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校史校情
- 格式:ppt
- 大小:20.98 MB
- 文档页数:40
参观校史馆有感——北京理工大学2011年5月27日下午4时,我们参加了位于2号楼的北京理工大学校史馆。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校史馆,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很宝贵的经历,在讲解员十分详细的讲解于我们的细细观摩之后,对于学校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而且,也更加深爱我的学校。
北京理工大学自1940年建校以来,经历了70余年的风风雨雨,几经搬迁,数次更名,多次迁址,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无论多么艰苦的环境,都坚持办学,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而且学校自身也在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也终于在1995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高校之一,2000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行列。
这次参观校史馆,让我知道了很多很多以前不曾意识到的事情,在以前的基础上,更加以我的学校为自豪,为她骄傲。
校址从延安到张家口,再到柏岭,再几经迁徙,几经周折,终于到了北京。
校名也由自然科学院改为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再更名为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晋察冀工业交通学院,之后与好几所大学合并,共建,成为了北京工业学院,最后,终于在1988年四月,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直到今日。
办学状况也越来越好,从1940年初,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最艰难时期的坚苦办学,到后来渐渐好转,还得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的大力支持,加之全校师生的的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学校最终到了今天这个辉煌的位置,背负着光荣使命,在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以后,也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
为了国防建设需要,学校全面开始建设常规兵专业,1958年,在党和国家的要求,钱学森等科学家的亲自指导下,我校建立了中国第一批火箭导弹专业,之后被列为全国首批16所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我校始终坚持着一个信念:“为国家培养红色国防工程师”,广大师生怀着远大的理想,在激情岁月中,时刻准备着为建设祖国国防而奋斗。
在这个信念的支持下,全校师生发扬自力更生,勇攀高峰的精神,获得了一大批出色的研究成果。
北理工校史馆观后感走进北理工校史馆,就像是走进了一部活着的史书,那种感觉真的很奇妙!一进去,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厚的历史气息。
那些陈列的老物件、老照片,就像是一位位默默诉说着过去的老者。
我站在那儿,眼睛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了,因为到处都是故事啊!我当时就想,这每一个展品背后肯定都藏着无数人的回忆和努力。
看着校史馆里展示的学校发展历程,从建校初期的艰难起步,到如今的蓬勃发展,我心里满满的都是敬意。
你想啊,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前辈们靠着一股坚韧不拔的劲儿,一点一点地把学校建设起来,这得有多不容易啊!我就特别佩服他们的毅力。
其中有一个板块是关于学校的科研成果的,哇塞,那些成果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当时就在想,这得是多少人日夜钻研才取得的成绩啊。
这时候我就感觉自己特别渺小,不过同时也充满了动力。
我就寻思着,前辈们能做到这么了不起的事情,我为啥不能努力奋斗呢?还有那些优秀校友的事迹介绍,他们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为母校增光添彩。
我看了之后就在想,我以后要是也能像他们一样,那该多好啊!这就像是给我树立了一个个超级棒的榜样。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也有一些自己的小想法。
我觉得校史馆不仅仅是一个展示过去的地方,它更像是一个激励我们这些后辈不断向前的动力源泉。
但是呢,我也在想,是不是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的环节呢?这样的话,像我这样的参观者就能更好地融入到这段历史当中去了。
参观完北理工校史馆,我真是感触颇多。
我感觉自己对学校的了解更深了一层,那种归属感和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我想啊,每一个北理工的学子都应该来这儿看看,真的!你要是还没去看过,那可太遗憾了!你去了之后肯定也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的,说不定还会有更多自己独特的想法呢!。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参观了位于北部校区的校史馆,校史馆占地近 400平方米,分为彩喷展板和实物展两部分,记录着大工65年的成长与积淀。
我们一进展馆就被讲解员的解说和大型的展板深深地吸引住了,同校史馆讲解员一起回顾了大工自 1949 年建校以来的历史、辉煌成就以及今日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踏进校史馆,一股古素纯朴、端庄厚重的气息向我迎面袭来,那瞬间,我的心灵被它震住了,因为即将展现在我面前的将是一所名牌大学诞生的全程记录。
校史馆里,一页页的文字,一幅幅的图片,一具具的模型,生动而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大工诞生的全过程:是它们见证了大工的历史与过去,也是它们造就了今天大工的辉煌与不凡!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件物品。
第一件是屈老的遗书,屈老校长为大工,为中国的教育奉献了一生,最终留下用自己的骨灰守护大工校园一草一木的愿望,这是多么深沉的爱,爱我们的大工,爱一代代大工人,爱着中国的教育事业。
第二件是仿米格15战斗机的涡轮推进器,五十年代的新中国,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科技上,一穷二白。
第一架国产战斗机的成功试飞,标志着新中国的军事崛起,中国人真正抬起头了。
而它的推进器保存到我们大工的校史馆,激励着更多的优秀学子献身国防,献身科学,献身世界的和平事业。
四十多分钟的参观使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体会到了前辈们创造出光辉成果的艰辛,也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大工人的自豪与骄傲,感到了肩膀上担子的沉重。
二十一世纪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世纪,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大工人,站在新的起点,面向新的未来,我们要牢记“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训,以严谨求学的治学态度,发扬“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为把大工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而奋斗终身!篇二:参观校史馆后的感想参观校史馆后的感想在党校学习期间,我们参观了我们学校的校史馆,在此之前,其实我也去过一次。
但是在这两次的参观中我获得的东西是不同的。
第一次参观校史馆之后,我知道了,我们学校的在创办以来获得了不少的成就,但是在第二次参观中,我感觉看到的我们学校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脚印。
参观校史馆有感(600字)参观校史馆有感上个周末,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班参观了校史馆。
进入馆后,我们在进门的标志性位置进行了合照,以纪念此次活动。
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我们了解了印刻着“大连理工大学”字样的白色书本雕塑和校徽标志的内涵。
接着,解说员耐心的给我们讲解墙上照片的由来。
展现在我眼前的是,大工这所高等学府的诞生的全程记录。
一个个的展物,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的凝重,在解说员的解说下我们对于学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被大工人吃苦耐劳,勤奋进取的精神所震撼!他们自己用自己的双手,一砖一瓦的建起了我们的主楼。
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他们都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大工的热爱。
接着,我们看到了屈伯川老校长的遗物,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位衣着朴素,平易近人的老校长。
当看到他的遗书时,我被他的奉献精神深深地震撼了,顿时鼻子有种酸酸的感觉。
老校长为我们学校奉献了大半生,去世后又把遗体捐赠,连骨灰也撒在大工的校园里。
连理工大学自19xx年4月建校(时为大连工学院)以来,以著名教育家屈伯川老先生为代表的创业先驱高瞻远瞩,广纳贤才,艰苦创业,建校10年多就跻身全国重点大学行列。
自19xx年正式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后,我校师生兢兢业业,历届学子成才后回报母校,为大连理工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通过此次参观,我对大工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内心汹涌澎湃,我为自己能在这样的一个学校学习而感到自豪!同时,我暗暗发誓:我要为校争光,今天我以大工为荣,明天大工以我为荣!加油,大工学子,加油,大工——我的母校!第二篇:参观校史馆感想 1500字从延安走来,走向辉煌——参观北京理工大学校史馆感想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第一次踏入了敬爱母校的校史馆。
庄严的党旗让人肃然起敬,头顶的红五星闪耀着动人的光环。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我们静静的看着墙上的宣传展板,仿佛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通过这次参观,我们对学校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清晰认识。
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延安自然科学院,在战火中诞生,经历风雨征程,辗转华北,定址北京。
展示■ _ _处隶理X犬f建校八十周年|1940-2020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80TH ANNIVERSARY-------------学校概况-------------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诞生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 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A类行列。
目前,学校设有19个专业学院、9个书院以及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医工融合 研究院等教学科研单位,工程、材料、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社会科学学科先后进入ESI国际学科 排名前1%,其中工程、材料学科进入前1%〇。
近年来,学校结合传统优势和长期发展需要,重点建设 “5+3”学科群一一“高效毁伤及防护”学科群、“新材料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复杂系统感知与控 制”学科群、“运载装备与制造”学科群、“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和“特色理科”学科群、“医工融 合”学科群、“军民融合战略与创新发展”学科群,形成“优势工科引领带动、特色理科融合推动、精品 文科辅助联动、前沿交叉创新互动”的学科整体建设布局。
学校现有全曰制在校生2.8万余名,教职工3400余名,汇聚了26名两院院士、47名“长江学者奖励计 划”教授、40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名国家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和6个国家教学团队、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0个“长江学者”创新团队,拥有6个国家实验教学中心、9个国家 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等。
近年来,学校不断推进实验室综合改革,不断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以公共实验平台建设带动实验条 件的改善。
“十三五”期间,以“国家战略需求、关键技术攻关、国家级平台建设、高端人才汇聚”为目 标,以重大成果成效为导向,以服务人才培养为根本,按照“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统筹资源、优化配 置”的基本原则,打造了一批“公管共用”的高水平实验平台,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 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北京理工大学70周年校庆地点: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序幕:国防生代表表演舞蹈《为了和平》艺术团交响乐团以及民乐团演奏生日快乐歌。
(全场的伴奏音乐许多都由校交响乐团和民乐团演奏,演奏员位于舞台下观众席前。
)主持人出场(主持人一共四位,三位为北京理工大学优秀校友,其中两位现在在电视台担任主持人;另外一位是本科在读同学)校领导为各界杰出校友颁奖:人民公仆奖,军旅骄子奖,工商翘楚奖,时代先锋奖等晚会分为从延安走来、铸造辉煌、当代风采、放眼世界和激情进取五个章节。
第一章:从延安走来。
1940年延安自然科学院建立晚会正式开始,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表演者:著名歌唱家家赵大地和老教师合唱团及校学生合唱团共同演唱,由校民乐团以及交响乐团担任伴奏。
情景剧《杜甫川边》及舞蹈《大生产》表演者:校话剧团第二章:铸造辉煌由40年代延安自然科学院校友何枫、50年代校友龚绍文、60年代校友张敬袖、70年代校友洪瑾、80年代校友李红兵、90年代来校工作的杨海滨以及在校读书的新时代学生邱权共同表演了交响诗朗诵《母校礼赞》。
交响乐团担任部分伴奏。
五六十年代校园歌曲联唱《红梅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山楂树》等。
表演者:校学生合唱团,61届校友参与了伴奏演出,校手风琴团,教工舞蹈团。
第三章:当代风采歌曲独唱《老师,我想你》,歌曲进行期间,学生们为老师献上鲜花和祝愿。
歌曲《足球季风》表演者: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以及香港理工大学足球队。
(为了体现足球队的光辉岁月)歌曲《北京理工大学校歌》。
演奏者:交响乐团及校学生合唱团现代舞《百年树人》表演者:舞蹈团歌曲《领航中国》演唱者:雷佳第四章:放眼世界马德里理工大学校长亲自演唱《By the light of a cigarette》。
留学生代表表演,用本国语言及风俗献上祝福,由两位留学生主持。
机器人舞蹈表演《茉莉花》。
演唱:吴思佳及教工合唱团,学生合唱团。
交响乐团担任部分伴奏。
主持人现场即兴演唱。
本科人才培养情况简介-北京理工大学22学校建立了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多模式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设有以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培育创新研究能力,以研究型教学方法贯穿四年本科教学的电子信息类试验班。
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自动化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以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英文授课专业。
其基础课中英文教学结合,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使用英文教材,全英文或双语教学,由外教或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上课。
学生在学期间学校提供到国(境)外大学学习的机会,已有超过20%的本科生有出国(境)经历。
以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目标,工商管理、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等专业开办双学士学位教育,供全校学生跨学科门类选修。
强化校企联合培养,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训练为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为加强与国内外顶级科研院所的合作,作为首批加入教育部、中科院2012年联合启动的“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的高校,信息与电子、生命、数学、物理、化学等学院与中科院多家相关研究院所共同开展高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学校用科学合理的遴选方式选拔优秀本科生进入“明精计划”,以本硕博培养模式为主体,结合分流和补入机制,形成动态弹性学制(3+X)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010203040506本科人才培养情况简介实施大类招生培养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在加强基础和通识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了解,入学一年之后再根据兴趣和专业要求,在大类专业所覆盖范围内按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
此外,学生入学一年后,在大类专业内学习成绩排名前10%的学生,可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在全校范围内自主选换专业;对某些专业学科确有特长的学生,经申请、批准可进行专业调整。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可以上网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老师学校每学期为学生提供230多门公共选修课程,课程内容涉及文学、艺术、自然科学、军事、体育等方面,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
此外,我校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舞蹈学院等高校组建了12校联合体,允许学生在联合体内相互选课,互认学分。
北京理工大学校史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今天北京理工大学的源头,她诞生在抗日烽火燃烧的年代,诞生在中国革命圣地延安。
她的诞生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创办理工科高等教育的先河。
穿越“雄关漫道真如铁”的峥嵘岁月,北京理工大学从此迈步,体现延安精神,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谱写了创业创新的华美篇章。
1945年11月15日,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延安大学进行战略转移。
延安自然科学院师生120多人从延安出发,沿黄河行进,经过雁北,向东北迁移。
为迎接新中国的到来,这一段独特的迁移经历,也被北理工学子称为“马背大学”。
1945年日寇投降后,延安自然科学院奉党中央命令迁往东北解放区,因国民党军队占领承德、锦州等地,同年底学校滞留在张家口。
随着时局的变化,学校在华北等地几迁校址,几易校名,为战争军需和当地民用服务。
1948年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后,定名为华北大学工学院。
迎着新中国的曙光,学校分批迁到北平,1949年10月1日师生参加了开国大典。
延河儿女,历经坎坷,长城内外,转战千里,会聚华北大学工学院,为我国高等教育做出了可歌可颂的贡献,实现了从“抗战建国”到“为新中国建设服务”办学方针的转变。
华北大学工学院在1952年1月,奉命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又走上新的征程。
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国防科技工业的战略转移,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方针,学院主动将以“军工业为主”的专业格局,调整为“以军为本,以民为主,军民结合”的专业格局;本科培养目标由“面向产品的设计应用型”人才,转变为面向“工程应用领域的研究发展型”人才。
1981年学院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单位之一;1984年学院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22所试办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院的军工特色得以保持,也根据时代的需要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实现了又一次超越。
北京工业学院不断超越自我,使她在包括国防建设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作为新中国的重点国防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学院的培养目标是“红色国防工程师”。
赴北京理工大学调研报告赴北京理工大学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我赴北京理工大学进行调研的目的是了解该校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师资力量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以便于了解该校的办学特色,并结合我所在的学校,提出有针对性的合作建议。
二、调研方法为了充分了解北京理工大学的情况,我采取了以下多种调研方法:1. 实地参观:我在调研期间亲自参观了北京理工大学的校园环境,包括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学生宿舍等,以便直观地了解学校的设施及环境状况。
2. 采访讲师:我邀请了北京理工大学的若干名教师进行访谈,以了解他们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情况,进一步了解该校的教育质量。
3. 学生访谈:我对一些在校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学习日常、校园活动等,以获取学生对学校的评价和建议。
4. 文献研究:我阅读了一些学校的宣传资料和校报校刊,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以及优秀教学成果。
三、调研结果1. 办学理念:北京理工大学倡导“学术至上,人才为本”的办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教学模式:北京理工大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3. 师资力量:北京理工大学有一批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组成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其中许多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国内外知名学术论文。
教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 学生学习生活:在学生的学习生活方面,北京理工大学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课余时间可以积极参与各种社团和学术活动,丰富自己的学生生活。
学校提供各类体育设施,满足学生的健康需求。
四、建议与反思通过对北京理工大学的调研,我认为该校在教育教学方面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这也是我所在学校可以借鉴的地方。
在未来的学校发展中,我建议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给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考升学规划之北京理工大学2+1法国国际本科项目一、高考升学规划之北京理工大学2+1法国国际本科项目的学校介绍中方学校——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是1940年诞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
1949年,学校迁入北京;1952年,定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1988年,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她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学校在北京拥有中关村校区、良乡校区,“双核”校区已建总建筑面积185.23万平方米。
设有21个专业学院、9个书院以及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等8个新型教研机构,设有28个基层党委、2个党总支、1个直属党支部。
法国学校法国公办学校:免学费。
法国私立学校:费用以实际为准。
二、高考升学规划之北京理工大学2+1法国国际本科项目的项目优势1、科教水平高法国教育支出占GDP5.6%世界第2位、31个企业跻身世界500强、100多年航空发展史、4000余个名胜古迹、8000多个博物馆、每年500个文化盛典、44个UNESCO名录科研申请量世界第4位、国家队世界第2、每年超过100W场赛事、2000多家电影院、核电、石油世界第2。
菲尔兹奖13人(截止2022年)、诺贝尔奖70(截止2022年)2、待遇优势国内学习待遇优势:再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就读,国内就读期间学生能享受到北京理工大学各种教学资源。
法国学生待遇优势:未满26岁的学生,大多数博物馆,展览免费入场、享有住房补贴、全面的医疗保险、享有交通补贴(亚眠市学生公交车全年免费乘坐,巴黎市地铁25岁以下学生半价)3、留学学费优势法国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很大,直接承担了学生实际教育成本的三分之二,因此法国大学注册费处于世界较低水平。
此外,奖学金种类繁多:学费减免(全部或部分),校颁奖学金,实习奖学金高级访问学者奖学金等。
北京理工大学校史馆观后感走进北京理工大学校史馆,就像打开了一本厚重而又精彩的大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每一个章节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一进门,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就扑面而来。
校史馆里的陈列品像是一群默默诉说的老友,它们有的是发黄的旧照片,照片里的前辈们眼神中透着坚定和对知识的渴望,仿佛在告诉我们:“小子们,当年我们就是从这儿开始闯荡的!”那些早期的教学用具,虽然看起来简陋,但却像是一个个时间胶囊,把当年艰苦的办学条件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
我就想啊,那时候的学长学姐们可真不容易,在这么“朴素”的环境里还能一心扑在学习和研究上,真的是太牛了。
随着参观的脚步慢慢移动,我看到了学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
原来咱们学校可是在战火纷飞中诞生的呢,一路伴随着国家的风雨兼程,成长为如今的高等学府。
这里面的每一次变革、每一个进步,都像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
学校在科研成果方面的展示简直让我惊掉下巴,那些复杂的科研项目、高精尖的发明创造,我看着就像是在看科幻大片一样,可这都是实实在在咱们北理工的老师们和同学们搞出来的啊!感觉他们就像一群超级英雄,在知识的宇宙里开疆拓土。
我特别喜欢那些展示学校文化活动的板块。
原来北理工不仅是个学霸云集的地方,还是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大家庭。
从充满激情的社团活动照片,到那些在各种舞台上大放异彩的同学们的身影,都让我感受到了这里浓郁的人文气息。
我仿佛能看到当年的文艺青年们在校园里弹着吉他唱歌,热血青年们在操场上奔跑呐喊,这就是青春该有的样子啊!校史馆里还讲述了很多优秀校友的故事。
这些校友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他们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有的成为了杰出的科学家,有的在商业领域闯出了一片天,还有的在为社会公益默默奉献。
我就暗下决心,咱虽然现在还是个小喽啰,但也要努力向这些前辈们看齐,说不定哪天我也能在校史馆里留下自己的一点点小贡献呢。
从校史馆出来,我满脑子都是对学校的崇敬和热爱。
北京理工大学学校简介:北京理工大学,简称北理工,英文为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缩写为BIT,北京理工大学是“理工为主,工理文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该校前身是1940年创建于延安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
后转战华北,更名为华北大学工学院。
新中国成立后迁入北京,与著名的中法大学合并,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新型的、正规化的重工业大学,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
1988年,定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专业设置和优势学科:学校设有17个专业学院和基础教育学院,主要院系:宇航学院,机电学院,机械与车辆学院,光电学院,信息与电子学院;另建有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现代远程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合作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秦皇岛分校;涉及10个学科门类;拥有4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5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4个国防特色学科,2个一级北京市重点学科,4个二级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7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61个本科专业。
分数线:北京理工大学201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56分,文科599分;2009年理科597分,文科598分;2008年理科612分,文科612分。
学费及奖学金情况:外语类专业每人每年6000元。
艺术类专业:工业设计(艺术类)、艺术设计专业,每人每年10000元,不含工业设计(理工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工商管理、法学、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会计学、社会工作专业,学费标准每人每年5000元。
软件工程专业前两年学费标准每年5500元,后两年学费标准每年12000元。
除上述专业外,其余各专业学费标准每年5500元。
北京理工大学在985院校中排名北京理工大学在985院校中排名根据校友会2022中国985工程大学排名名单,北京理工大学在39所985院校中排名第22位。
北京理工大学既是985大学又是211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级建制。
北京理工大学前身是1940年成立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历经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华北大学工学院等办学时期,1949年定址北京并接收中法大学校本部和数理化三个系,1952年定名为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实力如何北京理工大学是211大学,也是985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诞生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学校现设有21个专业学院、9个书院以及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国家安全与发展研究院等8个其他教学科研机构,设有27个基层党委、3个党总支、3个直属党支部;现有教职工5600余人,汇聚了32名两院院士、350余名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2023年北京理工大学全国排名第几根据最新全国大学排名得知,北京理工大学(全国排名22)位居第二十二,排名比东南大学(全国排名23)高,而华南理工大学(全国排名24)则位居第二十四,具体的排名情况如下:北京理工大学在北京市排名第7名,为大家整理了在北京市排名高于和低于北京理工大学的大学名单:省内排名学校名称办学层次1北京大学世界一流大学2清华大学世界一流大学3中国科学院大学世界一流大学4中国人民大学世界一流大学5北京师范大学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7北京理工大学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8中国农业大学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9北京科技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10北京协和医学院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属于理工类大学,2023年北京理工大学在理工类大学中排名第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