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多媒体走进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多媒体走进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

内容摘要:现代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迅速成为现代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而且普及的教学手段,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适时、恰当地借助图、文、声、动画、影像、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对实行辅助教学,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水平,突破教学重难点等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而真正提升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多媒体的推广,上课已不再是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时代,而是进入了现代信息的领域,我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也是一名信息技术老师亲自感知到多媒体带来的便利,多媒体给我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的课堂精彩纷呈。所以,在教学中经常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的图、文、声、像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生动,使小学数学教学变得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生动活泼的语言过程,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这不但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解放孩子们的头脑,同时也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而且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优化了教学过程,增强了教学效果,提升了教学质量。下面就结合我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上借助多媒体。

一、借助多媒体,激发兴趣,启动认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但是我发现绝大部分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小,自控水平比较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可展示优美的图象、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的各种情境的最佳工具。它可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够借助多媒体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新奇轻松的教学情景,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参与、全体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教一年级下册的《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时,如果单纯的用一些数字实行比较,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于是我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利用他们喜爱的情景图出发,在引入新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画面:首先出示一幅大海图,蔚蓝的天空下,海浪拍打着金色的沙滩,沙滩上美丽的贝壳处处可见,并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海边玩过呢?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海边捡贝壳,你们愿意吗?”然后画面上出示一帮小朋友来到沙滩上捡贝壳的动画情景图。这样,学生一下子被这些美丽的贝壳和金色的沙滩所吸引,欢悦的笑容也在他们的脸上绽放,接着,我在屏幕上展示两位小朋友的对话内容并播放对话。一个小朋友说:“我比你捡的贝壳多。”另一个小朋友说:“不对,我比你捡的贝壳多。”两人小朋友在那儿争吵不休。我停止声音,说:“小朋友,怎样才能知道他们中谁捡的多呢?”这就引发了比多比少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后,决定把两人捡的贝壳一个对一个地实行排列,就把谁多谁少比出来了,然后我再借助多媒体出示贝壳排列图。这样,通过动画、声音、色彩等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学生兴趣浓厚地学会了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又如在教一年级上册的《10的理解》中,本课的导入新知我是这样设计的。制作了一个小动画,将数字制作成卡通形象:首先,屏幕展示身上分别写有0——9的“数字王国”成员,通过提问引出在这些数当中0最小,9最大。这时动画继续:数字9拍了拍自己胸膛骄傲地说:“你们都没有我大,特别是你——0(用手指着0),表示一个也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之后伤心地流下了眼泪,这时,1走到0

的身边,帮他擦了擦眼泪,想了想,对9说了一句话。这时9一耷脑袋没话可说了,刚才那神气的模样早已抛向了九霄云外。播放完后,我问:“请大家猜猜,刚才1和0用的是什么好办法呢?”这样就很自然地理解了10。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悟到两个数字能够组成一个新的数字,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能够组合的。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将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字神奇地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学生学习10 的兴趣一下子得到了提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充满新鲜感,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二、借助多媒体,设障立疑,启迪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在导入新课时,能够适当创设“问题意境”,提出疑问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实行更加有效的学习。低年级的学生,学生对一些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在教学中尽量用图片、实物等,借助直观形象事物去获取抽象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借助多媒体,一方面能够通过跳跃、移动、变化、闪烁等手段创设按题意绘制图形,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知识,使教学更鲜活、生动、有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进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如我教一年级下册的《找规律》时,要求学生根据规律继续往下画。我借助多媒体,先一张一张地显示,然后依次分别闪烁两种颜色的三角形,让学生对这个题有了一定的解题水平,然后我把学生作为一个主体,给他们提供充足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同桌之间实行讨论。在学生进入思维状态后,即时引导学生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对于数学知识实行建构,自己尝试寻找出其中规律并继续绘图。最后师生共同协作完成下面的填空:

△()个△()个△()个△()个△()个

▲()个▲()个▲()个▲()个▲()个

共()个共()个共()个共()个共()个

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发现了规律,解决了问题。这样,避免了空洞的想象而难以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

三、借助多媒体,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化解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如何突破重难点是我们教学中深感棘手的问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多媒体的特点和优势,灵活、合理地加以利用,借助多媒体对图形的处理水平高超,能变静为动,化枯燥为生动,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的《平面图形的理解》时,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长方形“相对的边长度都相等,相邻的两条边长度不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长度相等”这个重难点,我借助多媒体实行演示,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实行移动,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概括出“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长度相等,相邻的边长度不相等”和“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都相等”的结论。这样学生便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获取知识,顺利地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又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的《时分的理解》这个课时,我借助多媒体演示时针和分针同时在走动,当时间从8时走到8时20分时,让学生说说此时的时间是几时几分。学生通过观察,很快说出此时的时间,接着继续借助多媒体演示时针和分针前行,停止在8时50分,然后让学生同桌讨论:“此时又是几时几分呢?”经过讨论后,学生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有的学生说:“9时50分。”但马上遭到其他学生的反驳:“不对,应该是8时50分,因为时针没有走过9。”“8时50分是准确的,因为再过10分钟就是9时,所以时针很接近9。”此时,课堂气氛活跃,掀起了高潮。可见,借助多媒体教学,化抽象为形象,既增加了情趣,又降低了难度,将教学重难点有效地突破,也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四、借助多媒体,拓展知识,丰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