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赎罪的元小说结尾_阮晓静
- 格式:pdf
- 大小:910.99 KB
- 文档页数:2
虚构与现实:《赎罪》的元小说技巧解读
韩杰
【期刊名称】《保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25)004
【摘要】伊恩·麦克尤恩在其著名小说《赎罪》中使用了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写作技巧,展现了虚构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关系。
作家通过对文学经典的指涉,凸显小说的自我意识;通过对小说创作过程的自我揭露,模糊了虚构与现实的界限;元小说技巧的应用赋予了小说更丰富的内涵和审美意义。
【总页数】4页(P93-96)
【作者】韩杰
【作者单位】保定学院外语系,河北保定0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1.065
【相关文献】
1.现实、虚构与想象:武侠文本的符号述真与解读错觉 [J], 孙金燕
2.跨越现实与虚构——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解读《宠儿》 [J], 罗虹;黄崇珍
3.从历史编撰元小说角度解读《赎罪》的后现代叙事 [J], 周涓;万涛
4.游走于虚构与现实之间——《马戏团之夜》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J], 鄢寒梅
5.穿梭在虚构与现实之间--解读卡夫卡的《骑桶者》 [J], 潘春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8年1月2008年第1期外国文学F o reign L itera tur eJan.2008N o.1,2008历史小说的原罪和救赎)))解析麦克尤恩5赎罪6的元小说结尾陈榕内容提要:麦克尤恩的5赎罪6是一部具有写实特点的历史小说,其元小说结尾,既体现了麦克尤恩叙述历史、再现历史的努力,也反映了他对历史小说虚构本质的清醒认识。
麦克尤恩在小说中所采取的叙述策略,契合了当代英美小说经历后现代主义洗礼后的现实主义回潮。
关键词:伊恩#麦克尤恩历史小说元小说历史中图分类号:I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529(2008)01-0091-08当代英国文坛,活跃着朱利安#巴恩斯、马丁#艾米斯、石黑一雄等一批优秀的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也是其中的一员。
麦克尤恩70年代踏入文坛,早期凭借揭露人性黑暗面、颠覆中产阶级道德观的小说5水泥花园6震惊英国文坛,一举成名。
进入80年代后,他不仅保持了旺盛的创造力,而且创作风格发生转变,放弃对阴暗封闭的哥特式心理空间的描写,转而关注社会与政治等重大问题,佳作叠出:5阿姆斯特丹6于1998年获得布克奖,刚出版的5在切尔西海滩上6又获得去年布克奖的提名。
他于2002年出版的5赎罪6也是一部难得的精品,不仅入围当年布克奖的最后名单,而且得到了美国国家书评奖以及洛杉矶时报奖两项大奖。
由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已于去年9月上映,成为批评家眼中2007年最值得关注的影片之一。
5赎罪6主体叙述由三个部分组成。
故事开始于1935年,当时主人公布里奥妮只有十三岁。
她误会了姐姐塞西莉娅和仆人的儿子罗比#特纳间的爱情,以为姐姐受到了罗比的欺侮,于是诬陷罗比为发生在庄园的一起强奸案中的施暴者,致使罗比被捕入狱。
五年后,罗比刑满释放,参加了英军,见证了敦刻尔克的溃败。
而此刻,布里奥妮已经认识到了当年的错误,她没有去剑桥读大学,而是选择做护士,在清教徒似的苦行中赎罪。
当罗比回到英国和一直等着他的塞西莉娅团聚时,布里奥妮也赶来相见。
多种视角下的罪与赎———小说《赎罪》的叙事视角分析作者:孙亚琳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7年第7期摘要:《赎罪》是当今英国文坛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伊恩·麦克尤恩的作品。
小说以多重视角展现了主人公布里奥妮如何在童年时犯下过错以及她如何用一生来赎罪。
本文以热拉尔·热奈特的叙事视角理论为依据分析《赎罪》各章节的叙事视角,从而展现麦克尤恩运用视角推动情节发展和揭示小说主题的艺术技巧,也为小说《赎罪》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
关键词:《赎罪》热奈特视角聚焦■《赎罪》是当代英国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的长篇小说,自2001年出版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时代周刊》将其列入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百部小说之一。
近年来,对小说《赎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嵌入式结构、元小说要素等方面,对其多种视角叙事手法的运用探讨得很少。
视角指叙述者或人物与叙事文本中的事件相对应的位置和状态,通俗地说,即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
自西方现代小说理论诞生以来,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一直是叙事研究界讨论的一个热点。
现代小说理论的奠基者福楼拜与詹姆斯将小说视为一种自足的艺术有机体,将注意力转向了小说技巧,尤其是叙事视角的运用。
《赎罪》运用了多种视角叙事,本文采用热奈特的叙事理论来分析小说各章节的叙事视角。
热奈特是法国著名的结构主义批评家,在推动当代叙事理论发展并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热奈特的巨大贡献在于他改变了叙事视角与聚焦混淆的状况,将叙事视角分为“谁看”(聚焦)和“谁说”(叙述声音)两个方面。
本文主要分析各章节的聚焦模式及其叙述声音,得出叙述声音与聚焦者在零聚焦时是统一于故事之外的某个人,而在第三人称内聚焦时叙述声音与聚焦者并不统一,此时的叙述声音来自于故事外的某个人,而聚焦者是故事中的人物。
本文以具体实例阐释“谁说”不一定等于“谁看”,证实了热奈特将叙事视角分成聚焦和叙述声音两个方面的合理性。
漫漫忏悔路——《赎罪》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刘洋;高飞
【期刊名称】《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年(卷),期】2018()1
【摘要】麦克尤恩的小说《赎罪》一直以来都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从小说的故事层面和叙事层面对其进行文学伦理学解读。
在故事层面上,《赎罪》以主人公布里奥妮的犯罪—赎罪为线索,将其置于战争的宏大背景之下,写出了战争中人性的善与恶,而在叙事层面上,作为一部带有元小说色彩的后现代作品,它体现了作者对于作家责任的思考。
本文首先通过还原伦理现场,梳理伦理线,解构伦理结,对于布里奥妮的犯错与赎罪的伦理选择进行分析;其次,结合文本,对于导致不同伦理选择的斯芬克斯因子予以探讨,从而让我们对于人性——这个麦克尤恩一直关注的主题——有新的理解。
最后,通过作家面临的双重困境,对于作家的写作责任进行了探讨。
【总页数】10页(P129-138)
【关键词】《赎罪》;麦克尤恩;伦理选择;斯芬克斯因子;责任
【作者】刘洋;高飞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
【相关文献】
1.后现代伦理道德的寓言——《路》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J], 冯溢;刘卓
2.路的尽头,还有希望--科马克·麦卡锡《路》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J], 马丽
3.路漫漫而修远的"文华文学"--文莱华文文学概观 [J], 一凡;赵朕
4.15年漫漫赎罪路情动受害人 [J], 阿友
5.境遇伦理视角下父亲的伦理选择分析——科马克·麦卡锡《路》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J], 陈梅英;李碧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虚构与真实——浅析《赎罪》中的叙事判断
朱静仪
【期刊名称】《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022)012
【摘要】小说<赎罪>是一部虚构与真实混合交织的杰出作品.本文试从布里奥妮用虚构性做出的错误判断,作者自身创作过程中的叙事判断,以及读者做出的三种主要判断这几个方面分析小说文本的叙事性,以此说明叙事判断对解析文本的深层含义有着重要作用.
【总页数】3页(P55-56,65)
【作者】朱静仪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虚构中的真实论莫言儿童视角叙事的“真实性”
2.叙事判断与修辞性叙事理论——以伊恩·麦克尤万的《赎罪》为例
3.虚构中的真实——论莫言儿童视角叙事的“真实性”
4.历史与虚构:《赎罪》对后现代历史叙事理论的挑战
5.作者控制与读者判断:《赎罪》中的叙事交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赎罪》与爱情与误会的悲剧赎罪与爱情与误会的悲剧在文学作品中,赎罪、爱情和误会常常交织在一起,构成令人难以忘怀的悲剧。
赎罪是追求内心平静的过程,而爱情则是人类亲密关系中最美丽而又复杂的方面。
然而,误会往往是导致悲剧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赎罪》中赎罪、爱情与误会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故事情节与人物命运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关注赎罪这一主题。
赎罪是对过去错误的弥补,是通过自我批判和强烈的内疚感来实现心灵的救赎。
在小说《赎罪》中,布鲁娜·塔利斯(Briony Tallis)是一个在年幼时犯下错误的女孩。
她错误地指控了罗比·特纳(Robbie Turner)强奸了她的表姐塞西莉亚(Cecilia)。
这个误会导致了宿命般的悲剧,对罗比、塞西莉亚和布鲁娜自己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随着年龄的增长,布鲁娜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努力通过写小说赎回自己的罪过。
虽然她意识到无法真正弥补她所造成的破坏,但她的努力表明赎罪可以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但它也代表了希望与自我救赎的可能性。
其次,让我们关注爱情这一主题。
爱情是人类生活中最强烈的情感之一,它具有无限的力量和影响力。
在《赎罪》中,罗比和塞西莉亚所经历的爱情充满了激情和温柔。
然而,误会和不幸的事件却严重挑战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塞西莉亚的姐姐布鲁娜的错误指控使得他们被迫分离,生活轨迹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
即使他们最终重聚,但他们的爱情已经受到了永久的伤害,无法回到最初的纯粹状态。
爱情可能会给人带来无尽的快乐,但误会和疏离却经常是导致爱情悲剧的元凶。
最后,我们来探究误会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影响。
在《赎罪》中,误会成为一个致命的转折点,导致了整个故事的发展方向。
布鲁娜的错误指控引发了一系列不可挽回的事件,包括罗比被判无期徒刑和塞西莉亚与罗比的爱情关系的破裂。
这些误会改变了每个人的命运,使得他们失去了幸福和和解的机会。
误会不仅仅改变了个人的人生轨迹,也成为整个家庭的破裂的导火索,永久地改变了他们的未来。
外国文学研究漫漫忏悔路—(赎罪》的文学伦理学解读"—合肥工业大学刘洋安徽农业大学高飞""摘要:麦克尤恩的小说《赎罪》一直以来都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从小说的故事层面和叙事层面对其进行文学伦理学解读。
在故事层面上,《赎罪》以主人公布里奥妮的犯罪一赎罪为线索,将其置于战争的宏大背景之下,写出了战争中人性的善与恶,而在叙事层面上,作为一部带有元小说色彩的后现代作品,它体现了作者对于作家责任的思考。
本文首先通过还原伦理现场,梳理伦理线,解构伦理结,对于布里奥妮的犯错与赎罪的伦理选择进行分析;其次,结合文本,对于导致不同伦理选择的斯芬克斯因子予以探讨,从而让我们对于人性——这个麦克尤恩-直关注—有新的理解。
最后,通过作家面临的双重困境,对于作家的写作责任进行了的主题—探讨。
关键词:《赎罪》;麦克尤恩;伦理选择;斯芬克斯因子;责任Title:A Long Journey of Redemption:A Reading of Aton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Ethical CriticismAbstract:Ian McEwan's Atonemet has always been a major concern for scholars. Focusing on the storyline and the narrative of Atonement,this paper attempts to offer"本文是合肥工业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培育计划项目#麦克尤恩小说的空间伦理研究$ (JS2017HGXJ002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洋,讲师,博士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电子邮箱:1092325332@高飞,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比较文学#电子邮箱:9O61768OO@#129外国语文研究(第9卷"1)an interpretation of Aton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ethical criticism.From the aspect of the storyline of Atonement?with BrionyS journey of erring and redeeming as a central thread?McEwan portrays good and evil in human nature in wartime.As for the narrative of Atonement?as a postmodern metafiction,i t reflects the author's thought on writer's responsibility.Firstly,this paper analyzes Briony's ethical choices of erring and redeeming by tracing back to ethical environment,teasing out ethical lines,and deconstructing ethical knots;Secondly?with reference to relevant text,this paper discusses Sphinx factor leading to different ethical choices so asto gain a new insightinto human nature athemethatfascinates McEwan; Thirdly,through the narration of writing and publishing dilemma,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writer's responsibility.Key Words:Atonement;McEwan;ethical choice;Sphinx factor;responsibility1引言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1948—)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至今已经出版短篇小说集二部,小说十五部,而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就是于200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赎罪罪A tonement)"小说以十三岁小女孩布里奥妮的一次错误指证为叙事动力,描述了一次错误给几个年轻人的命运带来的彻底改变。
浅析《赎罪》的叙事视角
陈小霞
【期刊名称】《大观周刊》
【年(卷),期】2011(000)022
【摘要】小说《赎罪》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而吸引人,它从独特的叙述视角进行叙述.本文试图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赎罪》的叙事视角,从而挖掘出更加深刻的主题内涵.
【总页数】2页(P123-124)
【作者】陈小霞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赎罪》电影语言浅析
2.浅析《赎罪》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
3.不可逆转的罪无法完成的赎——浅析《赎罪》中的罪与赎
4.记忆叙事视角下电影《赎罪》的主题重读
5.以《赎罪》为例浅析综合运动镜头的作用与表现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