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二烯烃和共轭体系
- 格式:ppt
- 大小:820.50 KB
- 文档页数:30
第四章二烯烃共轭体系4.1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4.2 二烯烃的结构4.3 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4.4 共振论4.5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4.6 重要共轭二烯烃的工业制法第四章二烯烃共轭体系4.7环戊二烯4.1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CH 2=CH -CH 2-CH=CH 2 1,4-戊二烯CH 2=CH-CH=CH 2 1,3-丁二烯CH 2=C=CH 2丙二烯(隔离二烯烃)(共轭二烯烃)(累积二烯烃)分子中单双键交替出现的体系称为共轭体系,含共轭体系的多烯烃称为共轭烯烃。
4.1.1 二烯烃的分类C n H 2n-2共轭:两头牛背上的架子称为轭,轭使两头牛同步行走。
共轭即为按一定的规律相配的一对。
H 33(2Z , 4Z )-2,4-己二烯4.1.2 二烯烃的命名主链包含两个双键,称为某二烯;编号标明两个双键位次;存在顺反异构要逐个标明构型。
顺,顺-2,4-己二烯s -反-s -(E )-4.2 二烯烃的结构sp sp2 118.4°0.108 nm0.131 nm *4.2.1 丙二烯的结构线性非平面分子4.2.2 1,3-丁二烯的结构最简单的共轭二烯烃——1,3-丁二烯结构:1.54 Å?1.33Å?π电子是“离域”的反键分子轨道原子轨道成键分子轨道“π电子离域和σ键不同”导致共轭二烯分子的键长及键其它性能的变化4.3 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共轭效应(C):由于电子、电荷或键的离域引起的键长改变、体系能量降低的效应;共轭体系上任何一个原子受到外界影响,均会影响到分子的其余部分。
它可以通过共轭链迅速传递,减弱程度很小。
(对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的先决条件:构成共轭体系的原子必须共平面;共轭效应只存在共轭体系中;共轭效应在共轭链上产生电荷正负交替现象;23H3C3H H3H333C3H3H3π-π共轭、p-π共轭、p-p共轭、σ-π超共轭、σ-p超共轭••••••番茄红素4.3.1 π-π共轭从氢化热数据看共轭二烯的稳定性。
第四章 二烯烃和共轭体系 例题例一 写出下列化合物、离子或自由基的共振结构式,并指出其中哪一个极限结构式贡献最大。
答:(1)为正离子,电子离域的方向是向着碳正离子方向,而且是π电子转移,即三个极限结构式的贡献基本相同。
(2)是负离子,电子离域的方向是有带负电荷的碳原子转向其它原子,即最后一个极限结构的贡献最大,因为它的负电荷在氧原子上,遵循了电负性原则且具有完整的芳香性苯环。
(3)是自由基,其共振结构如下:三个极限结构的贡献相同。
(4)是化合物,其共振结构如下:第一个极限结构的共价键最多,且没有电荷分离,因此最稳定,对共振杂化体的贡献最大。
例二 解释下列现象,下列现象说明什么问题?(1)不同的1-取代的1,3-丁二烯与顺丁烯二酸酐反应的相对活性不同:(2)反-1,3-戊二烯与四氰基乙烯的反应活性比4-甲基-1,3-戊二烯大103倍。
(3)2-叔丁基-1,3-丁二烯与顺丁烯二酸酐反应的速率比反应活性比1,3-丁二烯大快27倍。
答:(1)1,3-丁二烯的1位有烷基时,由于烷基供电的结果,一般使反应速率略有增加。
但当烷基时叔丁基时,由于叔丁基体积较大,阻碍了它与顺丁烯二酸酐的接近,使反应不易进行。
即叔丁基空间效应的影响远大于其电子效应的影响。
(2)已知双烯体在进行反应时需要采取s-顺式构象,两个化合物的s-顺式构象如下:在4-甲基-1,3-戊二烯分子的s-顺式构象中,处于内侧的4位甲基与1位氢原子之间的非键张力不利于该分子采取s-顺式构象,因此反应活性降低。
(3) 在2-叔丁基-1,3-丁二烯分子中,2位叔丁基的存在使s-顺式构象比s-反式构象更稳定而更容易形成,因此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以上事实说明,立体效应对双烯合成也具有重要影响,其影响表现在两方面:①在双烯端位有取代基时,阻碍双烯体与亲双烯体相互接近,使反应速率减慢;②双烯体分子内的取代基,由于空间效应的影响,若不利于过渡态采取s-顺式构象时,则反应较难进行,甚至不能发生。
4.1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4.2 二烯烃的结构4.3 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434.4 共振论4.5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4.5.1 1,4-加成反应4.5.2 1,4-加成的理论解释4.5.4 双烯合成4544.7 环戊二烯4.7.2 化学性质2课后练习147页,习题(二): (3)()()()()()(三):(1) (4) (6) (7) (8)(九)(十)(十二): (1)(十三): (1) (4)(十四)3二烯烃:分子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烃。
H2n-2与炔烃为同分异构体二烯烃的通式都为:Cn不饱和度Δ 为:244.1 分类及命名 4.2 二烯烃的结构 4.3 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 4 4 共振论 4.4 4.5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4.7 环戊二烯111). 二烯烃的结构HOOC放热H3CC CCOOH CH3H2 PtHOOC COOH CH3 CH3 C C H HCH3CH2CH2CH CH21-戊烯 氢化热:125.9 kJ/mol 1,4-戊二烯 氢化热: 预计:125.9×2=251.8 kJ/mol 实测:254.4 kJ/mol 实CH2 CH CH2 CH CH2预计与实测数值相差不大 说明孤立烯烃与一般烯烃的稳定性相差不大。
预计与实测数值相差不大,说明孤立烯烃与 般烯烃的稳定性相差不大。
12CH3CH2CH CH21 丁烯 1-氢化热 126.8 氢化热: 126 8 kJ/molCH2 CH CH CH21,3-丁二烯氢化热:预计:126.8 126 8×2=253.6 253 6 kJ/mol 实测:238.9 kJ/mol 实测值较小,所以共轭二烯的内能较低,比一般烯烃稳定。
为什么共轭烯烃稳定?13CH2CHCHCH21,3-丁二烯的结构示意图 4个 C 原子都是 sp2-杂化,所有的原子共平面。
键角:120°。
14CH2CHCHCH21,3-丁二烯的π键 C1-C2;C3-C4 π 键的 p-p 轨道交盖。
第四章二烯烃和共轭体系思考题习题4.1 下列化合物有无顺反异构体?若有,写出其构型式并命名。
(P119)(1) 1,3-戊二烯解:有2个顺反异构体!(Z)- 1,3-戊二烯 (E)- 1,3-戊二烯(2) 2,4,6-辛三烯解:有6个顺反异构体!(Z,Z,Z)- 2,4,6-辛三烯(Z,Z,E)- 2,4,6-辛三烯(E,Z,E)- 2,4,6-辛三烯(E,E,E)- 2,4,6-辛三烯(E,E,Z)- 2,4,6-辛三烯 (Z,E,Z)- 2,4,6-辛三烯习题4.2 下列各组化合物或碳正离子或自由基哪个较稳定?为什么?(P126)(1) 3-甲基-2,5-庚二烯和 5-甲基-2,4-庚二烯√(2)(3)(4) (5)(6)习题4.3 解释下列事实:(P126)(1)(2)(3)习题4.4 什么是极限结构?什么是共振杂化体?一个化合物可以写出的极限结构式增多标志着什么?(P130)解:极限结构——对真实结构有贡献,但不能完全代表真实结构的经典结构式;共振杂化体——由若干个极限结构式表示的该化合物的真实结构。
一个化合物可以写出的极限结构式增多标志着该化合物稳定性增加。
习题4.5 写出下列化合物或离子可能的极限结构式,并指出哪个贡献最大。
(P130)(1)(2)(3)习题4.6 指出下列各对化合物或离子是否互为极限结构。
(P130)(1) (原子核有位移,不符合共振条件)(2) (原子核有位移,不符合共振条件)(3) (原子核有位移,不符合共振条件)(4)(原子核无位移,只是电子发生转移,符合共振条件)习题4.7 完成下列反应式,并说明理由。
(P132)(1)(低温下,动力学产物为主要产物,即以1,2-加成为主。
)(2)(较高温度下,以1,4-加成为主,形成更加稳定的热力学产物。
)(3)(较高温度下,形成更加稳定的热力学产物。
而1,6-加成的产物共轭程度更高,更加稳定。
)习题4.8 试判断下列反应的结果,并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