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6.34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复习《第三单元》试题一、单选题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能灭火,一氧化碳能作燃料——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B.热胀冷缩——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缘故C.给轮胎打气——分子之间有间隔D.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高,分子运动快2.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 B.镁原子的质子数为12C.镁属于非金属元素D.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3.硅和储都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已知储原子序数为32,相对原子质量为72.59。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4 B.硅、锗均属于金属元素,能导电C.①为32 D.硅元素、锗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4.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铂元素的符号为Pt B.铂属于非金属元素C.铂原子核内中子数为78 D.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5.1g5.下列哪一组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具有密切的关系A.元素的分类、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合价B.元素的种类、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合价C.元素的分类、元素的化学性质、微粒的种类D.元素的种类、元素的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结冰后分子停止运动B.氯化钠晶体由氯化钠分子构成C.氢原子和氯原子保持氯化氢的化学性质D.原子和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7.分析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A.都属于阳离子B.都属于阴离子C.属于一种原子D.属于一种元素8.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金刚石、冰水混合物、石油B.氮气、氧气、纯碱C.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牛奶D.钢、氧化镁、空气9.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B.图示中x的数值为3C.四种粒子代表的物质中共有两种具有可燃性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4:710.锶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一、选择题1.(0分)[ID:131843]已知硫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氧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两倍,又知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与核内中子数相等,由此得出结论:在二氧化硫分子中,①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②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③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④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以上结论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0分)[ID:131841]下列图示的各物质(或元素)相对含量错误的是()A.地壳中的元素分布B.空气的组成C.人体中的元素分布D.海水中的元素分布3.(0分)[ID:131833]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A.酒精挥发B.冰雪融化C.玻璃破碎D.过氧化氢分解4.(0分)[ID:131818]纽约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有“双腿”、能在盘子里“散步”的机器人,它是由26个氨基酸结合而成的多肽分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种机器人是一种分子B.我们已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这种分子“散步”C.分子本身是不会运动的,其“散步”一定是在人的推动下进行的D.这种分子的组成是混合物5.(0分)[ID:131806]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在化学反应中,任何粒子都不能再分6.(0分)[ID:131803]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丁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丁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B.甲、乙属于同种元素C.乙表示阴离子D.丁中x=87.(0分)[ID:131802]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B.镁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镁离子的质子数C.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8.(0分)[ID:131795]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微粒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B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成新分子C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微粒在不断运动D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而氧气比较活泼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A.A B.B C.C D.D9.(0分)[ID:131788]相同质量的钠、镁、铝、铁中,含有原子数目最多的是( )A.钠B.镁C.铝D.铁10.(0分)[ID:131782]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A.分子比原子大B.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C.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D.化学变化中原子可分而分子不可分11.(0分)[ID:13177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B.酒精 + 氧气−−→水+ 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C.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12.(0分)[ID:13177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第三单元测试
答案
一、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D
12.【答案】C
13.【答案】D
14.【答案】A
二、
Na
15.【答案】Al+
16.【答案】(1)水分子
(2)氢原子和氧原子
(3)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水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去了
(4)分子间间隔变小
17.【答案】(1)金属
Sr
(2)2
(3)B
18.【答案】(1)三或3
(2)阴
19.【答案】氖9 氟气
20.【答案】(1)39.10
(2)19
三、
21.【答案】
22.【答案】分子不断运动,一氧化氮分子和氧气分子接触后分成原子,(每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重新组合成(1个)二氧化氮分子。
23.【答案】(1)
(2)氢分子和氧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水分子
(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或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24.【答案】镍的元素符号是Ni;镍的原子序数为28。
四、
25.【答案】(1)15 13
(2)氦、氖、氩
(3)26.98
(4)B
(5)B
(6)失去最外层电子数
(7)从左向右,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从左向右,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1(只要合理均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课题3元素1.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C.元素均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D.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从元素周期表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A.元素符号B.原子序数C.相对原子质量D.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3.元素、原子、分子等概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元素构成的B.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分子的种类都保持不变C.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着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硼为金属元素B.碳的原子序数是12.01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D.三种原子中质量最大的是铝5.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3个电子层B.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C.第三周期有3种金属元素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电子6.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局部。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1Na 23.0012Mg24.3113Al26.9814Si28.09A.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B.1个铝原子的质量是26.98 gC.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D.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7.近日,中国在四川某地发现了一个超大规模的锂矿,储量高达52万吨。
锂矿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有着21世纪改变世界格局的“白色石油”和“绿色能源金属”之称。
下图是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锂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C.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 gD.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8.★如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有关的4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氯都属于金属元素B.氯化钠是由a、d两种粒子构成的C.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 gD.a表示的是一种阴离子9.如图甲是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乙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铝元素的信息有一处错误,请加以改正:。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配套单元测试: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含答案)总分-50分时间-40分钟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 12 N-14 P-31 Ca 40 K-39 Cl-35.5一、选择题〔细心选一选〕〔每题只要一个选项契合题意,每题2分,共16分,答案请填写在下面的答题表上,否那么视为零分〕1、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两者的主要区别是〔〕A.在化学反响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B.分子间有距离,原子间无距离C.分子运动原子不运动D.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2、〔2021年湖南衡阳〕以下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分子是坚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C.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电子构成的D.原子得失电子后构成离子3、〔2021年广东梅州〕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以下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A.二氧化碳B.金刚石C.氯化钠D.黄金4、20l0年4月5日,迷信家成功分解了第117号新元素,填补了第116号和118号元素之间的空缺。
推测该元素为117号元素的依据是〔〕A.中子数 B.质子数 C.电子数 D中子数和质子数5、是某原子的结构表示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该原子的元素符号为XB.该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4C.金刚石中含有该原子D.该种元素属于金属元素6、黑色小圈区分表示不同的原子,以下图表示的物质是〔〕A.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两种元素组成的纯真物C.由7种物质分子构成的混合物D.由5种物质分子构成的混合物7、〔2021年四川乐山〕以下四种粒子的结构表示图中,最容易失掉电子的粒子是〔〕8、〔2021.烟台市〕树立微观与微观的联络是化学共同的思想方式。
以下关于微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选项是 〔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收缩变大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由于分子间的距离变小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由于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D.非吸烟者遭到主动吸烟的危害,是由于分子在不时地运动 二、填空简答题〔用心填一填〕(此题包括1小题,共10分)9、〔10分〕〔1〕〔4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局部,请你依据下表回答以下效果: 3 Li 锂 6.941 4 Be 铍 9.012 5 B 硼10.81 6 C 碳 12.01 7 N 氮 14.01 8 O 氧 16.00 9 F 氟 19.00 10 Ne 氖 20.18 11 Na 钠 22.9912 Mg 镁 24.3113 Al 铝 26.9814 Si 硅 28.0915 P 磷 30.9716 S 硫 32.0617 Cl 氯 35.4518 Ar 氩 29.95①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考试时间为45 分钟,试卷满分为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28 分)1.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
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在一定条件下,常温常压下的水可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热冰”是纯净物B.“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C.“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3.2011 年3月,受里氏9.0 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反应堆震后发生异常,导致核蒸汽泄漏。
其中放射性元素碘131 数月后才会完全消失,食用受污染的食品,会使其在甲状腺内聚集,引发甲状腺疾病甚至甲状腺癌。
已知碘131 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中子数为88 B.核外电子数为53C.核电荷数为131 D. 1 个该原子的质量为131 g4.A、B、C 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氨气的水溶液) 、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如下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5.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 。
A .质子和电子B.质子和中子 C .分子和原子D.电子和中子6.食用碘盐可预防碘缺乏病,市售加碘盐包装袋上注明:每千克含碘20~50 mg,这里标明的碘是指( ) 。
A.碘单质B.碘原子C.碘元素D.碘离子7.关于Fe、Fe2+、Fe3+三种粒子,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 .它们的质子数相同B.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C.三者质量几乎相等D.三者都是稳定结构二、填空题(共72分)8.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一、选择题1.(0分)[ID:131851]关于下列四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X、Y、M均是已形成稳定结构离子B.粒子Y若失去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原子C.它们表示四种元素D.上述粒子中有两个是离子,两个是原子2.(0分)[ID:131850]原子簇是若干原子的聚集体,有望开发成新材料,某铝原子簇由13个铝原子构成其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40时相对稳定,下图为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该稳定铝原子簇的微粒符号是A.Al3+B.13Al3+C.13Al-D.Al13-3.(0分)[ID:13184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剩余的固体是纯净物;②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2O;③蒸馏水不宜养鱼,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氧分子;④铪、钨两种元素原子的本质不同是核内质子数目不同⑤已知M2-核外有x个电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a,则该粒子含有的中子数为a-x+2;⑥质量相同的Na、Mg、Al、Ca四种金属,含原子数最少的是Mg。
A.①②B.③④C.③④⑤D.③⑤⑥4.(0分)[ID:131829]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
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A.花香四溢—一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水蒸发属于物理变化一—分子种类没有改变C.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气一一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D.气体可压缩储于钢瓶中,所占体积明显变小一—分子数目变少5.(0分)[ID:131804]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B.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电子数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D.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6.(0分)[ID:131801]座式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以上。
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并点燃,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气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注入酒精的过程中能闻到刺激性气味,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B.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C.燃烧过程中,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D.受热气化过程中,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7.(0分)[ID:131800]我国成功发射的“北斗三号”卫星采用了高性能的“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水B.液氧C.过氧化氢D.高锰酸钾2.高钙奶粉中的“钙”一般是指( )A.原子B.分子C.单质D.元素3.下图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分子很小B.分子不停地运动C.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C.在公园散步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给篮球打气时气体被压扁,分子变小了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根据是( )A.原子的质量很小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C.原子的体积很小D.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的种类不变6.以下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蒸馏水B.氯化钠C.金刚石D.氧气7.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1 个氖原子Na B.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亚铁离子Fe3+C.4个氢分子4H D.3个硝酸根离子3NO3-8.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氢、碳、氧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毒大米”中含有金属铬(Cr)。
铬原子序数为24,则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24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在反应中若得到一个电子即变成氯离子(Cl-) D.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每个质子、中子都带1个单位正电荷9.下列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中,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A.都属于阳离子B.都属于阴离子C.属于同一种元素D.属于同一种原子10.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知识,你认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B.同种元素的粒子,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C.混合物中不可能只含有一种元素D.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非常密切11.在各一个氧分子、过氧化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硫分子中,含一样多的是( )A.氧分子B.氧原子C.氧离子D.氧元素12.根据右图的有关信息判断,说法错误的是( )A.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B.两个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值均为8C.氯离子符号为Cl-D.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13.关于各元素相对含量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B.海洋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氯C.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碳D.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微粒③镁原子与镁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④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能发生变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5.不同元素的原子,在①中子数;②质子数;③电子总数;④电子层数;⑤最外层电子数;⑥核电荷数中肯定不相同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⑥C.②④⑥D.②⑥16.在某粒子失去电子后的分析判断中,正确的是( )A.一定带正电B.可能带正电C.一定带负电D.可能带负电17.下表列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上表中,8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B.S、Cl、Ar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容易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C.上表中,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D.从Na到Ar,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从1递增,达到8个18.按下表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B.第二周期的Li、Be和B均为金属元素C.Mg2+、H+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和0D.Na+和Al3+的核外电子数相同1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两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B.若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这两种粒子的中子数不一定相同C.若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这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D.若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则这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20.已知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与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在数值上相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1.氯化钠由什么粒子构成?四位同学分别给出以下答案,你认为正确的是( )A.离子B.分子C.原子D.中子2.下列关于干冰升华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B.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变小C.二氧化碳分子的种类改变D.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3.下列符号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A.H+B.2H C.H2D.2H24.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第一字母相同的一组是A.氯、碳、钙、铜B.氢、汞、铁、银C.钠、镁、氧、氮D.锰、硫、锌、钡5.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已知一种铈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和82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24 B.58 C.82 D.1406.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7.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按金属原子、非金属原子、稀有气体原子的顺序排列的是( )A.③②①B.②①③C.①②③D.③①②8.2017年5月,中科院、国家语委和全国科技名词委正式定名118号元素为“”,其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则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OgB.相对原子质量为118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9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979.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B.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组成的C.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组成的10.对Fe3+、Fe2+、Fe三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等质量的三种微粒含有的质子数相等A.①④⑤B.①③⑤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11.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的化学性质相似B.②的粒子符号为NaC.③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④中x可能为812.下列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A.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B.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D.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13.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像,模型如下图。
第三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4分)1.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A.水与冰的共存物是纯净物,是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B.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水与酒精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2.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A.氯化氢B.氢气C.氯化钠D.硅3.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A.水蒸发B.石蜡熔化C.干冰升华D.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4.“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从微观角度分析,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①分子的质量很小②分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纳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C.过氧化氢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D.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6.钒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钒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钒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非金属元素B.原子序数为23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D.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 g7.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A B C D8.原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原子的()A.质子数B.中子数C.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D.质子数和中子数9.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增铁酱油、富硒茶叶等。
这里的“碘、钙、铁、硒”应理解为()A.单质B.原子C.分子D.元素10.根据下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Mg+)核内有12个质子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A.镁离子(2C.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D.镁离子与硫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11.下列关于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B.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C.纳原子的质量比钠离子大得多D.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12.如图所示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B.③④属于同种元素C.④是一种阴离子D.②容易得到电子13.某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B.该粒子为阴离子C.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0D.该粒子为Na+14.对含有相同质子数的两种粒子的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A.不可能是两种不同的离子B.可能是两种不同的分子C.可能是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D.可能是同一种元素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5.用化学符号表示:铝原子____________,钠离子____________。
1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
一、填空题 1.下列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 )
A.水 空气 B.自来水 氧气 C.矿泉水 冰水混合体 D.高锰酸钾 双氧水
2.电解水的反应属于下列哪种类型 ( )
A.X+Y→XY B.XY→X+Y C.X+MN→M+XN D.XY+MN→XN+MY
3.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三态(气、液、固)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C.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D.分子从静止变成运动状态
4.过滤操作的下列步骤中错误的是 ( )
A.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
B.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
C.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滤纸层与漏斗壁间不留气泡
D.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液体,以加快过滤
5.分子与原子的相似点是 ( )
①质量甚微;②体积甚小; ③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④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⑤粒子间有间隔; ⑥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⑥
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
A.二氧化锰 B.高锰酸钾 C.过氧化氢 D.液态空气
7.以下哪种方法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 ( )
A.观察水的颜色 B.闻水的气味
C.品尝水的味道 D.用肥皂水,易起泡的产软水,不易起泡的是硬水
8.点燃下列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
A.氢气和氦气 B.氢气和空气 C.氢气和氮气 D.氢气和二氧化碳
9.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
A.氧原子 B.氧气 C.氧分子 D.氧元素
10.2006年我国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使用已受到人们
的普遍关注。下列用水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
①将工业冷却水进行循环利用 ②用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灌溉农田 ③用洗菜、淘米的水浇花、冲厕所 ④用喷淋
节水龙头代替用水较多的旧式龙头 ⑤用大量的水冲洗汽车代替人工擦洗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二、填空题
11.水、水蒸汽和冰都是由 构成的,保持金属铜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12.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 ,另一方面
要 。
13.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化合物是 ,属于氧化
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
①液态空气 ②氧气 ③水蒸气 ④高锰酸钾 ⑤红磷 ⑥盐酸 ⑦海水
⑧冰水混合物 ⑨5%的过氧化氢 ⑩二氧化硫
2
14.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注明反应类型:
(1)电解水 (反应类型 )
(2)氢气与氧气点燃 (反应类型 )
15.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总体积 (填“>”“=”“<”)200ml,这说明 ,生活中还能说
明这一结论的例子有(举一例) 。
三、简答题 16.(2分)从分子的角度解释:纯净水与蔗糖水有什么不同?
17.(3分)我们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那么,分子有哪些的特点?
18.(3分)学过“水的净化”这个课题后,我们了解到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使
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请试着说出三种净化水的方法。
19.(3分)氢气不仅可以作为制取盐酸、合成氨等化工生产的原料,还可以作燃料,请说出它用作燃料所具有
的优点。
20.(3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请用粒子的观点解释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变化过程。
四、综合应用题 (本题共2个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21.(5分)小冬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右图所示:
(1)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 、活性炭的作用是 。
(2)净化后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我认为可用 来检验。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我们采用 的方法。
(4)小东到学校实验室,利用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等物品重新过滤混有泥沙的河水,但是过滤后,
滤液仍然浑浊,请你帮其分析原因。
① 。
② 。
22.“比较出真知”,比较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小刚同学利用比较的方法探究得出了分子在不停地运
动的结论。下面是他设计的实验:在第一步中他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得出的结论
是 。
第一步: 第二步:
他用上套装置进行实验,还应用到的一种仪器名称是 ,他在滤纸上每间隔一段距离滴加一滴酚酞试
酚酞试液
蒸馏水A 浓氨水B
3
液,那么,棉花上滴加的物质是 。放置一段时间后,他观察到的现象
是 ,由此,说明了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单元测试答1.C 2.B 3.B 4.D 5.A 6.D 7.D 8.B 9.C 10.A11.水分子;铜原子 12.节约用水;防止水体
污染 13. ①⑥⑦⑨;②③④⑤⑧⑩;③④⑧⑩;③⑧⑩;②⑤ 14.水→氢气+氧气(分解反应);氢气+氧气→
水(化合反应)15.<;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可以压缩
16.纯净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蔗糖水是由水分子和蔗糖分子共同构成的。17.(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3)分子之间有间隔;(4)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18.吸附;沉淀;过滤;
蒸馏;消毒;煮沸等
19.热值高;产物无污染;来源广泛,可再生。
20.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时,氧化汞分子会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
分子聚集成氧气;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
21.(1)过滤;吸附 (2)肥皂水 (3)煮沸 (4)滤液面高于滤纸沿;滤纸破损;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22.装有浓氨水烧杯中,滴加酚酞试液后变红;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滴管;浓氨水;滤纸条上滴有酚酞
试液的地方,由管口向里依次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