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校史校情介绍修改版
- 格式:ppt
- 大小:19.37 MB
- 文档页数:35
一、基本情况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恢复管理教育的高校之一,北京理工大学于1980年成立管理工程系。
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及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1992年,管理工程系更名为管理学院,1998年,更名为管理与经济学院。
目前,学院设有7个系,即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应用经济系、公共管理系、会计系、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技术经济与管理系、市场营销系;拥有教育部(985二期)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国民经济动员实验室、系统风险管理实验室、知识管理与数据分析实验室、组织管理模式研究实验室、危机管理中心、国防科技评价与战略分析研究室等研究机构;设有一个管理与经济实验教学中心,下设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多功能专业教学实验室、管理仿真实验室、系统与信息研究室、T-more研究室等五个实验室;拥有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管理与经济分馆,相关图书资料齐全,全天向师生开放。
二、学科专业情况学院目前设有6个本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公共事业管理。
学院设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含博士后流动站),是北京市重点学科;设有企业管理和系统工程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其中企业管理是北京市重点学科);设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包含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其中“国民经济动员学”是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设有4个专业硕士学位项目(MBA、EMBA、MPA、工程硕士)。
在《世界经理人》周刊主办的MBA 项目评比中,我院MBA获2008年中国最具影响力MBA第九名。
三、学术队伍情况现有教职工130人,教授、研究员28名,其中包括博士生导师19名,副教授及相当职称人员49名。
此外,学院还聘请多名政府领导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管理经济学专家、企业家为顾问教授、兼职教授。
学院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社会影响不断提高。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魏一鸣教授,国务院参事郎志正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韩伯棠教授,国防511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李金林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崔利荣、朱东华、何海燕、刘云、董沛武等教授,均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果。
参观校史馆有感——北京理工大学2011年5月27日下午4时,我们参加了位于2号楼的北京理工大学校史馆。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校史馆,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很宝贵的经历,在讲解员十分详细的讲解于我们的细细观摩之后,对于学校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而且,也更加深爱我的学校。
北京理工大学自1940年建校以来,经历了70余年的风风雨雨,几经搬迁,数次更名,多次迁址,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无论多么艰苦的环境,都坚持办学,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而且学校自身也在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也终于在1995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高校之一,2000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行列。
这次参观校史馆,让我知道了很多很多以前不曾意识到的事情,在以前的基础上,更加以我的学校为自豪,为她骄傲。
校址从延安到张家口,再到柏岭,再几经迁徙,几经周折,终于到了北京。
校名也由自然科学院改为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再更名为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晋察冀工业交通学院,之后与好几所大学合并,共建,成为了北京工业学院,最后,终于在1988年四月,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直到今日。
办学状况也越来越好,从1940年初,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最艰难时期的坚苦办学,到后来渐渐好转,还得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的大力支持,加之全校师生的的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学校最终到了今天这个辉煌的位置,背负着光荣使命,在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以后,也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
为了国防建设需要,学校全面开始建设常规兵专业,1958年,在党和国家的要求,钱学森等科学家的亲自指导下,我校建立了中国第一批火箭导弹专业,之后被列为全国首批16所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我校始终坚持着一个信念:“为国家培养红色国防工程师”,广大师生怀着远大的理想,在激情岁月中,时刻准备着为建设祖国国防而奋斗。
在这个信念的支持下,全校师生发扬自力更生,勇攀高峰的精神,获得了一大批出色的研究成果。
校史前言部分范文引言校史是学校历史的记录和铭记,是学校文化的源泉和传承。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史,记录着学校的起源、发展和成就。
本文将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为大家介绍本校的校史。
学校的起源本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是一所小型私立学院。
学院的创建者是一位名叫张明的慈善家,他积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希望为社区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学院最初只有几间教室和一些基础设施,但张明先生和他的团队乐观地看待学院的未来,并致力于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院逐渐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加入,并开始扩大校园规模。
学校的发展在20世纪初,学院改为了完全公立的学校,正式命名为本校。
这一改变标志着学校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学校得到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逐渐发展成为一所重点中学。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学校不断壮大并吸引了一流的教育资源。
学校建立了多个学科的教研团队,并拥有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设施。
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广泛认可,并取得了一系列的优秀成绩。
学校的特色本校以其独特的学校文化和办学特色而闻名。
首先,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知识、品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学校注重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学校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及时更新教材和教学内容,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求。
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此外,学校还注重与家长和社区的沟通和合作。
学校定期组织家长会和社区活动,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环境中的全面成长。
学校的成就多年来,本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他们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他们中有很多人成为了社会的精英,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和商业成就。
他们的成功不仅为学校争光,也为整个社区树立了榜样。
此外,学校在学科竞赛、艺术节、体育比赛等各类比赛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北理工校史馆观后感走进北理工校史馆,就像是走进了一部活着的史书,那种感觉真的很奇妙!一进去,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厚的历史气息。
那些陈列的老物件、老照片,就像是一位位默默诉说着过去的老者。
我站在那儿,眼睛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了,因为到处都是故事啊!我当时就想,这每一个展品背后肯定都藏着无数人的回忆和努力。
看着校史馆里展示的学校发展历程,从建校初期的艰难起步,到如今的蓬勃发展,我心里满满的都是敬意。
你想啊,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前辈们靠着一股坚韧不拔的劲儿,一点一点地把学校建设起来,这得有多不容易啊!我就特别佩服他们的毅力。
其中有一个板块是关于学校的科研成果的,哇塞,那些成果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当时就在想,这得是多少人日夜钻研才取得的成绩啊。
这时候我就感觉自己特别渺小,不过同时也充满了动力。
我就寻思着,前辈们能做到这么了不起的事情,我为啥不能努力奋斗呢?还有那些优秀校友的事迹介绍,他们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为母校增光添彩。
我看了之后就在想,我以后要是也能像他们一样,那该多好啊!这就像是给我树立了一个个超级棒的榜样。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也有一些自己的小想法。
我觉得校史馆不仅仅是一个展示过去的地方,它更像是一个激励我们这些后辈不断向前的动力源泉。
但是呢,我也在想,是不是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的环节呢?这样的话,像我这样的参观者就能更好地融入到这段历史当中去了。
参观完北理工校史馆,我真是感触颇多。
我感觉自己对学校的了解更深了一层,那种归属感和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我想啊,每一个北理工的学子都应该来这儿看看,真的!你要是还没去看过,那可太遗憾了!你去了之后肯定也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的,说不定还会有更多自己独特的想法呢!。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数学北京理工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一所理工为主、工理管文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设立研究生院,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行列。
北京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她的前身是1940年创办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的主要领导。
学校1943年成为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1946年更名为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1948年与北方大学工学院合并成立华北大学工学院;1949年迁入北京后,合并中法大学校本部及数理化三个系;1951年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理学院研究方向 01 函数论与泛函分析 02 代数、组合与几何 03 微分方程及数值计算04 随机分析 05 数理统计 06 优化与控制理论专业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1数学分析④847高等代数指定参考书:数学分析数学分析教程(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李忠方丽萍 1 数学分析数学分析(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陈纪修於崇华金路 2 高等代数《高等代数》(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丘维声第二版 2003招生人数:26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应用数学招生人数:10最低录取分数:学科介绍:应用数学是应用目的明确的数学理论和方法的总称,研究如何应用数学知识到其它范畴(尤其是科学)的数学分枝,可以说是纯数学的相反。
包括微分方程、向量分析、矩阵、傅里叶变换、复变分析、数值方法、概率论、数理统计、运筹学、控制理论、组合数学、信息论等许多数学分支,也包括从各种应用领域中提出的数学问题的研究。
计算数学有时也可视为应用数学的一部分。
研究方向 01 应用常微分方程 02 应用偏微分方程 03 金融数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③626数学分析④817高等代数注:数学学科按学科(不按专业)进行统一招生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招生人数:28最低录取分数:学科介绍:基础数学也叫纯粹数学,专门研究数学本身的内部规律。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们学校的校史。
我们的学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一所以“求实创新,立德树人”为校训,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为校风的优秀学府。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学校的历史。
我校始建于1912年,原名“XX师范学校”,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师范学校之一。
自成立以来,学校始终秉持“教育报国,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在百年历程中,学校历经风雨,见证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在20世纪20年代,学校迁至现址,并更名为“XX学院”。
这一时期,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倡“全面发展,特长突出”。
在此期间,学校涌现出一批批杰出的校友,他们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学校逐步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秉承“开放办学,与时俱进”的理念,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学科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本科专业76个。
在校师生总数超过2万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近1.8万人,研究生3000余人。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设有各类社团100余个,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文化节、体育节等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一代代辛勤耕耘的老师们。
正是你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学校的辉煌成就。
同时,我也要感谢亲爱的同学们,是你们的勤奋学习、团结友爱,让我们的学校更加充满活力。
展望未来,我们学校将继续秉承“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校训,努力实现以下目标:一是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四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