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4
随着临床实习的深入开展,我有幸在XX医院的输液室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这段经历对我来说是宝贵而难忘的,它不仅加深了我对护理专业知识的理解,更锻炼了我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
以下是我在这一个月实习期间的心得体会。
一、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融合在实习初期,我系统地学习了静脉输液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输液的目的、适应症、禁忌症、常用药物的配置方法以及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
理论知识的学习为我之后的实践操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际操作中,我跟随带教老师学习了各种输液技术的操作流程,包括静脉穿刺、药物配置、输液器的使用、拔针技巧等。
通过反复练习,我逐渐掌握了这些操作技巧,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
二、无菌操作的严谨态度在输液室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带教老师反复强调,无菌操作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
因此,我在实习过程中始终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从洗手到戴手套,从消毒到操作,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
通过这次实习,我认识到无菌操作不仅仅是个人习惯问题,更是一种职业素养。
它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沟通技巧的提升输液室是一个与患者及家属广泛交流的地方。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护士,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护理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我学会了如何倾听患者的诉求,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治疗方案,如何安抚患者的情绪。
这些沟通技巧的提升,使我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四、团队合作与责任担当在输液室,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我学会了如何与同事协作,如何共同面对工作中的挑战。
同时,我也明白了作为一名护士的责任担当。
在面对紧急情况时,我们要冷静应对,迅速采取行动,确保患者的安全。
这种责任担当意识,使我更加坚定了从事护理事业的决心。
五、实习总结与展望通过一个月的实习,我对静脉输液工作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儿科输液实习心得体会首先,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儿科输液的基本知识。
我了解了儿科输液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不同类型的输液的特点和应用。
我学会了如何正确选择输液器材、准备输液液体、并进行输液操作。
在实习期间,我经常观察老师们进行输液操作,并且亲自动手进行了多次儿科输液,从中我学到了很多实际操作的技巧和经验。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与儿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配合。
儿科输液对患儿的合作非常重要,但很多儿童常常因为害怕或者不理解而抗拒输液。
在实习期间,我学会了如何通过言语和行为来缓解儿童的害怕,并且亲自进行了很多次与患儿的交流和照顾,这些经验对我在未来的工作中将非常有帮助。
另外,我在实习期间还学会了如何正确评估和监测儿童的输液情况。
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如何正确观察输液部位和输液液体的情况,并学会了如何根据儿童的情况随时调整输液速度和液体量。
这些技能对于保证儿童的安全和健康非常重要,我会在未来的工作中认真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最后,通过这次实习,我也意识到了儿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儿科患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与成人是不同的,因此对儿科患儿的护理工作需要更加细致和耐心。
在实习期间,我在和患儿的接触中感受到了他们的纯真和可爱,同时也面对了儿童疾病所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通过这次实习,我更加坚定了自己选择护理专业的决心,我会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儿科患儿的健康和幸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这次儿科输液实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对儿科护理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相信这次实习对我的护理专业学习和未来的工作生涯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将始终怀着一颗热诚的心去面对未来的挑战,为儿科患儿的健康和幸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静脉输液心得体会静脉输液心得体会(精选8篇)静脉输液心得体会篇1两周的输液室实习很快就结束了,回想起来,刚开始还挺不习惯的,在这里,没有早上晚上的交班查房,没有病房的定时定点的基础护理,在输液室的工作比较简单,需要做的就是静脉注射、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等注射,还有换水,拔针。
但是看似简单的工作也有不简单的地方,比如说怎样提高扎针的技术,怎样扎针才能减轻病人的疼痛,什么药要注意滴速,特别是什么药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副作用,经常有家属或病人这样问我,有时候答不出来感觉怪不好意思的。
在输液室,因为人流量多,所以我觉得做好三查七对尤为重要。
其实我早就盼着来输液室实习,因为我感觉这里有很多输液的机会,说实话,刚开始时我感觉我就像一个机器,每天就是打针,接瓶,打针,接瓶。
可是前几天,有一个病人问我,他的药是干嘛用的,我当时回答不上来,我就知道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在输液室经常有人,一看到是实习生不愿意让我打针,怕打不中要多挨几针,特别是一些老爷爷奶奶,刚开始感觉挺挫败的,后来想想,这是人之常情呀,不过,让我高兴的事,后来拒绝我的人越来越少。
现在的我已更加坚强,也更加坚定了一切为了病人的理念,已如北斗七星那样在我的心海灯塔燃起了长明灯。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应该风雨兼程,路还很长,但我不畏惧,特别感谢输液室的夏护士长和各位老师,你们的严格要求,铸就了我的成长,让我更顺利的走接下来的路,我也会牢记你们的教导,争做一名合格的护士,服务大众。
静脉输液心得体会篇2首先要感谢护长,给了我一个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同时,感谢各位亲爱的姐妹对我学习的支持。
以前实习轮到儿科及新生儿时,都没有动手静脉输液的机会,现在,只要我在,所有打针的机会都留给我,实习生只能眼睁睁看着,却不能亲自尝试一下,我就想到了自己的当年,不免有点小小的骄傲,呵呵。
我们科室人手本来就不太够,而还要腾出时间让我出去学习,辛苦的就是姐妹们了。
所以,内心是特别感激的。
真姐问我是不是有进步,我说,即使再学习一个月,也不及姐姐你们的技术的。
护士静脉输液学习心得体会在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正确地进行静脉输液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病痛,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
而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知识,并且要时刻保持专注和耐心。
本文通过三篇学习心得体会,分享了护士在静脉输液技能方面的一些感悟和经验。
学习心得体会1我是一名在职护士,我深知静脉输液技能的重要性。
通过自学,我提高了自己的静脉输液技能。
在学习过程中,我明白了以下几点:1. 掌握基本知识在进行静脉输液前,护士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例如穿刺技巧、药物配伍等。
这些知识是进行静脉输液的基础,必须掌握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2. 注意消毒在进行静脉输液时,消毒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定要注意消毒,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保障患者的安全。
3. 调整流速静脉输液的流速对患者的身体有一定的影响,必须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流速过快会导致患者不适,流速过慢会延长输液时间,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在进行静脉输液的过程中,要多加观察,并及时调整流速,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最好的保障。
学习心得体会2我是一名实习护士,刚接触静脉输液技能,但我深知这项技能的重要性。
通过在实践中的体验,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心得:1. 耐心细致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一定要保持耐心和细致。
操作时要尽量避免对病人造成疼痛和不适感。
操作中要保证手法正确、速度适当、位置准确,并确保耗材全面消毒。
2. 注意观察进行静脉输液时,需要注意及时观察病人的情况。
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同时观察输液的速度和流量,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并发症。
3. 交流沟通在进行静脉输液时,要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和交流,在操作前与病人进行一定的说明,让病人知道操作的明确过程,消除病人的紧张和恐惧感。
学习心得体会3我是一名护士长,长期从事静脉输液工作。
在工作中,我体会到了以下几点要点:1. 规范管理在静脉输液操作时,要一定要遵守规范,严格管理。
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
现将我们对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头皮静脉穿刺1.1选择血管正确选择血管,掌握进针手法,争取穿刺一次成功,减轻对病儿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
对空虚不充盈的血管,穿刺前可用局部按摩、热敷及指压等方法,尽量让血管充盈。
年龄小于2岁的患儿,由于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故可首选用头皮静脉穿刺。
对毛发较多的患儿可以用备皮刀刮掉穿刺部位的毛发。
2岁至5岁的患儿由于头部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穿刺,可选择额正中静脉、眶上静脉、颞前静脉穿刺。
5岁以上的患儿可选择四肢,特别是手背较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的血管穿刺。
1.2 选择针头若患儿血管太细,应选择较小号头皮针,对需长期穿刺、血管条件不好的患儿,可用静脉留置针,以减少穿刺次数,保护血管。
方法:确定穿刺点常规消毒后,左手固定穿刺血管,右手持针柄,针头斜而朝上以30°角刺入皮肤,向心性穿入血管,见回血后右手持针翼,顺血管走向将套管置入2cm,同时左手持针柄退出部分针芯,左手指压住穿刺点远端血管,食指拇指固定针栓,右手退出针芯,连接输液管,用胶布固定。
1.3 固定针头穿刺成功后固定针头是关键,由于患儿哭闹、好动、不配合,且因输液速度慢,所需时间长,往往是穿刺成功后难以维持至输液结束,出现局部药物外渗,常需重复穿刺,增加了患儿的痛苦,所以穿刺后固定针头极为重要。
头皮静脉穿刺固定方法:左手拇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小辫绕圈后用1条短胶布固定。
如遇患儿因天热或哭闹出汗较多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应将汗抹干净再固定,再用头围固定法,用带松紧带头套,套入头部,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
如穿刺部位在四肢,加用小夹板进行固定,但不可固定过紧,以免影响局部血运。
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
我在这二十一年的工作中,总结了一些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护理体会,其中包括;1、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重点归纳为,血管的选择,光线的强弱的影响,针头的选择,进针的手法,针头的固定,肥胖小儿的静脉穿刺方法,六点。
2、静脉穿刺及输液时的注意事项,其中也包含为,严格的无菌操作,穿刺顺序,固定要点,按压方法,必要的宣教工作,巡回观察。
3、心理护理。
4、护士的心理素质。
5、总结。
现将具体体会如下。
一、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
(一)、血管选择:小儿静脉注射较成人难度大,因为小儿不易合作,所以其血管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整体的解剖角度来说,小儿的头皮静脉、手足浅静脉都适合于静脉注射。
1、小儿从出生至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
穿刺前,仔细刮去血管周围头发及汗毛,充分暴露血管,以利进针和固定。
2、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的穿刺。
宜选择四肢静脉,一般选用手背静脉、足背静脉、肘窝静脉、踝静脉等。
对慢性疾病患儿宜由远心端选用,抢救患儿和静脉推药时宜选用肘静脉和大隐静脉,一般治疗宜选头皮静脉和肢体静脉。
(二)、光线的强弱:光线的强弱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
光线太强可使瞳孔缩小,太弱的光可使瞳孔开大。
因此,明亮的自然光其亮度适宜是最理想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
在光线不太好的房间、阴雨天气以及夜晚,就只有借助日光灯,选150W灯泡置于操作者左前上方,距穿刺静脉45~50cm为宜。
总之,不论选用哪种光线,操作者的身体与手勿挡住穿刺部位的光线。
(三)针头大小的选择:原则上是根据静脉大小及深浅部位而定,一般头皮静脉选用5号半针头比较适宜,四肢静脉选用5号半~6号半针头。
(四)、进针手法:根据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所成角度不同分直刺法和斜刺法,直刺法是指在欲穿刺的静脉上,针头与皮肤成10°~45°角,针头斜面向上,右手持针,左手绷紧皮肤,通过皮肤将针头直接刺入静脉;斜刺法是指在欲穿刺的静脉旁侧,距静脉约1.0~1.5cm,针头与皮肤成20°~30°,将针头刺入静脉。
当阻力减小,有落空感,同时见回血后不宜再进,直接固定。
如未见回血,
右手挤压输液器软管,如穿刺成功,即可见回血。
直接法适合于小儿头皮静脉、手背及足背浅静脉、指(趾)间静脉,斜刺适于肘静脉、大隐静脉等。
五、针头的固定:穿刺成功后,左手拇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小辫绕圈后用1条蝶形胶布固定于耳廓上,头皮针小辫绕圈范围要适宜,过大容易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过小易折,造成阻塞。
要特别提出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布固定。
如遇到有患儿因哭闹或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
长35~45cm,宽2~3cm 的松紧带两端连接,套入头部,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胶布脱落,拔针时不粘头发。
如选用踝静脉或足背静脉穿刺,则需要用小夹板固定踝关节和足背,下肢置于功能位。
六、肥胖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肥胖小儿头皮静脉不清晰,头皮脂肪厚,进针深浅不易握,我们掌握运用以下3点来进行操作:(1)肥胖小儿头皮边缘常有静脉显露,但管腔细回血慢。
穿刺时要求持针稳,进针慢,感觉针头进入血管后,回抽注射器针栓,可见回血,证明穿刺成功。
(2)根据静脉解剖位置,在额正中静脉,颞前静脉,耳后静脉等血管的相应部位,用手指横向触摸时,可触及“沟痕”感,触摸“沟痕”时可感觉静脉的走向及深浅,穿刺时进针角度15~20°,进针速度宜慢,有时进入静脉会有落空感,见回血时,穿刺成功。
(3)小儿头颅沿额缝、冠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
穿刺时摸清骨缝,进针角度45~60°,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平行向前刺入,见回血,即可固定。
二、静脉穿刺及输液时的注意事项
1、在配药及穿刺过程中,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
2、穿刺时从静脉一端开始穿刺,逆行顺行均可,而不应从血管中段开始穿刺,以防穿刺失败,形成皮下瘀血,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无法再穿刺。
3、固定胶布要牢固固定时针头不能漂浮在皮肤上,以致针头移位,穿出血管,造成局部肿胀。
4、注意按压方法
A、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将消毒棉纤放在穿刺部位,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纵向压住棉纤,迅速拔出针头,这样可将进皮针眼及进血管针眼同时压住,以防皮下瘀血。
B、因血小板及其他凝血物质形成的“生理性止血”需1~3min,加之小儿在拔针时因疼痛及恐惧而哭闹时头皮血管内压力增高。
固需按压3~5min。
切忌边压边柔,揉搓可使已凝血的进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发生皮下瘀血。
5、做好宣教工作:告知患儿家长在进行静脉穿刺前不要喂奶喂水,以免在穿刺过程中患儿因哭闹引起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意外。
进行穿刺操作前告诉家长:a、穿刺有一定的困难,是由于孩子年龄小,血管细,不合作等因素,会导致穿刺失败,请求谅解;b、告诉家长协助约束患儿头及腿部的方法,可采
取一人约束头部,一人约束膝部来协助穿刺,穿刺成功后可采用喂奶的姿势抱患儿,并适当约束患儿双手,以免患儿拔掉针头;c、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告知其家长可给孩子讲故事,转移其注意力,嘱患儿在床上玩耍活动或大小便时手足保持平行、放低,防止血液反流,堵塞针头。
6、在穿刺中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有无发绀等全身情况(特别是危重患儿),切不可因集中精力寻找静脉而忽略了病情变化而发生意外。
7、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回观察以及时发现患儿面色,神志变化,有无输液反应,局部有无肿胀针头有无移动、脱出,固定胶布的松动,瓶内液体有无走空及各连接处有无漏夜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三、心理护理
1、环境及氛围我科护士均着淡粉色工作衣,头戴淡粉色燕帽,床单及窗帘为淡粉色碎花样,通风条件良好,灯光明亮,营造了一种活泼、愉快、轻松、亲切的环境,给人以温馨、愉快之感。
2、利用小儿注意力易被转移及喜欢表扬鼓励等特点,穿刺前安抚及逗引患儿,语调柔切、语言温柔、耐心和蔼,消除其陌生和恐惧感,尽量减轻他们的痛苦,以减轻哭闹。
3、1~3岁以前的患儿,向其父母了解情况以熟悉患儿,在穿刺及护理中尽可能使用患儿熟悉的词语、手势,同时将患儿喜欢的玩具放在其周围。
小儿哭闹时尽可轻轻拍一拍,摸一摸他们的脸颊、四肢等。
并亲切、温柔的安抚他们,用爱心体贴和爱护他们受伤的小心灵。
4、2~3岁以上的患儿扎针前耐心解释,讲道理,多给孩子表扬和鼓励,夸奖孩子乖、听话、勇敢、聪明,让其模仿其他孩子的表现,取得他们的配合。
更大一些的患儿输液,根据其输液部位,护士应多与患儿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他们的信赖与合作,并指导其掌握输液注意事项,做好自我护理。
四、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
1、提高自身修养,具备健康的心理,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的胸怀。
同时具有良好的忍耐力及自我控制能力。
理解家属心情患儿哭闹时,患儿家长心情紧张,心疼孩子,遇事易冲动,激动的情绪会干扰护士的操作,因此,作为护士,要理解家长的心情,用自己博大的爱心和宽容心,理解和宽容患儿家长的过分语言及行为,用温和的语言化解家长的不安情绪。
2、儿科静脉穿刺与成人相比有相当的难度,而且在输液过程中极易发生外渗,因此要求护士克服急躁情绪,提高应变能力,在操作时一定要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集中精力,沉着镇静,从容不迫,排除干扰,工作忙而不乱,同时善于应变,灵活敏捷。
尽力做到1次穿刺成功。
3、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建立高度的责任感有利于护士在工作中加强学习,不断求取知识,总结经验,丰富和完善自己。
并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利于提高护士的业务技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五、总结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基本功,儿科护士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还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护患沟通能力。
要善于总结工作方法,在实施输液操作过程中,根据不同对象,采取相应的、有效的、合理的方法,就能尽量避免液体外渗,做到合理使用血管,减少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增加家长对护士的满意和信赖,并且大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同时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树立整体护理观念,特别注意小儿的心理护理,能用护理程序解决患儿的健康问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及自身修养,不仅可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还可以改善医患关系,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理人才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