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地启示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10
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及其对当今教育教学的启示王洪玉(合作民族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英语系甘肃合作747000)【摘要】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教学的需求,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对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本文在学习、分析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该学习理论对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些启示,认为该理论有助于优化教学内容及评估体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接受学习意义学习同化启示戴维·奥苏贝尔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
他在理论医学、临床医学、精神病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他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主要集中在学校学习理论研究领域。
奥苏贝尔对传统的学习理论持批评的态度,在他的学习理论中他一方面批判了行为主义者或联结主义者将实验室里的动物心理研究直接搬入学校,从而将动物的心理简单等同于人类心理的错误做法;另一方面,他又创造性地吸收了同时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布鲁纳等人的认知同化理论和结构论思想,提出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化、先行组织者等学习论思想,并使学习论与教学论有机地结合和统一,对当前教育教学具有极大的启发。
一、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一)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核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是他对意义学习的描述,他极力倡导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要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
为此,一方面,他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下了精辟的定义,从而将二者有效地区分开来。
他认为在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中,学生都要经历将教学内容加以内化的过程,即把新的教学内容结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
只不过前者的学习内容是教师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而后者的学习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
因而,二者的过程可以说是基本相似,只不过后者比前者多了一个发现的阶段。
另一方面,奥苏贝尔将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意义学习结合起来,理清了四者之间的关系。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理论对基础教育概念教学的启示作者:明洁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第27期摘要概念的教学是基础教育教学的关键与核心。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理论可为基础教育概念的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吸取认知同化理论的成分。
提出一些关于奥苏贝尔认知同化理论对基础教育概念教学的启示,以期增强基础教育概念教学效果。
关键词认知同化理论;基础教育;概念教学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27-0025-02Enlightenment from Ausubel’s Cognitive Assimilation Theory for Basic Education’s Concept Instruction//Ming JieAbstract Concept learning is the key point and cor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basic education. Ausubel’s Cognitive Assimilation Theory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instructions of concept in basic education. In actual instruction, teachers should draw on elements of Cognitive Assimilation Theory consciously. 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Enlightenment from the Theo ry for Basic Education’s Concept Learning, hoping to enhance teaching effect of it.Key words cognitive assimilation theory; basic education; concept learningAuthor’s address Southwest Universtiy, Chongqing, China 4007151 前言概念教学是基础教育教学的关键与核心,概念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对现代教学的启示第23卷第1期V01.23No.1钦州学院JOURNALOFQINZHOUUNIVERSITY2008年2月Feb..2008奥苏贝尔CA.知同化学对现代教学的启何雪玲(钦州学院教育科学部,广西钦州535000)习●,刁理论[摘要]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的要点: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化,三大驱力动机等理论对我国现代创新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吸取认知同化理论的合理成分,优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形成创新能力.[关键词]接受学习;意义学习;创新教学;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C,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314(2008)一ol一0099—04 戴维?奥苏贝尔是美国当代着名的认知心理学家.他创造性地吸收了同时代着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布鲁纳等人的认知同化理论和结构论思想,先行组织者等学,同化,提出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习论思想,并使学习论与教学论有机地结合和统一,对当前我国开展创新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一)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的核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奥苏贝尔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理论,要点有j个:1.判断学生是否进行了有意义的学习,就要看学生学习了知识以后能否进行归类和具体化.即,一是学生要能够把新知识融人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和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形成头脑中已有知识的系统化.二是学生在学习了知识以后,要能够将知识具体化.所谓具体化,就是将原理应用于实践,学了以后要会用,不会用,就说明所学习的知识是无意义的.2.在学生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概念的掌握是一个演绎的过程.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所强调的是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一般性到特殊性这样一个原则,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这是一个演绎的过程.3.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准备.奥苏贝尔强调学习中的准备性,其实质是认为学生进行学习是有条件的,当条件成熟时,学生的学习就水到渠成,如果不具备必要的条件,学生的学习就劳而无功,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创造必要的学习条.件.(二)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的基础:同化机制1.关于同化概念:同化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皮亚杰提出来的,指的是个体把客体纳人到已有的图式中去,从而引起图式的量的变化.而奥苏贝尔则将其引人学习理论领域,用以探索学生内部的心理机制,从而赋予了同化概念以新的内涵,他认为学生能否获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学生个体的认知结构中是否已有了有关的概念.2.关于学习组织的四大原则:一是渐进分化原则;二是综合贯通原则;三为序列组织原则;四为巩固性原则.3.关于先行组织者策略:为了避免学生机械地学习或记忆新知识,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些与新知识适当相关的,概括性较强,包摄性较广,清晰性及稳定性较强的引导材料,来帮助学生确立意义学习的倾向.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先行组织者,说明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收稿日期]2007—11—04[作者简介]何雪玲(1965一),女(壮族),广西东兴人,钦州学院教育科学部副教授. 1OO钦州学院第23卷(三)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的动力机制:三大驱力动机1.认知驱力:就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简而言之,即一种求知的需要.它源于学生的好奇心理,以及探究,操作,理解和应付外部环境的心最稳定,认知驱力是成就动机中最重要.理倾向.的部分.2.自我增强驱力:反映学生要求凭自己的学习才能和成就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的愿望.它既指向获得眼前的学业成绩和名次等等,也指向未来的学术或职业生涯,因为将来能获得什么工作, 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学业成绩.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动机日益明显.3.附属驱力:指学生为得到家长,教师或他人的赞扬而学习的心理倾向.这既不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也不是为了自我增强,而是希望获得教师,家长或他人的认可.这也能使学生获得一定地位,但这种地位不完全是由他的成就水平决定, 而是由别人的认可所决定.二,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对现代创新教学的启示新的时代呼唤着创新的教育,而新时代教育的核心在于创新,教育教学的任务应是在系统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一步发展其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地吸取学习理论的合理成分,变机械学习为有意义学习,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为我们当前开展创新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一)以三大驱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1.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驱力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尺奥苏贝尔曾明确指出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承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_】具体地说,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学习活动本身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利用动机驱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奥苏贝尔特别强调认知驱力这一内在动机的作用.这与我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谋而合.教师在传授知识之初如能将知识具体形象4-1=,设置引人人胜的情节,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好奇,引发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就能使学生全神贯注,兴致勃勃地学习,探索,这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对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在学习时更有毅力,学习更富有成效,而且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比其它学生更渴望得到解决办法,事实上也往往得以解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一类学生很容易集中注意力,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伴随一定的兴奋感,心理上获得一定满足.这反过来又引起学生更大的热情,来增强努力,注意和学习准备,促进认知过程,形成良性循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我们如何提高学生的认知驱力呢?创设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我们通过现代媒体,给学生提供一个富有情趣的学习背景,或图文并茂,或声画并茂,自然可以唤起学生的积极响应.另外,x,l于学习自主性较强的学生,我们还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让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之问有适当的距离,就是打促使学习主体主,破学生原有认知图式中的平衡.动作出反应,主动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新的平衡.这在教学实践中是非常有效的.2.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激发学生自我增强驱力自我增强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工作,取得一定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社会地位的需要.这种需要的特点是指向一定的社会地位,是一种外部动机.它促使学生去追求优秀的学习成绩或较高的排列名次,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努力, 能力更加得到加强.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生观,理想前途的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与抱负,立志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来促进学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的形成与发展,从而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给学生提供成功的喜悦和希望,培养附属驱力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种现象:一些学生很在乎自己是不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或家长眼中的好孩子),并且为使老师产生或巩固这种看法,而作出巨大努力.这在低年级学生中尤为突出.随着年龄的增长,附属驱力的强度会逐渐减弱,而且会从获得教师,家长的赞许逐渐转向得到学习同伴的认可,因此,与异性和其他班级学生之间的学习竞争,就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动机.但如果同伴小组对学业不大重视,这种渴望就会l0l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对现代教学的启示:期何雪玲1第淡化,兴趣就会转移.这就是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尮所以,无论是白发的学习小组,还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小组,都需要教师加以密切注视,加以正确引导.(二)运用同化理论改进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1.借鉴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重视概念和原理的教学,形成认知结构奥苏贝尔认为: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吸纳旧有的知识或概念,形成新的观点和概念.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有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比记住大量具体繁杂的事实更为经济省力且便于应用.现在课堂教堂中叙述式地照本宣科,轻视概念和思想体系搞题外战术的现象还屡见不鲜.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呢?第一,坚持按知识结构进行教学的原则.进行知识结构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教材,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内在规律,把各章节的中心内容及与之有联系的知识串联起来,按单元或章节的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材,板书提纲,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学习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第二,渐进分化,建立深层次的认知结构.奥苏伯尔指出尺个人在一特殊学科的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南其头脑中的一个层级构成的.而在这个层级结构中,最概括的概念占据了结构的顶端位置,它们下面是较低慨括水平的概念,比较高度分,在课堂教学中.\.化的从属概念和具体材料.要根据各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首先确定核心知识点(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时时都要同绕这个核心知识点,通过知识的纵横联系,建立知识结构网络,学生只有通过这种知识结构网络的学习与内化,不可能构建深层次的认知结构.第==,综合贯通,建立整体化的认知结构.在教学特别是复习教学中,要通过抓住知识的中心与要领,统揽全局,手J'破知识的章节界限和原来的知识结构,对所学的知识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重建新的知识结构网络.通过重新组合,综合贯通,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整体化,有利于学生建立整体化的高层次的认知结构,从而进一步发展r学生的思维.2.借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理论: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过去的经验通过对认知结构发生作用而影响到新的有意义学习._3可见,有意义学习中,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新的学习之问有着实质性联系.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1)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状况.在上课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情况,尤其是与新知识有密切关系的已有概念和原理掌-N的情况,这是教学时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依据.同时,教学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认知结构的个体差异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促使学生顺利地实现认知结构的同化学习.在教学中,一般可以通过课前提问,诊断性测也可以通过日,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原有知识状况.常观察,心理问卷调查等了解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学习风格.(2)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学中要善于从已有的知识过渡到新知识,讲清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以利于学生进行学习.如:在设计引言时,不仅要考虑到能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采刚温故知新的方法引入.此外,还要运用对比方法,充分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以旧促新,以新带旧,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3)选择建构化教学模式,实现知识的迁移.如果说学生的学习就是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识,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那么教师的教学就应该遵循认知结构建构化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找到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有关知识,经过分析,推理等思维过程,使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进而概括出新的规律性知识并重建新的认知结构,然后通过运用新规律,进一步检验,巩同新知iP,,并实现知识的迁移.另外,知iP,的内化或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活动,只有通过对知识的分析,综合,推理,重组等思维加工过程,才能建立起新IEl知识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进而通过知识的应用实现知识的迁移.(三)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紧密结合:培养仓U新能力奥苏贝尔对发现学习的解释有些与众不同.他认为,发现学习是指学习内容不是以定论的方而是要求学生在把最终结果并,式呈现给学生的.人认知结构之前,先要从事某些心理活动,如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排列,重新组织或转换,因此,发现学习可以在前面提及的i种学习类型中发生.除此之外,发现学习还涉及其他种学习类型:运用;问题解决;创造尮运用是指把已知命题直102钦州学院第23卷接转换到类似的新情境中去,有点类似于我们通常所讲的练习?问题解决是学生无法把已知命题直接转换到新情境中去,学生必须通过一些策略,使一系列转换前后有序.学生已有的知识可能是与问题解决办法有关的,但需经过多次转换,而非直接运用或练习所能解决的尮创造则是指,能把认知结构中各种彼此关系很遥远的观念用来解决新问题,而且,认知结构中哪些命题与该问题有关,事先是不知道的,各种转换的规则,也是不明显的.在奥苏贝尔看来尬创造的定义是指能产生某种新的产品,或者对学生来说是新的,或者在人类认识意义上来说是新的,都应该被视为创造性行为.我们认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有三个方面:第一,课堂系统的有意义接受学习依然是当前能力培养的最为基本的途径.这一点,是不可动摇的.长期以来有个模糊的认识困扰着我们,将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等同于机械式学习,所以一片反对课堂教学的声音,学校教育注重综合学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这是一种有违教育规律的做法,不仅在理论上站不住脚,在实际科学化的课堂,积极的.中也可能导致不良后果教学有着坚实的心理学依据,在教育实践中也收获了可靠的成果,我们不能无视科学的结论而一味高呼所谓创新能力的口号,教育实践本身总是实事求是,即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第二,学校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应成为能力培养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并不反对教育中应用研究性学习,而问题在于怎样运用?运用的范围与限度?我们反对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的做法,研究性学习被一些不明理论的人庸俗化为课堂作秀,这是值得警惕的问题.第三,注重课外实践活动对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学科课程是培养学生从一个独立的学科视角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活动以整体性的面貌出现,因而需要调动全方位的知识,技能与能力,在此意义上,我们倡导回归生活世界才有合法性依据.作为一种教育情境和问题意识,综合实践课程总是积极调动学生各方面的内在资源面对问题.其中认知,情感,态度,技能只有以综合化,一体化方式作用于具体事件.才能完成任务,并在此过程中能力得到提升.但是,我们绝不能以此为理由而淡化课堂教学,因为综合问题的解决总是要涉及具体学科的知识,否则也难以有效地解决问题.[参考文献][1]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叶一舵.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TlleEnlightenmentofDavidP.AusubelgCognitionAssimilation StudyTheoryintheModernInnovativeTeachingHEXue—ling(EducationandScienceDepartment,QinzhouUniversity,Qinzhou535000,China) Abstract:ThegistofAusubeFsstudytheoryofmaintainingassimilationisthatbeingreceptiv etostudysignificantly,assimi—lationtheoryandthreepromptingmotivationtheoryhavetheguidemeaningtomodemteachi ngofbringingforthnewideasinChi—na.Inactualteaching,theteachersshouldabsorbthereasonablepartsofthetheoryofmaintaini ngassimilation,superiorteachingstrategy,fosterthenewconsciousnessandthoughtofstudentsandformtheabilityofbringingf orthnewideas.Keywords:acceptivestudy;significantstudy;innovativeteaching;teachingstrategy[责任编辑黄梅]。
奥苏伯尔认知结构同化理论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启示奥苏伯尔认知结构同化有意义学习组织者策略驱力动、奥苏伯尔及其认知结构同化理论奥苏伯尔(David?P?Ausubel), 美国心理学家、认知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认知结构论者, 主要从事学校学习理论的研究。
他在吸收了同时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布鲁纳等人的理论和思想的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 把认知心理学与课堂教学密切地结合起来。
认知结构同化理论由奥苏伯尔于1963年提出, 是其学习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基础。
所谓认知结构, 就是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 它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
奥苏伯尔认为, 学习者知识的获得都是建立在他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之上的,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重组” ,学习过程就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是新旧知识相结合的过程, 这一过程即“同化”。
认知结构同化理论的核心就是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学生能否习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
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主要包括有有意义学习、先行组织者、三大驱力动机。
本文拟从这三个方面阐述认知结构同化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二、奥苏伯尔认知同化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一)有意义学习――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有意义学习理论是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上最重要的一个贡献。
在他看来,有价值的学习, 应该尽可能的有意义。
他指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 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并且, 有意义学习的效果受学习材料性质和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而有意义接受学习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
学龄前儿童生活经验少, 背景知识不足,成人的教授对他们头脑中概念的形成发挥着重要影响。
也正因为如此, 幼儿教师有策略地进行“讲解教学” , 促进幼儿有意义地接受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首先对儿童的原有认知状况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说我呢,是个对教育理论挺感兴趣的人。
这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说啊,就像一把神奇的小钥匙,在我的生活里打开了不少有趣的小盒子。
认知同化说简单来讲呢,就是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这就好比搭积木,旧知识是底下已经搭好的部分,新知识就是你要往上添加的那些块儿。
我就想起我那表弟,他呀,是个数学小迷糊。
有一次,他在做那种几何图形求面积的题目。
什么三角形啊、梯形啊,他是一看见就头疼。
我瞅着他那皱成一团的小脸,就打算给他讲讲。
我就先问他:“你还记得长方形的面积咋求不?”他小眼睛一转,回答得倒是挺干脆:“长乘以宽呗。
”我一拍手说:“这就对喽。
那你看这个三角形,其实啊,它就像是长方形的一半呢。
”他有点疑惑地看着我,那小眼神好像在说:“真的吗?”我就拿纸画了个长方形,然后从对角线一分为二,说:“你看,这一半不就是三角形嘛。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底乘以高再除以二,这个底就相当于长方形的长,高就相当于宽。
”他眼睛突然就亮了起来,像是突然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他兴奋地说:“哦,我懂了,原来这么简单啊!”这就是奥苏贝尔说的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了呀。
还有一次,我在帮我妈整理厨房。
我妈说让我把那些瓶瓶罐罐按照用途分类放好。
我看着那些调料瓶啊、清洁用品瓶啊,就又想到了认知同化说。
我就跟我妈说:“妈,你看啊,这就像学习知识一样呢。
咱得把类似的东西放在一块儿,就像把相关的知识同化在一起。
”我妈笑着说:“你这孩子,啥都能和你那些学习的东西扯到一块儿。
”我一边整理一边说:“妈,你想啊,盐和糖都是调料,它们用途类似,就放在一起,就像数学里的加法和减法都是运算,它们就属于同类知识。
清洁剂呢,都和打扫卫生有关,也放一块儿,就像几何里的各种图形都属于图形知识这个大类。
”我妈虽然嘴上说我瞎琢磨,但是她也觉得我这么分类挺合理的。
在学校里呢,我也看到了这一理论的影子。
老师在讲历史的时候,会先回顾之前学过的朝代知识,然后再引出新的朝代。
简述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说的基本观点及教育意义引言奥苏贝尔是认知发展理论的先驱之一,他提出了认知结构同化说,这一理论对于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简述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说的基本观点以及它对教育的意义。
1.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说奥苏贝尔认为,人们通过感知、思维和语言等过程来理解和处理信息,这些过程构成了人的认知结构。
他进一步指出,新的经验和知识通过两个基本的认知过程进行处理:同化和顺序组合。
1.1同化同化是指个体通过将新的元素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来理解和接受新的信息。
在同化的过程中,个体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将新的信息与现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匹配和整合。
换句话说,同化是在现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对新信息的理解进行调整和适应。
1.2顺序组合顺序组合是指个体通过将新的元素与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组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在顺序组合的过程中,个体不仅是简单地将新的信息纳入已有结构中,还会通过重新组织和调整现有的认知结构,使其适应新信息的要求。
顺序组合是认知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2.奥苏贝尔认知结构同化说的教育意义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说对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一些教育意义的讨论。
2.1个体差异的重视奥苏贝尔的理论强调了个体的认知结构对于信息接受和学习的影响,因此教育者应该关注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设计教学活动。
教育者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不同的认知需求。
2.2强调经验与知识的联系奥苏贝尔认为,个体的认知结构是通过不断与外部世界的交互经验而形成的。
因此,教育者应该提供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能够与之进行交互,并将新的信息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这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实际的案例和问题解决活动,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2.3促进认知结构的发展奥苏贝尔的理论认为,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同化和顺序组合等认知过程逐渐完善和发展。
奥苏伯尔认知接受理论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奥苏伯尔( D.P.Ausubel )美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
其代表作:《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主要讨论了学校学习的本质、成果以及评价诸方面,同时,对认知结构变量、发展、智能、练习、动机、人格、教学材料、社会以及教师等影响学习的成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一、奥苏伯尔的认知接受理论(一)基本观点1 .学习过程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2 .原有的认知结构对于新的学习始终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3 .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在过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概念、命题等总是通过与学生原来的有关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条件下转化为主体的知识结构。
奥苏伯尔从两个维度对学习做了区分: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机械学习是指学生并未理解由符号所代表的知识,仅仅记住了某个数学符号或某个词句的组合。
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的(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非字面的)联系。
区分“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的标准: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是否与新的学习材料建立非人为的(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非字面的)联系。
接受学习指学习的全部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
这种学习不涉及学生任何独立的发现,只需要将他所学的新材料与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内化)即可。
发现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不把学习的主要内容提供给学习者,而必须由学生独立发现,然后内化。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是教师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自实行班级授课制以来,接受学习一直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但这种学习形式一直被误解为机械学习。
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既可以是有意义的,也可以是机械的,只是因为一些教师使学生进行的是机械学习而采取的又是接受学习方式,才使接受学习被认为是机械的。
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考试(供学术型教育学学位各专业)读《教育心理学》一书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专业: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数学学号:MX120170159姓名:杨文授课教师:王映学成绩:阅卷教师签名:时间:说明:所读书目系课程教学中推荐、提及或与课程教学相关的有影响力的教育心理学书籍,教材、专著(含外文版)不限。
建议性的论文框架构成(下面的元素仅供参考)课程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引言一、观点介绍[标题自拟]主要介绍所读书目的主要观点,观点可以覆盖全书,也可以是数章(不主张限于一章之观点),建议以某一视角或切入点串领章节。
观点可以是转述或引述,勿要大段拷贝式摘录,本部分篇幅不少于全文的三分之一。
二、读书感悟[标题自拟]主要涉及对所读内容的所思所想,含观点的分析、综合、评价与质疑。
本部分是全文的核心所在,篇幅约占全文的三分之一。
三、借鉴与启示[标题自拟]本部分尽量做到两个结合:结合自己的专业,结合特定的学校教育场域进行阐述。
做到言之有物,有针对性,具体而专业,篇幅不多于三分之一。
结语参考文献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摘要: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认知同化理论为教学课堂提供了教学依据,尤其是其理论核心有意义接受学习,它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独立又相互依存。
本文在学习、分析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该理论的对小学数学教育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有意义学习;同化;学习类型;认知结构引言在论文中,第一部分首先主要从理论上阐述了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分别从定义、实质、条件、过程等方面对有意义学习作了详细地论述;其次,分析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区别和联系,他们相互独立,又存在着交叉;接着,简单介绍认知学习的理论基础-同化理论,同化理论是探索学生内部的心理机制。
第二部分就有意义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加以浅谈,提及了先行组织者策略、三大驱动力等对教授者和学习者的影响,分析了如何合理利用这些理论来进行有效地课堂教学。
奥苏贝尔(Jean Piaget)是20世纪著名的瑞士发展心理学家,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理论,其中认知结构同化是他的重要理论之一。
认知结构同化说指的是个体通过将外部新经验与内部已有的认知结构相匹配,从而逐渐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这一理论不仅在心理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且在教育领域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育意义:1. 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说为教育提供了重要参考。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接触和处理新的知识和信息,促使学生通过将新知识同已有的认知结构相匹配,从而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2. 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都是独特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结构,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实施个性化教学。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说强调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体验,自我调整和完善认知结构。
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说在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充分理解并运用这一理论,设计和实施更加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希望未来教育工作者能够对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说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
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说,在教育领域确实有着重要的意义。
他的理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视角,而且也为教育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以下是认知结构同化说的教育意义的进一步扩展:4.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教育实践中,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说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式的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去解决问题,同时对新知识进行调整和扩展。
第1篇一、引言奥苏贝尔(Ausubel)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提出了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奥苏贝尔的教学实践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奥苏贝尔教学实践的启示。
二、奥苏贝尔教学实践的核心观点1.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点:(1)意义学习:学习者通过理解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2)学习者的先验知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新知识。
(3)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包括认知风格、认知策略和认知资源等,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2. 先决条件理论奥苏贝尔认为,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之前,需要具备一定的先决条件。
这些先决条件包括:(1)知识的可接受性:学习者能够理解新知识,并将其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2)知识的可利用性:学习者能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3)知识的可应用性:学习者能够将新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奥苏贝尔教学实践的启示1. 注重知识结构的构建奥苏贝尔的教学实践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知识结构的构建。
具体包括:(1)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2)梳理知识体系:教师应将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2. 强化先决条件教学奥苏贝尔的教学实践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先决条件。
具体包括:(1)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针对不同风格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2)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认知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理论对数学教育的启示(一)【摘要】本文阐述了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理论的认知理论、有意义接受学习、动机理论和先行组织者策略四个方面,并对奥苏贝尔的理论作出一些评价,最后探讨了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理论对当今数学教育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认知结构接受学习学习动机先行组织者启示一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理论1.学习知识为发展认知结构现代认知派学习理论家特别重视认知结构,尤以奥苏贝尔的观点为突出。
他曾在其《教育心理学》(1978年)一书的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在奥苏贝尔看来,“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即指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进而被同化到已有认知结构中去。
其结果不仅使新知识获得意义,而且原有的认知结构也得到补充或修正。
因此,认知结构既是学生学习的结果,又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
关于知识获得的过程与方式,奥苏贝尔提出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深刻探讨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机制问题。
根据这一理论,学生能否习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的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能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
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奥苏贝尔关于认知结构的观点,不仅说明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及其对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的奠基作用,他的认知同化模式还揭示了知识学习与智能发展的关系,即把知识的获得过程统一在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培养上,使学生不断把外部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内部的认知结构,完善智能发展。
2.有意义地接受学习理论奥苏贝尔认为,新知识的高效学习与保持主要依赖于认知结构的适当性,反之,适当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又依赖于有效的学习方式。
根据学习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认知学习理论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认知学习理论是现代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思维过程,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应用这些理论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认知学习理论的应用对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认知和培养数学思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认知学习理论的概念入手,结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特点,探讨如何有效地应用认知学习理论指导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
一、认知学习理论的概念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过程。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学习者通过观察、探索和实践来获取新的知识,然后将这些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和整合,最终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积极参与,通过思考、解决问题和与他人讨论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认知学习理论还关注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运用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特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是学生初次接触数学知识的阶段,学生的数学基础较薄弱,数学概念和技能的建构尚不够完善。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数学认知和数学思维,从而打好数学基础。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还不够成熟,对抽象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比较欠缺,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趣味的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引导他们逐步建立正确的数学认知。
1.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根据认知学习理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积极地参与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建构知识。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和讨论来积极参与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和讨论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析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及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Theory of Meaningful Reception Learning and Its Enlightenment in Math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s摘要纵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现状,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过于强调统一的目标、统一的内容、统一的学法、统一的练习和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的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强调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①由此看来,新课程的改革势必要引起一场学习方式的变革。
为此,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教学指导。
本文从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概念特点,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条件等方面做了精细分析,特别强调:有意义接受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澄清长期以来对传统讲授教学和接受学习的偏见。
其次,联系当今课程改革趋势,分析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实价值,并提出了有意义接受学习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小学数学教学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ABSTRACTTo take a panoramic view of the current reform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emphasis on rote, mechanical training, emphasis on unite target, content, unified way of learning, unified contact and evaluation, ignoring the subjectivity and autonomy of student.In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 standard of mathematics course pointed out that in the stage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 basic point of mathematics courses is to promo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ly, continually, and harmoniously develop. Different people can ga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Teachers’ evaluation not only concern on the result of learning, but also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on learning process. Stres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should start from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 let students personally experience the process of abstracting reality problem to mathematics model, explanation and application. To let students understand math, meanwhile, to get advance and development in thinking ability, emotional attitude and values. Therefor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s bound to cause a change of learning style.For this reason, the famous cognitive psychologist Ausubel from United States put forward a meaningful theory of acceptable study. It provides a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instruction for classroom teaching.This article possess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meaningful learning, mechanical learning, accepted the concept of learning and discovery learning, analyzes the essence of meaningful accepting learning, conditions in terms,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meaningful accepting learning in primary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clarify the long-standing prejudice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acceptable learning. Secondly, under the modern trend of curriculum reform, to analyze the practical value of meaningful accepting learning theory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in China, and to propose the inspiration of meaningful accepting learning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Chinese primary schools.Key words:Ausubel;Meaningful reception learning;Primary school schools’mathematics teaching目录一、前言····························页二、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页(一)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页(二)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页(三)有意义接受学习····················页三、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条件····················页(一)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条件·················页(二)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页(三)实现意义学习的关键——学生认知结构··········页(四)科学的先行组织者···················页四、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页(一)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的现状···页(二)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页1. 深入了解学生·····················页2.以三大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页3. 运用先行组织者、同化理论,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优化教学设计································页(三)应用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案例分析···········页1. 案例························页2. 分析························页结语······························页参考文献····························页致谢······························页一、前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改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新课程的改革势必要引起一场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Total.437 October2018(B)总第437期2018年10月(中)摘要学习动机对于学生虽然是非智力因素,但它却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关联着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学习动机一直都是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重点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学习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部分组成。
本文旨在通过对奥苏贝尔学习动机理论的分析和理解,进而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学习动机小学数学教学启示The Enlightenment of Ausubel's Learning Motivation Theory on Primary Mathematics Teaching//Yang Ping Abstract Learning motivation is seen as a non-intellectual fac-tor,but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students'learn-ing.I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s.Therefore, learning motivation has always been a key issue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educators.American psychologist Ausubel be-lieves that the motivation for learning is mainly composed of cog-nitive drive,self-improvement drive and subsidiary drive.This paper aims t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of Ausubel's learning motivation theory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primary mathematics teaching.Key words learning motivation;primary mathematics teaching; enlightenment奥苏贝尔认为学习动机包括三方面内容,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第一篇: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分析一、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1、有意义的学习2、接受学习3、认知结构同化论二、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启示1、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方式奥苏贝尔强调,学生的学习以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为主,这是十分正确的。
因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传授下获得知识的最经济、最快捷、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学生可以用这种既省时、又省力的方式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大量有用的知识。
2、运用同化理论优化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有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比记住大量具体繁杂的事实更为经济省力且便于应用。
从纵向看,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由高至低的认知结构,先学习那些概括性和包容性知识,再安排那些概括程度依次降低的知识,遵循“逐渐分化”的原则,便能帮助学生轻松地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使内容有效地得以缩减;从横向看,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不同知识之间的潜在的共同特征和貌似相同的知识内容之间的不明显的区别,使学生抓住本质,从而牢固地把握新学习的内容,也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在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观念结构之间架设起一座“认知的桥梁”,进一步完善了其同化理论,也为学生优化教学内容开辟了另一个广阔的空间。
3、以三大驱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奥苏贝尔特别强调认知驱力这一内在动机的作用。
这与我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谋而合。
教师在传授知识之初如能将知识具体形象化,设置引人入胜的情节,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好奇,引发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就能使学生全神贯注、兴致勃勃地学习、探索,这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局限性1、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不全适用于解释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如言语技能、操作技能、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学习过程。
建立在该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适用于课堂知识教学,而在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等方面的教学上却显不足。
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考试(供学术型教育学学位各专业)读《教育心理学》一书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专业: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数学学号: MX120170159:文授课教师:王映学成绩:阅卷教师签名:时间:说明:所读书目系课程教学中推荐、提及或与课程教学相关的有影响力的教育心理学书籍,教材、专著(含外文版)不限。
建议性的论文框架构成(下面的元素仅供参考)课程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引言一、观点介绍[标题自拟]主要介绍所读书目的主要观点,观点可以覆盖全书,也可以是数章(不主限于一章之观点),建议以某一视角或切入点串领章节。
观点可以是转述或引述,勿要大段拷贝式摘录,本部分篇幅不少于全文的三分之一。
二、读书感悟[标题自拟]主要涉及对所读容的所思所想,含观点的分析、综合、评价与质疑。
本部分是全文的核心所在,篇幅约占全文的三分之一。
三、借鉴与启示[标题自拟]本部分尽量做到两个结合:结合自己的专业,结合特定的学校教育场域进行阐述。
做到言之有物,有针对性,具体而专业,篇幅不多于三分之一。
结语参考文献奥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摘要:美国心理学家奥贝尔提出的认知同化理论为教学课堂提供了教学依据,尤其是其理论核心有意义接受学习,它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独立又相互依存。
本文在学习、分析奥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该理论的对小学数学教育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有意义学习;同化;学习类型;认知结构引言在论文中,第一部分首先主要从理论上阐述了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的主要容,并分别从定义、实质、条件、过程等方面对有意义学习作了详细地论述;其次,分析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区别和联系,他们相互独立,又存在着交叉;接着,简单介绍认知学习的理论基础-同化理论,同化理论是探索学生部的心理机制。
第二部分就有意义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加以浅谈,提及了先行组织者策略、三大驱动力等对教授者和学习者的影响,分析了如何合理利用这些理论来进行有效地课堂教学。
第三部分是有意义教学对小学数学的启示,小学生有他们这一阶段特有的学习特点,教师一定要根据他们的数学学习心理特征,结合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帮助小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认知架构体系。
一、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的主要容(一)有意义学习1.定义:奥贝尔的学习理论中最重要观念是他对有意义学习的描述。
奥贝尔认为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核心是: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可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2.实质: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所谓实质性联系,是指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
例如,学习命题“等边三角形是有三条等边的三角形”,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就必须预先具备“等边”和“三角形”的概念,而对于小学生而言,可能还需要观察由等边三角形构成的实物或图形,才能将新的命题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建立实质性联系,即将原有的三角形概念或表象加以改造,产生新的等边三角形概念或表象。
3.条件:决定学习方式是有意义的还是机械的,取决于发生学习的条件,有意义的学习产生既受到学习材料性质的影响,也受到学习者自身的影响。
要想进行有意义的学习,第一,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即材料本身与人类学习能力围有关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材料;其次,学习者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倾向,即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他的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4.过程:学习者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中,并不是将现成的知识简单地存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而是要经过一系列积极的思维活动。
因此,有意义接受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1)判断和筛选新知识是否适合与旧知识进行融合;(2)当新旧知识融合存在分歧或矛盾时,需进行调节,重新理解和表达新知识;(3)新知识要与学习者个人的原有认知容相联系,旧知识应该是新知识的基础;(4)当新旧知识的分歧或矛盾得不到解决,需要对更有概括性的概念进行在组织,从更高层次进行新旧联系。
(二)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奥贝尔明确地区分了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之间的关系。
其实,发现学习只是比接受学习多了一个发现的环节,再把发现的容加以化,其他并没有什么区别。
因此,他认为,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的学习,也都有可能是有意义的学习。
关键在于教师的讲授方法,如果教学得法,并不一定会导致机械接受学习;同样,发现学习也并不能保证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如果学生只是机械地记住解决问题的“典型步骤”,而并不清楚自己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他们也可能同样得到正确答案,但这并不比机械学习或机械记忆更有意义。
例如,我们完全可以让一个学前儿童记住符号或背诵出函数的定义,但是由于该儿童认知结构中缺少变量、对应关系、唯一确定等观念,不可能将函数这一新概念和他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这样的学习也只是机械学习,而并非有意义的学习。
所以,当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观念没有任何合乎逻辑的联系,但为了记忆,学习者人为地赋予它们某种个人意义,这样的学习依旧是机械学习。
(三)同化理论奥贝尔认为同化是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
所谓同化,就是将新知识、新材料归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当中,并使之分化、扩充,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得过程。
而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是否已有的有关概念。
奥贝尔在同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学习组织的四大原则,一是渐进分化原则,主要是对于命题学习中的下位学习而言,该原则认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演绎性获取比归纳性获取更省时省力,并且容易保持。
所以学生应先学习概括性最强和包摄水平最高的概念,再进行分化学习;而是综合贯通原则,该原则主要针对组合学习和上位学习,它强调学习新旧知识间的融合贯通,并促进二者间的协调发展;三是序列组织原则,其主要针对组合学习,该原则指出可以将处于并列关系的新旧知识序列化或程序化,使教材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四是巩固性原则,该原则强调已有认知结构的作用,要求学习者及时纠正、反馈等方法,提高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稳定性。
二、有意义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借鉴先行组织者:重视概念教学,形成认知结构,促进思维发展在认知维度上,奥贝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策略,即先于问题解决或材料学习呈现的一种述性的或比较性的引导性材料,以解决新材料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之间的差距的衔接问题。
奥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概念,在新旧知识间架起一座“认知桥梁”,进一步完善了同化理论。
当学生把教学容与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
而合理的知识结构有益于吸纳已有的知识和概念,形成新的概念。
教师在教授新概念时,应该先理解新概念与已有认知结构的联系和在规律,从而把握新概念学习的同化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分析教材,找出各个知识点的联系,把单元或章节的知识串联起来,理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材料、板书提纲,这样,易于学生新概念的同化以及逻辑思维的培养。
然后要渐进分化,建立深层次的认知结构,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各单元知识的在联系,确定核心知识点,进一步学习各知识点的分支,建立知识结构网络,只有通过这样深层次的学习和化,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最后,教师要做到综合贯通,建立整体化的认知结构。
在复习课的教学中,要抓住重点知识,提纲挈领,打破知识的章节界限和原有的知识结构,重新组合新知识,重新建立新的知识结构网络,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化思维。
(二)根据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建立新旧知识的实质性联系新旧知识间的实质性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也就是说,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意义性理解不限于特定的词语,用不同的语言文字可以表达同一个意义的容。
教师必须要首先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尤其是与新知识有密切关系的已有概念的掌握情况,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容,使其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适应。
其次,教师要选择恰当地方式讲清新旧知识间地在联系和区别,促进学生新地认知结构地形成。
例如,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这一环节,教师除了要注重创设地情境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外,还需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与旧知识相关联,做到温故知新。
这样,既引入了新知识,又巩固了旧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新旧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最后,教师要选择建构教学模式,实现知识的迁移。
建构主义主认识过程是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先在认知结构中找到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相关知识,再经过分析、推理等思维过程,使新旧知识建立联系,进一步重新建构认知结构,然后通过运用新规律,检验和巩固新知识,并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紧密结合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奥贝尔认为,发现学习不是教授者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者,而是要求学习者先从事某些心理活动,比如说对知识的重新编排、组织或对知识进行转换。
因此,发现学习是存在于其他三种学习类型之中的。
发现学习当中最重要的的环节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就是学生无法把已知命题直接转换到新情境中,必须要通过一些策略,使一系列转换前后有序,最终形成合理的知识网络结构。
发现学习获得的知识比较零散且耗时较多,所以它不适合作为获取大量信息的重要手段。
因此,要想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知识主要靠接受学习。
而发现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尝试,使学生习得一种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所以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接受学习是现代课堂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尤其是一些概念和原理的学习,其实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只要让学生具有意义学习的倾向,保证学生学习的意义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创新。
因此,对于课堂而言,恰当运用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把他们合理的结合起来。
(四)运用教学评价的论述优化教学评估体系奥贝尔首先批评了那些只看到评价负面作用的教育工作者,强调了评价的积极作用。
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有利,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科学的考查不应该考学生的死记硬背、机械学习功夫,而是更多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创新时代要求的是具有较强理解能力,能有效地创造性使用知识,我们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而不是只会死记硬背的“书呆子”;科学的考查不应该是速度的考查,而应该是能力的考查,要保证足够的答题时间,使学生有发挥自己思维与能力空间;科学的考查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启发性问题,组织学生展开的讨论,使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科学的考查还应该注重考察学生的独立性、灵活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知识能力的考试,考试形式多样化,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