂(一)主要设备和产地1.手术器械上海手术器械厂2.台式水平离心机Eppendorf,5810R德国3.Nanopure超纯水仪日本SANYO公司4.AA一200型电子天平美国Denver Instrumol/Lent公司5.低温高速离心机ThermoForma公司6.90一2型磁力搅拌器上海沪西分析仪器厂7.电动匀速垂直转轮上海沪西分析仪器厂8.微量移液枪德国Eppendorf公司9.烧杯、容量瓶上海实生公司10.全自动酶标光度仪美国Bio-Rad公司11.6cm/10cm细胞培养皿美国Conring12.2mL冻存管、细胞冷冻储存器美国Conring13.低温高速离心机ThermoForma公司产品14.YJ-875超净工作台苏州工业园区三兴净化科技有限公司15.C02培养箱3111型美国Thermo Forma公司16.CK40-F200型倒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17.10ml注射器美国BD公司(二)试剂和材料1.谷氨酰胺(L-Glutamine)美国Hyclone公司2.75%消毒酒精上海生工3.肝素美国sigma公司4.胰蛋白酶美国Amresco公司5.胎牛血清美国Gibco公司6.α-MEM培养液美国Hyclone公司7.5-6周龄SD大鼠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公司8.Percoll细胞分离液美国GE公司9.DMSO(细胞培养级)美国Sigma公司Rat BMSC的分离与培养分离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75%酒精中浸泡5分钟,超级工作台内依次取下大鼠两条胫骨及两条股骨。
用手术器械将长骨上附着的肌肉组织尽量去除干净,整个过程保持无菌。
用剪刀剪去长骨两端,10ml注射器吸取加入肝素的完全培养液(10%FBSα-MEM),从长骨一端开口处注入,将骨髓腔内的细胞出入到50ml离心管内,直至长骨冲洗的发白,认为骨髓腔内的细胞都被吹入离心管内。
植物干细胞的分离及其应用前景植物干细胞是一种可以无限延长生命并且可以分化成各种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植物育种、农业、药物研究和生态保护等。
今天,我们将探讨植物干细胞的分离及其应用前景。
分离植物干细胞的方法植物干细胞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各种组织中,包括干细胞带组织、根尖、幼芽、气孔等。
因此,分离植物干细胞的方法也有很多种。
在此,我们将介绍4种常用的方法:1. 酶解法。
将组织切碎后,加入适当的酶(如纤维素酶、果胶酶等),使细胞壁溶解,释放出干细胞。
2. 磁性分选法。
将干细胞表面结合特定的抗体或分子探针,再加入磁性颗粒。
通过磁力,干细胞可以被分离出来。
3. 流式细胞术。
将细胞加入到流动细胞仪中,在特定条件下,根据细胞的大小、形状、荧光等特性,可以分离出干细胞。
4. 基因工程法。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特定基因转化至植物细胞中,并在特定条件下筛选出拥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
应用前景植物干细胞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3个方面的应用前景。
1. 植物育种传统的植物育种需要大量时间和耐心,而且不一定能够得到期望的结果。
使用植物干细胞技术,可以通过细胞工程技术改良植物的遗传性状,如提高产量、抗逆性和品质等。
例如,日本曾将小麦的干细胞转移到稻草上,实现了高效育种。
相信未来植物干细胞技术将在植物育种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 应用于药物研究植物干细胞可以通过分化成各种细胞类型进行药物研究和开发。
这在中药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可以从植物干细胞中分离出能够分泌特定药物的细胞,进而进行药物筛选。
此外,植物干细胞的应用还可以加速新药的研发,节约时间和成本。
3. 生态保护植物干细胞也有望成为保护生态系统的一种有效手段。
通过分离并保存重要植物的干细胞,可以在植物物种受到威胁或濒临灭绝的情况下进行繁殖和保护。
这将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总结植物干细胞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细胞类型,在植物育种、药物研究和生态保护等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得分离,原代与继代培养及鉴定刘亭2016、7。
21目录前言 (2)1分离制备PMSC组织得选取 (3)2脐带,胎盘MSC得分离与纯化 (5)2、1胎盘组织得获取,存储与清洗 (5)2—2 脐带,胎盘MSC得分离及纯化方法 (6)3 原代培养与继代培养 (10)3-1培养基 (10)3-2培养密度 (11)3—3培养条件 (11)3—4换液 (11)3-5 传代培养 (12)3-6细胞形态与生长速度 (12)3-7 MSC得冻存与复苏: (12)4细胞表面抗原检测 (13)5生长曲线 (13)6细胞周期 (13)7分化潜能 (13)参考文献 (13)附件1不同实验室从脐带血,脐带与胎盘等各组织中分离MSC得方法 (15)脐带血 (15)脐带 (15)羊膜 (17)绒毛膜 (17)蜕膜层 (18)胎盘 (18)整体灌注法 (20)附件2 背景知识 (20)附件3 PMSC实验所需试剂 (20)前言干细胞(Stem cell,SC)就是一种能够自我更新且未分化并可分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品系得细胞。
在一定得条件下,干细胞能够分化成为多种成熟细胞类型。
按照来源与分化潜能不同,干细胞可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与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ASC)两类。
胚胎干细胞来源于早期得胚泡与胚胎内层得细胞群,并且具有向3个胚层细胞分化得能力。
但就是胚胎干细胞应用时产生得免疫排斥、体内实验中引发肿瘤生成以及所涉及得伦理问题等影响并制约了临床应用。
成体干细胞形成于原肠胚形成后得胎儿与成体组织,早期研究认为,成体干细胞主要分化为其来源组织得细胞类型。
然而,近几年来得很多研究表明,成体干细胞具有能够分化成为除来源以外得其她胚层组织得能力。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又称为基质干细胞,就是属于成体干细胞得一种,最早从骨髓中分离而来、MSC就是由早期中胚层发育而来得非造血成体干细胞,该细胞在体外可以贴壁生长,并呈现梭状。
分离胚胎干细胞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分离胚胎干细胞是一项生物学领域中非常关键的技术,它有望为医学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分离培养鉴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一、分离方法**1. **差速贴壁法**:利用BMSCs与骨髓中其他细胞的贴壁性能差异及酶消化敏感性差异进行分离。
这种方法快速、简单、经济,但细胞纯度可能相对较低。
2. **密度梯度离心法**:基于骨髓中不同细胞的大小和密度差异进行分选。
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表达CD105,CD73和CD90必须≥95%,同时表达CD45、CD34、CD14或CD11b、CD79α,或CD19和HLA - DR必须≤2%。
**二、培养方法**培养BMSCs的难点在于保持细胞活性。
不同种属来源的BMSCs在体外培养扩增方法基本相似,但细微的营养条件、培养环境等差异都将会对细胞性能产生影响。
**三、鉴定方法**1. **细胞形态学观察**:利用组织块贴壁法、酶消化法或其结合来分离MSC,并通过传代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
几乎所有的MSC都是贴壁生长,具有较强的贴壁能力。
MSC多数呈纤维细胞样生长,少量呈梭形或不规则三角形。
2. **表面标志物鉴定**:采用流式细胞仪对MSC的细胞表型进行鉴定。
MSC的表面抗原具有非专一性,可以同时表达间质细胞、内皮细胞和表皮细胞的表面标志,如粘附因子、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以及整合素家族等。
MSC的细胞表面标志物鉴定标准为:CD105、CD73和CD90的阳性率≥90%;而CD45、CD34、CD14、CD19和HLA-DR 呈阴性,阳性率≤5%。
综上所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步骤和专业的技术操作。
在进行这些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守实验规程,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对实验结果的解读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干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概述关键词:干细胞淋巴细胞平滑肌细胞细胞ES 北纳创联北京标准物质网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是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它是一种高度未分化的细胞,它具有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性,可在体外培养、扩增、建系,也可在适当条件下诱导分化为多种组织细胞,还可与受体胚胎嵌合,形成嵌合体。
ES细胞首先源于胚胎细胞,是胚胎细胞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分离筛选出来的,与胚胎细胞相比,ES细胞能在体外不断传代,并且相对稳定地增殖但不发生分化,能自我更新、自我复制,这是大量获得ES细胞并广泛应用的前提。
利用这一特点,可以用于医学上的药物试验。
ES细胞具有多能性,即ES细胞在解除分化抑制的条件下能参与包括生殖腺在内的各种组织的发育潜力,可为细胞的遗传操作和细胞分化研究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
ES细胞发育多能性的标志是ES细胞表面表达时相专一性胚胎抗原(stage specific embryorll’cant,SSEA),而且可以检查到OCT4基因的表达,这两种蛋白是发育多能性的标志。
ES细胞中AKP及端粒酶活性较高,可用于ES细胞分化与否的鉴定。
自1981年首次成功分离小鼠ES细胞,现已在仓鼠、大鼠、兔、猪、牛、绵羊、山羊、水貂、恒河猴、美洲长尾猴以及人类分离获得了ES细胞,而且已经证明小鼠ES细胞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造血细胞、卵黄囊细胞、骨髓细胞、平滑肌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内皮细胞、黑色素细胞、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淋巴细胞、胰岛细胞、滋养层细胞等。
人类ES细胞也可以分化为滋养层细胞、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造血细胞、心肌细胞等。
ES细胞不仅可以作为体外研究细胞分化和发育调控机制的模型,而且还可以作为一种载体,将通过同源重组产生的基因组的定点突变导入个体,更重要的是,ES细胞将会给人类移植医学带来一场革命。
1 目的为规范人羊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分离培养的标准操作,特制订本规程。
2范围适用于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羊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产工艺流程。
3职责技术人员负责实施本规程,质量控制人员负责监督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和相关记录。
4工作程序4.1 材料健康胎盘羊膜组织4.2仪器设备超净工作台、倒置显微镜、CO2培养箱、电动移液枪、手动移液枪、离心机、37℃恒温气浴摇床、Countstar计数仪、计时器。
4.3试剂耗材4.3.1试剂完全培养基(高糖DMEM培养基+10% FBS+1%NEAA)、1ug/mL EGF、PBS缓冲液、0.5%I 型胶原酶、胰蛋白酶(0.25%胰酶+0.02%EDTA)、75%酒精、95%酒精、0.4%台盼蓝。
4.3.2耗材50mL离心管及离心管架、15mL离心管及离心管架、一次性移液管(2mL、10 mL、25 mL)、巴氏吸管、EP管及EP管架、10cm培养皿、移液枪头(10uL、200uL、1000uL)、镊罐、酒棉罐、酒精灯、酒精喷壶、打火机、无菌纱布无菌、250mL一次性储液瓶。
4.3.3器具4.3.3.1羊膜制作包1(1个肾形盘,2把18cm平镊、2把16cm止血钳、2把16cm组织镊、2 把12.5cm眼科剪、2把16cm弯剪、2把16cm直剪)。
4.3.3.2羊膜制作包2(2把18cm平镊、2把16cm直剪、2把16cm组织镊)4.3.3.3无菌100ml烧杯、、无菌15cm玻璃培养皿、无菌粗漏、无菌100目筛网、无菌废液杯、无菌不锈钢方盘。
4.4操作步骤4.4.1入洁净区之前用抑菌洗手液洗手,用75%酒精擦拭消毒双手,按照规定穿洁净服、戴口罩、戴帽子和手套。
4.4.2开恒温气浴摇床预热,打开超净台紫外灯消毒30min。
同时将实验所需培养基、0. 5%I 型胶原酶、胰蛋白酶、PBS缓冲液放置室温。
4.4.3 关紫外灯,打开通风10min,用无菌纱布单向擦拭消毒超净台,点燃酒精灯。
1.1实验材料
1.1.1 实验标本与分组
1)实验标本:12例骨科外伤手术健康志愿者(排除血液系统疾病、结核及肿瘤浸润性疾病),其中女性5名,男性7名,16岁~65岁。
在手术室行髂骨取骨术时无菌状态下抽取髂骨骨髓2~3ml/人。
2)分组:12例标本,按年龄分组如下
①A组:16岁~25岁,n=6;
②B组:50岁~65岁,n=6。
1.2 实验方法
1.2.1 人骨髓的获得与hBMSCs的分离
无菌环境下从我院12名骨外科手术志愿患者(排除血液系统疾病,结核及肿瘤浸润疾病)中采用20ml一次性注射器,肝素化后抽取骨髓2~3ml,放入已消毒好的盛有5ml L-DMEM的试管(先肝素化)内,无菌容器盛装试管送回实验室。
将骨髓与L-DMEM混匀,1500rpm×5min去除上层脂肪滴及上清,以D-Hank’s 液重新悬浮细胞后将其悬液平铺于淋巴细胞分离液上(Percoll 1.073g/ml,Sigma),1500rpm×10min,吸取中间层的白膜层(单核细胞层),D-Hank,s液洗涤2次,1500rpm×5min,弃去上清,L-DMEM重新打匀。
灭菌的0.17mol/L的饱和NH4CL溶液按1:5的体积比加入已重新打匀的悬液中,4℃下保存10min,取出后1000rpm×5min,弃去上清,D-Hank,s液洗涤2次,L-DMEM重悬后,按2.0×106/ml浓度接种。
1.2.2 hBMSCs的原代培养
将经上述分离步骤所获得的有核骨髓细胞加入含有10%NBCs的L-DMEM中,按2.0×106/ml的细胞浓度接种于50ml的一次性塑料培养瓶内。
静置于37℃,5%CO2的CO2培养箱内培养。
接种后的第48hr进行第1次半换液,换液前轻轻摇晃,使未贴壁细胞悬浮,弃倒掉一半培养液,可将未贴壁的细胞部分弃掉(避免不能贴壁的细胞占用培养瓶空间,使能贴壁细胞不能贴壁),重新换入含有10%NBCs的L-DMEM;间隔2d后再次半换液1次以清除未贴壁细胞。
两次半换液后,细胞隔日洗涤、全换液,使细胞逐渐纯化。
1.2.3 hBMSCs的传代培养
当原代细胞铺满培养瓶的底面80%~90%时,倒净原培养液,用0.01M PBS(PH7.2)洗涤2次。
加入37℃,0.5ml的0.25%Trypsin溶液,轻轻旋转,使瓶底细胞全部浸入该溶液中。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贴壁的呈纤维状的细胞逐渐趋于圆形,在细胞还未漂起时将溶液弃去,立即加入10ml 含10%NBCs的L-DMEM终止消化。
也可以用肉眼观察消化,当见到培养瓶底发白,出现细针孔样空隙时即可终止消化。
在室温下,消化时间约为1~2min。
用吸管将贴壁的细胞轻柔吹打成悬液,调整细胞浓度为1.0×105/ml后,按1∶3的比例传代,分到3个50ml的培养瓶中,置37℃,5%CO2的CO2培养箱内继续培养。
观察细胞贴壁生长情况。
每2d换液1次,培养液为含10%NBCs的L-DMEM,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待细胞基本融合,再用0.25%Trypsin溶液消化,以上述方法进行传代扩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