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南海小学李之文

教学内容: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口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及几百数乘几十数。

2.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在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中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4.使90%的学生掌握口算方法。使80%的学生能够找到积的变化规律,并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探索积在乘法算式中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找出积的变化规律并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电子课件。

教学设计:

1.以出示主题图和“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的形式引入课题。

2.带着学生提出的问题来进行例1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的形式来探索400×30的方法。由学生总结最简单的两种方法出来。

3.通过例1的练习,教师引入为什么400×30=12000.为什么要填3个0,来揭示例2.

4.通过对例2三个算式之间的变化规律,让学生依次找出变化规律,并总结出积的变化规律。

5.通过练习,加强对本课内容的巩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出示主题图

1.观察主题图

找出代表平安的水果是什么?

带着学生的问题“求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来进行例1的教学。

2.教学例1.

a.理解题意

b.求”果园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C.正确列式为:400×30=12000

学生互相讨论,400×30的算法。

教师总结:先4×3=12,再用12×1000=12000或先400×3=1200,再用1200×10=12000。

3.课堂活动

先口算,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150×30=4500 20×270=5400 60×700=42000

4.练习题。

5.教学例2

带着问题为什么400×30=12000,要添3个0

观察下列算式:5×3=15

50×30=1500

500×30=15000

a.先观察第一个算式和第二个算式。发现他们有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总结规律: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了100倍。

b. 再观察第一个算式和第三个算式。发现他们有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总结规律: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积就扩大了10000倍。

c.最后观察第二个算式和第三个算式。发现他们有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总结规律:一个因数扩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就扩大了10倍。

6.计算下列各题。

4×15=60 25×3=75 8×6=48

40×15=600 25×30=750 80×60=4800

400×15=6000 25×300=7500 800×600=480000

7.课堂活动

对口令

游戏规则:一个同学说出一个整百数乘整十数,另一个学生说出答案。三。教学反思。

1.对学生的抽问次数偏少。

2.对于方法的总结,缺少。

3.教学语言不完整。

4.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5.对于学生的鼓励不够。

6.知识点的衔接不清楚。

7.该说的的地方没有让学生说清楚。

8.缺乏鼓励性语言。

公开课《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9页例1、做一做及练习七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 出示课件,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地方?(广州长隆乐园) 师问:想不想去玩一玩? 如果今天你们表现好,老师答应你们有机会带你们去玩? 2. 出示口算题; ①. 130×2= 140×4= 410×2= 230×3= ②. 44x15= 78x32= 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上台板演) 3.出示例题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1)、让学生理清题意,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 (2)、根据已知量和所求量列出算式 (3)、全班齐做,然后指名板演并说说其计算过程。 4.由学生列出式子,师板书:145×12 5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45×12与145×12什么不同?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估算 师:那你认为城市距离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呢?现在同学们来估算一下(学生动笔算)师:你是如何估算的?谁愿意把你的估算过程和想法跟我们分享一下呢? 让学生说说,教师随机板书学生的估算方法。 2、笔算 师:现在我们已经估算出来了,145×12大约是在1500至1800之间,那么如何准确算出145×12的积呢?同学们一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好不好? 学生动笔算,教师巡视,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如果有用竖式算的就指名板演,并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如果没有教师试着提示。)师:用竖式计算也就是笔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补充板书) 教师讲解,板书 145×12用竖式计算的过程 师:你认为三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和笔算的顺序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有联系吗? 3、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课件演示)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的数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4、巩固练习 教材第49页做一做。(分组完成,集体订正) 三、仔细琢磨,细心计算,巩固新知 1、数学医院,判断正误

(易错题)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易错题)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测试(含答案 解析) 一、选择题 1.笔算332×61时,“6×2”的积的末位应写在什么数位上?() A. 个位 B. 十位 C. 百位 D. 千位2.已知46×7=322。下面算式中,结果和它相等的是()。 A. (46÷3)×(7×3) B. (46×5)×(7×5) C. (46+10)×(7+10) D. (46-10)×(7+10) 3.小丽一步约走62厘米,她从学校到图书馆走了596步,学校离图书馆约有()米.A. 300厘米 B. 300米 C. 360米 4.已知m×n=1250,那么(m÷100)×(n÷10)=() A. 125 B. 12.5 C. 1.25 D. 0.125 5.在列竖式计算328×26时,3×6表示()。 A. 3×6 B. 30×6 C. 300×6 6.已知0.3×b<0.3,那么b一定()。 A. 大于1 B. 小于1 C. 等于1 D. 无法确定7.下列各式中,积比a大的是()。(a是一个大于0的数) A. a×0.99 B. a×1 C. a×1 .01 8.已知a×b=345,因为b不变,给因数a乘2后,积变为()。 A. 345 B. 690 C. 347 9.下列算中与160×80的结果不相等的是() A. 16×800 B. 1600×8 C. 16×80 10.下面的算式中,结果在9000左右的是()。 A. 309×38 B. 29×302 C. 42×301 D. 23×296 11.用竖式计算786×46时,百位上的7与十位上的4相乘,结果是() A. 28 B. 2800 C. 28000 12.下面四个算式中,与其他三个积不相等的是()。 A. 290×80 B. 29×800 C. 29×8×100 D. 29×8×10 二、填空题 13.260×50积的末尾有________个0. 14.根据18×24=43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80×240=________ 180×12=________ 36×120=________ 15.两个因数的积是85,一个因数乘2,另一个因数乘5,积是________。 16.两个数的积是27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则积是________。17.35×440的积的末尾有________个0。 18.根据“15×27=405”,在下面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 4.05=1.5×________=________×27=15×________ =________×270 19.在横线上里填上“>”“<”或“=”。 99999________100000 59×100________10×600

苏教版四下数学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本单元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编排,是整数乘法教学的最后一个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十分相似,把它们的教学分开编排,主要是受认数教学的限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不会满一万,可以在认识万以内数阶段里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经常会超过一万,只能在认识多位数以后教学。相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而言,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更容易发生错误,更需要具有良好的习惯,细心运算、及时检验得数。另外,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中,还会出现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没有的情况,如两个乘数的末尾都有0(几百几十乘几十),以及相应的积的变化规律。所以,把三位数乘两位数编排一个单元,教学内容还是相当丰富的。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具体内容的安排如下表: 例1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两个乘数的末尾都没有0) 例2 常见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 例3 常见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例4 积的变化规律 例5 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从上面的表格里可以看到两点:第一,竖式计算乘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教材先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情况,促进计算法则的完善与应用;再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特殊情况,培养计算的技能技巧。教学积的变化规律,使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竖式有数学原理为依据。第二,常见数量关系也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教材安排很及时。一方面,学生已经解答过许多求总价、求路程的一步计算实际问题,对乘法的意义和常见数量关系已经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具备概括常见数量关系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本单元是最后一次教学整数乘法,以后没有结合整数乘法教学常见数量关系的机会了。再一方面,学生一旦掌握常见数量关系,就可以应用于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使解题思路的推理以数量关系为线索,更加简明、严密,有助于解题计划的设计与实施。 (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与经验,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新的计算 计算教学往往从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最基础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支持着这样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方面表现在掌握了算法,能正确地进行有关计算;另一方面表现为能运用已有的计算知识与经验,探索并解决数目更大、过程更复杂的计算问题。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也是本单元例1计算教学的基本思路。 例1为解决实际问题列出乘法算式128×16,鼓励学生自己计算,主动建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学生已经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一

四上数学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易错题

3 0 8 × □ 4 1 2 3 2□ □ □ □ 1 9 7 1 2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姓名: 1、右图中的“□□□□”表示( ) A 1848 B 1848个十 C 1848个百 D 一个不知道的 数 2、三位数乘二位数,积最少是( ),积最多是( ) A .四位数 B .五位数 C .六位数 D .无法确定 3、250×4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A 、1 B 、2 C 、3 D 、4 4、某区小学共有360个班,每个班的学生数约为40—50人,那么下面各数和该区的小学生人数最接近的是( ) A 、12000 B 、17000 C 、1600 D 、175000 5、甲数是285,乙数是甲数的14倍,求两数之和。列式应该是( ) A 、 285×14-285 B 、 285×14 C 、285×(14-1) D 、285×(14+1) 6、小明从家出发去上学,先乘公交车用了20分钟,行了6000米;再步行12分钟到达学校,每分钟走50米,小明家到学校有多远?正确算式是( ) A 6000+50 B 6000×20+50×12 C 6000+50×12 D 6000÷12+50×12 7、已知2□7×□6是一个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那么下面四个数中有可能 是它的得数的是( ) A 3042 B 6538 C 10332 D 32512 8、飞机飞行时,最快每小时是760千米,最慢每小时510千米,李叔叔去国外旅行,坐了13个小时的飞机,大约飞行了( ) A 12000千米 B 10400千米 C 8900千米 D 6500千米 9、根据62×35=2170,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620×350=( ) 62×70=( ) 21700÷350=( ) 31×140=( ) 10、A ×B=900(A 、B 都不为0),如果A 缩小到原来的3被,B 不变,那么积等于( );如果A 与B 同时缩小到原来的3被,那么积等于( )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 gt;gt;gt;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 1、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4、常见的数量关系 (1)价格问题: 总价=单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 (2)行程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gt;gt;gt;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最小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积是( )。 2、200个18是( ),125的40倍是( )。 3、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6小时可行( )千米. 二、选择题。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 )。 A、不变 B、扩大10倍 C、缩小10倍 2、125×80的积的末尾有( )个零。 A、2 B、3 C、4 3、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 )。 A、四位数 B、五位数 C、四位数或五位数 gt;gt;gt;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最小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积是( 9990 )。 2、200个18是( 3600 ),125的40倍是( 5000 )。 3、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6小时可行( 960 )千米. 二、选择题。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 B )。 A、不变 B、扩大10倍 C、缩小10倍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公开课教案资料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公开课教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公开课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和学校 沈洋 2016年4月12日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公开课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 1 课时 授课人:沈洋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究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在“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以下题目: (1)直接写出得数。 12×3= 205×3= 25×2=

170×5= 150×3= 125×2= (2)用竖式计算:26×47= 说一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2.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探究和计算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题1。 让学生阅读例题1,和同桌说说自己获得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读题得出: (1)已知条件: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28户。(2)所求问题: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2.解决问题,探究计算方法。 (1)列出算式。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指名口述算式,教师同时板书:128×16= (2)尝试计算。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注意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小组交流算法。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

《易错题》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单元检测题(有答案解析)

《易错题》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检测题(有答 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笔算332×61时,“6×2”的积的末位应写在什么数位上?() A. 个位 B. 十位 C. 百位 D. 千位2.已知46×7=322。下面算式中,结果和它相等的是()。 A. (46÷3)×(7×3) B. (46×5)×(7×5) C. (46+10)×(7+10) D. (46-10)×(7+10) 3.在计算432×35的时候,4×5表示() A. 40×5 B. 400×5 C. 400×50 4.已知m×n=1250,那么(m÷100)×(n÷10)=() A. 125 B. 12.5 C. 1.25 D. 0.125 5.430×650的积是43×65的积的()倍。 A. 10倍 B. 100倍 C. 1000倍 6.两个乘数的积是3.6,如果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2倍,另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是()。 A. 36 B. 7.2 C. 72 7.因为38×235=8930,所以0.38×2.35+1=()。 A. 189.3 B. 108.93 C. 1.893 8.已知 × 是一个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那么,下面四个数可能是它的得数的是()。 A. 3302 B. 6538 C. 32512 D. 10332 9.在列竖式计算328×26时,3×6表示()。 A. 3×6 B. 30×6 C. 300×6 10.因为38×235=8930,所以0.38×2.35=()。 A. 8.93 B. 0.893 C. 89.3 1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10,另一个因数除以10,积(). A. 乘10 B. 乘100 C. 不变 12.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中,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40,积()。 A. 不变 B. 乘40 C. 除以40 二、填空题 13.230×40的积是________位数,460×45积的末尾有________个0。 14.850×25的积是________位数。25×400积的末尾一共有________个0。 15.两个乘数的积是10.5,其中一个乘数扩大为原来的100倍,另一个乘数缩小到原来的 ,积是________。 16.如果A×40=360,则A×400=________。 17.在横线上填上“>”、“<”或“=”。 10000000________9999999 240×15________150×24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 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 行计算。 2、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 3、通过旧知到新知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 [教后反思: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来看,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定得太高,不应该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情况及 特殊情况全拿到一节课上来研究,还是遵循教材的编排 分成两课时合适。] 教学重点:探索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 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 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笔算:19×19645×666×308×2057×460 [设计意图:本节新知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等旧知的基础之上,唤起学生的旧知可有效迁移到新知的探究中。新知的探究包括多种情况(因数没有0的,因数末尾有0的,因数中间有0的),这与学生已有的旧知恰恰是相匹配的,因此复习时我有意选择了几种不同的情况,为新知的出炉铺路搭桥。] [教后反思:课前设计复习题重点考虑的是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所有情况,并没有顾及所用时间的长短。谁知看了视频,发现这段竟用了10分钟之久,原来学生卡在了口算上,他们的乘法口诀及20以内的口算加法不够熟练,笔算方法倒是掌握得还不错。]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有关笔算乘法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情况 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原本想复习之后直接出示一道三位数乘

四上数学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易错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易错题姓名: 1、右图中的“□□□□”表示() 3 0 8 ×□4一个不知道 的D C 1848个百1848 B 1848个十 A 1 2 3 2□ □□□数 1 9 7 1 2)),积最多是(2、三位数乘二位数,积最少是( D.六位数.无法确定A.四位数B.五位数C)个0。 3、250×40的积的末尾有( 4 、3 D、 A、1 B、2 C那么下面各数和该—50人,4、某区小学共有360个班,每个班的学生数约为40 )区的小学生人数最接近的是(175000 1600 D、 A、12000 B、17000 C、)285,乙数是甲数的14倍,求两数之和。列式应该是(、甲数是5 )14-1) D 、285×(14+1285 A、285×14-285 B、285×14 C 、×(12分钟,行了6、小明从家出发去上学,先乘公交车用了206000米;再步行50米,小明家到学校有多远?正确算 式是()分钟到达学校,每分钟走12 ×÷12+50 D 6000 A 6000+50 B 6000×20+50×12 C 6000+50×12 是一个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那么下面四个数中有可能×□6、已知2□77 )是它的得数的是( 32512 10332 D A 3042 B 6538 C 千米,李叔叔去国外5108、飞机飞行时,最快每小时是760千米,最慢每小时)旅行,坐了13个小时的飞机,大约飞行了( 千米6500 C 8900千米 D A 12000千米 B 10400千米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9、根据62×35=2170 )(62×70= 350=620×())(21700÷350=()31×140= 不变,那么积被,缩小到原来的3B,如果BB=90010、A×(A、都不为0)A )被,那么积等于(同时缩小到原来的与;如果等于()AB3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1 )÷(○÷□)8(△÷=△÷○(△×□)×(○×□)=△×○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3、把下面的算式填写完整。 □□□ ×□ 6 1 2 1 8 □□□ □□□□ 二、解决问题千克同样的大米,应9030千克大米,共花了84元;李老师买了 1、王老师买了该付多少元?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知 识点 gt;gt;gt;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 1、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4、常见的数量关系 (1)价格问题: 总价=单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 (2)行程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gt;gt;gt;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最小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积是( )。 2、200个18是( ),125的40倍是( )。 3、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6小时可行( )千米. 二、选择题。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 )。 A、不变 B、扩大10倍 C、缩小10倍 2、125×80的积的末尾有( )个零。 A、2 B、3 C、4 3、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 )。 A、四位数 B、五位数 C、四位数或五位数 gt;gt;gt;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最小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积是( 9990 )。 2、200个18是( 3600 ),125的40倍是( 5000 )。 3、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6小时可行( 960 )千米. 二、选择题。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 B )。

A、不变 B、扩大10倍 C、缩小10倍 2、125×80的积的末尾有( C )个零。 A、2 B、3 C、4 3、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 C )。 A、四位数 B、五位数 C、四位数或五位数 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就先到这儿了,我会持续为大家更新最新的内容,希望大家学有所成。

(易错题)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单元检测题(答案解析)

(易错题)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检 测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已知46×7=322。下面算式中,结果和它相等的是()。 A. (46÷3)×(7×3) B. (46×5)×(7×5) C. (46+10)×(7+10) D. (46-10)×(7+10) 2.430×650的积是43×65的积的()倍。 A. 10倍 B. 100倍 C. 1000倍 3.用乘法竖式计算257×23时,应先算()。 A. 23个257 B. 20个257 C. 3个257 4.在列竖式计算328×26时,3×6表示()。 A. 3×6 B. 30×6 C. 300×6 5.与71.8×2.5的乘积相等的算式是()。 A. 71.8×25 B. 0.718×250 C. 71.8×0.25 D. 7.18×2.5 6.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位数。 A. 三 B. 四 C. 四或五 7.下列算中与160×80的结果不相等的是() A. 16×800 B. 1600×8 C. 16×80 8.小天想用计算器计算840×4,但他错误地输成8400×4。下面的做法中,可以修正他的错误的是()。 A. 再除以10 B. 再乘10 C. 再减10 9.与420×30的积相同的算式是()。 A. 420×3 B. 21×600 C. 420×300 D. 42×30 10.用竖式计算786×46时,百位上的7与十位上的4相乘,结果是() A. 28 B. 2800 C. 28000 11.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中,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40,积()。 A. 不变 B. 乘40 C. 除以40 12.a×27=b×28(a,b都不为0),a与b的大小关系是()。 A. a>b B. a=b C. a”“<”或“=”。 380×20________38×200 80×609________690×80 120×32________420 15.与2.48×16结果相同的算式是() A. 2.48×1.6 B. 24.8×1.6 C. 24.8×0.16 16.根据5×5=25,15×15=225,25×25=625,35×35=1225,找出规律写出45×45=________。 17.两个因数的积是85,一个因数乘2,另一个因数乘5,积是________。 18.两个数的积是27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则积是________。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3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 (14)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能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的乘法运算中去。 3.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情境图:月星小区,多层楼每幢住48户,小高层楼每幢住144户,高层楼每幢住256户。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么列式? 出示表格: 5幢高层楼共可住()户 15幢多层楼共可住()户 15幢小高层楼共可住()户 (1)请学生列出算式,并比较三个算式的相同之处。 (2)学生用竖式计算256×5和48×15。 (3)讲评:谁来说一下这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第2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谁来说一下它的计算过程?48乘1,所得的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简评:教材主题图条件是单一的,直接引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者对主题图作了处理,出示了多个数据,并自然引出学生已经学过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两种乘法的笔算都是本课教学的基础内容,通过组织学生笔算和评析,达到了温故知新的目的,为本课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伏笔。] 2.揭示课题。 这最后一题的144×15和刚才的两道题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知 1.学生尝试。做在练习纸的方框里。

2.重点讲评。 (1)展示学生做的,提问:你们和他做的一样吗? (2)你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来算这道题的?算出的720其实是几幢楼的住户数?144乘10的积应该从哪位写起?最后我们把这两部分怎样?(指算式)这个144实际上代表的是多少?求的是多少幢楼的住户数?(根据学生回答完成黑板竖式板书) (3)我们一起来答一下。 (4)刚才是这么算的请举手? (5)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老师还没有教,你们是怎么会做的?(引导学生说清计算方法)教师再给你们两道题,会做吗? [简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一脉相承的,同样都是三部曲,所不同的是每一步要比以前复杂了一些而已,学生要完成这块的迁移还是比较容易的,故而教者在巩固旧知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尝试是可取的。在评析时先利用情境图帮助学生理清算理,再脱离具体情境请学生说说计算方法,这种过渡也是必须的,应该说教者对这块的处理是相当到位的。] 3.试一试。 以竖式呈现的两道题:124×16和248×54 (1)学生独立练习,指名二人写在教者准备的纸上。并注意巡视,以发现学生解题中的问题,并有意进行收集。 (2)集体评析。先引导学生看过程,同意吗?这个结果比较大,怎么读?再出示一份错误作业,他错在哪儿了?提醒学生计算时要小心。 (3)总结计算法则。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我们都是分几步做的?第一步做什么?所得的结果的末位怎样?接着说下去。 [简评:教者把计算法则的揭示安排在模仿练习之后是有道理的。经过几道题的练习,学生对于这种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步骤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个时候让学生说说计算法则,学生已经有话可说了。在引导说算理方面,教者先引导学生把第一步说准确,那后面两步学生自然会模仿着说了。而且这种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法则,要远比教者揭示然后记熟的所谓法则容易理解,且印象深刻。当然,这儿可以安排一个同学复述一下,或让同桌间相互说一下,这个说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整理与内化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判断改错。

三位数乘两位数例1教案公开课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例1) 教学内容: 因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以学生以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自主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 2.通过估算、口算、笔算多种算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多项计算方法的技能。 3.让学生经历运用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乘法计算的运用价值。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 2.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学生对乘法计算中算理的掌握。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昨天老师发现有一种彩笔正在特价销售。(出示图片及有关数据)师:观察图片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每盒24支,13盒彩笔,一共多少支? 学生独立完成,讲评时请同学们说说计算步骤和要点。

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二、探究新知 创设情境:国庆节期间李叔叔乘火车到北京旅游。 1.课件出示:李叔叔从济南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济南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2.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 3.独立列式:145×12= 4.经历计算过程。 (1)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估算一:把145看成150 150×10得1500 150×2得300 1500+300=1800 145<150 所以结果应比1800米少一些。 估算二:把12看成10。 145×10=1450 12>10,所以结果应比1450米大。 (2)笔算。你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现在请你们尝试列竖式计算145×12。 ①学生独立尝试笔算,教师巡视课堂,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高的

三位数乘两位数易错题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填空题 1、右图中的“□□□□”表示() A 1848 B 1848个十 C 1848个百 D 一个不知道的数 2、三位数乘二位数,积最少是(),积最多是() A.四位数 B.五位数 C.六位数 D.无法确定 3、250×40的积的末尾有()个0。 A、1 B、2 C、3 D、4 4、某区小学共有360个班,每个班的学生数约为40—50人,那么下面各数和该区的小学生人数最接近的是() A、12000 B、17000 C、1600 D、175000 5、甲数是285,乙数是甲数的14倍,求两数之和。列式应该是() A、 285×14-285 B、 285×14 C 、285×(14-1) D 、285×(14+1) 6、小明从家出发去上学,先乘公交车用了20分钟,行了6000米;再步行12分钟到达学校,每分钟走50米,小明家到学校有多远正确算式是() A 6000+50 B 6000×20+50×12 C 6000+50×12 D 6000÷12+50×12 7、已知2□7×□6是一个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那么下面四个数中有可能 是它的得数的是() A 3042 B 6538 C 10332 D 32512 8、飞机飞行时,最快每小时是760千米,最慢每小时510千米,李叔叔去国外旅行,坐了13个小时的飞机,大约飞行了() A 12000千米 B 10400千米 C 8900千米 D 6500千米 9、根据62×35=2170,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620×350=() 62×70=() 21700÷350=() 31×140=() 10、A×B=900(A、B都不为0),如果A缩小到原来的3被,B不变,那么积等于();如果A与B同时缩小到原来的3被,那么积等于()

苏教版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1课时 2月20日 NO:0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题,第1~2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3. 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准确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促进迁移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你能列竖式计算下面的题吗? 出示:144 × 5 44 ×15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并组织反馈。 提问:上面这两题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144 ×5用5和144每一位上的数相乘;44 ×15先要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5去乘44,再用十位上的1去乘44,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追问:为什么用十位上的1去乘44,乘得的数44的末位和十位对齐?(表示44个十)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二、探索交流,建构新知 1. 提出问题。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笔算乘法,出示例题的场景图,读题。 提问: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求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可以怎样列式?(板书:144 ×15)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就是求15个144是多少) 提问:144 ×15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是三位数乘两位数) 2.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 3. 尝试笔算。 提问:你能用竖式算出144 ×15的得数吗? 学生尝试练习,同时指名板演。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把横式和答句都写完整。 4. 交流总结。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算法,再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竖式。(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5去乘144得720,用十位上的1去乘144得144个10,144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引导:用两位数个位上的5去乘144得720,在题目中实际就是求出了什么?(5幢楼共有720户)用十位上的1去乘144得1 440,在题目中实际就是求出了什么?(10幢楼共有1 440户)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得2 160,就是求出了15幢楼共有多少户。 比较: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都是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三位数比两位数多了一个百位,乘的时候还要乘百位)。 提问:谁能概括地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应注意些什么? 归纳:(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三、拓展练习,深化理解 1. 做“想想做做”第1题。(把第二题309 ×26改成302 ×26) 学生独立练习,并指名板演,校对。 提问:这三道题中,哪道题的乘数比较特殊?为什么?(乘数中间有零) 再问: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追问:为什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6去乘302,乘得的数中间没有零,而用十位上的2去乘302,乘得的数中间有零? 2. 做“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刚才同学们做了三道题,做得非常好,小马虎也做了三道题,请同学们帮他诊断一下,他有没有做对,把不对的改正在旁边。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找错改错,再说说错在哪里。 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不过,为了不让小马虎以后犯同样的错误,你想提醒小马虎在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易错题和重点题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易错题和重点题 考点一:口算 (一)口算乘法:注意0的个数,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添上几个0 32×30= 280×40= 180×7= 150×6= 340×60= 240×500= 2700×4= 16×500= (二)估算乘法:用四舍五入法把接近整百数的三位数估成整百数,将两位数估成整十数再口算。 49×61≈13×87≈18×48≈37×61≈ 892×38≈608×48≈402×58≈213×97≈ 例题1:李老师一天看书92页,一个月大约看()页 例题2: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半个小时大约可打()个字 例题3:235×32的积是()位数,418×56的积是()位数。 练习:()里最大能填几? 40×()< 182 65×()< 508 36×()< 302 70×()< 523 32×()< 188 ()×81< 650 考点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算法:先用两位数的个位去乘三位数,所得的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的十位去乘三位数,所得的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最后将两次所得的积相加。 算理: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每一部分的积表示什么 练习1:在列竖式计算134×12时,先算()×()=(),再算()×()=(),最后再把乘得积相加,结果是()。 练习2:周末商场共买出电暖扇15个,每台238元,请写出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练习三:

在145×34的竖式中,“3”乘“145”的实际结果表示的数是()在46×205的竖式中,“4”乘“205”的实际结果表示的数是()考点三:关于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练习:在计算350×40时,小亮的算法如下:先口算出35×4=140,再在140的末尾添上两个“0”。请问这亮这样算对吗?()(请填对或错),你的理由是()。 考点四:关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是几位数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至少是()位数,因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至多是()位数,因为(),所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2、在算式?08×42中,要使算式的积是四位数,那么?中最大可以填(),要使算式的乘积是五位数,那么?中最大可以填()。 考点五: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就乘(或除以)几;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相同的数,积不变。 练习1:两个数的积是120,一个因数除以20,另一个因数不变,积是()练习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5,积是40,那么原来两个数的积是()练习3:若A×B = 48,那么(B×3)×A = () 练习4:根据24×25=600,直接写出下面各算式的积 48×25= 12×25= 72×25= 96×25= 24×75= 24×150=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试卷17.7.21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填空 1、365的14倍是()。175是5的()倍。 2、□□×□□=1600,□□×□□=2800。(每题只填一组) 3、125×16=125×()×2,4×6×250=( )×(×) 4、211×39的积大约是( ),498×21的积大约是( )。 5、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积是( )。 6、750×40积的末尾有()个0。 7、一个乘数扩大10倍,另一个乘数也扩大10倍,积就扩大()倍。 8、在□里填上“<”、“=”、“>”。 609×6□905×5 125×80□250×40 29×504□405×29 9、根据62×16=992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62×160=620×160=620×()=9920 二、判断: 1、101×99=100×99+99………………………………………()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一定是五位数。………………………() 3、240×50积的末尾有2个0. ………………………………() 4、小明绕250米的跑道跑了4圈,他一共跑了1千米。……() 5、一辆准载4吨的汽车装了22桶油,每桶190千克,这辆车没有超载。() 三、选择题: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 A、不变 B、扩大10倍 C、缩小10倍 2、125×80的积的末尾有()个零。 A、2 B、3 C、4 3、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 A、四位数 B、五位数 C、四位数或五位数 4、泰元家园有五十栋楼房,每栋有12户人家,共有()户人家。 A、600 B、500 C、125 5、在145×34的计算过程中,“3”乘“145”的结果是()。 A、435 B、4350 C、43500 四、口算 600×90= 50×90= 600÷30= 20×340= 430×20= 11×600= 13×600= 3×900= 900÷3= 360÷3= 210×4= 70×20= 25×100= 125×8= 25×40= 五、用竖式计算 805×54= 126×37= 48×145=

四年级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练习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题练习: 408×69= 701×91= 88×706= 19×708= 703×59= 142×45= 409×26= 908×21= 34×209= 294×60= 350×45= 740×28=

706×45= 109×34= 876×27= 324×46= 768×36= 908×40= 304×29= 264×58= 568×43= 429×87=

56×634= 18×758= 763×43= 582×40= 508×35= 589×86= 40×260= 402×19=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应用: 【典型题例】 例1、一个长方形草地,长是135米,宽是12米,这块草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例2、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需要114分钟,那么绕地球46周需要多少分 钟?

例3、一辆自行车的价格是104元,一台电视机的价格是一台饮水机的12倍。 (1)一台电视机的价格是多少钱? (2)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电视机共多少钱?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解答出来。 例4、 (1)买10台游戏机多少钱? (2)买8台游戏机和11台学习机要花多少钱? 例5、同学们沿着一段公路的一侧栽树,每隔12米栽一棵树,从公路的一端到另一端共栽了155棵树。这段公路有多长? 例6、

学校今年共植树多少棵? 【课堂练习】成绩____________ 一、新月小区有24栋居民楼,每栋居民楼有502户人家,新月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人家? 二、水果店运来苹果和芦柑各40箱,每箱芦柑装11千克,每箱苹果装14千克。运来芦柑和苹果共多少千克? 三、星星影剧院,设置了35排,每排坐102人,放映某场电影,3400人能坐的下吗? 四、羽绒服羊绒大衣 (1)小菲服装店去年冬季购回18件羽绒服,每件进价172元,购回20件羊绒大衣,每件进价268元,购进这些衣服一共花了多少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