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二轮历史 第1篇 第3讲 明、清前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 格式:ppt
- 大小:6.51 MB
- 文档页数:56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专题三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限时演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A.封建官僚旳勤政和从善如流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旳政治压力和危机C.封建官场旳腐败和官僚旳交恶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旳志趣解析:B材料反映了明朝中央高官巨大旳工作压力以及对田园生活旳向往,这一精神压力来自于对皇权旳畏惧,本质上是君主专制强化旳产物。
2.(2012年宁波期末)据《旧唐书·文苑传中·元万顷》载:唐高宗、武后时期,弘文馆直学士刘祎之、著作郎元万顷等以文词召为翰林院待诏……又密令参预机要,以分宰相之权。
因常于皇宫北门候进止,时称“北门学士”。
历史上与其身份、地位最为接近旳是( )A.中朝官员B.参知政事C.内阁官员D.军机大臣解析:C“北门学士”以“文词”见长,“参预机要”,地位较低,这一点与明朝内阁官员最为相似。
中朝官员和军机大臣并非以“文词”见长,宋代旳参知政事是正式旳国家官僚,地位很高,因此,A、B、D三项都是错误旳。
3.有西方学者指出,传统中国是“一具涂着香料、裹着丝绸、写着象形文字旳木乃伊,它旳内部循环就如同一只冬眠鼠那样”。
该学者认为( )A.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前旳B.中国外表僵化内部充满活力C.中国传统社会与埃及相类似D.中华文明悠久灿烂并且连续不断解析:A“木乃伊”“如同一只冬眠鼠那样”这些形象旳比喻说明,传统中国社会在自给自足旳自然经济和君主专制制度旳束缚下停滞不前。
4.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如图造型和装饰图案旳瓷器,而且在瓷器旳纹饰中绘有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
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旳是( )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B.许多瓷器为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C.清朝政府采取鼓励瓷器出口政策D.瓷器是当时中国惟一旳外销商品解析:B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是在宋时,出口商品除了瓷器以外,还有丝绸,故A、D两项不正确;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故C项不正确。
板块 3中国古代文明的绚烂与迟滞——明清编者选题表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增强农耕经济的发展与迟滞明清时期承古萌新的思想文化( 时间 :40 分钟满分:85分)角度题号明朝八股取士的影响1明朝君主专制增强对社会生活的影2响明朝政治与伦理的联合3明清期间的建筑风格4清朝摊丁入亩的影响5明朝农业商品化趋向6明朝限制土地吞并的举措7倭患形成的原由8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人性认识的9变化清朝重视应用的“实学”盛行10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11明朝社会价值观点多元化1213综合、14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2 小题 , 每题 4 分, 共 48 分)1、(2018 ·湖南永州一模 ) 明清期间科举考试的出题大多取自《四书》《五经》中的成句或一章 , 要求“代圣贤立言” , 并以宋朝程朱理学为依归。
这一做法 ()A、旨在丰富考试内容以完美科举制B、开始确定程朱理学的官方哲学地位C、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增强的需要D、适应历史发展潮流并推进了社会改革分析 :C此题考察我国明清期间的科举制度。
资料反应明清科举考试依照《四书》《五经》命题 , 代圣贤立言 , 不准发挥个人看法 , 钳制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 残害文化、约束人材 , 为保护封建专制统治服务 , 故A 项错误 ,C 项正确。
程朱理学的官方哲学地位确定是在南宋以后 ,故B 项“开始”说法错误。
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是资本主义 , 题干中做法保护封建专制制度 , 违反了这一历史潮流 , 故 D项错误。
2、(2018 ·河北石家庄质检 ) 朱元璋立国不久即命令重建乡喝酒礼, 并公布到全国乡里等基层组织 , 将“孝敬父亲母亲 , 敬爱兄长 , 友善邻居 ,教育子弟 , 各安生理 , 毋作非为”的“敕谕”作为乡喝酒礼上宣讲的重要内容。
其意在 ()A、提高官员道德水平以整改吏治B、改变前朝宗族次序杂乱的场面C、借助乡规民约以增强人伦次序D、稳固社会次序以保护政治统治分析 :D此题考察明初稳固社会次序的举措。
2019高考历史三轮检测: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前(时间:45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2018·宁波模拟)如果要研究明代设立内阁制的情况,以下哪些古籍应在查阅之列()①《东京梦华录》②《明史·职官志》③《明史·太祖本纪》④《明成祖实录》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②④解析:选D设立内阁制是职官的变化,②可选。
此外明代设立内阁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因此④也可选。
《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城市风貌的著作,不可能记载明代的事情,排除①。
明太祖朱元璋废宰相但没有设内阁,排除③。
2、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
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
以上材料主要说明()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解析:选D从“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等信息可以判断出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的制约作用。
材料反映了内阁地位提高的特殊现象,但即使内阁地位有所提高,决策权仍在皇帝手中,故A、B、C三项说法不正确,答案为D项。
3、明朝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朱元璋主持编纂、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等为“十恶”重罪;专门增设“奸党”这一罪名;增设“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等明律所特有的列罪条款。
这些规定从本质上反映了()A、明朝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强化B、朱元璋痛恨大臣结为“奸党”C、明朝成为一个法制化国家D、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得到了协调解析:选A解读材料时要注意《大明律》是由皇帝主持编纂的,其“谋反、谋大逆、谋叛”等内容均是为维护皇帝的专制统治。
综合分析后即可判定其表达的是明朝皇权大大强化这一本质。
第三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通史概览一目了然[阶段特征]明清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的经济因素产生;明清文化异彩纷呈。
但与世界相比,中国未能与时俱进、与世界同步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逐渐落伍了。
[整体感知]1.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表现为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正在走向衰落。
2.经济上发展与迟滞: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中国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3.文化上承古萌新:一方面,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并逐渐成为钳制思想的工具;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小说繁荣,京剧形成并发展,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抨击;“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
考点整合一一突破[主干知识重构——理线索]整合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1.明朝(1)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结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2)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组成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清朝(1)康熙帝:在宫内设置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扩大了皇权。
(2)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整合二中国传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1.农业: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广泛种植棉花,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2.手工业(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明中叶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丝织业出现,但发展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