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投资趋势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37.00 KB
- 文档页数:5
中亚五国对中国—中亚关系的评价1.引言1.1 概述中亚五国对中国-中亚关系的评价概述中亚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中部,是中国周边的重要地区。
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一直保持着长久的历史交往和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
中国作为中亚地区最大的邻国,与中亚五国之间的合作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等方面。
本文旨在探讨中亚五国对中国-中亚关系的评价。
通过分析中亚五国对中国合作的总体评价和未来展望,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推动中国与中亚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关系不断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亚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加强了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经济合作。
中亚五国普遍认为,中国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伙伴和战略合作伙伴,中国在中亚地区的投资和援助对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虽然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合作关系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中国的投资倾向于集中在能源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对于中亚五国的其他经济领域合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同时,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等方面也需要加强,以增进中亚五国与中国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综上所述,中亚五国对中国-中亚关系的评价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中亚五国对中国-中亚关系的总体评价以及未来展望的分析,深入探讨中亚五国与中国之间的合作关系,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合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文章结构的设计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理解中亚五国对中国-中亚关系的评价。
下面是本文的详细结构安排:第一部分:引言1.1 概述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中亚五国与中国的关系,并提供一些背景信息。
文章将重点介绍中亚五国对中国-中亚关系的评价,并探讨该评价对未来关系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部分将对本文的整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我们将逐一介绍每个部分的内容,以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文章的逻辑框架。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案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方面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案例众多,展现了中国企业的实力和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本文将介绍几个典型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案例,以展示中国企业在全球舞台上的瑰丽风采。
一、华为公司在5G领域的海外投资作为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一直致力于在全球推动5G技术的发展。
在海外投资方面,华为成立了多个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与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合作,共同开展5G技术研发和应用。
华为在英国、加拿大、德国、西班牙等国家设立研发机构,投资建设先进的5G实验室和创新中心,为全球5G技术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中国石油在海外油气开采领域的投资中国石油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之一,在海外油气开采领域也积极投资。
中国石油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合作项目,包括加拿大、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
中国石油与加拿大公司在阿尔伯塔省进行了大规模的油砂开采项目,同时在俄罗斯和乌兹别克斯坦也进行了大型天然气开采合作。
这些投资不仅为中国石油公司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全球扩张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不仅在国内发展迅猛,也在海外市场取得了长足进展。
阿里巴巴在美国、欧洲、亚洲等地建立了多个办事处和仓储中心,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商品和便捷的购物体验。
此外,阿里巴巴还积极开展跨境电商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商平台合作搭建跨境销售平台,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
四、中国建筑在海外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中国建筑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建筑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建筑公司之一。
中国建筑在海外投资方面积极参与国际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路、桥梁、铁路、港口等。
中国建筑与多个国家签订了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协议,在海外建设了许多重大工程项目。
其中,中国建筑参与的非洲桃花岛港口和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扩建项目都成为了当地地标性建筑,极大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新形势下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经济合作摘要:中亚五国通常被认为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五个国家。
这五国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并且拥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矿产资源。
并且在现代化的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亚五国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
并且在新形势下,我国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这对我国与中亚开展全方位合作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是阐述如何在新形势下,把握机会,中国与中亚五国做好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关键词:中国;中亚五国;经济合作引言中国与中亚五国经济贸易联系一直关系密切,并且未来也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自2000年至今,其贸易额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双方贸易的结合度、互补性不断的增强。
但是我国与中亚国家在进行经济贸易合作时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我国必须及时的发现这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从而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实现合作共赢。
1 坚持“合作共赢”的方针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双方共同合作、互惠共赢,而不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与中亚五国在进行经济贸易往来时,中国一直处于顺差地位,有大量的贸易收入流入到我国,特别是在投资和贸易领域,中国能源投资贸易方向过于集中。
但是非能源贸易投资较少,中亚五国出口到中国的产品中能源、矿产资源等初级产品总额占了中亚国家向中国出口贸易总额的50%以上。
并且一些中亚国家一直处于逆差地位,长此以往,这些国家将会产生很多不良情绪。
所以,我国必须采用各种措施改变这种状态,将投资重点向非能源领域转移,如交通、环境保护、教育和第三产业等。
并且我国在向中亚国家进行投资时,必须在投资目标国家进行市场调研,把握投资产业的规划和产业政策。
其目的是让我国所投资的产业能受到当地居民和政府的欢迎,这样在增强与中亚五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会加强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双边政治关系。
一、引言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一带一路”沿线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GDP 总额约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0%,但人均收入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亚五国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的支点国家,在地缘上毗邻中国新疆,也是贯通亚欧大陆的交通枢纽,在语言文化上与我国新疆境内少数民族颇有渊源,在资源禀赋上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尤其是石油、天然气储量巨大。
但与此同时,中亚五国基础设施水平落后,产业基础薄弱,缺少必要生产资金,经济发展缺乏可持续性。
因此中亚五国亟待通过区域合作,引入外部投资,改善本国发展现状。
而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居世界首位,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优势产业数量多且持续增长,装备制造水平高兼具性价比,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丰富,在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优势显著,这些有利条件为中国与中亚五国实现产业对接和优势互补提供了重大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得到了中亚五国的积极响应。
截至目前,“一带一路”建设已经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发展战略等实现了对接与合作,形成了一批标志性项目,如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建设,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成果之一,该项目初步实现了深水大港、远洋干线、中欧班列、物流场站的无缝对接,哈国政界高层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的对接,有效推动了哈萨克斯坦乃至整个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后获得独立的中亚五国为了更好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发展本国经济,相继出台了《外国投资法》等相关的投资政策、法规,放宽外商投资领域,降低准入门槛,并对鼓励进入的领域提供投资优惠。
近年来,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不断深化,中亚五国的投资政策又有了新的发展。
乌兹别克斯坦经济与商业环境风险分析报告佚名【期刊名称】《国际融资》【年(卷),期】2018(000)004【总页数】3页(P65-67)【正文语种】中文经济风险乌兹别克斯坦是经济转轨国家,自独立以来推行渐进式经济改革,实现了经济平稳发展。
近年来,政府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现代化改造,改善营商环境,积极吸引外资。
在“一路一带”背景下,中乌双边经贸关系近年来快速发展,两国经济关系更加紧密。
从风险上看,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俄罗斯经济衰退等因素影响,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增速放缓,出口收入有所下降,货币持续宽松,通货膨胀率高企,但乌兹别克斯坦国际储备相对充足,总体债务水平中等,发生主权债务违约的可能性不高。
宏观经济经济增速放缓。
乌兹别克斯坦市场开放度有限,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不高,一度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在2015年之前经济增速常年保持在8%以上。
但因经济决策长期高度集中以及既得利益影响,乌兹别克斯坦市场经济改革面临诸多障碍,经济竞争力不强。
目前,受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俄罗斯经济衰退等因素影响,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棉花等资源性产品出口收入下降,2016年,乌兹别克斯坦GDP为657亿美元,较2015年略有下滑;实际GDP增长率为3.5%,增速明显放缓。
经济结构性问题突出。
从经济结构上分析,乌兹别克斯坦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天然气、棉花、黄金等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基础较为薄弱。
乌兹别克斯坦正在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和《产业本地化计划》,努力提高工业在国家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促进出口商品多元化。
但经济结构调整短期内难以取得明显成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未来如长期保持低位,将使乌兹别克斯坦未来经济增长承压。
通货膨胀有所恶化。
近十年来,乌兹别克斯坦的货币政策持续宽松,通货膨胀率上升。
2015和2016年,乌官方统计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5.6%和5.7%。
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供需现状及应用发展趋势浅析摘要:乌兹别克斯坦是我国在“一带一路”上重点合作国家,是我国天然气的重要进口来源国和天然气运输的过境国,对我国能源安全保障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1]。
本文对该国的天然气供需现状、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及天然气工业后续发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该国天然气产量呈现逐年递减趋势,内需则逐年递增,冬季供需矛盾极为突出,民怨较大。
为解决天然气供需矛盾,政府采用了增加勘探开发投资、优化内需应用和增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天然气工业发展策略。
基于分析和总结,提出该国天然气后续增产能力不足、将逐步减少天然气出口、大力发展过境运输和加快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结论,可为更多国内投资者和拟合作企业在该国天然气工业及可再生能源利用行业投资和开展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资源国天然气化工天然气发电可再生能源利用Abstract: Uzbekistan is my country's key cooperation country on the "Belt and Road", an important source of natural gas imports and a transit country for natural gas transportation, and it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my country's energy security guarantee. This article sorts out 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atural gas supply and demand in the country, the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and the follow-up development of the natural gas industry. The country's natural gas production has shown a downward trend year by year, while domestic demand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in winter is extremely prominent, and the people's complaints are high. In order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natural gas supply and demand, the government adopted the natural gas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ptimizing the application of domestic demand, and increasing the use of renewable energ y.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summar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ountry’s ability to increase subsequent natural gas production is insufficient, will gradually reduce natural gas exports, vigorously develop transit transportation, and accelerate the use of renewable energy, which can provide more domestic investors and prospective cooperative enterprises in the country’s natural gas industry and Renewable energy utilization industry investment and research to provide reference.Keywords: Uzbekistan natural gas resource country natural gas chemical industry Natural gas power generation Renewable energy utilization1. 引言乌兹别克斯坦(以下简称乌国)天然气储量丰富,天然气出口是该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商品之一。
题目: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直接投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学生姓名:学号:院部:专业:年级: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完成日期: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直接投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近年来,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双方在经济呈现持续上升的同时,两方的经贸合作水平也处于上升阶段。
乌兹别克斯坦作为“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沿线国家,中国方面对乌的直接投资,有利于中国产业企业走出去,也有利于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发展,实现互惠互利。
本文梳理并分析了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的直接投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直接投资的问题,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直接投资结构分布不均匀、外资审批程序复杂、经济风险。
最后,针对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包括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直接投资结构、督促乌兹别克斯坦改善投资环境和简化程序、加强中乌之间的经贸合作。
关键词:乌兹别克斯坦;直接投资;对策目录一、引言 (1)二、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直接投资现状 (1)(一)直接投资规模 (1)(二)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 (2)三、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直接投资存在问题 (3)(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3)(二)直接投资结构分布不均匀 (3)(三)外资审批程序复杂 (4)(四)经济风险 (4)四、促进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直接投资的对策 (5)(一)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5)(二)优化直接投资结构 (6)(三)督促乌兹别克斯坦改善投机环境和简化程序 (6)(四)加强中乌之间的经贸合作 (6)参考文献 (8)新疆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直接投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一、引言乌兹别克斯坦是全球范围内的两个双重内陆国之一。
从地理位置上看,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中亚,西邻威海,并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相邻。
然而,乌兹别克斯坦因国内交通出行的障碍较强等因素限制了其经济发展。
乌兹别克斯坦为了改善这种经济发展遇到阻碍的现实问题,积极相应中国方面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并在与中方进行贸易合作的前提下,改变了原始的发展模式,本国的发展模式也逐渐趋向于多元化形式,自身的地理优势转变成为了自身发展的重要战略优势。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产能合作的路径研究作者:冯姝姝来源:《中国市场·营销研究方向》 2017年第7期1 引言国际金融危机过后,中国传统产业,如钢铁、水泥、铝、平板玻璃等行业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国内经济发展的速度放缓,中国经济逐渐进入新常态。
在此背景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构想孕育而生,中国政府积极探索新的贸易合作和对外投资方式以化解目前面临的产能过剩。
国家间的产能合作是一种国际产业转移与对外直接投资相结合的新模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达到相互调剂有无、优势互补的双赢局面。
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国家之间的产能合作,能够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同时也是我国实现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2 中国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除了钢铁、水泥、铝、平板玻璃和造船五个严重产能过剩的行业之外,持续的产能过剩也存在于制造业部门的十多个行业中。
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年本)》也明确指出,各地方和部门不能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备案新增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和船舶等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项目。
在经济新常态下,传统钢铁和有色金属等投资过度、产业集中度低的传统粗放式增长己经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去产能化成为了当前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
从2011年至2015年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来看,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石化和纺织业等传统行业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见表1。
同时,在部分产能过剩产品的生产者出厂价格中,原煤、钢材、水泥等产品的价格指数也呈现了下降的趋势。
水泥和钢材价格指数分别从2010年的102.4和107.4下降到2015年的88.4和78.7。
针对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工业出现整体产能过剩的局面,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不仅从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都开拓了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也为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化解提出了新的思路。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棉花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
罗绮;张庆萍;邓羽佳
【期刊名称】《对外经贸实务》
【年(卷),期】2024(42)1
【摘要】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农业合作优势显著,尤其棉花合作方面显现较大的潜力,从2013-2022年中乌棉花贸易规模和贸易逆差均呈大幅收窄趋势,贸易结构单一。
文章基于Trademap数据库和UN comtrade中2013—2022年数据对中乌双边棉花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就棉花竞争力而言,乌兹别克斯坦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远超于中国;就棉花互补性而言,中乌棉花贸易互补性指数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乌兹别克斯坦对中国棉纱出口的互补性显现出极大的空间和潜力。
因此,中国应加大对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的投资力度,增强棉花贸易生产要素互补,扩大贸易互补潜力空间以促进中乌双边棉花贸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推动双方棉业高质发展。
【总页数】8页(P32-38)
【作者】罗绮;张庆萍;邓羽佳
【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52
【相关文献】
1.中国与东盟贸易竞争性、互补性及贸易潜力研究
2.中国——欧盟双边贸易竞争性、互补性与贸易潜力研究
3.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关系研究
——基于贸易竞争性、互补性及贸易联系紧密度4.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棉花贸易互补性研究5.建设贸易强国背景下中国与RCEP成员国服务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投资趋势研究作者:周丽华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年第04期[摘要]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建交20周年以来,两国的经济合作呈现勃勃生机。
乌兹别克斯坦投资蕴藏巨大潜力,为中乌广泛的经济合作提供了基础,积极开发乌兹别克斯坦投资潜力,中方企业必须积极应对乌方执法不严、外汇管制、政策变更、汇率变化、企业拖欠及不安全的风险。
[关键词]中国;乌兹别克斯坦;投资;趋势[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新疆)中亚五国资本流动的金融安全研究”中期成果[作者简介]周丽华,新疆财经大学中亚经贸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研究员,金融学教授,经济学硕士,新疆乌鲁木齐,830012[中图分类号] F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4-0001-0003 2012年是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建交20周年,20年来中乌关系发展非常顺利,两国关系得到了健康、快速、全面、深入的发展。
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双方务实合作呈现出勃勃生机,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投资实现跨越式增长,中国已成为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大投资国。
一、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投资现状乌兹别克斯坦独立20年以来,建立外资企业达4200家,年均使用外资数量超过3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为外国直接投资。
2011年利用外资26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占84%。
目前,中国已成为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大投资国。
2010年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投资16.54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19.8%。
截至2010年底,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直接投资项目35项,投资总额近40亿美元。
驻乌兹别克斯坦的中资企业由2005年的83家增加到2012年5月的360家,这些企业活跃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各个领域,其中有65家大型企业在乌设立了代表处,包括中信集团、中石油、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华为公司、上海贝尔等。
一批有代表性的项目如昆格勒碱厂、德赫卡纳巴德钾肥厂、锡尔河州的鹏盛工业园等已经陆续交付使用。
投资领域由能源资源向非资源领域拓展,已经建成的昆格拉特碱厂、锡尔河州的建材合资企业等已成为中乌双方务实合作的典范。
中方企业成功改造的阿汉格朗水电站和集安延2号水电站等项目的实施,为乌兹别克斯坦社会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民生的改善、就业的增加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投资趋势为了大力发展本国经济,乌兹别克斯坦政府计划在2012年进一步扩大引进外资规模,将引进外资的数量增加16%,达33亿美元,其中外国直接投资规模将达23亿美元,占外资总额的70%。
为实现此项目标,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出台有利于吸引外资的新政策,外商现金投资规模在500万美元至5000万美元的企业,在法人利润税、增值税、财产税、社会基础设施税、统一社会缴费、统一税、国家道路基金和教育、医疗机构改造、大修和装备基金强制费的收取上一律按照企业注册实时性的标准缴纳,且保持10年不变,不受乌兹别克斯坦税收等政策变化的影响。
投资项目金额超过5000万美元,且外商投资比例高于50%的企业,必须在生产场地以外修建工程和通信网络时,可享受乌兹别克斯坦财政预算和其他内部资金的支持。
2005年,乌兹别克斯坦出台了《关于刺激外国私人直接投资补充规定》,规定了对外来私人直接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
自2012年第二季度起,对在乌兹别克斯坦经济领域从事经营活动的外资企业(除塔什干外),也可以享受私人直接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
乌兹别克斯坦政府责成乌兹别克斯坦外交部和内务部为外资企业高管提供签证便利。
2010年,乌兹别克斯坦实际使用外资24.29亿美元(中国占68%),实施项目62个,涉及资源勘探开发、电力、化工、冶金、土壤改良、铁路基础设施改造等领域。
截至2011年乌兹别克斯坦共吸引外资350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占全部外资的85%,每年引资潜力为50亿~60亿美元。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发展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经贸合作,推动中乌实业界的交流与合作。
在两国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两国工商界人士密切接触,增进了解,抓住商机,建立联系,开展互利合作。
以天业集团公司、新疆蓝山屯河型材公司、新疆斯威克电子有限公司、阿拉山口三宝进出口公司、新疆西尔丹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代表,在食品、干鲜蔬菜、化工、工程机械、电子产品、光源美化、生物科技、纺织、烟花爆竹、节能滴灌、石油化工机械等产品出口方面中乌双方企业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深入的了解。
多年来,中乌经济技术合作以中方援助和贷款项目为主,中国政府的贷款在社会领域实施了一系列优先发展的项目,其中包括卫生、石油天然气、电信业和数字化设备。
乌兹别克斯坦希望加大与中方投资合作,鼓励中资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投资,特别希望中方的领军企业能够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广播电视、化工和电子技术工业、家电和现代建筑材料的生产等中国企业具有国际声望领域的直接投资。
中乌两国政府将继续加强在资源、非资源及金融、高科技等领域的合作。
三、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投资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投资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为中国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广泛开展投资活动提供了客观基础,中方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投资时必须要重视执法不严、外汇管制、政策变更、汇率变化、企业拖欠及不安全的风险。
虽然,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在利用外资方面给予外资企业税收及各种费用征收的优惠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发生了乌兹别克斯坦执法部门逼税、罚款、毁约等事件。
乌兹别克斯坦承诺的减免税费政策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经常不能兑现,乌方执法人员随意解读法律,肆无忌惮地逼税和罚款(2010年7月乌方声称对中亚天然气管道合资公司的管输费收入收取30%的消费税、对南航驻塔什干办事处罚款970万美元),给中资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由于2012年5月1日起,乌兹别克斯坦中央银行出台新规,要求乌兹别克斯坦各家商业银行一律停止个人提取外汇汇款业务,银行需将外汇汇款按照央行汇率兑换成索姆后发放给收款人;自境外返乌的本国公民须在入境时将所携带的外币按央行汇率兑换成索姆。
乌兹别克斯坦外汇结售汇制度的实行,使得中资企业调汇困难。
中资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投资收入累计超过1400万美元在乌兹别克斯坦银行无法兑换成美元汇回中国,严重影响了中资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007年1月至2012年3月,人民币与美元,索姆与美元,人民币与索姆之间的汇率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索姆对美元不断贬值,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人民币对索姆不断升值(详情见下表1),美元、人民币及索姆汇率的变化,对于中乌双方企业而言面临着货币兑换所增加的交易成本风险。
在美元汇率波动条件下,乌兹别克斯坦企业在和中方企业的交易中看好人民币结算,并愿意使用人民币结算来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但是因为企业资质及其他条件不成熟而被迫放弃。
虽然我国先后于2009年7月、2010年6月在部分省份开展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但是由于试点范围小及乌方客商为规避税费,多携带现钞采购中方货物,导致中方出口企业美元现钞结算占其收汇的50%,美元汇率风险使中乌企业的交易成本增加。
由于乌兹别克斯坦缺乏处理拖欠外资企业款项的有效措施,致使乌兹别克斯坦企业和商人长期拖欠中方企业贸易往来设备款项2000多万美元,至今无法收回。
中亚地区是东突等三股势力活跃的地区,其活动威胁着中乌两国的安全。
近年来,这几股势力利用新疆极端宗教分子不断制造恐怖暴力事件,成为影响中乌企业贸易活动的一个不安全因素。
四、解决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投资中存在问题的对策面对乌兹别克斯坦存在的执法不严、外汇管制、政策变更、汇率变化、企业拖欠及不安全的风险,中资企业应该充分利用中乌两国所签署的投资合作文件(《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关于鼓励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中国政府和乌兹别克斯坦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中国政府向乌兹别克斯坦政府提供优惠贷款的框架协议》、《中国政府和乌兹别克斯坦政府扩大经济贸易、投资和金融合作备忘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在石油天然气领域开展互惠合作的协议》、《中乌关于海关互助的协定》)等,维护中资企业应得的权益和利益。
中方企业应充分利用乌兹别克斯坦的各项优惠政策,诸如利用纳沃依自由工业园免税收、免关税、实施优惠外汇制度,使中方企业在纳沃依自由工业园投资中享受乌兹别克斯坦提供的免交土地税、财产税、利润税、收入税、公共事业和社会基础设施发展税、统一税、国家道路基金及国家中学义务教育基金义务扣款的同时,带动中方出口并带动人民币结算,从而防范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实施外汇管制及相关政策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2012年初,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企业管路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具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可按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开展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人民币跨境结算推广至所有进出口企业,将改变企业长期以来使用美元结算的传统形态,促使人民币在乌兹别克斯坦旅购、对外援助、涉外采购的使用,减少中方客商及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损失。
随着人民币跨境结算“可循环体系”的建立,将会使越来越多的中方企业享受人民币结算所带来的好处,有效减少货币错配、实现索姆收支对冲,节省汇兑成本,便捷企业合作,提升市场竞争力。
中国政府应该继续加强与乌兹别克斯坦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坚决打击包括东突在内的三股势力的贩毒、社会暴力等活动,为中乌贸易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安定的环境。
[参考文献][1]李健.外汇风险防范技巧与策略[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6.[2]中亚外汇牌价[EB/OL]./zyhl_list.aspx.[3]邢广程.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09年)[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4]李庆红.我国与中亚地区贸易中人民币结算的原因分析[J].浙江金融,2010,(1).[5]亚心网相关报道和文献[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