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随着临床实习的深入开展,我有幸在XX医院的输液室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这段经历对我来说是宝贵而难忘的,它不仅加深了我对护理专业知识的理解,更锻炼了我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
以下是我在这一个月实习期间的心得体会。
一、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融合在实习初期,我系统地学习了静脉输液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输液的目的、适应症、禁忌症、常用药物的配置方法以及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
理论知识的学习为我之后的实践操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际操作中,我跟随带教老师学习了各种输液技术的操作流程,包括静脉穿刺、药物配置、输液器的使用、拔针技巧等。
通过反复练习,我逐渐掌握了这些操作技巧,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
二、无菌操作的严谨态度在输液室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带教老师反复强调,无菌操作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
因此,我在实习过程中始终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从洗手到戴手套,从消毒到操作,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
通过这次实习,我认识到无菌操作不仅仅是个人习惯问题,更是一种职业素养。
它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沟通技巧的提升输液室是一个与患者及家属广泛交流的地方。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护士,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护理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我学会了如何倾听患者的诉求,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治疗方案,如何安抚患者的情绪。
这些沟通技巧的提升,使我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四、团队合作与责任担当在输液室,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我学会了如何与同事协作,如何共同面对工作中的挑战。
同时,我也明白了作为一名护士的责任担当。
在面对紧急情况时,我们要冷静应对,迅速采取行动,确保患者的安全。
这种责任担当意识,使我更加坚定了从事护理事业的决心。
五、实习总结与展望通过一个月的实习,我对静脉输液工作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静脉输液论文:静脉输液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引言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静脉输液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将药物或液体直接输入患者的血管。
本论文旨在探讨静脉输液的临床应用以及相关的护理体会。
静脉输液的临床应用静脉输液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静脉输液的临床应用:1.药物输液:静脉输液是给予药物的常用途径之一。
通过静脉输液,药物可以快速而直接地进入患者的循环系统,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2.补液输液:当患者体液丢失或体液不平衡时,静脉输液可以用来补充体液。
这在手术后、失血后或脱水患者中特别重要。
3.营养支持:某些患者由于吞咽困难或消化系统问题无法摄入足够的营养。
静脉输液可以提供营养支持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4.肾脏透析:静脉输液在肾脏透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透析液通常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进入患者体内,以清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液体。
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在实施静脉输液时,护士或医护人员需注意以下几点:1.皮肤消毒:在插入输液针头前,必须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充分的消毒,以避免感染的风险。
2.静脉通路选择: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对于输液的成功非常重要。
护士或医护人员应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选择静脉通路,如静脉置管、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
3.输液速度控制:根据医嘱或患者的情况,输液速度需要合理控制。
过快的输液速度可能导致液体负荷过重或药物反应,而过慢的输液速度则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4.输液监测:在输液过程中,护士或医护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输液情况,包括输液速度、输液器剩余量等,以及患者的反应和不良反应。
结论静脉输液作为一种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实施静脉输液时,护士或医护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其临床应用,并遵守相关的护理原则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的达到。
The man who has made up his mind to win will never say .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静脉输液实训心得体会静脉输液实训心得体会1首先要感谢护长,给了我一个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同时,感谢各位亲爱的姐妹对我学习的支持。
以前实习轮到儿科及新生儿时,都没有动手静脉输液的机会,现在,只要我在,所有打针的机会都留给我,实习生只能眼睁睁看着,却不能亲自尝试一下,我就想到了自己的当年,不免有点小小的骄傲,呵呵。
我们科室人手本来就不太够,而还要腾出时间让我出去学习,辛苦的就是姐妹们了。
所以,内心是特别感激的。
真姐问我是不是有进步,我说,即使再学习一个月,也不及姐姐你们的技术的。
这是真话,姐姐们的技术是十年以上的磨砺,不是我这个小虾米可以比得上的。
说进步不敢,长见识了倒是。
传说中,儿科的输液有多恐怖,学习了两周,好像觉得也没有那么恐怖的。
小血管用小针头。
小儿需要克服的是,“动”,如何好好去固定。
而我是最怕他们动的。
新生儿的宝贝很可爱,护士有时会抱起来亲一亲,那是唯一可以这样做的科室吧。
小宝贝很缺抱,抱一抱就不哭了。
儿科的小孩就比较大了,哄一哄,夸一夸,就听话很多了。
明天是在儿科的最后一天了。
I will treasure it much more。
静脉输液实训心得体会2随着医学分科的不断细化,护理也在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护理专业化标志着护理工作的进步,它意味着护理工作已从全面接触转向了注重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特定操作范围的模式。
在护理众多的实践领域中,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是应用最多的一项实践活动。
据统计,90%~95%的住院病人需要静脉输液治疗,为了提高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质量,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技术,实施成功的静脉穿刺,减轻病人痛苦,减少静脉输液并发症,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正在走向专业化,并逐渐地发展成为一门专业的科学。
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是指在体液与电解质、药理学、感染控制、儿科、血液制品输注治疗、胃肠外营养、抗肿瘤治疗及质量管理方面从事静脉输液的技术与临床实践。
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护理体会作者:王建琴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应用中的护理问题,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
随着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使用逐渐普及,尤其是老年人,由于老年患者皮下脂肪少,血管纤维化,脉管质地硬且脆,弹性差,易滑动,不易固定,为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和持续保留静脉通道,应用静脉留置针容易被护理人员和患者接受。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老年患者;护理我科从2011年1月~2012年12月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方法进行探讨,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病历资料本组患者136例,女性66例,男性70例,年龄在60-90岁,全部病例均为我科住院的脑血管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等遵医嘱静脉输液者。
1.2方法1.2.1 物品准备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第四代封闭式单翼套管针,型号20G—24G及同公司生产的3M无菌透明敷贴。
1.2.2穿刺部位的选择老年患者皮肤及血管特点:皮肤松弛,脂肪少,血管弹性差,充盈度欠佳,应选择粗直、弹性好、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静脉。
由于人体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易发生静脉炎[1],常不做首选。
1.2.3操作方法在穿刺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安尔碘消毒2次待干,留置针外套管放松,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进针,见回血后调整穿刺角度为10°左右顺着静脉走向将留置针推进0.5~1cm,抽出针芯。
遇有无法确定针尖是否刺入血管时,可先将针芯拔出少许,松止血带,让液体滴入少量,如静脉滴注通畅、局部无肿胀隆起,可再沿血管方向平行推进软管并妥善固定,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3M透明胶贴固定,使其松紧适宜,牢固美观,保证针尖不扭曲、不折叠。
再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固定三叉接口,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
1.2.4 正确的封管封管液的种类即肝素钠封管液:即生理盐水250ml加肝素钠12500U。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
【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一种基本途径,同时也是护理工作中一项基本的内容,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必须要掌握基本的静脉输液技能,才能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体会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住院治疗逐渐增多,老年患者属各种疾病的高发人群,也是抢救几率较大的人群。
对于老年人实施静脉输液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做好老年患者的静脉输液工作也是体现整体护理内涵、适应“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医学模式的途径之一,笔者结合多年的门诊输液室工作经验,现将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由于老年人机体抵抗能力低下,患病后整体状况较差,心理承受能力降低,易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特别是一些疾病晚期患者或许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心理压力较大。
常常由于害怕静脉输液而拒绝治疗,因此,做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请家属共同参与的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和耐心的心理疏导,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沟通,同时通过准确的操作,消除病人的恐惧感,获得较好的医患配合,可尽可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
1.1在进行静脉穿刺时,要根据老年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最佳的穿刺位置,有计划的进行静脉选择、穿刺,选择固定相对较为容易
的血管,同时要避免由于穿刺造成的静脉出血、感染等现象,在没有特殊情况下,通常以上肢远端静脉为主要的穿刺部位。
1.2护理人员要掌握一定的穿刺的技巧。
第一,在进行穿刺时可以与患者进行交谈,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能够同时消除护士和患者的紧张感,有利于促进穿刺的成功。
第二,对于止血带的穿刺部位一般是距离10cm左右,能够保证动脉灌注,又能有效的避免静脉血液的回流。
第三,老年患者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因为皮肤松弛、血管弹性下降,所以在进行穿刺时一般要选择皮肤相对较为紧致的部分,进行穿刺的过程中,要保证食指与拇指之间前后平衡,使针头与皮肤表面形成10-15°的角,这样才能使血管中的血液快读的进针,当见到血液进针后要快速的将针头向下按压,从正面进针,才能保证穿刺成功,减少患者的不适。
第四,在针刺入患者皮肤的过程中,要准确的把握时间,同时手法要快、准、稳,这样才能避免由于反复穿刺而对患者造成的痛苦。
第五,有的老年患者由于血液量不充足,血液流动速度慢,所以在针头刺入静脉时血液回流较慢,这时可以利用手指捏细软管端的位置,加速血液回流。
而对于一些身形较为肥胖的患者,血管的位置十分难找,这时可以利用较小的针头进行穿刺,见血液回流后立即进针,这样能够增加成功的几率。
2输液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
2.1在输液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输液的速度进行调整,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更为重要。
通常心肺功能较为健全的
患者,输液速度控制在每分钟40-50滴左右即可,而对于有冠心病、高血压或者其他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则要适当减慢输液的速度,一般每分钟20-40滴,避免由于输液速度过快而对患者的心肺功能造成影响,同时要紧密观察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反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输液过程中要勤巡视、勤观察、勤检查,多询问患者,同时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有无渗出、发红、肿胀、硬结等现象及输液反应。
确保老年患者输液治疗顺利进行,一旦发现病情变化,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过医生及时处理。
3拔针后的护理
由于老年人皮下脂肪萎缩,皮肤变薄,轻度的损破处可能产生瘀斑,因此,轻轻揭开输液贴,一手快速将针头拔出,一手迅速压紧输液贴,嘱咐患者不可使劲或用力,沿血管方向按压3-5分钟,对于血功能障碍易出血者,可延长按压时间。
4讨论
老年人由于自身的身体机能变化,在血管弹性、血液浓度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而针对老年人进行静脉输液护理时也必须要尊重差异所在,因人而异,坚持用爱心和熟悉的操作技能,保证老年人在较好的环境中获得各种输液治疗,在坚持新时期医院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的同时,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潜能,促进老年患者满意度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兴秀,陈永新静脉输液及抽血标本按压穿刺点讨论[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1):10.
[2]吉爱平,静脉穿刺拔针除速度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8(a):38.
[3]刘苏芳,浅谈患者静脉输液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3,11(3):134.
[4]张庆铃,高照渝,李颖.2139例老年病人门诊输液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6):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