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ppt
- 格式:ppt
- 大小:3.80 MB
- 文档页数:84
一、CT结构:扫描部分、计算机系统、图像显示与记录系统和操作控制部分。
二、基本原理CT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
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所测得的信号经模/数转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而得到该层面各单位容积的X线吸收值(CT 值),并排列成数字矩阵。
这些数字可储存于磁盘或磁带中,经过数模转换后形成模拟信号并通过电子系统的一些必要的变换后输至荧光屏显示出图像,故又称横断面图像。
1、螺旋CT扫描,可以获得比较精细和清晰的血管重建图像,即CTA。
2、“排”是指CT探测器在Z轴方向的物理排列数目,即有多少排探测器,是CT的硬件结构性参数;而“层”是指CT数据采集系统(Data Acquisition System,DAS)同步获得图像的能力,即同步采集图像的DAS通道数目或机架旋转时同步采集的图像层数,是CT的功能性参数。
即有多少“排”探测器,一次扫描即可完成多少“层”图像的采集。
每排出2幅图像,因此一次采集可以形成64层图像。
简单说,主要就是探测器数量的不同,排数越多,检查时间就越短。
越有利于运动部位的检查,如心脏。
但是对于其他部位来说,检查结果差别不大,都能满足诊断需要。
CT还能区别病变的病理特性如实性、囊性、血管性、炎性、钙性、脂肪等。
CT检查有三种方法,一是平扫,为普通扫描,是常规检查;二是增强扫描,从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再进行扫描,可以使某些病变显示更清楚;三是造影扫描,先行器官或结构的造影,再行扫描。
与CT相比,它具有无放射线损害,无骨性伪影,能多方面、多参数成像,有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不需使用造影剂即可显示血管结构等独特的优点。
几乎适用于全身各系统的不同疾病,如肿瘤、炎症、创伤、退行性病变以及各种先天性疾病的检查。
对颅脑、脊椎和脊髓病的显示优于CT。
它可不用血管造影剂,即显示血管的结构,故对血管、肿块、淋巴结和血管结构之间的相互鉴别,有其独到之处。
它还有高于CT数倍的软组织分辨能力,敏感地检出组织成份中水含量的变化,因而常比CT更有效和更早地发现病变。
【编号】B4.2.2.29【名称】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别名】【适应证】X线计算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是X线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对物体的体层面进行图像重建的一种新技术。
自1972年第一台适用于头颅检查的CT机研制成功以来,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检查范围也扩展到全身各个部位。
1.头部(1)头部外伤:特别是对颅内出血的定位、定性、定量具有特殊意义。
而且可协助指导颅内血肿的处理。
(2)颅内肿瘤:CT为较为安全无创而可靠的方法。
经平扫及增强检查多数能够诊断。
(3)颅内感染:对诊断颅内脓肿效果理想。
对脑炎的鉴别诊断及对脑膜炎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也有帮助。
(4)脑积水:CT有特殊效果,可将阻塞部位和原因、伴随病变、脑室的大小及脑皮质的厚度准确显示。
(5)其他:CT对眼眶、中耳、鼻窦及口腔疾病的诊断也有较大帮助。
2.体部 目前主要用于腹部脏器,特别是肝脏、胰腺和腹膜后病变的诊断。
对于盆腔病变及胸部病变,由于有其他有效的诊断方法,CT应用相对较少。
CT 还可应用于检查脊柱和椎管内病变,与脊髓造影结合检查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果。
【禁忌证】一般无特殊禁忌,但CT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脑干病变、乳房病变的诊断尚不理想。
对心脏病变的诊断尚在研究阶段。
检查费用昂贵也在某些情况下限制了其应用。
【准备】1.患儿的制动 检查过程中,患儿的制动十分重要,因为轻微的活动就会产生伪影,影响图像质量。
除取得患儿合作外,头部和躯干均需固定。
一般需给予镇静剂甚至在麻醉下进行。
2.用药前应做碘过敏试验。
3.应准备好抢救用品。
【方法】1.原理 CT装置由扫描装置、计算机系统和图像显示与记录系统组成。
扫描装置即收集透过被查体X线信息的部分,主要由X线管和探测器组成。
X线管发射的X线经准直器形成狭窄的射线束,限制在某一体层面进行扫描。
X线透射物体后的强度,随物体的吸收系数或组织密度的增加而减弱。
测定透过的X线量,数字化后经过计算得出该层组织各个单位容积的吸收系数,然后用迭代法、褶积法或傅利叶变换法进行图像重建。
第三章 X射线计算机体层成像第5题第9题第11题第14题第16题第18题第21题3-1 普通X射线影像与X-CT影像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答:二者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X-CT像是断层图,而普通X射线摄影像是多器官的重叠像。
3-2 何为体层?何为体素?何为像素?在重建CT像的过程中,体素与像素有什么关系?答:所谓体层,指的是受检体中的一个薄层,又称之为切层。
在建立CT图像的扫描过程中,受检体中被X射线束透射的部分就是此切层。
所谓体素,是指在受检体内欲成像的层面上按一定的大小和一定的坐标人为划分的形如一小段火柴杆状的小体积元。
对划分好的体素要进行空间位置编码(即在层面上按体素的划分顺序,对体素进行位置编号),从而形成编好排序的体素阵列。
所谓像素系指构成图像的基本单元。
对于二维图像来说,这些像素就是图像平面的小面积元。
像素是按一定的大小和一定的坐标人为划分的。
对划分好的像素也要进行空间位置编码(即在图像平面上按像素的划分顺序,对像素进行位置编号),从而形成编好排序的像素阵列。
根据重建CT图像的思想,体素和像素的关系是:二者一一对应,使体素的坐标排序和像素的坐标排序要完全相同,并使各体素的特征参数(即线性吸收系数或衰减系数)值的大小被对应的像素以灰度的方式表现,从而在图像画面上形成灰度分布的图像。
3-3 重建CT图像都要通过扫描来采集足够的投影数据,请问何为扫描?扫描有哪些方式?答:扫描是采集重建图像数据而使用的物理技术。
在X-CT重建图像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对受检体的扫描。
所谓扫描,是用近于单能窄束的X射线束以不同的方式、按一定的顺序、沿不同的方向对划分好体素的受检体切层进行投照,这就是X-CT重并用高灵敏度的探测器接受透射各体素后的出射X线束的强度I。
建图像中采用的获取投影数值的物理技术,也即通常所说的采集数据的扫描技术。
扫描的方式有平移扫描、旋转扫描、平移加旋转扫描等。
扫描方式的选择着眼于加快重建图像的速度,同时,扫描方式的采用也与算法互相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