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纪录片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3篇

纪录片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3篇

纪录片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3篇
纪录片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3篇

纪录片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3篇

在改革开放的这条路上,我们一个也不能少!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条路难走,但是我们要坚定地走下去,勇敢地走下去,一个不落的走下去。以下是纪录片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3篇,一起来看看吧。

1

《一个都不能少》聚焦脱贫攻坚的艰辛历程和巨大变迁。以“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地区都不能少”“一个人都不能少”为线索,通过讲述云南独龙族正在进行的脱贫攻坚、广东对口帮扶贵州毕节、湖南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点滴实践等一个个生动故事,呈现40年间,中国大地上动人的扶贫故事,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

作为95后,虽然没有经历改革开放的前17年,但我们一直在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这新四大发明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网购电商平台也帮助了许多农民脱贫。改革从城市到农村、从东部到西部、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展开,逐步深化。

通过观看我更深入的了解到,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科

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一定会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2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就是一个都不能少,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都不能掉队。先富带后富不仅仅发生在东西部,各大省市之间的对接互助,相似的故事也发生在我的身边。曾经我家住在镇上最贫穷的村落里,只有一条十多公里的泥路通向外界,后来在政府的帮助下,修建了水泥路,还提供了移民购房的优惠政策,年轻人都开始外出打工。同时考虑到村落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的农业资源,政府又出台政策帮扶愿意留在村落中的人发展茶叶、养鸡场等特色农业,村民们都过上了想要的生活。帮扶为我们提供了从0到1的可能,每个人抓住这个可能努力奋斗才可能从1变成2,3,4。感谢不放弃而提供帮助的人,也感谢不放弃自己而努力奋斗的人。

3

近来,我观看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该片是以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主线,展现了我们伟大的祖国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全国人民凭着水滴穿石般的坚韧意

志,成功的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给全国人民交出来一份合格的答卷。

当我们享受着网络支付给我们带来的生活便利时,许多年轻人可能想象不到40年前我们是什么样子,遭受过怎样的苦难。因此,在在未来,我们对下一代的教育至关重要,正所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改革开放的40年我们已经走过,取得的成就已经成为历史,要想使我们的国家长盛不衰,必须抓好少年的教育。对于过去的40年,我向你致敬,向在改革开放中奉献了青春年华的人民致敬。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怎样确保幼儿快乐成长 《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一部十分感人的电影,讲的是:在一个很贫穷的村子里,有一位叫魏敏芝的代课老师,她答应原来的老师,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结果,先后少了两个学生。在自己带的28名学生的帮助下,魏老师经过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那两名学生的故事。 这个代课教师自己只有十三岁,比我们大不了多少,还只能算是个大孩子而已,但她倔强甚至固执地遵守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农村的孩子也许不如城市的同龄人见多识广,因而常被一些人认为:“不懂事儿”。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她对这份责任执著的追求,这是一种让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这种精神和信念在现在的很多城市孩子和成人身上,是找不到的。 我为电影里所展示的农村孩子上学的问题感到难过。魏敏芝老师是片中的主角,但我觉得还有另一个不是主角的“主角”——高老师。尽管影片里高老师只在开始时,出现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然而:办公桌上精心用牛皮纸包好的教科书、临时搭起的床铺、学习委员张明仙的日记、魏敏芝因日记所受到的启发、孩子们不离嘴边的“高老师说的”...... 他的精神仿佛贯穿了整部电影。 魏老师的坚定,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所有的孩子应该都跟我们一样,有在课堂里接受教育的机会!——一个都不能少!这,也许是影片真正要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所有人需要付出努力和爱心去做的事。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让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快乐成长呢?我认为,无论是尊重幼儿的个性还是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前提都要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加强自我保护,安全快乐地度过每一天。所以,让幼

儿尽可能地掌握存在能力,提高自理本领,从小就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生活,才能真正地实现快乐与幸福。 1.要教会幼儿解决问题的技巧。幼儿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必须大人帮助才能解决,有的则是他们本人经过大人提醒可以自己解决的。老师应该从最简单的开始,逐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幼儿在认为自己能解决一些问题时,会立刻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所以,当幼儿遇到难题时,老师要有耐心,也要有技巧,有思路。如要让幼儿尽快地发现问题;让幼儿描述出他想要的结果;帮他设计出要达到这个结果的步骤;让他自己想,哪一步他能够自己完成,哪一步需要别人的帮助;在他确实需要帮助的步骤上提供帮助。通过这样的帮助会使每一个孩子获得信心与快乐。 2.要大胆鼓励幼儿表现自己。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天才和技能,展示这些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喜悦。老师和家长要注意针对不同孩子的不同性格加以引导和帮助。有的孩子天生胆子大,性格外向,愿意把自己的一切说出来,这时,不要打击或者是拒绝他们的表现欲望,对他们的一些笨拙的、可笑的行动非但不能嘲笑,反而要大声地表扬,“对,就这样,很好,”短短几个字,对幼儿的心灵会造成相当的激励。幼儿的热情能通过你的分享和肯定,转化成良好的自尊、自信,而这些品质对他们一生的快乐都是最宝贵的 3.要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能力。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加,凡事喜欢说“我能”、“我自己来”,喜欢自己去尝试体验。因为学龄前的幼儿主要是通过自己“体验”的方法获取知识的,成人要抓住这个关键期,鼓励引导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家里让幼儿自己动手吃饭、穿衣、叠被、系鞋带;幼儿园中可以让幼儿发碗、筷,给花浇水、擦桌子、整理图书等,在种植时节,让幼儿参加种植活动,让幼儿每天都有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会有以下这种作业,那就是当看完一部好的电影时,会被要求写一篇关于电影的观后感,这可让许多小伙伴着急了,所以,今天小编就教大家如何写《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 在我二年级上品德课的时候,看过一个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多,可是这个电影还是让我记忆犹新。 《一个都不能少》主要讲了在农村有一个希望小学,因为校长有事所以找了一个13岁的老师,叫魏敏芝。校长对老师说:“不能少一个学生,如果我回来看见一个学生都没少的话,就给你100块钱。”校长说完就出去了。 第二天,教育局有些人到希望小学那里,要找一个跑步快的人去比赛。因为老师特别想得到钱,就不让学生出去。 结果睡完觉发现少了一个学生,就是张学生。老师去打听了一下,都说这学生的妈妈生病了,张学

生去城里打工赚钱了。 学生为了帮老师为了找到张学生,凑够车费,就去帮老师搬砖,赚钱。赚到了钱老师拿出一部分买了两瓶可乐,一人喝一口,喝完了老师就去城里找张学生。 到了城里老师怎么也找不到张学生,就写寻人启事。但是老师没有钱,没有笔,老师就去买了一瓶墨水和几张宣纸。老师到火车站里去写寻人启事,写着写着墨水不够了,她就找了一个洗手池,在墨水盒里面倒上水,又接着写寻人启事。结果被旁边的一个人看见了,就说这样写的都看不清,寻人启事也没有用,你得去广播站广播。可是魏老师也找不到广播站,魏老师就在大街上过夜了。因为风太大,魏老师写的寻人启事都被刮没了。 魏老师到了白天去了广播站,可是门卫不让进去,魏老师就在门外等着。终于可以进去了。但是这个时候的张学生在饭店里要饭。魏老师进了广播站,就开始广播了。张学生在饭店里的电视看到魏老师的广播。饭店的老板就送张学生到了那个广播站,魏老师就找到了张学生。 记者最后给了那个学校好几盒粉笔,魏老师让那些学生在黑板上一个人写一个字,张学生跟魏老师

苦难辉煌观后感800字

苦难辉煌观后感800字 苦难辉煌>观后感800字(一) 记得伟大的列宁讲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苦难辉煌》告诉我们应该必须铭记的这段历史:那段历史的演绎者用自己的信念和生命融进了历史前进的洪流。书中所提到的历史的假设,然而历史的奥妙在于可以有无穷无尽的假设,但是这些假设永远只不过就是一个假设。时间的唯一性是不会重新再来的,人生的真正的机遇也仅有一次;抓不住机会往往便要面对失败。失败,反围剿的失败在于我们盲目地将无数红军战士的命运和革命前途交给一个外来的只有半瓶子醋 的洋先生来掌握。我看到,这本《苦难辉煌》里反复出现的一句真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从苦难走向辉煌,而不是从苦难跌入深渊,就是因为他们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遵循并坚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的原则。在带领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历程里,共产党人始终是以全面唯物辩证的观点去用全局的目光看待发生的问题;而不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一纹。从苦难走向辉煌,中国革命用实践了再现这个凤凰涅槃的>故事。 就像书中列宁讲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能深刻感触过去,怎能获得腾飞的翅膀?当我们在享受着今天物质给我们带来的富足生活时,我们是否会翻开历史看看:去充实一下自己已经日渐空虚的心灵,去缅怀一下那段苦难的历史;因为,一个知道反思的民族才是一个会铸就未来辉煌的民族。 掩卷沉思:我在历史的长河里,追寻无数革命先烈们留给我们的伟大记忆;我要将先辈那份执着的信仰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慢慢融汇进前行的步伐里,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你有一个要到绿色军营的梦想,在那个革命的熔炉里;你将百炼成钢。在捍卫祖国尊严的战斗中,你会将先辈的精神发扬光大。这就是你,你已经将自己的理想与中华民族的中国梦有机地融为一体。我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我的梦想就是通过辛勤劳动使自己得到更多劳动所得的同时为祖国变得繁荣昌盛尽一份努力。这就是我,我在实现自己富裕梦想的同时与中华民族的中国梦有机地结为一体。他是一个商人,追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之时固守中华民族诚信的底线;你赚的每一分钱都为国家实力的提高做出了贡献。这就是他,在实现自己商业利益最大化的梦想之际;为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无数的辉煌,那是我们几千年的历史铸就的;难以忘却的耻辱,这是我们时时警醒的钟声;去努力吧,实现我们每一个人心里的理想和自己的中国梦吧;因为,无数把自己命运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的事业联系起来的个人的中国梦就构成了伟大中华民族复兴 的中国梦。 苦难辉煌观后感800字(二) 革命历史题材的文章,以及影视剧、纪录片等也曾看了很多。过去那些年讲正面的多,拔高的多,有些高得甚至离谱。这些年,没有了那些假大空,却多了一些负面的东西,有些书对共产党,对它的领袖的行为胡编乱造,肆意批判、甚至是诋毁。象《苦难辉煌》这部片子这样,能以宽广纵深的视角,精微细致的笔触,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对它未来的可能命运放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去审视,去观察,这在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说它有纵深的历史脉络是因为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包括新世纪,都在它的审视中。说它有世界性的宽广视野是因为从欧洲到亚洲,从苏联到日本,一个个左右世界走向,

观看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范文大全

观看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范文大全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 星期日,爸爸给我看了一部异常感人的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叫《一个都不能少》,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是那位仅仅仅有13岁的魏教师。在一个贫穷的山区,有一位高教师因家里有事需要请26天假期,在这段时间里的,他把自我的教学任务托付给一位年龄仅有13岁的小姑娘魏敏之,让她来教这些学生。电影里关于魏教师对学生们的关怀数不胜数,十分感人,比如:有一位叫张卫科的学生,因为家里贫困,心里想着到城里去打工赚钱,在没有经过教师同意的情景下,就私自离开村庄到城里去,当魏教师得知消息后,心里万分焦急,她最终决定自我借钱到城里去寻找张卫科。到了陌生的城市,她呆呆地站在街道上,无助地看着繁华的街道,奔驰的车辆,拥挤的人群,她也不明白如何去寻找张卫科,她绞尽脑汁地想了许多办法,可仍无济于事,最终在好心人的指点下,经过电视台最终找到失踪的张卫科同学。 看了这部电影,我内心很震撼,魏教师仅有13岁,她的年龄比我还要小,她不但承担起一个教师的职责,还能做到了一个优秀教师所做的许多感人事迹。我想对魏教师说:“虽然您是一个代课教师,但您是一个很负责的优秀教师,学生少了一个,本来您并没有义务必须要去寻找,您能够不管他的,可您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自我借钱,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地想尽一切办法把他给找回来了,这份爱心和勇气很

值得我学习,如果是我,我不必须做得到,我也许没有这份勇气,因为在那人生地不熟的大城市里,我会感到恐惧,寸步难行,不要说去找人了,平时我连自我也照顾不好,缺乏独立生活的本事。作为13岁的女孩来说,我想您也一样会有平常女孩子们通常的缺点,但您就是凭借着灼热的爱心,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克服了这些困难,取得胜利。 经过这部电影,我内心感触很大,我也默默地下定决心,我要向魏教师学习,学习她那份强烈的爱心,那份坚定的信念,那份神圣的职责感,不断锻炼自我,增强信心,让自我茁壮成长。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2 记得曾看过张艺谋导演的一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在电影中,高教师嘱咐代课教师魏敏芝说:“教育对每一个孩子都十分重要,要想办法让来上课的孩子一个都不能少。”可在那个经济落后的地方,还是有的孩子因家境困难,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年仅13岁的魏教师恪守着自我的承诺,想方设法最终让所有的孩子一个也没有少……看完了电影,我虽为魏教师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但也有些不以为然,当人们还在受着衣食住行的困扰之中,是否理解教育并不是最重要的。之后,在课本上学习了“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其善也”。才真正领悟到教育的含义。感受到教育是一种力量,更是改变人的命运和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在理解教育中,让人们获得知识,增长本事。否则就如同无人过问的植物,难以适应发展变化的社会。教育对一个国家也同样到关重要,没有了教育,科技就不能发展,经济就不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通用4篇)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通用4篇)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通用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星期五的下午,我们二年级三个班的老师和同学在学校阶梯教室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一个也不能少》。 电影情节是这样的:有一个贫困的小山村,村里有个水泉小学,小学里只有28个孩子,课桌、椅子都破烂得不成样子,但孩子们的脸蛋是红扑扑的。学校里只有一个老师姓高,同学们都叫他高老师。一天,高老师的母亲病危,所以不得不回家探望,村长找了一个代课老师叫魏敏芝,并吩咐她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一天,一个叫张慧科的同学去城里打工了,魏老师凑钱买票但钱不够,不得不去混车,结果半路被识破推下车,她走呀走。一路上买纸写寻人启事,风餐露宿,最令我感动的是魏老师在电视台前那一遍遍地问:“你是台长吗?”然后她在电视台发出了呼喊:张慧科,你快回来!我找你三天了。那抽泣的声音在我耳边久久回荡。因为魏老师的愿望只有一个:全班二十八,一个都不能少。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张慧科找到了,大家还给小山村捐了许多物资,渐渐地学校的条件也变好了。 看完这部影片,我想:我们的学习条件这么好,与那个破烂不堪的水泉小学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如果还不努力学习,那就太不好意思了,我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2如今是二十一世纪,我们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用电脑上课,可是在偏僻的贫困山区,跟我们是截然不同的景象。这次老师给我们看《一个都不能少》电影正是讲述一个在贫困山区的`代课老师的故事。 在电影中,有个情节触动了我。粉笔在教室里甚至可以说成理所当然的事情,可对于贫困山区的学校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学习委员是个女孩,她十分珍惜粉笔,她印象中的高老师,连一个捏都捏不住的粉笔头都不肯丢弃,能多写一个字也是好的,所以当魏敏之教训调皮捣蛋的学生张惠科时,把本已摔断的粉笔又踩了一遍,她拚命阻止,魏敏之知道后,让张惠科道歉,并买了一盒新粉笔。 看到这儿,我十分惭愧,因为我有时也背着老师,偷偷用粉笔砸人,如果说电影中的学习委员是个爱惜公共财物的人,我就象个品德低下、没公德心、不珍惜财物的人,所以我决定以后一定要爱惜粉笔,爱惜一要教学用品。 相比贫困山区的教学条件来说,我们是幸运的,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3看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后,我不由得赞叹“多好的一位老师!” 影片中的主人公——代课教师魏敏芝仅仅13岁,小学刚毕业,当时要代替高老师上课了,高老师临走之前告诉她:全班28名学生,在他回来之前,“一个也不能少”! 内因魏敏芝可以极力克服,而外因却给魏敏芝带来了不少的压力。第一次县里选拔明新红为跑步运动员,她以“失踪”保住了“一个都不能少”。第二次张家慧因家庭贫寒,突然离校进城打工挣钱去了,这件事可急坏了魏敏芝。为了“一个都不能少”,她小小年纪,又是女孩子,社会交往又少,路途又远,怎么办?魏敏芝首先与同学们一块儿商量,继而单独一个进城寻找,在寻找中,她一整天没顾得吃饭,一整夜呆在电视台门外,为了“一个都不能少”,她忍耐着,她到长途车站,用身上所有的钱买了纸和笔墨车寻人启事,又进电视台…… 魏敏芝忍饥挨饿,风餐露宿,四处奔波,是什么力量在激励着她?是爱我课堂,遵守诺言“一个都不能少”。是忠实党的教育事业的一颗赤胆忠心。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600字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600字星期日,爸爸给我看了一部特别感人的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叫《一个都不能少》,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是那位仅仅只有13岁的魏老师。 在一个贫穷的山区,有一位高老师因家里有事需要请26天假期,在这段时间里的,他把自己的教学任务托付给一位年龄只有13岁的小姑娘魏敏之,让她来教这些学生。电影里关于魏老师对学生们的关怀数不胜数,非常感人,比如:有一位叫张卫科的学生,因为家里贫困,心里想着到城里去打工赚钱,在没有经过老师同意的情况下,就私自离开村庄到城里去,当魏老师得知消息后,心里万分焦急,她最后决定自己借钱到城里去寻找张卫科。到了陌生的城市,她呆呆地站在街道上,无助地看着繁华的街道,奔驰的车辆,拥挤的人群,她也不知道如何去寻找张卫科,她绞尽脑汁地想了许多办法,可仍无济于事,最后在好心人的指点下,通过电视台终于找到失踪的张卫科同学。 看了这部电影,我内心很震撼,魏老师只有13岁,她的年龄比我还要小,她不但承担起一个老师的责任,还能做到了一个优秀老师所做的许多感人事迹。我想对魏老师说:“虽然您是一个代课老师,但您是一个很负责的优秀教师,学生少了一个,本来您并没有义务一定要去寻找,您可以不管他的,可您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自己借钱,风餐露宿、日

夜兼程地想尽一切办法把他给找回来了,这份爱心和勇气很值得我学习,如果是我,我不一定做得到,我也许没有这份勇气,因为在那人生地不熟的大城市里,我会感到恐惧,寸步难行,不要说去找人了,平时我连自己也照顾不好,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作为13岁的女孩来说,我想您也一样会有平常女孩子们通常的缺点,但您就是凭借着灼热的爱心,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克服了这些困难,取得胜利。 通过这部电影,我内心感触很大,我也默默地下定决心,我要向魏老师学习,学习她那份强烈的爱心,那份坚定的信念,那份神圣的责任感,不断锻炼自己,增强信心,让自己茁壮成长。 到底是什么东西也不能少呢?怀着这样的疑惑,我去观看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随着情节的展开,我被这部电影深深吸引住了。 电影叙述了一个相当动人的故事,一个13岁的女娃娃,为了信守“一个都不能少”的诺言,演绎了一个让我欢笑,让我动容的故事。 最初,女教师的目的似乎很简单,只是为了20元的代课费,然而随着情节的展开,女教师更多的是为了那句诺言。而在她外出寻找打工的学生的过程中,得到社会上方方面面的支持帮助,电视台为她免费播放寻人启事,还募集了一卡车的学习用品,资助贫困地区的教育。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讲述的是一个关乎农村教育的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魏敏芝——一个仅有13岁的女孩,却因为特殊情景临时担起了水泉小学代课教师一职。由于学生持续流失,这个学校的学生仅剩28人。工作交接时,高教师(学校原先的教师)还特意嘱咐这个13岁的女孩:学校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再少了…… 然而,如果只是陈述剧情,那就是在浪费自我和读者朋友的时间。因为这些你们完全能够自我去观看和体验,如果说有什么值得我专门作文表达,我想大概就是影片反映的农村教育问题以及世人的某些态度。 杨东平曾说:“中国在农村的义务教育欠债之多,远远没有还清。”其实,我想:“一个关乎人一生成长发展的大事,怎样还?拿什么还?难道依靠那些为了保研而去欠发达地区支教一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来裨补阙漏?” 以前国家不富裕,办农村教育确实缺钱;但此刻如果谁还拿“缺钱”来为此开脱,我只能替他感到羞耻。 其实此刻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 而此刻的农村教育,什么都不缺,就是缺教师。 改革开放的时候,国家、企业发展都需要很多的劳动力,于是农村人民义无反顾地奉献自我,造就城市里一个个“血

汗工厂”。最终的确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可大部分农村人依旧贫困。为什么无数的农民愿意进城务工?养家糊口是一方面,社会需要他们,又是一方面。 而当他们的子女渴望受到良好的教育,需要国家在教育上给予其充分的关怀与公平时,国家回应的,大多只是年复一年喊着的干巴巴的教育口号。那里的孩子需要我们,可有本事的百般推脱,无本事的当真无能为力。我并不是否认这些年来国家和社会各界在农村教育上所付出的努力和做出的成绩,只是这些远远不够。 此刻我在想:如果魏敏芝和水泉小学的事情没有接触到新闻媒体,没有获得这意外的帮忙,那电影的结局会怎样?恐怕应是悲惨的现实之痛。 年轻的时候,满怀抱负,扬言:“等我以后有实力了,必须回报社会。”只是等到那一天,或许终究还是回报自我。这时“社会”就像电影中,当魏敏芝渴求那个电视台的接访人员放她进去帮她寻找张慧科(进城走丢的学生)时,其对魏敏芝所说的话:“他丢了几天,关我什么事?” 是啊,社会好不好,他人是死是活,农村教育有多少问题……这些关我什么事?是的,确实不关你任何事。但我想,即便是一个极端自私的人,也会为这个社会良好发展尽一份职责。毕竟如果周遭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社会动荡,不必说你无法像此刻这般做好理性经济人,身处这样的环境,你

一个都不能少影评

《一个都不能少》影评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唐柱 摘要:这是一部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以一种纪实平民化的方式,赞美了高老师的敬业,赞美了魏敏芝淳朴善良,同时导演也从另一方面揭露了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城乡差距之大的现状。片中许多长镜头的应用是导演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以一种写实的方式,深深感动了观众的心. 关键词:纪实淳朴农村差距长镜头 影片内容,编剧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讲述的是水泉小学的高老师要回家看望病重的母亲,村长从邻村找来魏敏芝给高老师代一个月课。高老师见魏敏芝只有十三、四岁,教不成书,不想要。村长说,找这么一个人不容易,她能给你把娃看住。先让她凑合一个月等你回来再说。 水泉小学原先有三、四十个学生,每年都有学生流失,现在只剩二十八个了。高老师临走时再三叮嘱魏敏芝,一定要把学生看住,一个都不能少。魏敏芝整天让学生抄课文,每天清点人数,谁要把学生弄走,就跟谁急,连村长的话也不听。学生见她人小,又不会上课,不听她的,有的故意跟她捣乱,弄得教室里乱哄哄的。她不顾不问,只是守在教室门口,不到时间不让走。 十岁的张慧科因家里欠债无力偿还,不得不失学到城里打工。魏敏芝记住高都是临行前的叮嘱,决心把张慧科找回来,她打听到张慧科城里的住处,单身一人踏上了进城之路,十三岁的魏敏芝开始茫人海里的寻找…… 严格地来说,魏敏芝不算老师,她只是水泉小学的高老师临时找来看管学生的,但就为高老师临走时交代的一句话—“一定要把娃看住,一个都不能少”,她表现出了惊人的执着和认真。尽管她不懂教学,但“责任”——这个教师身上最可贵的精神却在她身上得到了最

朴实无华也最完美的体现。她可以为找回学生而义无反顾,可以象珍惜生命一样珍惜粉笔,她将一切我们无法想象的事情真切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也许就是她的“一根筋”让我们记住了她,同时记住的还有她的质朴和善良。 影片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采用纪实的方法讲述了在一个普通农村山区的故事,从魏敏芝决定去城里寻找张慧科,她在筹集去城里的车费的时,班上所有孩子,一起搬砖,也表现出孩子们的淳朴与团结,其实更让我感动的是孩子们在搬完砖后,魏敏芝给用仅多的点钱买汽水给他们喝,当时看着一个个纯真的又流着汗水的脸上露出天真无邪的笑容,是那么的干净纯洁,一人喝一口一个接一个,看的人心酸。 当魏敏芝嚷着要到城里找回学生张慧科,到村长家中请求帮助,村长却一面收起一碟碟大鱼大肉、吃余吃剩的?,一面拒绝魏敏芝的请求,还说没钱,想帮也帮不了。这是多么的人愤怒。由村长对魏敏芝的严厉态度,到贿赂张慧科说出擅跑学生的藏身之处,再到电视台把魏敏芝、张慧科送回水泉镇,村长见到一大车文具及收到助学资金的眉飞色舞的样子,都足见村长唯利是图的作风。这不就是教育工作推行中的可悲吗? 当魏敏芝因偷票被发现后,她一个人就那样走了很长一段路,看到了她的吃苦与耐劳,还有为找张慧科在电视台外等了一天,一直问“你是台长吗?”她的“一根筋”却给了我深深的震撼。 影片中电视台那个看门的大妈因为魏敏芝无证件,就将其拒之门外,还有那个电视台的门卫与大妈之间相互推搪,他们又是将多少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拒之门外,在我看来导演就是通过他们设置一种隐喻。他们就像是一种难以逾越的高墙,将需要帮助的人,与他们能够的到的救助隔开,而能够得到救助的办法就是靠运气。这也反映批判了现实生活中官与官之间“推卸主义”所谓的“按章办事”却只是不想自己惹上麻烦的借口。 其次在影片中,当张慧科被找到,坐在回家的车上接受采访的时候曾这样描述城里的生活:“伸手就可以拿到吃的”。小小的张慧科对城里的印象可能是美好的,但是,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却能通过导演的镜头体味出些许的伤感。 最后再看影片的名字,一个都不能少,影片中最中心的一句话,在我看来,不仅是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少的还有应该拥有自己声音的,能有平台发出自己声音的人,城市人和农村人,有钱人和穷人。 评导演: 张艺谋说:“《一个都不能少》是一部从内容到形式都很平实、传统、司空见惯甚至非常老套的电影,这恰巧是我们的一个目的:在司空见惯中拍出一份真切和力量来。我们拍电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一个偏远的山村,一间破烂的教室,一张少了腿的讲桌,一位仅小学文化不会教书的临时代课老师魏敏芝,和一至四年级挤在一起读书学习的二十八名衣着破烂的山区学生。这就是水泉乡水泉小学的教学现状,这也是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一开始给我的印象。 《一个都不能少》这部电影给我们讲述了一位在贫困山区小学教书的高老师,他的家人病重,不得已要回家一个月,村长找来魏敏芝临时担任代课老师,魏敏芝答应了高老师这些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的叮嘱。因班里一名女学生跑得快被选拔参加运动会了,不久,另一个学生张慧科因家里贫困到城里打工去了。班里一连失去了两个学生,魏敏芝不知该如何向高老师交代,于是下决心去城里找回张慧科的故事。 电影看完了,我被影片深深地感动了,感动我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魏敏芝寻找学生的执着。魏敏芝先是为去城里的车票钱想尽了办法:让学生凑钱,去砖厂搬砖,最后混车,被赶下车后步行……终于进城了却被告知学生在火车站附近丢失了。她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坚定了找人的信念。去火车站广播寻人——不行;写寻人启事——不行;去电视台,不让进门。此时的魏敏芝像茫茫大海里迷途的孤舟,多么无助啊,但她还是没有放弃,她把希望寄托在电视台台长身上,为了等到台长,她在电视台门口逢人就问,饿了吃别人的剩饭,睡觉就倚着电视台门口的电线杆……最后终于见到了台长。在电视台安排下魏敏芝参加了一期访谈节目,她的学生张慧科被找到了,并和她一起回到了自己的学校里。从魏敏芝寻找学生的艰辛过程中我看到了她的执着,我们要学习她的这种精神,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不能因为有困难就放弃。 二是偏远山村教育的贫穷落后。破旧的学校没有像样的围墙和校门,破旧的教室四处漏风透光,破旧的课桌高矮不一。就连放学要还要看太阳照射在柱子上的钉子的位置。还有在我们看来最最平常的粉笔在这里却成了极其珍贵的东西。老师上课也只是让学生们抄写课文…… 看了这部电影,我觉得我们处在繁华都市里的孩子是多么的幸福,我们有漂亮的校园环境,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有高素质的任课老师。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力争成才,长大后为贫困地方的困难孩子们贡献一份力量。

纪录片《苦难辉煌》观后感(精选多篇)

纪录片《苦难辉煌》观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纪录片《苦难辉煌》观后感 纪录片《苦难辉煌》观后感 从2014年5月13日起,中央电视台在一套综合频道晚间的黄金时间段"魅力 纪录"隆重推出《苦难辉煌》这部历史文献纪录片。《苦难辉煌》总共12集,在播放期间的我都推掉了所有的宴请与繁杂事情,每天晚上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了《苦难辉煌》。以下是我观后这部纪录片后的心得体会: 《苦难辉煌》纪录片根据着名作家金一南同名着作改编,由中央党史研究室、国防大学、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联合摄制。该纪录片主要介绍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军初期到西安事变这一段历史,描述了我们党和军队早年的革命史,围绕"中国的 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进行了深入探索和思考。 《苦难辉煌》多角度、宽视野、全景式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的征程,重点刻画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抗日战争兴起,中国共产党的这两次历史性转变。该片首次披露了众多鲜为人知的影像史料,真实还原了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中的一个个历史场景,回答了在救亡与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紧迫历史使命的时代背景下,在各种方法各条道路都没有成功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重大问题。 《苦难辉煌》的多维度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征程和革命精神;重点刻画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抗日战争兴起两次历史性转变。虽然只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历史的一个阶段,但"看似写历史,实则写今天,看似问过去,实则问未来"。回答了1840年 以来,救亡与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紧迫历史使命的时代背景下,在各种方法试过了,各条道路走过了,都没有成功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重大问题。它让我们看到的,是这个党饱受磨难而自强不息、历经曲折而愈挫愈勇、倍尝艰辛而愈加成熟的高贵品格;看到的是这个党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砥砺自己的意志,增长自己的智慧,积聚自己的力量,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不断创造新的辉煌的坚强意志。高扬的是共产党为广大人民群利益而奋斗的精神旗帜,鼓荡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苦难辉煌》以其全新的视角、鲜活的语言、激越的精神、深邃的思想把那段错综复杂、变革深刻、波澜壮阔的沧桑历史生动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在观看振憾电视画面的同时,更多地能感悟那一份厚重、一份悲壮、一种精神、一种辉煌。 在和平和发展作为主旋律的今天,我们国家目前面临的问题是纷繁复杂,变化

关于一个都不能少的电影观后感

关于一个都不能少的电影观后感 《一个都不能少》是1999年上映的一部剧情片,根据施祥生小说《天上有个太阳》改编,由导演张艺谋拍摄。该片使用一班非专业演员制作一出像纪录片的电影,故事主题是关于农村、贫穷及文盲的问题,在该片中张艺谋保留了演员本身的名字。 【范文一】 最近学校组织我们利用周五的学习时间观看了《一个都不能少》这部经典的电影,再次加深了我对这部电影的印象,觉得感慨颇多。 我还记得最开始观看《一个都不能少》还是在师范学校读书时学校特意放给我们这些师范生的,当时操场上除了送给傻乎乎的魏敏芝的哄笑声,还有高谈阔论声,甚至有的男同学实在懒得看悄悄的溜回宿舍睡觉去了。看完之后,影片留给我们的印象并不深刻。 参加工作已有13年,当了乡村教师的我再次观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后,感同身受,心潮起伏,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当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而且奥运会的成功召开让世界认识了日益蓬勃发展的中国,但是,中国农村、山区教育的落后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资源短缺、经济落后是基础教育迟迟未能在贫困山区中普及起来的最主要原因。大部分居于穷乡僻壤适龄孩儿仍没有入学读书的机会,有幸入学的却又每一刻也在求学和生计间作拉锯式的取舍。在日益重视教育发展的今天,我想这也是我国政府一直关注也会最终得以解决的问题。

水泉小学有一位鞠躬尽瘁,满心热挚的高老师,他成为了黑夜中的一线曙光。在数月没有发工资,没有钱买粉笔,把仅有资源耗尽的情况下也对二十多个学生不离不弃;即使面对老母病危在床不得不赶回家探望的情况下,他仍对学生放心不下,依然想过不回家探病。但现实却不容许这事发生,唯有叮嘱魏敏芝好好看管学生,&ldqu;一个都不能少!&rdqu;,即使在极度贫困的情况下仍然愿意付出五十块作为魏敏芝的代课酬劳。高老师工作态度之认真,对学生就学的坚持,对山区教育的不离不弃,令所有观众无不动容。 魏敏芝为了遵守对高老师的承诺,她竭力的保持着集体的完整,不让学生去县城上学,把辍学的学生追回,所以同学们爱她,当同学们分喝那两瓶3元钱的汽水,他们都想到了小魏老师,都异口同声地说要给老师喝。当小魏老师做了好多徒劳而得不到结果的事,我们往往认为她很傻,但事实却不是如此,傻有时候就是崇高。 想想,有多少像高老师、魏敏芝那样的老师都甘心奉献于我国的教育事业,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但我也希望能尽快提高教师的待遇,我想这样一定能使我们农村、山区老师安心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校长在这段时间安排全体师生观看《一个都不能少》,所有老师都明白校长的良苦用心。 我校近年来正在经受严峻的考验: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教学质量不高,中考成绩滑坡……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作为一名乡村老师,我也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所以在教学过

观看纪录片苦难辉煌观后感范文500字五篇

观看纪录片苦难辉煌观后感范文500字五篇 《苦难辉煌》对我触动很深,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那个战火纷飞的场景在我的脑海里一幕幕地回放:从辛亥革命、南昌起义,到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观看纪录片苦难辉煌观后感5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观看纪录片苦难辉煌观后感500字 几乎是追着看完了12集纪录片《苦难辉煌》,感慨良多。 笔者对于纪录片,可谓情有独钟,所以央视纪录片频道和科教频道,是我家荧屏上的常客。也正因为对纪录片的钟爱,所以看一部纪录片,我往往首先是从片子拍摄的质量、品位上去衡量。《苦难辉煌》可谓制作精良,无论是取景摄制,还是配音解说都称得上是一流的。而我认为一部成功的纪录片,这两点是很关键的,纪录片要让观众感受到厚重,更要让观众感受到厚重,更要让观众感受到美,而视觉上的美与听觉上的美好比是纪录片的一双翅膀,缺一不可。 其次,纪录片的内容决定纪录片本身的价值。记录,顾名思义,是纪实摄录,一部纪录片如果从内容上看空洞乏味,或者视角低浅,那他便失去了存留的历史价值。无疑,《苦难辉煌》在这一点上也是做得相当成功的。本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辉煌的艰难历程,从艰难历程中又读出了当代共产党人从对历史的回望中应该要获得的启示,应该说内容波澜壮阔,但又深入浅出。尤其是片中介绍了许许多多为坚持思想信仰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驱,这些先驱们的理想、信仰值得我们铭记,也值得我们深思。中国近百年的沧桑历史告诉我们,只有铭记苦难,才能发愤图强,相信在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中,中国必将迎来灿烂辉煌! 观看纪录片苦难辉煌观后感500字 《苦难辉煌》对我触动很深,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那个战火纷飞的场景在我的脑海里一幕幕地回放:从辛亥革命、南昌起义,到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记录片把我带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长河中,重温中国革命史,使我深刻认识到革命先烈们,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苦难史。辛亥革命虽然推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 初三教案《一个都不能少》 方案一 [教学目的] 1.理解“希望工程”的人文关怀及社会意义。 2.激发学生珍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欲望,从而坚定刻苦学习、报效祖国人民的志向。 3.引导学生了解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特点。 4.培养学生欣赏电影文学剧本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剖析人物动作、表情、语言所反映的人物性格。 2.把握故事场景,体会故事画面组合的内涵。 3.欣赏电影文学剧本描绘画面、表现视觉形象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朗读品味赏析法。 2.导演说戏点评法。 3.人物形象剖析法。 媒体设计 1.播放电影片断。 2.配乐。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方案一 一、导语设计 鲁迅先生曾大声疾呼“救救孩子!”令世人顿时惊醒。今天我们在宣传画廊里也可以找到 “一切为了孩子”的誓愿,颇让人欣慰。施洋生的电影剧本——《一个都不能少》再次将关 注的目光投向了孩子,而著名导演张艺谋根据此剧本导演的同名电影,激起了社会各界的强 烈反响。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施洋生的电影文学剧本——《一个都不能少》。 二、解题 1.简介电影文学剧本特点。 2.介绍剧情梗概。 3.揣摩:根据对剧情的了解,读本文的标题时,哪个字要读重一点? 三、研习课文

1.具体研习。 整体感知:速读全文,看本文写了哪些画面。 讨论:以上画面在描述方面有什么特点? 2.欣赏品味。 研读:哪个画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感人?用自己的话语来复述其画面,并谈谈感人 的原因。 配乐表演。 师生同演第一个场景,可由教师扮演“生活七彩桥”主持人,一名学生扮演“特邀嘉宾张春 花老师”。 请学生以“导演”身份大胆点评。 3.课堂训练。 表达:根据文本内容,按下列句式,请每位学生说一句话。 “《一个都不能少》有诸多让人感动的理由,理由之一是……”

《苦难辉煌》系列记录片观后感

观《苦难辉煌》有感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题记苦难成就辉煌,辉煌升华苦难。 《苦难辉煌》这部纪录片以多角度,宽视野,全方位式再现了早期共产党的建设,发展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过程,描述了我党和军队早年的革命史,重点刻画了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抗战发起,这两次中共的历史性巨变。 历史像一条绵延流淌的大河,也许它不能给你想要的,甚至会肆意报复你的恶意行为,但是它却无时无刻不在你的身边。历史沧桑,苦难辉煌。翻开历史尘封书页,一段血与泪凝结的苦难,一页页中华儿女坚持不懈的抗争,一幕幕热血和苦难交织的企望。从1921年共产党的成立,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二万五千里长征,再到西安事变。那是有着多少心酸与苦难的哽咽。滔滔江水流不尽,朗朗明月怎知晓,直叫历史,直叫今人,唏嘘叹惋。 近代中国人民苦苦探索救国之路,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路。理想总会被现实鉴证,一次失败告诉我们的远远不只是这次运动的结束,更是这个阶级的无力,这个民族的失落。 作为广大农民和工人阶级的代表,无产阶级也开始了自己的伟大尝试。早期的共产党刚刚成立,没有人相信这个弱不禁风,小小的政党会赢得中国的未来。很少有人想到这个徘徊于山间林夕,往来于村落民社,被无数次困难挫折所缭绕的部队会完成一次伟大的长征。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政党像绽放在阳光下,滋润在春雨里的迎春花一样,蓬勃发展,生生不息。民族的春天,祖国的春天,到了。 打地主,分土地,斗军阀,反围剿,多少次磨难与挫折,人们惊诧于是什么让这群人在经历过如此多的艰难困苦之后,还能一往无前的斗争前进。恐怕也只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才明白,他们这是背负着中华民族的前程和希望啊。 他们是历经百年风雨的中国人民的希望,正是他们那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决心预示着光明的前途,铸就了日后的辉煌。正是革命前辈们前仆后继,英勇就义的决心,中华民族才得以于今日威严的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才能取得今日的伟大成就。而今的中国已不是虎豹豺狼口中的东亚病夫,它是世界第二经济体,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作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正在以一个负责人的大国形象维持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着世界的繁荣与昌盛。 所有的一切不是巧合,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上天对这个民族的恩赐,况且上天并不曾厚待过这个民族,而是共产党人用自己的生命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创造出来的。共产党人的光芒不在于他们能不断的取得胜利而强大自己,而是在中国最危急,中国革命之路最黑暗的时候,他们能坚持自己的信仰,以之为明灯,不断的走向成功。古代的中国一度强大,号称天国。近代的闭关锁国使中国逐渐没落,而落后就要挨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共产党人的信仰,是这个民族的脊梁。 无数共产党人的英雄革命事迹,汇聚成一股精神力量,在艰难困苦中唤醒一个灾难深重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在一穷二白中支撑起一个历史悠久国度持续的繁荣。

《一个都不能少》影评分析

《一个都不能少》影评分析 200930880316 欧阳素联09汉语言文学3班 《一个都不能少》是一部以教育、励志为主题的纪录式题材电影。导演是张艺谋,自1998年搬上大荧幕后,迅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国内外获奖无数,还摘获了第五十六届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金狮奖。其深刻的教育主题、真实的人物角色、独特的镜头画面都于最最平凡的小事和人物细节刻画中表露无遗。“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贯穿了影片的始终,它映射出中国农村教育的落后和弊端,又在最尾声用社会的援助和关爱寄托了农村教育的新希望。本文将从影片选材主题、人物角色和画面镜头三方面来浅析《一个都不能少》这部电影,望能从中探索出一点教育片拍摄的端倪。 一、小事件映射大主题 《一个都不能少》反映的是当今中国农村教育的问题。这个主题由来已久,近年来更是陆续由媒体发掘出一个比一个更贫瘠落后,教育设备更简陋的山区地方。那些我们称作“大山的孩子”还在循环不断地重复着翻山越岭上学的生活,面临着辍学、贫困的难题。《一个都不能少》是如何把这一深刻的社会难题呈现在观众眼前,引起如此大的社会舆论旋风的呢?以小见大是它的特色。 (一)“抄抄抄”的教育模式 影片的开头就交代了山村“水泉小学”的教育模式。高老师因母亲病危请假一个月,他临走前反复地叮嘱女主人翁代课老师魏敏芝:“你就让学生抄课文,大阳不到那个钉上就不下课。”接下来的代课生涯,魏敏芝都是把黑板抄得满满的,然后撒手不管关上门困着学生在教室里面抄课文。抄,这是一件让学生很反感的事情;但显然这样一位13岁的代课老师,她不知道如何去管理学生,如何去教学生新知识,如何去当老师。一件“抄课文”的小事却正正切中了农村教育的弊端和师资的缺失落后。 (二)搬砖的那些事儿 由于班上学生张惠科家里欠债被迫辍学到城里打工,魏老师为了兑现“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带着全班学生一起翘课到搬砖厂去搬砖挣钱。影片述说这个搬砖的事件,是带点喜感的。从“活蹦乱跳的孩童背影刻画”到“拿着砖块来回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00字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00字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00字(一) 看了《一个都不能少》这部反映贫困山区师生学习、生活的>故事片后,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憾了,尤其是当小魏老师面对着镜头,流着泪说:'张慧科,你跑到哪里去了……'的时候,我的眼泪也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小魏老师其实只有十三岁,如果换在我们这儿,她应该上小学六年级。但为了那五十块钱的代课金,为了多地老师说的'这些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她历尽艰辛。 为了能筹集到去县城的车费,她带着学生去搬砖;车费不够,她就步行去城里,在城里她更是一分钱也舍不得乱花,饿了吃的是人家的剩饭,渴了就喝自来水。为了省钱,她写了一个晚上的寻人启事,听说上电视找人最快,她竟在电视台前等了一天半。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多地老师临走时的叮嘱--'一个都不能少'. 小魏代课的水泉小学,只有一位老师,两间破旧的教室,却有大小四个年级的三十多名学生,这也能算学校?难怪同学们会发出惊讶的声音。这那像我们学校,全部是宽敞明亮的楼房,还有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那儿的条件真是太差了,多地老师连粉笔头也舍不得丢掉,为了挣钱,象张巧珍小学还没毕业就得进城打工。想想我们有好多同学平时却不懂得节约,乱用零花钱,真是不应该。 影片最后,水泉小学在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下,条件有了明显的好转,张巧珍这只'小鸟'也已经归林,重新回到了学校。但全国象水泉小学这样的学校肯定还有许多,象张巧珍这样的学生一定为数不少。想到我们国家还有那么多不幸的同龄人,我的眼前又浮现出我校师生给失去双亲的六年级学生智得今捐款的情景。如果我们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想到那些贫困山区的同龄人,把零花钱节约下来献给希望工程,就会使更多的象'张慧科'这样的学生重新回到学校。 我认为影片主要表达了贫困小村的老师的最纯洁的责任心和关爱的情节!我在未来也可能会成为人民教师,我想我也应该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 感人至深的真实情节、让人忧虑的农村教育、冰冷淡漠的城市、僵化死板的国人思维······令人感动的、真的每一个国人思考的东西太多太多。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00字(二) 我这个星期看了个电影名叫《一个也不能少》,我很有感触! 我记忆最深的就是魏老师为了找到那个在城里打工的男孩,找到了电视台的台长,然后出来了个戴眼镜的,问到:你是不是台长?她为了等到那个台长,等了几天几夜,睡也睡不好,就睡在那个电视台的边上,身体靠在电线杆上,把她自己写好的寻人启事放在一边。 她为了找到那个男孩,想出了好多好多的法子,她去过火车站的广播室,去过超市买笔和墨水,写了寻人启事,然后又去了电视台…… 还有就是他们在乡下的学校,很简陋的,讲台是三条腿的,一碰就倒了,他们用的粉笔也很少,我们用的粉笔只要是短的就不能再用了,而他们是要用手指甲来抓住它继续用的,我们睡的床很软,而他们的,女生和老师的床却要用椅子垫着,男生的是用几张桌子拼成的床,我们上课有上课铃的,下课有下课铃的,他们呢,上课用手来打铃,下课又是看太阳到一个东西上才打的下课铃的,我们升旗有铁的旗杆,高高的半奏声,而他们向左右后转斗不准的,旗杆也是木头的,升旗的时候音乐也没有的,多么简陋啊! 在大结局的时候,魏老师让他们每人拿一支粉笔写字,到了那个要去城里打工的那个男孩那,他对老师说:'我能不能多写几个字?'说完就写下了三个大字:'魏老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