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4
随着临床实习的深入开展,我有幸在XX医院的输液室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这段经历对我来说是宝贵而难忘的,它不仅加深了我对护理专业知识的理解,更锻炼了我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
以下是我在这一个月实习期间的心得体会。
一、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融合在实习初期,我系统地学习了静脉输液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输液的目的、适应症、禁忌症、常用药物的配置方法以及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
理论知识的学习为我之后的实践操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际操作中,我跟随带教老师学习了各种输液技术的操作流程,包括静脉穿刺、药物配置、输液器的使用、拔针技巧等。
通过反复练习,我逐渐掌握了这些操作技巧,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
二、无菌操作的严谨态度在输液室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带教老师反复强调,无菌操作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
因此,我在实习过程中始终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从洗手到戴手套,从消毒到操作,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
通过这次实习,我认识到无菌操作不仅仅是个人习惯问题,更是一种职业素养。
它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沟通技巧的提升输液室是一个与患者及家属广泛交流的地方。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护士,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护理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我学会了如何倾听患者的诉求,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治疗方案,如何安抚患者的情绪。
这些沟通技巧的提升,使我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四、团队合作与责任担当在输液室,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我学会了如何与同事协作,如何共同面对工作中的挑战。
同时,我也明白了作为一名护士的责任担当。
在面对紧急情况时,我们要冷静应对,迅速采取行动,确保患者的安全。
这种责任担当意识,使我更加坚定了从事护理事业的决心。
五、实习总结与展望通过一个月的实习,我对静脉输液工作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儿科输液实习心得体会首先,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儿科输液的基本知识。
我了解了儿科输液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不同类型的输液的特点和应用。
我学会了如何正确选择输液器材、准备输液液体、并进行输液操作。
在实习期间,我经常观察老师们进行输液操作,并且亲自动手进行了多次儿科输液,从中我学到了很多实际操作的技巧和经验。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与儿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配合。
儿科输液对患儿的合作非常重要,但很多儿童常常因为害怕或者不理解而抗拒输液。
在实习期间,我学会了如何通过言语和行为来缓解儿童的害怕,并且亲自进行了很多次与患儿的交流和照顾,这些经验对我在未来的工作中将非常有帮助。
另外,我在实习期间还学会了如何正确评估和监测儿童的输液情况。
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如何正确观察输液部位和输液液体的情况,并学会了如何根据儿童的情况随时调整输液速度和液体量。
这些技能对于保证儿童的安全和健康非常重要,我会在未来的工作中认真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最后,通过这次实习,我也意识到了儿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儿科患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与成人是不同的,因此对儿科患儿的护理工作需要更加细致和耐心。
在实习期间,我在和患儿的接触中感受到了他们的纯真和可爱,同时也面对了儿童疾病所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通过这次实习,我更加坚定了自己选择护理专业的决心,我会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儿科患儿的健康和幸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这次儿科输液实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对儿科护理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相信这次实习对我的护理专业学习和未来的工作生涯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将始终怀着一颗热诚的心去面对未来的挑战,为儿科患儿的健康和幸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静脉输液心得体会静脉输液心得体会(精选8篇)静脉输液心得体会篇1两周的输液室实习很快就结束了,回想起来,刚开始还挺不习惯的,在这里,没有早上晚上的交班查房,没有病房的定时定点的基础护理,在输液室的工作比较简单,需要做的就是静脉注射、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等注射,还有换水,拔针。
但是看似简单的工作也有不简单的地方,比如说怎样提高扎针的技术,怎样扎针才能减轻病人的疼痛,什么药要注意滴速,特别是什么药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副作用,经常有家属或病人这样问我,有时候答不出来感觉怪不好意思的。
在输液室,因为人流量多,所以我觉得做好三查七对尤为重要。
其实我早就盼着来输液室实习,因为我感觉这里有很多输液的机会,说实话,刚开始时我感觉我就像一个机器,每天就是打针,接瓶,打针,接瓶。
可是前几天,有一个病人问我,他的药是干嘛用的,我当时回答不上来,我就知道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在输液室经常有人,一看到是实习生不愿意让我打针,怕打不中要多挨几针,特别是一些老爷爷奶奶,刚开始感觉挺挫败的,后来想想,这是人之常情呀,不过,让我高兴的事,后来拒绝我的人越来越少。
现在的我已更加坚强,也更加坚定了一切为了病人的理念,已如北斗七星那样在我的心海灯塔燃起了长明灯。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应该风雨兼程,路还很长,但我不畏惧,特别感谢输液室的夏护士长和各位老师,你们的严格要求,铸就了我的成长,让我更顺利的走接下来的路,我也会牢记你们的教导,争做一名合格的护士,服务大众。
静脉输液心得体会篇2首先要感谢护长,给了我一个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同时,感谢各位亲爱的姐妹对我学习的支持。
以前实习轮到儿科及新生儿时,都没有动手静脉输液的机会,现在,只要我在,所有打针的机会都留给我,实习生只能眼睁睁看着,却不能亲自尝试一下,我就想到了自己的当年,不免有点小小的骄傲,呵呵。
我们科室人手本来就不太够,而还要腾出时间让我出去学习,辛苦的就是姐妹们了。
所以,内心是特别感激的。
真姐问我是不是有进步,我说,即使再学习一个月,也不及姐姐你们的技术的。
护士静脉输液学习心得体会在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正确地进行静脉输液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病痛,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
而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知识,并且要时刻保持专注和耐心。
本文通过三篇学习心得体会,分享了护士在静脉输液技能方面的一些感悟和经验。
学习心得体会1我是一名在职护士,我深知静脉输液技能的重要性。
通过自学,我提高了自己的静脉输液技能。
在学习过程中,我明白了以下几点:1. 掌握基本知识在进行静脉输液前,护士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例如穿刺技巧、药物配伍等。
这些知识是进行静脉输液的基础,必须掌握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2. 注意消毒在进行静脉输液时,消毒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定要注意消毒,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保障患者的安全。
3. 调整流速静脉输液的流速对患者的身体有一定的影响,必须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流速过快会导致患者不适,流速过慢会延长输液时间,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在进行静脉输液的过程中,要多加观察,并及时调整流速,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最好的保障。
学习心得体会2我是一名实习护士,刚接触静脉输液技能,但我深知这项技能的重要性。
通过在实践中的体验,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心得:1. 耐心细致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一定要保持耐心和细致。
操作时要尽量避免对病人造成疼痛和不适感。
操作中要保证手法正确、速度适当、位置准确,并确保耗材全面消毒。
2. 注意观察进行静脉输液时,需要注意及时观察病人的情况。
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同时观察输液的速度和流量,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并发症。
3. 交流沟通在进行静脉输液时,要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和交流,在操作前与病人进行一定的说明,让病人知道操作的明确过程,消除病人的紧张和恐惧感。
学习心得体会3我是一名护士长,长期从事静脉输液工作。
在工作中,我体会到了以下几点要点:1. 规范管理在静脉输液操作时,要一定要遵守规范,严格管理。
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
现将我们对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头皮静脉穿刺1.1选择血管正确选择血管,掌握进针手法,争取穿刺一次成功,减轻对病儿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
对空虚不充盈的血管,穿刺前可用局部按摩、热敷及指压等方法,尽量让血管充盈。
年龄小于2岁的患儿,由于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故可首选用头皮静脉穿刺。
对毛发较多的患儿可以用备皮刀刮掉穿刺部位的毛发。
2岁至5岁的患儿由于头部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穿刺,可选择额正中静脉、眶上静脉、颞前静脉穿刺。
5岁以上的患儿可选择四肢,特别是手背较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的血管穿刺。
1.2 选择针头若患儿血管太细,应选择较小号头皮针,对需长期穿刺、血管条件不好的患儿,可用静脉留置针,以减少穿刺次数,保护血管。
方法:确定穿刺点常规消毒后,左手固定穿刺血管,右手持针柄,针头斜而朝上以30°角刺入皮肤,向心性穿入血管,见回血后右手持针翼,顺血管走向将套管置入2cm,同时左手持针柄退出部分针芯,左手指压住穿刺点远端血管,食指拇指固定针栓,右手退出针芯,连接输液管,用胶布固定。
1.3 固定针头穿刺成功后固定针头是关键,由于患儿哭闹、好动、不配合,且因输液速度慢,所需时间长,往往是穿刺成功后难以维持至输液结束,出现局部药物外渗,常需重复穿刺,增加了患儿的痛苦,所以穿刺后固定针头极为重要。
头皮静脉穿刺固定方法:左手拇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小辫绕圈后用1条短胶布固定。
如遇患儿因天热或哭闹出汗较多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应将汗抹干净再固定,再用头围固定法,用带松紧带头套,套入头部,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
如穿刺部位在四肢,加用小夹板进行固定,但不可固定过紧,以免影响局部血运。
静脉输液实训报告一、前言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衡量护士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为了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我校于近期开展了静脉输液实训课程。
作为一名护理专业的学生,我深感此次实训的重要性,因此,在实训过程中,我认真学习、刻苦练习,力求掌握静脉输液的操作要领。
在此,我将结合实训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撰写此篇实训报告。
二、实训目的与意义1. 掌握静脉输液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静脉输液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常用药物及输液器具等。
2. 熟悉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包括评估病人、选择血管、穿刺、固定、观察等环节。
3. 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严谨、细致、耐心的职业素养。
4.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病人沟通、交流,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三、实训内容与过程1. 理论学习:在实训开始之前,我们首先学习了静脉输液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理论知识。
这些知识的学习对于我们之后的实践非常重要,使我们对静脉输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操作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我们分组进行操作练习。
首先,练习如何选择合适的血管,包括观察血管的部位、形状、弹性等。
然后,练习穿刺技巧,包括进针角度、力度、速度等。
最后,练习固定针头、观察病人反应等环节。
3. 模拟实训:在熟练掌握操作技巧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模拟实训。
模拟病人由同学扮演,模拟临床输液场景。
通过模拟实训,我们进一步熟悉了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提高了应对突发情况的应急能力。
4. 临床实践:在教师的带领下,我们分组进入病房,进行临床实践。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认真执行医嘱,密切观察病人反应,确保输液安全。
四、实训收获与体会1. 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训,我对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2. 培养了严谨、细致、耐心的职业素养: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病人、评估病情,提高了自己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实习报告:静脉输液实习总结首先,我要感谢实习医院和导师给我提供了这次宝贵的静脉输液实习机会。
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关于静脉输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对护理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对静脉输液的总结。
一、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实习,我深入了解了静脉输液的基本原理、目的、适应症、禁忌症等相关理论知识。
我掌握了各种静脉输液的操作步骤,包括核对医嘱、准备用物、选择穿刺部位、消毒、穿刺、固定、调节滴速、巡视等。
2. 实践技能方面: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大量的静脉输液操作,逐渐提高了自己的穿刺技巧和应变能力。
我学会了如何处理常见的输液并发症,如液体外渗、静脉炎、空气栓塞等,并掌握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3. 沟通与协作能力:实习期间,我学会了与患者、家属、同事和医生有效沟通,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我明白了在医疗工作中,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是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
4. 职业素养方面:实习使我更加认识到护理工作的严谨性和责任感。
我学会了如何保持职业素养,遵循医疗法规和伦理道德,关爱患者,尊重生命。
二、实习感悟1.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实习使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转化为自己的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我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 耐心与细心:护理工作琐碎而繁重,要求护士具备耐心和细心。
在实习中,我学会了如何保持耐心,细心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患者安全。
3. 持续学习:医学知识不断更新,作为一名护士,我要保持持续学习的热情,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4. 关爱患者:实习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关爱患者是护理工作的核心。
我要用心去关爱每一个患者,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希望。
三、实习展望通过这次实习,我对静脉输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自己今后的护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一、实训背景婴幼儿由于生理和心理特点,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且口服药物不易吸收,因此静脉输液成为婴幼儿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静脉输液技能,确保婴幼儿输液安全,我院护理部组织开展了婴幼儿静脉输液实训活动。
本次实训旨在提高护理人员对婴幼儿静脉输液的认识,掌握婴幼儿静脉输液的技巧和护理要点。
二、实训目的1. 提高护理人员对婴幼儿静脉输液的认识,了解婴幼儿静脉输液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 掌握婴幼儿静脉输液的穿刺技巧和护理要点。
3. 提高护理人员对婴幼儿心理护理的认识,增强与婴幼儿沟通的能力。
4. 培养护理人员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护理质量。
三、实训内容1. 婴幼儿静脉输液的适应症和禁忌症2. 婴幼儿静脉输液的穿刺部位选择3. 婴幼儿静脉输液的穿刺技巧4. 婴幼儿静脉输液的护理要点5. 婴幼儿心理护理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实训前,护理部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了婴幼儿静脉输液的理论学习。
通过学习,护理人员掌握了婴幼儿静脉输液的适应症、禁忌症、穿刺部位选择、穿刺技巧、护理要点和心理护理等内容。
2. 实操练习实训过程中,护理人员分组进行实操练习。
每组由一名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指导老师,指导新护士进行婴幼儿静脉输液的穿刺操作。
(1)穿刺部位选择:指导老师向护理人员讲解婴幼儿静脉输液的穿刺部位选择,包括头皮静脉、肘正中静脉、足背静脉等。
强调头皮静脉穿刺操作简便,且便于患儿肢体活动。
(2)穿刺技巧:指导老师示范并讲解婴幼儿静脉输液的穿刺技巧,包括皮肤消毒、穿刺角度、进针深度等。
强调穿刺过程中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
(3)护理要点:指导老师强调婴幼儿静脉输液的护理要点,包括穿刺部位固定、输液速度调整、观察病情变化等。
(4)心理护理:指导老师讲解婴幼儿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强调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缓解患儿紧张情绪。
3. 案例分析实训过程中,护理人员针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如何提高婴幼儿静脉输液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小儿门诊输液的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241-01我院门诊输液室常年输液量都在每天1000人次以上,其中90%为儿科病人。
由于婴幼儿口服用药的配合性差,治疗效果不满意,医生往往会选择静脉给药[1],但因为患儿对输液存在恐惧心理,怕痛,易动、易哭,往往不予配合,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笔者有多年门诊输液室工作经验,总结了门诊儿科病人的几点输液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1:创造良好的输液环境,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患儿因生病来院就诊,突然变化的环境使他们感到陌生、紧张和恐惧,创造舒适的环境,给予患儿一个轻松的治疗氛围是做好患儿心理护理的前提。
因而在输液室依据儿童的特征进行一些设计,如带有碎花图案的护士服,墙壁上贴一些卡通贴纸,输液椅旁摆放气球等装饰,在诊疗台边放一些糖果,使患儿有家的感觉,以分散其恐惧心理。
主动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对初次就诊的患儿及家长进行耐心细致的介绍,并认真记住患儿的姓名、诊断。
对表现好的患儿多表扬,善于使用语言进行鼓励,以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
2着重护理安全,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收药护士严格检查药物的药名、浓度、剂量、有效期、药物性状有无改变;输液软袋有无破裂,液体有无沉淀、变色、浑浊;是否须做过药物过敏实验及患儿的姓名、年龄等。
核对无误后发输液号码牌。
加药护士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原则,加强责任心,仔细核对治疗单,认真计算小儿用药的计量,准确用药。
注射护士须认真核对患儿姓名,性别,年龄及输液号码后方可进行穿刺。
对于特殊用药,应在输液袋贴上醒目的标签。
3提高穿刺技术水平,减轻患儿痛苦小儿对输液存在恐惧心理,绝大部分原因是惧怕静脉穿刺时带来的疼痛。
特别是重复穿刺,不但增加了患儿的痛苦,还会导致患儿家长心情紧张焦虑,对护士不信赖,易产生护患矛盾。
因此,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提高穿刺成功率是小儿静脉输液中最重要的一环。
护理静脉输液实训小结【一】:急诊输液室实习总结篇一输液室实习小结输液室实习小结1、输液室实习小结两周的输液室实习很快结束了。
在老师的精心带教下,我熟悉和掌握了各种输液的操作规程和技巧,特别是刚开始管子里总是会贴着小气泡,老师教我让水慢点下来就会好很多,等等。
这些都是很实用的技巧。
老师很留意的给我创造机会练习,在输液室我还打了几个肌肉针。
在输液室学到了很多。
输液室是一个和外界广泛交流的地方,在这里我也学会了怎么样和病人及家属沟通,掌握了一定得沟通技巧。
耐心的听他们的问题,给出合理解释,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纷争。
先信任病人,他们不是存心想找我们的麻烦,输液室很忙,我们的心情有时也会很激动,这样遇到病人不合理的要求时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样就要求我们时时刻刻保持平静的心态,事情一件一件处理,忙而不乱。
这样病人也会更加信任我们的工作。
很感动的是有病人送兰花给我﹑鼓励我再扎一针﹑夸我打针不疼﹑每一次感动我都铭记。
护理就是要细心耐心,可是我一忙起来就不是很容易能做到,老师教我一定要忙而不乱,经过两周的实习,我觉得我渐渐的融入这种工作状态了。
在输液室忙起来我感到特充实,都在练习﹑进步。
越来越爱这身白大褂了!2、输液室实习小结我在输液室实习期间,严格遵守输液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无菌操作,尊敬老师。
在老师的精心带教下,熟悉和掌握了各种输液的操作规程和技巧,学会了什么样的输液,什么病的输液方法等。
输液室是一个和外界广泛交流的地方,在这里我也学会了怎么样和病人及家属沟通,掌握了一定得沟通技巧。
我在实习期间工作认真积极主动,得到了老师和病人及家属的好评,顺利完成了实习任务。
3、输液室实习小结我的第一站居然是输液室,听到的时候心里很害怕,我刚开始下临床,怎么就分到一个很忙的科室,而且一旦做不好,给病人挂的不好,心里就会有阴影,但是我的带教老师很好,很耐心也很细心,她说不要怕,她以前实习的时候也和我现在的心里一样。
在实习的第二天,我就开始了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针,我带着紧张的心情来到病人的身边,我印象很深刻,一个40岁的叔叔,他估计也看出我的紧张了把,说没事你尽管扎,我就准备好用物,准备给叔叔扎针了,当给叔叔成功的挂上后,叔叔笑着说,这就是一针见血哇!我心里超级开心,后来我老师和我说,你不要紧张,有些男士的静脉都比较浅表,一定要绷紧皮肤,进针角度最好平点,这样比较好,年纪大的静脉一般比较脆,进针后最好不要在推了,可能你在进一点就破了,我觉得受益匪浅,这些都是书本学不到的。
【最新】护士静脉输液学习心得体会3篇并不是所有的护士学的专业知识都是一样的,他们也是会分不同的区域,静脉输液的护士是怎样工作的呢?下面是带来的护士静脉输液学习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护士静脉输液学习心得篇一首先要感谢护长,给了我一个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同时,感谢各位亲爱的姐妹对我学习的支持.以前实习轮到儿科及新生儿时,都没有动手静脉输液的机会,现在,只要我在,所有打针的机会都留给我,实习生只能眼睁睁看着,却不能亲自尝试一下,我就想到了自己的当年,不免有点小小的骄傲,呵呵.我们科室人手本来就不太够,而还要腾出时间让我出去学习,辛苦的就是姐妹们了.所以,内心是特别感激的.真姐问我是不是有进步,我说,即使再学习一个月,也不及姐姐你们的技术的.这是真话,姐姐们的技术是十年以上的磨砺,不是我这个小虾米可以比得上的. 说进步不敢,长见识了倒是.传说中,儿科的输液有多恐怖,学习了两周,好像觉得也没有那么恐怖的.小血管用小针头.小儿需要克服的是,〝动〞,如何好好去固定.而我是最怕他们动的.新生儿的宝贝很可爱,护士有时会抱起来亲一亲,那是唯一可以这样做的科室吧.小宝贝很缺抱,抱一抱就不哭了.儿科的小孩就比较大了,哄一哄,夸一夸,就听话很多了.明天是在儿科的最后一天了.I will treasure it much more.护士静脉输液学习心得篇二感谢医院及护理部给了我参加专科护士培训的机会.通过2个月的学习,顺利通过了培训基地的所有考核项目,获得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科护士培训班结业证书和省卫生厅颁发的省专科护士执业资格证书以及巴德公司血管通道学院的国际PICC证书.专科护士的培训不仅让我收获了丰富的专科理论知识,在实践技能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开拓了我们对高等级医院护理工作模式的视野,使我对专科护士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此期间,我认识了全国近三十家医院的护理精英和培训基地的优秀带教老师,她们都来自临床护理一线,对护理工作有很深的造诣.培训中,大家借助这个平台,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探讨,分享成功的经验和学习心得,讨论平时工作中的困惑,在互相学习的同时相互交流各医院在护理专业及管理模式上的优势;也深深体会到了自己的不足.通过此次学习,让我明白:护士实施输液也不仅仅是单纯的执行医嘱;我们应该不仅仅是提供护理技术的执行者,我们还必须是协助医疗诊断的合作者.提供健康咨询的教育者.提供心理支持的帮助者.作为静脉治疗的专科护士,首先要热爱护理专业,有全面的护理理论知识,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并且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最好是在全科方面有一定的素养,才能保证静脉输液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得到最好的护理.这也是我们护理人员共同追求的目标.据统计,超过80%的病人住院在住院期间,接受不同形式的输液治疗,而且输液往往持续到治疗结束.而我院也许还超过这个数字.我们的静脉输液治疗还仅限于单纯穿刺及遵医嘱用药.我们的护士在水.电解质平衡.药理学.感染控制.血液制品输注治疗.胃肠外营养.抗肿瘤治疗等各方面知识欠缺.因此为了提高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质量,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技术,实施成功的静脉穿刺,减轻病人痛苦,减少静脉输液并发症,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应健全我院静脉输液管理制度,这是保障质量.保障安全的前提.健全的静脉输液制度主要包括:静脉治疗专业人员管理制度.静脉治疗技术管理制度.输液器具的管理.药物应用安全管理制度.感染控制等.其次加强输液治疗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非常必要 ,这是护理学科专业化发展的需求;也是静脉输液治疗发展的需求;也是保障我院输液治疗与安全的关键.第三,医院护理部成立静脉输液治疗小组,应用科学方法为病员提供静脉输液服务,从理论和操作实践培训小组成员,从而提高护士的血管评估.保护能力及静脉穿刺的操作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培训结束以后,我的大脑里充斥着太多的信息和刺激,华西医院的罗艳丽老师及她们的团队让我感受到太多的力量,医院之间.人与人之间.团队之间等等差距真是太大,我们要做的就是一点一滴做起,从最基础做起,慢慢改变我们的理念,改变我们的行为,去做正确的事,坚持正确的事,最大化保护我们的患者,同时也是保护我们护士自身的安全.我会将在这次培训中学习到的静脉输液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运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规范操作技术,为我院静脉治疗走向专业化略尽绵薄之力.护士静脉输液学习心得篇三随着医学分科的不断细化,护理也在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护理专业化标志着护理工作的进步,它意味着护理工作已从全面接触转向了注重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特定操作范围的模式.在护理众多的实践领域中,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是应用最多的一项实践活动.据统计,90%~95%的住院病人需要静脉输液治疗,为了提高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质量,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技术,实施成功的静脉穿刺,减轻病人痛苦,减少静脉输液并发症,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正在走向专业化,并逐渐地发展成为一门专业的科学.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是指在体液与电解质.药理学.感染控制.儿科.血液制品输注治疗.胃肠外营养.抗肿瘤治疗及质量管理方面从事静脉输液的技术与临床实践.从事静脉输液治疗护理的专业护士(专业静疗护士)应符合以下要求:注册护士;护理学学士学位;1年静脉输液治疗经验(过去连续的2年中实施静脉输液治疗和护理_00h);必须具备国家级认证的静脉输液注册护士证书.专业静疗护士的工作职责是:专业静疗护士应参与整个输液治疗的实施过程,保证提供安全.优质的输液治疗护理,同时控制成本.(1)静脉穿刺及与输液相关的所有操作.护理.检查外周静脉导管穿刺点,常规更换敷料.导管.部位等;每日各种静脉穿刺导管的观察维护;化疗给药.血液成分输注;动脉导管.血气技术操作;胃肠外营养.(2)在>的基础上制定.实施和严格遵守输液的制度和程序.(3)通过主动参与专业教育.科研和发展新技术来推进输液治疗护理的专业实践.(4)对医疗专业人员.病人.护理人员.病人家属.社区以及相关行业的人员提供咨询.(5)对临床使用的医疗产品(用于静疗方面的)进行评估.(6)参与预算管理程序,保证以最经济有效的支出达到最满意的护理质量.(7)参加相应的管理委员会,参与护理质量.护理效果的考核评价工作和成本效益的核算工作.一名专业护士首先应该是一名全科护士,在掌握了全科护士应该掌握的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符合特定的专业护士的准入条件,还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才能成为一名专业护士.所以专业静疗护士应是一名注册护士,通过学习.监督下的实践和对其能力的认证,使其拥有输液治疗护理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我国在静脉输液管理方面的情况总的来说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在美国,专业静疗护士资格认证专业资格认证是一个自愿的过程,它对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实践能力以及职业承诺水平的要求远远高于职业注册的基本要求.由静脉输液护士考试学会(NITA)组织考试,在全国认可资格.基本条件为:具有注册护士执照;通过定义中提到的9个科目选择题形式的笔试;考前2年内有≥_00h静脉输液护理注册护士经验.再次认证:3年进行1次再达标考核;3年内有≥1000h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实践.再达标过程中获取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主办的继续教育课程的40个再达标学分.护士静脉输液学习心得体会3篇。
儿科输液室护士的心得体会11篇儿科输液室护士的心得篇1由于婴幼儿口服用药的配合性差,治疗效果不满意,医生往往会选择静脉给药,儿科门诊输液由于患儿身份的特殊性,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总结了儿科门诊输液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1、输液前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输液前加强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主动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认真记住患儿的姓名、诊断,评估患儿的心理状态。
对初次就诊的患儿进行耐心细致的介绍,多表扬,善于使用语言进行鼓励,一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告知家属输液的程序步骤,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药物的作用,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患儿及其家属做好思想准备,避免意外发生时的恐慌;对可预见性疼痛做出安慰,以娴熟的技术取得家属及患儿的信任。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树立安全护理意识检查待输入药物的药名、浓度、剂量、有效期、药物有无沉淀、变色、浑浊、瓶身有无裂缝、是否做过敏实验及患儿的姓名、年龄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原则,加强责任心,严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合理选择静脉,尽量由远心端由细到粗的原则选择静脉穿刺部位,避开感染、神经、关节、受伤部位。
3、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提高输液安全性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处理输液故障及发现病情变化。
小儿发病急,且不能清晰的用语言表达不适感觉,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善于发现小儿输液过程中的不适反应,若小儿哭闹不休应观察其是否因输液静脉刺激、药液外渗或恐惧害怕所致,注意观察以排除药物过敏、输液反应、病情变化所致,并及时报告医生给与处理;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的变化,正确调节滴数,及时更换液体,正确回答家属提出的问题。
4、输液后的护理输液完毕及时拔针,去除输液护贴,行头皮静脉穿刺患儿输液护贴粘紧头发、皮肤不易去除者,可用棉签湿水轻轻擦拭后再拔除,避免因胶布粘贴原因撕脱患儿皮肤;沿静脉走向快速拔针,拇指沿血管方向纵行向上按压棉球,将两个穿刺点同时按压,防止穿刺部位渗血渗液。
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
我在这二十一年的工作中,总结了一些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护理体会,其中包括;1、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重点归纳为,血管的选择,光线的强弱的影响,针头的选择,进针的手法,针头的固定,肥胖小儿的静脉穿刺方法,六点。
2、静脉穿刺及输液时的注意事项,其中也包含为,严格的无菌操作,穿刺顺序,固定要点,按压方法,必要的宣教工作,巡回观察。
3、心理护理。
4、护士的心理素质。
5、总结。
现将具体体会如下。
一、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
(一)、血管选择:小儿静脉注射较成人难度大,因为小儿不易合作,所以其血管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整体的解剖角度来说,小儿的头皮静脉、手足浅静脉都适合于静脉注射。
1、小儿从出生至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
穿刺前,仔细刮去血管周围头发及汗毛,充分暴露血管,以利进针和固定。
2、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的穿刺。
宜选择四肢静脉,一般选用手背静脉、足背静脉、肘窝静脉、踝静脉等。
对慢性疾病患儿宜由远心端选用,抢救患儿和静脉推药时宜选用肘静脉和大隐静脉,一般治疗宜选头皮静脉和肢体静脉。
(二)、光线的强弱:光线的强弱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
光线太强可使瞳孔缩小,太弱的光可使瞳孔开大。
因此,明亮的自然光其亮度适宜是最理想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
在光线不太好的房间、阴雨天气以及夜晚,就只有借助日光灯,选150W灯泡置于操作者左前上方,距穿刺静脉45~50cm为宜。
总之,不论选用哪种光线,操作者的身体与手勿挡住穿刺部位的光线。
(三)针头大小的选择:原则上是根据静脉大小及深浅部位而定,一般头皮静脉选用5号半针头比较适宜,四肢静脉选用5号半~6号半针头。
(四)、进针手法:根据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所成角度不同分直刺法和斜刺法,直刺法是指在欲穿刺的静脉上,针头与皮肤成10°~45°角,针头斜面向上,右手持针,左手绷紧皮肤,通过皮肤将针头直接刺入静脉;斜刺法是指在欲穿刺的静脉旁侧,距静脉约1.0~1.5cm,针头与皮肤成20°~30°,将针头刺入静脉。
当阻力减小,有落空感,同时见回血后不宜再进,直接固定。
如未见回血,
右手挤压输液器软管,如穿刺成功,即可见回血。
直接法适合于小儿头皮静脉、手背及足背浅静脉、指(趾)间静脉,斜刺适于肘静脉、大隐静脉等。
五、针头的固定:穿刺成功后,左手拇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小辫绕圈后用1条蝶形胶布固定于耳廓上,头皮针小辫绕圈范围要适宜,过大容易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过小易折,造成阻塞。
要特别提出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布固定。
如遇到有患儿因哭闹或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
长35~45cm,宽2~3cm 的松紧带两端连接,套入头部,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胶布脱落,拔针时不粘头发。
如选用踝静脉或足背静脉穿刺,则需要用小夹板固定踝关节和足背,下肢置于功能位。
六、肥胖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肥胖小儿头皮静脉不清晰,头皮脂肪厚,进针深浅不易握,我们掌握运用以下3点来进行操作:(1)肥胖小儿头皮边缘常有静脉显露,但管腔细回血慢。
穿刺时要求持针稳,进针慢,感觉针头进入血管后,回抽注射器针栓,可见回血,证明穿刺成功。
(2)根据静脉解剖位置,在额正中静脉,颞前静脉,耳后静脉等血管的相应部位,用手指横向触摸时,可触及“沟痕”感,触摸“沟痕”时可感觉静脉的走向及深浅,穿刺时进针角度15~20°,进针速度宜慢,有时进入静脉会有落空感,见回血时,穿刺成功。
(3)小儿头颅沿额缝、冠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
穿刺时摸清骨缝,进针角度45~60°,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平行向前刺入,见回血,即可固定。
二、静脉穿刺及输液时的注意事项
1、在配药及穿刺过程中,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
2、穿刺时从静脉一端开始穿刺,逆行顺行均可,而不应从血管中段开始穿刺,以防穿刺失败,形成皮下瘀血,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无法再穿刺。
3、固定胶布要牢固固定时针头不能漂浮在皮肤上,以致针头移位,穿出血管,造成局部肿胀。
4、注意按压方法
A、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将消毒棉纤放在穿刺部位,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纵向压住棉纤,迅速拔出针头,这样可将进皮针眼及进血管针眼同时压住,以防皮下瘀血。
B、因血小板及其他凝血物质形成的“生理性止血”需1~3min,加之小儿在拔针时因疼痛及恐惧而哭闹时头皮血管内压力增高。
固需按压3~5min。
切忌边压边柔,揉搓可使已凝血的进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发生皮下瘀血。
5、做好宣教工作:告知患儿家长在进行静脉穿刺前不要喂奶喂水,以免在穿刺过程中患儿因哭闹引起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意外。
进行穿刺操作前告诉家长:a、穿刺有一定的困难,是由于孩子年龄小,血管细,不合作等因素,会导致穿刺失败,请求谅解;b、告诉家长协助约束患儿头及腿部的方法,可采
取一人约束头部,一人约束膝部来协助穿刺,穿刺成功后可采用喂奶的姿势抱患儿,并适当约束患儿双手,以免患儿拔掉针头;c、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告知其家长可给孩子讲故事,转移其注意力,嘱患儿在床上玩耍活动或大小便时手足保持平行、放低,防止血液反流,堵塞针头。
6、在穿刺中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有无发绀等全身情况(特别是危重患儿),切不可因集中精力寻找静脉而忽略了病情变化而发生意外。
7、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回观察以及时发现患儿面色,神志变化,有无输液反应,局部有无肿胀针头有无移动、脱出,固定胶布的松动,瓶内液体有无走空及各连接处有无漏夜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三、心理护理
1、环境及氛围我科护士均着淡粉色工作衣,头戴淡粉色燕帽,床单及窗帘为淡粉色碎花样,通风条件良好,灯光明亮,营造了一种活泼、愉快、轻松、亲切的环境,给人以温馨、愉快之感。
2、利用小儿注意力易被转移及喜欢表扬鼓励等特点,穿刺前安抚及逗引患儿,语调柔切、语言温柔、耐心和蔼,消除其陌生和恐惧感,尽量减轻他们的痛苦,以减轻哭闹。
3、1~3岁以前的患儿,向其父母了解情况以熟悉患儿,在穿刺及护理中尽可能使用患儿熟悉的词语、手势,同时将患儿喜欢的玩具放在其周围。
小儿哭闹时尽可轻轻拍一拍,摸一摸他们的脸颊、四肢等。
并亲切、温柔的安抚他们,用爱心体贴和爱护他们受伤的小心灵。
4、2~3岁以上的患儿扎针前耐心解释,讲道理,多给孩子表扬和鼓励,夸奖孩子乖、听话、勇敢、聪明,让其模仿其他孩子的表现,取得他们的配合。
更大一些的患儿输液,根据其输液部位,护士应多与患儿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他们的信赖与合作,并指导其掌握输液注意事项,做好自我护理。
四、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
1、提高自身修养,具备健康的心理,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的胸怀。
同时具有良好的忍耐力及自我控制能力。
理解家属心情患儿哭闹时,患儿家长心情紧张,心疼孩子,遇事易冲动,激动的情绪会干扰护士的操作,因此,作为护士,要理解家长的心情,用自己博大的爱心和宽容心,理解和宽容患儿家长的过分语言及行为,用温和的语言化解家长的不安情绪。
2、儿科静脉穿刺与成人相比有相当的难度,而且在输液过程中极易发生外渗,因此要求护士克服急躁情绪,提高应变能力,在操作时一定要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集中精力,沉着镇静,从容不迫,排除干扰,工作忙而不乱,同时善于应变,灵活敏捷。
尽力做到1次穿刺成功。
3、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建立高度的责任感有利于护士在工作中加强学习,不断求取知识,总结经验,丰富和完善自己。
并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利于提高护士的业务技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五、总结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基本功,儿科护士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还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护患沟通能力。
要善于总结工作方法,在实施输液操作过程中,根据不同对象,采取相应的、有效的、合理的方法,就能尽量避免液体外渗,做到合理使用血管,减少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增加家长对护士的满意和信赖,并且大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同时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树立整体护理观念,特别注意小儿的心理护理,能用护理程序解决患儿的健康问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及自身修养,不仅可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还可以改善医患关系,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理人才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