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疗法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73.03 KB
- 文档页数:2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操作规范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
一、适应病症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4、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二、禁忌人群1、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3、瘢痕体质者;4、咳黄脓痰、咯血患者;5、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三、慎用人群1、久病、体弱、消瘦以及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2、孕妇、婴幼儿;3、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4、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5、颜面部;四、操作规范1、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2、贴敷部位1)基础穴:肺俞、定喘、膏肓、大椎、中府、膻中等。
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临床常用穴位有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
2)治疗肺系疾病,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中府、膻中等。
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辨证、辨症加取腧穴,如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
另外,包括大椎、定喘、膻中、中府、天突、关元、神阙、中脘、内关等也有选用。
3)治疗骨关节炎疾病,常用的穴位有大椎、肾俞、悬钟、关元、阿是穴等。
4)治疗脾胃病,常用的穴位有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等。
3、贴敷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1)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2)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三伏贴的注意事项三伏贴的注意事项“三伏贴”是夏季比较有特色的一种中医疗法,不过这种疗法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用的,它还特别需要注意时间上的配合,那么三伏贴适合在哪个时间段使用呢?三伏贴的注意事项篇1三伏天时间头伏:7月11日-7月20日中伏:7月21日-8月9日末伏:8月10日-8月19日“冬病夏治”三年一疗程,一年三次,头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穴位敷贴效果最好,伏天的其他时间亦可治疗。
贴敷时间儿童每次30--60分钟,成人1--2小时,冬病夏治不是疾病急性发作的治疗方法,并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其效果最早也要在冬季才能显现,而有的要连续贴药3至5年。
所以不能放弃,贵在坚持。
三伏贴的注意事项儿童每次贴2~4小时,局部有痒、热、微痛等感觉均为正常反应,少数病人因皮肤太敏感,和胶布接触的局部皮肤会出现水疱,可外敷消炎药膏以防感染。
如果水疱较大,要到医院处理。
贴敷后皮肤有明显色素沉着为正常反应。
有的患者贴敷后皮肤无反应,这并不影响疗效,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
过敏性皮肤或瘢痕皮肤患者,敷药后如有灼热疼痛感觉,应立即取下药膏。
1、尽量保持涂药处的干燥,可以吹空调,但是温度一定要适中,不要对着空调的冷风吹。
2、在贴敷期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
3、不要吃高蛋白、虾蟹类海鲜。
4、贴药当天不能游泳,4~6个小时内不要洗冷水澡。
特别值得提醒大家,三伏敷贴不是治疗慢性病的特效药,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原来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三伏贴的注意事项篇2三伏贴贴敷前注意事项首先最好忌用辛辣、寒凉的食物1—2个星期,如海鲜、辣椒、大蒜、牛羊肉、新鲜荔枝,凉菜、冷饮等也应尽量避免,少吸烟、不饮酒,以免减弱药效。
其次,要注意保护和清洁皮肤,特别是贴敷穴位的皮肤。
外出前做好防蚊准备,防止因蚊虫叮咬引起皮肤红肿或感染。
贴敷前一天,要用温和的沐浴产品洗个澡,去除皮肤表面的油脂。
最后,如果贴敷前发现所贴穴位处的皮肤有破口,或出现发烧、头痛、腹泻呕吐等急性感染的.症状,则需推迟第一贴的时间。
三伏贴技术操作规范1. 引言三伏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常用于缓解痛症和促进血液循环。
为了确保三伏贴的疗效且不造成不良影响,本文档旨在规范三伏贴技术的操作步骤。
2. 技术操作规范2.1 准备工作在进行三伏贴操作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准备好三伏贴所需的材料,包括火龙果叶、贴纸、酒精等。
•清洁操作场所,并确保周围环境安静舒适。
•洗手并戴上手套,以确保操作的卫生和安全。
2.2 确定穴位在进行三伏贴操作之前,需要准确确定施贴的穴位。
可参考中医学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医生。
2.3 涂抹酒精使用酒精消毒所选穴位,并用干净的棉球擦拭干净。
确保皮肤干燥,以便贴纸能够附着。
2.4 贴纸施贴将贴纸平贴于所选穴位上,并用手指轻轻按压,确保贴纸紧贴皮肤。
若需要贴多个穴位,确保每个贴纸之间有适当的间隔。
2.5 等候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等待约15-30分钟。
期间,患者应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外界干扰。
2.6 移除贴纸等候时间结束后,用手指轻轻揭开贴纸,避免过度拉扯皮肤。
如果贴纸难以移除,可用温水湿润贴纸边缘,然后再尝试揭开。
2.7 清理穴位移除贴纸后,用干净的棉球蘸取适量酒精,轻轻擦拭穴位区域,以清理残留的胶水或其他物质。
2.8 提示和注意事项•患者在进行三伏贴前应先洗净皮肤,并确保皮肤完好无损。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病重者等)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部清洁,并穿戴适当的防护用品。
•三伏贴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不能替代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如果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操作并就医。
3. 结论本文档详细介绍了三伏贴技术操作规范,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进行三伏贴操作时,请务必遵循以上规范,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使用三伏贴进行治疗之前,建议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的最大化。
注意:本文档仅为参考,具体操作请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和相关规范。
三伏贴敷疗法告知书(存根)
一、注意事项:
1、贴敷后皮肤有明显的色素沉着为正常反应。
2、皮肤无反应不影响疗效,患者适宜延长贴敷的时间。
3、皮肤对食物特别敏感,过敏性皮肤或斑痕皮肤和以往的贴敷中敷处出现大量水泡者,敷药后有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膏药。
二、敷贴时间:
小儿每次0.5~2小时,成人一般2~4小时,皮肤特殊者可减少贴敷时间。
伏九贻敷法三年为一个疗程,疗程与疗效成正比,病程较长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时间。
姓名联系电话日期中医科
三伏贴敷疗法告知书
一、注意事项:
1、贴敷后皮肤有明显的色素沉着为正常反应。
2、皮肤无反应不影响疗效,患者适宜延长贴敷的时间。
3、皮肤对食物特别敏感,过敏性皮肤或斑痕皮肤和以往的贴敷中敷处出现大量水泡者,敷药后有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膏药。
二、敷贴时间:第一贴:月日第二贴:月日第三贴:月日
小儿每次0.5~2小时,成人一般2~4小时,皮肤特殊者可减少贴敷时间。
伏九贻敷法三年为一个疗程,疗程与疗效成正比,病程较长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时间。
中药三伏贴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5-08-17T09:46:52.823Z 来源:《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作者:黄彩兰[导读] 厦门市第一医院鹭江门诊部贴敷当天不要让空调、电扇对着吹,室内温度不要调得太低,忌游泳、不要从事剧烈的活动。
贴敷后4—6小时不能洗冷水澡等。
黄彩兰(厦门市第一医院鹭江门诊部福建厦门361000)【中图分类号】R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70-01【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三伏贴的原理和疗效,并就具体案例,简要探讨了中药三伏贴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三伏贴冬病夏治护理冬病夏治“三伏贴”是具有中医学特色的治疗方法,可以治疗多种反复发作呼吸系统疾病及过敏性病症,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体虚性感冒咳嗽和慢性哮喘等疾病,连续帖敷3年以上,上述疾病大多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治疗。
1原理三伏贴的原理是:在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就是阳气最充盛之时,即三伏天利用温热性功效的中医方药,敷贴在特定的穴位上以治疗慢性、虚寒性等疾病的一种中医传统疗法[1]。
所谓“冬病夏治”,“冬病”指的是因体内阴寒比较重,而在气候相对寒凉的秋冬季节发病的一类疾病;“夏治”是指借助夏天旺盛的阳气,能更好地把体内的阴寒祛除[2]。
三伏天(每年7月中旬~8月上旬),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日子,也是人们驱散体内寒气的最佳时间。
因此,也是穴位贴敷治疗虚寒性疾病的最佳时间。
该疗法疗效确切,具有简便、价廉和速效的特点[3]。
2体会案例我们门诊部曾连续两年开展三伏贴治疗,现将这两年来三伏贴治疗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2.1前期的准备工作在三伏贴开始前三个月,准备三伏贴的健康教育内容,并通过医院的板报、健康教育栏、微信群等对三伏贴的开展进行广而告之,宣教内容包括:1)三伏贴的贴敷时间:即每年夏季三伏天的第一天即初伏、中伏和末伏的当天,是“三伏贴”的最佳治疗时间。
2)三伏贴的适应症: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体虚容易感冒等;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等[妇产科疾病,包括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等;其他类疾病,包括风湿类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四肢寒凉怕冷,免疫低下的人群。
三伏贴活动流程三伏贴是一种中医传统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夏季祛暑降温的保健活动中。
下面将介绍三伏贴活动的流程。
1. 准备工作在开始三伏贴活动之前,首先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材料。
这些材料包括三伏贴、清水、干净的毛巾和纱布等。
确保这些材料的质量良好,以免对皮肤造成不良影响。
2. 清洁皮肤在贴三伏贴之前,首先需要清洁皮肤。
可以用温水和洗面奶轻轻清洁皮肤,然后用毛巾擦干。
保持皮肤的清洁有助于提高三伏贴的效果。
3. 贴敷三伏贴将三伏贴取出,撕开包装,注意不要弄湿贴片。
根据个人需要选择贴敷的部位,通常常见的部位有颈部、背部和腹部等。
将贴片贴在相应的部位上,轻轻按压使其贴合皮肤。
注意避免过于紧贴或拉扯皮肤,以免不适。
4. 活动调整贴好三伏贴后,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当的活动调整。
一般建议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出汗过多,以免影响三伏贴的效果。
可以选择坐着或躺着休息,放松身心。
5. 保持时间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保持三伏贴的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
在这段时间内,可以进行一些休闲娱乐活动,如听音乐、看书或与家人交流。
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以免影响三伏贴的效果。
6. 撕离三伏贴当达到预定的时间后,可以轻轻撕离三伏贴。
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刺激皮肤。
如果贴片较粘,可以用温水湿润贴片,然后再慢慢撕离。
7. 皮肤护理撕离三伏贴后,可以用清水轻轻清洁皮肤,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为了保护皮肤,可以使用一些滋润的护肤品,如保湿霜或芦荟胶等。
8. 注意事项使用三伏贴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避免贴敷在伤口或溃疡等问题皮肤上。
其次,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心脏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三伏贴。
此外,如果出现皮肤过敏、瘙痒或其他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通过以上流程,我们可以正确地进行三伏贴活动。
这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夏季的不适,保持身心健康。
但是,为了确保效果和安全性,我们应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三伏贴活动,并遵循适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伏贴总结夏季炎热,人们常感觉身体虚弱,出汗过多,容易中暑。
为了养护身体,人们一直在寻找有效的方法来减轻夏季的不适感。
三伏贴便成了夏季必备的保健品,被许多人认为是一个神奇的健康秘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三伏贴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价。
三伏贴是一种中药贴膏剂,通常以云南白药为基础,加入多种中药材制成。
它的主要功效包括清热解毒、散寒祛湿、消肿止痛等。
使用三伏贴的方法很简单,只需将贴膏剂直接贴在身体需要的部位,如大腿内侧、背部等,然后稍加按摩,让药效更好地渗透进皮肤。
首先,三伏贴的清热解毒功效让人印象深刻。
夏季高温容易导致人体内热上升,出现头昏眼花、口渴多汗等不适症状。
贴上三伏贴后,人们会感觉到贴膏剂的清凉感,晚上能够更好地入睡,白天提神醒脑。
此外,三伏贴还可以缓解湿热引起的消化不良,促进食欲,改善胃口。
其次,三伏贴的散寒祛湿作用也是其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夏季经常遭遇雨水和湿气,尤其是南方地区。
湿气容易导致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
贴上三伏贴后,人们会感觉到身体的温暖,湿气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关节疼痛和肌肉酸痛也会减轻。
这对那些患有骨关节炎或慢性湿气症的人来说是一种福音。
此外,三伏贴还有消肿止痛的效果。
夏季时常出现的疲劳、久坐引发的腰酸背痛,常常让人们苦不堪言。
贴上三伏贴后,它的药效会刺激血液循环,促进疲劳物质的代谢,从而减轻疼痛。
此外,在运动后使用三伏贴能够有效缓解肌肉疼痛和酸痛,加速肌肉的恢复。
然而,虽然三伏贴在夏季保健中有着显著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避免使用三伏贴,因为它含有较多的中草药成分,对这些特殊群体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贴膏剂应避免接触到伤口、破损的皮肤以及眼睛和口腔黏膜,以免造成不适或感染。
最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各有差异,因此在使用三伏贴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剂师的意见。
总的来说,三伏贴在夏季保健中有着显著的效果,能够缓解人们在高温和潮湿环境下的不适感。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规定为加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以下简称“三伏贴”)技术应用管理,规范临床应用,保障医疗安全,提高临床疗效,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三伏贴”应用范围“三伏贴”适用于以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可用于以反复发作、冬季加重为临床特点,中医辨证为寒证的其它系统疾病。
二、“三伏贴”应用时间“三伏贴”的使用时间应在头、中、末伏的第1天至第3天,贴敷疗程每伏以1-3次为宜。
三、提供“三伏贴”服务机构基本要求具有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核准登记的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或民族医学科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
四、“三伏贴”处方基本要求“三伏贴”用药应为医院制剂或协定处方,明确处方用药禁忌症及相关注意事项,协定处方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任中医师组织拟定,并经一定数量病例的预试验证实其安全性。
五、“三伏贴”操作人员基本要求对患者实施“三伏贴”治疗和干预的人员,应由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接受过穴位贴敷疗法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或接受过中医学和穴位贴敷疗法专业培训的从业人员组成。
医疗机构应对本单位能够从事“三伏贴”操作的人员予以明确并进行培训、考核。
六、“三伏贴”安全管理与疗效评价医疗机构应加强对“三伏贴”的管理,建立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制定不良反应处理措施,确保其应用安全。
鼓励医疗机构积极开展“三伏贴”效果评价工作,收集相关数据,按照科学的评价方法和体系,跟踪评价接受“三伏贴”治疗与干预人员的效果。
七、监督管理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对“三伏贴”工作的指导与监督。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三伏贴”技术应用管理的各项要求和规范,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控制质量,做好本单位“三伏贴”处方及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等工作。
三伏贴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三伏贴的注意事项1、三伏贴贴敷时间宜在晴天上午,一般成人贴敷6-8小时,儿童2-4小时。
2、三伏贴具有一定药性,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
3、三伏贴进行完之后,要记住保持涂药处的干燥,不要对着空调的冷风吹,否则寒气入侵体内。
4、贴三伏贴期间,要注意不宜吃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也不要吃高蛋白、虾蟹类海鲜。
5、三伏贴后要少吃冷饮,冷饮不但伤及脾胃,还会导致体内的寒气凝滞,影响疗效。
三伏贴贴多长时间最好三伏贴一般成人治疗8-10个小时,儿童4-6个小时,两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皮肤比较娇嫩,不宜进行贴敷,同时还要根据个人的体质,从而调整治疗时间的,一般三年为一个疗程。
贴完三伏贴后注意什么一般情况下,贴完三伏贴后需要注意饮食、保暖以及皮肤护理等。
1、饮食三伏贴是通过药物产生的热量刺激局部皮肤,进而发挥祛风散寒的功效。
所以患者在贴完三伏贴后应避免食用性质寒凉的食物,例如绿豆、螃蟹或者是西瓜等,以免导致寒气侵入人体,降低三伏贴的治疗效果。
2、保暖由于患者在贴三伏贴后局部皮肤毛孔可出现扩张的情况,此时患者需注意保暖,不可吹风扇、空调等,也不可立刻洗澡,以免使寒邪之气通过扩张的毛孔侵入人体。
这不仅可能会导致三伏贴的治疗效果降低,严重时甚至会引起风寒感冒,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
3、皮肤护理部分患者在贴完三伏贴后局部皮肤可能会出现水泡、疼痛或者是红肿等不适症状,若较为轻微,大多无需特殊治疗,但也应注意局部护理。
患者需避免抓挠、摩擦局部,以免导致不适症状加重。
另外,若上述不适症状在一段时间后没有自行减轻或出现加重的情况,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此期间不要私自用药治疗,以免遮盖病情,不利于医生诊断,从而延误最佳的治疗时间。
湿气重可以贴三伏贴吗?进入“三伏天”了。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段,对体内有湿气和寒气的人来说,这是祛湿气、排寒气的最佳时期。
这个时间段也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时间。
三伏贴治疗咳嗽的时间,三伏贴注意事项导语:不少家长现在都非常热衷带着孩子去医院贴三伏贴,可是很多家长对于三伏贴却是了解很少.就像是家长们只知道三伏贴治咳嗽很有效,却不知道三伏贴治疗咳嗽的时间是多少,下面就为家长们介绍一下三伏贴的一些常识.三伏贴治疗咳嗽的时间,三伏贴注意事项?三伏贴是我们现在比较火的一种时间疗法,对于很多的治疗方法来说,它对人体的伤害最小.效果还很明显.那么,三伏贴治疗咳嗽的时间,三伏贴注意事项有哪些?请看下面专家介绍.三伏贴治疗咳嗽的时间,三伏贴注意事项?1、反应强烈很正常.三伏贴成年人敷贴4-6小时,小儿2-4小时,在敷贴期间有些人会有刺痒的感觉,这是药物作用于人体后的一种正常反应,还有些人会出现红、肿、热、痛等反应.但如果症状持续严重可提前取下.2、要保持连续性.冬季易发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往往症状不明显,或根本没有症状,因此治疗后的效果也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一些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医院尝试的患者,在不能看到立竿见影的疗效后,也就放弃了继续治疗,使得疾病迁延难愈.3、抓住有利时机.三伏天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一段时间.这时,人的气血旺盛、阳气充沛、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药力最易渗透到体内.这一段时间贴敷穴位,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可见三伏天是贴敷三伏贴祛病养生的最佳时机.4、遵守固定疗程.冬病夏治,三伏为一个疗程.一般需连续3年,也就是3个疗程.只有坚持按疗程贴敷,才能保证药效彻底发挥,经络也才能才能处于一个很兴奋的状态,对疾病的治疗才能更加有效.而且还要注意平时的保养.在冬病夏治的期间,患者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在生活习惯上有所克制,不要贪凉,应该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效果.5、吃清淡饮食.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三伏天还要注意饮食调养,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为主,不宜过食肥甘厚味.绿豆、莲子、薏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瘦肉、鳝鱼、鸭肉等较适宜.温馨提示:上面对于“三伏贴治疗咳嗽的时间,三伏贴注意事项”的介绍希望可以让朋友们对于三伏贴更加了解.最后也祝愿所有的孩子都能茁壮成长,开心快乐.相关标签。
三伏贴不良反应应急预案1、
2、疼痛不适:贴敷药物后,局部出现热、凉、麻、痒或轻度疼痛属正常现象,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或难以忍受时,可提前揭去药物,及时终止贴敷。
3、过敏反应:药物过敏引起局部皮肤红肿、瘙痒,全身出现斑疹或风团者,予激素及抗过敏药物治疗。
伴心慌、胸闷、气短者按严重过敏反应流程处理,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应及时到上级医院就诊处理。
4、皮肤起泡:局部皮肤出现水泡,应穿着柔软衣服,或外覆盖纱布,避免摩擦水疱,防止破损,外涂湿润烧伤膏;水泡较大者,可用络合碘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在水疱底部抽出液体,再涂抹烧伤膏;水疱溃破者,注意保护创面,同时涂抗生素软膏,防止感染。
如果水泡体积巨大,或水泡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应到专业医院对症治疗。
5、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应避免搔抓、摩擦、热水或肥皂水洗涤及其他附加刺激。
根据皮损情况,选择适应的剂型和药物,以消炎、收敛、缓和对症为原则,禁用刺激性或易致敏的药物。
轻者可选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乳剂或收敛、消炎的油膏外用,肿胀糜烂渗液较多者,可用10%黄柏溶液或3%硼酸水湿敷,并及时于上级医院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