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

关键词: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效应

一、存款准备金政策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进一步规范以货币供应量为目标的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二是按照经济运行周期相机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三是加强

存款准备金政策与其他政策之间的配合。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存款准备金的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将存款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最初始于英国。但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则始于1913年美国的《联邦储备法》。

二、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一般操作原理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按规定的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比率来达到收缩或扩张信用的目标。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一般操作原理体现在它对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和存款乘数的调节上。商业银行的存款扩张总量就是原始存款与存款乘数的乘积。存款乘数的大小主要受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一般来说,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会减少,银行信贷量会减少,存款乘数会减少,派生存款量会减少,社会货币供应量会减少,市场利率会提高,投资和消费会收缩,社会经济随之收缩;反之,社会经济会扩张。

5.2006年至2008年连续地、频繁地使用存款准备金政策

2006年经济运行中存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增长偏快、对外贸易顺差扩大等突出问题,为了抑制货币信贷总量的过快增长,2006年7月、8月、11月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每次上调幅度0.5%,共上调1.5个百分点,达到9%;2007年由于国际收支持续顺差,银行体系过剩流动性又有新的增加,贷款扩张压力较大。为了适应流动性的动态变化,人民银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巩固调控成效。2007年1月、2月、4月、5月、6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每次上调幅度0.5%,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5.5个百分点,达到14.5%;2008年1月、3月、4月、5月、6月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每次上调幅度0.5%,共上调3个百分点,达到17.5%;2008年9月25日起,为了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结构优化的原则,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部分存款准备金率。除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暂不下调,继续执行17.5%外,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执行16.5%,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执行14.5%。

四、我国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应分析

1.对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的影响

超额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为了预防意外和流动性管理的资金。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越多,银行贷款与投资的能力就越大,从而派生存款和货币供应量也就越多。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会减少,反之则会增加。据有关专家测算,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弹性为0.522,即1单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或下调)将导致金融机构降低(或增加)0.522单位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2.对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影响

础货币是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总和,它构成了货币供应量倍数伸缩的基础。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基础货币会增加,反之会减少。所以,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总会使基础货币增加。据有关方面估算,若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大约将一次性冻结流动性1500亿元,即增加法定存款准备金1500亿元左右。

3.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货币乘数是广义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存款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会越小,反之会越大

4.对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信用量的影响

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信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存款创造倍数大小上,存款倍数会随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而缩小,随存款准备金率的降低而扩大。所以,当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信用量会成倍收缩,反之,会成倍扩张。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三年来仍呈上涨趋势,但增幅基本保持在1.6%—1.8%之间,说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信用量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对银行的信用存量倍数收缩效应不是很明显,只对银行的信用增量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这主要是由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相应降低超额准备金所致。

5.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直接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和信用扩张能力产生影响,对利率的影响比较间接。一般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是紧缩货币政策的信号,市场利率会有上升压力。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资和消费需求,控制了经济过热的势头。但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持续走高,主要还是受央行上调贷款基准利率的影响。

五、今后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进一步规范以货币供应量为目标的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

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仍然以货币供应量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仍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的依据值得探讨,目前以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为设定不同比率的标准是否恰当?本文认为,存款准备金应该以存款规模和账户性质作为标准更符合实际。可以根据存款规模大小和账户性质,划分2—3个档次,相应规定不同的准备金率,级差控制应在0.5%—1%之间,法定准备金率可以控制在10%—12%范围内,不宜过高。

2.按照经济运行周期相机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在市场经济情况下,经济运行的周期也比较明显,有规律可循。存款准备金率作为政策调控工具,应该逆风向而行。当预测未来经济繁荣时,可以适当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反之,则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不能事后调整、频繁调整和大幅度调整,这样可以避免金融部门效率急剧下降而阻碍整体经济发展的现象发生。

3.加强存款准备金政策与其他政策之间的配合

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票据市场的发展,中央银行可以加大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政策的操作。过度依赖和频繁操作存款准备金政策不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还可能给经济带来较大的震动。尤其是在对经济进行结构调整中,特别需要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配合使用。这样才能发挥出多种政策工具各自的优势,取得良好的协同效果。

试论我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

试论我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 摘要:中国人民银行从2004年4月25日起开始实施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直接收缩了商业银行流动性,警示效果明显,使得风险类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更为审慎,但关键指标未根本改善,制度实施效果有待提高且存在一定制度缺陷。因此,应调整差别存款准备金利率确定方式,实行信息披露制度,加大差别存款准备金上调幅度且分档次执行,扩大实行范围,增强监管政策的协调一致性,以逐步完善我国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制度;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信息披露 为了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金融机构稳健运行,防范金融风险,督促金融机构逐步达到资本充足率要求 、降低不良贷款比率,中国人民银行从2004年4月25日开始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但是,从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实施效果情况看,该政策存在缺陷,需进一步加以完善。 一、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简介 (一)背景 2003年以来,金融机构贷款进度较快,部分银行扩张倾向明显。一些 贷款扩张较快的银行,资本充足率及资产质量等指标有所下降。因此,借鉴国际上依据金融机构风险状况区别对待和及时校正措施的做法,中国人民银行从2004年4月25日起对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有利于抑制资本充足率较低且资产质量较差的金融机构盲目扩张贷款,防止金融宏观调控中出现“一刀切”。 (二)总体思路 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总体思路是,金融机构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越低、不良贷款比率

越高,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就越高;反之,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越高、不良贷款比率越低,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就越低。 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实施效果 (一)直接收缩了商业银行流动性 制度实施后,资本充足率低于4%的商业银行将向人民银行多缴存款准备金,相应收缩了其贷款总量,一定程度 上限制了风险类金融机构扩张风险资产。因此,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施行,对维护区域 金融安全和促进金融市场合理有序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外部约束和强制监管。 (二)警示效果明显 制度实施后,风险类商业银行按照“提高贷款质量、降低不良存量”的思路,积极改善盈利性和风险性状况,经营改革步伐明显加快。一方面,商业银行采取精选优质客户、适当 上浮贷款利率和建立快速审贷机制等手段提高经营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加大法律维权力度、设立专业处置部门、监控风险贷款户收支等渠道盘活不良贷款,制度的警示作用已初步显现。 (三)风险类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更为审慎 制度实施后,风险类商业银行调整经营思路,加强内部管理,部分盈利性指标、流动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出现了积极变化,整体赢利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有所增强。 (四)关键指标未根本改善,制度实施效果有待提高 部分商业银行仍然存在资本充足率较低、不良贷款率较高、存贷款比例快速上升、中长期贷款比率和对流动负债依赖性比率明显超标、风险加权资产比率恶化等问题,表明其风险控制能力和资产总体质量仍停留在较低水平,与其业务发展状况极不相符,人民银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政策效应有待进一步观察。

《存款准备金制度》(参考Word)

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意义在于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和清算,之后逐渐演变成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 目录 定义 起源 基本内容 提存比率 存款准备率的作用过程 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 法定准备金的交存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 存款准备金制度 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意义在于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和清算,之后逐渐演变成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建立于1984年,一直到1990年代末,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功能不是调控货币总量,而是集中资金用于央行再贷款。因此,长期以来,我国一直维持著较高的准备金利率和超额准备金(又称备付金)利率。

将存款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的做法起始于18世纪的英国。英国1928年通过的《通货与银行券法》、美国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和1935年的《银行法》,都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由于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各国普遍认识到限制商业银行信用扩张的重要性,凡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都仿效英美等国的做法,纷纷以法律形式规定存款准备金的比例,并授权中央银行按照货币政策的需要随时加以调整。 ①规定法定存款准备率。凡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必须按照法定比率提留一定的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其余部分才能用于贷款或投资。②规定可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标的。一般只限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英国的传统做法允许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抵充存款准备金;法国规定银行的高流动性资产(如政府债券)也可作为存款准备金的组成部分。③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计算、提存方法。一是确定存款类别及存款余额基础,二是确定缴存准备金的持有期。计算存款余额有的以商业银行的日平均存款余额,扣除应付未付款项后的差额作为计提准备金的基础,有的以月末或旬末、周末的存款余额扣除应付未付款项后作为计提基础。确定缴存准备金的持有期一般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同期性准备金帐户制,即以结算日的当期存款余额作为计提持有期,另一种是延期性准备金帐户制,即以结算期以前的一个或两个时期的存款余额作为计提持有期。④规定存款准备金的类别,一般分为三种:活期存款准备金、储蓄和定期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有的国家还规定某些特殊的准备金,中央银行一般不计付利息,实际存款低于法定准备限额的,须在法定时限内(一般是当天)补足,否则要受处罚;超过法定准备限额的存款余额为超额准备金,中央银行给予付息并允许随时提用。 各国有所不同,一般包括:①按存款的类别规定准备金比率。存款期限短的存款准备率就高,如美国的活期存款准备率是8~18%;存款期限长的存款准备率就低,美国曾规定为3~5%。1935年以来,大多数国家采用单一的存款准备率制,对所有存款都按同一比率计提准备金。②按银行经营规模、经营环境规定不同比率。一般说来,商业银行规模较大、经营环境好、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存款准备率就较高,反之则较低。也有些国家一律采用单一的存款准备金比率。③对商业银行库存现金是否抵充法定存款准备金有不同的规定。多数国家规定,商业银行的业务库存不存入

高一政治教案-高一政治解读存款准备金率 精品

解读存款准备金率 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从紧货币政策要求,央行决定从2007年1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至14.5%,这是央行年内第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那么,什么是存款准备金率呢?它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现行高中政治教材没有存款准备金率这个概念,但是很有可能遇到学生问这个问题。下面就此问题做一些介绍。 要理解存款准备金率,首先要理解存款准备金。理解存款准备金得从银行的产生说起。 银行起初只是兑换货币,后来增加新业务,替有钱人保管金银,别人把金银存放在他的保险柜,他给人开张收据,并收取一定的保管费。天长日久,有聪明人看出其中门道,虽然每天都有人存,有人取,但他们的保险柜里,总有些金银处于闲置状态,很少有保险柜被提空的情况。于是兑换商玩起“借鸡下蛋”的把戏,别人每存一笔钱,他们只在手中保留一部分,剩下的则悉数贷出去。被兑换商保留在手里的那部分金银,就是后来的存款准备金。 准备金本来是为了保支付的,但它却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产品”,就是赋予了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职能,并最终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金融制度演进到今天,原来的“副产品”已经成为“拳头产品”,上升到了主要地位。准备金保支付的作用倒不那么显山露水了,因为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渠道越来越宽,应付客户提款,已经不像早期那样过分依赖准备金了。 假设某商业银行接受了一笔原始存款,金额100元,按照20%的准备金比率,银行留下20元的准备金,把剩下的80元贷给一个木匠,木匠把这笔款支付给木材商,木材商又原封不动把它存在银行里。这样,原来100元的原始存款,现在变成了180元。也就是说,当银行把一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的时候,银行创造了货币。借贷程序不会到此为止,银行还会留下20%的准备金,把剩余的64元再贷出去,因此又形成一笔相应的存款……如果这个借贷程序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以至无穷,那么,严格的数学逻辑可以证明,最终将形成500元存款,整整扩张了5倍,正好是20%的倒数。我们把这一倒数称为货币乘数。 在现代金融体系中,中央银行是唯一的货币发行者,如果把所有的商业银行看成一个整体,那么任何一笔从外部注入的货币,归根到底都来自于中央银行。这叫做高能货币。因为这些货币一旦注入到商业银行中,就能够通过不断贷出,创造出更多的货币来。就像它们天生具有很高的能量一样。高能货币到底蕴涵多少“能量”,并不取决于它们自身,而是取决于货币乘数,或者说取决于准备金比率。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准备金比率不是20%,而是10%,那么,那100元的原始存款,最终将扩张为1000元,而不是500元。由于准备金比率具有强烈的放大效应,所以各国中央银行,一般都对准备金规定一个强制的比率,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各商业银行必须遵守的最低比率,任何时候低于这个比率,都得及时补足。这样一来,中央银行一手掌握着高能货币,一手掌握着货币乘数,整个货币供应量,也就基本在它的控制之中了。 核反应堆通常令人生畏,但用几根小小的控制棒,就能随心所欲地控制它的反应速度。这些控制棒,与存款准备金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后者控制是不是反应堆,而是金融体系中的货币扩张速度。金融体系的紊乱,其破坏力会大大超过一座失控的反应堆。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要求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按规定的比率在其吸收的存款总额中提取一定的金额缴存中央银行,并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

ZJ_A_1007-存款准备金缴存管理制度(已完成)

企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 存款准备金缴存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行存款准备金管理,实现稳健经营与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中的存款准备金是指企业银行在中国人民银行缴存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及缴存到中国人民银行指定账户的外汇存款准备金。 第三条存款准备金管理原则: (一)足额缴存 总行财务会计部按时足额向总行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存入法定人民币及外汇存款准备金。 (二)确保支付 为维护企业银行信誉,保证业务正常开展,必须足额留存用于存款支付和资金清算的资金。 (三)效益优先 总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后,在保证支付和清算的前提下,应通过已有信息及时预测资金收付活动、灵活调度资金,尽量避免分支机构在当地人民银行清算账户的资金闲置。 第四条企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实行总行资金部统一管理,总行财务会计部负责统计境内各分支机构的存款准备金数据,制作报表,以及完成相关账务处理操作。 第五条财务会计部向中国人民银行报送报表,并将境内各分支机构应缴存款准备金资金统一上缴中国人民银行。 第六条各分支机构的财务会计业务主管人员负责配合总行财务会计部的准备金管理工作。 第七条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由中国人民银行核定。我行存款业务种类变动或资产负债表科目发生变化时要向总行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会计财务处申请重新核定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 第八条如新增加存款业务种类,则所在分行应于业务开办前10个工作日以书面形式报告总行财务会计部。 第九条企业银行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变化而变化。 第十条企业银行总行在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开立人民币清算账户,用

存款准备金率表

1. 存款准备金率表: 存款准备金率表:TQ_RT_DRRATIO From : 市场风险项目组 注1:1-法定存款准备金 , 2-超额存款准备金 注2:CNY-人民币 注3:1-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 , 2-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 , 3-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 4-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 注4:0-否 , 1-是 第1页

数据示例 select drrtype, cur, applyobject, drrratio, adjustrange from tq_rt_drratio where valenddate = '19000101'and isvalid = '1' ratio : 比,比率,系数 drrtype cur applyobject drrratio adjustrange --------------------- -------- ----------- 1CNY120.0000-0.5000 1CNY218.0000-0.5000 1CNY414.0000-0.5000 1CNY516.0000-2.0000 存款准备金率 From : 百度文库 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存在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 ratio)。2011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繁的调升节奏历史罕见。2011年6月14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也是央行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1年12月,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012年2月,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下调,专家称预计年内存款准备金率或下调2至4次。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RDR,即RMB deposit-reserve ratio,全称为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交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这一部分是一个风险准备金,是不能够用于发放贷款的。这个比例越高,执行的紧缩政策力越大。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作用过程如下: 增长: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少,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就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和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存款,就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2.5万元。 制度: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利

准备金与存款准备金率

准备金与存款准备金率 一、准备金 1、概念 准备金(reserve)是商业银行库存的现金和按比例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2、目的 实行准备金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商业银行在遇到突然大量提取银行存款时,能有相当充足的清偿能力。自20世纪30年代以后,法定准备金制度还成为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进行控制的一种制度。中央银行控制的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的多少和准备率的高低影响着银行的信贷规模1。这个制度规定,商业银行不能将吸收的存款 全部贷放出去,必须按一定的比例,或以存款形式存放在中央银行,或以库存现金形式自己保持。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重,称为准备率。 二、存款准备金率 1、概念 存款准备金,也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或存储准备金(Deposit reserve),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2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 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RDR,即RMB Deposit-reserve Ratio,全称为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这一部分是一个风险准备金,是不能够用于发放贷款的。这个比例越高,执行的紧缩政策力度越大。 2、存款准备金的影响 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 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 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2.5万元。 3、分类 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两部分。央行在国家法律授权中规定金融机构必须将自己吸收的存款按照一定比率交存央行,这个比率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按这个比率交存央行的存款为法定准备金存款。金融机构缴存的法定准备金,一般情况下是不准动用的。而超额准备金,金融机构可以自主动用,其保有金额也由金融机构自主决定。 (1)超额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及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帐户上的实际准备金超过 法定准备金的部分。而金融机构在央行存款超过法定准备金存款的部分为超额准备金存款,超额准备金存款与金融机构自身保有的库存现金,构成超额准备金(习惯上称为备付金)。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是超额准备金率(即备付率)。 (2)法定准备率 法定准备率(statutory reserve)是指以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准

2020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

1目的 为规范丹东银行(以下简称“本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管理,保证及时、足额上缴法定存款准备金,进一步明确丹东银行相关部门职责,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逐步形成规范有序、协调一致的良性运营机制,特制定本规定。 2 范围 2.1 本规定明确了本行存款准备金的管理职责、内容和要求。 2.2 本规定适用于本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管理。 3 术语与定义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按照人民银行规定要求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达到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4 职责与权限 4.1 计划财务部 4.1.1 负责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信息的传递与执行。 4.1.2 根据规定的时间要求,负责作好分析工作,及时将填报的旬报表和月报表报送至人民银行货币信贷科。 4.1.3 负责法定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的界定和上缴管理工作。 4.2 清算中心 4.2.1 负责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上缴,准备金账户对账工作。 4.2.2 负责按照规定在人民银行开立相应的存款账户。 4.2.3根据规定的时间要求,及时将填报的报表盖章后报送至人民银行会计结算中心。 4.3 计划财务部和清算中心对填制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负共同责任。 5政策 控制风险、控制比例、准备充足。

6 流程图

7 风险控制要点 详情见风险库。 8流程描述 8.1 接收通知 8.1.1 通知调整 人民银行根据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并通知各银行。 8.1.2 接收通知 本行由计划财务部接收通知并准确、及时传递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信息。 8.2 填制 8.2.1 每旬末打印日报表 清算中心根据人民银行的通知,每旬末打印日报表。 8.2.2 月末打印月报表 清算中心根据日报表,月末打印月报表。 8.2.3 填制一般存款余额表 清算中心根据日报表、月报表填制一般存款余额表。 8.2.4 加盖私章 清算中心一般存款余额表填制好后,加盖私章,送到清算中心。 8.2.5 加盖公章 清算中心接到资料审核通过后加盖财务章。 8.3 报送 8.3.1 报送 按照人民银行要求本行报送的报表分为两类,即旬报表和月报表,清算中心于旬后5日内将旬报表上报人民银行会计结算中心,次月5日内将月报表一并上报人民银行货币信贷科和会计结算中心。报送人民银行资料有调整时,以人民银行最新

银行存款准备金缴存管理制度(已完成)[2020年最新]

ⅩⅩ银行存款准备金缴存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行存款准备金管理,实现稳健经营与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中的存款准备金是指ⅩⅩ银行在中国人民银行缴存的人民币存 款准备金及缴存到中国人民银行指定账户的外汇存款准备金。 第三条存款准备金管理原则: (一)足额缴存 总行财务会计部按时足额向总行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存入法定人 民币及外汇存款准备金。 (二)确保支付 为维护ⅩⅩ银行信誉,保证业务正常开展,必须足额留存用于存款支付和资金清算的资金。 (三)效益优先 总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后,在保证支付和清算的前提下,应通过已有信息及时预测资金收付活动、灵活调度资金,尽量避免分支机构在当地人民银行清算账户 的资金闲置。 第四条ⅩⅩ银行存款准备金实行总行资金部统一管理,总行财务会计部负责统计境内各分支机构的存款准备金数据,制作报表,以及完成相关账务处理操作。 第五条财务会计部向中国人民银行报送报表,并将境内各分支机构应缴存款准备金资金统一上缴中国人民银行。 第六条各分支机构的财务会计业务主管人员负责配合总行财务会计部的准备金 管理工作。 第七条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由中国人民银行核定。我行存款业务种类变动或资 产负债表科目发生变化时要向总行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会计财务处申请重 新核定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 第八条如新增加存款业务种类,则所在分行应于业务开办前10个工作日以书面形式报告总行财务会计部。 第九条ⅩⅩ银行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变化而变化。 第十条ⅩⅩ银行总行在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开立人民币清算账户,用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缴存。下属各分行应在各自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开立人 民币清算账户,但此类账户仅用于一般清算及款项收支。

中国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表

次调整幅 数时间调整前调整后 调整机构与 原因 度 央行按存款 种类规定法 定 存款准备金 1 84 年 率: 企业存款 20% 农村存款 25% 储蓄存款 40% 央行将法定企业存 款20% 农村存存款准备金 2 85 年款 25% 率 储蓄存款 40% 统一调整为1 0% 3 87 年10% 12% 2% 4 88 年 9 月12% 13% 1% 5 98 年 03 月 2 13% 8% -5% 1 日 6 99 年 11 月 2 8% 6% -2% 1 日 7 03 年 09 月 2 6% 7% 1% 1 日 8 04 年 04 月 2 7% 7.5% 0.5% 5 日 9 06 年 07 月 0 7.5% 8% 0.5% 5 日 10 06 年 08 月 1 8% 8.5% 0.5% 5 日

11 06 年 11 月 1 8.5% 9% 0.5% 5 日

1207年01月1 9.5% 0.5 % 9% 5 日 1307年02月2 10% 0.5 % 9.5% 5 日 1407年04月1 10.5% 0.5 % 10% 6 日 1507年05月1 11% 0.5 % 10.5% 5 日 1607年06月0 11.5% 0.5 % 11% 5 日 1707年08月1 12% 0.5 % 11.5% 5 日 1807年09月2 12.5% 0.5 % 12% 5 日 1907年10月2 13% 0.5 % 12.5% 5 日 2007年11月2 13.5% 0.5 % 13% 6 日 2107年12月2 14.5% 1% 13.5% 5 日 2208年01月2 15% 0.5 % 14.5% 5 日 2308年03月2 15.5% 0.5 % 15% 5 日 2408年04月2 16% 0.5 % 15.5% 5 日 2508年05月2 16.5% 0.5 % 16% 0 日

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及原因分析(1)

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及原因分析 【摘要】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是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一方面影响基础货币的数量,另一方面通过乘数效应多倍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近年来我国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工具的运用比较频繁。本文结合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情况,分析了我国历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存款准备金率通货膨胀压力流动性货币供应量 存款准备金,也称为存储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具有强制性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率。 存款准备金率的大小与否、高低与否都取决于当时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存款准备金率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货币政策之一,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金融机构会产生很大影响。[1]准备金率越高,收缩的货币量越大,经济运行可用的资金越小,对经济发展起到负面作用。反之,则扩大资金的可用量,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通过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来影响货币供应量从而发挥作用的。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即为货币乘数,因此存款准备金率的轻微变动就可以极大地影响到货币乘数。[2]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说,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央对经济走势的判断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公众和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具体的政策变动来及时调整自身的支出和投资计划,从而保证政策调整的良好效果,这就是所谓的“宣告效应”。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的宣告效应更直接更有效。[4] 一、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情况 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1986年1月7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一步作了法律规定。此后存款准备金率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进行多次调整。 截止至2015年4月26日,一共经历了49次调整,见附表1。 (一)上调持平阶段(1985 年—1998 年3 月)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实行初期,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央行重要的筹资工具,它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国家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而不是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1984年存款准备金分为三档:企业存款为20%,城镇储蓄存款为40%,农村存款为25%。而且,当时商业银行准备金还分为两个账户: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账户和备付金账户。但是因为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严重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因此1985年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以减少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带来的不利影响。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美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变革

美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变革 时间:2010-05-31 17:27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次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货币管理当局规定存款类金融机构按照存款的一定比例持有库存现金或在中央银行的储备,其中规定的比例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如果再将对法定存款准备率的要求与存款类金融机构某种指标相结合,来实现特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和监管要求,就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货币管理当局规定存款类金融机构按照存款的一定比例持有库存现金或在中央银行的储备,其中规定的比例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如果再将对法定存款准备率的要求与存款类金融机构某种指标相结合,来实现特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和监管要求,就是一种差额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美国联邦储备局在正式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实际上执行的一直都是一种差额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但其具体操作却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变革。考察这种变革,对于我国相关政策的实施会有一些借鉴意义。 一、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创立初期,以提供短期流动性为目标的差额存款准备金率制度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建立的联邦储备银行体系,扮演着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主要目标是满足银行体系短期流动性,以缓解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作为联邦储备体系的成员银行,要求按照其活期存款一定比例持有准备金,但这种比例因地区而异:中心储备城市的银行为18%,储备城市银行15%,乡村银行12%。后来由于这种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给成员银行造成较大的成本压力,1917年美联储降低了相应的准备金率,中心储备城市的银行为13%,储备城市银行10%,乡村银行7%。成员银行的定期存款准备金率降为3%。 二、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到二战前,存款准备金制度转向以影响信贷为目标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联储逐渐转变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存款准备金制度也从原先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开始转向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目标。但直到二十年代末,由于再贴现率总体上低于市场利率,以及贴现窗口较低的监管压力,美联储主要以再贴现窗口来影响银行的信贷行为。加上美联储没有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授权等因素,这一时期存款准备金制度对信贷扩张的影响较小。 三、战后,以调控货币供应量为主题的差额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第一阶段:战后———1980年《货币控制法》的出台。这一阶段是以控制货币量为主题的存款准备金制度体系初步建立时期。除了建立根据存款规模和账户种类设置差额准备率的准备金制度外。 首先,就是美联储根据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创新出台相应的准备金制度。商业银行的这些业务创新,一部分是为了适应客户需求和市场发展,而另一部分则是为了逃避或降低存款准备对商业银行的成本,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欧洲美元借款,美联储通过修改准备金制度来将这部分存款账户纳入准备金的计算范畴。 其次,建立新的存款准备金计提方法。随着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改变,旧的存款准备金计提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因此美联储建立新的存款准备金计提方法。第一,就是允许商业银行用库存现金来满足对其的存款准备要求。由于联邦储备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 存款准备金制度最早源于19世纪中期美国纽约的安全基金,是银行同业为防止出现流动性危机而设立的民间的自救措施。1914年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即美国中央银行)建立后正式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后来被其他国家效法。就其本源来讲,它首先是一项银行监管手段,后来在信用货币制度下,逐步被用作调节货币乘数乃至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 我国自1984年开始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建立的初衷是作为平衡中央银行信贷收支的手段,中央银行通过高存款准备金率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再以贷款方式分配给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准备金分为两个账户: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账户和备付金账户。1989年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3%(加备付金率则达20%左右)。1998年3月改革,两个账户合而为一,统称存款准备金账户,法定存款准备金由法人统一缴存。同时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13%降低至8%,1999年又进一步降至6%。即商业银行每日营业终了其存款准备金账户余额不得低于核定存款的6%,存款按旬考核,并恢复了准备金存款原有的支付、清soft-com:office:smarttags" />2003年8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3年9月21日起,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的6%调高至7%,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暂时执行6%的存款准备金率不变。2004年3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宣布自4月25日起,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将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2004年4月25日再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即由7%提高到7.5%。为支持农业贷款发放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暂缓执行,仍执行6%的存款准备金率。38家银行实行8%的差别准备金 率。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与西方国家的通行做法有两方面大的差异,一是西方国家一般对不同流动性的存款实行不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比如,活期存款的流动性高于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所以,活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要高于定期和储蓄存款的,这主要是因为最初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是为了防止商业银行过度放贷而出现流动性不足。我国则没有按照商业银行存款的类别来实施不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而是不管活期定期还是储蓄存款,统一于一个准备金率。第二方面的不同是,西方国家中央银行一般不对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支付利息,商业银行往往把法定准备金要??资金用于贷款或投资,现在由于法定准备要求而使商业银行不能动用这笔资金,而且商业银行获得这笔资金是要支付利息的,所以这项税收的额度相当于商业银行运用这笔法定准备金投资所获的收益(机会成本),加上它的利息成本。我国则实行对准备金存款支付利息的制度。下面是近年来准备 金存款利率变动的情况(不完全)2: 1998年3月21日,中央银行将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利率下调到5.22%,同时规定同业存款利率不得高于准备金存款利率。2003年12月21日,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由现行年利率1.89%下调到1.62%,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维持1.89%不变。2005年3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现行年利率1.62%下调到0.99%,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维持1.89%不 变。 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滞后制约了利率市场化进程

2014年前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公布时间生效 日期 大型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 消息公布次 日指数涨跌调整前调整后 调整幅 度 调整前调整后 调整幅 度 上证深成 2014年06月09日2014 年06 月16 日 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 商业银行(不含2014年4月25日已下调过准备金率的机构)下调 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下调后的存款准备金率为 20%。此外,为鼓励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 发挥好提高企业资金运用效率及扩大消费等作用,下调其人民币 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 -- 2014年04月22日2014 年04 月25 日 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 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县域 农商行、农合行分别执行16%和14%的准备金率,其中一定比例 存款投放当地考核达标的县域农商行、农合行分别执行15%和13% 的准备金率。 -0.31% 0.55% 2012年05月12日2012 年05 月18 日 20.50% 20.00% -0.50% 17.00% 16.50% -0.50% -0.59% -1.16% 2012年02月18日2012 年02 月24 日 21.00% 20.50% -0.50% 17.50% 17.00% -0.50% 0.27% 0.01% 2011年11月30日2011 年12 月05 日 21.50% 21.00% -0.50% 18.00% 17.50% -0.50% 2.29% 2.32% 2011年06月14日2011 年06 月20 日 21.00% 21.50% 0.50% 17.50% 18.00% 0.50% -0.90% -0.99% 2011年05月12日2011 年05 月18 日 20.50% 21.00% 0.50% 17.00% 17.50% 0.50% 0.95% 0.70% 2011年04月17日2011 年04 月21 日 20.00% 20.50% 0.50% 16.50% 17.00% 0.50% 0.22% 0.27% 2011年03月182011 年03 月25 19.50% 20.00% 0.50% 16.00% 16.50% 0.50% 0.08% -0.62%

存款准备金历史调整一览表

视频手机《财经网》 《财经网》文章排行 编辑推荐 热点文章 最新点评 新闻评论IBM 特别呈现 中小企业转型 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中国存款准备金率6月20日起上调0.5个百分点持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紧缩效应显现准备金上缴恐慌转瞬即逝如何看待央行年内连续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上调准备金率不过是对冲热钱 28 2008年10月15日 (大型金融机构)17.50% 17.00% -0.5(中小金融机构)16.50%16.00%-0.5272008年09月25日 (大型金融机构)17.50% 17.50%-(中小金融机构)17.50% 16.50%-1262008年06月07日 16.50%17.50%1252008年 05月20日16%16.50%0.50 242008年04月25日15.50%16%0.50232008年03月18日15%15.50%0.50222008年01月25日14.50%15%0.50212007年12月25日13.50%14.50%1202007年11月26日13%13.50%0.50192007年10月25日12.50%13%0.50182007年09月25日12%12.50%0.50172007年08月15日11.50%12%0.50162007年06月05日11%11.50%0.50152007年05月15日10.50%11%0.50142007年04月16日10%10.50%0.50132007年02月25日9.50%10%0.50122007年01月15日9%9.50%0.50112006年11月15日8.50%9%0.50102006年08月15日8%8.50%0.5092006年07月5日7.50%8%0.5082004年04月25日7%7.50%0.5072003年09月21日6%7%161999年11月21日8%6%-251998年03月21日13%8%-541988年09月 12%13%1387年10% 12%22 85年 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 调整为10% - - 1 84年 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 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 -- *注:财务公司准备金率不与小型金融机构一致,调整后准备金率为12%。 【作者:【《财经》综合报道】 】 (责任编辑:吕强) 上一篇: 渤海银行太原分行挪用储户存款放贷下一篇: 中资银行“点心债”供需两旺 更多关于 准备金 的新闻 专题报道 中国多地出现电荒 博鳌亚洲论坛中东起火 油价动荡 日本发生九级特大地震北京打响人口调控战 欺诈的代价 食品添加剂沉疴 社评:核电还应发展 风险必须可控 日本经济有限阵痛 双汇“瘦肉精”风波 打印推荐收藏RSS 单页阅读告诉《财经网》 分享

以来中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及原因分析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及原因分析 【摘要】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一方面影响基础货币的数量,另一方面通过乘数效应多倍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近年来我国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工具的运用比较频繁。本文结合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情况,分析了我国历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压力? 中国人民银行在1984年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同时,建立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的需要,而在央行存放的款项。存款准备金率则是指央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从理论上来说,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存款准备金率微小的变化将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变化,能够迅速达到中央银行的既定目标,同时对经济的冲击也比较大。因此,正确认识我国频繁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历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情况? 自从我国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近三十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四十五次调整,存款准备金制度经历了从初创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成为了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我国历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上调持平阶段(1985年—1998年3月)? 1984年,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设定的最初目标是为中央银行筹集资金,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

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使当时银行的资金严重不足,人民银行不得不通过再贷款形式将资金返还给银行。1985年,为克服存款准备金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央银行将存款准备金率一律调整为10%。1987年和1988年是我国进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由于价格的全面开放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过快,使我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为适当集中资金,支持重点产业和项目的资金需求,同时也为了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两次上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987年从10%上调为12%,1988年8月出现挤兑抢购风潮,迫使中央银行于1988年9月进一步上调为13%。之后一直到1998年基本保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稳定。? (二)下调阶段(1998年3月—2003年9月)? 从1998年开始,我国经济形势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由通货膨胀风险变为通货紧缩风险,国内市场疲软,有效需求不足。为了刺激经济增长,1998年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将法定准备金账户和备付金账户合二为一,同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8%。1999年,我国的GDP增幅滑落到%,经济仍然处在较为低迷的状态,因此央行在11月21日将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8%下调到6%以刺激经济增长。从1998年到1999年,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由13%下降到6%,下降的幅度很大,之后一直到2003年9月保持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稳定。? (三)平稳上升阶段(2003年9月—2008年9月)? 2003年,扩张性的政策造成了我国投资过热,宏观经济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投放增长过快,物价上涨迅速等不利情况。为了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从2003年9月2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将法定

存款准备金下调的原因及意义

存款准备金下调的原因及意义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从2012年5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二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在2009年至2011年12月期间,央行却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近期我国为什么要下调存款准备率?存款准备金的上调和下调对我们认识当今的经济形势有什么启示? 一、存款准备金的含义和作用。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比如: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没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存款准备金。而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倘若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可贷款资金将会减少到92.5万元。 存款准备金作为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指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存款类金融机构按照存款的一定比率保留流动性的政策。存款准备金

最初是为了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强化银行的清偿能力,此后逐渐演化为中央银行限制信用创造和调控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准备金率的提高或降低,一方面会相对收缩或扩张货币供应量;另一方面会增加或降低金融机构经营的机会成本。总之,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一种制度安排、一种防范风险的手段、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意义 为什么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因为银行体系可以创造货币,也就是存款创造。由于商业银行都想赚取尽可能多地利润,它们会把法定准备金以上的那部分存款当作超额准备金贷放出去或用于短期债券 投资。正是因为较小比率的准备金来支持银行活期存款的能力,使银行系统可以创造货币。举例,假如法定准备金率为20%,A客户将自己的100万以活期形式存入甲银行,银行系统就会增加100万的准备金。甲银行按法定准备金率保留20万做为准备金存入央行,将剩余的80万全部放贷出去,假定是B客户得到了甲银行的80万支票,接着B又将80万全部存入乙银行,乙银行按20%的准备金率将16万上缴央行,乙银行将剩余的64万再次全部放贷给C客户,C客户拿到乙银行的64万支票后又存入与自己业务相关的丙银行,同样丙银行按20%上缴128万后,用于发放贷款为51.2万元,以此类推,存贷一直进行下去,最后的银行体系总存款额为:100+80+64+51.2+……,贷款总额为:80+64+51.2+……由此可见,银行体系能够创造货币。正是因为货币创造的功能,它可以影响到社会的总贷款量和货币的供给量,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调节社会总贷款量和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