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绪论
- 格式:pdf
- 大小:123.79 KB
- 文档页数:4
绪论是什么意思
基础释义
学术著作的开头部分,多用以阐明全书的主旨及内容。
详细释义
言论。
宋陈亮《与韩无咎尚书书》:“后生小子不获闻前辈绪论,皆以为天下安有定法,各出意见,自立尺度,惟平者可合律,奇者为出伦耳。
”明李贽《何心隐论》:“然余未尝亲覩其仪容,面听其绪论,而窥所学之详,而遽以为过,抑亦未可。
”《明史·孙慎行传》:“幼习闻外祖唐顺之绪论,即嗜学。
”清王晫《今世说·文学》:“诸公子环坐,听其绪论。
”
指学术论著的开头部分,一般说明全书的大旨和内容等。
明沉德符《野获编·户部·西北水田》:“今上乙亥,徐孺东新入省垣,首申其説,盖即所著《潞水客谈》绪论也。
”瞿秋白《海上述林·别林斯基的百年纪念》:“别林斯基论普希金的许多文章的前面,还有一篇很长的关于历史的绪论,是说明从狄尔若文到普希金的俄国文学史的。
”。
绪论
一淡水鱼类养殖的内容和意义
淡水鱼类养殖是淡水渔业(内陆水域渔业)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通
过经营管理,使各类内陆水体能够生产更
多更好的鱼产品。
淡水鱼类养殖按其水体的类型
•可分为
按其水体的类型,池塘养鱼、水库养鱼、湖泊与河道养鱼和稻田养鱼等。
根据经营方式又可分为粗放养殖、半集约、集约及高度集约化养鱼等四种类型。
•粗放养殖
也叫粗养,是指在单位水体上投
入较少的人力、物力,只放养,不施肥,不投饵,鱼类依靠水体中天然饵料生长,管理水平很低,因而单位面积鱼产量较底。
大部分的水库、湖泊、河道、稻田养鱼和一部分的池塘养鱼属此类型。
•集约养殖
也称精养,同粗养相反,在单位水体上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进行施肥投饵,经营管理周密严格,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一般静水池塘养鱼,精养小外荡、小水库属于这一类型。
•半集约化养殖
介于上述两种方式之间,放养后一般只施肥不投饵。
当前很多小型湖泊、小型水库、稻田养鱼和一部分池塘养鱼属于这一类型。
•高度集约化养殖
则是指流水养鱼、网箱养鱼和工厂化养鱼等,对养殖的环境条件除网箱养鱼外都进行人工控制,以适应鱼类最适宜的生长条件,实行高密度、强化投饵饲养,因而单位水体的鱼产量很高。
我国淡水鱼养殖的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主要通过人工繁殖取得鱼苗,
•二是在当年或翌年将鱼苗培育成鱼种,•三是将鱼种经数月至一年养成食用鱼(成鱼),
•四是选出若干成鱼培育成繁殖用的亲鱼。
•二、我国淡水鱼类养殖发展的简史
•我国是世界上淡水鱼发展最早的国家,大约在3100多年前
的殷朝就已开始了池塘养鱼,并有文献记载。
而到公元前
五世纪中期,即战国末期,就又范蠡总结了群众的养鱼经
验,写了著名的《养鱼经》,这是我国最古老的养鱼文
献,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养鱼著作。
•唐朝以前的我国养鱼业主要是养鲤。
到了唐朝,当时的统
治者姓“李”,与“鲤”同音,因此法律规定禁止养鲤和捕食
鲤鱼。
这迫使养鱼者不得不开发新的养殖对象,经过长期
的生产实践和选择,我国劳动人民终于发现了适合于养殖
的新的优良鱼种,就是至今仍称之为草、青、鲢、鳙四大
家鱼。
到了宋代,从江中捕捞草、青、鲢、鳙鱼苗,运输
到各地进行饲养,已很发达。
•五十年代,鲢、鳙、草、青鱼人工繁殖获得成功,从根本
上解决了依赖江河鱼苗的局面。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
初,梭鱼、鲥鱼、中华鲟的人工繁殖先后实验成功,有的
已在生产上应用。
•
我国发展淡水养鱼的自然条件和前景:
•我国淡水总面积有3亿亩,占世界淡水水面(37.5亿亩)的8%,其中湖泊1.1亿多亩,河
流1亿多亩,水库近4000万亩,池塘2000多万
亩,分别占总水面的37%、33%、13%、7%。
总水面中可用以养鱼的水面约8500万亩。
此外
全国还有3.7亿多亩稻田,其中相当多的一部
分可以套作养鱼。
•目前我国淡水养鱼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生产潜力仍很大,近几年已经养殖的面积占可
养面积不到70%,而且已经养的,单位面积鱼
产量较低,全国平均亩产100左右公斤,而养
鱼发达的地区上万亩的池塘亩产量在600公斤
以上,生产很不平衡。
第一章关于鱼类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鱼及其外部形态
一关于鱼的概念
具备什么特征才能算是鱼,概括起来:第一、终生生活在水里的脊椎动物;第二、终
生用鳃呼吸,呼吸过的水从头后两侧的鳃孔流
出体外;第三、以鳍游泳,相当于四肢的偶鳍
决非五出型。
以上三个特征缺一不可,是几乎
所有鱼类同时存在的,所以是最基本、最重要
的特征。
鱼的分类
一鱼的外部形态及测量法
鱼类的提醒任其如何变异,但总的可以
分为头、躯干和尾部三个部分。
常见的鱼类体形有如下四种:
•一是纺锤形(梭形),头尾尖细,中段膨厚,横切面椭圆形,似梭子。
大多数鱼类都是这一种类型,如草鱼、青鱼]鲤鱼等,这中体形在水中游泳时阻力小,速度快。
•二是侧扁形,左右侧扁,背腹高。
通常侧扁体形的鱼,背鳍和臀鳍较发达,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如团头鲂、鳊鱼等这类鱼行动较缓慢,生活在水的中下层。
•三是圆筒形,身体延长,横切面近似圆形。
如鳗鲡、黄鳝等,这类鱼行动缓慢,营底栖或穴居生活。
•四是扁平形,背腹轴很短,左右轴很长,头尾轴也较短,横切面呈扁平。
这类鱼多见于海洋,营底栖生活,行动迟钝。
4鱼体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1、口是重要的取食器官,鱼的呼吸
也依靠口和鳃盖的启闭来配合完成。
由于
生活习性不同,鱼的口形和位置差异很大
口位于头部背面的,称为口上位,如翅嘴
(鱼白),位于头部正前端的,称端位,
如草鱼,位于头部腹面的,称下位,如鲮
鱼,此外还有亚上位和亚下位。
口的大小和形状常与食性有关,一般凶猛鱼类和浮游生物食性的鱼,口都比较
大。
前者口大有利于捕食各种鱼类,如鳜
鱼,后者口大有利于过滤较多量的水,以
便腮耙滤取浮游生物,如鲢、鳙鱼。
2、触须
有相当多的鱼雷有触须,如鲤鱼、鲶鱼等。
触须生在口的周围,触须上
面具有发达的神经和味蕾,是一种感
觉器官,有触觉和味觉的功能。
它们
多数以底栖动物为食,一须来轴助觅
食。
3、眼
鱼类的眼大多位于头部的两侧,多数没有眼睑,不能合闭。
眼与口一样,随着生活习性的不同,其大小和位置差异很大。
眼是鱼的视觉器官,它们的视力能看清1米范围内的物
体,最大距离不超过1.5米。
4、鳃裂和鳃孔
在鱼类头部后方两侧,常有多个或一个孔裂,即是鳃或鳃孔。
七鳃鳗的鳃裂共有7对,硬骨鱼类头部两侧有腮盖骨覆盖着整个鳃部,对外只有一个孔,称鳃孔也叫鳃盖裂。
鳃盖骨边沿长有鳃盖膜,随着鳃盖的启闭,协助完成鱼的呼吸动作。
5、鼻孔
鱼类的鼻孔具有嗅觉功能,与呼吸无关。
硬骨鱼类头背两侧各一个鼻腔,一腔分二个
鼻孔。
6、鳍
鳍是鱼的运动器官。
鳍的名称按其位置来命名。
胸鳍和腹鳍左右对称,叫偶鳍。
背鳍、臀鳍和尾鳍,叫齐鳍。
背鳍和臀鳍
和臀鳍的鳍条数。
常作为鉴别种类的依据。
7、磷
大多数鱼类有磷。
呈覆瓦状披于体表,使鱼体与外界隔绝,一旦磷片
擦落,容易感染疾病菌。
鳞片的大小、
数量和排列,各种鱼类不同,在分类
学中是鉴别种类的依据。
鳞片上生有
似树木断面的环纹称年轮,可以用来
测量鱼的年龄。
有的鱼没有磷,如鲶鱼、有的鱼少磷,如镜鲤。
鳗鲡的磷细而长,隐藏与表
皮内,似无磷。
8、侧线和侧线系统
侧线系统是鱼雷特有的感觉器官。
侧线是指鱼体两侧,由开孔的鳞片排成的一条线,一般每侧1条,但也有2条、3条的。
侧线上的小孔上下侧线管的分支,侧线管内有感受器,因此侧线能感觉水流、测定方位和感觉水的振动。
第二节鱼的内部结构消化系统
一消化系统
1、消化道
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道、胃、肠等部分
2、消化腺
产生消化液的地方。
消化管道外面可以看见的,一个是肝脏,一个是胰脏。
二呼吸系统
关于鱼呼吸的一些概念:鳃呼吸•鳃的构造
•硬骨鱼类的构造大体相同,有腮弓和鳃片两部分组成。
在腮弓的内缘着生有腮
耙,外缘着生腮片。
•鳃小片是呼吸过程中气体交换场所,上面分布着无数的小血管,氧气可以通过
管壁进入血液,废气可以从此推出。
呼
吸动作
•3.鱼的其他呼吸方法(1)皮肤呼吸
(2)肠的呼吸
(3)口咽腔黏膜的呼吸(4)鳃上器官
(5)鳍呼吸
(6)鳔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