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X射线数字化体层摄影系统设计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47
口腔建模设计方案口腔建模是牙科诊疗中最基本的操作之一。
在数字化时代,随着3D打印技术的成熟和应用,数字化口腔建模成为了现代牙科诊疗的重要部分,对于提高牙科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都有着很大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数字化口腔建模设计方案。
背景在传统口腔建模过程中,医生需要取得患者口腔的模型,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需要使用一系列的材料和设备进行操作,对医生和患者都带来了很多不便。
借助3D扫描技术,可以将患者口腔的扫描数据转化为数字模型,再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实体模型,极大地方便了牙科医生进行治疗。
数字化口腔建模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模型设计和3D打印。
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详细介绍数字化口腔建模设计方案。
数据采集数字化口腔建模的第一步是数据采集。
对于患者而言,数字化口腔建模不仅仅是方便,而且更加舒适和安全。
数字化口腔建模需要用到3D口腔扫描仪,它是一种可以快速、精准地采集患者口腔信息的设备。
它不需要使用任何材料侵入口腔,只需要对患者口腔进行扫描即可获得高精度的口腔数据,大大降低了患者的不适感和口腔伤害的风险。
采集的数据将被转化为数字化模型,成为后续治疗过程的基础。
模型设计数字化口腔建模的第二步是模型设计。
使用CAD软件进行模型设计,按照医生和患者的要求,定制化模型。
在设计数字化口腔模型时,需要考虑到磨牙、切牙、牙龈等细节处的精细处理,在这方面能够大大提高设计效率。
在进行数字模型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模型的精度和真实感,以便于后续的治疗工作。
3D打印数字化口腔建模的第三步是3D打印。
将数字化口腔设计的模型转化为3D打印格式,然后放入3D打印机进行打印。
3D打印可以制造出高精密度、精确的模型。
通过3D打印,可以制造出各种模型,包括单颗牙齿、多颗牙齿、完整的下颌和上颌等等,并且打印速度较快,准确度较高,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
结论数字化口腔建模设计方案是一种方便、舒适、快捷、精确的口腔诊疗方式。
智慧口腔管理系统设计方案智慧口腔管理系统是一种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口腔管理进行全面细致的监控和管理的系统。
通过采集、分析和处理口腔相关的数据,智慧口腔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口腔健康状况,提供个性化的口腔护理建议,并与口腔医生进行在线沟通和诊断。
本文就智慧口腔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探讨。
一、系统架构设计:智慧口腔管理系统的架构主要分为四个层次:数据采集层、数据存储与处理层、数据分析与挖掘层、应用层。
1.数据采集层:数据采集层主要负责收集与口腔相关的数据信息,包括口腔图像、口腔视频、口腔声音、口腔感知数据等。
其中,口腔图像和视频可以通过智能牙刷的摄像头进行采集,口腔声音可以通过麦克风采集,口腔感知数据可以通过传感器采集。
2.数据存储与处理层:数据存储与处理层主要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初步处理。
数据可以存储在云端服务器中,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
3.数据分析与挖掘层:数据分析与挖掘层主要负责对存储在云端服务器中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
通过应用数据挖掘算法和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对口腔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预测,并提供个性化的口腔护理建议。
4.应用层:应用层主要包括智能牙刷、手机APP和口腔医生端。
智能牙刷通过与手机APP的连接,实时上传采集到的数据信息。
手机APP可以展示口腔的健康状况、提供口腔护理建议,并与口腔医生进行在线沟通。
口腔医生端可以实时监测和诊断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并提供相关的治疗方案。
二、系统功能设计:1.口腔健康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口腔的健康状况,包括牙龈出血、牙菌斑积聚、口臭等。
通过分析和挖掘采集到的数据,可以评估患者的口腔健康水平,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2.个性化护理建议:系统可以根据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和个人口腔习惯,提供个性化的口腔护理建议。
建议可以包括刷牙技巧、牙膏和牙刷的选择、饮食调整等,有针对性地改善口腔健康问题。
3.在线沟通和诊断:患者可以通过手机APP与口腔医生进行实时沟通和诊断。
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发展及技术现状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是一种通过数字化技术将X线图像直接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技术。
相比传统的胶片X线摄影系统,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具有很多优势,包括更高的图像质量、较低的辐射剂量、更快的成像速度和更方便的图像存储和传输。
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开始使用数字技术来处理X线图像。
最早的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使用光敏探测器或光电倍增管(PMT)来转换X线图像为光信号,再通过模数转换器将光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然而,这种系统的分辨率和动态范围有限,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得以飞速发展。
现在的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通常使用固态探测器,如平板探测器或线阵探测器,来直接将X线图像转换为数字信号。
这些固态探测器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宽的动态范围和更高的空间分辨率,从而提供了更好的图像质量。
此外,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还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来改善成像速度和辐射剂量。
例如,快速扫描技术可以大幅度缩短成像时间,从而减少了患者被X射线辐射的时间。
同时,新的数字化图像处理算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病情。
总体而言,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发展十分迅速。
它已经成为常见的X线摄影技术,并在临床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将继续提高图像质量、减少辐射剂量,并拓展更多的应用领域。
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医疗单位对人体进行X射线摄影,用于医学摄影诊断。
不适用于牙科及乳腺摄影,不适用于心血管造影X射线摄影诊断。
1.1 产品型号/规格Definium 60001.2 划分说明1.3 产品结构及组成配置一:由系统柜(GCC-C1),数字检查床(GCTBL-C2),移动摄影床(5136793),数字胸片架(GCWS-C1),头顶球管悬吊架(5139720),高压发生器(JEDI 80 RD 1T),X射线管组件(MX100),限束器(AL01C II),数字探测器(5340000-7)及采集工作站组成。
配置二:由系统柜(GCC-C1),数字检查床(GCTBL-C2),移动摄影床(5136793),数字胸片架(GCEWS-C1),头顶球管悬吊架(5139720),高压发生器(JEDI 80 RD 1T),X射线管组件(MX100),限束器(AL01C II),数字探测器(5340000-7)及采集工作站组成。
1.3.1 配置区别1.3.2 附件和选配件a) 条形码扫描器b) 探测器和暗盒立架c) 数字检查床手柄和压缩带d) 图像拼接患者定位器2.1 正常工作条件2.1.1 环境条件a) 环境温度范围:15ºC ~ 35ºCb) 相对湿度范围:30 ~ 60%c) 大气压力范围:70kPa ~ 106kPa2.1.2 电源条件a) 电源电压:三相380V±10%;b) 电源频率:50Hz±1Hz;c) 电源内阻:不大于0.10 Ω;d) 电源容量:125 kVAe) 输入电流:2A(稳态),195A(瞬态)。
2.2 电功率80kW/65kW/50kW可配置2.2.1 最大输出功率•高压发生器配置为80kW时:80kW(1000mA@80kV)•高压发生器配置为65kW时:65kW(500mA@130kV)•高压发生器配置为50kW时:50kW(400mA@125kV)2.2.2 标称电功率•高压发生器配置为80kW时:80kW(800mA@100kV,0.1s);•高压发生器配置为65kW时:63kW(630mA@100kV,0.1s);•高压发生器配置为50kW时:50kW(500mA@100kV,0.1s)。
数字x线体层技术
数字X线体层技术,也称为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是X 线与电子计算技术相结合的一种诊断方法。
它利用人体内各种组织对X线的吸收差异,以测定X线在人体内的衰减系数为基础,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出衰减系数在人体内的二维分布矩阵,并转变为图像画面上的灰度分布,从而实现建立断层图像的现代医学成像技术。
CT检查属于横断面成像,可以经过图像重建,在任意方位显示组织或器官,从而对病变显示得更全面。
同时,该技术形成的图像具有高密度分辨率,对于有密度改变的细微病变也能进行显示。
此外,增强CT检查还可以用于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
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适用范围:供医疗机构做X射线摄影诊断,不能用于牙科及乳腺摄影。
1. 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1.1 产品型号:YMG-DRPS1001.2 划分说明1.3 产品组成及产品配置表本产品由于机架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种配置,具体配置表如下:表 1 产品配置表1.4 基本参数表2 基本参数2.1 X射线摄影设备的工作条件2.1.1 环境条件a) 运行温度:10℃~40℃;b) 相对湿度:30%~75%,无冷凝;c) 大气压力范围: 700hPa~1060hPa;d) 无腐蚀爆炸性气体和尘埃。
2.1.2 电源条件a) 电源电压:380V±38V;b) 电源频率:50Hz±1Hz;c) 电源容量:55kVA;d) 电源内阻:允许最大电源内阻0.44Ω,偏差应不超过±5%。
2.2 电功率2.2.1 最大输出电功率最大输出功率为:50kW(100kV,500mA)。
2.2.2 标称电功率标称电功率为:50kW(100kV,500mA,0.1s)。
2.3 加载因素及控制2.3.1 X射线管电压2.3.1.1 X射线管电压调节范围和方式:X射线管电压调节范围为:40kV~150kV;调节方式为手动调节,步进为1kV/档;2.3.1.2 X射线管电压值的偏差应符合GB 9706.3-2000中50.103.1的要求。
2.3.2 X射线管电流2.3.2.1 X射线管电流调节范围和方式:X射线管电流调节范围为:10mA~630mA;调节方式为手动调节,分档可调;2.3.2.2 X射线管电流值的偏差应符合 GB 9706.3-2000中 50.103.2的要求。
2.3.3 加载时间2.3.3.1 加载时间调节范围和调节方式加载时间的范围为:0.001s~6.3s;调节方式为手动调节,分档可调;2.3.3.2 X射线加载时间值的偏差应符合GB 9706.3-2000中50.103.3的要求。
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技术参数要求 一、设备名称及主要技术规格和要求(一)设备用途:完成门诊、急诊、住院部患者的全身各部位、各体位、各角度的全数字X射线摄影检查。
以满足医院临床和体检工作中的高级诊断需求。
(二)主要技术规格和要求主要技术及系统概述: 为保证产品的协同性,要求高压发生器以及平板探测器与整机为同一品牌1.高频高压发生器1.1.类型:高频高压发生器1.2.标称功率:>48KW1.3.管电压范围:≥40~150KV1.4.最小管电流:≤10mA1.5.最大管电流:>620mA1.6.最短曝光时间:≤1ms1.7.最小电流时间积:<0.6mAs1.8.最大电流时间积>620mAs★1.9逆变频率:≥200KHz★1.10可从软件直接调整高压发生器参数,集成X射线发生器控制界面2.平板探测器2.1.探测器类型:非晶硅整板无拼接★2.2闪烁体类型:碘化铯★2.3探测器尺寸:≥17×17英寸2.5.像素矩阵:>3070×30702.6.有效像素:≥940万★2.7.像素尺寸:<140μm2.8.空间分辨率:>3.5LP/mm(无衰减体模)2.9.A/D转换位数:≥14bits★2.10预览时间:<3s2.11成像时间:<5s★3.球管组件(进口品牌)★3.1.旋转阳极热容量:≥300KHU3.2.焦点尺寸:小焦点≤0.6mm;大焦点≤1.2mm★3.3.焦点功率:大焦点≥76KW;小焦点≥31KW★3.4阳极旋转速度:>10500rpm3.5旋转阳极散热率:≥60000HU/min3.6固有滤过:0.7mmAL@75kv4.球管立柱支架★4.1.球管组件绕水平轴旋转角度:不小于±180°4.2.球管组件升降范围:>1100mm4.3.立柱纵向移动范围:>1650mm4.4.双操作模式:机头大尺寸彩色触摸屏与检查室主控台实时联动;实现近台控制和隔室控制曝光参数等;同时在彩色触摸屏和主控台上实时显示投照体位示意图,操作便捷、效率更高。
口腔X射线数字化体层摄影系统设计方案1 公司概况2 口腔CT产品介绍口腔X射线数字化体层摄影系统(简称口腔CT),型号为ZCB-100,由电控柜、图像采集处理系统、X射线发生器、X射线平板探测器、机械主机组成。
●X射线发生器包括:X光机组合机头、X光机高压发生器组合部件;●图像采集处理系统包括:图像采集处理软件、软件运行工作站;●机械主机包括:底座、立柱、扫描架、牙托装置、头部固定装置、激光定位装置。
口腔CT的设计原理是利用平板探测器采集X射线成像数据结合计算机重建技术,对人体颌面部进行高分辨率的三维成像。
具体步骤是患者就位后,医生通过手动控制器控制电动推杆推动横梁组件升降,定位至大致位置,然后患者将头部置于牙托组件上,医生通过手动控制器控制牙托组件做X、Y、Z三个方向运动,将患者头部定位到激光指示的精确位置,医生退出机房(防护室)进入控制室,操作工作站和手闸控制器,使C形臂在电机带动下旋转,扫描开始,扫描结束后,系统将扫描得到的二维图像,经过计算后构建三维影像呈现在工作站屏幕上,供医生诊断使用。
3 口腔CT产品软件信息为用户提供操作方便、功能强大、易于维护、方便诊断的软件系统,公司研发部设计、开发了DHZ软件。
其全称为:口腔X射线数字化体层摄影系统数据采集重建与成像诊断系统(简称DHZ),DHZ软件是公司口腔CT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中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执行。
项目开发开始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圆满完成项目验收。
DHZ软件版本为V1.0。
4 口腔CT软件基本要求如同任何事物一样,软件也有一个孕育、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的生存过程。
软件产品从形成概念开始,经过开发、使用和维护,直到最后退役的全过程都应严格按照ISO13485体系标准、ISO14971风险管理标准、IEC62304软件标准进行控制。
4.1质量管理体系公司2012年开始按照 ISO9001和ISO13485建立质量管理体系,2013年3月正式运行。
2013年10月,通过了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考核”,2014年1月取得了北京国医械华光认证有限公司(CMD )“ISO9001”和“ISO1348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通过公司员工卓有成效地实施ISO9001+13485质量管理体系和他们自信、高水平、专业化的工作,保证了公司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有效。
4.2风险管理DHZ V1.0软件研发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ISO14971标准展开风险管理活动,通过对所有可预测的风险、风险概率的分析、评审,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并对剩余风险进行分析,已将所有可预测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不存在风险等级为不可接受的风险项,使用该软件是安全、有效的。
同时,我们会收集、评审、处理使用过程中的信息,始终让设备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
4.3 软件安全级别分类DHZ V1.0软件不直接作用于人体,但其直接控制机械结构,当加载因素出现错误,或者控制参数出现错误,均可导致不正确的旋转、扫描,剂量增加,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公司将其安全性级别定为B级(即:不会造成严重伤害)。
5 软件开发程序5.1软件开发计划5.1.1软件开发计划见附录A 《DHZ V1.0软件开发计划》5.1.2 更新软件开发计划在软件设计过程中,设计输入发生改变,或者因技术难题造成时间延误、人员更替造成责任人变更,软件开发计划不可避免发生变化,软件计划也必须相应更新,在研发部开发过程的程序文件中均有相关规定,更新必须由管理层的审核批准。
5.1.3 软件集成与集成测试计划见附录 B 《DHZ V1.0软件测试计划》5.1.4 软件风险管理计划本风险管理计划主要是对软件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包括设计开发、产品实现、最终停用和处置阶段)进行风险管理活动的策划。
风险管理评审人员和职责:评审组成员负责对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验证,以查看风险管理文档的方式查看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记录,确保风险管理计划策划的风险管理活动已得到适当的实施。
评审组可通过收集临床资料及生产和生产后信息对风险管理实施效果进行验证以确保风险管理活动的有效性。
依据公司用于判定风险可接受性的方针,确定的风险可接受性准则,进行验证活动。
5.1.5 软件的文档和配置管理计划见附录B《DHZ V1.0软件配置管理计划》5.2软件需求分析5.2.1对功能的要求A.底层模块应稳定健壮,可处理来自上层应用的任何规范调用,并反馈正确的状态信息。
B.图像重建前期或者后期处理中的环状伪影、条状伪影等多种伪影应能确实有效的去除,不会对后期应用诊断产生误判。
C.应用层功能包括:【1】与病人管理相关的功能:1) 数据库中查找、添加患者 2) 查看、修改、删除患者的相关信息3) 把患者指配给某名医生 4) 查询某名医生的患者5) 建立患者档案的模板、创建虚拟患者【2】文件操作相关的功能:1) Dicom文件导入导出 2) Bitmap(位图)、Jpg、Tif文件导出3) 图像文件Dicom标准文件打印 4) 文件到光盘的烧录【3】2D断层或者投影图像的处理相关功能1) 冠状面、矢状面、轴面视图 2) 序列纵断面视图3) 任意、连续断层图像 4) 单独全窗口、多窗口观看图像5) 浏览多个图像列表查找图像 6) 根据日期查找图像7) 以电影胶片形势浏览断层图片 8) 超炫画廊浏览模式9) 不同患者图片之间的切换对比查看10) 查看鼠标悬停图像时的信息 11) 单幅图片ROI感兴趣区的选择与观看12) 图像亮度、透明度、对比度的调节 13) 图像灰度值窗口、直方图的调节14) 图像的放大缩小观看 15) 图像和实际人体1:1的图像16)所有图像可统一调整显示参数 17) 使用放大镜工具放大查看图像18) 图像的平移、旋转、对调 19) 直线、折线长度、测量20) 角度的测量 21) 数据的profile绘制22) 图像上标注直线、曲线、水平线、垂直线、箭头、折线、矩形框、椭圆、TEXT文本等 23) 图像锐度、平滑调整 24) 图像噪声滤除25) 图像反色处理、伪彩显示 26) 断层图像神经管27) 查看骨密度值[※] 28) 计算选取区域面积29) 查看图像坐标、CT值 30) 查看图像参数信息31) 撤销修改 32) 恢复修改33) 去除图像人造品(汞齐合金)金属等伪影[※]【4】3D图像处理相关功能1) raw数据导入 2) 3D容积数据生成3) 导入导出3D容积数据 4) 3D容积数据伪彩渲染显示5) 3D容积数据旋转、平移、缩放 6) 保存容积数据的当前2D视图7) 还原3D数据的软组织轮廓 8) 3D容积数据切割视图9) Dicom数据存储 10) 从3D数据获取头部侧位图11) 3D容积数据灰度值窗口、直方图调整 12)单层或连续切片图像观看13) 3D容积数据的长度、角度测量 14) 3D数据的相关信息查看15) 可去除金属伪影 16) 选取感兴趣区ROI高清3D重建成像[※] 17) 调节观看体层的厚度 18) 3D图像注释(文本,带箭头文本框)19) 3D容积数据对比、亮度、透明度调节 20) 3D容积数据虚拟全景图像21) 3D容积数据绘制神经管 22) 截取多组牙部切片观看,调整切片距离23) 2D、3D交互定位24) 去除人工制品(汞齐合金)金属伪影[※]【5】图像的分割、切割[※]1) 阈值分割 2) 高级交互分割3) 快速多面勾画分割 4) 基于种子点分割5) 基于勾画三维切割 6) 固定形状切割7) 基于种子点三维切割【6】数据配准[※]1) 基于标志点的刚体配准 2) 基于标志点的非刚体配准3) 非刚体配准D.软件一次标准采集成像过程示例:图1 软件采集成像过程示例E.软件应有时间记录功能,每两周提示进行X光机进行训机。
每日首次运行提示进行每日检查。
每两周提示进行亮场采集。
F.软件升级软件远程升级5.2.2对性能的要求5.2.2.1精度1)2D、3D数据的处理(对图像质量产生影响的部分)应采用float32或更高精度数值进行计算,考虑到现代显示器的灰度深度,对显示器显示的数据可采用256级灰度8bit 数据,窗口调节运算应在16bit或者float32类型数据中进行,再生成8bit数据进行显示。
2)主机和客户端软件交互的数据应100%相同、完整。
3)3D图像在旋转、移动过程中可采取降低分辨率,减少CPU或者GPU负担,一旦图像静止,分辨率应回到最高值。
4)软件应有加密安全功能,不能随意安装,需要授权码或者密码狗。
5.2.2.2时间特性要求1)用户键盘、鼠标等事件的响应必须迅速,没有延迟感。
2)主机(服务器)与客户端数据传输应尽量快,以19寸显示器分辨率1280*1024的BMP图像为例3.75MByte 传输时间应小于0.5秒。
3)对2D、3D图像处理速度要尽量快,应能达到:使用户没有延迟、卡顿的感觉。
4)软件对CPU的连续占用(图像处理等运算过程)不应超过1分钟。
5.2.2.3软件运行的计算机环境软件运行平台:服务器、工作站。
主程序(服务器版本):CPU:单核主频2.5GHZ以上或者多核相同性能以上CPUDisk: 500G以上SRAM: 3G以上Video Card: NVIDIA系列需支持CUDA,运算能力3.0及以上LCD: 19寸以上客户程序:CPU:单核主频2.5GHZ以上或者多核相同性能以上CPUDisk: 320G以上SRAM: 2G以上Video Card:无特殊要求LCD: 19寸以上可以运行的OS: WINXP_32bit、WINXP_64bit、WIN7_32bit、WIN7_64bit 5.2.3软件系统输入5.2.4 软件输出要求5.2.5软件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的接口与组合机头有通讯协议。
5.2.6软件驱动警报,警告和操作者信息及安全要求5.2.7对人为误差和训练敏感的使用性工程要求5.2.8数据定义和数据库要求5.2.9安装和验收要求安装方便快捷,按键提示可选安装位置,可生成桌面快捷方式5.2.10操作和维护要求软件操作方法需求分析:a)操作简单,方便b)输出按键操作顺序要求:先按界面ready键,再按手柄开关才能输出c)操作安全须知:警示,d)书写软件操作手册5.2.11软件维护方法需求分析:a)软件下载时提供完整的参数配置表。
b)提供软件升级接口,升级方法,软件升级包。
c)归档完整的软件信息,如版本,日期,图片,文本说明等。
d)提供故障对应的解决方法。
5.3 软件结构设计5.3.1 将软件需求转变为软件结构,如图2所示:图2软件结构图5.3.2软件模块之间需要提供的接口及检测由于软件各个模块部分为并行开发,前期实际作用接口无法提供,在开发DHZ应用软件时可预先设定一个伪接口(方便开发和调试),待各个模块完成后可转为实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