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片和肺部CT读片技巧
- 格式:ppt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31
放射科读片技巧
放射科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部门,负责使用医学影像学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作为一名放射科医生,掌握好读片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放射科读片技巧:
1.系统化:在读取放射影像之前,建议制定一个系统化的方法
来扫描图像,确保不会遗漏任何重要的细节。
可以按照特定的顺序观察和评价不同的结构,例如骨骼、内脏器官等。
2.重点观察:在读取每个图像时,要在关注整体结构的同时,
着重注意有异常的区域,例如肿块、钙化等。
3.比较影像:如果患者有先前的影像检查,建议与先前的影像
进行比较。
这有助于发现任何新的病变或病变的进展。
4.与临床信息结合:放射影像只是诊断过程的一部分,了解患
者的临床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史可以帮助确定可能的诊断。
5.多学科合作:放射科医生需要与其他医学专家合作,例如内
科医生、外科医生等,共同解读和分析影像。
通过与多学科的合作,可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
6.持续学习:放射科医生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更新和深
化自己的知识。
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参加研讨会和交流讨论,可以提升自己的读片水平。
总之,放射科读片技巧是一个需要通过实践和不断学习来提高的过程。
通过专注、系统化的方法,加上与其他医学专家的合作,可以提高读片的准确性和诊断的有效性。
胸片的读片方法范文胸片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用来诊断和评估胸部疾病,如肺炎、肺结核、肺部肿瘤、肺水肿等。
胸片读片是由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进行的,以下是胸片的读片方法和步骤。
1.仔细阅读胸片信息:在进行胸片读片之前,首先仔细阅读胸片上标注的信息,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拍摄时的位置(前后位、俯卧位等)、日期和项目描述等,确保核对正确的胸片。
2.观察胸廓:胸片读片的第一步是观察胸廓。
正常的胸廓应该对称,两侧应保持一致,如出现胸廓形态改变、变窄或扁平等异常情况,可能提示胸廓畸形或胸廓内有积液或肿块的存在。
3.区分胸膜和肺组织:胸片上肺组织呈淡白色,胸膜呈透明或稍暗色。
观察胸膜与肺组织的分界线是否清晰,如若模糊或有实质性结节,可能表示存在胸腔积液、结核球、恶性肿瘤等。
4.观察肺纹理:正常肺纹理应呈放射状排列,主支气管向两侧递减。
观察肺纹理是否增多、增粗或不对称,这些表现可能提示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肺栓塞、肺水肿等。
5.观察肺野密度:胸片上肺部的密度可以帮助评估病变的性质。
通常情况下,气体呈黑色,血管呈暗灰色,肺组织呈淡白色。
观察肺部密度是否均匀,如出现片状阴影或结节,可能是肿瘤、炎性病变等。
6.观察膈肌和纵隔:膈肌是胸壁和腹腔之间的重要分界线。
观察膈肌是否对称,如若有升高或降低,可能提示肺部疾病、胸腔积液等。
同时,还要观察纵隔是否偏移、增宽,如若出现纵隔增宽和形态异常,可能表示纵隔病变,如肿瘤、炎症等。
7.观察肋间隙:正常情况下,肋间隙均匀,宽度一致。
观察肋间隙是否增宽或变窄,这些变化可能是胸腔积液、肺大泡、胸腔积液等引起的。
8.观察胸腔积液和肺内结节:胸腔积液和肺内结节是临床中常见的胸片发现。
胸腔积液通常为一侧或两侧胸腔内液体积聚集,观察积液程度和分布情况。
而肺内结节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和边界。
9.评估心脏和大血管:胸片还可以评估心脏和大血管的形态和位置。
观察心脏的形状、大小、位置和病变,如心脏增大、心脏肥厚、心包积液等。
如何阅读胸部CT片如何阅读胸部CT片一、胸部CT技术参数应用胸部CT扫描一般取仰卧位,于憋气状态下进行扫描,常规从肺尖扫至肋膈角。
胸部由含气的肺组织、软组织及骨骼组成,观察这些不同密度的组织需选择不同的窗宽与窗位,一般观察纵膈和胸部软组织窗宽为400~500HU,窗位为0~50HU,观察肺,窗宽为1000~2000HU,窗位为-600~-800HU。
连续横断面扫描可以重建成冠状位、矢状位及三维重建,这对于观察复杂解剖部位有极大的帮助,图像重建的质量取决于横断面扫描的厚度,层厚越薄,间隔越小,图像质量越好。
二、造影剂增强扫描胸部含有大量气体,病灶一般为软组织,与含气的肺组织有较大的密度差异。
纵膈内有丰富的低密度脂肪,故纵膈内解剖结构很清楚,一般不做造影增强,但以下情况需做增强扫描:1.病人消瘦,纵膈内缺乏脂肪;2.有血管畸形及血管病变;3.鉴别纵膈的淋巴结核与恶性肿瘤;4.明确肺和纵膈肿瘤对血管是否侵犯以及受侵程度;5.观察病变的增强特点,对炎症、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作出鉴别。
注射造影剂方法以一次大剂量静脉注射效果最佳。
扫描方法为在常规扫描基础上确定重点扫描区。
三、正常纵膈解剖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层面加以分析,并以层面中具有特征性的解剖结构命名。
1.胸骨切迹或胸锁关节层面:该层面可见到三对血管排列在气管两侧,靠前、靠外是一对左右头臂静脉,靠后是一对锁骨下动脉,紧贴气管两侧为左右颈总动脉。
2.主动脉弓上层面:此层面可见五支血管影,左右头臂静脉,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3.主动脉弓层面:主动脉弓自右前向左后斜行,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主动脉弓可不呈水平走行,此层面可见胸腺,呈三角形,尖端指向前。
4.主肺动脉窗层面:上界为主动脉弓下缘,下界为左肺动脉,前方为升主动脉,后方为气管,在同一层面,升主动脉总是大于降主动脉。
5.左肺动脉层面:为主肺动脉窗下界,主肺动脉后延伸为左肺动脉。
6.主肺动脉与右肺动脉层面:右肺动脉从主肺动脉发出向后、向右延伸,位于腔静脉后方、中间段支气管前方,右肺动脉管径不超过25mm,肺动脉主干不超过29mm。
CT肺段定位口诀:
独眼能看双上肺,左下还留一点背。
对眼能看前后背,双眼能看前和背。
嵴角出现能看中舌背,基底干出现就看余下肺。
“独眼能看双上肺,左下还留一点背”:
指气管层面,能显示两上肺,在偏下方层面,能看到左肺下叶背段
“对眼能看前后背”:
在支气管分叉层面(T4以下)能看到两肺上叶前、后
段及两肺下叶背段
"双眼能看前和背", 双眼与对眼都是指左右主支气管,“对眼”指左右主支气管距离近,"两眼"是气管分叉下方层面及肺动脉层面,左右支气管距离较远,此时断面图像上只能显示上叶前段和下叶背段
"嵴角出现能看中舌背" :
嵴角指有中叶支气管与下叶支气管的夹角,内有右上肺静脉的断面,此层面能看到右肺中叶,左上肺舌叶及两肺下叶背段
“基底干出现就看余下肺”:
两下叶支气管分出基底段时能观察中叶,舌叶及两肺下叶各基底段,所以觉得此
舌余下肺”
肺窗:
1、气管分叉平面
2、右上叶支气管平面
3、中间支气管平面
4、中叶支气管口平面
5、心室平面。
胸部CT肺段划分口诀
独眼能看双上肺,左下还留一点背。
对眼能看前后背,双眼能看前和背。
靖角消失能看中舌背,基底干消失就看余下肺。
“独眼能看双上肺,左下还留一点背〃:
指气管层面,能显示两上肺,在偏下方层面,能看到左肺下叶背段
“对眼能看前后背〃:
在支气管分叉层面(T4以下)能看到两肺上叶前、后段及两肺下叶背段
”双眼能看前和背“:双眼与对眼都是指左右主支气管,“对眼”指左右主支气管距离近,“两眼”是气管分叉下方层面及肺动脉层面,左右支气管距离较远,此时断面图像上只能显示上叶前段和下叶背段”崎角消失能看中舌背”:
靖角指有中叶支气管与下叶支气管的夹角,内有右上肺静脉的断面,此层面能看到右肺中叶,左上肺舌叶及两肺下叶背段
"基底干消失就看余下肺J
两下叶支气管分出基底段时能观看中叶,舌叶及两肺下叶各基底段,所以觉得此句应改为“基底干消失就看中舌余下肺”
图解如下:
尖段
前段
前段
下叶背段下叶背段
内侧段
外侧段前基底段外基底段后基底段内基底段前段
上舌段下叶背段
外侧段前基底段外基底段后基底段
奇静脉弓奇叶
右侧斜裂
左肺上叶
右肺下叶背段左肺下叶背段右肺中叶左肺上叶舌段右侧斜裂左侧斜裂
右肺下叶左肺下叶右肺上叶左肺上叶
水平裂少血管带左侧斜裂少血管带
右肺下叶左肺下叶
左肺上叶水平裂
侧斜裂少血管带
少血管带右侧斜裂
右肺下叶
水平裂顶部
右侧斜裂
右主支气管右下肺动脉干中间段支气管右肺中叶动脉右中叶支气管右下肺动脉
右下支气管
右下叶内基底段支气管
右下肺动脉右下叶支气管右肺下静脉。
胸部CT肺段划分口诀
独眼能看双上肺,左下还留一点背。
对眼能看前后背,双眼能看前和背。
嵴角出现能看中舌背,基底干出现就看余下肺。
“独眼能看双上肺,左下还留一点背”:
指气管层面,能显示两上肺,在偏下方层面,能看到左肺下叶背段
“对眼能看前后背”:
在支气管分叉层面(T4以下)能看到两肺上叶前、后段及两肺下叶背段
"双眼能看前和背":双眼与对眼都是指左右主支气管,“对眼”指左右主支气管距离近,"两眼"是气管分叉下方层面及肺动脉层面,左右支气管距离较远,此时断面图像上只能显示上叶前段和下叶背段"嵴角出现能看中舌背" :
嵴角指有中叶支气管与下叶支气管的夹角,内有右上肺静脉的断面,此层面能看到右肺中叶,左上肺舌叶及两肺下叶背段
“基底干出现就看余下肺”:
两下叶支气管分出基底段时能观察中叶,舌叶及两肺下叶各基底段,所以觉得此句应改为“基底干出现就看中舌余下肺”
图解如下:。
如何正确阅读胸部 CT影像胸部CT属于临床上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其可以清晰的反映出患者当前的胸部内器官及组织情况,但是受医师专业素养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容易对患者作出的诊断有一定误差,为保障患者病症的尽早诊疗,应要求医师正确的对胸部CT影像进行阅读,接下来本文对如何正确快速的阅读胸部CT影像展开了论述,如下。
1.基本阅片方法胸部CT的基本阅片方法主要包括有常见的异常CT征象、CT横断面的正常解剖、常见的病变分布类型以及肺段的划分,胸部CT基本阅片共分为3个阅片步骤,即:先发现患者存在异常现象的CT征象,例如分叶征、包块影以及结节影等,而后是对患者病变的分布类型及部位进行明确,例如,是按双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或者是按肺叶、段分布等,阅片的最后一项步骤为将对患者存在的异常现象CT征象及病变分布类型、部位进行整合,而后再对影像学作出专业化、准确化的描述,例如,患者的双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有结节影,同时右肺上叶前段存在有包块影,并存在分叶征。
在对患者的胸部CT影像作出正确的影像学描述后再依据疾病的表现规律来得到准确的影像学诊断。
图1:胸部CT影像示意图1.胸部CT的疾病表现规律胸部CT多被用来诊断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有肺癌、肺炎以及肺结核等。
(1)肺癌:肺癌病症的常见胸部CT影像表现可以从肺癌病灶本身、继发改变、邻近组织受压以及肺癌转移三大方面去考虑。
针对于中央型肺癌来说,CT检查中常见的三联征为: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肺门包块影以及淋巴结肿大融合,个别时候还会出现胸腔积液以及肺内结节转移现象。
周围型肺癌在CT影像中多表现为结节或者是包块,通常情况下还会存在有恶性软组织影征象,例如偏心不规则空洞以及空泡征等,这些均属于患者肿块内表现,毛刺征、血管集束征以及分叶征等属于肿块边缘改变。
周围型肺癌除了本身发生改变外,还会出现阻塞表现,常见的为邻近支气管继发性扩张,黏液嵌塞征会出现在内充黏液时,同时,胸腔积液及肺内结节转移也可以在CT影像中出现。
如何正确阅读胸部CT影像一份完整的CT资料一般包括:病人简介、扫描参数、胸部断面连续图像。
在每一幅CT图像上均用汉语拼音及英文缩写可读出医院名称、病人姓名、性别年龄、CT编号、磁盘编号、扫描日期及时间。
扫描参数包括电压(kV)、毫安秒(mAs)、扫描时间、层厚、层距、窗宽、窗位。
其中窗宽(window width)是指图像所包括的CT值范围,它影响图像的对比度。
窗位(window level)或称窗中心(window centre)是指窗宽上下限的平均中心值,它影响图象的亮度。
由于CT图象是体部结构横断面图像,无前后、左右、上下重叠之虞,因此必须熟悉并掌握体部断面的解剖结构,这是体部CT诊断的基础。
一般第一幅体部CT的图像是定位片。
与普通X线头/胸/腹片相似,用来确定扫描的层面及层距,其上标出的层面数位置与横断图像上的位置是一致的。
因此要养成良好习惯,按照层面的高低顺序自上而下将一系列图像堆塑起来观察,在自己的脑海里形成一个三维立体图像,这是十分重要的阅读技巧,如果只孤立地阅读一幅有病变的图像,容易将思路局限,导致片面性,甚至可作出错误的结论。
因此这也是与普通X线头,胸,腹,脊柱片的不同之处。
现以胸部为例,介绍在阅读胸部CT影像中应掌握的重点。
在观察肺内病变时首先应将病变用层层堆塑的方法明确是肿块性还是非肿块性的。
其次要注意病变的外形、密度、钙化及周围结构。
特别是要注意病变内有无一般胸片、体层片不能分辨的内在钙化小点,这对判断良、恶性会有所助益。
第三对肺内单发结节灶而言,其绝对CT值并不可靠,因为有部分容积效应这一技术因素的影响。
由于每一幅CT图像都具有一定的厚度,在单位体积(即象素面积)的厚度内,可包括多种组织,这时CT值也即为这几种组织CT值的平均数,因这种CT值所代表的组织密度并不存在,这种现象就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如水与气体加在一起的CT值类似脂肪。
而小于1cm的钙化灶与气体加在一起时,其CT值类似软组织密度,不能表示出真正的钙化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