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格局未来十年预测

世界格局未来十年预测

世界格局未来十年预测
世界格局未来十年预测

世界格局由“一超多强”开始向“两超多强”转变

国际格局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出现新的变化趋势,并对国际规范、国际组织、国际思潮都产生了影响。2012年这种趋势会更加强劲。

单极格局明显弱化

冷战后美国一超独大的单极格局明显弱化,大国综合实力结构正向两极化发展。中美综合实力差距缩小,同时两国与其他大国的实力差距在扩大。2011年中国GDP预计为美国的45%。今后十年,如果中国经济保持年均增长8.5%,而美国经济增长达不到3.8%,就意味着双方绝对经济规模差距要缩小。而今后10年,美中与其他大国的经济规模差距都将是拉大趋势。目前和今后5年只有美国和中国的国防开支能维持在千亿美元水平之上,其他大国都难以达到千亿水平。因此从物质实力角度分析,目前一超多强的实力格局开始向“两超多强”演变,多极化的潜在可能性越来越小。

战略关系方面,美国的单极格局有所加强。奥巴马纠正了小布什时期的单边主义政策,使得美国在巩固传统盟友战略关系和拓展新盟友方面取得了新成果。以美国为轴心的日法德印战略友好关系得到提升。美国的巧实力外交战略和中国的不结盟政策,使得中国和俄罗斯缺少足够的战略盟友以改变美国主导的单极政治战略格局。目前,唯一能改变这种政治战略格局的力量是中国,也就是如果中俄建立正式同盟关系,则可为一极向两极的转变提供机会,否则两极和多极的可能都难出现。

干涉内政规范化

发展中国家开始制定和实践干涉内政的规范。今年12月拉美加勒比33国通过了《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执行章程》,其中包括“保卫民主和宪法秩序”的条款,做出了成员国要干预军事政变国家的规定。今年3月,拥有22个会员国的阿拉伯联盟要求西方大国在利比亚建立禁飞区,以支持反政府力量。今年11月,针对叙利亚政府暴力镇压国内反对派的政策,阿盟开除了叙利亚,12月开始对叙利亚进行经济制裁。中国同意联合国安理会制裁利比亚的决议,并对阿盟开除叙利亚表示理解。

干涉内政和不干涉内政的国际规范有共存的趋势。许多人以为世界上只有不干涉内政的国际规范,没有干涉内政的国际规范。其实不然,干涉内政的国际规范古来有之,而且长期是主导的国际规范。在260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葵丘之盟,就制定了干涉内政的条约,规定缔约国不可更换嫡子,不可以妾为妻,不得允妇人参政。不干涉内政的国际规范始于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联合国成立后逐渐演化成为主导性国际规范。两极化的趋势,意味着单个霸权国的世界主导作用下降,这给地区组织留出干预地区事务的权力空间,因此发展中地区大国和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地区组织开始填补权力真空,这使干涉内政的规范出现新的发展势头。今后较长时期内可能形成干涉内政和不干涉内政两种规范并行的国际体系。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自决两种对立的国际规范就一直并存,成为民族国家的国际实践原则。

组织空谈化

国际组织管理世界事务的能力下降。国际组织是仅次于国家的第二重要行为体。二战结束后的国际组织,基本上都遵行了领导成员终身制的原则,即无论国家实力对比发生什么变化,国际组织的领导成员不改变。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员不变,世界银行总裁只由美国人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干事只由欧洲

人担任。在大国实力结构发生变化的条件下,领导者终身制造成国际组织领导国的责权不平衡。领导国没有能力提供领导,有能力的国家不承担领导责任,从而使国际组织无力为维护国际秩序和促进国际合作提供领导力量。冷战时期,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使用否决权的频率高于冷战之后。从一极格局向两极格局转变的过程,可能会伴随否决权使用频率的上升。

由于国际组织在各种危机中只能空谈,起不到成员国预期的作用,建立新机构解决危机的策略就流行起来。例如,当G8解决不了全球经济问题时,就成立了G20。面对开展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困难,先后建立了APEC、10+1、10+3、10+8。伴随国际机构扩散的现象是国际峰会数量增加,会议达成的宣言越来越长。其原因是国际机制缺乏治理效力,于是出现以量充质的现象。这种以量充质的结果是,每次重复达成促进合作的共识,但没有后续落实共识和推进合作的行动。国际机构日益向表达不同见解而非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向发展。

公平正义社会思潮化

公平原则与自由原则竞争。冷战结束后,自由主义成为主流的国际政治思潮。然而,近来自由主义的主导地位开始受到公平主义思想的挑战。美欧因失去贸易优势,开始提倡公平贸易的合理性,而避谈自由贸易的优越性。面临全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压力,新兴经济体国家提出共同但有区别的减排责任,这是一种公平的减排原则,国家要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承担不同的负责。发展中国家集体更是从历史责任角度提出公平的减排标准。发达国家提前进行工业化,以往60年以17%的人口排放了70%的二氧化碳,而发展中国家的83%人口只排放了30%。因此,发展中国家应比发达国家排放得多,才是公平的。公平是通过差别原则体现的,而自由是以平等竞争体现的。

正义的要求开始挑战经济发展要求的国际主导地位。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能力已经大大超越人类的消费需求,出现全球性的产能过剩。然而,由于分配不合理,因此贫困与温饱问题仍解决不了。全球化提高人类生产能力的同时,加剧了两极分化,于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出现民众对社会正义的要求比经济发展要求更强烈的现象。随着民众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对社会不正义的现象越来越不能容忍。阿拉伯之春、占领华尔街运动、欧洲抗议紧缩政策活动、俄罗斯抗议选举舞弊活动,都体现出民众对实现社会正义比经济发展更渴求。国际格局两极化的趋势正在弱化美国的国际主导地位,同时使以自由平等竞争为核心的美国传统意识形态在国内外受到公平和正义思想的挑战。

国际体系演变时而缓慢时而急剧。国际体系由行为体、格局和规范三要素构成,其中任何一者的变化都具有推动国际格局演化的作用。当前格局两极化,干涉内政规范化,国际机构空谈化都意味着我国面临的国际体系正在变化。这种体系变化还伴随了公平正义思潮社会化的趋势。故此,我国外交也面临着如何与时俱进才能最大限度维护国家利益的问题。《诗经》的“周虽旧朝,其命维新”,其意是周朝能延续几百年靠的是不断革新。《礼记》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说,政策的改革创新最好是经常的和连续的。如果我们认为,以往30多年我国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来源于不断的政策改革,那么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我国的外交工作。(作者阎学通是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我眼中的未来世界范文1

我眼中的未来世界范文1 我眼中的未来世界范文1:大家想一想自己心目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呢?他说:“是人口少一点的世界。”她说:“是美丽的世界……对!对!对!有些人的想法和我想的一样,但是有些人的想法和我想的不一样!那接下来我来告诉你们我心中的未来世界。 我心中的未来世界是这样的:不一定是美丽的,人口少一点的。我只要普普通通的!环境要好!人的品德要好!人类的生活习惯更好!森林要多!空气要清新!人类的那些丑习惯要丢掉! 现在的世界:空气越来越浑浊!比如说,大街上许多的车子来来往往,车尾排放的“毒气”越来越多!使空气越来越浑浊!森林越来越少!比如说,人类在一天天的砍伐树木,使森林越来越少!环境正在恶化!比如说,有些人在草地里践踏小草,见到路旁美丽的花儿就摘,浪费纸张!浪费水!浪费资源!人的品德越来越败坏!比如说,有些人动不动张口闭口说脏话!还乱吐口痰!举止行为都败坏!人口越来越多!比如说,人口的数量正在一天天的增加!使某些地区变得很拥挤!连走动都不方便,如果人类还不改正自己的生活习惯!世界末日总有一天会到来的! 我眼中的未来世界范文2:时间:2052年12月1日早晨地点:我的别墅 "丁零零……",一阵铃响,接着一阵优美的旋律响了起来。

我睁开了眼,看看了看时钟,现在是早晨6点整。窗帘自动拉开了,一缕阳光照了进来,让我觉得很舒服。等等,有没有搞错,12月是大冬天,6点天还没亮呢。没错,2052年时,地球人向天上发射了一个人造太阳,到冬天时,人造太阳就从5点开始工作,6点天已经很亮了,这个人造太阳照得地球暖洋洋的,冬天就不冷了。夏天,人造太阳停止工作。 “主人,该起床了”,这是我的机器人保姆东东进来了,趁我洗漱的时候,东东已经把床整好了。我们造了许多机器人,有家用机器人,用于干家务活,我称它为机器人保姆,有代替人类做危险工作的工人机器人,还有体育机器人,会打篮球、网球等。我洗漱完毕就跑到楼下开始锻炼身体,我先跑了十圈,又举了五十下杠铃。我虽然已经六十岁了,可我却象三十岁的小伙子一样棒,因为科学家们已经制造出了超级微型机器人,可以钻到你身体的各个部位去探查、治疗各种疾病,甚至可以钻到脑血管里,清除那里的堵塞物,这样一个个瘫痪了病人就可以重新站起来了。由于血管畅通,人就很有精神。科学家还造出了各种人体器官,用来更换那些已经坏了的器官。你看我的身体有多棒。 我们这个世界里,人人都很长寿。 我坐在餐桌旁,打开新闻机,开始听新闻。这时东东已经把早餐准备好了。我喝着新鲜的牛奶,吃着刚的面包,还有煎肉和鸡蛋。你会说,这有什么,我天天早晨都这么吃。如果我告诉你,这牛奶是刚刚从地球一号运过来的,你可不要惊奇。是的,2052年,地球人喝的牛奶都是从外星系运来的,这是我们星球探测队的功劳。我们探测队坐上星际飞船,在太空中遨游,从一个星系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资料讲解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摘要: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正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在把握这一历史性变化的实质内涵和根本特征的基础上,剖析这一变化给中国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有助于实施正确的对外战略方针。 关键字:中国;世界;相互关系;命运相连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带有战略性和全局性影响的事件,对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性变化意义的时代,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对中国国家建设以及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筹划将具有愈来愈迫切的意义[1]。 1.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变化 国际社会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当代中国外交是全球最有成效的大国外交之一。从新中国外交60年的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呈现出不断发展的历史性变化。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第一大参照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第一个30年。这在很大程度上承袭革命战争年代的基本思路与做法、确立与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正式关系、定位中国在当代国际体系位置的中国外交“初级阶段”。 1949 年的中国是一个既强大又贫弱的国家,在建国初期立即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方针。1956年苏共二十大之后,中共与苏共渐行渐远,最终成为对峙的双方。随之,中国的外交也不得不做出某些调整,朝着更加“左倾”的方向演化,强化了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对中国的怀疑和排斥的基本态度。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内政治的某些“极左”做法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损害了周恩来主持外交工作时期的稳健平和方针。必须看到,总体上逐渐偏向“左倾”的毛泽东时代,在最后阶段显现了某些积极的调整动向,尤其是随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以及中美对话的开启,中国外交的钟摆再次强劲回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整体形象和作用仍然相当边缘化,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总体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基本上是一种斗争大于合作、猜忌压倒协调、对峙多于对话的关系,是“造反者”对抗“权势者”的态势[2]。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2008 年第5 期社会主义研究No.5 , 2008 (总第181 期) SOCIALISM STUDIES Serial No.181 改革开放30 年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 赵长峰 【摘要】改革开放30 年来,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增 强, 但距离名符其实的大国还存在一定差距;中国的国际形象逊于国家形象, 但并非只有消极的一 面;中国的国际责任应该随着实力的增加而增加, 但是不能超出实力范围之外。 【关键词】改革开放;国际地位;国际形象;国际责任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4527(2008)05-0095-0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际合作与和谐世界的构建:全球视角的解读”(批准号: 07JC7100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赵长峰,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讲师。 30 年前的1978 年, 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 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启了改革开放的 伟大历史航程。30 年来, 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和 价值是全方位的, 它不仅改变了中国自身, 而且也影 响着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胡锦涛主席在2008 年新年贺词中说, “2008 年, 对中国人民来说, 是十 分重要的一年。我们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 周 年。”本文探讨改革开放30 年来中国国际地位、国际 形象以及国际责任的变化, 以此来纪念改革开放30 周年。 一、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 邓小平在总结建国后的历史经验教训时郑重指 出:“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 关起门来搞建 设是不行的, 发展不起来。”①“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 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 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 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 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②基于这些深 刻的认识, 我国做出了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 对外开放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较大变 化:不仅接纳中国的国际组织数量大幅增加, 而且对 外关系的内容有了较大扩展, 从对外开放前的政治、 安全领域向经济、文化和科教领域扩展。这说明一 方面中国已放弃国际社会挑战者的角色, 主动参与 国际竞争;另一方面世界也开始以积极的姿态与中 国展开接触和对话。但由于历史因素和现实情况的 制约, 对外开放初期我们还没有“全面融入”的国际

未来世界格局将走向无极化(The future world pattern will be no polarization)

未来世界格局将走向无极化(The future world pattern will be no polarization) The future world pattern will be "no polarization"" "It should be sent to Pantheon in eighteenth Century." The French Revolution famous politician sanjust (Saint-Just) once wrote that. Sanjust live only a short 28 years old, he did not see the changes after 19, occurred on twentieth Century, but it is impossible to anticipate what happened in twenty-first Century 10 year change head. What has happened to the world in the first 10 years of the past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vocabulary is often more than the loud testimony "in the history of the British historian Eric Hobsbaw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duction method, we can write down the words: Hurricane and bubble unilateralism, terrorism and financial leverage rupture, economic recession and debt crisis, globalization and the Middle East situation, backward, rising of BRICs the world, the transfer of power, from the sovereign state to private and social media against the ecological crisis, the polarization of wealth and the middle class, and aggravated the environmental movement as one falls, another rises" the end of history ", as well as the fashion and self correction, the concept of" soft power "after the" smart power "concept highlights......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face of the world showing a hitherto unknown change constantly like cloud and wave. Marked by the replacement of the leaders of major world powers,

当代中国与世界论文

浅析当代中国与世界 摘要: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这一论述充分反映了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局势的基本特点,是我们党对新时期我国与世界关系的一个高屋建瓴的科学判断。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虽然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但前景光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政治上,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大国间结成伙伴关系越来越普遍;在经济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区域和全球合作越来越深入;在文化上,世界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在安全上,各国共同利益不断增多,合作意愿越来越强烈。综观全球,国际形势正在向各国关系日益紧密、互动日益增强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关键词:世界中国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过去几年,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发展变化充分地验证了党的十八大这一重要判断。无论是从中国还是从世界角度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互动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频繁,相互影响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和深入。可以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如何,不仅影响中国的命运,也关乎世界的未来。 (一).当今世界的变化 纵观当今世界,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世界各国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存也越来越深入。冷战时期,世界被一堵堵有形和无形的墙隔离着,即使鸡犬相闻,也仿佛老死不相往来。中国和苏联互为最大邻国,拥有世界最长的共同边界,但是相互人员往来稀少,60年代贸易额一度连5000万美元都不到。苏联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两国贸易额最低时不足1亿美元。如今,世界则被一张张有形无形的网连接着。世界日益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据称,互联网连着全球40亿人口和500亿台电子设备,每年发送90万亿封电子邮件,进行着2万亿笔电子交易。人们虽然远隔万里,但是一上网,就感觉“天涯若比邻”。联系和交往的密切也使得各国的利益更加交融交汇,真正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就是为什么华尔街一生病,全世界都跟着吃药,为什么整个欧洲乃至国际社会都在全力帮助希腊克服债务危机,为什么各国要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核扩散等一系列全球性挑战。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再强大的国家也不可能单打独斗,独善其身。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已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别无选择。必须抛弃你上我下的“翘翘板”思维,必须停止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必须大力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建立适应时代变化的新型国家关系。总之,相互依存是当前国际关系与冷战时期的最根本区别,也将决定今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方向。 (二).中国与世界关系 回首2010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发酵!美国加快全球战略调整和中印等新兴大国快速崛起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国际形势和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发展变化都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根本性变化,但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当今国际舞台风云变幻,虽然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原有的差距还在加大,两极分化更趋严重。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还没有根本改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一些国家继续扩大和强化军事同盟,加强军备建设,严重影响了国际安全与稳定。一些国家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甚至不惜使用武力,对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出现新的起伏,因民族、领土、宗教、资源等引发的纷争和战乱不断。 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地球的面貌,特别是近几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世界也因此联系得更加紧密。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资本主义以其巨大的优越性战胜了腐朽的封建制度,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提高,许多国家纷纷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强国之路。20世纪新兴的社会主义诞生,在世界大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在国际大舞台上活动的各种力量、各种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发生了变化,世界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对峙的局面形成,世界分成两级世界,两大阵营在政治、经济、特别是军事上进行了长期的对抗,双方势均力敌,各有胜负。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上是美苏两大国家利益的争夺。直到20世界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苏联在“冷战”中败下阵来,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无疑成为现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其强大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实力,尚未有一个国家能与之匹敌。美国必定会引领这个世界,但它是否会永久处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世界格局会一直沿着单极化方向发展吗, 其实不然,多极化才是世界发展的趋势。

尔雅当代中国与世界认识方法习题答案

国际关系历史—哲理理解以及文学透视(一) 1西方国际关系思想开始于()。 C、修昔底德对希腊城邦国家间的波罗奔尼战争 2下面那一项不是完整的叙述 C、历史 3基于对什么的理解我们展开国际关系的研究 B、历史 4《君主论》的作者是: D、马基雅维利 更多尔雅课程答案,加群4 5下列关于国际关系与历史理解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国际关系基于历史理解 6现代政治思想肇始者是:A、笛卡尔 B、培根 C、马基亚维利 D、俾斯麦 我的答案:C 7国际关系研究基于:A、思维特性 B、民族关系 C、历史理解 D、社会发展 我的答案:C 8促使西方国际关系思想产生的古希腊战争是:A、希波战争 B、伯罗奔尼撒战争 C、马其顿崛起 D、特洛伊战争 我的答案:B9自秦朝以来,汉匈战争打了大约()年。 A、100 B、50 C、10 D、5 我的答案:A 10被称为“西方历史之父”的是?A、修昔底德 B、希罗多德 C、色诺芬 D、亚里士多德 我的答案:B 更多尔雅课程答案,加群4 11以下著作中不属于马基雅维利的是?A、《用兵之道》 B、《君主论》 C、《佛罗伦萨史》 D、《人权力》 我的答案:D 12现代国际关系思想的开创者是?A、洛克

B、霍布斯 C、马基雅维利 D、保罗·肯尼迪 我的答案:A 13写罗马历史最有名的人是A、弗朗提诺 B、特奥多尔 C、波里比阿 D、韦杰提乌 我的答案:B 14从历史中可以推导出罗马军事史实背后的原理,可以将它们应用于现今我的答案:√ 15战争的历史叙述是偶然的我的答案:× 16国家是逐步扩张和成长的,他们永无休止的卷入战争之中。我的答案:√ 17罗马军事史实的原理不适用于现代社会。我的答案:× 18马基雅维利的《用兵之道》和《孙子兵法》中的思想内容是一致的。我的答案:× 19西方国际关系思想始于修昔底德对希腊城邦国家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分析。我的答案:√ 20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希腊与波斯之间反侵略的战争。我的答案:× 21《君主论》的作者是奥古斯丁。我的答案:× 国际关系历史—哲理理解以及文学透视(二)待做 1与晚近得多的、基于“新方法论”的理论著作相比,那种著作能够更好地传达对外政策的性质和国际体系的运行方式 C国际关系史 更多尔雅课程答案,加群4 2下面那一项不是经典鉴定得自的方面 A文学 3国际关系研究的经典方法是 B对国际关系史的研习和思考 4搞理论研究的人需要 D总体理解能力和历史方向意识 5地质学的大变革在于: C板块构造的提出 6国际关系理论化的经典方法的基干是: A关于国际关系的历史考察 更多尔雅课程答案,加群4 7下列能够更好地传达对外政策的性质和国际体系的运行方式的是 B国际关系史 8有巨大进步,而给历史学家约翰·刘易斯·加迪斯以启发的学科是: B地质学 9国际关系经典鉴定得自: D以上都是 10国际政治性质被更多体现和传达于: D历史著述 11以下属于国际关系学和国际关系史学需要具有的是? D以上说法都正确

【荐】我眼中的未来世界作文

【荐】我眼中的未来世界作文 我眼中的未来世界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整理的我眼中的未来世界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轰隆”一天下午,我正在家里看书,只听外面雷声一响,我走窗前一看,只觉得眼前一黑,不醒人事…… 再次睁眼,已是白天了。我发现自己正躺在一个床上,床边还站着一个女人。我打量着那个人,虽然长得像人,可怎么感觉怪怪的。那人见我在打量他,忙说:“小主人,欢迎来到未来世界,我是你的专属仿真机器人——沫沫。”纳尼?!这个信息量有点大啊!我消化了一会儿,确认了自己真的来到了未来世界。我冷静的想了一会儿,说:“哦,我知道了,带我走走。”说着我就从床上跳下来。“好的,小主人。”沫沫点头答应。 我先打开了衣柜门,发现只有几件衣服,还都很朴素。我很奇怪,问道:“怎么就这几件衣服呢?”沫沫回答我:“现在的衣服都是这样,虽然只有几件,还很简洁,但妙就妙在这里。衣服可以根据主人的想法换成任何样式、颜色和温度。而且每次穿完,衣服都会自行消

毒,不用洗衣机也不用手洗。”“这么厉害啊!”我惊奇的看着这些衣服。 就在这时,“咕咕”我的肚子叫了起来,沫沫听到后,连忙说:“小主人,你饿了吧?也对,你来到这儿快呆了几个小时了,我这就去准备晚饭。”看了这里的衣服,我十分好奇这里的食物是怎么样的,于是便提出要和沫沫一起去。 来到厨房,我看了看,嗯,好像和我那个世界的.厨房没什么不一样,只不过多了一个按钮,沫沫问:“小主人,你想吃什么?”我很 随意的说:“随便,你怎么方便怎么做。”“哦,我知道了。”沫沫说。只见她娴熟的按住那个按钮,说:“午餐,二两菜一汤,随便弄点。”说完就弹开来。这时,令我惊讶的事情发生了:从按钮中传出一个机械音:好的。接下来厨房的工具便自己“动”起来。锅铲自动铲菜,菜自己清洗自己……不一会儿,一顿丰富的午餐就完成了。 吃完饭,沫沫又带我逛了一下别墅,从她口中得知,在未来房子里的一切都是连通房子专属的计算机。这里的一切都可以自动:墙壁可以自动调节温度,沙发可以按摩,窗户可以防噪音、遮阳等等。门也不用钥匙开了,因为房子早已记录了主人的各种信息,能自动分辨出哪个是主人,哪个是客人,哪个是坏人。就是主人推一下门就可以开,如果是客人,门会派机器人通知主人,如果是坏人,它会自动报警…… “涵涵,干什么呢?”正当我准备上床睡午觉的时候,突然听见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这一论述充分反映了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局势的基本特点,是我们党对新时期我国与世界关系的一个高屋建瓴的科学判断。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虽然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但前景光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政治上,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大国间结成伙伴关系越来越普遍;在经济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区域和全球合作越来越深入;在文化上,世界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在安全上,各国共同利益不断增多,合作意愿越来越强烈。 综观全球,国际形势正在向各国关系日益紧密、互动日益增强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就我国与世界的关系而言,一方面,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周边和国际环境。中国人口多,底子薄。中国的发展也很不平衡,还有很多落后的地区。中国要真正发展起来,需要长期艰苦奋斗。因此和平稳定的外在环境对中国的发展是至关紧要的。另一方面,中国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创造了更多的合作机遇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同世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现状及未来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现状及未来 ——专访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者主罗伯特·希勒 林永青:首先,感谢您接受《腾云》杂志和价值中国网的联合采访。去年您在媒体提到,“中国的经济奇迹是一个鼓励人们做出现实的伟大故事”。很多年前伦敦政经的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表示过类似的看法:“历史事件往往不是智慧或能力,而是偶然的瞬间。一些历史上大的事件只是一些随机产物。比如,如果足够多的人相信西方的没落,西方就没落了。”您如何比较中国和西方的不同“历史故事”呢? 希勒:中国书写的是复兴的故事。我不是一个中国历史学家,你让我比较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历史启示,我能力有限,只能简单阐明我的想法。我只是知道中国近代,有一段几百年的磨难。但是我也知道,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一直在世界拥有领先的地位。就是回到中国清朝中期的时候,相比欧洲,中国也有一个鼓舞人心的时期,我不认为当时的欧洲同样具备。 而在最近几年,我认为,一个伟大的文明复苏的思想是中国发展的根本性的动力。中国人把它看作是正在发生的历险。但(这种经济发展)对于欧洲和美国,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故事了,这样的历史在那里的人们身上上演过。在中国,人们亲身感受到他们同中国崛起的关联性和与责任感。而在我看来,对于美国来说,这样的故事发生在200年前,今天的美国人不再具有共同为国家发展做出牺牲的意愿。所以储蓄率在今天的中国非常高,而在美国非常低。我听到了很多说法,其中一个是中国人的历史时刻感。中国人为自己承担的义务作出贡献。 林永青:您能谈谈美国或西方的未来发展趋势吗?西方世界会衰落吗? 希勒:历史表明,每一种文明都是来来去去,但目前我没有看到西方有任何危机的迹象。在二战以后,美国有特别的优势:它未受战争破坏。此外,也许因为美国是一个更大的经济体,自二战之后美国政府比当时的其他欧洲国家更愿意支持科研。所以美国在那一段时间一直存在优势。 然而,今天,正如你游历世界各地时所看到的,现在人们意识到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各国的经济也都开始腾飞。曾经在20世纪60年代,大部分诺贝尔奖得主来自美国和欧洲。诺贝尔奖曾经被欧洲人垄断,但随后渐渐转移到美国人头上。现在,我觉得诺贝尔奖可能已经转移到更多的国家。这样的情况与当时可用于研究的资源密不可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高等教育比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更为普遍和盛行。这一现象今天已经改变了,美国的独特性将被削弱。但我不认为这对美国人是一件坏事,世界各地教育经济的腾飞是令所有人兴奋的。 林永青:我在报纸上看到您建议,“中国政府应该做一个长远规划,以避免富人与穷人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2012年3月,奥巴马签署的《就业法案》(JOBS ACT)就与社会化创业融资(众融)、与创造就业机会都息息相关。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马上就将通过JOBS法案的第三修改案。在过去,只有合作投资者可以进行网上投资,而第三修正案将允许每一个普通人可以在网上投资、获利。人们普遍认为,众融将开启”资本民主化“的道路。创新金融工具,正是您的研究重点。能否对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众融、P2P网贷,或其它新兴金融模式做出评论?

未来世界的样子作文

作文网小编为你精选的作文: 记叙文 | 议论文 | 说明文 | 应用文 | 散文 | 美文 在我的想象力,未来世界的样子一定是震撼无比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未来世界的样子作文”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未来世界的样子作文 未来的世界是个先进的地方。我们的交通工具不再是飞机、轮船和汽车,而是宇宙飞船。 家里的设备是全电子的。每天早上,你一醒来电子保姆就替你刷牙洗脸,你一来到饭桌,你只需按下桌上的按钮就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早点。然后开始你一天的学习生活。 来到学校的足球场,如果你是一个人也没关系。你只要到操纵台切换到单人游戏,球场上就会出现很多能与人类以假乱真的机器人和你一起踢足球。你用不着对这些机器人害怕,因为他们由电脑操控,不会伤害人;你也不用担心他们会撞伤你,因为他们的身上都包满了软橡胶;你更加不用担心他们会恶意耍赖,他们拥有一个真正球员的体育精神。 在学校上课时教室里没有老师,你也不再背上沉重的书包,也不需要带上各种文具,只要打开面前的电脑进入学习园地,单击你想学的课程,电脑就会把今天所要学的知识传输到你的大脑里。不要以为你上课可以偷懒,或者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电脑会把你的一举一动通过红外线扫描到内存,传送到爸爸妈妈的手机上,一到家里你就等着接受他们的惩罚吧! 未来的世界每天充满了新奇,你要不断地去更新电脑程序,需要不断地探索各种奥秘。世界就会变得和平和美好。 篇二:未来世界的样子作文 如果我可以穿越时空,我一定要带你去未来世界看看。 未来的科技会非常发达,那时候许多人工的活会由机器人帮我们去完成。人类不需要整日整夜的工作,许多人类不能去的场所会由机器人去完成。你比如在核电站,放射性物质很多,人类不能身临其境,那么就请机器人工程师会帮我们去完成人类无法做的事情。未来的交通也会很发达,而且速度也会非常快,不需要去挤公交车。就象宇宙飞船一样,来去自由。 未来的房子也会非常大,不象现在这样拥挤,人类生活的节奏也会非常的快。未来的环境也会十分的优美,河水清澈见底,鱼儿自由的活动,小鸟在空中自由的翱翔,空气清新。当然我们也有机会经常去火星观光,那儿有许多奇妙景观,当然我们地球是看不到的。未来人类再也不需要为能源担忧了,不会为能源去发动战争,不会拼的你死我活的。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发现了你的替代品,可以用上若干年。自然灾害也被人类控制了。地球上的垃圾也会被一种生物分解了,变成了有机的肥料,这样树也变绿了,草也青了,地球也变得生机盎然……

中国与世界的交往

中国与世界的交往 ★重点掌握: 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人员往来、对外贸 显的不同: 明朝中期以前:由于科技和生产力的局限, 世界还没有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中国主要 是与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朝鲜和印度等国 开展各种形式的交往。 明朝中期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 民者陆续向东扩张,中国与西方的交往逐渐 增多。 对外交通 ①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 ②海上丝绸之路:广东沿海港口→向西沿海 岸线、印支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出马 六甲海峡→经过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最远到 ①西汉以前,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少量地 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半岛等地。 ②西汉张骞通西域后,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 道不断西运;汉武帝后,还开辟了与南海诸 国及印度、斯里兰卡等地的水上交通线,从 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两汉之际,佛教通过 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③唐朝时以佛教为纽带,中国和天竺的交往 更为密切。贞观时,天竺一再遣使唐朝,送 来郁金香、菩提树。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记数

法,推动了天竺数学的发展,在中印文化交流中,高僧玄奘和义净起了重要作用。 ④明朝郑和下西洋曾到达印度半岛。 ⑤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时约定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也得到了广泛的国际响应,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朝关系: ①汉代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多次派人赴汉,先后会见汉武帝和光武帝,“三韩”之一的辰韩引进中国先进文化,“嫁娶以礼”,语言、称谓与秦相似,有人因此称之为“秦韩”。秦汉时,朝鲜的特产檀弓、果下马等输入中国,中国的铜镜、漆器等工艺品以及铁制生产工具等输出到朝鲜。 ②隋唐时,新罗和唐朝交往频繁,唐朝留学生中新罗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远。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还设立国学,教授佛学,新罗的诗歌、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都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新罗还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制瓷、制铜技艺。唐朝的长安和沿海许多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接待新罗商旅。 ③元朝和高丽贸易密切,我国的棉纺织技术在此时传入高丽 ④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应邀出兵,日本蓄谋已久,袭击中国运兵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⑤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抗美援朝。 与西亚的关系: ①汉朝丝绸之路通过西亚地区。97年,甘英 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 ② 7世纪,一位波斯国王和王子先后居住长安,波斯商人的足迹遍及唐朝各地。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源源运往波斯,再转销到欧洲。 ③从651年以后100多年里,大食往唐朝派使节30多次。大食商人留居中国,有的在唐政府任职,有的通过科举中了进士。把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中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通过大食传到非洲和欧洲。④元朝时,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等传到阿 拉伯,由阿拉伯传到非洲和欧洲。西亚不 断有商队、使团到大都。 ⑤明朝郑和下西洋到过阿拉伯、伊朗等西亚 地区。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阶段特征 (1)秦汉时期: a.从范围上:周边国家为主,开始同欧洲往 来 b.从交往形式上:既有政治的,也有经济的; c.从途径来看:有官方、民间两条途径,其 中官方是主要参与者; d.从交往道路上:以陆路为主。 (2)隋唐时期: a.全面开放,影响深远。我国已经逐步形成 为东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对一些近邻国家的 经济文化交流,已经不仅限于一般的来往, 而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和经济交流的中 心。 b.此时期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空间范围 大大扩大,除东亚和东南亚外,中亚、西亚、 欧洲甚至非洲都已经有比较频繁的商业经济 和文化方面的往来。最显著的如波斯、阿拉 伯的使节和商人大量来中国。唐朝时还有一 批留居中国不回的波斯人。 c.陆海并举,海运和陆运都很发达。 d.双向交流, (3)宋元时期: a.由于自北宋开始,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发 展,内外贸易繁荣,对外航运也突飞猛进, 尤其是海上运输,在世界名列前茅。宋元时, 在南中国海和印度洋上中国船队是最活跃的 船队。 b.宋元明清时期,我国在对外经济文化方面 出现了一批富有远航经验的国际大游历家。 (4)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 a.由开放转入闭关:清初以后,由于封建统 治阶级采取闭关政策,这些联系便逐渐中断 了 b.开始抗击外国侵略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主要目的 ①传播中国文化,宣扬中国声威,扩大在海 外的影响,梳理大国的形象。 ②发展贸易,丰富自己的经济生活,经济互 补互利。 ③学习外国文化,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促 进社会进步。 注意:作为封建王朝,开展对外交往的根本 目的是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但我国古代开 展对外关系是与近代西方殖民者以商业为目 的、抢占殖民地和商品市场有根本区别的。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给我们的启示 ⑴对外开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 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和民族 的落后。 ⑵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 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适应历史发展趋势者存, 逆历史发展潮流者亡。 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的重要条件。 ⑷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往 地主流,说明我国古代人民是爱好和平、崇 尚友好的人民。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古代人民创造了辉 煌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通过和平友好的交 往方式不断地传播到周边国家,并且逐步走 向世界,为亚洲和世界的文明进步与和谐发 展作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 课后练习: 中国的对外关系,经历了由开放到闭关,由 被迫开放到主动开放的过程。据此回答下列 各题 1.下列四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 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的,只能 是 A、《史记·食货志》 B、《齐民要术》 C、《梦溪笔谈》 D、《农政全书》 2.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的丝茶大量出口, 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市场开放 B、中国商品经 济发达 C、中国丝茶质优价低 D、中国经济被卷入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 3.新中国成立初,执行“另起炉灶”的外交 方针,这一方针的内容是 A、不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B、不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只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D、同各国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 关系 4、汉武帝时期,对外关系的主要事件有 ①张骞出使西域②会见三韩使者③与日本三 十多个国家通好④赐“汉委奴国王”京印⑤ 开辟水上丝绸之路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 ③⑤ 5、近现代中国的外交,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 废除不平等条约,谋求平等的对外关系。1943 年1月,英美等国在中国的治外法权被废除 的主要原因有() ①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 成部分 ②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 ③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 位 ④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 ③④ 6、唐朝的对外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 出现这种盛况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政治制度领先于世界各国 C、开辟了发达的水陆交通路线 D、统治者以开明的态度吸纳世界先进文化 7、中国开始走向海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A、大秦王安敦派使者从海道来中国 B.张骞开通了通往西亚和欧洲的“丝绸 之路” C.汉武帝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D.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 8、经由中国西北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中西方交 往的交通要道,它的兴衰发人深思。东汉

未来世界科技创新十大趋势

未来世界科技创新十大趋势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正加速推进,并深度融合、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力量。我们只有认清趋势、前瞻擘划,才能顺势而为、抢抓机遇。从宏观视角和战略层面看,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正呈现以下十大新趋势。(1)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将催生产业重大变革,成为社会生产力新飞跃的突破口。作为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的领域,信息网络、生物科技、清洁能源、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等正孕育一批具有重大产业变革前景的颠覆性技术。量子计算机与量子通信、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合成生物和“人造叶绿体”、纳米科技和量子点技术、石墨烯材料等,已展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先进制造正向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器件一体化方向发展,极端制造技术向极大(如航母、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和极小(如微纳芯片等)方向迅速推进。人机共融的智能制造模式、智能材料与3D打印结合形成的4D 打印技术,将推动工业品由大批量集中式生产向定制化分布式生产转变,引领“数码世界物质化”和“物质世界智能化”。这些颠覆性技术将不断创造新产品、新需求、新业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驱动力,推动经济格局和产业形态深刻调整,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

在。(2)科技更加以人为本,绿色、健康、智能成为引领科技创新的重点方向。未来科技将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致力于研发低能耗、高效能的绿色技术与产品。以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加速光合作用、智能技术等研发应用为重点,绿色农业将创造农业生物新品种,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和食品安全。基因测序、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分子靶向治疗、远程医疗等技术大规模应用,医学模式将进入个性化精准诊治和低成本普惠医疗的新阶段。智能化成为继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之后的新“工业革命”,工业生产向更绿色、更轻便、更高效的方向发展。服务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快递无人机、智能穿戴设备等的普及,将持续提升人类生活质量,提升人的解放程度。科技创新在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增进人类福祉方面,将展现出超乎想象的神奇魅力。(3)“互联网”蓬勃发展,将全方位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和无线传输、无线充电等技术实用化,为实现从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人与服务互联向“互联网”发展提供丰富高效的工具与平台。随着大数据普及,人类活动将全面数据化,云计算为数据的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提供了基础。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太空互联网等新网络形态不断涌现,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能生活等应用不断拓展,将形成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信息网络环境,对人

深度雄文!中国未来十年的政治经济分析

深度雄文!中国未来十年的政治经济分析 在作者看来,未来十年,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图景,将会切换到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而设计和开发这个全新操作系统所用的语言,一个是科技,一个是万物互联,一个是文化。 未来已来,预见方能遇见,如何拥抱? 中国未来十年的外部环境 所谓的世界大事,其实古往今来的几千年,国与国之间只有三件事:战争,和平与发展。战争是和平的前提,和平是发展的前提,经济发展的失衡又会带来新的战争。 战争发生,是因为国与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需要进行再平衡,以使国与国之间的形成新的力量均衡。新的均衡完成之后,就会产生和平。一个和平的国际秩序,进而带来经济发展。有的国家发展的好些,有的国家发展的差一些,新崛起的国家,就要向旧的霸权发起挑战,来重新划分世界利益格局。将亚欧非三个大陆整合起来的一路一带战略规划图 地缘政治,和狮王争霸,本质都是一样的。把世界文明史上的帝国兴衰,替换成新老狮王之间的争雄角逐,会发现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它们都遵循一个古老而恒常的法则:丛林法则。毕竟人类也是动物,脱离不了动物界的那套普世法则。

直到核威慑这个恐怖平衡的新法则,取代了一贯的丛林法则。人类的战争形态,发生了根本改变。核大国之间,再难以像往常那样,搁个几十年上百年,就要来一套狮王争霸。因为核威慑的恐怖平衡法则是,没人会赢,也没人会输,只会两个一起死。 所以,作为再平衡手段的战争,对于核大国之间而言,没有输赢,费那么大代价除了同归于尽也捞不到什么好处,作为手段的战争失去了意义。军事只是手段,利益才是目的,自古以为都是如此。 中国是一个核大国。核大国之间,在恐怖平衡新法则下,轻易不会发生战争。而非核国家,想要以武力挑战中国,无异于痴人说梦以卵击石。所以,中美之间,不会爆发全面战争,俄美之间也不会爆发全面战争,中俄之间更不会爆发全面战争。如果世界上前三名的军事大国,相互之间都不会发起全面战争,那么第三次世界大战,根本就打不起来。 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到来,但是不意味着一切都风平浪静。在全面战争不可行的情况下,敌对国之间,技术性祸害就是新的遏制与再平衡常规手段。 比如代理人战争,比如输出恐怖主义,比如各种互相恶心。祸害与反祸害,遏制与反遏制,依然是世界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中的长期主题。这就是未来10年里,中国将面临的外 部环境。

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和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和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实际要求从选项中找出与秦汉史实不符合的选项。与欧亚非的贸易往来最初是间接的往来,史书记载的中欧最早直接往来是A项所述史实,但那属官方使节关系。 2.答案:D 3.答案:C 解析:“绝唱”是指自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此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根本原因应是缺乏经济推动力,因为郑和的航海是不计经济效益的。 4.答案:C 5.答案:A 解析: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传到欧洲的大秦(古罗马帝国),使罗马人得到中国的丝绸产品。从时间上判断,B、D两项与古罗马不处在同一时代。秦朝时,中国与古罗马尚未沟通联系。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A 解析:西汉时,在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就已开通,甘英的活动在丝绸之路开通之后。 10.答案:B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两汉时期”。教材有述:“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D项有较大的干扰性,广州在汉朝尚未成为重要港口,洪州在今扛西南昌,不可能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点。

11.答案:D 12.答案:C 解析:A、B两项错误,由于闭关政策的推行,对外交往受到限制。D项是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但不是整个明清时期的特点。C项才是这一时期的特点。明清时期,中国开始遭受外来侵略,同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如戚继光抗倭、荷兰侵占台湾、葡萄牙侵占澳门、沙俄侵略黑龙江流域等。 13.答案:B 解析:外国留学生来华是隋唐时期的现象,不是明清时期。明清时,即使有留学生来华,也不是新现象。 14.答案;B 解析:闭关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西方侵华势力的扩大,而不是为了维护国内商品市场。 15.答案:D 解析:A项干扰性较大,“殖民地化”表述不准确,应是“半殖民地化”。 16.答案:A 17.答案:A 解析:此题解题的关键是要从当时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对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影响去着手分析。因为美国是当时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其外交政策的变动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影响很大。所以,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接着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样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美国奉行对中国孤立遏制政策而形成的中国在外交上被动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终于开始出现,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项。 18.答案:A 19.答案:C 20.解析: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