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织物功能整理
- 格式:ppt
- 大小:3.93 MB
- 文档页数:31
纺织品功能整理1、功能整理的含义凡是能赋予纺织品某种特殊实用功能的整理加工统称为功能整理。
它包括:抗皱、防缩、防水、防油、阻燃、抗菌防臭、防霉防蛀、防静电、防紫外线、防辐射、香味整理、陶瓷(保健)整理等等。
2、服装功能的发展历史第一阶段:遮体、保暖。
第二阶段:织物延伸的穿着功能(易保养功能)抗皱、防缩;防水、防油、防污、阻燃。
第三阶段:具有医疗、保健和防护等功能抗菌防臭、防霉、防蛀、防静电、防紫外线、防辐射、止血、香味整理、陶瓷(保健)整理等。
3、我国功能性纺织品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印染企业受服装企业选择面料的要求制约。
●开发的功能性面料不能做到时尚性、舒适性和功能性的有机结合。
●主要依靠印染后整理加工。
缺少从纤维原料、纺纱织造、印染、服装一条龙全方位考虑,造成产品功能性不耐久,功能性指标不高,技术含量低,易被仿冒而低价竞争。
●功能性产品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功能性加工的环保和安全问题尚未解决。
●我国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思路主要依赖于助剂加工,不能做到多学科交叉研发,因而,产品技术含量低、档次低,缺乏技术创新和价值创新。
●缺乏市场调研投入。
4、染整加工的内容坯布准备>前处理(练漂)>染色和印花>整理>一般整理和特殊整理>功能整理第一章总论一、纺织纤维概论1、纺织纤维的涵义一般而言直径细到几微米或几十微米,而长度比细度大许多倍的物质称为纤维。
其中长度达几十毫米以上并具有一定的强度、可挠曲性或具有一定的包缠性和其他服用性能,可以生产纺织制品的,称为纺织纤维新型纤维:差别化纤维:变形丝、异形纤维、超细纤维、混纤丝、复合纤维、易染色纤维、吸水吸湿纤维功能性纤维:抗静电和导电纤维、防紫外线纤维、光导纤维、抗菌防臭纤维、变色纤维、纳米纤维、智能纤维高性能纤维:芳纶1414、芳纶1313聚苯并恶唑PBO、聚四氟乙烯PTFE、碳纤维二、功能纤维及功能纺织品1、涵义功能纤维及功能纺织品指除一般纤维及纺织品所具有的物理机械性能以外,还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新型纤维及纺织品,如卫生保健纺织品,防护功能纺织品、舒适功能纺织品、医疗和环保功能纺织品等。
第一章绪论—纺织品的功能整理及功能整理剂第一节纺织品功能整理的要求和方法纺织品的功能整理是为了满足纺织品的某些特殊使用要求而赋予纺织物优良的使用、安全、外观等性能的特殊整理加工方法。
功能整理剂则是随化学、生物医学、高分子复合材料学、光化学、热力学、电学、生态学等多学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类功能整理剂。
功能性纺织品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①用作生物医学的组织和器官;②用于预防医学的抗菌防病,保健美容的理疗塑身;③特种行业的阻燃、防静电、高低温防护、各类射线防护等等;④家居环境改善,吸尘防噪,妇幼生理卫生,杀螨防污;⑤各种易护理整理。
拒油拒水、防皱、防缩;⑥各种低成本的仿制技术。
从发展来看,功能性纺织品的整理内容和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大,正逐渐渗透到普通产品的生产与整理过程中。
1.1 功能整理的要求1 具有良好的环保特性功能性纺织品的生产不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有害物溢出,有害气体和污水的排放,会直接造成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物种群失调或消灭。
在功能性纺织品整理过程中,应尽量采用生物可降解助剂,以确保环境安全。
2 生产操作的安全性在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特殊操作,防止给操作人员造成显性或隐性的生理和心理伤害。
对尚不清楚会造成什么样影响的助剂应随时跟踪,对操作人员定期体检,获得可靠的无害证明后才能大量使用。
3 最终产品无毒副作用功能性纺织品一旦成成品,对环境及使用的生命体就不能有不良作用。
即便是残留有有害物质,其残留量也必须降到对生命体无害的范围。
4 功能持久功能性纺织品应根据其使用的生命周期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持久能力。
通常,功能性纺织品多为中长期用品,在使用过程中要经受反复洗涤、熨烫。
只有那些经过一定时间使用后仍具有良好的原有功能的产品,才能被消费者接受,才能有良好的市场潜力。
1.2 功能整理的方法1 物理整理法(1) 浸渍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水溶性或溶剂可溶性的多功能整理剂。
与溶剂形成均匀溶液的多功能整理剂,随溶液渗透到纺织品内纤维之间的空隙中,与纤维表面形成分子间表面吸附而附着在纺织品上。
纺织品的功能整理及功能整理剂姓名:李志斌班级:电子类十班学号:12H0751330 序号:L69纺织品功能整理的要求和方法:纺织品的功能整理是为了满足纺织品的某些特殊使用要求而赋予纺织物优良的使用、安全、外观等性能的特殊整理加工方法。
多功能整理剂则是随化学、生物医学、高分子复合材料学、光化学、热力学、电学、生态学等多学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类功能整理剂。
由于纺织品的功能整理是针对纺织品某些特定的性能的,因而目的性强,效果好,产品的附加值也高。
1.功能整理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环保特性功能性纺织品的生产不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有害物溢出,有害气体和污水的排放,会直接造成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物种群失调或消灭。
这些都是世界环境保护组织和各国政府所不允许的。
对各类化学助剂不但要研究其近期生态影响力,还要研究其长效生态影响力,确保其永久的安全性。
因此,在功能性纺织品整理过程中,应尽量采用生物可降解助剂,以确保环境安全。
(一)生产操作的安全性在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特殊操作,防止给操作人员造成显性或隐性的生理和心理伤害。
对尚不清楚会造成什么样影响的助剂应随时跟踪,对操作人员定期体检,获得可靠的无害证明后才能大量使用。
最终产品无毒副作用功能性纺织品一旦成成品,对环境及使用的生命体就不能有不良作用。
即便是残留有有害物质,其残留量也必须降到对生命体无害的范围。
凡是有可能造成生命体急、慢性中毒,过敏、皮肤不适或病症,以及诱发其他病变,特别是恶性病变危险的,都是不允许的。
(二)功能持久力功能性纺织品应根据其使用的生命周期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持久能力。
通常,功能性纺织品多为中长期用品,在使用过程中要经受反复洗涤、熨烫。
因此,只有那些经过一定时间使用后仍具有良好的原有功能的产品,才能被消费者接受,才能有良好的市场潜力。
2.功能整理的方法一.物理整理法(1)浸渍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水溶性或溶剂可溶性的多功能整理剂。
功能整理:凡是能赋予纺织品某种特殊实用功能的整理加工统称为功能整理。
包括:抗皱、防缩、防水、防油、阻燃、抗菌防臭、防霉防蛀、防静电、防紫外线、防辐射、香味整理、陶瓷(保健)整理等等。
止血整理:整理手段:化学接枝变性(赋予织物新的化学和物理性能)止血机理:1、物理作用:吸收水分而膨化(增加血液粘度,减缓流速)紧贴产生压力(膨化胶体堵塞毛细管末端)2、化学作用:粘附及凝集血小板3、生理作用:促活凝血因子-----活化凝血酶抗冻疮整理整理手段:纤维上连接(化学嫁接(为经得起重复使用中酸性汗液和碱性洗液的侵蚀))某种化学物质。
抗冻疮机理:制止动脉的痉挛收缩(通过生理性舒解、物理性扶摸)消痒整理整理手段:选择一种在结构上近似组织胺(致痒的代谢产物,脱羧的组胺酸),活性又比组织胺较强的物质,连接在纤维上。
抗菌整理整理手段:抗菌剂化学结合等方法留存在织物上。
抗菌机理:抗菌剂直接作用或缓慢释放作用,抑制菌类生长。
抗霉腐整理整理手段:在织物上生成不溶性的抗霉腐物质、伯醇基化学变性、与纤维素纤维中羟基结合形成共价键。
抗静电整理整理手段:物理方法(带不同电荷的纤维混纺或交织添加油剂、给湿、车间接地)化学方法(用抗静电剂进行整理来消除,在疏水性纤维表面形成导电层:提高纤维的吸湿性表面离子化)。
防臭整理整理手段:抗菌法(使杂菌无法在织物上繁殖生长)吸收法氧化法。
防紫外线整理整理手段:增强织物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选用适当的纤维,用紫外线吸收剂,选择合适的组织结构)增强织物对紫外线的反射能力(选用适当的纤维,选择合适的组织结构,用反光性强的物质)。
防污整理易去污整理:指通过这种整理后的织物沾污后在水中易于洗除。
拒污整理:拒污整理是指通过这种整理后的织物在空气中不易被污物沾污。
1.含氟整理剂适合作拒油整理剂。
2. 聚丙烯酸系整理剂适合作易去污整理剂。
污物分类(1)油脂类物质:乙醚溶解物、食品油脂、汗脂。
(2)水溶性物质:盐、糖、尿、汁、酸、碱,果汁、菜汁、难除的淀粉、胶水、蛋白质、牛奶,易再沾污。
纺织品功能整理1、功能整理的含义凡是能赋予纺织品某种特殊实用功能的整理加工统称为功能整理。
它包括:抗皱、防缩、防水、防油、阻燃、抗菌防臭、防霉防蛀、防静电、防紫外线、防辐射、香味整理、陶瓷(保健)整理等等。
2、服装功能的发展历史第一阶段:遮体、保暖。
第二阶段:织物延伸的穿着功能(易保养功能)抗皱、防缩;防水、防油、防污、阻燃。
第三阶段:具有医疗、保健和防护等功能抗菌防臭、防霉、防蛀、防静电、防紫外线、防辐射、止血、香味整理、陶瓷(保健)整理等。
3、我国功能性纺织品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印染企业受服装企业选择面料的要求制约。
●开发的功能性面料不能做到时尚性、舒适性和功能性的有机结合。
●主要依靠印染后整理加工。
缺少从纤维原料、纺纱织造、印染、服装一条龙全方位考虑,造成产品功能性不耐久,功能性指标不高,技术含量低,易被仿冒而低价竞争。
●功能性产品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功能性加工的环保和安全问题尚未解决。
●我国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思路主要依赖于助剂加工,不能做到多学科交叉研发,因而,产品技术含量低、档次低,缺乏技术创新和价值创新。
●缺乏市场调研投入。
4、染整加工的内容坯布准备>前处理(练漂)>染色和印花>整理>一般整理和特殊整理>功能整理第一章总论一、纺织纤维概论1、纺织纤维的涵义一般而言直径细到几微米或几十微米,而长度比细度大许多倍的物质称为纤维。
其中长度达几十毫米以上并具有一定的强度、可挠曲性或具有一定的包缠性和其他服用性能,可以生产纺织制品的,称为纺织纤维新型纤维:差别化纤维:变形丝、异形纤维、超细纤维、混纤丝、复合纤维、易染色纤维、吸水吸湿纤维功能性纤维:抗静电和导电纤维、防紫外线纤维、光导纤维、抗菌防臭纤维、变色纤维、纳米纤维、智能纤维高性能纤维:芳纶1414、芳纶1313聚苯并恶唑PBO、聚四氟乙烯PTFE、碳纤维二、功能纤维及功能纺织品1、涵义功能纤维及功能纺织品指除一般纤维及纺织品所具有的物理机械性能以外,还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新型纤维及纺织品,如卫生保健纺织品,防护功能纺织品、舒适功能纺织品、医疗和环保功能纺织品等。
织物的基本知识第一章织物的基本知识一、单位换算:1码(Y)=0.9144米(M) 1英寸(1″)=2.54厘米(CM)1码=36英寸1磅(LB)=454克(g) 1盎司=(OZ)=28.3克(g)二、织物规格参数定义:1、丹尼数:表示长纤纱的粗细,即长度为9000米的纱,其重量为1克(g),通常定义为1丹,用英文字母“D”表示。
如:一根9000米长的纱,称其重量为70克,即定义为70丹。
主要用于表示化纤的粗细。
2、条数和经纬密:表示布料的密度,即每平方英寸内经纱与纬纱的条数和,用英文字母“T”表示。
数条数时注意分析布料的编织方法,找出相应的编织规律,才能准确的测出条数。
3、F数:每一根经纱或纬纱都是由若干根细纱合成的,F数表示一根经纱或纬纱中的细纱股数,用英文字母“F”表示,一般情况下,“F数”越大,布料手感越蓬松、越柔软。
反之手感越单薄越硬。
4、短纤纱的粗细表示:一般情况下用”支纱”表示,即1磅重的棉花戳出纱的长度为840码,称这根纱为1支纱,用英文字母”s”表示,如21支纱即为21s.主要用于表示棉、麻、天丝、混纺纤维以及化纤短纤维的粗细。
(经换算:21S相当于250D的重量)5、织物规格表示法:经纱粗细/F数×纬纱粗细/F数×有效幅宽经纱条数+纬纱条数如:70D/36F×70D/36F×60″也可缩写为70D×190T×60″118T+80T三、织物分类:1、按性质分类(常见分类如下)纤维按性质可分为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两大类。
其中天然纤维包括蚕丝棉、麻、羊毛等,人造纤维包括尼龙、涤纶、醋酸纤维等等,下面对几种较为常用的纤维进行详细地介绍:A、尼龙: 英文为”Nylon”,一般用“N”表示,也称“锦纶”。
尼龙又分为“尼龙6”和“尼龙66”。
“尼龙66”的各种物理性能都较“尼龙6”为好,价格也较贵。
一般情况下,用火烧冒白烟,闻起来有一种芥茉的味道。
6、织物的整理(后处理、整理)6、织物的整理(后处理、整理)机织物、针织物及其他各类织物下织机后,须经过染整加工,如练漂、染色或印花整理等工序处理,才能成为投放市场的纺织商品。
在这里讲的整理内容系指织物经漂、染、印加工后为改善和提高织物品质的最后加工整理。
近年来织物的后整理发展迅速,它已以单纯地发挥纤维固有特性和效果不耐久的整理向着运用新型整理剂和设备,赋予织物更优良性能和持久性效果的方向发展,如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在性能与外观上的互仿。
通过后整理使织物获得纤维本身原先并不具备的功能等。
一、织物后整理按其整理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个方面(织物整理的目的);织物整理的目的概括起来说就是使织物“完美化”,具体归纳如下:(1)使织物规格化。
使织物门幅整齐,尺寸形态稳定(符合规定标准)如(拉)幅整理,防缩防皱整理和热定型等,称为定性整理。
(2)改善织物手感。
如硬挺整理、柔软整理等。
这类整理可用机械方法、化学方法或三者共同作用处理织物,以达到整理目的。
(3)改善织物外观。
如光泽、度、悬垂性等。
有轧光整理、增光整理以及其他改善织物表面的整理。
(4)其他服用性能的改善(赋予织物的新的特点)。
如阻燃、拒水、化纤织物的亲水性,防静电,防起毛起球等整理。
织物后整理根据上述要求,其加工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机械后整理和化学后整理。
通常将利用湿、热、力(力、压力)和机械作用来完成整理目的加工方法称为一般机械后整理。
而利用化学药剂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改变织物物理化学性能的称为化学整理,但二者并无截然界线。
例如柔软整理既可籍一般机械整理方法进行。
也要用上柔软剂的方法获得整理效果,但大多数是两种方法同时进行。
上述是按织物整理加工的工艺性质来分的,还有就是按织物整理效果来分。
这种分类方法是以织物保持整理效果的程度来区分的,具体可分为暂时性整理、半耐久性整理和耐久性整理三种。
1、暂时性整理保持织物整理效果时间较短的称暂时性整理,如:轧花整理、上浆整理等。
功能整理及染整新技术论文班级:xxx班学号:xxx姓名:xxx纺织品功能整理开展及应用摘要:通过一个学期以来对纺织品功能整理的学习,对纺织品功能整理技术有了初步和根本的了解。
纺织品功能整理是一门有趣的学问,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理论上可以赋予人类所希望纺织品所具有的一切功能!本文主要是阐述自己对于一个学期以来对纺织品功能整理学习的总结、体会、感想,参考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获得的学者教授们的珍贵的资料和实践经验来概括一下纺织品功能整理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和开展的前景和趋势以及一些新技术在纺织品功能整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纺织品功能整理,概况,开展,应用,新技术。
正文:纺织品功能整理概况:纺织品的功能整理是为了满足纺织品的某些特殊使用要求而赋予纺织品优良的使用,平安,外观等性能的特殊整理加工方法。
拿服装用纺织品来举个例子,服装用纺织品的开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遮体,保暖。
第二阶段:织物延伸的穿着功能〔易保养功能〕,抗皱、防缩;防水、防油、防污、阻燃等。
第三阶段:具有医疗、保健和防护等功能,抗菌防臭、防霉、防蛀、防静电、防紫外线、防辐射、止血、香味整理、陶瓷〔保健〕整理等。
我国的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展与国际水平目前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1、印染企业受服装企业选择面料的要求制约;2、开发的功能性面料不能做到时尚性、舒适性和功能性的有机结合;3、根据印染之后的整理加工,很多情况下由于缺少从纤维的原材料、纺纱织造、印染、服装整条生产考虑,会出现产品技术含量低、功能性指标不高、功能性不耐久,很容易被山寨后而低价竞争;4、就目前而言,大多的功能性产品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功能性加工的环保和平安问题尚未解决;5在我国的一些功能性产品的开发,主要依赖于助剂加工,很少能做到多学科交叉研发,因此,这些产品会出现技术含量低、档次低,缺乏技术创新和价值创新;6、缺乏市场调研投入。
纺织品功能整理的一些应用:一:织物在生活中的根本整理。
“功能”性整理功能整理:通过特殊的化学助剂作用于织物表面,赋予织物特殊的效用的一种整理方式。
1.防水整理1.1防水整理:利用防水剂作用于织物上,使织物表面形成对水的表面张力降低,形成织物表面拒水的一种整理方式,通过高温焙烘170℃×3min,使之在织物表面固着,提高耐洗性。
1.2助剂类别:硅系、氟系两类。
硅系一般初始状态尚好,但不耐水洗,一般在五次以内,有的不耐洗。
价格也不相同,氟系的初始状态较好,一般耐10次以上水洗,同时具有防油功能,成本较高。
1.3工艺流程:染色布(半漂布)→浸轧烘干→焙烘→预缩→成品(注意布身的PH值:弱酸性,洁净度:不含表面活性剂)1.4指标和价格:1.5检测标准:AATCC-193-2004拒水性测试(滴水法):本测试用以确定处理后布料对液体的耐湿性能。
将具有不同表面张力的水、醇混合溶液滴在布料表面,观察润湿表面的扩展。
本测试提供了一种耐水性沾污染的大致评估方法。
一般来说,耐水级别越高,处理后布料耐水性沾污物性能越好。
标准测试溶液的成分如表1所示。
测试步骤:1. 将待测布正面向上放置于水平板上的白纸中央。
开始时以一号测试液进行测试,在待测布面的3个点上小心地将待测液滴成5毫米直径的圆形或约0.05毫升的量3。
2. 以45°观察这些滴点约10秒钟。
3. 如果3个点中至少有两点未渗透或润湿织物纤维,则请用2号测试液滴于其邻近地方,并重复第2步骤4. 持续此步骤,直到三个点中至少有两点渗透为止。
若所使用的测试液号码越高,且织物的三个点中至少有两点未湿透或现出中心,则其抗水等级越高。
••AATCC-22-2001沾水度检测方法:洒水法2.“三”防整理2.1“三防”包含的内容是:防水、防油、防污。
防水、防油可以检测一般为初始:W/O :6/5,10次水洗后:4/3,为合格,防污是概念,无指标。
通过高温焙烘170℃×3min ,使之在织物表面固着,提高耐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