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接入网组网的关键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15.83 KB
- 文档页数:4
5G通信技术的网络接入与接口协议标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5G通信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标准,5G通信技术将带来更快的网络速度、更低的延迟以及更强大的连接能力。
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网络接入与接口协议标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5G通信技术的网络接入与接口协议标准,并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网络接入标准网络接入是指终端设备与5G网络之间建立连接的过程。
5G通信技术的网络接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无线接入技术在5G通信技术中,无线接入技术是实现终端设备与网络之间无线通信的重要手段。
目前,主要的5G无线接入技术包括毫米波通信、大规模天线阵列、中继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网络的容量和覆盖范围,为用户提供更稳定、更快速的网络体验。
2. 接入网架构5G通信技术的接入网架构是指终端设备与核心网络之间的连接方式。
在传统的4G通信技术中,采用的是分层的接入网架构,即通过基站连接终端设备和核心网络。
而在5G通信技术中,采用的是集中式接入网架构,即通过集中式基站连接终端设备和核心网络。
这种架构的应用将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网络服务。
3. 接入协议在5G通信技术中,接入协议是终端设备与网络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规范。
5G 通信技术采用的接入协议包括物理层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网络层协议等。
这些协议的应用将确保数据的安全传输和高效处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网络体验。
二、接口协议标准接口协议是指不同网络节点之间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的规范。
5G通信技术的接口协议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网络间接口在5G通信技术中,网络间接口是不同网络之间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的关键。
主要的网络间接口包括用户面接口、控制面接口和管理面接口。
用户面接口用于传输用户数据,控制面接口用于传输控制信令,管理面接口用于网络管理和配置。
这些接口的标准化将确保不同网络之间的互操作性和互联互通。
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下一代网络及信息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下一代网络及信息技术应用)专业代码590201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三年制,专科。
就业面向表1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下一代网络及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就业面向岗位培养目标与规格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熟悉下一代网络技术,与企业信息技术应用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网络、终端和系统的安装与调试、业务开通、维护及其相关领域从业的综合职业能力,能从事信息化网络或专用电子信息系统的规划、优化、维护、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1.毕业生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具有下一代网络系统的工程项目管理、预算、布线、检测和维护能力。
具有下一代网络平台调试、维护、优化能力。
具有信息系统运行、调试、业务开通的能力。
具有下一代网络及信息系统设备运行管理、维护的能力。
2.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职业态度):(1)基本素质:①一定的英文读写能力。
②自我管理、学习和总结能力。
③熟练地运用电路基础、电子技术等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
④很好地进行团队合作及协调能力。
⑤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⑥身心健康。
(2)基本知识:①高等数学。
②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
③程序设计基础知识。
④网络技术基本知识。
⑤下一代网络的关键知识。
⑥语音、数据、多媒体信息技术。
(3)基本能力:①有计算机操作(office 组件)基本能力。
②具有下一代网络组建的能力。
③具有信息系统业务开通的能力。
④具有信息系统配置与应用基本能力。
⑤具有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基本能力。
⑥具有网络、电子通信设备基本操作能力。
(4)职业态度:①有正确的职业观念,热爱本职工作。
②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③努力工作,尽职尽责。
④发展自我,维护荣誉。
职业证书表2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下一代网络及信息技术应用)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证书选择建议:学生获取证书可以选择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表2中1-4证书,也可以根据学校的硬件设备情况选择相关的厂商资格证书如:5-10等。
面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电缆接入技术(EoC)需求白皮书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2009年4月版权声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所有,2009年。
本文档是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关于电缆接入技术(EoC)的指导性文件,任何组织、机构或自然人均不得篡改或转意。
前言伴随着通信技术和广播电视技术的迅速发展,有线电视网正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过渡。
为了适应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发展需求,广播电视规划院受广电总局科技司委托开展电缆接入技术(EoC)测试评估和标准研究,组织成立了由广播电视规划院、广播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广电网络有限公司、重庆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深圳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有线运营商以及20余家设备生产企业、芯片提供商组成的“有线电视网络宽带接入技术工作组”。
工作组以相关技术研究和大量测试评估成果为基础,依据广电发展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战略目标,结合目前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现状以及接入技术发展水平,起草了《面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电缆接入技术(EoC)需求白皮书》(简称《白皮书》)。
本白皮书描述了基于电缆接入技术(EoC)的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系统结构、业务类型和应用场景,从信道带宽需求、物理层需求、MAC层需求、以太网支持能力需求、系统接入能力需求、带宽管理需求、安全需求、网络及设备管理需求、互通性需求、扩展性需求、组网需求以及接入设备需求等多个方面规范了面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电缆接入技术(EoC)。
本白皮书可用于指导各有线运营商进行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和用户接入网建设。
本《白皮书》指导单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本《白皮书》主要起草单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主要起草人:张红秦 龙陈志国杨木伟孙黎丽李旭唐月其它参与本《白皮书》起草的单位:广播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天津广电网络有限公司重庆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深圳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科学亚特兰大(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未来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北京格林威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都康特电子高新科技公司武汉长光科技有限公司普罗通信(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凌云天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汤姆逊中信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凯博迅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上海傲蓝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汕头高新区亚威科技有限公司-ACE深圳飞通电子有限公司天津市德力电子仪器有限公司泰克诺华(Teknovus)公司博安思通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浩博科技有限公司(Corpogate)美国Intellon公司盛立亚(中国)光网络系统有限公司科缔纳网络系统(上海)有限公司目录1 概述 (1)1.1 背景介绍 (1)1.2 宽带接入技术现状与发展 (1)1.3 编制目的 (2)2 需求设计原则 (2)3 参考依据 (2)4 术语和定义 (3)5 系统结构描述 (4)6 业务类型及用户接入带宽需求 (4)6.1 业务类型 (4)6.2 用户接入带宽演进策略 (5)7 信道带宽与可扩展需求 (6)8 物理层需求 (6)9 MAC层需求 (7)10 以太网支持能力需求 (8)11 系统接入能力需求 (8)12 带宽管理需求 (8)13 安全需求 (9)13.1 加密 (9)13.2 接入端设备认证 (9)13.3 用户标识和溯源 (9)14 网络及设备管理需求 (9)14.1 基本要求 (9)14.2 配置管理需求 (10)14.3 性能管理需求 (10)14.4 故障管理需求 (10)14.5 安全管理需求 (11)15 互通性需求 (11)16 扩展性需求 (11)17 应用场景和组网需求 (11)17.1 200户应用场景 (12)17.2 50户应用场景 (12)18 接入设备需求 (13)18.1 局端设备 (13)18.2 接入终端设备 (14)1概述1.1背景介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PON技术在光纤接入网中的应用1. 引言1.1 光纤接入网的发展背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数字化需求的增加,传统的铜线网速度逐渐无法满足用户对高速宽带的需求,光纤接入网应运而生。
光纤接入网相比传统的铜线网具有更大的带宽、更低的传输损耗以及更稳定的信号传输性能,成为未来宽带接入的主流技术。
在光纤接入网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早期的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技术到目前的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GPON(Gigabi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以及XG-PON(10-Gigabit-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等多个阶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PON技术在光纤接入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用户提供更快的上网速度和更稳定的网络连接。
光纤接入网的发展背景为PON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会,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网络服务。
通过PON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光纤接入网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信息社会的建设和数字化转型提供持续支撑。
1.2 PON技术的概念和特点PON技术(Passive Optical Network)是一种基于光纤传输的网络技术,其特点是采用passively,即passively和active components 组成,不需要use active components such as repeaters or regenerators to 每隔一段距离进行信号的增强。
这种passively nature of PON technology 减少了网络的复杂性,并且降低了维护和成本。
PON技术主要有三种主要类型,分别是EPON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GPON(Gigabi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和XG-PON(10G-PON)。
铁路5G-R无线接入网组网方案葛伟涛,冯敬然,周 敏,杨 琪,李珉璇(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308)摘要:普速铁路和高速铁路建设标准不同,5G-R 的覆盖方案也不尽相同。
针对普速铁路和高速铁路不同场景,对铁路沿线隧道和非隧道区域的5G -R 无线接入网组网方案进行研究,分别分析设置电桥和不设置电桥两种方案的优缺点,并给出建议方案,以供铁路5G -R 网络规划借鉴参考。
关键词:下一代铁路专用移动通信网络;5G-R ;无线接入网;组网方案中图分类号:U2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440(2022)06-0059-05Networking Scheme of Railway 5G-R Wireless Access NetworkGe Weitao, Feng Jingran, Zhou Min, Yang Qi, Li Minxuan(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oration, Tianjin 300308, China)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standards of conventional and high speed railways are different, andthe coverage schemes of 5G-R are also diff erent. Aiming at diff erent scenarios such as conventional railway and high speed railwa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networking scheme of 5G-R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in tunnel and non-tunnel areas along the railway lines, respectively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two schemes with and without bridge, and proposes the scheme for reference for railway 5G-R network planning.Keywords: next generation railway dedicated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5G-R;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networking schemeDOI: 10.3969/j.issn.1673-4440.2022.06.012收稿日期:2021-08-31;修回日期:2022-03-01基金项目: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重点课题项目(2020YY240811)第一作者:葛伟涛(1989—),男,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铁路专用无线通信,邮箱:*****************。
基于IEEE P1901标准的下一代E O C技术一、IEEE P1901发展简介电力线高速数据通信技术,简称PLC(PowerLine Communication或PLT(PowerLine Telecommunication),是一种利用中、低压配电网作为通信介质,实现数据、话音、图像等综合业务传输的通信技术。
Intellon是研发和生产基于PLC宽带通信芯片的主要供应商,其有30年电力线通信研发经验,是电力线通信技术的行业龙头。
家庭电力线联盟的HomePlug AV标准就是以Intellon 技术为基础的。
近几年,Intellon先是被Atheros(创锐讯)公司收购,然后Atheros 公司又被高通公司收购,在一系列并购活动中,Intellon的PLC技术得到快速发展,芯片出货高速增长。
HomePlug AV的目的是在家庭内部的电力线上构筑高质量、多路媒体流、面向娱乐的网络,专门用来满足家庭数字多媒体传输的需要。
它采用先进的物理层和MAC层技术,提供200Mbps级的电力线网络,用于传输视频、音频和数据。
随着PLC技术的发展,HomePlug AV从一个产业联盟逐步上升到IEEE P 1901国际标准。
IEEE P1901是完全前向兼容HomePlug AV标准,并在HomePlug AV的基础上,融合了接入网技术要求,性能得到很大提高,特性也大大丰富。
我们今天所了解的EOC技术,是将PLC通信技术移植到Cable上,由于Cable相比电力线环境而言有更好的通道,因此,EOC比PLC具备更好的传输性能。
AR6400是高通公司基于HomePlug AV技术标准研发的EOC芯片,其物理层使用OFDM调制方式,它是将待发送的信息码元通过串并变换,降低速率,从而增大码元周期,以削弱多径干扰的影响。
同时它使用循环前缀(CP)作为保护间隔,大大减少甚至消除了码间干扰,并且保证了各信道间的正交性,从而大大减少了信道间干扰。
光接入网技术现状及应用前景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光接入网的发展现状,光接入网技术的演进,最后对光接入网的应用前景做出了预测。
关键词:光接入网无源光网络APON EPON GPON1.光接入网发展现状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电信业务向宽带化、综合化、数字化、智能化、和个人化方向发展。
接入网位于电信网络的末梢即“最后一公里”处,是电信网中接入方式最复杂、竞争最激烈的网络。
当前,各个运营商不断推出各种宽带接入技术以争夺更多的优质用户,各种新的宽带接入技术不断涌现。
基于有线电视的cable Modem技术、基于普通电话线的xDSL技术、基于光纤接入的xPON技术以及基于802.11x的WLAN技术都是宽带接入技术的典型。
光接入网泛指本地交换机或远端模块与用户之间全部或部分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一种接入网。
采用光接入网已经成为解决电信发展瓶颈的主要途径,光接入网不仅适用于新建的用户小区,而且也是更新现有铜缆网的主要替代手段。
2.光接入网技术的演进光接入网按照室外传输设备是否含有有源设备分为有源光网络和无源光网络两大类。
无源光网络是指在光线路终端(OLT)和光网络单元(ONU)之间的光分配网络没有任何有源电子设备,主要采用光分路器分路。
PON技术是一种纯介质网络,由于消除了局端与用户端之间的有源设备,可以避免外部设备的电磁干扰和雷电影响,减少线路和外部设备的故障率。
异步传输模式(ATM)技术支持可变速率业务,支持时延要求较小的业务,并且具有支持多业务多比特的能力。
ITU-T自1998年以来,已完成一整套G.983建议,使PON携带的信息ATM化,即在PON 上传送ATM信元,即物理层上采用PON技术,链路层采用ATM技术。
这种ATM化的PON技术就成为APON。
APON系统最高速率622Mb/s,随着分光比的增加,ONU的数目也随之增加,那么每个ONU所用的带宽就非常有限。
随着IP技术的不断完善,大多数运营商已经将IP技术作为数据网络的主要承载技术,因此也衍生出大量的以太网技术为基础的接入技术。
GPON技术在铁路接入网的运用研究摘要:目前,铁路基础通信网络已基本建成,各车站具备了高带宽数据通信网络接入能力。
为使铁路各专业享有信息化应用基础通道,需将高带宽的数据通信网络延伸至各车间、班组,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PON(无源光网络)定位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上,提供自网络汇聚点至各接入用户之间的数据传输解决方案。
而GPON是具有千兆比特能力的PON,目前在铁路通信中尚未大量应用,为此对GPON技术进行研究分析。
本文主要对GPON技术在铁路接入网的运用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GPON技术;铁路;接入网引言当前,正在大力推广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为铁路事业的发展带来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促使接入网组网更为完善,进而保障铁路的顺利、安全、稳定运行,提高国民的铁路出行效率,且实现各项数据、信息的有效传输,全面满足铁路各项业务需求。
因此,对铁路接入网组网中应用GPON技术的方法做出分析,是当前相关从业人员首要考量的问题。
1、GPON技术概述与系统组成分析1.1、GPON 技术概述GPON是Gigabit- 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的简称,其中文全称为千兆无源光纤网络或吉比特无源光网络,是一种被动式光纤网路。
GPON技术与EPON等已有PON技术不同,其在数据链路层借鉴了ITU-T的GFP(通用成帧规程)技术,提供了EPON等标准所没有的高带宽、高效率、更大的传输距离和更灵活接入方式。
GPON上行传输速率高达1.25Gbit/s,下行传输速率高达2.5Gbit/s,传输距离可达20至37公里,极大提升了原有PON技术的传输带宽和覆盖范围。
其能同时承载GEM(GPON Encapsulation Mode,GPON 封装方式)帧和ATM(异步传输模式)信元来提供良好的服务等级,保障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的全业务接入。
下一代接入网组网的关键技术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用户对接入网带宽及网络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
下一代接入网要兼顾运营商业务能力最大化和技术实现成本间的最佳平衡,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光接入、无线接入、ODN智能化管理、LMDS本地多点分配等关键技术。
【关键字】下一代接入网关键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用户对高清交互式网络电视、在线游戏、视频会议、高速下载等高速率、高质量服务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对接入网带宽及网络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下一代接入网能够达到足够带宽,具备基于分组的传送承载能力,并可运用多种方式实现。
下一代接入网要兼顾运营商业务能力最大化和技术实现成本间的最佳
平衡,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光接入、无线接入、ODN智能化管理、LMDS本地多点分配等关键技术。
一、光接入技术
光接入网正向高速率、大容量、大规模、低成本的方向发展,现在运用最广的无光源网络主要是EPON和GPON,但已经不能满足光接入网发展的需要,IEEE和ITU-T两大组织早已开始研究向下一代无源光网(NG-PON)发展。
2009
年IEEE发布了10G EPON标准,规定了10Gbit/s下行、1Gbit/s 上行和10Gbit/s上/下行两种速率模式。
2012年ITU-T提出了10G GPON(XGPON)的技术方案,其中XGPON1为上行
2.5Gbit/s,下行10Gbit/s,XGPON2为上/下行10Gbit/s。
2010年,FSAN论坛开启了NG-PON2的研究,主要有4类:基于TDM的40G无源光网络(XLG-PON)、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PON)、正交频分复用无源光网络
(OFDM-PON)和时分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TWDM-PON),其中TWDM-PON原理简单,技术难度适中,具备强大的后向兼容能力,能够大幅度地节约成本,因此最终将其作为NG-PON2的主流技术方向。
二、无线接入技术
无线接入网根据覆盖范围,可以分为无线个人局域网(WPAN)、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广域网(WWAN),分别对应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
WPAN 的主要实现技术有Home RF(2.4GHz)、IrDA红外连接技术、蓝牙、超宽带UWB;WLAN的主要实现技术有WLAN和Wi-Fi;WMAN的主要实现技术有WiMax;WWAN的主要实现技术有2G/3G/4G、LTE、IEEE 802.16/20等移动网络技术。
三、ODN智能化管理技术
随着光纤网络建设规模的不断增长,对资源信息采集、更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ODN管理的
主要问题,在于资源管理调度和设备之间依赖人工,传统的管理流程落后于设备,数据更新不及时甚至有错漏。
智能ODN通过学习运营商现有的管理流程,可进行流程再造和智能产品的配套部署。
经过多年的发展,ODN智能化管理系统已经发展为智能化综合性管理系统。
目前主要通信设备商都提出了对应的ODN智能化管理方案,如华为的iODN(智能ODN)解决方案、中兴的eODN(Easy ODN)解决方案等。
四、LMDS本地多点分配技术
LMDS是一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能以点对多点的广播信号传送方式,为运营商提供点对多点、大容量、高速率的高可靠性全双工的宽带无线接入手段,具有部署快、前期投资小、后期扩容能力强、投资回收快、维护费用低、组网灵活、支持多业务综合接入等优势。
LMDS技术的最大特点在于宽带特性,可用频谱可达1GHz以上,可以提供双向语音、数据、视频图像等业务,具有很高的可靠性,理想情况下,其通讯可信度及传输效能可与光纤相当,能够提供一般用户35至58Mbps的接入速率,商业用户更可达51.85至
155.52Mbps的接入速率。
五、结语与展望
为了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国际各类通讯组织和研究机构都在不断的探索下一代接入网的关键技术。
下一代接入网
的关键技术多样复杂,由于条件限制,本文只是针对性的将上述几种关键技术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加以分析。
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更新,这些技术一定会不断成熟和完善,也将不断涌现出更多新的关键技术,以满足下一代接入网的组网需求。
参考文献
[1]何珊.下一代接入网组网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
[2]唐彦儒.下一代接入网的关键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09,02:37+39.
[3]陈松明.下一代光接入网新技术展望[J].中国新通信,2015,13: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