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标准使用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1
计量校准记录制度(大全)一、概述为了确保我国计量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保障国民经济和科技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计量校准记录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计量校准行为,明确计量校准记录的要求,确保计量数据真实、准确、完整,为计量管理体系提供依据。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依法设立的计量标准、计量器具使用单位以及承担计量校准任务的计量技术机构。
三、计量校准记录内容1.计量标准信息:包括计量标准名称、编号、测量范围、不确定度等。
2.计量器具信息:包括计量器具名称、型号、编号、测量范围、不确定度等。
3.校准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参数。
4.校准方法:包括校准依据的标准、方法、步骤等。
5.校准结果:包括校准数据、校准曲线、校准证书等。
6.校准人员:包括校准人员姓名、资质、签名等。
7.校准日期:包括校准开始和结束日期。
8.校准周期:根据计量器具的实际使用情况,确定校准周期。
9.校准设备:包括校准设备名称、型号、编号、测量范围、不确定度等。
10.校准记录变更:记录校准过程中的任何变更,如校准方法、校准设备等。
四、计量校准记录管理1.计量校准记录应采用统一格式,记录内容应清晰、完整、真实、准确。
2.计量校准记录应采用耐久性强的记录材料,如不褪色墨水、防潮纸张等。
3.计量校准记录应分类、编号、归档,便于检索、查阅。
4.计量校准记录的保存期限不少于两个校准周期。
5.计量校准记录的修改、补充、撤销应经相关负责人批准,并在原记录上注明原因、日期和签名。
6.计量校准记录的销毁应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执行。
五、计量校准记录监督与检查1.计量标准、计量器具使用单位应定期对计量校准记录进行自查,确保记录的完整、真实、准确。
2.计量技术机构应加强对计量校准记录的监督管理,定期对计量标准、计量器具使用单位的记录进行检查。
3.对计量校准记录存在问题的单位,应责令其限期整改,并依法查处。
检验仪器使用记录一、引言仪器的使用记录是指对仪器的每一次使用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使用者、使用时间、使用目的、使用过程等。
这些记录对于仪器的管理和维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一种假想的检验仪器为例,详细介绍如何进行仪器使用记录的编写。
二、仪器使用记录的编写1.仪器基本信息记录仪器的基本信息是仪器使用记录的第一步。
包括仪器名称、型号、出厂日期、购买日期、出厂编号等。
这些基本信息可以帮助确定仪器的使用范围和性能。
2.使用人员信息3.使用目的记录使用仪器的目的是仪器使用记录的核心内容。
使用目的可以分为常规使用和特殊使用两种情况。
常规使用包括仪器的日常使用、维护保养等,特殊使用包括仪器的检测、调试、校准等。
记录使用目的可以帮助确定仪器的使用情况和使用频率。
4.使用时间记录使用仪器的时间是仪器使用记录的必要内容。
使用时间包括使用开始时间和使用结束时间。
通过记录使用时间可以帮助确定使用仪器的时长和使用频率。
5.使用过程记录使用仪器的过程是仪器使用记录的重要内容。
使用过程可以详细描述使用仪器的操作步骤、使用参数、使用结果等。
通过记录使用过程可以帮助确定使用人员对仪器操作的熟练程度和仪器性能的稳定性。
6.使用注意事项记录使用仪器的注意事项是仪器使用记录的必要内容。
使用注意事项可以包括仪器的安全使用、操作规范、维护保养等。
通过记录使用注意事项可以帮助确保使用人员对仪器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7.使用结果记录仪器使用的结果是仪器使用记录的重要内容。
使用结果可以包括仪器的测量数据、质量评估等。
通过记录使用结果可以帮助确定仪器的性能达标情况和效果评价。
三、仪器使用记录的管理仪器使用记录的管理是保证仪器使用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的重要环节。
仪器使用记录应保存在专门的档案室,按日期和仪器名称进行分类存放。
仪器使用记录应进行定期的审核和归档,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四、结论仪器使用记录是仪器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仪器的使用和维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计量技术管理原始记录标准1.1.1依据规程、规范进行检定、校准时应将检定、校准对象的名称、编号、型号规格、原始状态、外观特征,测量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或检测的日期和人员、当时的环境参数值,计量标准器提供的标准值和所获得的每一个被测数据,对数据的计算、处理,以及合格与否的判断,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等一一记录下来,形成检定、校准的原始记录。
1.1.2原始记录必须是实时记录,不能事后追记或补记,也不能以重新抄过的记录代替原始记录。
必须记录客观事实、直接观察到的现象、读取的数据,不得虚构记录,伪造数据。
1.1.3原始记录必须包含足够的信息,包括各种影响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因素在内,以保证检定或校准实验能够在尽可能与原来接近的条件下复现。
1.1.4记录格式原始记录不应记在白纸,或只有通用格式的纸上。
应为每一种计量器具的检定或校准分别设计适合的原始记录格式。
原始记录的格式要满足规程或规范等技术文件的要求。
需要记录的信息不得事先印制在记录表格上。
但可以把可能的结果列出来,采用选择打√的方式记录,如□合格□不合格。
1.1.5记录识别每一种记录格式应有记录格式文件编号,同种记录的每一份上应有记录编号,同一份记录的每一页应有共×页、第×页的标识,以免混淆。
1.1.6记录信息记录信息应包括记录的标题,即“××计量器具检定或校准记录”;被测对象的特征信息,如名称、编号、型号、制造厂、外观检査记录等;检定或校准的时间、地点;依据的技术文件名称、编号;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和配套设备信息,如设备名称、编号、技术特征、检定或校准状态、使用前检查记录;检定或校准的项目,每个项目每次测量时计量标准器提供的标准值或修正值、测得值、平均值、计算出的示值误差等;如经过调整要记录调整前后的测量数值;测量时的环境参数值,如温度、湿度等;由测量结果得出的结论,关于结果数据的测量不确定度及其包含概率或包含因子的说明;以及根据该记录出具证书(报告)的证书(报告)编号等。
计量标准使用维护制度
1、计量标准必须由专人保管,维护和使用,未经热工主任批准不得让他人使用。
2、计量标准器和配套设施要放置在固定地点,不得随意挪动,更不得随意拆卸和组装。
3、在进行检测时应认真检查计量标准器和各种设施,并做好运行记录,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关机,并进行必要的保养。
4、计量标准器和配套设备必须定期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不准超周期使用。
检定合格后应贴上合格标记,方可使用。
5、发现计量标准器异常时应及时排除,若故障较大需要修理时,应再次检定,合格后方能使用。
若需要报废更新时,应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并填写《计量标准更换申请表》报计量标准考核部门审批。
6、各专业应建立计量标准档案,填写计量标准履历书,使用人定期进行稳定性、重复性试验,并做好记录。
7、计量标准应按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进行检定和校准工作,避免越级传递。
计量标准装置稳定性考核记录计量标准装置稳定性考核记录计量标准名称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校准装置计量标准负责人段国利标准存放地点单县计量检定测试所计量标准测量稳定性考核方法一、新建计量标准稳定性考核1、若有关的计量检定规程或计量技术规范对计量标准稳定性的考核方法有明确规定的,可按规定执行。
2、若有关的计量检定规程或计量技术规范对计量标准稳定性的要求和考核方法无明确规定,则可选一稳定的被测对象,每隔一段时间(大于一个月),用该计量标准进行一组n次的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可作为该组的测量结果。
共观测m组(m≥4),取m组测量结果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作为新建计量标准在该时间段内的稳定性。
新建计量标准的稳定性应小于计量标准的扩展不确定度(k=2)或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二、复核计量标准稳定性考核选一稳定的被测对象(最好用新建计量标准时,做稳定性考核的被测对象),用被考核的计量标准进行一组n次测量(建议n≥5),取其算术平均值可作为该次的测量结果。
将此数据与上一年用同样方法测得的数据相比较(最大值-最小值),其差值作为该计量标准在该年度的稳定性。
计量标准历年的稳定性应不超过计量标准的扩展不确定度(k=2)或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三、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每年一次。
注:若计量标准在使用中采用标称值或示值,则稳定性应小于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如加修正值使用,则应小于修正值的扩展不确定度。
注:若计量标准在使用中采用标称值或示值,则稳定性应小于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如加修正值使用,则应小于修正值的扩展不确定度。
注:若计量标准在使用中采用标称值或示值,则稳定性应小于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如加修正值使用,则应小于修正值的扩展不确定度。
注:若计量标准在使用中采用标称值或示值,则稳定性应小于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如加修正值使用,则应小于修正值的扩展不确定度。
计量标准履历书计量标准名称二等铂电阻温度计标准装置计量标准代码04113803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号[2003]滇证字第0997号建立日期1985年02月01日目录一、计量标准基本情况记载…………………………………………(2-3 )二、计量标准器、配套设备及设施登记……………………………(4 )三、计量标准考核(复查)记录……………………………………(5 )四、计量标准器的稳定性考核图表 (6)五、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量值溯源记录……………………(7 )六、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修理记录………………………………(8 )七、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更换登记………………………………(9 )八、计量检定规程或计量技术规范(更换)登记………………………(10 )九、检定或校准人员(更换)登记…………………………………(10 )十、计量标准负责人(更换)登记…………………………………(11 )十一、计量标准使用记录……………………………………………(12 )一、计量标准基本情况记载二、计量标准器、配套设备及设施登记三、计量标准考核(复查)记录四、计量标准器稳定性考核图表计量标准器的稳定性考核记录表计量标准器的稳定性曲线图yt五、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量值溯源记录六、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修理记录七、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更换登记八、计量检定规程或计量技术规范(更换)登记九、检定或校准人员(更换)登记十、计量标准负责人(更换)登记十一、计量标准使用记录注:1 盖记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反映在其他记录中。
2 当计量标准使用频繁时,可以每隔一段合理的时间间隔记录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