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 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 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 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 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 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知识分子受到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4.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局限性: 2.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否定
小结: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兴起
初期
后期
1915年陈独秀 在上海创办青 年杂志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十月革命以后)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
民族资本
主义发展
(矛盾一)
独
帝 国
资
追求
社会进步
阻碍 裁 主
产 阶
民主政治
卖义 国支
级
(矛盾二)
持
先 进 分
推动 西方启蒙思想 维新运动、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观念
压制 尊 孔 复
下 的 北
子
古
洋 军
新文化运动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 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 治。”
--陈独秀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 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
--《敬告青年》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