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织物涂层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8
涂层工艺 涂层面料是一种经特殊工艺处理的面料。 就是利用溶剂或水将所需要的涂层胶粒(有PU胶,A/C胶,PVC,PE胶)等溶解成流涎状,再以一种某种方式(圆网,刮刀或者滚筒)均匀的涂在布料上(有棉,涤纶,锦纶等基材),然后再经过烘箱内温度的固着,使在面料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覆盖胶料,从而达到防水,防风,透汽等功能.当前涂层整理的种类大致如下 1、 PA涂层,又叫AC胶涂层,即丙烯酸涂层,是目前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涂层,涂后可增加手感,防风,有垂感。 2、 PU涂层,即聚氨酯涂层,涂后织物手感丰满,有弹性,表面有膜感。 3、 防绒涂层,即指防羽绒涂层,涂后能防止羽绒跑绒,适合做羽绒服面料。但现在涂层中凡有水压要求的PA涂层也叫防绒涂层。 4、 PA白胶涂层,即在织物表面涂一层白色的丙烯酸树脂,能增加布面的遮盖率,不透色,并使布面颜色更鲜艳 5、 PU白胶涂层,即在织物表面涂一层白色聚氨酯树脂,作用基本同PA白胶,但是PU白胶涂后手感更丰满,织物更有弹性,牢度更好。 6、 PA银胶涂层,即在织物表面涂一层银白色胶,使织物具有遮光,防辐射的功能,一般多用于窗帘、帐篷、服装。 7、 PU银胶涂层,基本功能同PA银胶涂层。但PU涂银织物具有更好的弹性、更好的牢度,对于帐篷等要求高水压的面料,PU涂银相对PA涂银更好。 8、珠光涂层,通过对织物表面珠光涂层,使织物表面具有珍珠般光泽,有银白色和彩色的。做成服装非常漂亮。也有PA珠光和PU珠光之分,PU珠光比PA珠光更加平整光亮,膜感更好,更有“珍珠皮膜”的美称。 PA是聚丙烯酸酯类的 Polyamide 比重:PA6-1.14克/立方厘米 PA66-1.15克/立方厘米 PA1010-1.05克/立方厘米 成型收缩率:PA6-0.8-2.5% PA66-1.5-2.2% 成型温度:220-300℃ 干燥条件:100-110℃ 12小时 物料性能 坚韧,耐磨,耐油,耐水,抗酶菌,但吸水大. 尼龙6弹性好,冲击强度高,吸水较大 尼龙66性能优于尼龙6,强度高,耐磨性好 尼龙610与尼龙66相似,但吸水小,刚度低 尼龙1010半透明,吸水小,耐寒性较好 适于制作一般机械零件,减磨耐磨零件,传动零件,以及化工,电器,仪表等零件 成型性能 1.结晶料,熔点较高熔融温度范围窄,热稳定性差,料温超过300度、滞留时间超过30min即分解。较易吸湿,需干燥,含水量不得超过0.3%. 2.流动性好,易溢料。宜用自锁时喷嘴,并应加热。 3.成型收缩范围及收缩率大,方向性明显,易发生缩孔、变形等。 4.模温按塑件壁厚在20-90度范围内选取,注射压力按注射机类型、料温、塑件形状尺寸、模具浇注系统选定,成型周期按塑件壁厚选定。树脂粘度小时,注射、冷却时间应取长,并用白油作脱模剂。 5.模具浇注系统的形式和尺寸,增大流道和浇口尺寸可减少缩水。 PU是聚氨酯的 一、历史
纺织品整理纺织品整理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物理和化学联合的方法,改善纺织品外观和内在品质,提高服用性能或其他应用性能,或赋予纺织品某种特殊功能的加工过程。
一、棉织物整理棉纤维及其织物具有柔软、舒适、吸湿、透气等优良性能,但经练漂、染色及印花等加工后,织物幅宽变窄且不均匀、手感粗糙、外观欠佳,为了使棉织物恢复原有的特性,并在某种程度上获得改善和提高,通常要经过物理机械整理和一般化学整理。
另外,为了克服棉织物弹性差、易变形、易起皱等缺点,往往还要进行树脂整理。
以下就介绍几种比较常见,也是比较重要的整理方法。
1)定型整理在经过了印染等加工后,因为经纬向所受张力不平衡,织物经向伸长而纬向收缩,造成幅宽达不到规定尺寸,布边不齐、纬向歪斜等。
而定幅整理的目的就是使织物具有整齐均一且形态稳定的门幅,并克服上述其他缺点,这也是棉织物出厂前必须进行的。
定幅整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棉纤维在潮湿状态下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将织物门幅缓缓地拉到规定的尺寸,逐渐烘干,并调整经纬纱在织物中的状态,从而使织物幅宽达到规定的尺寸和均匀一致,并使尺寸、形态稳定,纬斜等疵病得到纠正。
一般有布铗拉幅机和针板拉幅机。
2)预缩整理缩水率是棉织物出厂前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所以棉织物出厂之前同样必须经过预缩整理。
棉织物的预缩整理的方法有化学整理和机械预缩整理两类。
化学预缩整理的基本原理是采用化学物质,主要是树脂或交联剂对织物进行处理,从而降低纤维的亲水性,抑制纤维的吸湿溶胀作用,达到降低织物缩水的目的。
机械预缩整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机械作用使织物经向织缩增加,织物长度缩短,潜在收缩减少或消除,达到防缩的目的。
3)手感整理根据不同的服用需要,我们可以对织物进行手感整理,以使面料手感或柔软或硬挺。
柔软整理:一般来说,采用化学方法整理较多,就是在织物上施加柔软剂,降低纤维和纱线间的摩擦系数,从而获得柔软、平滑的手感,而且整理效果显著,生产中常采用这种整理方法,而最常见的就是有机硅柔软剂。
为什么一些纺织品需要涂层?一、保护纺织品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细菌、霉菌、尘埃等外界污染,而涂层可以起到保护纺织品的作用。
涂层可以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防护层,阻隔细菌和霉菌的侵入,有效抑制它们的生长繁殖。
同时,涂层还可以阻挡尘埃的堆积,保持纺织品的清洁,延长使用寿命。
二、提升纺织品的功能涂层可以赋予纺织品各种功能,增强其在特定环境下的适应性。
比如,对于户外服装,可以通过涂层增加抗紫外线、防雨水、防风雪等功能,提高服装的防护性能。
对于医用纺织品,可以通过涂层增加抗菌、防水、透气等功能,提高纺织品在医疗环境中的卫生性能。
涂层还可以在纺织品表面形成一层纳米级防晒薄膜,达到防晒的效果。
三、改良纺织品的外观涂层可以改善纺织品的外观质感,增加其触感和光泽度。
通过涂层可以实现对纺织品色彩的调控,使其色泽更加鲜艳持久。
同时,涂层可以填充纤维间隙,增加纺织品的密实感,使纺织品更加柔软舒适。
四、提高纺织品的性能涂层可以提高纺织品的抗拉强度、耐磨性、耐刮擦性等物理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使用寿命和耐久性。
涂层可以增加纺织品的热稳定性,提高其耐高温性能。
同时,涂层还可以增加纺织品的阻燃性,提高其安全性能。
五、满足市场需求涂层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为纺织品提供个性化的特殊功能。
比如,随着智能家居的兴起,涂层可以在纺织品中加入导电材料,使之具备触控、导电等特殊功能,满足人们对智能家居产品的需求。
此外,涂层还可以为纺织品赋予防臭、防蚊虫等特殊功能,提升纺织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涂层在纺织品上的应用不仅可以保护纺织品,还可以提升其功能、改良外观、提高性能,同时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涂层技术也将不断创新发展,为纺织品带来更多应用前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和舒适。
布料涂层工艺
布料涂层工艺是一种将涂料、树脂、橡胶等材料涂覆在布料表面的加工过程。
这种工艺可以用于制作防水、防风、防火、防静电、耐磨等特殊功能的布料。
一般来说,布料涂层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 布料预处理:将要涂层的布料进行清洗、染色等处理,以确保其表面干净、光滑。
2. 涂料制备:将要涂覆的涂料或树脂进行混合、加热、搅拌等处理,以使其达到适当的粘度和涂覆性能。
3. 涂层过程:将涂料涂覆在布料表面,可以采用滚涂、刷涂、喷涂、印花等方法进行。
4. 干燥处理:将涂层的布料进行干燥处理,以使其涂层干燥固化,从而达到增强强度、防水、防油、防紫外线、防静电、耐磨等特殊功能。
5. 后处理:根据需要,对涂层的布料进行后处理,如压花、压纹、压版等,以使其具有更好的外观和手感。
总之,布料涂层工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加工工艺,可以用于生产各种具有特殊性能的布料,从而满足人们不同的使用需求。
涂层牛仔面料纺织服装产业是时尚产业,许多流行时尚、流行元素、潮流涌动都是从纺织服装开始的,“衣、食、住、行”几大要素中,衣为先,因此,作为纺织服装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牛仔布和牛仔服装在时尚产业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由于牛仔面料和牛仔服装的不断创新造就了牛仔布一百多年来的兴盛,最近牛仔与涂层整理的结合正在成为一股强大的潮流。
就涂层而言,就是在织物上通过某种机械的方法覆盖一层高分子物或其它有弹性的材料,从而形成织物和高分子物的复合物,这种复合物不仅保持了织物的原有功能,还为织物带来了覆盖层的特性。
涂层增加了织物的功能,如防水,防油,防尘,抗菌,抗紫外线,还可以改变织物的外观性能,如手感丰满,皮膜感强,增加色彩光亮度,水洗后层次感强,花纹清晰,等等,此外,还可以掩盖布面上的一些表面疵点,等等。
牛仔布和牛仔服装进行涂层整理就是利用涂层的这一些特点,牛仔与涂层的结合,重点在于改善牛仔布和牛仔服装的手感、外观、得到全新的洗水效果、能进行一些特殊的服装后加工、高科技的质感、良好的表现色、新型怀旧感,甚至改善牛仔服装色牢度差的问题等等。
通过涂层使牛仔布变成了一种复合的编织材料,通过应用适当的聚合物成分配方,牛仔布的强度和其它性能都可得到改进,并可能会具备一些功能性和环保性能。
当然用来涂层的牛仔布品种取决于涂层后所要求的最终效果和使用性能,对牛仔布的经纬向强力(包括拉伸强力和撕破强力)、耐磨度、硬挺度、尺寸稳定性、热稳定性、耐化学性、防水性、透气性等有一定的要求,对采用的涂料等化学品更有严格的要求。
2、在牛仔布上应用的涂层方法介绍涂层的方法很多,其实大部分牛仔布不需要进行预处理就可涂层,为了得到更好的效果和良好的牢度绝大多数牛仔布在涂层前先经过准备工序,工艺流程不同的生产厂家有所不同,主要包括:退浆、丝光、定形或其他表面预处理等,以确保涂层与牛仔布有足够的粘着力。
一般的涂层流程原理图如下:可以依据上图,参照流程中不同的涂层装置分为不同的涂层方法,成熟的涂层方法和种类依据化学品、基布、用途和效果等的不同而有许多种,目前在牛仔布的应用的涂层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类:3、涂层工艺以印花机网涂或刮刀涂层为例,列举如下的典型的牛仔布涂层工艺:产品类型:传统棉型竹节牛仔布做仿皮涂层整理工艺流程:烧毛——冷堆退浆——洗水——烘干——丝光——涂层——轧光——定型拉幅,等等参考工艺处方:有光胶20%、透明胶30%、调色染料(例如:藏青,大红等)0.22%-0.07%。
布料涂层工艺布料涂层工艺是一种将涂层应用于布料表面的技术,以提高布料的性能和功能。
涂层可以改变布料的外观、手感、防水性、防污性、防紫外线性能等。
本文将介绍布料涂层工艺的基本原理、常见的涂层材料和应用领域。
一、布料涂层工艺的基本原理布料涂层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将涂层材料均匀地涂覆在布料表面,形成一层薄膜。
涂层材料可以是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或聚合物。
涂层可以通过涂覆、浸渍、喷涂等方式施加在布料表面。
涂层材料的选择和涂覆工艺的优化可以根据布料的用途和要求进行调整。
二、常见的涂层材料1. 聚氨酯涂层:聚氨酯涂层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撕裂性和耐化学品性能,常用于制作工作服、运动服等。
2. 聚氨酯-聚氨酯复合涂层:聚氨酯-聚氨酯复合涂层结合了聚氨酯和聚氨酯的优点,具有较高的柔软性和强度,常用于户外服装和防护服。
3. 氯丁橡胶涂层:氯丁橡胶涂层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耐油性和耐酸碱性,常用于制作防水衣物和工业用品。
4. 聚氯乙烯涂层:聚氯乙烯涂层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和耐腐蚀性,常用于制作雨衣、游泳衣等。
5. 聚酯涂层:聚酯涂层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耐撕裂性,常用于制作户外运动衣物和运动装备。
1. 服装行业:布料涂层技术可以改善服装的质地、手感和外观,提高服装的舒适性和耐用性。
例如,运动服、防水衣物、防紫外线衣物等都可以通过布料涂层工艺来实现。
2. 家居行业:布料涂层技术可以用于制作防水床单、防污沙发套等,提高家居用品的使用寿命和清洁度。
3. 工业行业:布料涂层技术可以用于制作防腐蚀衣物、防火衣物、防静电衣物等,提供员工的安全保护。
4. 医疗行业:布料涂层技术可以用于制作防菌衣物、防水手术衣等,提高医疗环境的卫生标准和工作效率。
布料涂层工艺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可以改善布料的性能和功能。
通过选择合适的涂层材料和优化涂覆工艺,可以实现不同用途的布料要求。
布料涂层工艺在服装、家居、工业和医疗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不断创新和研发,布料涂层工艺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便利。
纺织品涂层的工艺流程一、概述纺织品涂层是在织物表面涂覆一层特定材料,以改变其外观、性能和功能的一种加工方法。
涂层可以具有防水、防污、防紫外线、阻燃等特殊功能,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的各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纺织品涂层的工艺流程。
二、准备工作1. 选择涂层材料:根据纺织品的用途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涂层材料,如聚氨酯、丙烯酸、硅橡胶等。
2. 准备织物:对织物进行清洗、烘干等预处理,确保其表面干净、平整。
三、涂层过程1. 涂料配制:按照一定比例将涂料和溶剂混合,搅拌均匀,以获得适合的涂料浓度和流动性。
2. 涂料涂布:采用刷涂、滚涂、喷涂等方式将涂料均匀地涂布在织物表面。
涂布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涂布量和均匀性,避免出现涂料浓度不均匀或流痕现象。
3. 干燥处理:将涂布后的织物送入干燥室,通过热风或红外线加热等方式将织物表面的溶剂挥发掉,使涂层干燥固化。
干燥温度和时间要根据涂料的性质和厚度进行合理控制,以确保涂层的质量和性能。
4. 辅助处理:根据需要,可对涂层进行辅助处理,如压花、印花、压光等,以增加纺织品的质感和美观性。
5. 二次涂布(可选):某些情况下,需要进行二次涂布。
在第一次涂布干燥固化后,再次涂布一层涂料,并进行相应的干燥处理。
四、后处理1. 检验:对涂层后的纺织品进行质量检验,包括涂层的附着力、耐摩擦性、防水性等指标的测试。
2. 整理:对涂层后的纺织品进行整理,如剪边、裁剪、熨烫等,使其达到最终的形态和尺寸要求。
3. 包装:将涂层后的纺织品进行包装,以便储存和运输。
五、应用领域纺织品涂层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汽车、医疗等领域。
在服装方面,涂层可以增加织物的防水性、防污性,提高穿着的舒适度和耐用性。
在家居方面,涂层可以使织物具备阻燃、防褪色等功能,增加家居用品的安全性和寿命。
在汽车和医疗方面,涂层可以提供防紫外线、防菌等特殊功能,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六、总结纺织品涂层是一种重要的纺织品加工方法,通过涂布特定材料,可以改变织物的外观、性能和功能,满足不同领域对纺织品的需求。
1涂层整理简介1.1涂层的目的纺织面料的涂层主要以防水功能为主,而早期面料透气性、透湿性差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牛仔面料是一种服装面料,在性能上要求穿着舒适,涂层牛仔布必须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湿性。
1.2牛仔布涂层及特点近年来牛仔面料的不断创新是新产品开发的重点,新兴的涂层牛仔也日益发展成为时尚的代名词,牛仔与涂层技术的结合在产业中掀起了狂潮。
在众多涂层整理工艺中,牛仔布运用最多的是直接涂层、转移涂层和粘合涂层三种工艺,其中直接涂层又占主要部分。
它是在牛仔织物的表面均匀地涂上一层或多层膜状物质,改善牛仔织物的手感、层次感,还具有掩盖布面细小瑕疵的作用,牛仔织物本身的特性仍然保持。
目前牛仔涂层上主要使用的是PA(聚丙烯酸酯类)和PU(聚氨酯类)。
2牛仔布涂层的工艺流程及要点分析在实际生产中,牛仔布的涂层要求轻薄,涂层主要以刮色来完成。
加工工艺概况如下:首先根据各种不同规格品种要求配制各种环保型浆料,调试涂层厚度、手感(软、硬),然后将成布、丝光布或退浆坯布(根据客户要求)进行缝头,用2—3mm浮动刮刀刮涂,进烘箱温度180—190℃进行烘干,车速随品种调节一般为30米/分,然后进行整纬防缩。
如要做皮膜型涂层要先以PA打底,再压光、再涂PU结膜,最后再进行防缩。
2.1工艺流程随着涂层牛仔布逐渐被客户认可和接受,生产量也逐步变大,为得到良好的涂层效果和质量指标,在涂层整理前还要做其它准备工序,如退浆、丝光等。
经过涂层最终能达到什么效果,由客户产品性能要求而制定,进而决定合理的工艺流程。
实际生产过程中,根据不同种类,牛仔产品涂层布分为退浆涂层、不退浆涂层、丝光涂层三种方法。
具体如下:2.1.1退浆涂层纯棉布工艺流程为:坯布→退浆→卷筒→加工涂层→预缩→开剪成件弹力布根据弹力大小工艺流程如下:a、弹力小的品种工艺流程为:坯布→退浆→卷筒→加工涂层→预缩→开剪成件b、弹性大的品种工艺流程为:坯布→定型→退浆→卷筒→加工涂层→预缩→开剪成件对于弹力布是否要定型由客户的要求来定。
功能整理:凡是能赋予纺织品某种特殊实用功能的整理加工统称为功能整理。
包括:抗皱、防缩、防水、防油、阻燃、抗菌防臭、防霉防蛀、防静电、防紫外线、防辐射、香味整理、陶瓷(保健)整理等等。
止血整理:整理手段:化学接枝变性(赋予织物新的化学和物理性能)止血机理:1、物理作用:吸收水分而膨化(增加血液粘度,减缓流速)紧贴产生压力(膨化胶体堵塞毛细管末端)2、化学作用:粘附及凝集血小板3、生理作用:促活凝血因子-----活化凝血酶抗冻疮整理整理手段:纤维上连接(化学嫁接(为经得起重复使用中酸性汗液和碱性洗液的侵蚀))某种化学物质。
抗冻疮机理:制止动脉的痉挛收缩(通过生理性舒解、物理性扶摸)消痒整理整理手段:选择一种在结构上近似组织胺(致痒的代谢产物,脱羧的组胺酸),活性又比组织胺较强的物质,连接在纤维上。
抗菌整理整理手段:抗菌剂化学结合等方法留存在织物上。
抗菌机理:抗菌剂直接作用或缓慢释放作用,抑制菌类生长。
抗霉腐整理整理手段:在织物上生成不溶性的抗霉腐物质、伯醇基化学变性、与纤维素纤维中羟基结合形成共价键。
抗静电整理整理手段:物理方法(带不同电荷的纤维混纺或交织添加油剂、给湿、车间接地)化学方法(用抗静电剂进行整理来消除,在疏水性纤维表面形成导电层:提高纤维的吸湿性表面离子化)。
防臭整理整理手段:抗菌法(使杂菌无法在织物上繁殖生长)吸收法氧化法。
防紫外线整理整理手段:增强织物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选用适当的纤维,用紫外线吸收剂,选择合适的组织结构)增强织物对紫外线的反射能力(选用适当的纤维,选择合适的组织结构,用反光性强的物质)。
防污整理易去污整理:指通过这种整理后的织物沾污后在水中易于洗除。
拒污整理:拒污整理是指通过这种整理后的织物在空气中不易被污物沾污。
1.含氟整理剂适合作拒油整理剂。
2. 聚丙烯酸系整理剂适合作易去污整理剂。
污物分类(1)油脂类物质:乙醚溶解物、食品油脂、汗脂。
(2)水溶性物质:盐、糖、尿、汁、酸、碱,果汁、菜汁、难除的淀粉、胶水、蛋白质、牛奶,易再沾污。
涂层织物工艺技术涂层织物工艺技术是一种将织物表面覆盖一层特定材料的工艺,以改变织物的性能或外观。
涂层织物工艺技术具有很广泛的应用领域,例如医疗卫生、防水防火、防冷保暖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涂层织物工艺技术的制作过程和相关特点。
涂层织物的制作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前处理、涂层制备和后处理。
首先是前处理,包括选择适合的织物和进行表面处理。
织物的选择通常依据所需的性能,例如防水、防火、保暖等。
在表面处理方面,通常会进行清洗和去除织物表面的毛羽,以确保涂层的附着性。
其次是涂层制备,根据所需的性能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涂层。
常用的涂层材料包括聚氯化乙烯(PVC)、聚氨酯(PU)、液晶聚合物(LCP)等。
涂层可以通过刷涂、浸渍、喷涂等方法进行,以确保涂层均匀。
最后是后处理,涂层织物在制作过程中往往需要经过卷取、干燥、固化等处理。
这些后处理工序旨在进一步提升涂层织物的性能,例如增强其耐磨损能力、降低其透气性等。
涂层织物工艺技术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涂层织物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制。
由于涂层材料和工艺的选择多样,可以根据不同行业的需求进行定制,以满足各种特定要求。
其次,涂层织物具有较好的性能。
例如,使用防水涂层可以使织物具有防水性能;使用防火涂层可以增加织物的阻燃性能;使用保暖涂层可以提升织物的保温性能。
再次,涂层织物具有较好的耐久性。
由于织物表面涂有涂层,可以有效地提高织物的耐磨损能力和抗拉伸能力,延长织物的使用寿命。
最后,涂层织物的生产工艺相对简单。
相比其他加工技术而言,涂层织物的制备过程较为简单,且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总而言之,涂层织物工艺技术是一种将特定材料涂覆在织物表面的技术,通过前处理、涂层制备和后处理等步骤,可以实现织物的性能改变和定制化。
涂层织物具有很多优点,如提高织物的耐久性、改善织物的性能等。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涂层织物工艺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织物小知识——整理的目的和方法
织物整理的目的和方法如下:
整理的目的:
1. 改变织物的外观,如轧光整理、荧光增白等。
2. 改变织物的手感,如柔软整理、硬挺整理等。
3. 改善织物的形态稳定性,如拉幅整理、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热定形整理、树脂整理等。
4. 提高织物的防护性能,如防水整理、阻燃整理、抗静电整理、防辐射整理和防紫外线整理等。
5. 保证织物的服用寿命,如防霉整理、防蛀整理等。
6. 改善织物的保健功能,如抗菌防臭整理、香味整理、负离子整理和远红外整理等。
整理的方法:
1. 利用水分、热量、压力和机械的作用以达到整理的目的,如拉幅整理、轧光整理、电光整理等。
2. 利用化学药剂与纺织纤维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能。
如树脂整理、耐久性防水防火整理等。
3. 在织物上加入填充料,以改善织物的手感和重量。
例如用淀粉或胶质、陶土及其他矿物质配成浆液的上浆整理。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纺织品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布料涂层工艺解析布料涂层工艺解析1. 简介布料涂层是一种将涂层材料施加在织物表面的工艺,以增强织物的功能性能和外观。
涂层可以改变织物的透气性、防水性、阻燃性等特性,使其具有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深入探讨布料涂层的工艺解析,包括涂层材料的选择与特性、涂层工艺的步骤与要点,以及布料涂层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
2. 涂层材料的选择与特性在布料涂层过程中,涂层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常见的涂层材料包括聚氨酯、聚酯、丙烯酸酯等。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如强度、耐磨性、耐高温性等。
选择合适的涂层材料应综合考虑织物的用途、功能需求以及材料的成本与可行性。
3. 涂层工艺的步骤与要点布料涂层的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预处理、涂层施加、固化和后处理。
预处理阶段主要包括织物的清洗、除尘和处理表面缺陷等工作。
涂层施加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滚涂、刷涂、喷涂等,根据织物和涂层材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
固化阶段通过烘干或化学反应等方式将涂层材料固定在织物上。
后处理阶段主要包括检验、修整和包装等工作。
4. 布料涂层的应用领域布料涂层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汽车制造、建筑工程、航空航天等。
在汽车制造领域,涂层工艺可以增强织物的耐磨性和耐高温性,用于制作汽车座椅、内饰等部件。
在建筑工程领域,涂层可以提高织物的防水性和防火性能,用于屋面防水、墙体隔热等方面。
在航空航天领域,涂层可以增强织物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用于制作飞机绝缘材料、宇航服等。
5. 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功能性织物需求的增加,布料涂层工艺将继续发展壮大。
未来,涂层材料将更加环保、可持续,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涂层工艺将更加自动化、智能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涂层工艺将更加多样化,满足不同织物和应用领域的需求。
总结与回顾:本文对布料涂层工艺进行了深入解析。
涂层材料的选择与特性是布料涂层工艺的关键,需要综合考虑织物的用途和功能需求。
涂层工艺的步骤与要点包括预处理、涂层施加、固化和后处理,每个步骤都有其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浅谈织物涂层整理 织物, 涂层 纺织品涂层整理剂又称涂层胶,是一种均匀涂布于织物表面的高分子类化合物。它通过粘合作用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或多层薄膜,不仅能改善织物的外观和风格,而且能增加织物的功能,使织物具有防水,耐水压,通气透湿,阻燃防污以及遮光反射等特殊功能。早在二千多年前,古代中国人民就已经把涂层胶用于织物表面,那时多为生漆、桐油等天然化合物,主要用于防水布的制作。时至近代,出现了性能优越的多种合成聚合物类涂层胶。最初的产品存在只防水而不透湿的缺陷,涂层织物使用时有闷热感,舒适性差。为了改善涂层胶的通气透湿性,自70年代以来,科研人员通过对涂层胶化学结构的改性和变换涂层加工方法等手段研制出了一系列防水透湿型织物用涂层胶。近年来,功能型涂层胶和复合型涂层胶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涂层胶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化学结构分类主要有: 1.聚丙烯酸酯类(PA); 2.聚氨酯类(PU); 3.聚氯乙烯类(PVC); 4.有机硅类; 5.合成橡胶类(如氯丁橡胶)。 此外,还有聚四氟乙烯、聚酰氨、聚酯、聚乙烯、聚丙烯和蛋白质类。目前主要应用的是聚丙烯酸酯类和聚氨酯类。按在使用上采用的介质不同分为溶剂型和水系型两种,溶剂型具有耐水压高,成膜性好,烘燥快,含固量低等优点,但同时又有在织物上渗透性强、手感粗硬,毒性大、易着火,需要溶剂回收装置、且回收费用高的缺陷。与溶剂型相比,水系型无毒、不燃、安全,成本低、不需回收,可制造厚涂产品,有利于有色涂层产品的生产,涂层亲水性好;其缺点是耐水压低,烘燥慢,在长丝织物上粘着较难。按涂层工艺及焙烘条件不同又有干式涂层胶和湿式涂层胶,低温交联涂层胶和高温交联涂层胶之分。干式和低温交联涂层胶因其涂层工艺简单,焙烘温度低,省力节能,它们是未来涂层织物发展的趋势[1][2]。
2.聚丙烯酸酯涂层胶(Polyacrylate简称PA) 聚丙烯酸酯类织物涂层胶是目前常用的涂层胶之一,它有下列优点: 2耐日光和气候牢度好,不易泛黄; 2透明度和共容性好,有利于生产有色涂层产品; 2耐洗性好; 2 粘着力强; 2成本较低。 其缺点是: 2弹性差,易折皱; 2 表面光洁度差; 2 手感难以调节适度。 最初的聚丙烯酸酯类涂层胶属于单纯防水型产品,通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的品种不仅具有防水透湿,阻燃等多种功能,而且还有低温节能的特色。聚丙烯酸酯类涂层胶一般均由硬组分(如聚丙烯酸甲酯等)和软组分(如聚丙烯酸丁酯等)共聚而成。聚丙烯酸酯涂层的主要单体有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等,为了提高其防水性能,必要时可加入丙烯酰胺和丙烯腈,聚合引发剂一般用过氧化物(如过硫酸钾等)。
2.1防水涂层整理剂 此种聚丙烯酸酯类涂层整理剂最初多为溶剂型产品,其粘着性和耐水性极佳。为了提高膜的强度,常加入外胶联剂,此类具有代表性的品种是大日本油墨公司的Criscoat系列涂层整理剂及其助剂。其适合加工柔软的薄织物,与防水剂拼用一次,即可获得较高的拒水和耐水压效果。但溶剂型产品含有大量的有机溶剂如甲苯、醋酸乙酯等,使用时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或发生火灾,且溶剂回收费用高。溶剂型涂层整理剂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悬浮聚合,所得产品的分子量较高;另一种是溶液聚合,所得产品的分子量低。 为了克服溶剂型产品的缺点,水系型的聚丙烯酸酯类涂层整理剂应运而生。水系型的又分为乳液类,非皂乳液类和水溶类三种。乳液类分子量为10-500万,粒子直径0.05-0.2微米,含固量一般为40-60%。由于采用乳液聚合法,聚合时加入少量复合乳化剂,由于乳化剂的存在,在融结成膜过程中,一部分被挤至膜与织物之间界面,从而削弱了与织物的粘结强度,使产品的耐水压受到一定的影响。另一部分被挤至膜的外表面,引起膜表面的涩滞感,造成涂层织物的手感不爽。非皂乳液类(也有称无乳剂型)涂层剂不含乳化剂,对织物主要进行精细涂层防水整理。整理后的织物能保持原有的风格,具有柔软的手感和很高的牢度,手感滑爽,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防水效果。水溶类是一种特殊的胶体分散液,是在高聚物中引入亲水性官能团,能在水中呈澄清状态,水溶类的分子量一般在10-20万左右。
国内已有报道,以乳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酯超微乳液,其平均粒径在50nm以下,外观为半透明胶体粘液,选择2D树脂作为外交联剂,用含氟树脂进行后拒水整理,可使涂层织物获得更高的耐水压值和拒水性[3]。目前国内该类产品多为外交联型,应用时须加入交联剂,给厂家应用带来不便。近年国内有人对水性超微乳自交联聚丙烯酸酯织物涂层剂的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4],结果表明其性能优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2防水透湿涂层整理剂 经此类涂层剂整理过的织物同时具有防水和透湿两种功能,其防水透湿机理是依靠成膜时形成大量的微孔。这些孔隙小于2微米,能阻止水滴(平均直径100微米),却允许水蒸气分子(平均直径0.0004微米)通过,从而获得防水透气性[5]。为了改善聚丙烯酸酯类加工织物的通气透湿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将含有羧基,羟基,腈基等亲水性基团的丙烯酸酯类共聚物溶解于水能混溶的有机溶剂中制成涂层胶,涂后经温水处理,去除溶剂并使共聚物凝固,干燥去水使共聚物在织物上形成微孔薄膜。这种涂层胶以湿法涂层处理织物通气透湿性良好。与干法相比,湿法涂层较为繁杂,因此开发既能干法涂层,又防水透湿的织物涂层胶势在必行。我国于80年代中期研制出此类产品如PP-3,系由丙烯酸酯类单体乳液聚合而成[5]。
2.3多功能性涂层整理剂 目前,聚丙烯酸酯涂层胶已从过去的防水透湿型产品发展到多个品种,主要包括阻燃,防风,遮阳及泡沫涂层整理剂,甚至还兼有几种性能的多功能产品。其中又以阻燃涂层胶发展最快。研制开发阻燃涂层剂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选用阻燃性单体共聚;另一种是在聚丙烯酸酯乳液中添加阻燃协效剂和阻燃剂。此类产品有美国White公司的Caliban F/R P-44和P-53,其阻燃剂均为十溴二苯基化合物与氧化锑的复合物,阻燃性好[6]。国内也有阻燃涂层产品,如天津纺织工业研究所的C-20,其性能可与国外的同类产品相媲美[7]。日本公布了用于电磁屏蔽的阻燃金属涂层织物,在此织物涂层的一则涂以丙烯酸聚合物Toacron SA 6218为主的涂层,在另一则涂以含阻燃剂的聚氨酯层Resamine UD[8]。泡沫涂层加工是纺织品涂层整理的一种新型工艺,其中的泡沫涂层整理剂是关键,FCA-100是国内出现的一种泡沫涂层整理剂。
3. 聚氨酯涂层胶(Polyurethane 简称PU) 聚氨酯全称为聚氨基甲酸酯,是分子结构中含有—NHCOO—单元的高分子化合物,该单元由异氰酸基和羟基反应而成,反应式如下:—N=C=O + HOˉ → —NH-COOˉ
20世纪70年代,德国Otto Bayer 首先合成了PU。在1950年前后,PU作为纺织整理剂在欧洲出现,但大多为溶剂型产品用于干式涂层整理。20世纪60年代,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政府环保法规的出台,水系PU涂层应运而生。70年代以后,水系PU涂层迅速发展,PU涂层织物已广泛应用。80年代以来,PU的研究和应用技术出现了突破性进展。与国外相比,国内关于PU纺织品整理剂的研究较晚。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水系PU的科研、生产单位不多(约40余家),年产量万吨以上,且大部分为皮革涂饰剂,用于纺织品整理的不多。
聚氨酯涂层剂是今后发展的主要种类,它的优势在于: Ø 涂层柔软并有弹性; Ø 涂层强度好,可用于很薄的涂层; Ø 涂层多孔性,具有透湿和通气性能; Ø 耐磨,耐湿,耐干洗。 其不足在于: Ø 成本较高; Ø 耐气候性差; Ø 遇水、热、碱要水解。 PU涂层剂按组成分类有:聚酯系聚氨酯;聚醚系聚氨酯;芳香族异氰酸酯系聚氨酯;脂肪族异氰酸酯系聚氨酯。按使用上采用的介质分为溶剂类和水系类[2]。
3.1溶剂型PU涂层胶 溶剂类PU具有良好的强伸度和耐水性,但毒性大,易燃烧。从组分上来说,它还分为双组分类和单组分类。双组分产品由预聚物和胶联剂组成,预聚物是将异氰酸酯与低聚多元醇反应生成的末端为羟基的预聚物。胶联剂则是含有多个(三个以上)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在涂层整理时,预聚物与胶联剂反应,形成热固性网状薄膜,赋予纺织品优良的性能。此类产品有大日本油墨公司的Crisvon7367 SL。单组分产品为线状结构,有无定形区也有结晶区,是热塑性的。单组分产品由端异氰酸酯基(—NCO)的预聚体经扩链而成。产品如国内的AR-1401,国外的有大日本油墨公司的Crisvon2016 EL,2116EL。Bayer公司的Impranil系列。溶剂型PU涂层胶大多使用DMF,或甲苯与异丙醇的混合物作为溶剂。为了达到防水透湿的效果,溶剂型涂层整理剂一般采用湿法涂层工艺加工织物。
3.2水系PU涂层胶 水系型又分为水溶性和水分散型两种。水系PU用于织物涂层整理,量大面广,如日本的Superflex系列,德国的Imperanil水分散系列。水系PU成膜性好,并有较好的防水性。Elastron CT-7,C-52均为水系PU,用于防水透湿涂层。水分散型PU可制成非离子,阴离子和阳离子分散液。水分散型PU对酸碱敏感,在酸的存在下,阴离子PU将凝聚,而阳离子PU不耐碱。国产的有PUI-1,503型,目前该类产品在不断发展。
水系PU涂层胶最初采用转相乳化法制造,但产品中含有乳化剂,对粘着性、强韧性和耐水性产生不良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世纪80年代后期,自乳化型水系涂层胶逐渐增多,其主要原理是在聚合物链上引入适量的亲水基团,在一定条件下自发分散形成乳液。水系PU涂层胶通常用于干法涂层。为提高涂层产品的耐水性、柔软性和耐久性,应进行前、后防水整理。例如PU-195就属于该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