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生姜姜瘟病防治用什么药
- 格式:docx
- 大小:941.88 KB
- 文档页数:4
姜瘟病的农药防治要领
姜瘟病的农药防治要领如下:
姜瘟病是生姜上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是一种较难防治的经由土壤传播的细菌病害。
病菌可以侵染44科近300种植物,并且流行性很强;一旦侵染,24小时就能显现症状。
施用化学药剂是防治姜瘟病的重要手段。
种植前可用50%氯溴异氰尿酸(消菌灵、灭菌成)水溶性粉剂、硫酸链霉素、新植霉素500ppm 浸种。
发病初期可用以下药剂灌根或喷淋: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消菌灵、灭菌成)水溶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琥珀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王铜悬浮剂800~1000倍液;有报道加瑞农、敌磺钠(敌克松)、叶枯宁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4期植物保护学摘要以安丘大姜为试材,研究姜瘟病不同发病时期施用5种药剂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
结果表明:生姜姜瘟病发病初期用药防治效果优于发病高峰前用药,发病初期施用姜瘟净水剂5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6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5000倍液、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9%、54.7%、66.7%、76.4%、72.6%;发病高峰前用姜瘟净水剂5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6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5000倍液、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6%、49.4%、63.4%、73.3%、68.7%。
关键词生姜;姜瘟病;药剂防治;防治时期;防治效果中图分类号S43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1)04-0094-02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04.039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不同时期用药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张瑞华刘振龙王承香田洪霞丁美丽王效华(潍坊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1041)姜瘟病,又名姜腐烂病,是由青枯劳尔氏菌侵染所致[1]。
姜瘟病是生姜经常发生的病害,一般年份姜田发生率达30%~40%,流行年份严重田块病株率可达90%以上,甚至全田枯死,种姜全部腐烂[2]。
在实际生产中,因药剂选择及施药时期不当,导致姜瘟病防治效果不理想[3]。
本文研究了5种药剂在姜瘟病不同发病时期连续用药的防治效果,以期为姜瘟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15—2016年在山东省安丘市西儒林村进行。
生姜4月5日播种,大小行栽培,大行距65cm ,小行距55cm ,株距22cm 。
播种后利用小拱棚进行单行覆盖,棚高0.25m ,棚宽0.2m ,覆膜厚度0.012mm 。
生姜病虫害防治历一、生姜病害防治1.姜瘟病(1)症状:姜瘟病是生姜的主要病害,主要为害地下块茎。
发病初期,姜块表面出现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大,病斑边缘不明显,病健交界处明显,后期病斑表面产生白色霉层。
(2)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选择抗病品种,实行轮作,避免连作;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间销毁。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2.姜腐病(1)症状:姜腐病主要为害地下块茎,发病初期,姜块表面出现淡黄色病斑,逐渐扩大,病斑边缘不明显,后期病斑表面产生黑色霉层。
(2)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同姜瘟病。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3.姜炭疽病(1)症状:姜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淡黄色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大,病斑边缘呈紫红色,中央灰白色,后期病斑表面产生黑色小粒点。
(2)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同姜瘟病。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二、生姜虫害防治1.姜螟(1)症状:姜螟是生姜的主要虫害,以幼虫为害叶片、茎秆和地下块茎。
叶片受害后,出现孔洞、缺刻,严重时整株叶片被食光。
(2)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清洁田园,减少虫源;适当调整播种期,避免幼虫盛发期与生姜生长旺盛期重叠。
②药剂防治:在幼虫发生初期,可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2.姜蚜(1)症状:姜蚜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生姜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卷曲、生长不良,严重时整株枯死。
潍坊奥丰作物病毒防治有限公司《姜瘟净》产品对生姜姜瘟病、茎基腐病防治方案用药时期防治对象防治方法生姜揭膜时(6月中下旬或7月初)预防姜瘟病、茎基腐病方案1:将姜瘟净按600倍液稀释进行土壤全面漫灌杀菌。
根据生姜生长状况及天气情况,间隔7—10天,再进行一次漫灌或穴灌。
方案2:将姜瘟净按600倍液稀释,对低洼区、往年发病区及周围3米内区域进行全面用药1次,其余区域可采取穴灌,每株灌液400—600ml。
间隔7—10天再进行一次全面穴灌治疗茎基腐病该时期若生姜只感染了茎基腐病,可采用青枯立克500倍液,对发病区及病区周围3米内区域进行全面用药1次,其余区域采取穴灌,每株灌液200—300ml,间隔7天,再进行全面穴灌。
培土前、后预防姜瘟病、茎基腐病将姜瘟净按600倍液稀释,对低洼区、往年发病区及周围3米内区域进行全面用药1次,其余区域可采取穴灌,每株灌液400—600ml。
治疗姜瘟病(兼治茎基腐病)对地块低洼处、往年发病区、已病区及病区周围3米内区域,进行1次漫灌,根据病情,可隔7天再进行一次穴灌;其余种植区可根据预期病情进行穴灌预防,每株灌液400ml—600ml左右。
治疗茎基腐病若生姜只感染了茎基腐病,可采用青枯立克500倍液,对发病区及病区周围2米内区域进行全面用药1次,其余区域采取穴灌,每株灌液300—400ml,间隔7天,再进行全面穴灌。
备注1、揭膜后,病菌开始活跃,此时是防治姜瘟病的关键时期。
2、生姜培土后,因部分根系受损,病菌易入侵植株,所以亦是防治生姜病害的重要时期。
产品优势《姜瘟净》为中草药杀菌剂,可有效防治生姜姜瘟病和茎基腐病,无药害、无残留、无抗药性,且有促根壮苗的作用。
姜瘟病一亩地防治成本整个生长期约需1000元左右,防效率达95%以上。
弥补了氯化苦,溴甲烷等对土壤进行熏蒸,带来的高成本,强抗药性等缺点。
11。
生姜种植发生瘟病如何防治?
去年生姜价格一路飙到了高价,让许多的生姜种植的用户心痒痒的,希望今年也能够有一个好的效益。
那么在生姜的种植过程中会发生什么病症呢?今天我们就讲解一下姜发生瘟病的解决之道。
答:姜瘟病又叫姜腐烂病,姜株受到病菌侵染后,不论茎叶或根茎都能表现受害症状。
根茎发病初期呈水浸状,黄褐色,无光泽,以后内部组织逐渐软化,仅残留外皮,挤压病部可流出灰白色水状液体,有臭味。
生姜根部受害后也呈现淡黄褐色、并最终全部腐烂。
地上茎被害呈现暗褐色,茎部组织变褐腐烂,残留纤维。
叶片受害侵染后出现凋萎状,并从下至上变成枯黄色,边缘卷曲。
防治:①、注意轮作,尤其是在多年种姜的老姜田,最好实行4年以上的轮作;②、严格选种,消除种姜带菌隐患;③、施用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姜田要选地势高燥、排灌良好的地块,高畦栽培;④、药物防治上可用:发病初期用农用链霉素1000-1500倍液;或30%琥胶肥酸铜500倍液;或用70%敌克松600倍液灌根防治。
防治姜瘟的新法
姜瘟病是为害姜的毁灭性病害。
在夏秋季姜块迅速膨大期发病,发病后姜苗枯萎死亡,姜块腐烂变质,并且连片发病,蔓延迅速,损失惨重。
过去防治姜瘟病,普遍认为必须以防为主,一旦感病,就没有什么特效方法可治。
在姜瘟病发生后,用20克神农素螯合肥、15克甲基托布津、30克磷酸二氢钾加15千克清水,搅拌混匀后,淋在根部,每10~15天1次,连续淋2~3次,每次每株淋3千克~5千克。
同时,每7~10天叶面喷施1次,连续喷施3~5次,均匀喷湿所有的叶片至开始有水珠往下滴,即能使罹病植株迅速恢复生长,并长出更多的姜块,膨大速度也明显加快,产量高,品质优。
如果在姜生长期间用上述药液,每15~20天根部淋1次,每10~15天叶面喷1次,能预防姜瘟。
大姜生姜茎部腐烂黄叶姜瘟病这样防治用药效果快大姜生姜茎部腐烂黄叶姜瘟病症变现主要为害地下茎及根部,常从茎基部开始发病,病部初呈暗紫色,后呈黄褐色水浸状,病姜内部组织软化腐烂,挤压病部流出污白色汁液,有臭味;剖开病姜可见维管束呈褐色。
地上部初期萎蔫,随病情的发展逐渐枯死。
大姜生姜茎部腐烂黄叶发生原因1.姜瘟病病菌可在种姜、土壤及含病残体的肥料上越冬,因而可通过病姜、土壤及肥料进行传播,成为翌年再侵染源。
姜瘟病为细菌性病害,带菌姜种是主要的侵染源,栽种后成为中心病株,靠地面流水、地下害虫传播,病菌需借助伤口及自然孔口侵入根茎,或由地上茎、叶向下侵染根茎,病姜流出的汗液可借助水流传播。
姜瘟病流行期长,为害严重。
田间识别的重要特征为:①病株断茬用手挤压有白色的汁液,有恶臭味;②一闻腐烂的姜块有臭味。
③腐烂是从内向外烂;④茎部染病,呈暗紫色,叶片凋萎,叶色淡黄,边缘卷曲,最后死亡。
2.病菌侵染时多从近地表处的伤口及自然孔口侵人根茎,或由地上茎、叶向下侵染根茎,病姜流出的汗液可借助借灌溉水、地面流水、地下害虫和雨水溅射传播蔓延,并可借姜种调运作远距离传播。
姜瘟病流行期长,为害严重。
大姜生姜姜瘟病茎部腐烂黄叶解决方法:1.轮作换茬。
轮作换茬是切断土壤传播病菌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已发病地块,间隔3年以上才可种姜。
种植生姜的前茬最好选用新茬或种植粮食作物的地块,菜园地以葱蒜茬较好,种过茄科作物并发生过青枯病的地块不宜种姜。
2.严格选种。
收获前,在无病姜田里严格选种,选长势强,分枝多,无病害症状的健壮植株,单独收获和贮藏;第二年催芽前再选颜色黄白,表皮光滑,无病害表现的肥大姜块做姜种,避免姜种带菌传播病害。
3.选地和整地。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沙壤地块。
整地时地面要平,姜沟不宜过长,以防排水不畅,姜田还应设排水沟,防止雨季田间积水。
4.施干净肥料。
姜田所用肥料应保证无病菌,因此,切不可用病株残体或带菌土壤沤肥,有机肥充分腐熟后方可施用。
生姜病害一览生姜病害如何用药防治以下介绍几种生姜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姜瘟病:主要借灌溉水及地下害虫传播,从种姜萌芽出土到生姜采收前均可发生,这种病多在高温,多阵雨、渍水田中发生。
防治:姜种消毒,“可杀得2000”稀释800倍液(即40克“可杀得2000”兑水32公斤)浸泡6小时;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烧毁,并在姜穴里用生石灰消毒。
在发病初期,用“可杀得2000”稀释500~600倍液灌根并结合“可杀得200”+“金云大-120”混用。
稀释1000倍液叶面喷施防治。
姜斑点病:防治:发病初期喷药防治,“扑宁”800~1000倍液或者翠丽1500倍液叶面喷雾,间隔7-10天再施药一次。
姜炭疽病:防治:发病前喷施“云生”600~800倍液可有效预防发生。
发病初期用“翠丽1000倍液+金云大-120”稀释1500倍液叶面喷施防治,间隔7~10天再喷一次,连续2~3次。
姜叶枯病:防治:发病前喷施“云生”600~800倍液+“金云大-120”倍液1500倍液叶面喷施,间隔7~10喷2~3次预防,可同时预防多种病害。
发病初期用“翠丽”1000倍液+“云大-120”稀释1500倍液喷施防治。
姜细菌性软腐病:防治:发病初期,用500倍“可杀得2000”药液(即40克“可杀得2000”对水20公斤)灌根,结合“可杀得2000”稀释1000倍液+“金云大-120”稀释1000倍液叶面喷雾,间隔7~10天再施药一次。
姜枯萎病:防治:“可杀得2000”稀释500~600倍液+“金云大-120”稀释1000倍液灌根,每次淋施0.2公斤药液,间隔7~10天灌根一次,连续2~3次。
姜眼斑病:防治:发病初期用“翠丽”1000~1500倍(即10~15克“翠丽”对水15公斤)或者“可杀得2000”稀释1000倍(即15克“可杀得2000”对水15公斤)叶面喷施,间隔7~10天再喷一次。
姜立枯病:主要为害幼苗,初病苗茎基部靠地际处褐变,引致立枯。
摘要生姜作为经济作物,其种植和产业发展面临着许多病虫害的威胁。
其中,生姜姜瘟病是生姜产业的一大隐患,易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科宝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农药,通过提取多种天然植物素对生姜姜瘟病进行防治,其效果已经得到了实验室和田间试验的验证。
本文从科宝的使用方法、化学构成、防治效果等方面介绍了科宝作为生姜姜瘟病防治的优势,以期为生姜种植者提供一种有效的病害预防措施。
简介生姜是我国重要的 spice 之一,其作为一种经济作物,为农民增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然而,生姜的种植和产业发展面临着许多的病虫害的威胁,其中最为严重的是生姜姜瘟病。
生姜姜瘟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它可以影响生姜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其死亡。
同时,生姜姜瘟病也是极具传染性的,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很容易导致染病散播,造成产量损失。
传统的化学农药虽然可以对生姜瘟病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但由于其残留问题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向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而科宝就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农药,亦是目前市场上的绿色植物源农药之一。
科宝的化学组成科宝是一种采用“绿色制造”技术生产的天然植物提取物,其主要的成分是蒽醌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
蒽醌类化合物可以抑制病原真菌对生姜的侵染,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生姜姜瘟病的目的。
而黄酮类化合物则可以增强生姜植物自身的免疫力,提高其抗病能力。
科宝中的蒽醌类化合物主要有芽胞杆菌素、蒽醌素、芹菜素等,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槲皮素、芦丁、芸香素等。
这些天然植物提取物具有毒害小、无残留、环境友好等优点,不仅可以对生姜姜瘟病进行有效的防治,也符合当前国家对于生产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高标准要求。
科宝的防治效果科宝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农药,效果已经得到了实验室和田间试验的验证。
实验表明,科宝对生姜姜瘟病的防治效果显著,可以达到90%以上。
同时,科宝还具有防治速度快、持效期长的优点,一般使用5-7天后即可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
在使用科宝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先将其充分稀释后再进行喷雾。
生姜姜瘟病和姜螟发生及防治汇报人:2024-01-11•生姜姜瘟病的发生及防治•生姜姜螟的发生及防治•生姜姜瘟病和姜螟的综合防治目录•生姜种植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生姜姜瘟病和姜螟防治的实践与展望01生姜姜瘟病的发生及防治姜瘟病的病原和症状细菌,属于假单胞菌属。
症状生姜叶片出现暗绿色病斑,茎部变软、腐烂,地下块茎表面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严重时地下块茎内部腐烂,且有白色粘稠物。
传播途径通过土壤、水、昆虫和农具等传播。
发病条件高温多雨、排水不良、肥料不足、植株生长衰弱等条件下容易发病。
姜瘟病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选择无病地块种植,实行轮作,避免连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水,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发病初期及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姜瘟病的防治方法化学防治农业防治02生姜姜螟的发生及防治姜螟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姜螟成虫体长14-24mm,翅展30-32mm,灰黄色,触角锯齿状,前翅灰褐色,后翅比前翅略小。
卵长1.2mm,扁圆形,白色透明。
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体长30-42mm,头部赤褐色,身体灰白色。
蛹长14-24mm,黄褐色。
生物学特性姜螟在亚热带地区每年可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姜田土壤中越冬。
成虫有趋光性,喜在浓绿、阴凉的高杆作物叶背产卵。
幼虫孵化后钻入心叶取食,造成枯心和死苗。
老熟幼虫在受害株附近入土做茧化蛹。
姜螟幼虫蛀食生姜叶片和茎部,造成叶片出现黄白色条斑或穿孔,严重时叶片枯黄死亡。
幼虫还会蛀食姜块,影响生姜的产量和品质。
危害姜螟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幼虫迁移和成虫飞翔。
此外,带虫土壤和姜种调运也是传播途径之一。
传播途径姜螟的危害和传播途径选择健康无病的姜种,合理密植,保持田间清洁,及时清除病残体。
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农业防治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田间设置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姜瘟疫苗防治姜瘟病
姜瘟疫苗研制成功,对解决多年不能克服的姜瘟病泛滥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姜瘟疫苗一旦被姜农所认识应用,将会引发一场大姜栽培革命。
多点示范证明:种姜接种姜瘟疫苗,只要接种工艺正确,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且生长健壮、主茎变粗、叶片变大变厚、叶色浓绿,平均增产40%以上,农药用量减少80%以上,投资下降60%,商品性状显著提高。
姜瘟疫苗使用要点如下:
防治对象:由假单孢杆菌引起的姜瘟病。
疫苗用量:5~6千克。
中间料用量:每667平方米麦麸100~120千克,玉米心粉(或草料粉)200~240千克。
疫苗使用前处理:接种当天,先按5~6千克疫苗掺100~120千克麦麸,加水90~110千克,三者拌和均匀后,再将200~240千克玉米心粉(或草料粉)加水280~340千克,拌和均匀后,再使前后两种混合一起拌匀,堆积4~5小时,开始使用。
如当天使用不完,摊放于阴暗处,厚度5厘米,第2天继续使用。
接种有三种方法:穴接、条带接和环绕根区接。
前两种方法是在大姜定植时采用,按每穴或每行疫苗用量放入穴内或撒入种植行内,并与土壤充分掺和,然后摆放姜种,使疫苗与姜种密切接触,再覆土浇水盖膜即可;后一种方法是大姜定植出土后,围绕姜棵清理起土,直径10~15厘米,厚度5厘米,使部分根系露出,然后按每棵疫苗均匀撒施在姜
棵四周,然后覆土、浇水。
注意事项:①种姜严禁施用鸡粪、人粪尿和猪粪,因为这三种粪便是传播线虫的媒体,而线虫又是传播姜瘟病的媒体。
大姜种植能用的有机肥是牛、马、羊、兔等草食动物的粪便和饼肥。
②接种姜瘟疫苗35~40天,严禁施用化肥和农药,因化肥、农药影响疫苗的活性和进入大姜体内的速度。
本文格式为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第 1 页 共 1 页 生姜姜瘟病的防治 姜瘟病是土传病害,在姜块膨大期最简单发病,导致植株枯死,并快
速扩散。
姜瘟病要以防为主,一旦染发病,就很难掌握,也很难治愈。
可实行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一、姜种消毒。
在种植之前,用600倍80%多菌灵水溶液浸泡姜种2--3
小时,捞起晾干水分后再种植,以杀死吸附在姜种上的病菌。
二、土壤消毒。
种姜的土地,在种植前挖穴时,用600倍80%敌磺钠水溶液,淋种植穴内的土壤。
每穴淋1—1.5千克左右。
在种植后培土掩盖姜种时,再用1000倍80%代森锌水溶液喷洒所掩盖的土壤。
以杀死吸附在土壤中的病菌。
三、药液灌根。
在姜苗露土后,用600倍50%五氯硝基苯灌根每株灌2千克左右,匀称灌在姜苗根部四周的土壤中。
四、施生物菌肥。
结合培土施肥,在每次施肥时加入生物菌肥同施。
每次每株施50克左右。
能提高植株抗姜瘟病的力量,有效地抑制姜瘟病的发生和为害。
五、叶面喷药、叶面追肥。
在姜生长发育过程中,老发病区每15--20
天叶面喷药一次。
可用1000倍0.5%二甲基二硫醚、1000倍80%代森
锰锌、1000倍自然 芸苔素、1000倍氨基酸糖磷脂混合液等,匀称喷
湿全部的茎叶,以开头有水株往下滴为宜。
既能杀虫防病,又能补充
养分,增加植株抗病力量。
品萃植物疫苗套餐增强作物抵抗力,提高作物品质
OPSORFA(欧品硕华)集团是从事肥料、化工、医药、生物基因工程、生物刺激剂、植物免疫等领域的集团公司。
大生姜姜瘟病防治用什么药
姜瘟病是生姜容易感染的一种细菌性病害,给生姜生长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严重时到能够导致减产60%-80%,甚至绝收。
随着生姜种植面积的增加,姜瘟病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防治姜瘟病成为生姜种植的重点工作之一。
那么,姜瘟病用什么药呢?姜瘟病如何防治?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姜瘟病的相关知识:
姜瘟病发生原因
一是温度。
生姜喜阴凉忌高温高湿,姜瘟病始发病日均温度为20℃左右。
病原菌适宜温度为25~30℃,15℃以下病害发生很少。
二是湿度。
雨水的多少
品萃植物疫苗套餐增强作物抵抗力,提高作物品质
OPSORFA(欧品硕华)集团是从事肥料、化工、医药、生物基因工程、生物刺激剂、植物免疫等领域的集团公司。
直接影响姜瘟病发生的早晚和轻重。
阴雨天后暴晴,有利于姜瘟病的传播和蔓延,因为这时土壤湿度大、温度高,待到9月下旬气温下降,茎叶茂盛致使地温下降,利于生姜的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
三是种植制度。
根据临泉县长官镇、高塘镇、范集乡、杨小街乡姜农的经验和笔者长期的调查,姜瘟病的发生与种植制度有很大的关系。
前茬为茄子、土豆、辣椒、西红柿等作物发生姜瘟病的可能性就大,与豆类、玉米、小麦、棉花等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姜瘟病发生相对较轻。
四是施肥。
凡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率较高,多施土杂肥、饼肥的地块发病较轻。
品萃冲施型:5公斤兑水稀释5000斤。
冲施或灌根。
主要功效:激活作物免疫力、解除土壤毒素、生根、壮苗、补充微量元素。
品萃植物疫苗套餐增强作物抵抗力,提高作物品质
OPSORFA(欧品硕华)集团是从事肥料、化工、医药、生物基因工程、生物刺激剂、植物免疫等领域的集团公司。
太空菌:富含300亿 /克太空菌复合菌。
兑水发酵240斤活化液,处理土壤。
以菌克
菌,活化土壤,激活肥力。
兑水冲施,杀灭
有害菌,解除土壤毒素。
从源头解决姜瘟病
的发生。
德国进口产品通过叶面喷施可以有效
控制青枯假单胞杆菌
(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
引起的姜瘟病。
品萃植物疫苗套餐增强作物抵抗力,提高作物品质
OPSORFA(欧品硕华)集团是从事肥料、化工、医药、生物基因工程、生物刺激剂、植物免疫等领域的集团公司。
一:使用品萃复合生物菌种发酵活化液,每亩地240斤随水冲地或喷洒,通过有益菌占领生存环境,排挤杀死有害菌,达到净化土壤的效果。
使用活化液稀释500倍进行苗期喷淋、移栽蘸根、逐棵灌根。
使的有益菌充满作物根部。
每亩地每次冲水冲肥都配合使用2公斤活化液。
二:再使用品萃5公斤冲施滴灌疫苗,激活植物免疫力、补充作物营养、促进根系生长,使得作物根系发达植株更加健壮。
生长周期2—3次。
三:等到叶片生长成熟,用品萃块根茎疫苗套餐进行叶片喷施防疫,生长周期2—3次。
土壤、根茎、叶片相结合立体化进行病害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