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权属调查检查
- 格式:ppt
- 大小:878.50 KB
- 文档页数:68
【关键字】调查清水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及数据库建设自检报告清水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领导小组办公室二〇一二年十一月目录(二)(三)七、自查结论11一、前言依据《甘肃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成果验收办法》、《天水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印发天水市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成果检查验收办法的通知》(天国土资发〔2012〕257号)文件规定精神和程序要求,为了扎实做好迎接市级验收和省级抽验工作,清水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领导小组于今年11月初,组织专门力量,与作业单位一道,依照验收办法规定的具体内容和标准,对全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全过程,从外业到内业,从文字成果到数字成果、图件成果及建库成果进行了自查自检。
重点对成果的完整性、准确性、完成率、登记率以及乡镇村参与情况等五大项内容进行了全面查看,随机抽取了78宗所有权进行内外业的综合检查,并与部分乡镇领导、一线作业人员进行了座谈。
二、自检概述(一)自检目的根据《甘肃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成果验收办法》及市局下发的有关文件的规定,为了确保全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成果质量,在市级检查验收、省级抽验之前,由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完成县级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成果自检工作,掌握全面情况,查漏补缺。
(二)自检的依据(1)《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成果验收办法等有关规定的通知》(甘国土资籍发〔2012〕14号)(2)《土地调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8号,2008年)。
(3)《土地登记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0号,2007年)。
(4)《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1995]国土[籍]字第26号,1995年)。
(5)《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
(6)《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
地籍测绘中的土地调查与权属确认技巧地籍测绘是现代土地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涉及到土地的面积和位置,还牵涉到土地的权属确认。
土地调查和权属确认是地籍测绘的两个关键环节,本文将探讨其中的一些技巧。
一、土地调查技巧土地调查是地籍测绘的基础工作,它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直接影响到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进行土地调查时,以下技巧是需要注意的:1.资料搜集:在进行土地调查前,应搜集相关的土地资料,包括地籍簿、土地权属证明、宅基地证等,以便对土地的现状和所有权有一个初步了解。
2.地形测量:合理使用地形测量仪器和方法,准确测量土地的高程、坡度等地形参数。
这些参数对土地利用和规划有重要意义。
3.界址标志:在进行土地调查时,要仔细查找土地的界址标志,如界碑、路边石等。
界址标志的准确性对土地的划分和所有权确认有重要意义。
4.避免主观判断:在土地调查中,要避免主观判断,尽量以客观的事实和数据为依据。
同时,对于无法得知的情况要予以注明,以免给后续工作带来困扰。
二、权属确认技巧土地的权属确认是地籍测绘的核心环节之一,它不仅是土地管理的基础,也是保障土地权益的关键。
在进行权属确认时,以下技巧是需要掌握的:1.核实相关证明:对于已有的土地权属证明,要仔细核实其真实性和合法性。
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和询问相关部门,以确保权属证明的可靠性。
2.审查土地流转交易合同:对于土地的流转交易合同,要认真审查其内容,特别是土地所有权的转移情况和手续是否合法。
如有疑问,可以请教专业人士或法律人士进行解答。
3.权属争议处理:在进行权属确认时,可能会出现土地权属争议。
对于这类情况,需要采取合适的解决方式,如调解、仲裁、诉讼等,以确保土地权属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4.与相关部门合作:在进行权属确认时,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部门等。
他们可以提供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指导,为权属确认提供支持。
地籍测绘中的土地调查和权属确认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作。
广东省地籍调查测量实施细则一、总则为加强广东省地籍管理,规范地籍调查测量工作,保障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本细则适用于广东省行政区域内地籍调查测量工作。
地籍调查测量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科学准确、依法依规、便民高效的原则。
二、地籍调查测量的内容与精度(一)地籍调查测量的内容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房产调查等。
(二)土地权属调查应当查清土地权利人、土地权属性质、土地用途、土地坐落、界址、面积等情况。
(三)地籍测量应当采用国家规定的测量方法和精度要求,测定土地界址点的坐标、土地面积等。
(四)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应当查清土地的利用类型、分布等情况。
(五)房产调查应当查清房屋的权利人、坐落、结构、层数、建筑面积等情况。
三、地籍调查测量的技术要求(一)坐标系统应当采用国家统一的坐标系。
(二)测量精度应当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
(三)测量仪器应当经过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四)测量成果应当符合数据格式规范,便于存储、管理和使用。
四、地籍调查测量的程序(一)准备工作1、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土地权属资料、土地利用规划资料、地形图等。
2、制定调查测量方案,明确工作任务、技术路线、工作流程等。
3、组织调查测量队伍,进行技术培训。
(二)权属调查1、实地调查土地权利人、土地权属性质、土地用途等情况。
2、现场指界,确定土地界址。
3、填写土地权属调查表,由土地权利人签字确认。
(三)地籍测量1、布设控制点,进行测量。
2、测定土地界址点坐标,绘制地籍图。
3、计算土地面积。
(四)成果整理1、整理调查测量资料,包括权属调查资料、地籍测量资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房产调查资料等。
2、编写地籍调查报告。
3、建立地籍数据库。
(五)成果审核与验收1、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调查测量成果进行审核。
2、审核通过的,组织专家进行验收。
五、地籍调查测量成果的管理与应用(一)地籍调查测量成果应当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土地清查的工作方案土地清查工作方案是指对特定地区的土地进行系统性的调查和清理工作,目的是了解土地使用情况、解决土地纠纷、优化土地利用等。
下面是一个土地清查的工作方案示例:一、目标和任务1. 目标:全面了解特定地区土地使用情况,查清违规占用土地的情况,为土地管理和规划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 任务:- 组织清查队伍- 制定清查计划- 调查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情况- 核实土地证件和契约- 登记土地纠纷和争议情况- 形成清查报告和数据统计- 制定整改方案和政策建议二、清查队伍的组建1. 领导小组:由相关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负责领导和协调土地清查工作。
2. 调查组:包括土地管理、测绘、执法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具备土地业务和执法能力。
三、清查计划的制定1. 区分清查范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清查范围,包括特定地区的乡镇、村庄、农田、工业园区等。
2. 制定清查时间表:根据清查范围和任务量,合理安排清查时间表,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四、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情况的调查1. 调查土地权属:通过查阅土地权属证、房产证等相关证件,核实土地的使用和权属情况。
2. 调查土地利用情况:通过地面实地考察和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土地的实际利用情况,包括农田种植情况、建设用地利用情况等。
五、土地证件和契约的核实1. 核实土地证件:对土地使用权证、宅基地证等进行核查,确保土地证件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2. 核实土地契约:对土地租赁合同、土地转让协议等进行核实,了解土地转让和使用的具体情况。
六、土地纠纷和争议情况的登记1. 登记土地纠纷和争议案件:对已发现的土地纠纷和争议进行登记,包括土地闲置、非法占用等情况。
2. 调解和处理土地纠纷:对登记的土地纠纷和争议,及时进行调解和处理,维护土地权益和社会稳定。
七、清查报告和数据统计1. 形成清查报告:整理清查资料,编制清查报告,总结土地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2. 数据统计和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取关键指标和问题,为后续的整改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第 5章 地籍测绘5.1 地籍测绘概述5.2 土地权属调查(本讲内容)5.3 地籍控制测量5.4 界址点测量5.5 地籍图测绘5.6 面积量算、地籍簿册建立5.7 地籍总调查成果的检查验收5.8 日常地籍调查5.9 地籍数据库和地籍信息系统建设5.2 土地权属调查土地权属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土地权属状况和界址、绘制宗地草图、填写地籍调查表、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或填写土地权属争议原由书等。
知识点1 地籍调查区的划分(一)地籍区和地籍子区(1)在县级行政辖区内,以乡(镇)、街道界线为基础结合明显线性地物划分地籍区;(2)在地籍区内,以行政村、居委会或街坊界线为基础结合明显线性地物划分地籍子区;(3)地籍区、地籍子区划定后,其数量和界线应保持稳定,原则上不随所依附界线或线性地物的变化而调整。
(二)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宗地。
宗地是被土地权属界址线封闭的地块或空间。
(1)在地籍子区内,划分国有土地使用权宗地和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
在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内,划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宅基地使用权宗地;(2)两个或两个以上农民集体共同所有的地块,且土地所有权界线难以划清的,应设为共有宗;(3)两个或两个以上权利人共同使用的地块,且土地使用权界线难以划清的,应设为共用宗;(4)土地权属有争议的地块可设为一宗地;(5)公用广场、停车场、市政道路、公共绿地、市政设施用地、城市(镇、村)内部公用地、空闲地等可单独设立宗地。
(三)宗地代码宗地代码采用五层19位层次码结构,按层次分别表示县级行政区划、地籍区、地籍子区、土地权属类型、宗地顺序号。
第一层次为县级行政区划,代码为6位,按gb/t2260-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确定;第二层次为地籍区,代码为3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第三层次为地籍子区,代码为3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第四层次为土地权属类型,代码为2位。
其中,第一位表示土地所有权类型,用g、j、z表示,“g”表示国家土地所有权,“j”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z”表示土地所有权争议; 第二位表示宗地特征码,用a、b、s、x、c、w、y表示,“a”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b”、“s”、“x”分别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表、地上、地下),“c”表示宅基地使用权宗地,“w”表示使用权未确定或有争议的土地,“y”表示其他土地使用权宗地,用于宗地特征扩展;第五层次为宗地顺序号,代码为5位,用00001~99999表示。
土地调查工作方案一、调查背景。
土地可是咱的老本儿啊!就像一个大宝藏,但是我们得知道这宝藏到底啥情况。
现在很多地方的土地用途变来变去的,有些地到底是谁的、能用来干啥,都有点糊涂啦。
所以呢,咱们得搞一次土地调查,就像给土地做个全面的“体检”,把它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
二、调查目的。
1. 摸清家底。
咱得知道咱到底有多少地,就像数家里的宝贝一样。
是肥沃的耕地,还是适合盖房子的建设用地,或者是长满树的林地,都得搞明白。
这样以后不管是规划发展,还是保护土地资源,心里都有数。
2. 掌握变化。
土地这东西可不会一成不变,今天这儿盖了个大楼,明天那儿又新开垦了一块田。
我们要知道这些变化,看看哪些地的用途合法合理地变了,哪些是偷偷摸摸乱改的,得把这些情况都掌握住。
三、调查范围。
这次调查的范围就是咱们这个地区的所有土地,不管是城市里的高楼大厦下面的地,还是农村里田间地头的地,一个都不能落下。
从繁华的商业街到偏远的小山村,所有的土地都在我们的调查范围内。
四、调查内容。
1. 土地类型。
这就像给土地分类别,是耕地、林地、草地,还是水域、建设用地之类的。
不同类型的土地有不同的用途和管理方式,所以这个分类得精准。
比如说耕地,那可是咱的饭碗,得重点保护;建设用地就得看是不是按照规划来的。
2. 土地权属。
这就好比确定土地是谁家的。
是国家的、集体的,还是私人的。
如果权属不清楚,那可就容易产生矛盾,就像两个人都说是自己的宝贝,肯定要吵架。
所以要把土地的权属调查清楚,让每块地都有个明确的主人。
3. 土地利用现状。
看看现在的土地都在干啥。
是种着庄稼呢,还是空着荒着,或者是盖了厂房。
了解这个现状,就能发现有没有浪费土地的情况,或者有没有违法违规用地的行为。
五、调查方法。
1. 资料收集。
咱们先把以前关于土地的资料都找出来,就像翻老账本一样。
政府部门的土地登记档案、规划图纸、以前的调查成果等等,这些都是宝贝,能给我们提供很多基础信息。
2. 实地勘查。
权籍调查收费标准一、权籍调查基本收费标准。
1. 单元面积收费,按照土地调查的单元面积进行收费,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土地使用调查、土地收益调查等内容。
收费标准为每亩土地收取一定费用,具体金额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土地类型而有所差异。
2. 项目调查收费,对于特定项目的调查,如农田水利设施、农田整治工程等,按照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进行收费,具体金额由土地调查机构与委托单位协商确定。
二、权籍调查附加收费项目。
1. 数据加工费,对于调查获取的大量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分析的工作,需要收取一定的数据加工费用,具体金额根据数据量和复杂程度而定。
2. 资料复印费,对于调查中产生的大量资料需要进行复印、归档的,需要收取一定的资料复印费用,具体金额根据复印页数和复印材料而定。
三、权籍调查优惠政策。
1. 对于农村集体土地的权籍调查,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如减免一定比例的调查费用。
2. 对于贫困地区的土地权籍调查,可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以支持和鼓励土地权籍调查工作的开展。
四、权籍调查收费标准的执行与监督。
1. 土地调查机构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不得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或者违规收取费用。
2. 土地调查机构应当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对于违规收费行为将依法进行处理,并进行公开曝光。
五、权籍调查收费标准的调整。
1. 根据土地调查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成本变化,可以适时对收费标准进行调整,但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和公告,不得擅自调整收费标准。
2. 调整后的收费标准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并接受社会监督。
六、权籍调查收费标准的公示。
1. 土地调查机构应当将收费标准公示于官方网站或者公告栏上,接受社会监督。
2. 对于权籍调查收费标准的执行情况,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并接受社会监督和评议。
综上所述,权籍调查收费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规范土地调查工作、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推动土地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和土地调查机构能够严格执行收费标准,确保权籍调查工作的公正、公开、公平,为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地籍调查报告篇一:地籍调查报告地籍调查报告一概述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XX〕38号)精神,全面查清第一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来土地利用的分类、分布、面积和权属的现状,以及自然的变化和人为的变更状况,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经兴化市人民政府批准,兴化市国土资源局决定利用近一年的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要求,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掌握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依据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资料,将基本农田地块落实至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掌握全区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根据需要进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对第二次调查成果中的影像、图形、地类和权属进行一体化的信息管理。
为规范作业方法,统一技术要求,根据国家、地方有关政策和规定,特编制本技术设计书,作为主要技术要求,供现状调查中遵照执行。
二准备工作2.1技术准备根据兴化市国土资源局等单位编制《设计书》实施。
2.2人员培训为统一调查要求,统一技术标准,监理单位、定州市国土资源局和调查单位统一组织培训,调查单位负责组织本作业人员培训。
培训以《设计书》为主,采用讲、做结合的方法,明确有关政策、规定和技术标准,示范具体的操作方法、要领。
通过培训,达到统一操作程序、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工作方法的目的。
2.3资料准备单位将1:10000的航空摄影图(纸图),根据外业实地调查,将各种界线、地类、权属等数据进行清理、核对,确保提供一套完整的土地利用现状纸图和数据文件。
原影像图部分图像如图2-1所示图2-1航空摄影图三数据采集3.1行政界线与权属界线的采编各级行政界线和权属界线按工作底图采集,数据采集后,以外业调绘的图形和签定的协议书为依据进行检查,核对界址点、线与地形地物关系的正确性。
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程序及检查验收1 工作程序1.1 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工作程序1.1.1 农村土地调查的基本步骤农村土地调查分为县级调查与县级以上各级汇总两个阶段。
其中县级调查的基本步骤是:(1)准备工作:主要包括领导机构组建、落实经费、专业队伍确定、工作方案制定、宣传发动、人员培训、收集资料、准备仪器设备等项工作。
(2)工作底图制作:主要包括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和辅助信息的叠加。
(3)外业调查: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调查、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量、表格填写、现场记录等相关工作。
(4)数据库建设:主要包括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
(5)成果制作:主要包括土地调查图件以及表格的制作、报告编写等。
(6)检查验收:主要包括对调查成果的自检、预检、验收、核查确认等各项工作。
一般由县级组织自检,市级组织复查,省级组织验收,国家组织核查、确认。
(7)成果资料归档和汇交:主要包括各项土地调查成果的存档、汇交以及数据安全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汇总主要包括建立各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开展数据和成果汇总。
2.5 县级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内容与方法2.5.1 农村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内容与方法2.5.1.1 成果完整性检查:检查提交的调查成果及资料是否齐全、完整,检查成果资料是否进行整理、归档,装订是否规范、易于检索。
2.5.1.2 总体技术方法检查检查关键技术方法正确性: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地类认定;调查比例尺选择;数学基础;耕地坡度的分级和量算方法;田坎系数测算方法及面积扣除;面积计算方法;使用的调查界线。
2.5.1.3 调查底图检查开展调查底图现势性检查、格式检查、数学基础检查、平面精度检查以及影像质量检查等。
2.5.1.4 地类一致性检查将农村调查数据库中土地利用要素与DOM套合,进行100%地类一致性检查。
(1)以影像为依据,逐个检查土地利用图斑、线状地物的地类与对应在影像图上判读的分类是否一致。
将认为不一致的记录在成果检查表,作为外业实地检查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