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乐园撒旦形象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英语毕业论文)弥尔顿《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双重性(开题报告论文)本文旨在探讨弥尔顿的史诗诗作《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双重性。
___的《失乐园》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通过描绘与人类之间的冲突以及人类的堕落与救赎,引发了许多人对于宗教和人性的思考。
而其中最令人瞩目的角色之一就是撒旦。
___的《失乐园》是一部史诗诗作,于1667年出版。
它讲述了___和___被从伊甸园驱逐的故事,探讨了人类的自由意志、道德选择和堕落的主题。
在这部作品中,___作为反派角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___在《失乐园》中被描绘为一个既具有魅力又邪恶的角色。
他是的叛逆者,背叛了天堂,引诱了___和___堕入罪恶。
然而,___也展现出一些令人深思的特质。
他具有坚定的决心和无可动摇的意志,寻求自由,并为人类的自由而战斗。
他的形象既具有黑暗的一面,又有一种可怜和悲壮的英雄气概。
___的双重性体现在他既是邪恶的诱惑者,又是人类内心的探索者。
他代表了人类的欲望、野心和自由意志,也象征着对于权威和束缚的反抗。
同时,他也是一个具有矛盾情感的复杂角色,深受读者的关注和探索。
总之,撒旦在___的《失乐园》中是一个多维的形象,既具有邪恶的一面,又有一种坚定和勇敢的一面。
通过对撒旦形象的深入研究,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弥尔顿的作品,以及其中蕴含的关于人性、道德选择和自由意志的思考。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失乐园》中撒旦作为反抗者和自由斗士的形象。
___在《失乐园》中被描绘为反抗的力量,他是那些不满于被束缚的人们的象征。
他不仅展现了坚定的意志力和决心,还代表了追求自由和独立的渴望。
作为一个反抗者,他敢于挑战的权威,因此被赞颂为自由斗士。
___通过撒旦的形象探索了人类对权力和自由的渴望,以及对道德价值观和道德责任的挑战。
撒旦的正面形象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复杂而多维的人物,同时也引起了读者对于善恶和道德选择的思考。
本论文将通过分析《失乐园》中撒旦的言行举止,揭示他正面形象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探讨他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影响。
《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复杂性论析作者:董亚楠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3期摘; 要:弥尔顿的作品《失乐园》完成在十七世纪的英国,那时的英国宗教信仰色彩非常浓厚,人们都信奉上帝是完美的、不容置疑的。
《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却是要与上帝斗争到底的一个神灵,在失败之后不反省自己,还继续与上帝抗争,最后把灾难带去人间。
但是对于撒旦形象的认识很多人的观点都不一致,有称赞其抗争精神的,也有反对其对抗上帝行为的,因此撒旦的形象是很复杂的,很难有统一的定论。
本文就《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复杂性进行论析。
关键词:《失乐园》;撒旦;形象;复杂[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3-0-02弥尔顿,英国的政治家和学者,著有史诗《失乐园》,和荷马的《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并列称为西方的三大诗歌。
弥尔顿生长在一个生活富足的家庭里,父母也都是清教徒。
这样的成长环境为弥尔顿的文学作品提供了很多灵感,让他对文学充满热爱,对宗教文学更是迷恋,他的文学作品里都包含着宗教的成分。
在他的史诗作品《失乐园》里面主要描述了撒旦先是聚集一部分天使来对抗上帝,失败后被逐出天堂。
随后又通过各种手段潜入伊甸园,通过诱骗,成功使得亚当与夏娃偷吃了伊甸园里知识树上面的禁果,导致亚当和夏娃被上帝责罚赶出伊甸园的故事。
还有撒旦与上帝强烈的对抗行为也是《失乐园》中的精彩部分,最后撒旦的结局就是和其同伙一起被变成了蛇,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在作品里,撒旦的形象塑造是非常复杂与多面性的,我们要全面分析才能更好地来解读这一人物形象。
一、弥尔顿《失乐园》中的撒旦形象撒旦在《失乐园》里的形象不能从一个角度进行单一的定论,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理解角度,有人持肯定态度,有人持否定态度,也有人保持中立。
从肯定的角度来看,撒旦身上散发着一种贵族气概,有一定的领袖精神,带领着众人开启革命的道路,也许不一定会有收获,但是也能够笼络人心,有着很强的斗争反抗的精神,可以描述为一个英雄的形象。
从文艺心理学视角解读《失乐园》中的人物形象《失乐园》是英国文学家约翰·彻斯特顿创作的长篇诗歌剧,被称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史诗之一。
它以亚当和夏娃的堕落为主线,表达了人类原罪与堕落的永恒主题。
本文将从文艺心理学的视角,解读《失乐园》中的人物形象。
亚当和夏娃是《失乐园》的核心人物形象,也是整个作品的象征。
亚当代表着人类的智慧、力量和精神力量,夏娃则代表着人类的感情、欲望和激情。
他们既是罪恶的肇始者,也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推动者。
亚当和夏娃的形象凸显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撒旦是《失乐园》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形象。
他是天使长,因为嫉妒上帝而背叛了他。
撒旦代表着人类内心的欲望和野心,他的背叛和对亚当和夏娃的引诱,揭示了人类原罪的本质。
撒旦的形象展现了人性的自私与道德的缺失,他是堕落的象征。
上帝是《失乐园》中的重要人物形象,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正义。
上帝的形象揭示了人类对神秘力量和信仰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人类对道德规范和伦理价值的尊重。
上帝的存在为亚当和夏娃的堕落提供了一个道德底线,同时也为他们的复苏和救赎提供了希望。
众天使和其他次要人物形象也在《失乐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众天使代表了正义、勇气和忠诚,他们与撒旦的战争揭示了光明与黑暗的斗争。
其他次要人物形象如管家拉斐尔、谢谢尔和乌列尔等,也在作品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展现了各种人性的特征和道德选择。
从文艺心理学的视角解读《失乐园》中的人物形象,可以看出亚当、夏娃、撒旦和上帝等人物形象凸显了人类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他们的形象不仅代表了个人的欲望和道德选择,也象征着人类的堕落与救赎。
众天使和其他次要人物形象也在作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展现了各种人性的特征和道德选择。
《失乐园》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度探讨了人类原罪和道德选择的主题,展现了人类对自我认知和人性意义的思考。
失乐园中最生动的形象
《失乐园》是英国文学作家约翰·弥尔顿创作的一部史诗诗歌,描述了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受到撒旦引诱堕落的故事。
其中最生动的形象可能是撒旦,他是一个被描绘为反叛和狡猾、具有人形和蛇形特征的人物。
在《失乐园》中,撒旦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和魅力的角色。
他拥有超凡的能力和完美的美貌,是天使长和跟随他的叛逆天使的领袖。
但撒旦的骄傲和自我中心导致了他和上帝的矛盾,最终导致他被赶出了天堂,成为被放逐的堕落天使之一。
随着剧情的发展,撒旦依靠巧妙的言辞和欺骗慢慢地影响了亚当和夏娃的思想,导致他们背离了上帝的教导,最终被驱出伊甸园。
撒旦在小说中角色的转化和复杂性,以及他引诱夏娃堕落的过程,使读者对他的印象深刻,成为小说中最具生动形象的角色之一。
《失乐园》读后感《失乐园》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魅力的史诗巨著,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复杂、欲望的力量以及道德和信仰的冲突。
从内容上看,弥尔顿以《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为蓝本,进行了深入而富有创造性的拓展。
在伊甸园中,亚当和夏娃原本过着纯真、幸福的生活,与上帝亲密无间,没有罪恶、痛苦和死亡。
然而,撒旦的诱惑打破了这种宁静。
撒旦作为一个反抗上帝权威的角色,其复杂的性格值得玩味。
他因骄傲和野心而堕落,却又有着不屈的意志,他对亚当和夏娃的诱惑,是出于对上帝的报复,想让人类也陷入和他一样的悲惨境地。
亚当和夏娃在面对诱惑时的心理变化和抉择过程是作品的核心部分。
夏娃首先被撒旦化作的蛇所欺骗,她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望被利用,在吃下禁果后,她又劝说亚当也吃下。
亚当在得知夏娃犯下的错误后,虽有短暂的犹豫,但出于对夏娃的爱,最终也选择了违背上帝的禁令。
这一系列情节展现了人性中的弱点,如好奇心、欲望和情感对理智的影响。
他们的堕落不仅是个体的行为,更象征着人类整体的原罪,从此人类被逐出伊甸园,要面对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死亡的命运。
从艺术特色来看,《失乐园》的语言优美而庄重,充满了古典韵味。
弥尔顿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复杂的句式,使诗歌具有了一种高雅的气质。
他对伊甸园的描写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美好的仙境之中。
而对撒旦及其党羽在地狱中的场景描写,则充满了阴森恐怖的氛围,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出黑暗与邪恶的力量。
在人物塑造方面,弥尔顿将亚当、夏娃和撒旦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亚当有着强壮的体魄和高尚的品德,但在爱情面前也有脆弱的一面;夏娃美丽、温柔且充满了求知欲,但这种求知欲却成为了被利用的弱点;撒旦的形象最为复杂,他既是一个堕落的天使,有着邪恶的目的,同时又有着令人钦佩的反抗精神和领导能力,这种矛盾的性格使他成为了文学史上一个经典的反派形象。
《失乐园》对人性、道德和宗教的思考是深刻而多元的。
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善恶交织,欲望可能带来的毁灭,以及违背道德和信仰所付出的代价。
弥尔顿笔下的撒旦形象如下是有关弥尔顿笔下的撒旦形象:弥尔顿的代表性长篇诗作《失乐园》创造性地借用了《圣经》中的故事,表达了符合时代发展和个人价值追求的新思想。
弥尔顿笔下的撒旦颠覆了传统的撒旦形象,塑造了一个崭新的撒旦,这主要表现在:(1)撒旦的反叛英雄形象弥尔顿笔下的撒旦首先是位英雄,代表着弥尔顿的革命思想。
其英雄气魄在于他具有敢于向最高权威抗争的精神:为争取平等和自由,推翻上帝的独裁统治,他领导反叛天使与上帝进行斗争。
在诗中是撒旦敢于首先怀疑毫无道理却非让人盲目服从不可的绝对命令,率部反抗,大闹天宫。
第一个回合失败了,他不服气,不认输,不气馁,似有远见预谋地创造出排炮来,险些儿使得天兵天将对阵中措手不及,万分狼狈,连上帝在天国也预言有可能丢掉山头。
被打落地狱后,撒旦心里明白,不能力敌,但装腔作势,放不下架子,不愿意失去领导地位,只求破坏上帝的计划,求间接报复。
但是他崇尚自由,他让反对者押比叠争辩而去,地狱议会上他也征求大家的意见。
历经千辛万苦在新创造的居伊甸乐园中找到人类先祖双亲的是他,利用时机促成全诗主题的展现的也是他。
(2)撒旦的堕落者形象撒旦虽然是一位天使,但却被赋予人一般的复杂感情和欲望,使他具有强烈的人性色彩。
他虽豪迈,但也有内心悔恨和绝望之时。
他恨太阳,因为阳光让他想起了昔日的辉煌。
与此同时,他也利欲熏心,妄图取代上帝,建立自己作威作福的权势。
他还骄傲的认为自己是“衡量万物的标准”,是宇宙的中心,从而认为对于他“一切都可容许”。
在地狱,他为自己建立了金碧辉煌的万魔殿。
当他看到人类始祖仪容俊秀、生活幸福时便心生妒忌,处心积虑的引诱他们犯罪,以此来报复上帝,毁掉他所创造的福境——人类始祖居住的伊甸园,使人类受到上帝的惩罚,从而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撒旦在极端个人主义的驱使下,一步步走向堕落,以致到了暴虐和放荡的地步。
尤其是当他引诱人类始祖的计谋得逞时,便向新世界传播“罪恶”和“死亡”,违抗“自然法规”,致人于死地。
简述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外国文学有人认为,撒旦是人类失去乐园的祸根,最终受到上帝的惩罚。
但作为一个魔鬼,撒旦不是一个击即溃、头脑简单的傻瓜,否则耶稣所受的考验就称不上奇迹了。
对付人类,撒旦一计不成又升一计,所以人类上了他的当。
在天堂,他也同样不甘寂寞,首次谋反被打入地狱仍不甘心,甚至更加疯狂地鼓动再次造反,向“独揽大权,肆虐天庭”的上帝“进行一场永不调和的战争”。
的确,撒旦的演说慷慨激昂,非常精彩,制造出一派不战不休的气势。
如果我们把它与其创作时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上帝才是一个专制、施暴者的化身。
因此作者从撒旦的形象上隐藏着作者对革命势力的悲哀,以及对暴君者们的嘲笑和讽刺。
在诗歌中,塑造了撒旦这一叛逆者的革命形象,作者以撒旦为资产阶级革命的代言人,颂扬了反叛专制暴政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而最终撒旦在对上帝的对抗中失败,从而失去天堂的乐园,寓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和封建势力的复辟。
作者在感情上对撒旦的失败和受到的惩罚表达了同情之心,因为撒旦的失败和受到的惩罚,很像资本主义受封建权威的压迫。
但是由于诗人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在理智上并不允许他对撒旦持肯定态度,这就造就了撒旦矛盾形象的另一面,也就是撒旦本性里恶的一面的表现。
撒旦的英雄形象主要表现在前两部,那是叛逆者的英雄气概。
诗人的宗教信仰决定了撒旦最后的命运,凡是违抗上帝旨意者,最终都会受到惩罚的。
人类也是如此,亚当和夏娃受到撒旦的诱惑,违背了上帝的旨意,最终被赶出了伊甸园,但是人类的被驱逐和撒旦的被驱逐也是有区别的。
亚当和夏娃在走出伊甸园时,他们对于自己的行为怀着深深的忏悔之心,圣子给予了他们启示,天使为他们指点未来,只要他们诚心忏悔,最终是会得到上帝的原谅的,他们是满怀着希望地走向了另一个世界。
而撒旦的结局却是迥然不同的,那是他罪有应得的,这是因为撒旦选择了孤注一掷的卑劣的报复,并且没有为他的报复行为产生悔恨之意。
在成功地诱惑了人类,使无辜的人类受到上帝的惩罚时,撒旦欢呼自己的胜利,但是此时他却发现,他以及他的徒众都变成了令人厌恶的蛇,也使我们最终认清了撒旦的真实面目,他依旧是一个邪恶的魔鬼,这也是撒旦在《失乐园》中最后的形象。
摘要约翰·弥尔顿,是英语文化历史上最有名的作者之一。
他的杰作——《失乐园》,无疑是整个英语文化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他创造了一个特别的形象,并且使人们能够以另一种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传说中的恶魔——撒旦。
他的作品使撒旦更加形象生动,更加人性化,并且使其在某些角度上看起来是一名英雄,或是枭雄。
弥尔顿选用了一长段的篇幅来描写撒旦对他的追随者所说的一场雄辩,这段独白中也蕴含了米尔顿自己的意志和精神。
他的字句反映出了他毕生所挚爱的自由,同时还暗示了通过暴力方式进行的革命终究会失败。
这就是为什么本作中的撒旦会具有这样一种矛盾性。
他热爱自由,却不能通过暴力手段得到他想到的。
同时,撒旦在整本书中还扮演了一个失败者。
尽管弥尔顿用了一些积极的语句和情节来形容撒旦,但是该角色的邪恶本质从未有所改变。
关键词:英雄、自由、撒旦、失败目录1 简介 (1)2失乐园中的撒旦 (1)2.1撒旦作为一个自主的形象 (3)2.2英雄撒旦 (3)2.3撒旦的矛盾 (4)3圣经和本书中撒旦形象的不同 (4)3.1撒旦是圣经中一切邪恶的集合 (4)3.2撒旦是《失乐园》中的英雄 (4)3.3两个不同形象间的区别 (5)3.3.1人们认为失乐园中撒旦是英雄的原因分析 (5)3.3.2撒旦在失乐园中的形象更具人性化 (5)4该书与当时社会背景的联系 (5)4.1不同形象暗示不同阶级 (5)4.2蕴含了弥尔顿的意志 (6)4.2.1自由是整本书的主旨 (6)4.2.2撒旦的结局注定是失败的 (6)5总结 (7)参考 (8)浅谈撒旦在《失乐园》中的形象1 简介当莎士比亚还在写着他的著作的时候,英国的另一个伟大的诗人在伦敦诞生了。
他是约翰·弥尔顿。
弥尔顿的父亲是一个清教徒,他酷爱音乐,因此,在他的影响下,小弥尔顿也热爱音乐,当然,还有书。
伟大的史诗——《失乐园》,这本描述撒旦怎样背叛上帝以及亚当和夏娃如何被赶出伊甸园的故事的巨作,花费了弥尔顿7年的时间。
2.有人认为弥尔顿把撒旦描绘成反抗权威的英雄,也有人认为弥尔顿通过撒旦演示了不信上帝的种种表现。
你赞成哪种看法?请以文本为依据论述。
撒旦的故事主要取材于《创世记》第2、3章和《启示录》。
在《创世记》中,他化身为蛇引诱夏娃偷吃禁果,是一个狡猾的欺骗者。
在《撒迦利亚书》中他被称为“指控者”,到《旧约》的后期经卷又以试探者身份出现:在《约伯记》卷首说服上帝去试探义人约伯;在《历代志上》则被描绘成蛊惑大卫清点以色列人数的邪恶者。
在《失乐园》中,撒旦形象高大、英俊,并且足智多谋、不畏强暴、不甘失败。
他不惧强压,召集众魔东山再起,带着天使的余晖和帝王般的尊严,慷慨激昂地独白:“什么都不能/叫我懊丧,或者叫我改变初衷,/虽然外表的光彩改变了,/但坚定的心志和岸然的骄矜/决不转变”(I:96-100) 。
接下去,他身先士卒,舒展双翼,穿过混沌界,飞往伊甸园。
弥尔顿在文中说明了人类和撒旦的不同之处。
当面临可能的抉择时,亚当和夏娃选择了希望而撒旦选了“孤注一掷的报复”。
弥尔顿极力认同意志自由。
“万魔宫”中的一个魔鬼这样为撒旦的反叛辩护:“我们被判决,被压迫,命中注定了要遭受无穷无尽的苦难”(II:160-161)。
但上帝对这一概念进行诡辩,说:“如果我能预见到, 预见也不会影响他们的犯罪;如果我没有预见到,他们的犯罪也已形成,丝毫不减/同样,他们的犯罪也没有丝毫命运/他们背叛,一切由于他们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他们必须保留自由”(III:118-128)。
后来撒旦逐渐了解了他的自由,但他无法衍生出悔恨和谅解,他无法接受因为“亵渎上帝而恐惧在精灵们当中羞愧” (X:82-83)。
这是由于撒旦所处情形的极端混乱和不和谐造成的。
魔鬼贝利尔用一个隽语更好的总结了这一点:“我们最终的希望就是彻底的绝望”:“我们最终的希望就是彻底的绝望” (II:142-143)。
人和撒旦的不同随着情节的铺开而逐渐显露出来。
亚当和夏娃否定了撒旦关于应该绝望和永世沉沦于无知无觉的观点,他们决定在上帝的安排下采取顺从的态度。
和撒旦要跟那些“受侵犯的神”进行的报复计划所截然不同的是:“人决定顺从与无所不能的上帝以求和平,因为他无所不能。
他们希望“上帝所允诺和已经给予的精神/能赐予所有他的信徒”(XII:519-520)。
在绝望中的撒旦绝对无法悔改或祈求宽恕。
尽管魔王精神坚强,但他还是在跟神的意志的较量中被打败了,被上帝赐予了“精神和力量”的圣子打败了。
尽管革命失败了,革命者遭到血腥的镇压,弥尔顿的革命斗志丝毫未减。
撒旦也说:“战场上虽然失利,怕什么?这不可征服的意志、报复的决心、切齿的仇恨和一种永不屈膝、永不投降的意志----却都未丧失。
”他的革命斗志与斗争信念,通过这部史诗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为了表达这一主题,上弥尔顿不惜把上帝描写成一个残暴统治者,来影射当时查理二世对清教徒的残酷镇压;把上帝最大的敌人、最邪恶的魔鬼撒旦塑造成一个英俊高大、智勇双全、坚强不屈的革命领袖,以歌颂革命者。
撒旦的造反虽然被上帝镇压,魔鬼党人被打入地狱火湖中受煎熬,但他没有丧失斗志,而是积极地组织力量,想方设法东山再起。
“打败了又有什么?并不是一切都完了!不屈的意志,复仇的决心,不灭的仇恨,决不低头认输的勇气,都没有被压倒,还有什么比这更难战胜的呢?”( I:, 104-108) ,在这里,虽然撒旦打了败仗,但被刻画成了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
“可是,那威力,那强有力的胜利者的狂暴,都不能叫我懊丧,或者叫我改变初衷,虽然外表的光鲜改变了,但坚定的心志和岸然的骄进决不改变,由于真价值的受损,激励了我,决心和强权一决胜负。
”这个集“罪”与“死”于一身的魔头和万能的上帝做着殊死的抗争,他制造出了“罪恶”,并与其幽会,生下“死”作为他开启地狱之门的钥匙。
他在地狱里建造了“万魔宫”另立王国,公然与上帝的天国抗衡。
“治理地狱要胜过天国服侍”,他宁可在地狱为王,也不愿在天堂称臣,表现出撒旦对神、对权威、对最高统治者的蔑视、傲慢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弥尔顿在《失乐园》这部伟大史诗中赋予了魔鬼撒旦以有史以来最崇高和辉煌的地位,撒旦在史诗中一改前人所描述的那种恶魔的化身,而具有了积极的意义。
然而,魔鬼还是魔鬼,撒旦开场不久便自我暴露道:“无论做事或受苦,这一条都是明确的:/行善绝不是我们的任务,/作恶才是我们唯一的乐事”(I:158-160)。
堪与上帝匹敌的天神撒旦,不服上帝的专制统治,率领部下造反作乱,开始时虽得逞,终于被打下地狱。
诗人并没有因此就把魔鬼视为邪恶和狰狞的,把他下地狱看成理所当然的。
相反,诗人对魔鬼撒旦寄予极大的热情,他多次赞颂撒旦敢于反抗暴君的勇气和力量,在诗人眼中,撒旦不但不是丑陋邪恶的,而且光彩照人,诗人这样写到:“脑袋高高露出了浪尖,那双眼 /炯炯闪着光,同时身躯四肢 /铺负在火海上伸展的颀长宽广…… 他,游泳搏击那海流洪流。
”弥尔顿不仅借撒旦形象抒发了本人的情怀,也于无意中说出当时英国民众郁积已久的心里话,充当了群体意志的代言人。
王旭东 310010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