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五0古诗联阅读二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6
重点高中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卷(二)一、积累运用(共11题;共115分)1.看拼音写汉字。
人们命运中的香格里拉总成虚幻,而生命中坦塔罗斯式的磨难却是百分之百的真实。
人心复杂了,总会dān________精竭虑地思前想后,平衡得失。
老是猜疑着、算计着,那也太累了。
清浅做人,不蝇营狗gǒu________、不尔虞我诈,也就少了许多纷扰和纠缠,若想做一个非常平凡的人,则是磨难少一些更好,若想做一个chū lèi bá cuì________的人。
则不妨多经历些磨难。
人的容颜往往和磨难成反比,人的mèi lì________往往和磨难成正比。
磨难能使人优秀,也证明着这种优秀。
2.古诗文名句默写。
(1)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驿外断桥,雨骤风狂,暮色太浓。
无人眷顾,陆游却压上了自己的一生,给梅花一个流芳百世的灵魂:“________,________”。
《卜算子·咏梅》(3)关关雎鸠,________。
(《诗经·关雎》)(4)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5)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来赞美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_______”似在雪景中见春色,《雁门太守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则在乌云中现光明。
3.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甲】“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充实!……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说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乙】“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
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枯朽。
杭州中国美院附中自主招生语文试卷《杭州中国美院附中自主招生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狡黠(xiá)慰藉(jí)一抔黄土(póu)B. 拮据(jū)栈桥(zhàn)恪尽职守(kè)C. 恣睢(suī)睿智(ruì)强聒不舍(ɡuā)D. 亵渎(xiè)陨落(yǔn)怒不可遏(è)2. 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断章取义一代天娇无与伦比B. 言行相顾大发雷霆孤军奋战C. 恪尽职守恼羞成怒重蹈复辙D. 润如油膏红妆素裹登峰造极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
B. 他的演讲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
C. 五一期间,天气晴朗,同学们纷纷相约来到北山湾海滩,或戏水玩沙,或放风筝,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D.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炼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B.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C. 目前,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需要大大提高。
D. 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要勇于克服困难,充满自信。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编写而成。
C. 鲁迅,原名周树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D.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有《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6.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_____多么优秀的孩子,__________是大人,__________每天都生活在“你根本不行”“你真是个傻瓜”一类的批评中,长此以往,也许__________会真的变成一个没用的傻瓜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环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也称作“回环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文学体裁。
回文诗充分利用并展示了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这两大特点,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
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这是产生回文诗的宏观背景。
另外,古汉语没有标点符号,这让回文诗作表现得更加富有文学色彩。
对于回文诗,不仅作者本人需要具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欣赏者也必须具备相当的底蕴才能领悟其美妙之处。
回文诗体现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
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能够成为另一首诗,这说明创作者的文字功力十分了得,这般文才也不是什么人都敢“卖弄”的。
有人把回文诗当成一种文字游戏,认为它完全没有艺术价值。
实际上,这是对回文诗的误解。
民国时期的学者刘坡公先生在《学诗百法》一书中就指出:“回文诗反复成章……钩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
”教育家周仪荣先生也认为,回文诗虽无十分重大的艺术价值,但不失为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据记载,诗歌中的回文体在晋代就已经形成,并兴盛于宋代。
它有着“反复成章”的特点,其种类有很多,如“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等。
其中,尤以“通体回文”最难驾驭,有人把这种形式的回文诗称作“倒读诗”,认为它是回文诗中的绝品。
例如,据传为宋代大文豪苏轼所作的《题金山寺》就是绝品中的绝品,该诗如下:题金山寺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迳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把诗句倒转来读也是一首完整的七言律诗: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晚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迳松门寺对桥。
语 文 试 卷(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语文能力运用(18分)1.下列有关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是我们家保姆,她不姓长,为人迷信唠叨,令人厌烦,但她为“我”买来了《山海经》,让“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
B .《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在于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吴用、刘唐等诱对方上钩,全然不露痕迹,杨志虽极精细,仍然中了计。
C .《简•爱》里简•爱的舅妈后来良心发现,写了封信给简•爱,并告诉简•爱她的叔叔留给她一笔遗产。
简•爱后来将这笔钱和自己的表兄妹们平分了。
D .傅雷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两个孩子,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培养孩子独立思考。
最终,傅聪成为著名钢琴大师,傅敏成为英语特级教师。
2、下列楹联内容与建筑功能匹配恰当的一项是( )(5分)A .文渊阁(清宫藏书楼):云霞纷绮丽,文物共葳蕤。
B .保和殿:(清朝殿试处):开洙泗新传,圣由天纵;集唐虞道统,德合时中。
C .上书房(清朝皇子学校):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明理为先。
D .乾清宫(清朝召见群臣处):功德庄严耀宝月,薰闻安乐引祥凤。
3. 默写填空。
(每空1分,共8分)(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意思一致。
(2)《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陈说自己发奋苦学,不慕荣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跟《小石潭记》一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借鱼儿的游弋,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
二、古诗文阅读(2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5题。
全国大联考2020届高三第五次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没有批评的文艺不是完整的文艺,没有批评的文化不是正常的文化。
遗憾的是,当前文艺界掷地有声的批评并不多见,因此大量批评文章不受读者待见。
当批评成为没有读者的自说自话,也就失去了其效用。
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批评自身出了问题,也即批评文风有问题,至少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语言过度学理化,导致批评文章无法被一般读者理解和接受。
毫无疑问,大多数读者并不具备专业理论素养,对学理性文章理解起来有困难。
而很多批评家动辄用高深莫测的理论与繁复生僻的表达方式,导致笔下文字越来越拗口。
好的批评并不依靠高深的理论和拗口的文字堆砌,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历久不衰,首要原因就是作者没有修改其演讲体这种与受众亲近的文风。
在中国,李健吾、宗白华等人的批评文字流传至今仍不失效力,也与他们的亲和文风不无关系。
批评语言西化严重,削弱文章可读性。
很多从国外翻译进来的理论批评著作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形成翻译体,如大量使用长句、从句,语序混乱等,一些批评者在中文表达上对此进行模仿,普通读者接受起来就非常困难。
有些批评者为了炫技,大量套用西方批评模板,把西方理论强加在作品之上;有些批评者为与外国理论挂钩而过度诠释与强制阐释,搬出譬如心理分析的“力比多”、女性主义的“凝视”等等。
批评文章成为西式名词的大杂烩,而读者更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批评语言不灵动,阅读体验不佳。
批评不只是明辨是非,也不只是盖棺定论,而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味。
钟嵘《诗品》对诗人的排序引起不少异议,但因其独特的体例和优美的文笔历经千年而不衰;王国维《人间词话》得以流传很大原因在于其本人精于诗词而使得批评著作有了诗性。
鲁迅在《门外文坛》提出“将文字交给一切人”,也可看作对批评文字的要求。
当下有不少作家的序跋和创作谈流传较广就是源于这些文字是发自内心、愿意交给所有人的。
2018年高中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钢笔或墨水笔写在答题卷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一、语言运用(共24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刹.那/古刹.累.赘/果实累累.强.弩之末/强.词夺理B.落.笔/落.寞剥削./瘦削.不堪靡.靡之音/风靡.一时C.佣.工/佣.金攒.射/万头攒.动解.甲归田/解.囊相助D.殷.红/殷.切绰.约/绰.绰有余擢发难数./数.典忘祖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这种文风承继自周作人、董桥以来中国文人隐忍的传统,抒情而不煽情,简洁凝练的句子体现的是大.方.之.家.的功底与素养。
B.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今天我们全体住校生以火一般的热情在电视机前集体收看奥运会开幕式节目。
C.杭州第八届全国残运会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待人和蔼亲切,不论你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等.闲.视.之.。
D.云峰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
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
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聘十里洋场,虽然奇珍满目,徒惹得,空手而归。
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
这在治学方面是,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A.深思熟虑心猿意马自欺欺人B.深文周纳心花意乱弄巧成拙C.深思熟虑心花意乱自欺欺人D.深文周纳心猿意马弄巧成拙4.下列语句表达没有歧义的一句是【▲】A.他身为副总经理,经常在董事长面前说总经理搞行贿,是为了能向上爬,这完全是一派胡言。
B.近来有些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的症状,有些学生又出现头昏、失眠的症状,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主要的是不注意饮食卫生。
自主招生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咄咄逼人(duō)徇私舞弊(xùn)踽踽独行(jǔ)B. 蹉跎岁月(cuō)舐犊情深(shì)恣意妄为(zì)C. 筚路蓝缕(lǚ)涸泽而渔(hé)踌躇满志(chóu)D. 栩栩如生(xǔ)呱呱坠地(gū)锲而不舍(qiè)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古稀,但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
B.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缺乏果断。
C. 他对于工作总是敷衍了事,从不认真对待。
D. 他对于自己的错误总是文过饰非,不肯承认。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B.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品德高尚,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悲剧。
C.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
D.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和救赎的故事。
5.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B.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D. “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宿松中学自主招生考试真题一、语文积累与运用。
(21分)1、古诗文默写。
(9分)① ,莱齐而将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② ,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③ ,兹将衰朽惜残年。
(韩愈《左迁至绿关示侄孙湘》)④ ,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袁宏道《满井游记》)⑤ 春冬之时,,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⑥ 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⑦ 俄顷风定云墨色,。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⑧《温庭筠》在《望江南》中写船尽江空、斜阳江水含情的句子是,。
2、恳请根据你平时所累积的名著科学知识,顺利完成以下填空题。
(4分后)①“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
”以上语句出自于鲁迅的散文《》,语句中提及的“《陶庵梦忆》”的作者就是。
② 请写出下面语段中的A、B两处人物是谁。
A: B:小说《红岩》刻画了许多意志始终如一、无所畏惧、大智大勇的英雄形象。
在狱中,A屡遭了煎熬,残忍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
直面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就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就是竹搞的,共产党员的意志就是钢铁铸造的!”B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他退出戒备,经常叫做他过来挑菜的机会,将狱中的情报出远门。
最后逃狱率领解放军前来解救狱中的同志。
3、假如你是广播电台少儿栏目的主持人,请根据少儿听众的特点,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划线部分。
不得改变原意。
不超过80 个字。
(3分)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
碧绿的草地上,一条小溪潺潺穿过,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见。
溪边坐着一位短��老者,面容消瘦,双目炯炯有神。
4、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然后进行新闻概括及新闻短评。
(5分)某寄养学校管理严苛,学生一周只有周末能见上父母。
为了多碰触孩子,陪伴孩子蜕变,有些母亲卸下原先苦心经营的事业,实习该校既艰辛待遇又相对较低的“宿管员”职位。
学校自身利益公平考量,急于将她们与自己的孩子错位,她们必须将所有精力放到自己负责管理的学生身上,无暇顾及自己孩子,“就可以在食堂里、操场远远看见自己的孩子”。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二)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平山堂①用东坡韵【南宋】方岳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
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
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②一梦,无语寄归鸿。
醉眼渺河洛③,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
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
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
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注:①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岗上,为欧阳修所建。
②菰菜莼羹:相传张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归乡。
③河洛:泛指为金兵所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
1、在这首词中,词人写了哪几种“愁”?请简要概括。
2、从这首词的结尾两句“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这首词的内容,对这一形象进行评价。
(分析下面四个考生答案,你认为哪个最好)①全词最后两句勾勒出一位末路英雄的形象:国破家亡,前途未卜,寒风凛冽,只有他一人伫立在那里,坚毅地骑在马上任凭西风呼啸,孤独而悲壮。
在祖国的大好河山被金人占领的时候,词人壮志未酬,遗恨万千。
同时饱含对家人的思念,在俯仰之间叹息,不甘成为“磨灭英雄”。
我认为。
他这一形象刚直不阿、饱满有力,是一个十分典型的爱国形象,可以和“醉里挑灯看剑”的辛弃疾相媲美。
胸中激愤难平,却又屡屡被现实击倒,“孤啸”中尽显英雄之落寞。
②这两句使我读出了一个独自立于历史长河之中的渺小词人的形象。
的确,从空间上一人相比于天地,从时间上人生相比于历史,都是微不足道的。
面对山河破碎,孤独的词人难以一己之力改变,无助的他只好借酒浇愁,这一形象无疑是孤弱的,如苇草般微不足道。
然而这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并不因自己的渺小而颓丧。
尽管发出“叹息两仙翁”“磨灭几英雄”的感慨,心中仍然装着乡愁和国恨,这无疑又是可敬的。
于是,词人的形象又高大起来了。
③一声呼啸,一匹马,一阵西风,勾勒出一个愁苦、哀痛的词人形象。
他的悲伤来自多方面:“无语寄归鸿”的乡愁让他只能以酒销之;眼望被金人侵占的国土,突然迷离起来,内心充满无奈、哀痛与愤恨,只得“遗恨夕阳中”;暮色中他想到苏、欧两位前辈,他们曾是一代英雄,却早已消失在岁月的尘埃里,让人怀念和哀叹;在此触发下,词人更加慨叹时光易逝,人世间“俯仰陈迹”,旧时景物不再,自己也将消失在历史车轮下,愁苦的潮水涌来,使他内心愁苦而悲怆。
④我看到一位词人站在天地之间,扪心怒吼,旁边有一匹瘦马在西风中孤单站立。
我可以感受到此人报国无门,内心无所寄托,惆怅满怀。
面对秋雨碧空的美景,他却无心欣赏只有“酒螺红”“菰菜莼羹”“归鸿”相伴,表现词人心系国家,忧国忧民的心情。
词人抱负远大,志比天高,但面对现实却孤独惆怅无所寄托。
一个多愁善感、充满哀婉愁思的词人形象便又跃然纸上。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这首诗字句少,容量大,颇有韵味。
这与诗中巧妙地运用问答体是分不开的。
写出诗中作者和童子之间的问答。
4、和下面几首诗相比,《寻隐者不遇》中的问答体有什么特色?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门前水流何处?天边树绕谁家?山绝东西多少?朝朝几度云遮?——皇甫冉《问李二司直》三、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游园不值叶绍翁(宋)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马上作陆游(宋)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5、这两首写春景的诗共同的妙处表现在哪里?6、这两首诗题目各异,故写法也不同。
分两点分析它们写法的不同点。
四、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观书有感朱熹(宋)昨夜河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琴诗苏轼(宋)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呜?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7、这两首哲理诗各揭示了什么道理?8、这两首哲理诗表现理趣的方法各有不同,试作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所居村舍杜荀鹤家随兵尽屋空存,税额宁容减一分。
衣食旋营犹可过,赋输长急不堪闻。
蚕无夏织桑充寨,田废春耕犊劳军。
如此数州谁会得,杀民将尽更邀勋。
9、有人说,此诗首联末尾当点问号“?”,对此,你有何看法。
10、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怎样用讽喻手段来表达情感的。
六、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木芙蓉吕本(南宋)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南宋)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11、木芙蓉屡屡出现在文学作品之中,屈原《楚辞》有:“采薜荔兮水中,擘芙蓉兮木末”。
两首小诗分别表现了木芙蓉什么高洁的品质,隐喻了怎样的人生态度?七、宋代程颢写有《秋日偶成》一诗,原诗如下: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12、请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谈一谈你从“万物静观皆自得”中所领悟到的哲理。
八、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晋简文为抚军时,所坐床上,尘不听拂,见鼠行迹,视以为佳。
有参军见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杀之,抚军意色不说。
门下起弹,教曰:“鼠被害,尚不能忘怀,今复以鼠损人,无乃不可乎?”——《世说新语·德行》13、文段描述了一件什么故事?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14、结合日常阅读体验或社会实例,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九、默写一首五言律诗。
再在每句适当的地方各添加两个字,使其变为一首七言律诗。
意境不必相同。
十、对对联:1、上联:博雅塔前人博雅(注:博雅塔是北大校园内一处景物)2、上联:反腐廉政三秋雪3、杨利伟首航太空,圆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
某报举办了一个征联活动,上联是“英雄飞太空,国人兴奋”,请你围绕这一事件对出下联。
上联:英雄飞太空,国人兴奋;下联:4、杨振宁曾赞《国文》课本中一副酒馆的楹联为“绝对”,其上联为王维《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
请从李白的《将进酒》中遴选出一句作为下联。
5、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结构已被打乱,请调整其短语或短语内部的顺序,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下联内容: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绿树池边此间有尧天舜日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6、下面的词句是清末某文学家为武侯祠撰写的对联的组成部分,请把它们整合成上下两联,并将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①六出七擒②取西蜀定南蛮③中军帐里④点四十九盏明灯⑤水面偏能用火攻⑥收二川排八阵⑦五丈原前⑧东和北拒⑨变金木土革爻卦⑩一心只为酬三顾上联:下联:7、请撰写一副励志(自勉)联,表明自己的做人原则或处世态度。
如刘禹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陶行知“冷眼看天下,赤心报国家”。
(提示:不要简单机械地模仿例联,可放开思维)8、下面一副对联有一点毛病,请按要求改正。
一位高三的同学为街道电视室写了一副对联:“收四海风云,居斗室尽知天下事;看百朝世态,坐片时通晓古今情。
”总体不错,但细细推敲,应将上联的“天下”改为:9、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得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分别调整上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合乎对联的要求。
纵目登阁鸢飞鱼跃千帆竞览胜抒怀水木清华万类荣10、下面是一则新闻,读后用对联的形式概括其主要内容。
法新社雅典8月27日电在8月27日进行的男子110米跨栏决赛中,中国的刘翔旋风般赢得了胜利,从而重新划定了男子短跑赛场的“势力范围”。
刘翔,这个21岁的上海大学生,成为第一个登上男子110米跨栏领奖台的中国人,并因此被载入史册。
决赛中,自始至终一路领先的刘翔使对手落下了2米多,这种差距在奥运水平的此类比赛中是少见的。
历史上,田径赛场上的短跑项目——100米、110米和200米——始终是非洲裔和非洲——加勒比裔选手的势力范围。
但在今天的110米栏决赛中,刘翔既战胜了非洲裔选手特拉梅尔(美国籍),又击败了非洲——加勒比裔选手加西亚(古巴籍),从而打破了他们对短跑项目的垄断,让中国人乃至亚洲人在这一向来被非洲裔和非洲——加勒比裔选手视为“私有领地”的项目中占得了一席之地。
作为所有中国人和亚洲人的骄傲,刘翔目前已把目光投向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想在自己的家门口卫冕成参考答案1、要点一:孤独漂泊,思念家乡;要点二:中原未复,山河破碎;要点三:时光易逝,世事无常;要点四:怀才不遇,功业难成2、③④满分,①用诗句串讲、情感分析(分析有误),代替形象评价。
②有形象描述,情感分析(分析有误),无形象评价。
3、问:你的师父干什么去了?答:我师父采药去了。
问:他上哪儿采药去了?答:他就在山中采药。
问:他在山中何处?答:白云那么浓密,谁知道他到底在哪里。
4、白诗只写一问,且只写问,不写答。
皇甫诗句句是问,不写答。
贾诗有问有答,几问几答。
其高明之处在于明写答而暗写问。
寓问于答。
5、首先,不是一般写春景,而是都写早春之景。
其次,都抓住了早春之景的特点——杏花。
6、第一,陆诗以“马上作”为题,故由大景写到小景,并用杨柳衬出红杏。
而叶诗以“游园不值”为题,故用小景写大景,先把大地春色集于一“园”,再说这园春色关不住了,表现为“红杏出墙来”。
第二,两首诗都用“出”字把红杏拟人化,但陆诗没有写明非出不可的理由;而叶诗却先用“关不住”一呼,再用“出墙来”一应,把“一枝红杏”写得更活,更艳,更有艺术魅力。
7、朱诗说明大战船自在航行,有其自身的规律,离不开必要的条件,硬是用人力“推移”,即使发挥了冲天干劲,也是无济于事。
苏诗说明,只有好的客观条件或主观条件,还不能取得好效果,只有把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效果。
8、朱诗有鲜明的形象,由形象本身体现理趣;苏轼用两个假设,两个提问表现理趣。
9、可以。
用“?”表示反问。
家里的人都被征兵走了,官府征收的税款就宁肯少收一份了?增强了讽喻、控诉的色彩。
故此可以改。
不可以。
从本诗整体风格来看,属于直陈式纪实诗歌。
用“?”,虽然可以增强了控诉色彩,却破坏了诗歌的整体风格。
所以不宜改动。
10、作者不直接写连年征战抓丁,百姓家中已是十室九空,而是借描写村庄的情景来表达:到了夏天,因为村寨中无人,桑树疯长,却无蚕来织锦。
到了春耕时节,田野荒芜,耕牛都被犒劳了军士。
11、吕诗描绘了木芙蓉在恶劣天气到来之前,也开得艳丽,并遵循自己的花期,遵循自己的规律开放、凋零,并不是借助了东风的力量。
隐喻了性情淡定而洒脱、不为外物左右,保持自我节操的人生态度。
范诗写冒着秋日的微寒,木芙蓉傲然怒放。
任凭风霜连续不断地摧残,木芙蓉也决不会像那些凋零败落的花草一般愁怨不已。
隐喻作者虽然思乡、孤独,但却乐观豁达、意气风发。
12、程颢诗中的“静观万物皆自得”与中国古代一贯倡导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一致的,强调“天道”和“人道”“自然”“人为”的相通和统一,要人类摈弃浮躁心态,抛弃狭隘的私欲杂念,本着一种超然脱俗的心境,放开心怀,静观万物,欣赏愉悦自然万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与自然合一,才能融于自然,体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